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扩展阅读 教学思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常会在准备教案时将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中心思想等一系列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构建出标准答案的框架,以此节省教学时间。这样的做法完全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丧失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养成依赖标准答案的坏习惯,更会让语文课堂陷入“死水”一般的境地,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本应该做到“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面面俱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做到了“读”这一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教师对阅读概念理解有误区。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把这篇文章读会、读通顺就可以,还要读懂,进而在读懂的基础上学到写作的技巧。在“读”这一环节,某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是请学生粗略地读一遍,对于语速、语调、情感的要求不是很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消极的作用。

3.师生互动环节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只有当二者相辅相成时,课堂气氛才会达到一个“沸点”,同时课堂教学水平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一点很难实现,师生互动环节的欠缺早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端。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其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维的意识,吝于和学生交流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有些学生惧于教师的权威,不敢随意发问,或者因缺乏自信而畏缩不前。这些原因是师生交流缺失的症结,只有解开这一症结,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二、关于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优化思考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内容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首先,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根据个体间的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尽量以开放性的答案为主,而不是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勇于发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时,教学任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师攻克的难题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听、说、写”和“读”融到一起,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范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从范例的语速、语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发言,说出文章的大意,再点名班上的某位学生诵读,获得更深层的感受,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另外,完善“读”这一环节,将“读”分为“略读”“范读”和“精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培养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加强思想交流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从教师的角度说,其首先要有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想法,才能付诸行动;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提问环节,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神情和动作,有些学生可能会因生性腼腆,遇到困惑也不会轻易地请教教师,这时教师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解的地方大胆提出质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把握教学方向。从学生角度说,学生应该不惧权威,不惧权威的意思不等于不尊重,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和修正自我,教师应该对这种方式表示肯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有关于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优化方式多种多样,只有采取最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方式,才能打造出高效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2

一、 教给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二、 以课文为基础,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

阅读应以课文为基础。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最初内容,教材中的文章多是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这些课文语句优美、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课文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项规定的目的是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在学习《称象》一课时,当学生惊诧于曹冲的智慧时,我告诉学生:“曹冲生活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像料事如神、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信义卓著、爱民如子的刘备;豪气干云、老当益壮的赵子龙等。有人还专门写了《三国演义》,想认识这些英雄的小朋友不妨去看看。”不久,班级中就出现了漫画《三国演义》、儿童读物《三国演义》,还出现了不少小三国迷呢!此后,许多孩子还看了《水浒传》等小说,至于《西游记》那更是学生的心爱之书。

三、 运用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是学生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进行朗读训练。如童话,采用让学生表演课文的方式讲故事;在学习散文时,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如诗如画的氛围之中;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精彩,读得最有个性。同时在教学中采用领读、范读、赏读、赛读、表演读、诵读、自由读、配乐朗读、评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展示朗读的天赋,从而养成阅读课本的兴趣。

四、 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学校要注意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9-01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但是,由于操作不当,致使目前的批注式阅读常游离于文本之外,无效现象经常发生。要想使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达到高效,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批注时机,让批注式阅读回归文本主旨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在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引领他们展开批注式阅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批注式阅读回归文本主旨。

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八次》这一课,主要表现了布鲁斯王子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体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批注式阅读就只能停留在浅层。在课堂教学时,笔者这样启发学生:“布鲁斯打了几次败仗?如果是你,这时候你会感到怎样?(心灰意冷,只想放弃)可是布鲁斯呢?是什么使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再鼓励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在“他几乎丧失了信心”这句话中的“几乎”一词旁写道:“从‘几乎’一词,我感受到了布鲁斯不放弃的精神。”有学生在“可蜘蛛并不灰心……结成了一张网”旁边写道:“我也要学习蜘蛛的这种精神。”就这样,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批得轻松,批得从容。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批注,而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把握的基础上,才引导他们进行批注。这样教学,真正把基于文本主旨展开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鼓励有效质疑,让批注阅读紧扣文本重点

新课标特别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才能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一层。同样,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批注式阅读的重点。

如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放飞蜻蜓》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陶行知对儿童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品质。为了使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不流于形式,在他们初读课文之后,教师问他们有哪些疑惑或者不懂的地方。有学生提出:“陶行知知道蜻蜓是益虫,看到孩子们在捕捉益虫,为什么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们?”有学生提出:“陶行知为什么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他直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掉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与孩子们商量?”……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且抓住描写陶行知动作、语言的句子去品味、感受,想想陶行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教学,抓住了批注式阅读的重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要想使学生的批注式阅读真正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有效质疑,并且帮助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批注。

三、注重巧妙引领,让批注式阅读促进学生思考

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思维惰性或者知识经验所限,经常会出现阅读较浅的情况,批注式阅读也只停留在表面。对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状况,巧妙引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升批注式阅读的实效。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环节改为“先读”环节呈现出来:“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大的石块垒起来呢?……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阅读完文章的重点内容后,教师再引领学生思考:“埃及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有多大?是由什么材质建成的?为什么说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抓住文本教材中的“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金字塔大大小小就70多座。其中最大的……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多人在烈日的曝晒下干活……”感受到了修建金字塔的不容易,金字塔就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此一来,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真正使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走向了深入。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走向深入,教师主要通过恰当的问题引领,让学生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再进行批注,从而使学生在批注式时,目的更明确,路径更清楚,真正为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4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需要进行施教,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让学生主动进行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主地去感悟和思考,享受其中的审美乐趣,使个性得到彰显。

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学习欲望,也更加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教师在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小学生处于接受初级教育的关键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平等的立场与他们交流,尊重他们的天分和个性,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文章,并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体验性描述。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袋麦子”的动画,小学生通过对屏幕的直接感受,从而对小猪、小猴、小牛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阅读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更深认识,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曲解文章的意思。这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错误,不要简单地指出错误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正解,这样的做法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二、构建个性化的阅读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应当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个性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体悟文章之美。只有让学生自由地阅读、个性化地思考,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才能形成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低姿态,认真地去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表述。在这种阅读平台上,不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够得到彰显,也能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教学“泉城”时,教师就没必要墨守成规地进行课文讲解,这样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对文章的理解,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文本的内容,切身感受济南泉城的独特魅力。老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趵突泉得名的原因,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文本的阅读,有的学生就会提问:“为什么会‘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呢?”面对学生的怀疑态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了解到济南的泉水很多,然而,它的特别之处、吸引人们眼球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次的阅读思考,理解文本的意境,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泉水的美丽。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最终得出结论:“咕嘟咕嘟”“冒”等词形象地表现了趵突泉的泉水,趵突泉因此而得名。教师只有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学生才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更有利于他们进行个性阅读,使其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

语文课文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作者将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文字里,这就意味着阅读的意义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透过文本的表面意思去领悟文章的深沉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学生,逐步深化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更加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时,本文的主旨在于了解林则徐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离现在时间上比较久远,因此学生难以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浓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的相关资料,通过对具体文章的理解和对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的内涵。还可以展示时的图片,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提升他们的认知。对学生而言,这既是一次回顾历史、提升爱国主义的大好机会,也能提高他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 阅读 因材施教 个别化 读书动笔

几年来,在聋校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力求打破长期以来的那种几乎是被束缚、定格了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以“读”为基础,用“品”作前奏,让“悟”出结果,读出文章的情、形、味。但笔者又常常困惑:课堂上,几多优美的课文,让笔者百般沉醉,而到头来大多数学生仍是一头雾水。症结究竟在哪里?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辩证对待“拿来主义”

有感于普校教师领着学生一边美美地读,一边细细地品,反复诵读中情感如行云流水般融会贯通。而将这样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聋校课堂来自然没有生存的根基。就笔者教的这个班的孩子而言,教师一定要像给小鸟喂食一样,带着学生细咀慢嚼一字一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要借助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录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有彻彻底底地把课文读透弄懂了,才算打好了品悟的基础,可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聋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弱,比起普校课堂,聋校的课堂更需要广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用熟悉的事物、场景去联想课文中作者在此时此景中的所想所为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聋生的课堂也不能鸦雀无声,用手读,用口读,带着自己领会到的情感去读。只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日益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普校中一些好的教法、学法,但又要立足聋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之上,活学活用。

二、备学生与备教材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教”什么要根据“课标”学段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尤其我们面临的是有听力障碍的聋生。

首先,应了解学生。课前走进学生,“蹲下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对即将讲解的内容是否有兴趣,喜欢什么样的听课方式……得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有可能设计出适用的教案来。

其次,应分析学生。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其关键要专注地分析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真实智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创造、自我开发教材,以求教学相长。

第三,应关注学生。《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聋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我们除了关注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的问题,更应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自主地质疑、大胆地讨论、师生间生生间愉快地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三、坚持个别化教学原则

1.语言学习――发展个别化

每一堂课,我们都应关注聋生手语、口语的学习和发展,还应注重根据每一个聋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要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教学的朗读要求中,有意识地根据每一个聋生的特点区别提出,而不用一个标准来统制每一个人,在语言教学中坚持“能手则手、能口则口、能笔则笔”的原则。

2.教学方法――形式个别化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面向全体、照顾个体差异,是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根据一节课中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时段,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如:对于班里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学习过程,耐心、细致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有时学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学习,我们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毕竟每一个聋生个体都有其特殊性,平时对于特殊学生关注多少和怎样关注对于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3-01

阅读课文的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过渡到独立阅读的桥梁。阅读教学中的"读",能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基础知识训练的有效时段。著名学者曾经说过,把书多读几遍,其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阅读的重视,通过仔细阅读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旨,并从阅读中得到启迪。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对阅读教学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学生想象力过低。对于一大部分学生来说,语文教材和一些课外书在他们的眼里只不过是一段段枯燥无味的文字而已,如果学生不会适当的进行想象,不会对其进行再次创造,那么出现在脑海里的课文内容只是一些仅仅被词语就能代表的概念,根本无法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根本就不可能了解作者的心情,无法做到身临其境,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欣赏的乐趣,更不要说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要知道真正的艺术品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而是在我们脑海里想象到的。

1.2 对话教学表里不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原本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但是现在有些教师的对话教学却是表里不一,对话教学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发挥,与机械的问答教学别无两样。这种刻板的、教条的教学模式与对话理论完全背离,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迎合教师的要求,回答着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缺乏实质性的引导,远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在对话的时候也缺乏真情实感,导致整个教学表里不一。

1.3 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眼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常见,很多教师都习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设备。不可否认多媒体所具有的的优势,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过分依赖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严重下降,失去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体验。

2.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读好文章,学会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感受,要在脑海里能呈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形象,直到能够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个时候才是真的读懂了文章。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感情融入到文中去,真正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说,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懂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阅读,用画面体会文字描述,用意象意境再现生活,真正的置身于作品中,从而感悟到更美好的人生。

2.2 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方法。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注意阅读品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获取更多知识。在阅读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标注,读准字音,把握好速度与停顿,领悟文章的含义,感悟语气语调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快乐。而语文阅读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不管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表层的还是隐含的,学生都要能接受、理解语句所传达的丰富信息。

2.3 加强写作训练。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学生的文字领悟能力,就要保证阅读能力,加强写作能力训练。在写文章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学会描述形象。写作训练目的就是用生动的文字来再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表述清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适当积极的给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并提供写作范例,让学生能够在观察、感受、模仿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调动生活体验,然后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认知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多进行创造性写作,还可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联想,养成从多个角度看待事情看待生活的思维方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4 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设定

(1)创设对话阅读的教学情境,促进对文章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期行》这篇课文时,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性格。比如读太丘友的语言,语气中一定要读出暴躁无礼来,而读元方的话,一定要读出出他的大方和孩童的率真来,这样才能再现情境,为进一步深入品读文章铺好路。然后在阅读文本中质疑问难,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故事,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表达的道理。

(2)角色朗读。有些课文对话比较多,对话成为了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对话能够充分窥探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例如在学习《犟龟》这课时,在完成预习后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看文章中的犟龟和多个角色是如何通过对话来表达彼此的内心和情感的。在讨论结束后随机挑出几名学生在选择角色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感染、进入角色,体会阅读激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一个童话故事完整的演绎出来,也能更加深刻的感受不同角色里不同的情感投入,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当然阅读教学可选取的方法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3.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文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适当加强实践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志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1).

[2] 海淑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