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医疗可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医疗可研报告范文1
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设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引导金融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马骏指出,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U、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还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和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表示,绿色金融各细分市场的进展程度不同,发展并不平衡。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发展很快,并且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定引领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但绿色保险,特别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代表性的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绿色债券的确是目前成长最快的绿色金融产品。未来还有很多绿色金融产品亟待发展。ABS(资产证券化)、PPP、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发展空间大,还需要一步步地探索。”马骏告诉记者。
绿色金融的新商机
“作为券商,我们一般会为绿色项目提供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和非标准化的工具,如绿色产业基金等。”近期东北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朱建军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交通处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一同为湖南省某地市筹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逐渐减少及整车生产厂商保有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新投产建厂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朱建军表示,该项目将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车配套改革、网约车部署、智能装备、智慧交通等入手,打造新的产业布局。“绿色债券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比如,某项目的总投100亿元,券商在参考融资人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最高可提供50亿-80亿元的绿色债券,用于该项目。
同时,还可以用绿色产业基金的形式解决另一部分的资金缺口。产业基金相当于表外运营,不进入企业负债表,可以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同时能为企业提供3-4倍的融资杠杆。比如企业可以出项目总投30%的资本金,其余资金可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来补充。
近年来,尽管地方上发起的产业基金比较多、基金规模较大,比如2000亿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1000亿元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基金等。朱建军指出,实际上不少产业基金落地较慢,有时会因为较难寻找到适宜项目或基金管理上多层级沟通,资金无法高效投放落地。
考虑到项目的流动性和退出问题,可采用不同的金融结构解决资金问题。朱建军建议项目方寻找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当地企业进行联动,成立项目公司或采用PPP的融资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产业项目的专业化操作程度。另一方面,为项目建立通畅的退出渠道。”朱建军如是说。
融资探索:光伏行业
作为绿色产业之一的光伏行业一直有较好的融资渠道。光合联萌运营总监沈梦伟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各家银行都设有光伏贷,为户用型光伏提供融资方案。“银行的确起到表率作用,目前在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都希望为光伏行业做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光伏行业的融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型企业,包括一些组件生产型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另一类是投资企业,他们是通过投资开发电站,然后出售或持有收取电费获取收益的一类企业。这两类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的融资困惑。
光伏生产链上的企业往往面临账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现金流紧张等窘境,沈梦伟认为,供应链金融更适合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光伏投资企业的融资困惑聚焦在前期的建设成本,苏美达能源市场总监袁全对《经济》记者表示,环境、地理位置、政策、项目周期是否稳定,业主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银行向业主提供金融支持存在一定的门槛。“业主更需要从前期融资到后期运维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少能源企业更看重这块业务。
“光伏企业对电站项目的资金监管、质量监管以及项目处置,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我们更愿意为融资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沈梦伟如是说。
然而,在推进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沈梦伟表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产的风险评估问题。除了调查企业详细的信用档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更要有一套完善的风控系统。譬如,如何评价资产,如何进行风险尽调以及项目出险如何处置等。“一方面要严格把控项目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投资人的用户体验,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清洁能源融资举步维艰
同为绿色产业的清洁能源行业则面临另一番光景。
很多企业愿意发绿色债券,比如做清洁能源的上市公司亿利生态。2016年,该公司公告发行了绿色债券,之后便悄无声息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已公告,意味着有证券公司替该公司运作绿色债券,但可能在审批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项目本身有瑕疵,到监管部门那里便卡住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家都理解。其实中小绿色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CEO张誉铧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大的绿色项目需要几亿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发展起来。虽说绿色企业有益于社会,但多数金融机构并不能把它和经济回报联系起来。
张誉铧表示,福建永恒算是清洁能源企业中比较幸运的一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绿色金融机构的支持。“2012年获得了青云创投的股权投资,兴业银行共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绿色贷款,顺利渡过了初期项目开发的难关。”提到当时的心情,张誉铧表示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
“当绿色产业规模逐渐成型后,会遇到融资瓶颈。”张誉铧表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越来越难拿到资金了。“每个行业都有合同能源管理通则,但范围广泛,没有专业性机构对接,很难开展融资工作。”
据张誉铧介绍,2015年国务院取消了合同能源管理补贴,很多银行与基金都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借贷与投资都采取观望态度。福建永恒因此调整了业务模式,以能源服务替代合同能源管理。不过,张誉铧对此事表示乐观,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不少政策,相信未来关于能源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细则会出台,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国家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让中小企业更加重视绿色项目的开展,才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承接业务。同时,也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够认识到绿色企业的经济效益。”
清洁能源融资较难,不仅是国内。美国清洁能源投资面临巨大融资缺口。
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方面,金融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现有金融体系未能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态度和政策导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决策;二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效率偏低,受惠面较窄,无法对机构投资者产生充分的激励效果;三是美国资本市场运行模式与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并不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告诉《经济》记者,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都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都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对现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发展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单纯依靠财税激励已被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更加全面的政策组合,才能确保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投助力绿色项目
“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实属不易。”青云创投战略与研究合伙人卢琦对《经济》记者感慨:10年前的绿色市场比较“安静”。近几年,随着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国家开始提倡绿色金融概念,这个领域逐渐热闹起来。
卢琦告诉记者,绿色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凡是能够明显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的领域都可称为绿色领域。绿色领域的投资机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境技术,这类企业往往是重资产型,利润率相对要薄一些,需要扩大产能维持经营;二是清洁技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比如电池、半导体技术等;三是可持续技术,指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善于将智能互联技术运用在绿色产业中的企业。卢琦表示,青云创投目前会偏向可持续技术的投资,当然前两个阶段也会持续关注,但会更注意对市场风险和技术商业化风险的规避。
这种投资偏好也符合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最初绿色产业是考虑如何让能源生产更清洁,之后逐渐往应用端延伸,创新产生于怎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减少能源浪费,现在新的可持续技术企业会考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学习把能源的消费更精细化管理。
绿色企业生存和发展不易,需要投资公司给予更多帮助。卢琦向记者介绍,得益于青云创投深耕绿色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一直帮助被投资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用深紫外线LED做消毒杀菌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Rayvio(紫岳紫外科技),其下游应用场景很广泛。”投资之后,青云创投将其引荐给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政府。鉴于当地有不少医疗类企业和家电类企业,能够与Rayvio合作。翠亨新区政府对这类绿色项目很支持,这家初创企业得到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无菌车间等。卢琦表示,深入帮助被投资公司做战略方向把控、介绍关键资源,这种合作共赢的例子很多,从投资回报上就能够体现出来。
谁是解码器
“当下绿色金融还只是一个理念,它是有颜色、有态度的金融。”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E20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傅涛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上市或放贷会优先考虑环保企业,并没有给绿色产业特殊的金融政策。
环境产业有资产沉淀性强、收益稳定,但收益率不高、政府采购的比重大,年底集中收付款等特点,环保领域尚未形成自己的估值方法。“政府说年底要把这条河变清,环境企业的客户会一哄而上,企业的账款会很集中。”傅涛表示,它与其他支柱产业截然不同。“从金融报表来看,很多人看不懂环保产业,觉得风险特别大。”因此,金融与环境产业之间需要一个解码器。
朱建军表示,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如固定资产投资类的项目更为熟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比如地产项目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投资成本和总收益都能预算出来,都可以用债权的方式去提供融资。从规划设计、撰写可研报告、监管机构审批、金融机构介入、项目运营、项目去化率、资金退出等整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运作闭环。但绿色产业和金融机构所偏好的有抵押或质押标的的项目截然不同。银行缺少一种抓手,包括绿色产业的监管部门和审批流程也不同于固定资产类项目,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项目的专业判断能力。
在绿色项目中,绿色城镇化项目、节能环保主题的项目属于资金方比较偏爱的,如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该类项目既有政府政策扶持,自身又可创造收益,可形成较为优质的标的资产,融资较为容易。但是公益类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空气治理或雾霾治理、湖泊治理、乡村水治理,甚至是清洁能源的项目,一般无法直接市场化运营产生收益,该项目的现金流或产出情况很难预计,用发债或信贷的形式很难形成资金链闭环,也是部分绿色项目融资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