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的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的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的原理

遥感的原理范文1

关键词:空间邻接关系;基准地物;模糊划分;隶属度;模糊合成

一、引言

遥感影像分类一直都是该领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遥感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关键一步。然而,以往的主流分类方法都是依据影像的光谱信息,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的发展,其造成的光谱混淆及信息有限性的弊端表现更加明显,遥感“图谱”信息耦合的空间认知理论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遥感数据从本质上就具有“图谱合一”的特性:首先,“图像”是其给予人类视觉最直观的特征,综合反映了地物空间分布的特性;其次,“波谱”可以定量反映地物形成的机理,成为蕴含于图像之中可对地物要素进行定量表达的基本特征。因此遥感图谱耦合认知理论有机综合了遥感影像精细化辐射波谱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从不同角度更为全面真实地表征实际地物。

二、国内外进展状况及方法的局限性

在现有许多研究中考虑到了形态、纹理等空间信息的应用,初步实践了“图谱耦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这些基本空间特征对于高精度城市、农用地等混杂型地物的分类来说,仍难达到实际的要求。因此,有学者进一步采用空间关系对影像进行分类及修正,如依据空间距离远近关系对海岸带地类进行了划分修正[4];利用空间关系构造了两个波段参与分类,实现空间约束[2];利用分类影像的图斑相邻关系以及DEM信息,对初始分类的湿地、草地和农田等地类进行修正[1,3]。上述方法都只是部分消除了仅依赖光谱数据分类引起的同物异谱或同谱异物造成的分类错误,但对于空间关系的作用范围却难以较好贴合地物的实际分布。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在“图谱耦合”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贴合地物分布规律的基于空间邻接及模糊数学原理的分类算法。

三、空间邻接关系及模糊数学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

(一)原理

空间邻近是地理学的第一定律,即空间距离越近的地物具有更大的相关性空间,空间邻接是其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自然界中许多地物都是关联存在的,如沙滩和海水的关联、湿地与水体的关联等,若其中的一种地物已确定,则可用其作为基准地物来推断另一种地物,即目标地物。在此,仅讨论对分类影像上有显著邻接关系的基准地物和目标地物两类进行搜索及标记,并据此来确定其余地物的分布并进行相应的修正,是一个全局性大尺度的修正。

模糊数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自1965年出现以来,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精确数学绝不允许摸棱两可的约束,可以用定量化和数学化加以描述和处理,使数学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持下,使得模糊数学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各领域。

本文算法在光谱粗分类基础上,先利用空间邻接关系对有显著邻接关系的基准地物和目标地物两类进行搜索及标记,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边界地区进行模糊划分,以使其划分更加符合客观现实世界。其整体流程图如图1:

该算法首先从原始遥感影像上提取基准地物,得到一景只包含基准地物的影像。用提取所得到的基准地物对影像进行掩模操作,得到除基准地物以外的其余部分影像,并对该部分影像依据光谱特征,进行监督分类。然后,将部分影像的监督分类结果与基准地物层合并,得到整景影像的一个粗分类结果。进而,在粗分类影像基础上再利用地物的空间邻接关系,搜索与基准地物邻接的目标地物并确定其分布范围,最后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混淆地物相接处进行模糊划分,从而得到一个更贴合实际、精度更高的分类结果。

(二)基准地物高精度提取方法

基准地物一般选取影像上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集中分布且易于提取的地物。由于它在整个算法中作为先验知识存在,并影响后续模糊划分的改进程度,因此,对基准地物的提取精度要求较高。基准地物一般采用单波段阈值法、波段间的差/比值法等进行提取,而近来发展并被广泛采用的指数法不失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

(三)空间邻接支持下的分类修正算法

粗分类影像上,每种地类具有不同属性值,空间邻接分类修正算法正是依据该值来搜索和判类,进而通过改变该值达到修正目的。该算法是在像元级层次上操作,主要过程描述如下:

1.基准地物搜索:首先遍历粗分类影像,依据基准地物的属性值O搜索基准地物像元,同时,可根据需要利用面积大小或距离远近的阈值进行一定的排除,以避免噪音带来的干扰,从源头确保数据精度。

2.基准地物纯化:如果有需要,可先对搜索到的基准地物进行邻接修正,将其与目标类间的混淆类像元赋予属性值O,归并到基准地物,以做纯化,确保基准地物与目标地物的邻接关系。

3.目标地物搜索与标记:从修正后的基准地物出发,依据目标类属性值T,以八邻域方式搜索与基准地物邻接的目标地物像元,并将其标记为TURE,不相邻的目标类像元则不标记。

4.混淆类像元标记:在标记为TURE的目标类区域中,搜索其中包含的其他混淆地类,将混淆类像元赋予目标类属性值F。

(四)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混淆像元进行模糊划分

对混淆类像元,依据分类粗结果,确定该像元中各类地物的隶属度,给出相应的基准地物及混淆地物的权重,将隶属度与权重进行合成,其运算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隶属度最大的地类值赋予该像元。对每一个像元都做此运算,可得出每个像元的地类值,也即完成了模糊划分。

四、算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本文算法综合运用了遥感“图谱耦合”信息,在光谱特征粗分类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邻接关系及模糊划分算法,从理论上消除了仅由光谱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混淆。该算法清晰、简练地表征出了地物间的空间关系,更符合地物的实际分布。其中,在像元级上进行处理,能更全面地搜寻地物的原始分布范围;避免了对象级处理中的分割方法和参数选择复杂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此外,采用基于指数的多层次提取模型提取基准地物,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现实世界中不具精确意义的地物进行划分,令其精度更高,使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有待进一步解决和研究:①由于数据获取的不便,本文仅从理论上探讨算法的可行性,其实际效果需通过实例验证;②对基准地物的精度要求高,否则,累计误差将更大;③对初始分类效果的依赖性较大,初始分类结果决定着模糊划分的改进意义;④是否可以在像元层上进行模糊分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⑤是否可以应用更合适的模糊数学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展望

与传统的遥感分类不同,该算法不是一次性地将所有地物分出来,而是根据已确定的基准地物来推断与其有紧密邻接关系的地物,即利用先验知识来支持后续地物的判别分类,可避免干扰,并将各地物高效地提取出来。该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可控的、精确的提取过程,也符合人眼视觉的判断推理过程。后续将进一步挖掘更全面、准确的空间关系的应用,并探索其在小尺度精细分类中的应用,以辅助进行全域精细尺度的高精度分类,同时寻求更合适的模糊数学方法支撑该模型,使其分类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该算法在处理层次上,适用于象级分类修正;在应用领域中,可推广应用到如农业用地分类、城市建筑物提取、森林资源调查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边馥苓,万幼.K-邻近空间关系下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赵红蕊,阎广建.一种简单加入空间关系的实用图像分类方法.遥感学报.

[3]蔡晓斌,陈晓玲.基于图斑空间关系的遥感专家分类方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4]吴均平,毛志华.一种加入空间关系的海岸带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国土资源遥感.

[5]乔程,沈占锋.空间邻接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遥感学报.

遥感的原理范文2

1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1.1患者方面的因素

1.1.1年龄邱卫黎等[2]对1068例医院感染者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不同,且医院感染率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李军等[3]的研究也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且婴幼儿年龄越小或老年人年龄越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婴幼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与其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有关,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其免疫功能极差,难以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4]。而老年人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年人生理防御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其抗感染能力较年轻人低,而且,老年住院患者的基础疾病多较重,抵抗力差,既往用药史更加复杂,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机会较多,所以更容易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5]。1.1.2机体免疫功能当个体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易发生医院感染[6]。对于免疫功能完好的个体,仅在遇到毒力强的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才可能发生感染。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各种条件致病菌、真菌与病毒均可成为重要的致病菌,使患者发生感染。1.1.3疾病类型与严重度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其严重度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医院感染多发生于患病后免疫力比较低的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患者,而且患者的基础疾病越重,越易发生感染。张怡[7]对ICU医院感染情况的研究后指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ICU收治的绝大多数患者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各类休克、严重多发伤、多器官衰竭、昏迷、脑出血等,这些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均比较差。

1.2治疗方面的因素

1.2.1侵入性操作侵袭性操作因素明显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尤其当操作不规范时。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留置胃管及置入各种引流管等使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遭到破坏,从而使其成为病原微生物人侵的门户[8],导致感染。当操作者操作不规范时,则更容易引起医院感染。有调查显示,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插管的吸痰操作,其方法正确率仅为62%,而不规范、不熟练的操作则大大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9]。1.2.2药物因素滥用抗生素以及多次化疗、放疗、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的危险因素[10]。滥用抗生素或导致人体有益菌被杀灭,从而菌群失调,而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借机快速繁殖,从而致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多。而因肿瘤使用放化疗药物、因免疫疾病激素,因器官移植等使用免疫抑制剂又增加了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1.2.3住院时间由于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机会越多,所以,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也越多。40.02%的医院感染发生于住院时间不到2周的患者,而59.99%的医院感染发生于住院时间超过2周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1.3医护人员的因素

1.3.1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尽管不断强调,仍有工作人员对医院获得性感染不够重视,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水平是有相关性的,而我国研究发现,护士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都只有中等水平[11]。1.3.2无菌操作和物品消毒灭菌不严格空气消毒不彻底、室内通风时间不足、治疗用物使用后未经初步消毒处理就直接送供应室、血压计袖带和止血带等未常规消毒、湿化瓶换人不换水、吸氧装置或雾化吸入装置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消毒液的消毒时间及有效浓度不当、瓶盖未及时封盖、未及时更换陈旧的消毒液、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导尿等操作时未注意无菌技术等[12]。这些均可导致患者接触病原微生物增多或者导致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感染。1.3.3洗手不规范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手的操作来传播的,护士治疗和操作、与患者接触都可能引起病原体传播,如果护士对手的消毒观念不强,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13]。有调查显示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传播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率的30%[14]。有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仅为76%[15],监护室护士由于受到严格训练,院感控制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而洗手的规范化也优于医院平均水平[16]。

1.4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管理有关。某些地区的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致使这些地区医院的感染组织机构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如:有些医院无从事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或缺少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有些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无定期召开会议制度,因而无法有效地对医院感染进行宏观管理;有些医院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则不能发挥一线管理作用等[17]。

2提高护士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培训

定期及不定期地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有研究显示护士对于医院内感染危害程度了解越多,其洗手依从性越高,该医院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越低[18]。

2.2重视易感人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应加强饮食、休息和情绪管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饮食方面,应根据病情合理地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休息与睡眠方面,应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若病情允许,还应鼓励患者多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因为增加活动可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17]。

2.3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可通过锐器刺伤、划伤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一种,因此医院和科室有充分理由对医务人员做好各项操作技术的培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物品,用过的针头置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用手分解,针头和其它锐器使用后不要放在治疗台上,以防刺伤他人。积极推广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上套的针头。护士需要有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医疗暴露的处置流程,发生暴露后积极进行暴露后预防,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4通过合理用药减少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因素[18],因此减少侵入性操作室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途径之一,现在越来越多大型综合医院减少或者取消门诊输液,可以有效避免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再者,医护人员应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其中,应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手术I类切口的预防性用抗生素,对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伴有发热者,通常也不宜常规预防用抗生素[19]。

2.5加强消毒隔离与监测,控制感染源的播散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手段[20]。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病房内应定期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患者出院后或死亡时,根据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做好终末消毒[21]。

2.6规范洗手,改善洗手设施

提供方便有效的洗手设备是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有效措施,也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22]。2.7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此,管理者应加强领导,通过制定制度、考核指标、提供学习机会、改善设备等措施不断提高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控制水平[23]。

2.8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缩短住院时间

遥感的原理范文3

【关键词】 肺部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细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94-01

肺部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被称为抗菌药物时代的现代医学,抗菌药物的使用无疑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尽管抗菌药物不断涌现,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长期、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各种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扰乱了机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菌群紊乱,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并且出现了超级细菌,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临床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本文对我院2010――2012年361株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361例均为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其中男215例次,女146例次。年龄9-82岁。原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32例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5例次,其它内科疾病24例次,颅脑外科疾病26例次,胸外科疾病27例次,普通外科疾病23例次,ICU46例次,小儿科疾病18例次。

12 方法 嘱患者晨起用清水漱口2-3次,将咽喉部分泌物轻咯出,再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咯深部痰于无菌培养管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用无菌吸痰管从气管内吸痰于无菌管中,送细菌室进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在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25个,上皮细胞

13 统计分析 数据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361例肺部感染的菌株的分布:肺炎克雷伯杆菌37例,占101%,铜绿假单胞菌75例占208%,鲍曼氏不动杆菌33例,占91%,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2例,占06%,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5例,占14%,大肠埃希菌160例,占443%,肺炎链球菌12例,占33%,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占64%,阴沟肠杆菌2例,占06%,副流感3例占08%,肠球菌2例,占06%,真菌7例19%。

3 讨 论

肺部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感染性疾病的20-40%,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有所不同。了解本地区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对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我院2010――2012年肺部感染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可以看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17,占878%,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37株,占103%,真菌7株,占19%,前五位革兰氏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本次调查结果肺部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不尽一致[1-2],但大肠埃希菌、鲍曼氏不动杆菌有所上升,考虑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变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平衡而发生菌群失调导致条件感染,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患者机体的菌群状态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使得鲍曼氏不动杆菌有明显的上升趋势[3],且多重耐药日趋严重[4],本组资料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是97%,亚胺培南耐药率是93%,与国内报道不一致,且远远高于报道[5],说明鲍曼氏不动杆菌耐药更趋严重,值得临床医师注意。4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加,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了解本地区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也可避免滥用,防治耐药菌的产生及增加,临床医师应及时了解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制定适宜的用药方案,同时更多的做细菌培养,尽早获取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医院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规范化操作,控制细菌在院内感染,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永新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3):190-192

[2] 胡灼君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2):118-119

[3] 陈民钧,王辉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75-381

遥感的原理范文4

一、玉米空秆、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

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和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草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品种因素

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个别年份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空秆、秃尖缺粒。

2、土壤因素

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壤、空秆、秃尖缺粒发生较重。

3、营养因素

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在雌穗分化阶段,影响有机物的制造和运转,有机物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增高。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如果矿物质营养过多,易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向雌穗分配的有机物质少,从而也易形成空秆缺粒。

4、气候因素

玉米大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营养和水分的高峰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就会影响雄穗的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雄穗提前和吐丝延迟,在这种情况下,花粉的生命力弱,花丝容易枯萎,造成不能受精受粉而出现空秆。此期如连续阴雨,也会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阴雨天气过多,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或少粒。

5、生理因素

玉米雄穗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若营养不良,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的养分吸收到顶端,致使雌穗因营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秆。

6、管理因素

管理粗放,或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7、病虫草害因素

玉米各种病虫草害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和双斑蝇叶甲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开花授粉,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二、科学防止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措施

1、农业措施

①种植优良的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栽培条件,选择种植抗病、抗虫性及适应性强的品种。

②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使用沤制好的有机肥和深耕、中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③科学调控肥水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缺粒。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实行叶龄施肥;当叶龄指数达30%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余下40%的氮肥。

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减少或避免空秆、缺粒现象的发生。

④冶理密植

不同品种要求的适宜密度不一样,稀植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每亩3000株左右;紧凑型品种一般每亩4000---6000株之间。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雌雄穗发育不良,易造成空秆、缺粒。种植形式可采取大小垄种植,大行距为7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株距根据具体的留苗密度来确定。实施大小垄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缺粒率。

⑤加强管理

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在玉米吐丝期间,待睛天露水干后,用竹竿或拉线震动雄花,1天1次,连续2--3天,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减少秃尖、缺粒。

2、防治病虫草害

在玉米心叶末期,加强对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治各种叶斑病和蚜虫双斑蝇叶甲等。夏秋季节杂草滋生旺期,要加强田间杂草的适时防除,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光、争水肥、争营养。

3、削弱顶端优势

遥感的原理范文5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耐多药结核是造成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结核病控制的难题。由于其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不仅损害个人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与经济压力,从而加重社会负担,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难题[1]。

耐药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生物体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均耐受的活动性结核病,异烟肼和利福平是两个最强大的抗结核药物。一个耐多药结核菌株能够耐受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耐受其他的一线药物。世卫组织估计全球耐多药结核病的患病人数为100万,并且每年大约出现30~60万的新发病例。估计的30~60万新发病例中,大约有一半是原发性耐药,且另一半是获得性耐药。据估计,耐药结核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平均传染多达20人。

可见对耐多药结核患者的预防与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耐多药患者的感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隔离方法 每个患者住单间病房,必要时住负压病房。为了保证消毒隔离工作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内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严格划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混用。医患人员在此区域活动应该遵循消毒隔离原则。如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和患者不能进入清洁区,半污染区应经常保持清洁,污染区要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工作等。

1.2 洗手与戴手套、口罩 在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特别是医护人员手上常常携带大量的病原菌,甚至有的为耐药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病房需备手消毒液,在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手卫生消毒。同时告知家属及探视者也应洗手。进行无菌操作之前;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均需要戴手套。减少患者和其他人接触,患者不能随便离开病房,禁止或尽可能减少探视,如必须出门或需要探视,患者和家属要戴口罩(使用高效过滤口罩,如N95口罩或16层以上纱布口罩)。

1.3 使用专用器具做好清洁消毒 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化学消毒剂敏感,对于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用0.1%~0.2%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明显痰迹和分泌物污染需加大浓度至5000 mg/L,浸泡60 min以上。对怕腐蚀的物品,可用6%过氧化氢或2%戊二醛浸泡120 min均可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患者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是痰液一定要吐在装有2000 mg/L含氯消毒液的痰盂里,或用漂白粉浸泡2 h后丢弃。衣物类可在阳光下直射2~3 h,就能杀死衣物上的结核分枝杆菌。

1.4 及时准确的采集痰标本,收集痰标本后及时送检。痰菌转阴后可以将耐多药结核患者从单间或负压病房转出,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积极的应对治疗。

1.5 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病房内的消毒清洁工具应专用,每天需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工作,随时对污染物清洗消毒,及时送走废弃物。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以防止患者留下的污染物品成为新的传播媒介。

1.6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行政查房 医院感染管理行政查房是临床科室与职能科室之间面对面交流、加强科室建设的有效形式。按照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南,结合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特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查房,做好全面综合性的监查。并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逐一解决,对科室在院感控制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推广,更好地结核病专科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1.7 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感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状态,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耐多药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要体现人性化和专科化管理,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通过门诊健康教育、病房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三个环节,达到患者能以积极心态对待疾病,配合全程治疗;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结核病的传播方式,能够自我约束行为,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和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2 体会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是院感的传染源,又是院感的易感者。做好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加强管理,认真实施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使我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控制耐多药结核的发生的重要性,对于全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遥感的原理范文6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0-02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结构。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 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导管室、监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护理部和感染科一道分别制订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量化打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及感染科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检测。重点科室的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作用:每周有重点的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检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2.3加强素质教育,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着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3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2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3.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订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到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菌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

3.5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