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学进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学进展范文1
关键词:海草床 大叶藻 恢复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P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06-03
Abstract:Seagrass bed has the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ine ecosystems.in recent years,due to human activities,seagrass bed is serious degradation.During 1993-2003,approximately 15% of the seagrass ecological zones disappeared,the acreage is reached 26000 km2,zostera marina.L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cology research of zostera marina.L,including seagrass restoration,productivity studies,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domestic seagress ecology research.
Key Words:Seagrass bed;Zostera marina.L;Lecovery;Productivity
海草是一类水生高等单子叶草本植物,并能够在海水中完成开花、结果和萌发这一过程,一般生长于温带、热带沿海的潮间带及潮下带。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是多年生海草,属被子植物门(Liliopsidal),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沼生目(Helobiae),大叶藻科(Zosteraceae),大叶藻属(Zostera)。大叶藻生长于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浅海中,通常形成广大的群落—— 海草床,与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共同形成三大最重要滨海生态系统[1]。我国的大叶藻主要分布于辽宁的大连、兴城和绥中;河北的北戴河;山东的长岛、荣成、石岛、乳山、青岛等沿海水域[2]。
海草床是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滨海生态系统之一,储碳量可以与热带雨林媲美[3];海草可以通过其组织吸收营养盐,并过滤沉积物来改善海水的透明度[4]。海草床改变了海草场内动力过程[5],可以降低海浪和海流对海岸的侵蚀程度,起到加固底质[6],稳定海岸的作用;海草床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地,海草场作为一个群落生境,可以为鱼、虾、贝类等海洋动物提供的庇护所、栖息地和育幼场所,为其他捕食性的动物如海胆、水鸟、蟹、海牛等提供觅食场所[7]。研究表明,温带海域大叶藻碳的年生产力为1500 g/m2,美国麻省海岸的大叶藻年生产力为812 g/m2,山东沿海地区大叶藻的年生产能力为564 g/m2,虾形藻的生产力为696 g/m2[8]。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海草床退化严重,联合国环境署于200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15%的海草生态区在过去十年内消失,面积大约有26000 km2[9],大叶藻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大叶藻作为海草床中的重要代表,近些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大叶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作用、初级生产力、生态修复等方面[10-11]。其中大叶藻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方面,国外学者研究的比较深入。
1 大叶藻的恢复研究
Phillips(1990)、Meehan A(2002)介绍了大叶藻场恢复的主要方法:生境恢复法、种子法和移植法[12]。
Gallegos(1993)、Meehan(2000)研究表明,由于海草自然恢复的速度比不上其衰退速度,因此生境修复的可行性不大[13];
种子法适合在成年海草植株缺少的区域进行[14]。Orth等利用播种机将大叶藻的种子均匀种在深度为2cm左右的底质处,这种方法不仅效率高,而且不必破坏原有的海草床,但是成活率不高[15]。利用种子来恢复海草床,可以提高海草床的遗传多样性[16],但是如何收集种子和选择播种的时机是难点[17]。葡萄牙科学家探讨了移植罗氏大叶藻(Z.noltii)的最佳季节,Park等采用了不同的移植方法来恢复大叶藻海草床[18],美国针对大叶藻场的恢复做的研究工作最多,最早的移植成功实验是Addy在美国Massachusetts进行的大叶藻移植[19]。
国内大叶藻的移植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马欣荣(2005)对大叶藻进行了移植和组织培养的研究,得出了10℃~20℃是大叶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地下茎是组织培养最好的材料[20]。
郭栋(2010)对山东荣成俚岛海域的大叶藻采用沉子法、枚钉法、直插法、夹苗法和整理箱法进行移植试验[21],研究显示,5种移植方法大叶藻的平均成活率为沉子法(100%)>枚钉法(86.7%)>直插法(66.7%)>夹苗法(20%)>整理箱法(0%),沉子法的平均绝对生长速率最高,达到了0.358cm·d-1,其次为直插法(0.242cm·d-1);移植成活率与海区水流、光照、底质等环境因子相关。
李文涛等(2010)对韩国移植大叶藻进行了追踪调查[22],水温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状况产生决定性影响,夏季水温过高,导致大叶藻呼吸消耗过大,严重抑制了大叶藻的生长。
刘旭佳(2011)采用直接移植法和棉线绑石法对青岛汇泉湾海域的大叶藻进行了移植试验[23],并监测移植后一年的大叶藻生存状况,结果显示,采用棉线法移植的大叶藻增值率较高,增值率可以达到117.78%,移植海区的水深、底质等环境因子是影响移植大叶藻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利用棉线绑石法对荣成天鹅湖大叶藻进行移植试验,移植大叶藻平均成活率达到88%,最佳移植时期为7、8月份;对大叶藻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种子培育,研究显示,只有4℃海水保存的种子可以发芽,发芽率可以达到80%,但是成活率很低,只有9.7%。
刘炳舰(2012)利用直接移植法、棉线法、泥筒法,以及海草移植装置对大叶藻进行了移植试验[24],并研究了大叶藻与水深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三种方法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5%以上,显示了很好的效果;适宜大叶藻移植的最大净水深为4 m,加上潮差4 m,潮间带大叶藻合适的移植水深为满潮时8 m。
2007年威海市环翠区水产研究所成功将双岛湾野生大叶藻移植到人工增殖区,目前移植的海草已经形成了草场,平均株高达到了41cm,移植面积达到50亩。
2 大叶藻生产力研究进展
国内外对大叶藻的生态学研究还集中在生物量和生产力方面,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早。
Zieman(1974)采用标记法研究海黾草的生产力[25],根据标记前后海草叶片的生长量和间隔时间来计算叶片的生产力,方法较为简单;Terrados等(1992)改进了Zieman的标记法[26],研究了西班牙地中海沿岸的海草的生产力,表明不同底质类型的海草生产力差异较大。
McRoy(1974)研究了美国麻省沿岸大叶藻的生产力,得出夏季每天的碳生产力为4.8 g/m2,Mann(1975)得出麻省沿岸大叶藻整个生长周期的生产力是812 g/m2。
Masahiro Nakaoka,Naoko Kouchi(2003)对日本东北部的Funakoshi Bay的具茎大叶藻(Z.caulescens)生态特征做了调查[27],调查显示具茎大叶藻的生殖枝数目和生物量随季节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生殖枝数目在春季到夏季达到最高(>30 枝/m2),冬季最少(3 枝/m2)。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到秋季,生殖枝包含的生物量占据了具茎大叶藻(Z.caulescens)生物量的70%。具茎大叶藻(Z.caulescens)总的生产力达到了每年473 g/m2。
Sang Yong Lee,Jae Hyuk Oh等(2005)对韩国西海岸的不同水深的日本大叶藻的叶生产力作了研究[28],随着水深的增加,日本大叶藻叶片的沉积物及附生物增多,植株的枝条长度、宽度都在增加,地下茎的长度在减小,但是枝条密度和生物量却没有明显差异,只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叶生产力利用标记后收割的方法来测量,研究表明,叶生产力在9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季节变化和气温是影响日本大叶藻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国内对大叶藻生产力研究始于50年代,杨宗岱和吴宝铃(1981)采用50×50 cm的样方对我国沿海的海草进行生产力、覆盖度等的调查[8],结果显示,海黾草的年生产力为500~1500 g/m2,山东沿海的虾形藻、大叶藻、丛生大叶藻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851 g/m2、1500 g/m2、1150 g/m2。
郭栋,张沛东等(2010)对荣成俚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的大叶藻的分布、生物量、形态特征、花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29],研究表明俚岛海域大叶藻平均分布密度1650 株/m2;大叶藻平均生物量为809 g/m2。
明奕(2011)对青岛汇泉湾大叶藻的生物量做了调查[30],结果表明,大叶藻的株高、密度、生物量都呈现明显的月动态变化特征,水温是影响大叶藻生长的主要因素,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大叶藻的呼吸消耗会增多,导致株高、密度、生物量下降,大叶藻进入冬季会萌发出侧生苗,因此生物量会有小幅增加。
刘旭佳(2011)对青岛汇泉湾和青岛湾大叶藻进行了生态调查[23],调查结果显示,青岛湾大叶藻面积约为3500 m2,大叶藻海草场的年平均生物量为276 g/m2,碳固定量为104 g/m2,有机元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
李森、范航清(2012)研究了广西珍珠港交东海草床不同潮区矮大叶藻株冠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31],结果显示,矮大叶藻年平均株高为6.8 cm,平均覆盖度46.1%,地上、地下部分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7.8 g/m2,30.9 g/m2,低潮区的株高、密度、生物量均大于中潮区和区。
刘炳舰(2012)对天鹅湖、桑沟湾和青岛湾大叶藻进行了生态调查[24],调查显示,大叶藻的周年生物量变化和高度变化与水温密切相关;地上部分的有机元素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
3 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海草生态学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缺乏对大叶藻的长期监测项目。大叶藻恢复方法单一,种子法恢复失败,导致高效的大叶藻草场恢复不多。国内对大叶藻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从描述性阶段向定量研究阶段过渡的时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表现就是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不足。因此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大叶藻草场的长期监测项目,密切关注大叶藻的生长趋势及生长状态。
(2)加强对大叶藻种子修复的研究,寻找高效的种子收集方法,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3)寻找操作简便、准确测量大叶藻生产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Hemminga MA,Duarte CM.Seagrass Ec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0-22.
[2] 范航清,石雅君,邱广龙.中国海草植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6.
[3] 杨宗岱.中国海草的生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1982(2):34-37.
[4] Fonseca M S,Fisher J S.A comparison of canopy friction and sediment movement between four species of seagrass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ecology and restoration[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86,29:15-22.
[5] Gambi M C,Nowell A R M,Jumars P A. Flume observations on flow dynamics in Zostera marina (eelgrass) beds[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0,61:159-169.
[6] Gacia E,Granata T C,Duarte C M. An approach to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flux and sediment retention within seagrass(Posidonia oceanica) meadows[J]. Aquatic Botany,1999,65:255-268.
[7] Duarte C.,Cebri J.The fate of marine autotrophic production.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96,41(8):1758-1766.
[8] 杨宗岱,吴宝玲.中国海草场的分布、生产力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初步探讨[J].生态学报,1981,1(1):84-88.
[9] World Center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World Atlas of Seagrasses.UNEP,2003.
[10] 叶春江,赵可夫.高等植物大叶藻研究进展及其对海洋沉水生活的适应[J].植物学通报,2002,19(2):184-193.
[11] 许战洲,黄良民,黄小平,等.海草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6).
[12] Phillips R C,Peter M C.Seagrass Research Methods.Paris:United 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1990:51-54.
[13] Meehan A J,West R J.Recovery times for a damaged Posidonia australis bed in south eastern Australia.Aquatic Botany,2000(67):161-167.
[14] Marba N,Duarte CM,CebriaJ,Gallegos ME,OlesenB,Sand-JensenK.Growth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osidonia oceanica on the Spanish Mediterranean coast:elucidating seagrass decline.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6,137:203-213.
[15] Orth RJ,Marion S R,Granger S,Traber M.Evaluation of a mechanical seed planter for transplanting Zostera marina(eelgrass)seeds.Aquatic Botany,2008:1-5.
[16] Hootsmans MJM,Vermaat JE,Van Vierssen W.Seed-bank development,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survival of two seagrass species from The Netherlands:Zoster amarina L.and Zostera noltii Hornem. Aquatic Botany,1987(28):275-285.
[17] Moore KA,Orth RJ,Nowak J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in Zostera marinaL.(eelgrass) in Chesapeake Bay:Effects of light,oxygen and sediment burial Aquatic Botany,1993(45):79-91.
[18] Park J I,LeeKS,Site-specific success of three transplanting methods and the effec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7:1-11.
[19] Phillips RC,Peter MC.Seagrass Research Methods.Paris:United 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1990:51-54.
[20] 马欣荣.大叶藻组织培养及其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2.
[21] 郭栋.大叶藻增殖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
[22] 李文涛,张秀梅.移植大叶藻的形态、生长和繁殖的季节性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5):976-986.
[23] 刘旭佳.山东近岸海域大叶藻的生态学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4] 刘炳舰.山东典型海湾大叶藻资源调查与生态恢复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2.
[25] Zieman JC.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the turtle grass,Thalassia testudinum[J].Aquaculture,1974,4:139-143.
[26] Terrados J,ROS JD.Growth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Cymodocea nodosa (Ucria)A scherson in a Mediterranean coastal lagoon:The Mar Menor (SE Spain)[J].Aquatic Botany,1992,43(1):63-74.
[27] NAKAOKAM,KOUCHI N,AIOI K. Seasonal dynamics of Zostera caulescens: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lowering shoots to net production[J].Aquatic Botany,2003(77):277-293.
[28] Sang Yong Lee,Jae Hyuk Oh,Chung Il Choi,Youngbae Suh,Hiroshi Mukai.Leaf growth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intertidal Zostera japonica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Korea.Aquatic Botany,2005,83:263-280.
[29] 郭栋,张沛东,张秀梅,等.荣成俚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的生态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9):51-55.
生态学进展范文2
【关键词】碳金融;碳排放;碳市场;生态经济学
一、碳金融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在这个低碳经济大背景大环境下,碳金融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金融工具,不仅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也为不断发展扩充金融体系。
二、碳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一)碳金融研究基础
1.以科斯定理为基础
国外学者对碳金融的研究时是环境金融的延伸而来的。国外学者认为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且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对于碳金融的研究是从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特别是以科斯定理为基础。根据科斯定理的思想,学者大量研究了以界定产权的,具体来说是排放权的金融工具与市场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京都议定书界定三种灵活机制就是科斯定理的一个应用。
2.环境金融的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的牺牲成本降到最低,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环境经济学诞生。为了能够将经济理论应用于实践,金融手段被广泛研究和使用。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们越发的认识到气体温室效应的危害性,节能减排成为最重要的环保问题之一。当国际环境保护的重心转向以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议题时,环境金融便开辟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组织机构设计市场机制,使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转让。这些市场机制直接推动了全球碳市场与碳金融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就像刘丽巍(2010)所述,国外是从环境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延伸出碳金融概念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投融资作用以及环境风险管理作用,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碳金融的市场操作机制,把市场力量引进到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
国外对碳金融的研究,是以国际碳市场为基础,重点关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运行机制与成效。
3.从低碳角度出发
除了从环境金融的角度出发。我国学者也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去研究碳金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国际气候变化,应该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需要金融支持并做出制度、产品、业务、市场等的创新性安排。即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高度,倡导在国内推行碳金融。
(二)碳金融工具发展路径研究
碳金融的产生与排放主要是由于许多实体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手段与路径来控制实体经济的碳排放一直是碳金融的研究基础与研究热点。
最初,各国的减排手段是碳税,即采用征税的方式来提高企业排放成本。但是碳税这种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一是政府很难获得有效的信息,进而制定有效地税率从而到达有效的减排量:二是,碳税容易通过价格被转嫁与消费者。
Sorrell and sijm(2003)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认为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碳排放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地共存。只要有助于提高静态或动态效率的交易计划,这些政策工具的组合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共存的政策工具却提高整体减排成本,没有在进一步减少排放量作出贡献,因此在政策组合的目标和取舍必须是明确的。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化的碳减排手段,是碳金融体系以碳排放为基础和核心。国际碳交易市场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干预下形成与发展,其中较为成功和成熟的的是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以碳排放市场为基础,金融机构创新衍生产品,促进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交易活跃程度。目前,碳交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Cap-and-Trade)体制下购买减排配额,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就是基于配额的。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Ⅱ)就是基于此的。
Rubin(1996)使用了连续均衡模型探了排放权的价格、银行与跨期借款。他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分散的企业行为可以使联合成本最小,实现成本最小的方案。得出排放许可证价明确的解决方案的时间路径,讨论了当允许企业同时向银行借贷和只允许企业与银行的交易排放许可证的情况。同时排放权可以借贷的条件下的定价问题,表明减排的边际贴现成本应该不随时间变动,是固定的。由于均衡条件下,排放权应该等于边际成本,因此许可的价格应该随无风险贴现率增长。
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是积极参与京都议定书的国家,碳排放与碳金融的研究也成为了我国的学术热点。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碳金融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碳金融实践程度也较弱。目前我国的碳金融研究多数为定性研究。
(一)我国碳金融研究方法
我国的碳金融研究主要从介绍我国目前碳金融的发展现状人手,指出当前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发展碳金融的对策建议。
初昌雄(2010)对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我国很早就开始着手通过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节能环保领域配置的工作。2009年底,全行家分行全部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全国34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165亿,近几年注册成功的合作项目和签发量都得到了迅猛的增长,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
(二)我国碳金融发展路径与对策
目前我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均以开始着手发展碳金融市场与碳交易市场。但是相关制度与机制相对缺失。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展我国碳金融市场。
1.完善碳金融的法律
碳金融的形成与发展不是自然而言形成的,是高度依赖制度与管制的。目前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缺少话语权,碳市场制度与法规基本是由欧洲制定的。为了提高竞争力,保护我国利益,相关立法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国内市场,在碳排放上就没有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实体的碳排放的混乱,使得以其为基础的碳金融无法发展。目前并没有从立法上强制要求减排,近年来提出的减排目标也需要后续的额度分配、监测、考核、问责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只有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协调的法律体系下,才能构建一个碳排放的约束环境,真正促进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发展。同时,健全的碳金融法律法规是确保中国碳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必要保障。
2.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
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四个碳排放交易所,包括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组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生态学进展范文3
"一年改习惯,两年转校风,三年提质量。"这是我校校长陈萍初到三小制定的三年计划。同时,也确立了三小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发展根本。
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陈校长从"本真教育"理念出发,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为学生的成长修筑的一条光明大道。
两年来,陈校长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文明素养越来越高,学生素养的提升也促进了校风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促进了学校的生态发展,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陈校长首先从学校层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拍摄《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专题片,让学生在示范中学习
好习惯的形成是在一点一滴完成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学生所处的每一个教育情境出发,建立规范,形成秩序,最终达到良好习惯养成的目标。
"知在行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对的行为要坚持,错的行为要避免、要改正,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习惯。
首先,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陈校长策划并主持撰写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电视专题片脚本。从上学如何着装、如何过马路、何时到校、进入校门靠右走、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正确坐姿、正确读写姿势、如何下楼、如何排队、课间怎样做、上操、用餐、午睡一直到放学,对一天中各个时间段开展的活动都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行为要求。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要求都经过学校班子成员的集体研究,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撰稿完成。
撰稿工作完成后,学校组织部分优秀学生逐项进行训练,直到每项活动都形成标准示范。之后请香河电视台专业人员进行拍摄,每一项活动都加入学生解说,并有配乐,历经两个月时间,制作完成《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专题片。
专题片对学生各个时间段应做的事情进行了具体直观的示范,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从直观上知道在校一天的每一项活动的正确行为要求。
专题片制作完成后,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认真学习规范行为。通过不断学习,使纪律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各班在观看专题片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榜样示范和严格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
2.撰写校本教材――《从小养成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
陈校长尝试将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化,针对小学阶段应该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文明素养,策划并主持编写了校本教材《从小养成好习惯》。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班子成员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各主管校长先分头撰写自己分管工作的教材内容,然后大家集中讨论、共同研究,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文明素养"为核心内容,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从安全、守纪、礼仪、心理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逐渐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讲究礼仪规范、自我保护能力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品质优秀的小学生。
校本教材撰写完成后,组织班子成员及部分任课教师学习课程内容,研究授课方式,形成较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班子成员都进入课堂进行授课,并且要求所有班子成员及任课教师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方法、不断完善课程内容,经过多方努力,校本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让学生自我培养
学生知道了该怎么做,但如何落到实处,依然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学校进行监督和评价。
怎样确保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呢?陈萍校长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方学习,精心策划了并主持开展了《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进取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使此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每班教室的醒目位置制作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展示栏》。把全班学生的名字都打印在展示栏内,在展示栏内,通过给学生贴""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秀和进步情况,激励学生自觉培养良好习惯。为了指导老师科学有效地使用评价表,学校还制定了具体详实的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来指导教师如何操作。并且全校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操作方法非常简单,没有给老师增加额外的负担。这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老师感到管理学生有了抓手,学生感到学习有了动力。
"综合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纪律、环保、品德、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方法具体如下:各班先根据学生成绩、守纪等综合情况,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人数可以不同,但要保证同类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组内;评比时,本组内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每项基础分100分,获得奖励加分,违反纪律扣分,上不封顶;每周汇总学生各项得分,每一项满100分给贴一颗星,在本班评比栏内以贴红星的方式展示学生一周的进步情况。
在陈校长的倡导下,我校综合性评价活动采用分层评价模式,即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入手,大胆尝试。学生水平相当,起点相同,这样的评价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找到前进的动力,让每一名学生树立起自信,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培养好习惯,自觉提高文明素养。
4.创新表彰方式和形式,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陈萍校长对学生的表彰方式和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各班每月评"星级学生",每月每组内获得红星最多的学生被评为"星级学生";每学期获得四个"星级学生"的学生将获得"校园小明星"称号。学校为"星级学生"和"校园小明星"颁发奖杯。颁发奖杯而不是奖状,就是陈萍校长对于学生表彰方式的创新。学生对奖状认可度不高,激励性和教育性不大,奖状发到手学生不珍惜。因此,陈校长尝试将"发奖状"改为"发奖杯",将班内发放改为学校集会发放。这样的表彰方式更加正式而隆重,学生对于荣誉倍加珍惜。
三小通过新的表彰方式和形式,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好习惯就是好人生。"陈校长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原则,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对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育。通过规范教育使学生真正达到会生存、会求知、懂合作、懂尊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合格小学生。
近两年来,学生已经形成了很多好习惯,如每天上学自觉穿校服,开校门前不再拥堵校门,而是自觉在校门口两侧排队等候,走进校门后自觉靠右侧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候,学习上也形成了人人努力,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优良校风进一步形成。
生态学进展范文4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各部门行政人员具体参与,各学科教研组和班主任在领导小组安排下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围绕这项工作,学校应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文明,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立足课堂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有机渗透
为真正搞好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抓好一支“绿色园丁”队伍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走向自然,感受绿色,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而且,还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有关内容列入各类考核之中,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实行低碳生活。二是对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本学科所涉及到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讲全、讲透,联系实际,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生态文明知识有机渗透学科教学的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们提高绿色教育水平。三是用好环境教育教材,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好教学计划,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而且,我们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从而增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四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环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环保知识更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丰富环保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五是建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道德素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绿色生态文明在他们心里烙下印迹。
三、开展各类活动,拓宽生态文明的教育渠道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班会、团队等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屏、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站等媒体加大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可以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禁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多项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等活动深化创建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团队会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环保意识和现状调查,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等,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清理居住小区和校园周围的杂草杂物包括废塑料袋、碎纸片等;清理和洗涮不规范张贴物,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优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把生态文明知识播向周边的每个人。
四、注重环境建设,增强生态文明的育人效果
环境氛围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校园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的教材。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一是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绿化建设常抓不懈,合理布置校园绿化带、绿化地,聘请优秀花木工,培植护理学校花卉、草坪、树木,并设置宣传标语牌,使校园内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呈现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色,陶冶师生的情操。二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等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定期刊出黑板报、宣传窗,墙面等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得绿色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三是加强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提出“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开展“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生”、“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大讨论等活动,实行绿地认养制、公共场所包干负责制、班级规范化管理,德育处成立文明监督岗,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管理工作的艰辛,从而提高遵守各项制度、维护校园环境整洁的自觉性。
生态学进展范文5
生态式自主育德的实践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力求实现教育主体的开发,在实践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他们不再是被动的道德说教的接收器,而是主动施教、自我教育的教育力量。学生的个性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完成自我塑造和完善。
一、九年一贯
“生态式的育德”应该是关注学生完整人生和成长连续性的育德。紫东实验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相比独立办学的小学或中学而言更具有教育连续性的优势。因为九年制一贯制学校是将义务教育的九年看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教育体制通盘考虑,全面安排,且将小学、初中联成一体。学校除了可以有总体的、明确的育德目标之外,还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接受特点制定分层次、有坡度的具体目标,然后把具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设计,分段培养、协调一致,将“知、情、意、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我校根据“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学生自主德育以“知行合一”为德育目标,以生活自理、环境自建、行为自律、学习自觉、体格自强、创新自励的“六自”方针为依据,立足实施学生的自主、民主管理。结合德育规范的“2468”工程,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具体如下:
一、二年级注重入学规范教育;
三、四、五年级培养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七年级重点加强纪律和制度教育;
八、九年级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
二、八个一
“生态式的育德”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校内、外环境,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对德育主体的育人功能,一直把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作为生态自主育德工作的特色,使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自我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注重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召开工作例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真正做到了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有反馈,还聘请了王军、李世金、胡小林、宋宁等名校长和知名专家担任家长学校的顾问和教师,极大提高了授课的层次和水平。我们每学期举行5次集中面授,每次面授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课后,均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为确保家长学校学员的参与度,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校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保证了家长的出勤率。
从各年龄段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家长的活动形式,使活动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我校针对各年级学生实际,制定实施了家庭教育一日路训、一日体锻、一日家务、一日义工、一日走访、一日调查、一日义卖、一日采购等“八个一”活动计划(详见下表),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制订一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学习计划。
紫东实验学校家庭教育“八个一”计划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坚持“三个舍得”、“一个不放松”:舍得花一定的成本,舍得让孩子吃一定的苦,舍得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去从事课外有益活动。“一个不放松”:就是对制订好的实施计划,在过程管理中不能放松。孩子每完成一项内容,家长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保存好影像资料,同时与孩子在《联系表》上共同完成对应表格,记录完成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既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又为学生的生态式自主育德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三、四学会
我校依据“以生为本”的生态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我们深入开展“四学会”教育,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调节”、“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包括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协作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自制教育。“学会做事”包括八好习惯:着好装、走好路、说好话、扫好地、做好操、写好字、上好课、考好试,利用荣誉角和校园曝光台及时反馈信息,严明赏罚。“学会调节”教育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社会,认清时代主流;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力量,善待他人;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创新”包括三解放,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解放双手,使学生敢做;解放嘴巴,使学生敢说。
学校要成为学生的乐园、家园,就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值周小校长、小卫士”正是通过生态式自主育德模式,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动性,规范值周班工作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学生的角度,学校了解到许多教育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各方面工作。
值周小校长及小卫士,由小学高年级、初中各班中品学兼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以自愿报名和班级推荐的方式,报学校德育处和团委,并以公开竞聘演讲的方式在所报名的学生中选出值周小校长和各小卫士(分四个小组)。值周小校长集督查、暗访、服务、文明示范和管理于一体,参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辅助、监督和指导值周班开展工作(尤其是纪律、卫生和文明、礼仪的督查),提示并规范全校师生文明礼仪。各小卫士按各自分工作专项督查和提示。
值周小校长和小卫士值周期间佩戴统一标志上岗。每一大周为一组,设置值周小校长1名,小卫士3名。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地深入学校各个层面,进行观察和查访,对所发现的好人好事和不文明情况认真做好记录,能纠正的,督促当事人及时纠正,把不能解决的又很迫切的问题及时报德育处、团委或校长室;其他问题以书面形式一同汇总报校长室。值周小校长(各小卫士)可利用学校广播站和专门宣传橱窗等阵地对值周情况(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进行反馈。
值周小校长及小卫士队伍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既有效地督促了值周班工作,又是对值周班工作的补充。在他们的监督下,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细节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值周小校长和小卫士自身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责任意识得以强化。
小校长和小卫士的管理工作以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为主,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值周时间较长,学校要求其所在相应各班的班主任密切注意和关心这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通过不断跟进,不断发现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问题并逐步完善。如值周小校长在最初班级检查中,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口头方式告知班级,实效性并不强。而将结果写在学校公告栏内,又由于太过笼统也不易整改。接下来,检查公共设施、卫生时,又将结果反馈给校长,程序过繁。我们将这种机制改为,值周小校长直接对德育处负责,由德育处专人进行检查落实,不能立即解决的报校长室。值周小校长将每日检查情况汇总,对问题部位、存在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相应记录,这样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了。如今,值周小校长亲眼看见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工作热情更加高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更强。
生态学进展范文6
【关键词】B型钠尿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力衰竭;心血管肽类激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14-02
钠尿肽NP是1988年由Suduh等首先从猪脑内分离出来的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随着对其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发现NP对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NP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进展作以综述。
1 钠尿肽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
钠尿肽(NP)是一个具有利尿作用的内源性肽的家族[1],包括A型钠尿肽ANP、B型BNP、C型CNP,D型DNP,前两者属于心钠尿肽(CardiacNP),研究证明,后者以BNP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的作用。BNP的半衷期为20分钟,BNP主要由心室分泌,含有3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心房也分泌少量,主要由于容量负荷增加引起心室压力改变及室壁张力的增加。研究表明:血浆中BNP的水平与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2]BN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此两种方法测得血浆BNP的正常值范围为0.5~30ng/L。美国博适床旁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使用全面标本,15min显示测量结果,这一方法的应用,使BNP检测由实验室逐步走向临床应用。
2 钠尿肽的临床应用
2.1 BNP与急性心肌梗死 Morita等[2]在1993年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时发现AMI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为92±28ng/L。对照组为5.2±0.5ng/L,P
2.2 NT-proBNP水平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远期死亡的关系。Kragelund[7]等对1034例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N-末端钠尿肽前体(N-termmal proBNP,NT-ProBNP)与各种原因所致的远期死亡的关系。在9年的随访之后测定了各种原因的病死率,随访期间288例患者死亡,存活病例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病例,NT-ProBNP水平比常规危险因素,提供了更重要的预后信息。
2.3 NT-ProBNP与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 梗死的关系。Dewinter等[8]研究31千余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例,单独检测NT-proBNP或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手术后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意义,结果发现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随着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之前NT-proBNP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年龄>65岁,NT-proBNP水平增高是死亡或心肌梗死独立且重要的预测因素。
2.4 BNP与以及手术后心房纤颤的关系 Wazni等[9]对187例术前无房颤病史的患者随访。所有患者术前测BNP根据术后心电图和心电遥测技术分析,其中有80例患者(42.8%)在术后发生了房颤。其术前BNP水平的明显高于其他患者(615ng/L、444ng/L,P
2.5 NT-proBNP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在NT-proBNP的国际协作研究中心比较了1256例急性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的差异,认为NT-pro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症状间的关系[10,11]。720例(57.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中位数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患者(4639ng/L,108ng/L,P
2.6 血浆BNP水平与肺动脉高压 Leuche等[16]研究发现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选取2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肺血管阻抗、肺动脉压、右心房压和心脏指数等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P
3 奈西立肽临床应用
随着对利钠尿肽家族的进一步研究,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心房钠尿肽和BNP可通过真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拮抗血管紧张素II而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而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并抑制骨髓质集合管重吸收而有利于利钠、利尿之作用,还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改善血管重塑。心力衰竭患者静脉给予心房钠尿肽和BNP的降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右房压、外周阻力并减轻钠水潴留,迅速改善血流动学力异常,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17]奈西立肽C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内源性人脑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主体结构,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研究表明奈西立肽能显著降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肺毛细血管嵌顿压、肺动脉平均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指数。并且能增加正常人的总尿量和尿钠的排泄,而对尿肌酐和尿钾无影响。一些随机双盲或开放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奈西立肽在降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右房压、肺动脉平均压和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等方面而优于硝酸甘油,多巴本分丁胺,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多巴酚丁胺,可显著降低高危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与常规药物相比,奈西立肽组醛固酮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显著,进一步评价奈西立肽的作用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钠尿肽家族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越来得到认可,随着我们对钠尿肽系统的不断研究深入的研究,会产生一些更好的新药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姜新民,张忠彦,李献忠等.BNP/proBNP及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2(2):89-92.
[2] 王青,段立力,杜斌.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602-603.
[3] Bussan R, Potsch A, Maisel A, 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 novel early blood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S-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 J. 2005,26(3):234-240.
[4] 吕婉娴,梁指荣,蔡育波.B型钠尿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 6):6-7.
[5] Kwon GY,Hah ahn G,Park SY,et al. Role of CD24 protein in predicting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uterin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07,4:1203-1206.
[6] 张国华,胡韵,史晓敏等. B型钠尿肽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脏学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4):57-60.
[7] Kragelund,Gonning B, KoberL, et al. N-terminal proBNP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stable coronary heart fisease[J] . Nen Engl J Med,2005,352(7):666-675.
[8] De winter RJ. Stroobans A, KochKT et al. Plasm N-terminal pro-B-type naturetic peptide for prediction of death or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 Am J cardiol,2004,94(12):1481-1485.
[9] Wanion, Martin Do, Martouche NF, et al.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predict postopes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undeogoing cardial surgery. [J] circulation, 2004, 110(2):124-127.
[10] Anwaruddin S, Lloyd Jones DM, Baggish A, Chen A,etal. Renal functi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easurement: results from the 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IDE)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6,47(1):546-548.
[11] 郑辉,李健雄,李卫凯. 脑钠素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研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5):345-348.
[12] 张保平,宿端俊,冯新平等.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脑钠肽的结果比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3):156-158.
[13] 邱玲,和歆琦,王健等. 非均相免疫测定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的分析性能验证. 检验医学,2007,22(4):305-306.
[14] 陈四华,张建龙,熊伟. 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62-63.
[15] 廖予婕. 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 检验医学, 2010, 25,(2)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