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1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resource shar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05-02

0 引言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资源逐渐丰富,但是图书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需要图书馆网络的配合,在今后的图书馆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设,提高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1 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也逐渐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十分理想,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不仅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逐渐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为资源实现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图书馆不仅仅有十分丰富的纸质资源,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子资源的丰富,这为实现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享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图书馆资源管理常常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认识缺少先进的理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对于减少图书资源的浪费,促进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极大的作用。但是一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未能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导致资源共享难以有效地实现。另外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注重保持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数量,缺少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全局观念,导致资源共享工作难以实现。

2.2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网络建设存在问题 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与当前的网络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主要是借助网络平台的,因此网络建设十分关键。当前由于资金的限制,导致图书馆资源共享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建设工作未能全面实现,这对于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一些图书馆的网络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导致网络建设未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标准,这也阻碍了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2.3 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资源共享的管理不足 图书馆资源的共享需要一定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但是当前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资源共享的管理工作缺少一定的规范性,这对于网络资源的共享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管理人员对于电子资源的管理缺少统一的规划,电子资源的检索未能做到规范化管理,导致一些资源的检索中存在问题,影响资源共享。另外对于一些文献的共享未能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造成文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文献的损坏,这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共享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 如何促进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逐渐增加,但是图书馆的资源并没有实现有效地利用,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3.1 提高对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认识 当前图书馆资源逐渐丰富,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减少图书馆资源的浪费。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缺少资源共享的意识和认识的,导致资源共享未能实现。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资源共享是当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3.2 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网络 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群休,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不仅仅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网络信息时展的需要。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是以网络为主要的平台,因此完善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首先需要将图书馆的一些信息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完善资源的检索系统,形成一个大的网络链,信息相通,免费服务,为人们的查找和使用资源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定时的维护和管理,保障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水平,保障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借助网络平台,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需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维护和系统的维护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对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十分关键,可以有效地保障数字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和使用。另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更好地管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及时维护图书馆的书籍和电子信息,保障资源的正常使用。

3.4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制度 图书馆资源逐渐丰富,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关键。在今后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的进行需要建立规范的程序和管理制度,资源共享工作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针对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解决。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建立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规范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工作逐渐科学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2

【关键词】NFV、 SDN、 OpenfFlow、 VNF、SDN控制器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19.000

中图分类号:TN03 文献编识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19-0000-00

引用格式:彭莉,马金兰. NFV与SDN协同部署技术探讨[J]. 移动通信, 2015,39(19): 00-00.

Discussion o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Technique of NFV and SDN

PENG Li, MA Jin-lan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 Ltd.,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FV) realizes the decoupling of network equipment’s software and hardware functions and changes modes of deployment and operation of existing network.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separates control plane with forwarding plane and improves network intelligent level and forwarding efficiency. Concepts of NFV, SD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e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collaborate deployment of NFV and SDN was addressed and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NFV SDN OpenFlow VNF

The Research of collaboration in NFV and SDN

PENG Li Ma Jinlan

(Gu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 Co.,Ltd,Guangzhou510630)

Abstract: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NFV)decouples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of traditional network equipment,changes the way of deployment and operation of network。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is a network architecture where network control is decoupled from forwarding,improves the degree of intelligence and efficiency of forwarding。To discuss the usage and relationship of NFV and SDN ,propose the solution of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NFV and SDN。

Key Words:NFV、SDN、Opengflow、VNF、SDN Controller

1. 1 引言

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将现有电信网络设备的软件和专用硬件解耦合,通过对软件架构的重新设计,使网元功能软件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实现电信网络部署和运行维护管理的资源共享化、自动化。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它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相分离,通过提供开放的接口和可编程化控制,实现网络功能的软件化。

NFV和SDN的关系及定位自这两种2种技术被提出以来就一直处于争议状态:。很多人认为NFV是SDN众多技术流派中的一种解决方案,也有人认为NFV和SDN是互相排斥、不能共存的。本文将对这两种2种技术的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在网络建设中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协同应用、部署这两种技术。

2. 2 NFV与SDN的比较分析

2.1. 2.1 业务需求及欲需解决的问题

2.1.1. (1)NFV业务需求及欲需解决的问题

NFV相关标准体系是由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工作组((ETSI NFV ISG))主导和推动的,目前已经制订和了NFV需求、用户案例、体系框架等文档。

ETSI从可移植性、性能、灵活性等13个方面定义了NFV体系架构应满足的业务需求。

1. 1)可移植性 :在多厂商环境下安装、执行、删除VNF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虚拟网络功能VNF)的能力、,支持将VNF软件实例和专用的硬件设施解耦合的能力、,提供优化VNF所需资源的分布、预留和分配的能力。

2. 2)性能:在基础设施上安装和配置任何指定的VNF,并确保VNF实例的性能。

3. 3)灵活性:允许VNF按照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业务服务等级协议)需求扩展或迁移。

4. 4)弹性:提供网络功能在失败后重新被创建时业务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5. 5)安全性:保护在共享存储资源中存储或通过共享网络资源传送的数据、,保护NFV端到端体系架构中新的接口、不同VNF集间的隔离。

6. 6)业务连续性:碰到引起硬件故障或资源短缺/耗尽的异常情况, 应提供根据SLA业务连续性需求,实现受影响的VNF实例恢复的机制。

7. 7)业务保证:可检测VNFVNF实例和/(或)者VNFVNF实例间的网络可达性的故障,并执行故障检测的功能。

8. 8)操作和管理:自动操作和管理功能(如基于VNF信息模型中预定义好的标准创建、扩展和修复VNF实例),网络容量负载适配,软件更新和新特性/节点的引入等。

9. 9)节能减排:支持把某个VNF子集移除或在指定的资源中(计算、存储)置于休眠状态的功能,从而该资源可以设为节电状态。

10. 10)与现有网络的共存:NFV框架可以和传统的网络设备共存。

11. 11)部署模型:对于现有的非虚拟化网络NFV框架应提供为其全部或部分虚拟化场景具有相同服务可达性的机制。

12. 12)业务模型:网络操作者通过标准的API使用由不同的基础设施提供商管理的基础设施资源。,允许来自不同业务提供商的虚拟网络功能共存于同一个基础设施之上,并为不同的业务提供商之间提供资源隔离。

13. 13)维护模型:可以执行所有必须的操作如在线升级以确保基础设施服务长的生命周期。

从NFV框架应满足的需求可以看出:,NFV框架并不提供新的业务能力,NFV框架解决的是电信网络功能部署、运维过程中如何解决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软硬件解耦合、动态调整分配基础设施资源等问题。NFV框架可以提高电信网络功能和业务部署、运维的效率(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时间),从而改变原有网络和业务部署中存在的周期长、不能灵活有效使用资源等问题,从而满足未来业务生命周期短、业务量和业务特征变化频繁、个性化定制化比例高的特点。

2.1.2. (2)SDN业务需求及欲需解决的问题

控制和承载相分离是SDN的核心思想,虽然目前IETF、ONF(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开放网络基金会)和IT界对如何实现网络控制和承载的分离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但各种技术流派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将以ONF所定义的SDN架构为例来阐述NFV和SDN的关系以及相应的部署建议。

ONF从流量模型的改变、云服务的兴起等4个方面定义了SDN架构应满足的业务需求。

1. 1)流量模型的变化:流量模型应从现有的“南北向”向“东西向+南北向”模型转变,以满足企业应用同时连接到不同的服务器和数据库、用户要求随时随地接入任何服务以及企业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应用的业务需求。

2. 2)IT的消费化:在保护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和满足客户委托的条件下,IT能提供精细化的大量移动个人设备的接入。

3. 3)云服务的兴起:企业业务单元可以敏捷地接入应用、基础设施和IT资源。;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提供可以弹性扩展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自服务部署。

4. 4)大数据带来的大带宽:数据中心应可以将网络容量扩展到以前无法想像的带宽、,并保持任何点到点之间的无故障连接。

从SDN的需求可以看出,SDN架构主要解决的是现网因为网络复杂导致的静态网络、不一致的转发策略、无法扩展、依赖于设备厂商等问题。SDN可以使网络设备硬件归一化,网络的智能化全部由软件实现,可定制各种网络参数,如路由、安全、策略、QoS、流量工程等,并实时配置到网络中。

2.2. 2.2 应用场景

2.2.1. (1)NFV应用场景

ETSI定义了以下9种应用场景。

1. 1)面向网络功能虚拟化的IaaS:NFV基础设施架构作为一种业务提供给其它业务提供商。

2. 2)虚拟网络功能即服务VNFaaS:企业接入路由器、运营商边缘路由器、企业防火墙等,从专用设备迁移到业务提供商的公共云或私有云中。

3. 3)虚拟网络平台即服务VNPaaS:业务提供商可以以基础设施和应用为平台提供给企业客户来部署自己的网络应用。

4. 4)VNF转发图:定义数据包所经过的虚拟网络功能的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

5. 5)移动核心网和IMS:EPC核心网如 MME, 、S/P-GW等。;IMS网元如P/S/I-CSCF, 、AS等。

6. 6)移动基站:eNodeB、Home eNodeB和C-RAN等。

7. 7)家庭网络:实现业务和功能从家庭设备到NFV云的迁移,包括家庭网关和机顶盒。

8. 8)vCDN:CDN网络中的所有网元。

9. 9)固定接入网络:接入网功能虚拟化为不同的用户、应用和租户提供一个单一的平台,业务提供者共享接入资源池。,虚拟化的网元包括OLT、DSLAM、ONU、ONT、MDU等。

NFV的九9类应用场景,涵盖了基础设施、企业用户接入设备、家庭用户接入设备、移动网、CDN、有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VNF转发图、虚拟网络平台。暂时没有包括负责大容量传输和转发的传输设备、IP骨干路由设备。

NFV目前定位为完成一定业务能力和功能的网络设备的功能虚拟化。不针对、解决承载网的控制面和转发面相分离的问题。

2.2.2. (2)SDN应用场景

ONF没有对SDN的应用场景做出明确的定义,目前SDN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组网和企业网组网。为了扩展Openflow的应用场景,ONF成立了光传送、无线和移动网络工作组,研究Openflow如何支持光传送网和扩展到移动分组核心网EPC、无线回程网和统一管理的固定/无线企业网。

2.3. 2.3 体系架构及核心技术

2.3.1. (1)NFV体系架构及核心技术

NFV体系包括虚拟化的网络功能(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VNF) 、NFV基础设施NFVI(NFV Infrastructure ,NFV基础设施NFVI)、NFV管理和业务编排(NFV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三个核心工作域。,其体系架构如图2-11所示:

图2-11 NFV体系架构.

1. 1)虚拟化的网络功能(VNF):运行在NFVI之上执行网络功能的软件,如EPC网络中的MME。虚拟化网络功能的能力及对外接口与原来物理的网络功能是相同的。

2. 2)NFV基础设施(NFVI):包括硬件和云OS在内的提供VNF部署、管理和执行的环境。硬件资源包括为VNF提供处理、存储和连接能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3. 3)NFV管理和业务编排:包括业务编排系统、VNF管理系统和NFVI管理系统三3个部分。业务编排系统负责网络服务、NFVI、软件资源的编排和管理。;VNF管理系统负责VNF生命周期的管理。;NFVI管理系统负责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管理。

NFV体系的目标不是对VNF所实现的业务能力和功能进行增强或改善,因此NFV的核心技术是用来实现如何把原来的网络功能有效地和硬件解耦合,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运行在通用服务器平台上,以及如何实现NFV的管理和业务编排系统。

2.3.2. (2)SDN体系架构及核心技术

SDN的设计理念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并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典型的SDN架构分成应用层、控制层和基础设施层三3个部分,具体如图2-2所示:

图2-2 SDN体系架构

1、)应用层:应用层通过控制层提供的API获取网络的资源和运行状态,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各种业务应用。

2、)控制层:控制层负责维护网络的整体状态和数据平面资源的编排,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和全局网络拓扑,灵活动态地为每个用户分配资源。

3、)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硬件转发层,专注于单纯的数据处理和转发。

SDN的核心技术是应用于如何把承载网络的控制层从现有的设备体系中分离出来,向下提供API向转发设备下发转发表,向上提供API向网络应用开放网络能力。与NFV不同,SDN体系里的网络设备功能和对外接口不同于原有的设备,需要重新设计。

3. 3 NFV与SDN协同部署技术方案

通过对NFV和SDN的业务需求、应用场景、体系架构和核心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NFV和SDN具有不同的定位:,前者重点关注有一定业务能力和功能的网络设备的网络功能的软件化和如何支持这些虚拟化网络功能的自动部署和运维管理,后者重点关注数据传送层面承载和控制分离的问题。因此,NFV和SDN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包含,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SDN技术可以助力NFV体系里NFVI网络资源的组网;另一方面SDN架构中被分离出来的控制面的网络功能和应用层的应用可以以NFV的方式来部署,成为NFV架构中的一类VNF。

3.1. 3.1 SDN助力NFVI网络组网

下面以VOLTEVoLTE业务核心网部分的组网为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利用SDN助力NFVI组网。

IMS负责VoOLTE业务的用户认证、呼叫控制和业务触发,EPC负责VoOLTE业务媒体流和信令流的承载及QoOS控制。在传统非虚拟化的部署方式中,IMS和EPC的相关网元功能由专用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提供,各网络设备间通过IP承载专网进行互联。若采用NFV方式部署IMS和EPC,则需要重新设计P/I/S-CSCF、HSS、MME、PGW等核心网网元的系统和软件架构,使其可以独立于底层的硬件设备而运行于通用服务器平台之上。运营商在部署IMS和EPC网络时,不需要购置专用的硬件平台而是根据业务量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在数据中心的云资源池上加载、安装、运行各核心网网元软件功能模块,如图3-1所示:

图3-1 基于NFV和SDN架构的VOLTEVoLTE核心网组网

EPC、IMS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后,所有的网元将共享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传统方式下,核心网网元是通过IP专网进行互联的。在虚拟化部署方式下,VOLTEVoLTE核心网网元是部署在多个数据中心内的,和部署在数据中心内的其它业务共享网络带宽。如何需保证VoOLTE核心网网元互联所需的网络资源从而保证VoOLTE业务的服务质量?,利用SDN架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NFVI网络资源的组网问题。

SDN架构把数据中心内部和数据中心之间的物理网络资源虚拟化,形成一个虚拟网络。虚拟网络负责承载业务流,从而屏蔽掉了实际的物理网络。SDN控制器负责管理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出口转发设备等物理节点设备,并通过北向API把物理网络的相关信息传送给虚拟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虚拟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根据vEPC和vIMS各网元间的承载需求,为vEPC和vIMS建立相应的虚拟专网,并把该虚拟专网的带宽、时延等QoOS策略下发到SDN控制器。SDN控制器根据收到的vEPC和vIMS虚拟专网的QoOS策略,生成相应的转发流表下发到数据中心里的转发设备,控制转发设备对VoOLTE业务流进行处理。

3.2. 3.2 基于NFV架构的SDN控制层和应用层实现

下面以广域网为例说明如何利用NFV架构部署SDN的控制层和应用层。

传统广域网路由器身兼数据转发、转发路由控制、流量工程应用控制多个角色。引入SDN架构后,数据转发、转发路由控制、流量工程应用可分成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应用层三3个层面分别实现。基础设施层由专用的转发硬件实现,SDN控制器和流量工程应用则是以处理业务逻辑为主、不需要专门的硬件,可以运行在通用的服务器上。因此,可以利用NFV的架构实现SDN控制器和流量工程APP的部署,如图3-24所示。:

图43-2 基于NFV架构的广域网实现示意图

SDN控制器和流量工程APP以VNF的方式部署在数据中心的NFVI中,和其它虚拟化网元如vEPC共享计算、存贮和网络资源。NFV管理和业务编排系统负责SDN控制器VNF和流量工程应用VNF的生成、资源调度、扩容/缩容和删除。SDN控制器和流量工程APP通过数据中心内或数据中心间的虚拟网络互联。

4. 4 结束语

NFV、SDN作为未来电信网络演进的方向,具有不同的定位和业务需求。NFV和SDN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包含,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充分利用这两种体系架构的特点,实现协同部署是未来网络建设的必然选择。

5. 参考文献:

[1] NFV ETSI ISG. ETSI GS NFV 004 V1.1.1-2013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Virtualisation Requirements[S] . Sophia Antipolis: ETSI, 2013.

[2] NFV ETSI ISG. ETSI GS NFV 001 V1.1.1-2013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Use Cases[S]. Sophia Antipolis: ETSI, 2013.

[3] NFV ETSI ISG. ETSI GS NFV 002 V1.1.1-2013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Architectural Framework[S] . Sophia Antipolis: ETSI, 2013.

[4] NFV ETSI ISG. ETSI NFV POC Report-2014 Multi-Vendor on-boarding of vIMS on a cloud management framework[S]. Sophia Antipolis: ETSI, 2014.

[5] ONF. ONF White Paper-2012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The New Norm for Networks[S]. Palo Alto:ONF,2012.

[6] NFV ETSI ISG. ETSI GS NFV 003 V1.1.1-2013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Terminology for Main Concepts in NFV[S]. 2013.

[7] NFV ETSI ISG. ETSI GS NFV-PER 002 V1.1.1-2013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Proof of Concepts;Framework[S]. 2013.

[8] ONF. SDN Architecture Overview V1.0[S]. 2013.

[9] 彭莉. IMS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方案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22): 60-64.

[10] 彭莉. 基于智能管道承载的IMS系统部署方案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16): 73-77.

作者简介: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3

鉴于以上现状分析,笔者从数字档案资源的新环境,来思考在云环境下,如何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数字档案资源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如何对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认知和运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云技术的特征,根据数字档案资源共性,在笔者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云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思路,来搭建数字档案资源云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云存储架构、云服务平台、云终端生产流程以及政策与机制等内容,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云技术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1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定位价值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价值取向,构建全国性、区域性“云服务”平台,利用“云存储”更好地保存档案、提供利用,借助“云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打造“低碳经济”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来改变档案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的方式。这是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指导性基础研究。

2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云服务”的框架体系

主要研究云计算技术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影响、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变革,研究云计算平台中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组织、关联、导航与可视化服务,构建云服务环境中数字档案资源选择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架构、存储结构、安全体系、服务平台及流程化管理与保障机制等。设计相应的计算方法,构建“云存储”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元数据注册系统、元数据仓储系统、处理流程、管理流程、评估规划、数字签名、加密、过程管理等技术实施框架。根据这些内容,搭建云平台中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基础设施结构体系、资源存储系统架构体系和计算方法、资源管理安全体系、资源共享服务与应用体系。这些体系的构建是对分布在异地环境中数字档案资源,集群在云服务架构中,对共享资源元数据进行计算,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封装,以便于数字档案资源“云服务”系统的查询、用户需求的匹配。因此,笔者给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云服务”结构方案如图所示。

3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统一的、可靠的“云存储”平台

构建统一的云存储平台,把数目庞大,分布不同地区,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数据整合起来统一管理。采用虚拟化技术,开发基于“元数据”访问的分布式数字档案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各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数据与“元数据”的相互转换,在不改变现有数字档案资源数据的定义与存储结构的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元数据”访问接口供上层调用。实现双区域异地备份技术,划分资源区域对,每对区域备份对方所有数据,一旦某区域故障可立即转到另一区域访问或恢复,在不增加专门的备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备份和容灾措施,提高存储的可靠性。同时要详细设计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形成面向社会开放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科学管理系统平台,来构建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平台中的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库,来安装政务内网数字档案传输平台客户端及加密隧道,以加密数字档案提交包向档案馆报送数字档案或目录数据。

4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云服务”平台

构建完整的云服务平台包括,(1)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访问服务:开发统一的资源访问接口,接收应用层的请求,根据请求的参数,访问下层的云数据,返回相关“元数据”给应用层;(2)实现请求认证服务:针对一个服务请求,根据请求的类型、应用程序具有的权限、所处的网络环境等验证请求的合法性;(3)实现安全数据传输服务:对于返回给应用程序的数据,采用128位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码,再进行传输;(4)实现快速资源搜索和资源发现服务:根据请求的参数快速地搜索和发现资源所在的区域,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接口均采用Web 2.0技术,使用SOAP协议,兼容各种终端和操作系统。

5 研究“云终端”数字档案资源生产流程化与应用软件的开发

研究数字档案资源生产流程化,运用国际元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IEC 11179),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访问和聚集的平台,从而把分布、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来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在组织、收集、开发等各环节之间的有效流转。是面向整个社会层面,而不仅是单一的机构内部,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内外各环节的统一与协调,使得所有参与部门在大的流程上协作,在小的流程上规范,并且,制定统一标准,发挥数字档案资源整体优势,以“云服务”方式进行收集、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以“云服务”方式实现馆藏档案的检索利用,成为最前沿的管理服务窗口。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Windows、Android和苹果操作系统的数字档案资源访问“云终端”软件。用户利用数字档案资源访问“云终端”登录云服务平台,请求平台提供的服务。

6 探讨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建设的政策与机制

政务信息、民生档案、城市记忆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网络资源等原始信息,有着各自的存在意义,反映着不同领域的社会记忆。政策与机制设计不能厚此薄彼,对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要做的不是进行过多的人为选择,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原,必须根据它们不同特性制定不同的系统方案与具体实现措施,并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与管理机制。利用“云存储和云服务”特性,构建“低碳经济”档案资源共享新模式,改变档案资源获取和传播的方式;研究云技术与数字档案资源的组织管理、处理流程、资源共享与获取、资金运营、系统平台等服务系统的创新,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云服务”。

云技术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内容构建的方案

1 基于云计算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注册系统的设计

在“云服务”平台中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注册系统(Metadata Registry,MR)是对档案资源元数据的定义信息、置标方案、转换规则、著录规则、应用指南等规范标准进行登记管理和检索的系统;并支持“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规范的发现、识别、解析、调用、接口、查找、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挖掘和复用。因此,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注册系统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可靠、可扩展和可持续的“云存储、云服务”的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规范及其应用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制等。

2 数字档案资源的存储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云计算”服务的管理系统

运用“云计算”服务技术后,数字档案馆只需将所有数字档案资源交予选定的云服务提供商,并与提供商签署信息安全协议,从而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无须知晓存储的过程、存储所在的服务器位置,便可完成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存储。然而,由于档案这一事物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往往会涉及国家安全、信息保密等问题,故不便将所有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全部公开,需要进行挑选、鉴定,在全国档案工作中规划出统一标准,将适宜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数据放置于公有“云计算”中,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数字档案资源查找、利用等服务。而针对不便于公开的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则宜置于拥有基础架构自的各数字档案资源私有“云计算”中,通过账户身份登录认证方可查询,这样可以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3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来构建“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统一的元数据仓储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元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IEC 11179)中《元数据登记的元模型和基本属性》支持数据元素的共享和复用。显然,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访问和整个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仓储(Metadata Repository),它是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访问和聚集的平台,从而实现异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的集成。另外,要建立一种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交换的途径(即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交换协议),不同系统中的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均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互访,从而把分布、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

4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建设必须是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数据中心,它将分布在大量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包括本地或远程设备)上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包括内存、I/O设备、计算能力CPU、带宽、存储等)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以服务方式按需提供给网络用户。各地数字档案馆可以运用网络服务媒介搭建的平台,将各馆的数字档案资源与存储资源有机地整合,统一存储于虚拟的资源库中,分布在各个地域的档案馆都可以共同使用服务器、数据库、路由器、交换机等各种系统设备,进而降低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荷量。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的实现,有利于科学地转换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可以将视角由对实体基础设施的投入切换到虚拟设施中,并将其作为服务便捷地提供给用户。

5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云计算”服务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

Abstract:As a centar of collec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library is inevitably one of the agent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ideas and proposals as to take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is management,as well as trys to interpret its contents and features.

Key word:knowledge management;library

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是二十一世纪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已发生根本变化。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产生于这一环境下。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知识创新,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能力和优势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当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继承、发展和扬弃的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代表着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成为管理学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知识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如何利用已获取的知识以及如何实现知识再造增值等有关知识管理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图书馆管理者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组织和实施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

“知识管理”一词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著名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知识管理的概念从多角度进行了有见地和有意义的描述。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则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技术、组织结构及其它各种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知识工作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也称客观知识)和隐性知识(也称主观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述,易于整理、存储、获得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集中存贮在人的脑海里,很难用语言表达或只能用语言表达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易交流和共享。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社会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管理的重点是显性知识(图书中包含的知识)的有效研究、开发与利用。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加快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总体而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的过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图书馆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源管理。图书馆知识资源应包括馆藏文献资源和可利用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知识资源管理,既要充分开发馆藏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馆藏书目数据库,实现其网络资源共享;又要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专业人员对庞杂无序、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进行鉴别、加工整理,使之优化、有序化。

2.知识重组管理。图书馆知识重组管理主要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公司首席执行官荣・杨(Ron Yong)曾经说过: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由于它只存在于人脑、组织结构和文化之中,是人脑的所有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总和,不易为他人感知与获得,故重组的过程只能由人来完成,再先进的技术,甚至超高智能计算机也无法代劳。知识重组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取、组织隐性知识,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积极实现两者的转化、创新,共享与交流上。实现重组虽非易事,却可以通过积极的管理行为进行催化,这种催化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各种激发人的创造力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创造良好的重组环境,也就成为重组管理的主要任务。

3.知识服务管理。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社会的纽带,也是其达成自己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管理,图书馆将实现其社会价值。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知识信息导航、知识信息咨询、知识信息评价、知识营销等。

4.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动态转化的过程。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正式的语言明确表达的,经过文档处理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是规模化、系统化的,易于传递和分享。隐性知识则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点、价值观等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和行为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难以与人共享。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所谓理论创新管理就是通过对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所进行的深入研究,丰富和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推动图书馆学不断向前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就是要加强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就是通过不断改进图书馆职能部门的功能、效能及其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更加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有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使它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拥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

1.知识管理的扩展性。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其管理对象不仅是有序化知识―――显性知识,而且更强调隐性知识。它的这一特征产生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之组织管理和重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创新性。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知识创新。由于隐性知识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因而通过管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并加快显性、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流动,最终达成知识的创新,也就成为其管理行为与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产生了创新管理。

3.知识管理的人文性。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活动归根到底是通过人去实现管理目标,取得管理成效的过程。因此,知识管理与其它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重视人,更注重以事就人,使人尽其才,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管理过程中,它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是隐性知识的载体;人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源泉;人是知识增值的主要力量

4.知识管理的增值性。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种创新管理、人本管理,其管理过程就是人的创新过程,显性、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将实现增值。

5.知识管理的技术性。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技术,它是以电子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的高级阶段,无论是其产生,还是应用均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没有“知识”就没有知识管理。

四.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是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抉择,是顺应历史变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具有传统信息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征。它不仅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与传递进行机械性的管理,而且把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逻辑性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的需要。

首先,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知识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二是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图书馆一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改变,网络产生以后给图书馆以更大冲击。图书馆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知识资源管理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提高图书馆文献组织与管理的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可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与潜能。

其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也是图书馆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需要。从文献管理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其应用表现在:一是图书馆思维的变更,图书馆将以知识求生存,将决策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图书馆形式的变化,馆藏形式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网络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及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三是图书馆人才的变化,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广、博、精、专”的能力外,还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

第三,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更是图书馆管理改革的需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为己任,虽然两者存在的目的不同,但存在的方式却很相似,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要有顺应时代的管理体制,知识管理是目前图书馆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梅伯平:《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2].马恒通:《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

[3].袁玉英:《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现代情报》,2003.10。

[4].谌新华:《利用知识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策略》,《图书馆学研究》,2004.3。

[5].朱丽君、孔庆杰:《知识管理理念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2003.7。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5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一)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和一些硬件设施打交道,所谓的硬件设施也就是: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这些都是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要掌握和了解的内容,只有熟悉和了解这些设备的相关知识,才可以在出现故障时快速的排除故障。

(二)软件方面的知识。

在软件方面就是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熟练的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为了避免数据的丢失,掌握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技术,对于出现的网络病毒能够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一)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所谓的网络设备主要是一些网络硬件、交换机、路由器。这些设备都是网络系统应该具备的必须品,了解自己的这些网络系统中他们的功能,型号和性能特点,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安装位置和使用方法,这些设备与厂家是否有服务合同和故障预报机制,因为在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故障会出现的,要及时找到故障出现的位置,确定故障设备,这样才能有效的维修和更换。

(二)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网络故障,作为一名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掌握常规的一些网络管理软件,更要了解一些防御软件,这样可以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网络攻击予以阻止。维护网络安全。

(三)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网络管理。

在现代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因此对于一个网络管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为网络安全工作打好基础。在网络安全维护中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对于某些网络设置还未了解的部分要加强学习,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能够高效率的解决网络故障。

四、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网络管理

目前,企业面临的网络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和带宽上,上网慢、安全防御能力薄弱是其通病。而带宽低下、安全风险大很容易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从而影响网络办公,降低工作效率。

企业带宽低下的原因,除了国家带宽资源分配不均外,主要还是企业带宽资源浪费严重。在我国,员工上班时间上网偷闲情况十分严重。据调查表明,我国有12%的员工上班玩游戏,8%的员工上班聊天,83%的企业因员工上班时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工作懈怠的一些员工,对上网管理制度熟视无睹,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看网页视频等,一些职员还经常使用P2P下载工具,如迅雷、网际快车下载大量的视频、影像文件,占用了公司的大量带宽,也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工作;同时,下载这些文件容易使得局域网电脑遭受病毒侵害,影响局域网的整体网络稳定、畅通。

如此看来,针对型的网络管理显得非常必要。那么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网络管理呢?

任天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是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各行业机构高效解决网络安全管理难题而研发的核心产品之一。根据“信息也有身份证”的研发理念,产品能够通过实名上网的技术手段对人员进行上网行为管理和内容合规细粒度审计,能够有效监控内部局域网上网带宽,确保网络资源有效利用。

首先,针对P2P软件可以无限制地占用企事业单位有限的带宽的现状。任天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完全封堵以迅雷、网际快车、QQ旋风、vagaa、酷狗、PPlive、PPstream、qqlive、百度下吧、纳米机器人、网络硬盘为代表的P2P软件、点对点软件等,通过对上述P2P软件的封堵,使得这些消耗网络带宽的大户得以遏制。

其次,任天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限制各种在线视频、网络电视、在线游戏。针对当前观看在线视频、网页视频、玩在线游戏的现象日渐普遍,任天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集成了对当前所有主流的大型视频网站、在线游戏站点的控制,从而可以遏制局域网用户使用公司带宽观看各种网页视频、在线视频和玩在线游戏的行为。

如何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范文6

关键词: 电子政务;网格技术;政务资源;新型政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401-02

1 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建立了数据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大基础网络,构建了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和业务应用三大支撑体系。目前电子政务最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潜在的“信息孤岛”风险突出,部门之间的信息化资源分散、跨部门协作缺乏标准,部门间资源共享与协作困难,政府协同能力受到极大牵制。网格技术很好的适应未来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跨领域,跨区域和跨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网格技术强调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采用横向设计方法解决从基础资源到服务和应用各个层次的共享,互操作型和协同问题,将分布的各个局部自治系统统一为逻辑上单一的全局系统。通过为全局系统整合提供相应的环境核技术支撑,实现不同机构和平台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处理,实现政务公开,内外有别,分层授权和保密机制功能,并且易于使用,维护和升级,从而以有限的资源整合达到电子政务很好的应用效果。

2 网格技术

在国外,电子政务中已开始普遍采用网格等先进技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网格技术被列为了今后必须重点发展的多项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网格是对重要资源高性能的访问,可即时创建强大的虚拟计算系统。

2.1 网格体系结构

主流的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伊安・福斯特等人在早些时候提出的五层沙漏结构(Five-Level Sandglass Architecture);第二个是在以IBM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影响下,考虑到Web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后,伊安・福斯特等结合五层沙漏结构和Web Service提出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第三个是由Globus联盟、IBM和HP于2004年初共同提出的WSRF(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 v1.2规范已于2006年4月3日被批准为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标准。

2.2 网格技术特点

网格技术特点如下:

1) 分布与共享。

分布是网格技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组成网格的是不同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不同的数据库,还有各种设备和资源。共享是网格的目的,没有共享就没有网格,这里的共享不仅仅是中间结果和不同数据库,还包含了人力资源共享。

2) 自相似性。

网格的局部和全局就有一定的相似性,国家级和地方级网格都有计算中心,必然不同的是计算能力不一样。

3) 动态性。

网格的动态包含动态减少和动态增加,网格在开始设计时候必须考虑到有新的资源加入网格中,并且和原有资源部分融合,网格资源是多样和异构的,网格就是要解决好不同资源,不同结构将之间的通信和操作。

4) 自治和管理的多样性。

网格允许资源拥有者对于他的资源拥有自主性管理,即自治性。但是网络资源必须接受网格的统一管理,否则无法共享,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方便。

3 运用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设计

目前,政府网站趋于“标准化”。政府网站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界面一致,统一的入口,各页面或站点关系明确;类目清楚(电子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一目了然);内容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内容检索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

网格体系结构要就是要考虑到是如何向公众用户提供一个接口,通过该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请求,公众用户可以将所使用的网格看作是一个黑盒子,不必知道其内部如何实现用户请求的服务。网格系统中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功能模块协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可以很好的解决‘纵向应用充分,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

图1采用网格技术开发的层次化电子政务平台体系结构。

以上政务应用的用户门户要求界面一致,统一入口,各页面或站点关系明确;类目清楚;内容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内容检索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各部分模块说明如下:

1) 网络基础平台

网络基础平台包含分布式异构资源,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系统,是解决通信问题的基础,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最底层的平台。

2) 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

数据网格集成各部门原有的数据源,进而为海量数据的存储 、传输 、处理与融合提供基础框架。计算网格由多个服务器集群构成.是大型 分布式系统的自然延伸通过集群技术将政府机关各个部门的服务器融合成为一台透明的,强大的“ 高性能计算机” 用于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3) 信息资源网格

信息资源网格基于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构建,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层对于来自数据网格的数据和计算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信息资源,并提供给服务网络层。

4) 服务网格

服务是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单元。提供地址政务所支持的各种服务,提供的服务多是单个计算机无法提供的服务,用于建立虚拟环境使不同组织的人、系统可以协同和交互 。

5) 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

根据来自应用系统和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的不同要求相应的生成专有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服务网格根据其生成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向应用系统或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6) 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

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功能单元。 是电子政务平台通用性 交互性、实用性的重要表现部分。针对不同机关不同应用要求.电子政务各个应用系统通过该接口 可以很好的与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交互.进而获取个性化服务。

7) 开发规范与控制平台

开发规范与控制平台是电子政务平台的中央控制单元。通过该平台的集中统一控制.使得新建的电子政务平台子系统及服务网格信息资源网格、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各个子系统符合统一的规范.利于实现系统的互通、互联和互操作,进而在管理控制平台的统一控制协调下发挥出电子政务平台的最优化效用。

电子政务通过政务资源的共享,政务业务之间相互协同,达到政务统一服务,终端用户只需简单的提交“做什么” 就可以获得高品质服务。管理领域用户为获得一项服务,往往返奔波于若干部门,借鉴网格服务,统一业务受理窗口并提供符合需求的高品质服务,将能极大的方便终端用户。

4 采用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网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格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网格技术可以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消除“信息孤岛”,打破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的瓶颈;另一方面,网格技术的分布式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协同办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截止2006年7月为止我国已经有 51 个城市(区)试点建设网格化管理城市系统,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于2005年10月18日开始试运行,到2009年武汉市6个中心城区应用网格技术进行城市化管理系统已经进入运行,已的 (2005―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网格技术被列为了今后必须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预见,网格技术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在网格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时,也存在着技术与非技术的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并非所有的软件都支持分布式计算、分享服务器会带来数据安全问题;如人们对新技术成熟与否、共享资源会不会丧失对资源控制权的担忧,也成为网格技术进一步普及的障碍。电子政务发展着眼于一个便携,统一,安全的服务平台,其中对于网格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将是我们进一步技术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朱建勇.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6,33(1):127-129.

[2] 何欢欢.第三代因特网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8,1(11):1757-1759.

[3] 柳巧玲.基于网格的电子政务知识门户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48-51.

[4] 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