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1
一个事物总有历史和未来。城市演进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日益智慧化,所以大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这里,我对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些功能定位做一点思考性的介绍。
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
当人类文明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城市就出现了路网。当时的路需要承担两种职能:交通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网和路网是合在一起的。所谓五百里加急快报,就是当时一种典型的通信方式。后来通信网才从路网中分离出来。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越来越多,增加了水网、电网、热电网等,城市功能越来越完整,对人们生活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强。
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渡期。从城市的各种网络来看,信息通信网异军突起,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威力。因为信息通信网可以整合并加强其他网络的作用,所以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通信网可以分成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自产生以来,这几个网络分分合合,但发展趋势是会走向融合。目前这几个网络还在各自起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期。
负责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将对其他所有网络实施智能化,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叫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就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整合城市和农村优势
基于几千年来城市的演进情况,我们可以预判一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当信息化手段或智能化工具将城市真正完全改造时,人们将进入信息社会。我们可以构想一下:现在我们生活的工业社会城市,可能要经历一次全新的回归过程,这个回归过程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而不是回到原来的农业社会的模式。
这样一种回归,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化回归。为了实现这种回归,人们提出一些新的城市概念和理念,比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这个概念是我两年前在成都听到的,当时,这个概念引起我非常多的联想。既然有田园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有森林城市、草原城市、湿地城市等呢?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城市做出的贡献。目前这种城市演进过程还在快速推进中,所以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生态化、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展望。
未来的城市到底有多大?是大城市好,还是中小城市好?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从一个例子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今年5月8号,我国第一个村级市挂牌了,这个村是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谈谈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后的智慧城市概念。
这个村支部书记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说他们之所以将农村改为城市,是为了能让农民当市民,他认为在九亿农民中,八亿人都想当市民。农民想当市民这种想法很正当。从城市化未来的实现模式来看,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去看,工业化可以让农业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后,必然要求农村实现城镇化或城市化。因此,大量农民在客观上需要农村城市化,这种城市不需要是很大的城市,一个中小城市、小型城市也是可以的。农村城市化就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助力农村城市化,还可以让它智能化。
目前不少城市存在严重的污染、拥堵等问题。套用上述村支部书记的话,我认为在五亿的市民中,有四亿人向往着农村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田园生活。
未来,在建设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整合在一起,逐步解决目前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工业社会的问题。
突破物流和信息流
田园和城市看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如何实现建设田园城市的梦想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突破两个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
目前来看,物流主要靠汽车、火车高速化以及现代航空业的发展来逐步完善。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缩小空间距离。而信息化可以把空间距离降至零,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可以即时获取。信息网络的普及可以把城市的信息鸿沟填平,使得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没有障碍地获取信息。信息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得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比如水网、电网、汽网、路网等,都实现智能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加上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其他方面的生活设备实现智能化。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智能化后,农民跟市民在生活设施的使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我们坚信这个愿景是能实现的,关键是我们要努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发展时代,没有必要走老的城市化道路——先实现一个工业化城市,然后再将其改造成信息化城市。我们可以走城市化跟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和成熟,能够加速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针对现有城市。建设一座城市的成本很高,对已经建成的城市,我们不可能将其大楼拆掉,使之变成田园。因为现有的城市在整体格局上不可能进行大调整,因此我们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在生态环境接近田园。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2
下面以政治学科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为例,谈一谈如何提要钩玄——理清“理”和“序”。
一、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善于从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抓住单元名称进行解读是关键。“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这一名称就已帮助我们揭示了第一单元应掌握的内容。“生活的智慧”揭示的是哲学的作用,“时代精神”揭示的是什么是哲学,而时代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还必须了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就使我们明确了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有两个:一是哲学的作用,一是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二、注意教材内容编排的等级结构,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一单元下设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内容的编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方向排列的。哲学的作用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但哲学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百舸争流的思想”,并非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导”,只有“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真正哲学才能够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导”。这就帮助我们理清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理清其“理”和“序”。
三个课的内容下各设两个框题,其内容的编排同样存在其内在逻辑。
第一课下设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生活处处有哲学”主要在于揭示哲学的产生——源于实践。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类要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世界,因此,基于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哲学思想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下设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每个时代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在“关于世界观学说”的问题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但并非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科学的,都是真正的哲学,这就要求我们对哲学的各种派别及其主要观点或特征进行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框题的学习就为我们区分哲学的基本派别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和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框题的学习则为我们介绍了两大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发展过程。
第三课下设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在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认识判断基础上,第三课两个框题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这一框题的学习,就在于告诉我们:只有成为时代精神精华的真正哲学才能够成为“生活智慧”,成为“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框题的学习则在于告诉我们:哲学就是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真正哲学,具有其它哲学派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注重教材知识之间的迁移、渗透,提升教材运用的能力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文化智慧 现代教育 思考实践
教育是对文化最直接的承载和运用,它一方面把文化的精华接受过来,通过充满生命智慧的阐述与发挥,溶化于成长的幼小心灵;另一方面,又在付诸生气和活力的运用中,创造、发展了文化。二十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经验、生长、生活”的课程理论,指出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经验要与个体经验联系,逐步深入到更广泛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生长”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标。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生长”,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的“生长”。“生活”,指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或日常问题的解决,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的教育。这应该是语文大文化教育的终极意义。
文化教育,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一种高度境界,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和文化创新诸多功能的文化。它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为终极目的。因此,教育体现整个人类文化所蕴含的最根本的人文精神,或者说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的灵魂。教育的活动的中心就是人和文化,以文化与人,通过对人的培育来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化是从认识方面定义的。《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人文“人文化成”文化的形态。文化是有不同层次的,文化是揭示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规律。今代人对文化的理解,深入生命的体认。钱穆说:“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欧阳教认为,“我们有两个天性,第一个天性就称为自然,第二个天性就称为文化。”强调指出:“文化就是我们的体外‘器官’,就像你肚皮里的五脏六腑一样,你没有办法割舍,你就在这文化氛围里面过活。”教育的真谛就是“人成为人”,由自然人成为文化人,在人生中达到文化自觉。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就是具体的行为、行动和以此产生的器物文明。形而上者就是在有形之上的,人与宇宙更本质的一种存在,就是“道”,就是价值取向,就是思维方式。美国克鲁克洪和克虏伯概括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巴格比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高度凝结,是民族精神的非常化绵延层累。小而言之,它是人的文化素养和表现。从广泛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所创造的物质,以及形成的心理和行为。文化外显部分是具态的物质。其次是人的精神活动,并形成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形态,以及社会制度。深层次的是表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心理状态。文化的内涵在于“人化”和“化人”。“人化”是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按照人的方式认识、改造世界,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化人”强调文化功能和价值,用文化来培养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简而言之,文化本质就在于改造人生,改造社会。
所谓智慧,从表征上看,是文化在人身上的投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改变了行为、行动的态势;从实质看,是人发挥了文化精神,最大可能地激活潜能,彰显出创造性的生命力。因此,讲究智慧,突出个人的主体性,勤于学习,积累知识,为获得智慧创造条件。智慧还在于注重主客观结合的作用力,勇于实践,加强修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自我,为发挥运用智慧寻求契机。进一步看到,智慧要求人们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立德、立功、立言的责任承担,高度实现人的类的本质,从而体现为人生活的综合因素。智慧往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通往人类生存的更高境界,指向有德性、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文学家林语堂列出的智慧公式是“现实+梦想+幽默=智慧”。现实生活有了梦想就会产生上升、腾飞的张力,幽默的情趣和快乐赋予了活跃的生命,人生便可以不断地获得智慧。实业家李嘉诚的智慧公式是,得到充分开发的智力商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情感智能商数,加之勇于超越问题的开拓精神,形成人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所以说,智慧就是要达到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大哈奇森说:“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归根结蒂,智慧是如何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如何走进有价值的人生,透视生活和生命,更好地把握现实,开创未来。
我们要探讨文化与智慧的源流关系,和文化智慧互为因果的作用。雨果说:“精神像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文化和智慧在当下语义范畴中是两个概念,然而它们所指示的精神实质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或者一个人在生活困境中,走出黑夜,启开蒙蔽,擎起文化的太阳,穿透时空的光明是智慧。血液中涌动的是文化的水,给干坼的精神滋润是智慧。也就是说,文化“化人”是智慧,智慧“人化”是文化,文化智慧处于一个动态链上。文化只有转变成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智慧只有在文化的继承创新中,才能激发并真正发挥它的效能。但要看到,人们对文化泛化了,随便一件东西一个举动就是文化。对智慧小而弱化了,小精巧小聪明小伎俩都当作智慧。我们应该站在人类文学角度,以认识整体观和本体论出发,在世界和人生宏大的叙事框架中,考察文化智慧的价值体系。
西方文化被称为“智慧”,“爱智慧”。苏格拉底用对话形式建立一个共同的参照系,说他听从的是“良知”。柏拉图说,“良知”照亮世界,提倡智慧、勇敢和节制的美德。亚里士多德更进了一步,认为理性生活是所有人普遍的目的,提出“实践智慧”观点。进入中世纪,培根“在斯密斯山顶湖上观察到7645只鸭子是灰的”,要捍卫归纳的思维方法。他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转化成智慧,才是推动社会前进改变人的命运的力量。哥白尼日心体系、牛顿三大定律和莎士比亚戏剧问世,是最直接和间接的文化智慧的成果。达尔文进化论和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为人类文化智慧找到内在生命的根源和理由。黑格尔认为,历史是充满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张力的过程,人类无法只生活在“自身之内”,人们必须拥有某种他们可以在其中认知自己、表达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智慧。这个张力结构,就是“良知系统”。
中国文化内向性倾向决定了独特的“良知系统”。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典型的良知,孟子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乃为良知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求人们“良知”修养。老子说“上善若水”,庄子言“化蝶”,生动地点化生命智慧的意义。文化智慧最终指向人与人生的目标,是仁而立人,智而达人,勇而树人。从文明发展过程理喻到,“良知系统”涉及“善”的道德领域、“美”的艺术领域和“真”的科学领域,形成两条重要的轨迹,一条是文化智慧产生超越历史的力量,另一条是人在生活中价值自觉能力。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研究“文化――心理结构”时提出,“中国的智慧”是当代哲学要注意的时代课题。他认为,“展现为文学、艺术、思想、风习、意识形态、文化现象,正是民族心灵的对应物,是它的物态化和结晶体,是一种民族的智慧。”智慧不仅孕育,而且涵含于诸多文化范畴。实际上,人们在文化“化人”、或者“人化”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积淀智慧,并且发挥应用智慧。智慧表征为知性模式,体现出思维能力、整体心理结构和精神力量,突出于智力才能与行为自觉等伦理学,包括美学方面的交融渗透,影响着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这种文化智慧流淌在华夏的血脉中,以“至善”“至美”为主旨,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显现理性智慧,尤其是实践智慧。可以看到,“天人合一”思想统摄下,阴阳五行的宇宙观、人的“生生不息”生命意识和“仁”的道德伦理、“气”“神”的辨证精神相合一,使人与自然万物认同和谐,并在感性世界,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寻求“中和”适度的理性把握和精神超越,以至主客同构,体用不二和完整的人格塑造,达到“尽性知天”、穷神大化,实现人生价值极致,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世界。当然,中华民族智慧要“海纳百川”,借鉴吸收西方哲学抽象思辨、知性逻辑和创新精神,在当代多元文化和经济科技高度发展中,突出个性解放、个人独立和自由,文化智慧面临着向前跨越,在更高层次上建构问题,不仅取得重要的学理意义,而且产生巨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作用。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光纤到户;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1 “智慧城市”的发展意义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最先是由IBM公司在2008年11月提出来的,但IBM公司首先提出来的是“智慧地球”的理念,主要是针对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当时只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没有系统的认识。随着对城市建设问题研究的深入,又提出了新的“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其定义上也有了更全面的阐释,即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1]。就其发展意义来说,有三个侧重点:
1.1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不管是以何种模式建设与发展城市,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是长期的城市发展所得出的经验教训。“智慧城市”的广泛推广,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的,具体又表现为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取缔高消耗、高浪费、低成效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科技创新,建立循环经济生活。在目前看来,实现社会化的低碳生活就是“智慧城市”应该解决的第一问题。
1.2 保证生活的舒适便利
城市建设发展始终是以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为归宿,这个要求在“智慧城市”上又着重体现在城市生活的舒适便利上。“智慧城市”通过高科技手段达到智能性和便捷性,为社会群体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服务。在住房需求上,要有齐备的配套设施,保证居住舒适健康;在出行需求上,既要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又要体现出便利便捷;在公共环境上,应该多考虑人文关怀,创造气息浓厚的人文环境。
1.3 实现智能科技的管理
建设“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追求优越的高科技的过程,也是推动智能信息化稳步前进的过程。使城市富有“智慧”,主要体现在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医疗远程服务运用的TD.LTE技术,实现了医生与病人在高清视频下的“面对面”诊疗,足不出户便可就医;通过手机应用与智能家居的连接,实现对室内设备的完全掌握,不管多远,都能处理家里事;运用远程监控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控,远程指挥交通,及时疏通人流、车流,保证交通秩序。运用高科技的智能管理,将会使生活的便利性加强,也是社会科技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2 光纤入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光纤入户是基于光缆并采用光传输方式把电话、宽带互联网和电视等多重高效高技术服务传送到城市每一处。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光纤入户技术正在实现广泛覆盖。从全球范围看来,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电信网接入宽带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光纤入户,而实现光纤入户将会使智能科技迅猛发展,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对光纤入户有过这样的评价,“城市光纤网是物连和泛载基础,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承载网络[2]。”诚然,不论是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意义上,还是目前城市的基础建设上,都要求全面的实现城市光纤入户。光纤入户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的实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光纤入户具有优越性
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家庭、校园、企业甚至政府的网络活动都是通过光纤实现的,在同其他通信手段比较下,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光纤入户频带宽、损耗低、重量轻,同时它的抗干扰能力极强、保真度高,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它的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青睐的主要方面。“智慧城市”正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需要一种承接各种智能科技的优良载体在城市范围内覆盖,自然光纤入户技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2.2 光纤入户是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从2009年开始,全球多个国家都相继启动了国家宽带发展战略,以光纤入户为核心的高速宽带接入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3]。通信网络的趋势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走向,而光纤入户决定了通信网络的未来。在其他国家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等城市已经陆续开始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并着手建设。以陕西“智慧城市”,为例,其中就强调了光纤入户网络建设对于“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作用,旨在加快推进陕西省宽带网络光纤化升级,建设超高速宽带接入网络,全面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城市光网化过程中,将加快城市系统中个人、物和组织之间的物联化与互联网的进程,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4]。
2.3 光纤入户是“智慧城市”网络的血脉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光纤走进大城市、进入小家庭,实现光纤入户,紧密地联系了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相对于目前上网、看电视、打电话需要安装三条线路的复杂系统来说,光纤入户仅仅需要一根光纤便可以同时实现三项功能,体现了生活便利性。通过光纤入户形成光纤网络,也是“智慧城市”在建设中的血脉。三网同步有助于建立更高级别的云技术平台,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人口信息数据、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数据、政务信息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在对城市基础功能的作用上,服务于信息资源中心、城市基础空间信息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监控系统,实现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3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从光纤到户开始
“智慧城市”在全球倍受追捧,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对于我国而言,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与时俱进,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国内“智慧城市”的探索上,中国电信把光纤到户这一举措放到了战略高度,实现光纤到户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
3.1 光纤到户目标是建立城市光网
光纤到户取代传统传播载体成为新的高效载体是时代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技术的进步、用户的需求和城市化进程与建设信息化社会的深入。伴随着网络架构的整体技术进步,光纤到户接入技术的成熟,光纤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光纤到户为城市光网的形成扩展了广阔的空间,实现城市光网的目标也越来越明朗。通过光纤入户实现的城市光网将以高性能集群路由、IPv6等关键技术为导向,以IP化、扁平化、融合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可管可控的绿色高性能城市宽带网络。
3.2 光纤到户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智慧城市”
光纤到户是建立“智慧城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城市光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必须是以光纤的大规模入户形成的。光纤到户实现了多网合一、高速便捷的宽带网络,并且首先在“智慧家庭”上得到了证实。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组建的家庭局域网络,实现了家庭电话、家用电器、家庭安防系统的一体化;在安全管理系统上实现灯光照明系统、家庭监控和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测;在网购、煤、水、电的远程支付等家庭信息化应用同样展现了“智慧”。在建设“智慧家庭”的同时,逐步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智慧网络的建设。各种城市基础网络再通过光纤网络实现全网贯通,使城市各个有机体紧密的联系起来,最终使新的城市“活”起来,形成一个有“智慧”的个体。所以,光纤到户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智慧城市”,也只有通过光纤到户才能实现城市的智慧。
4 结语
“智慧城市”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这是一个关乎未来的长期事业,做得好就能实现城市的智能管理、满足人们的智能生活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反之,则造成了全社会的浪费,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初期,要把握前期建设重点,要从“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升级,逐步普及光纤入户,建设“光纤城市”,才是目前应该采取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27).
[2]吴承英,国立园,张英华.智慧天津建设光纤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演进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1.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存在问题 政府职能定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93
[中图分类号] D630;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15- 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涌现。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1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智慧城市的提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国家开始将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相继颁布。“十三五”划中,国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人民智能生活的发展方向。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更加透彻感应和度量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系统,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治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对社会基础秩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将信息基础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宽带覆盖率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交通管理、商业发展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250多个关于物联网的试点项目,建立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创新示范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基础的物联网产业链。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趋同,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思蓝图基本遵从了IBM所提供的架构设计,导致多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一致。二是目前智慧城市的基础技术供应有待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不够,基础薄弱。主要是人才缺失及产业链断环。四是城市发展规划理念不清、布局不当。五是资金到位困难。六是缺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3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基于以上六个问题,我国政府要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和完善其在经济建设以及民生建设方面的职能。
3.1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
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起着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以及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明确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市政府要明确建设目标,针对本市特有的资源和环境做出符合本市发展特色的规划,避免由于城市模式趋同造成竞争优势缩减。
二是要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产业政策方面首先要培育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成长,同时要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实现生态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其次要推动产业连的系统发展,鼓励企业从事下游产业,完善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最后是要将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同信息化企业的实践发展相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财税政策方面主要是要通过降税免税以及政策倾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注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融资体系上的制度安排。首先要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方式构建起系统的创业资金链,不断吸收民间资本以补足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落实困难的问题。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策性信用担保、商业担保以及互助担保等。
3.2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民生建设方面的职能
政府在推进民生建设方面主要是保障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务的数量以及质量。要提高政府的供给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完善法律规范的建设。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从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完整范本。为了规避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市场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从宏观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发展标准是必要的。其次,不断促进信息化法制建设,为企业机密、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要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ICT厂商的先进经验搭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建设整合城市信息数据网络,调动城市内的优势资源,实现城市信息的网络化、系统化,从而方便企业获取重要信息以及促进市民生活的智能化。
三是要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的建设。在智慧交通方面要完善综合交通服务系统以及车辆智能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避免交通拥堵的频繁出现。在智慧医疗方面,要通过电子处方的推广形成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统一平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智慧社区方面,通过推进电子政务、电视政务以及移动政务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是要营造一个有活力的创新文化氛围。政府要秉持“人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引进具有分析处理数据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同时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应用最新技术研发产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许爱萍.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的功能定位及提升路径[J].电子政务, 2016(4):98-103.
智慧生活的概念范文6
中国式哲学,逻辑体系不那么精致,缺少“神”的指引,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活化。喜欢从一花一草中,体味人生的美好或无常。叶敦明认为,中国式哲学,更适合于消费者导向的营销思考。生活化的哲学思维,不高深,不造作,跟着消费者日常的思维节奏,慢慢地走进、走深,品牌沟通去掉了冷冰冰的媒体印记,成了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看来,搞营销的人,是要拾起中国哲学的智慧了。
爱因斯坦,与营销人八竿子打不上。在物理学界,他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是无数人仰慕的对象。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来自单纯的物理学贡献,因为与他同时代的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等人,并不比爱因斯坦贡献的少。人们所熟悉的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和光子概念,爱因斯坦都不是唯一的发现者。
爱因斯坦的神奇,在于它是广义相对论的唯一发现者。如同品牌定位,唯一能够产生绝对的价值。那么,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能够发现广义相对论呢?是哲学的助力。叶敦明近期阅读《科学美国人》时,看到了这个有意思的话题:爱因斯坦的科学指挥,主要来自哲学的启发。原来,思维方式,可以主宰一个人的智慧,而哲学则是主宰中的主宰。
爱因斯坦16岁就在思考相对论,然而由于人生的智慧不足,一直没有突破。后来,他喜欢上休谟和马赫的哲学,并得到了决定性的启发。休、马的哲学立场是建立在知觉经验之上,一切超越经验之外的观念都必须质疑。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就是一种没有经过检验的假设。爱因斯坦果断地抛弃了绝对时间的共识,另起炉灶,成就了他伟大的广义相对论。
一直以来,我们处在西洋人科学的阴影下,排斥直觉、追求绝对的客观,把中国哲学智慧狭义地理解为唧唧歪歪的小智小识。别的我不懂,至少,营销是人的智慧,而人是活在知觉中的。爱因斯坦,可谓是西方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就他的居然是哲学底蕴,而不仅仅是科学实验、逻辑分析等貌似严谨的玩意儿。作为营销人,叶敦明建议重拾中国智慧,以中国人的慧眼,去解读欧美成建制的品牌、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智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