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01-0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也是妇幼保健服务的敏感指标。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的要求,我区已把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项目纳入三网常规工作。为了提高本区儿童生存质量,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工作水平,现对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出生、有本地户口的5岁以下活产儿(2008年开始统计年度改为3+1模式,以上年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1.2监测方法由本辖区内各乡镇医院儿保医生负责本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工作,监测对象、内容、方法及质控均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准确掌握本乡活产数及死亡人数。每一例死亡均要求儿保医师入户核实后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锡山区妇幼保健所。由妇幼保健所于次年2月分别对各监测点抽样质控。
2 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况本区2001~2010年共监测活产儿48853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315名,死亡率为6.45‰ 详见表1。
2.4无锡属经济发达地区,三级医疗网络健全,所以,本区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率达70%以上,未就医的多为溺水等意外事故,来不及去医院就医。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医情况,详见表4。
3结论
3.1从2001~2010年锡山区监测报表来看,我区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有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从死亡率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儿童的生存状况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⑵、从儿童死亡主要病因顺位上看,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产科技术相关的新生儿病如颅内出血、硬肿症、出生窒息等亦显著下降,说明了全市儿童的生活卫生环境改善,产科及新生儿医疗急救技术提高。
3.2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比重较大,平均为70%左右,而婴儿死亡又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0%左右,说明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10年的监测中都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积极预防早产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要加强与妇保合作,加强婚前保健、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科学管理,加强监护,做好定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评价,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使高危及时转归,孕晚期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防止感染,合理营养,合理休息,最大限度地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同时要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3.3出生缺陷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先心病等先天异常的发生及死亡率任居高不下。这与我市乡镇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大有关系。虽然政府加大了整治环境力度,关闭了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有毒工厂、在市区禁摩托车,但其造成的污染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因此作为妇幼保健工作者,我们要从婚前保健开始抓起,提高婚检质量,对新婚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测,提高孕期的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优生遗传咨询工作,普及优生知识,推广服用“斯利安”,预防神经管畸形;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在孕28周前,对重大的体表畸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出生缺陷儿在围产期的分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45岁以下儿童死前治疗情况分析由于无锡属经济发达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所以新生儿死亡前都经过医院的治疗、抢救;婴儿死亡前100%都经过住院治疗;但在医院死亡的儿童比例逐年下降,这与儿童死前家长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或不够重视未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而延误病情致死亡等原因有关。建议有关临床医师在与家长谈话时,病情要交代清楚,但也要给家长以希望,不要轻易地放弃本来可以抢救成功的生命。对一些确实生活困难的家庭,支付医药费有困难的家庭,申请社会福利部门予以适当的补助。
3.5加强安全知识宣传,高度重视意外伤害溺水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有5个年份占到第一位。无锡属江南水乡,农村河道分布多且广,家家户户都有水井,而且乡镇企业较发达,托儿所相对较少,主要放在家里有老人看管,另外,刚会走路的孩子平衡功能差,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无自我保护能力,容易落水。因此应广泛加强家长的安全知识宣传,并根据针对不同年龄段容易发生的意外原因,采取不同的重点安全保护措施。如对0~1岁儿童重点预防意外窒息,对1~4岁儿童重点预防溺水、交通意外、跌落等意外伤害,以及普及溺水的急救知识,同时要加强宣传,让儿童尽早入托,使绝大多数儿童得到有效管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和死亡的发生。
儿童意外死亡只是儿童意外伤害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儿童意外伤害未导致儿童死亡,但也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意外死亡的儿童大多死于家中、事故现场,就医时儿童已死亡,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溺水儿童,死前均未抢救,送到医院儿童已死亡,其原因与农村交通不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意外发生突然、死亡快,往往没有抢救机会或机会短暂。应针对意外窒息和溺水这两大死因,培训乡村医生的现场急救能力。并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教给群众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心外按摩等,为抢救争取时间,尽最大努力挽救遇难儿童生命,减少死亡。同时,在托幼机构应加强幼儿及家长安全知识教育,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2
专家指出,不论是儿童保护还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留守儿童都是我国难以回避的重点人群。意见明确并强化有关各方责任,力争让每个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制度。但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频繁流动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甚至有效监护的状态。
“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不能逃避这种法律责任。”佟丽华说,父母外出务工前要对子女进行妥善安置,《意见》具体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一方留家照料;三是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同时,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是提供吃穿住行保障孩子生存,还要承担管理、照顾、保护、教育等职责,所以意见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基层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强化监护监督职责和评估帮扶职责
以往很多留守儿童的案件,事发以后经媒体广泛报道社会才知晓,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早期对困境或问题家庭进行干预。佟丽华认为,《意见》强化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监护监督职责。如提出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
《意见》还明确要求农民工流入地政府为农民工家庭在落户、住房保障、照料、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多帮扶支持。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
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这是《意见》对中小学提出的工作要求。
“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家庭,其次是学校。”佟丽华说,为了保障学校有效落实上述要求,《意见》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明确提出4项具体要求,包括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帮助儿童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行为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公安、民政:各司其职确保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3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81-01
妇幼医院因主要收治妇产科和儿科病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导致门诊护理人员任务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1]。为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有研究提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效果显著,为此我院开展了相应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于我院门诊收集220名病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病例均于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入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110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区间8个月~35岁,平均年龄(185±35)岁,包括宫外孕患者6例,高热惊厥患儿74例,胎膜早破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区间7个月~35岁,平均年龄(181±34)岁,包括宫外孕患者9例,高热惊厥患儿76例,胎膜早破患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饮食习惯和喜好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观察组行风险管理,首先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专科护士3名,成立管理组后开展风险教育和专业护理技能培训,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护士护理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后针对门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物质、患者、护士及环境等四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防范措施,组织护士对此进行学习。同时定期开展护理经验总结会议,针对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总结汇报,共同商讨确定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并部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责任明确,避免互相推诿。同时对护士工作进行合理排班,保证护士精神充沛,避免过度劳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①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超过90分为满意,评分介于70~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患者数×100%,其中儿童患者问卷由家长代为填写;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的表达拟定为n(%)方式,统计学检验设定为X2;若检验结果的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对照组110例患者给药错误事件发生4例(364%),静脉留置针脱落3例(273%),多次穿刺3例(273%),意外伤害5例(455%),总发生15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364%);观察组110例患者给药错误事件发生2例(182%),静脉留置针脱落1例(091%),多次穿刺1例(091%),意外伤害2例(182%),总发生6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4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1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患者71例(6455%),基本满意患者25例(2273%),不满意患者14例(1273%),总满意患者96例,总满意度(8727%);观察组1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患者85例(7727%),基本满意患者21例(1909%),不满意患者4例(364%),总满意患者106例,总满意度(963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入院就医的第一站,因此其患者流量大、病种繁多、手续繁琐、护理任务量巨大[2]。加之妇幼医院门诊接受的患者多为孕产妇及小儿患者,孕产妇患者的护理关系到母体及新生儿,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而小儿患者年纪偏小,针对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偏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较多的护理不良事件[3]。并且部分年轻护士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少护理经验。同时繁重的护理工作任务,不合理的排班导致护士精神压力较大,意识过于紧绷等,均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进而导致投诉率过高。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新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88-0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推进, 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重庆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的大力推行和实施, 我市的不少体育教师敢于尝试创新体育教学,认真贯彻和落实阳光体育的精神。而我校的场地狭窄,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能全面展开,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缺乏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发展的进程,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文章对万州新田中学现行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探究, 针对现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初步制定万州新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1万州新田中学体育课现状分析
1.1本校学生现状与分析: 新田中学共78个中学教学班,共有学生5378名,各班学生人数在六十左右。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乡镇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占一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比较难以管理,行为习惯较差,所以在体育常规、体育知识方面比较差,好多学生都认为,只有语文数学英语课才是重要的课,体育课就是玩,对体育课上老师所教授的技术技能都觉得是可有可无,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我通过近三年对毕业班的调查,对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3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场地器材的不足,所以锻炼强度和时间均达不到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
1.2体育设施、场地现状与分析: 体育设施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优秀的体育课更是需要完善的设施器材作支持,就这点来看,我校场地比较狭窄,学生体育活动常用的小型体育器材设备基本配备,但是场地小,也无法容纳同时上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所以体育器材也没有落到实处,学校的大型器械配置也不齐全,全校五千多学生只有四个篮球场,十付乒乓球台,在活动中经常出现场地拥挤的现象,特别是课间活动,只能是少数动,多数看,这样一来也无法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教学目标。由于场地的制约,课间操的站位也是见缝插针,走道上,台阶上都站满了学生,大课间活动每个年级每周也只能安排一次活动,远远达不到对学校两操一课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因此,场地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1.3体育教师状况和课时分配与分析: 首先是体育教师配备问题。大部分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育教师缺编问题,我校78个教学班,共有14名专职体育教师,如果按照要求每个班每周四节体育课的话,按学校1.5的编制配备,体育老师配备相差甚远,现有体育老师即使满负荷工作也难以满足正常体育课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没有办法安排每个班四节体育课,仍然维持着二节体育课,每位老师的体育课都在十二节到十四节,体育专职教师不配套,严重地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再就是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许多年来都在说提高体育老师的待遇,可是光打雷不下雨,在学校体育老师更是没有地位,需要的时候,就是体育老师应该做的,做出的成绩得不到认可,这样大大的打消了老师的积极性。学校体育课虽然尽量的分配合理,但大都还是八个班,九个班同时上体育课,本来就狭小的场地几个站到那儿就拥挤,更别说展开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场地狭窄的问题。
1.4学校体育课及教学效果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学校体育面临的现状是,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球类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由于场地少,上课班级多,无法按照教学大纲上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比较简单,除开展一些集体身体练习和简单的技能学习,大都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学生的纪律难以管理,又达不到正常的运动量和技能的掌握。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思想上自由散漫,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不到位,各种身体素质无法提高,特别是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反映出学生的耐力和速度项目类成绩比较差,主要就是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近年来,个别学生出现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实,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比较剧烈的、具有竞争性质的身体技能训练和竞技活动,难免出现意外,现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和体育教师往往承担了无限责任。
1.5学校领导的管理现状与分析: 由于学校的场地受限制,学校领导也无法改善这一条件,对体育教师的考核没有落到实处,学校对体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制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的奖惩制度。再就是学校领导的观念没有改变,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重视文化学科,轻视艺体科,认为学校的所有成绩都是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得来的,领导的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得不到认可,产生了职业倦怠,导致体育教师在思想上的松懈。
2 分析存在的问题
以上各方面的现状分析,也就是影响我校体育课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学校的场地小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也存在着人为因素,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改进这一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使学校体育课得到改观。
3 解决思路
3.1明确目标,掌握改革方向: 消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不论就其认识层次,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这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再是由于学生数量增长过快,使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些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如师资的培养,场地器材的更新与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 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积极开展有地域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1.1首先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确保开齐开足,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体育课时。在安排课程时优先安排体育课,以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除上午前两节不安排体育课的现象。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3.1.2建设合格安全的体育场地,装备和使用安全性能达标的体育器械;建立健全体育安全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确保学校体育安全的防护网络,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对于确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积极进行维修,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减少意外伤害减少体育课堂上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和老师要按照应急预案,积极妥善地进行处理,并保护学校和老师的合法权利;绝不能以安全为由因噎废食,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应当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的安全工作。
3.2结合实际, 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2.1体育教师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规定,更新教育观念,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2.2体育教师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钻研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原理,认真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好课的组织与教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健全课堂常规,严格考核制度,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3体育教师要切实组织好早操、课间操(或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搞好运动队训练工作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工作,以及其它各项体育活动,此外,要广泛开展其他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3.2.4协助学校和教研组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体育教师应根据教研组的分工,做好体育宣传、体育骨干培训;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包括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测定,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研究;协同总务部门搞好体育场地、器材的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
3.2.5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从事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5
一、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化与制度化建设,确保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建立健全基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大力建设一支持续、稳定的基层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快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合理健全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机制,实施分管领导亲自抓、专(兼)职人员具体抓、相关机构联络员分块抓的层级责任制,细化分解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并责任到人;把健康教育纳入单位议事日程,并充分保障经费、人员及必须的办公、宣教设备,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丰富传播方式与手段,大力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水平
(一)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镇)要积极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卫生主题宣传日、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烟草危害、合理膳食、妇女保健、意外伤害、应急突发事件等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服务;各单位、部门健康教育活动室须有不少于4种的相关卫生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
(二)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镇)要以体育、文艺、传媒为载体,通过全民健身活动,歌舞、小品、演讲等文化娱乐活动及街头电子显示屏、公共交通工具广播、商场广播、村广播、赶场日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三)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镇)须设置卫生固定宣传栏、墙报,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各街道(镇)要结合群众需求和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年度内社区居民资料入户率不低于80%。
三、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一)区疾控中心配合区爱卫办完成对创建示范社区、村寨的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和培训。
(二)区疾控中心对各街道(镇)、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全年不少于2次。
(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利用多种形式,配合所辖街道(镇)对辖区居民开展讲座、义诊、医疗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承担起辖区重点人群各类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全年不少于12次,核心信息应宣传到目标人群的80%。
四、社区健康教育
各街道(镇)、社区(村)要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拟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各街道(镇)开展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基本技能掌握率的调查工作,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社区(村)有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做好健康教育资料入户工作,入户率≥80%;开展2种以上形式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五、医院健康教育
辖区各医院要形成并完善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体系,实施目标考核与责任管理,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健康教育理论知识。通过采取知识宣讲、康复指导、咨询、闭路电视、DV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知晓率≥80%。辖区各医院重点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不少于12种。
六、学校健康教育
区教育系统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安排所有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实行)》实施中、小学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并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授课、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80%。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保教人员、炊事员进行以幼儿营养、食品卫生、儿童良好心理培养、意外伤害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培训。年度内开展对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确保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七、行业健康教育
由各街道(镇)牵头、区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督促辖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工矿企事业单位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特点,明确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并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对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活动,并进行岗前培训和相关卫生知识普及,使其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年度工作有计划、记录、图片、总结,分类规范建档。同时,各街道(镇)和区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在辖区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及科普知识宣传,并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八、强化控烟工作,积极推广和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
区直各部门、各街道(镇)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烟草危害健康知识,制定控烟制度、设立禁烟标志、落实控烟措施、加强禁烟执法。由区爱卫办牵头,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配合,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各单位会议室、办公场所等须有禁烟标志,辖区内无烟草广告。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范文6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