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1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如何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打版方面的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探讨?笔者根据毕业生和企业信息反馈,针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做了一些尝试。
一、 “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设计》)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设计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设计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设计,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二、结构与款式、面料、工艺四者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版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特点,结合服装的风格、造型特点处理版型。例如,在教学生进行时尚连衣裙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比例关系,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手工制版和CAD制版两种方法绘制出最后的样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检验学生自己打样制成成衣的效果,并讲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同时进行了实践操作,老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能够对照款式准确的打版,了解服装材料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了解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在制板时进行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服装结构与工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艺上的缝份结构、缝边构造、内部构造区别、整形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在制板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如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结构特点,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践。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还有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更为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三、 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整体素质
如何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打版之中,还要考察现代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通过参观、见习,形成对企业打版的初步认识。然后开展服装结构项目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派师傅来进行该教学实训活动或者学生下厂生产实习,针对企业要求,全程加以训练。根据客户的订单来开展一系列的服装结构训练,从制定规格尺寸、绘制样衣结构、制作样衣等流程,完成后由客人确认,才能进行系列样板推放,样板分解、排料等相关工作。这些过程的熟练把握,使得生产实习有的放矢,从时间上缩短了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因此,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熟练应用于样板制作,更快适应企业则更为重要,意义更加深远。毕竟服装版型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要教好服装结构设计,就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整合结构课程内容,“立转平”,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款式、结构、工艺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纸样训练,深入掌握打板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服装企业制板工作的分解,熟练把握相关环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服装结构设计》第四版(高教版).
[2]《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装结构设计 教学研究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消费;同时也是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与满足的古老而又新型的载体。市场对服装款式的要求都在逐年增多与变化,不仅对服装结构设计专业人员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和时代素质提出要求,也对他们的竞争心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做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我认为要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掌握市场消费动态,培养超强与超前的团队精神和良好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比让学生学会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社会实践,是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职业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方面和市场消费动态及岗位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以服装结构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明确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我国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任务。同时,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事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按实际行动路径设计教学思路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项目作为一个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创设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与生产实际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觉主动学习,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综合职业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与人协作完成项目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切实地让学生探究式地寻找完成项目的途径并最终完成项目。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了解传统教学的不足,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家知道,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三大设计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纸样设计及服装样板制作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的教材大多以结构设计原理、纸样变化规律为中心,辅以相关的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虽具有知识系统化的优点,但因各环节的案例设计主要是为了给理论提供支撑,案例之间缺乏相应的连贯性,学生虽然学习了结构设计原理,却不知如何应用到具体项目实践中,遇到问题常常茫然不知所措,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服装工程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该专业的主要职业技能之一,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的确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刚进校门的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较高,可以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感到能力提高不大,理论学习虽不难,但实际应变能力很差,不能完成有价值的板型设计,由此感到迷惑从而逐渐削减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企业需要的结构设计与样板制作能力呢?拥有成就感并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填补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将基于任务项目教学应用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定出项目的教学任务,校企联合,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因此,课程项目选取必须能够渗透这些知识点,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
以女装结构设计模块中的综合设计为例:女装结构综合设计的前修内容为服装基础结构设计与女装结构设计原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服装结构工艺基础知识、人体与服装的相关知识、下装基型与应用、上装衣身基型、衣领、衣袖变化原理与初步应用等,具备一定的结构设计能力。为此,我们与有关的服装公司实行校企合作,选择市面上畅销的“品牌”服装设计方案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项目,分层次地进行讲授。
首先,以项目作示范,以企业实际产品为例,讲授并演示服装综合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结构设计思路的引导,注意衣身基型结构变化方法与操作的引导,注意衣领、衣袖、附件结构变化规律与小规格尺寸控制的引导。
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几大项目。其中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等。在教学过程中,每四至五个学生分为一组,完成从产品设计到样衣制作的全部生产过程。服装款式设计通过前修的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完成、样衣制作则由后续课程中的服装成衣工艺完成。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完成的项目是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项目实施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每个小组为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公司名称由各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确定,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小组成员为结构设计人员,教师可暂时代表企业或充当客户。
第三,项目的实施。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针对一项关键技术,前一阶段任务的结果是后一阶段任务的基础。再把每个子任务分别为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一款式特征分析、规格尺寸设计、衣身结构设计变化、衣袖结构设计变化、衣领结构设计变化、其他附件结构设计变化、下装结构设计变化、结构设计文件制作、工业样板制作。同时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由指导教师评阅。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是进行前修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并由各组的组长向小组成员讲述客户需求,组员开始分子任务进行设计,这样按期完成每一个子任务。然后组长在组内带领小组成员分阶段评选最佳结构设计方案并汇总,交教师审阅,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定稿后,再实施下一个子任务。所有子任务完成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交给教师,参加竞标评选。
最后,检查评估。各组组长向全班展示本组结构设计的过程文件、结构设计文件及全套的工业样板,说明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此时,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其项目设计方案提问,要求设计者解释结构设计所用的相关技术及特点,最后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设计。之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工作成绩给出评分,并评选出教师认为最优的设计。然后比较评选结果,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及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等,为下一轮更好地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一个项目、几个任务的实践和进行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能较好满足服装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3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4
论文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高等服装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企业急需“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高等服装院校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结构设计实践教学革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革新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必经之路。
服装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是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样板的准确度和制板效率,直接影响服装的成本与质量。为了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生产的需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研现状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及调研目前国内外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只传授“怎么办”,很少解决“为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内容直接制约学生技能的拓展,直至影响行业的发展。
2.操作方法陈旧,未能及时将行业的先进技术或最新技术引进到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核心部分是30年前乃至更早的日本文化式原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的体型和时尚的要求。
3.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工艺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这两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紧密的联系,使两者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学完服装结构设计后,不能“乘热打铁”的进行工艺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掌握。
4.结构设计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训练,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探索
对于服装高校要解决以上问题,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服装人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革新:
1.课程的合理设置
课程的课时数量、先后顺序、间隔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符合服装专业教学规律、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合理设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课时数量,不能“一刀切”把所有课时都定成一样。其次,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最后,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将三门课程紧密排列。让学生真正在课堂里就体会实践到“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种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转贴于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结构,学生在下面“依样画瓢”画1:5的结构图。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后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的情况。这种枯燥抽象、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现代教学及市场需求的。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教师以1:1的结构制图做教学示范,并结合图纸进行理论教学,以工厂板房制图的程序来做教学示范。同时把教学示范的结构图纸检验裁剪后,在人台上做快速的立裁缝合,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到如何从平面的结构制图合理转化为三维的立体造型。示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进行1:1的结构制图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款式变化的示范及讲解,并让学生自己设计新的款式和新款式的结构设计。最后由老师综合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做讲解示范,新的结构设计课程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问题。同时,服装结构设计的制图过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这一措施在服装工程专业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三个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接触不同时尚年代的款式,发现结构设计中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此外,在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各科的教师间要科学合理系统的联系安排。选取能够渗透各科目知识点的课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三大项目。服装款式设计安排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完成,然后安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课程,两者结合完成服装成衣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的全过程。通过一个项目、几个任务的实践和进行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能较好满足服装岗位需求。
三、结论
现代服装工业飞速的发展,服装企业急需全面的、综合的实用型服装人才。面对目前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制定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成熟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使学生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为学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论基础,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5
【关键词】服装;款式;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42-01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处不在于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以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看待事物,服装也一样,从设计的萌芽结构的制定,再到缝制加工,进而流动到市场上,被消费者所接纳等等,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有些人经常将服装款式设计孤立出来,而轻视其他方面,特别是轻视结构设计,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实际上结构设计在整体服装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服装设计是造型艺术
无论是注重艺术的舞台装,还是注重功能的生活装,服装总归是“人装”。一方面人们用服装来抵御自然界的侵袭,保护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人们用服装来标识类别,展示自我的风采。作为纯艺术的服装,虽只用于欣赏,但其仍要以人着装为根本。并且无论是作为产品的服装,还是作为艺术品的服装,其最终都已具体的物质形态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服装设计是以环境中的认为对象进行的一种造型活动。
二、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各大要素内部关系的设计
任何造型艺术都是有形、色、质三大要素组成,服装也不到外。服装形的设计是关于服装造型要素问关系的设计。造型要素中点构成面,面构成体,又由体构成服装部位,各服装部位又组构成服装,这正式造型要素层层组构的过程。而色彩的设计是关于服装的色彩各要素问相互搭配协调的过程。例如:由原色构成问色,由问色组成复色,色彩的花与素、深与浅,对比的强与弱、主与次等。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也要造型、结构、款式进行,材料的刚与柔、重与轻、吸湿性、弹性等都要根据款式结构而定。
实际上,服装结构设计存在于整个服装设计系统中,贯穿于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及全面全过程。在对服装的创造设计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践,结合对结构的分解和对工艺的研究、操作,不断地总结归纳色、形、质的运用是否合理、准确、协调。要从总体上把握服装设计,而非仅仅停留在设计稿中,那样仅是纸上谈兵。
三、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服装款式设计也称服装形象设计或服装效果设计,是变现服装外观效果的工作,是服装设计的表面部分。在设计的初始,由于灵感的触发,设计师的头脑中会有由某一花色或才质的衣料所形成的一定式样的服装,甚至于连同着装人的整体形象。但此时这个形象很虚,要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并以效果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只能定出服装造型、色彩、材料与工艺的表面的大效果,而设计的具体实现以及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要到结构设计中去验证。
有了结构设计才使款式设计的方案得以实现。款式设计把握服装的宏观效果,而结构设计把握服装的具体关系。前者是从宏观上把握服装总体,后者是从具体着手兑现服装总体。总体的把握要从款式设计做起,而总体的落实要依靠结构的落实。款式是服装的生命,结构是关键,两者不可偏废。
四、服装设计的特殊性决定了结构的重要性
服装产生的全过程经历了两次形态的改变。即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第一次立体是设计师头脑中形成的形象。这种形象一般通过效果图表现出来。但是制造服装的材料(衣料)是平面的,决定了无论是在头脑中还是在人体或模特儿上进行的设计,必须要变成平面的衣片,或是服装结构图,这就是第一次“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具体到数据时的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实到具体的衣片上,大多都必须在平面上进行衣片结构设计,以确定衣片的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等。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造型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来绘制,简化了结构图的绘制难度。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设计的科学性与技术性的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充分体现了服装设计艺术与其它类艺术的不同之处。服装设计不同与绘画仅是在平面上进行操作,也不同于雕塑,只要塑造出一艺术形象,以供欣赏,服装必须要回到人体上去加以检验,这就要准确把握立体和平面问的相互转变。
五、服装设计是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6
一、服装原创性设计造型与结构的关系
在目前的服装设计行业中,经常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追求服装的艺术性,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只靠款式设计突出是不够的。2011年法国时装品牌迪奥的春夏服装会,展示了运用不规则的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服装样式,从肩部至裙摆对角渐变,宽大的荷叶褶皱裙令腰身显得更加纤细修长,使用大量的纱质面料在服装的部分区域叠加,创造出水粉画的视觉效果;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选用了一体连身袖,衣袖呈现出柔和、不刻板的形态,以此维持上衣的平整;并在服装的腰部通过折叠面料营造出立体效果,增强了塑形感,使腰部的线条看起来更加纤细。服装简约的线条、纤细的腰身及纯粹的色彩,完美地展示出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虽然款式造型是服装设计的主体,但是在服装设计中还是要重视服装结构设计,必须利用服装结构支撑款式设计。如果说款式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外在表现,那么结构设计则是服装设计的内在体现。服装结构设计的任何一处省道、褶皱及分割线,都会对服装的总体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必须将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结合进行,由于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靠,忽视任何一方都会让设计出来的服装黯淡无光。
二、服装原创性设计造型与结构的设计技巧
对于服装款式设计而言,结构美是关键,而想要表现出服装的形态美就必须进行结构设计。无论服装的款式设计如何精美,若没有了结构美,其审美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服装的结构设计即服装的内在款式设计,如何把结构设计形象化是服装设计的实质内容。服装的款式造型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去检验,此外,结构设计也是服装的关键性设计,给予了服装丰富的表现力与内涵,为服装款式设计开拓创新思维,启发设计灵感。服装的结构设计能够让服装的款式类型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因此对服装设计而言十分重要,这也是国内部分服装公司宁愿聘用有工作经验的服装制版师来制作服装,也不选择聘请服装设计师的根本原因。不过,尽管制版师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让服装拥有了更多的款式类型,却无法赋予服装灵魂,这是因为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需要有充满艺术思维的设计师将服装结构设计的实质展现出来,这意味着不管是服装制版师还是服装设计师,都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涵养与创造能力,并且要充分掌握服装的设计手段,才能够展现出服装的原创性设计理念。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如果没有掌握娴熟的设计方法,就无法将服装设计所拥有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融合在一起,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准、有特色的作品。
三、服装原创性设计造型与结构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服装的款式类型设计是通过服装结构设计的型与量进行配合或分解来实现的。款式设计能够更有效、精准地表达出设计作品的内涵,让设计师的思维与理念获得更多的启迪。如果服装结构设计没有了革新与突破,将无法充分展示出服装款式类型的独特魅力。服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为了庆祝迪奥成立60周年,曾经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举办了2007-2008秋冬季高级定制女装会,该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于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设计,充满了回忆的气息。加利亚诺带领观众回顾了1947年的新风貌时尚革命(NewLook)。服装设计师完美地将艺术形象和架构技巧应用于服装,使其保留了“NewLook”精致的轮廓、细致的肩线、经典的束腰及过膝的长裙等,衣服的胸口处配着亮丽夺目的铃兰花饰品,并且在一些部位使用了精致的蕾丝作为搭配,让服装看起来更加层次分明。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设计师使用了四开身设计把衣身的省位转移到前衣身,从而进行了分割线的处理,为了让腰身的纤细程度更加突出,在腰部的侧面进行了立体设计。此外,设计师通过绣花工艺、褶皱处理以及镶嵌珠宝等方式,淋漓尽致地向观众展现了迪奥设计中一直以来强调的女性的高雅气质、形体柔和的线条及身材的凹凸有致。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