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36-02
一、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
农户风险指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农户的财产安全和收入的稳定性,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户面临的风险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户面临多种风险,比如按风险损害对象可分为人身风险和财产风险;按风险产生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本文主要就对农户产生较大影响的和农户比较关注的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对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展开分析。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自然风险也是农户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干旱、洪涝、雪灾、雹灾、暴风及各种病虫害灾害等等。中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自然灾害。这些自然风险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和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并且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2008年南方经历一场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2010年西南五省所遭受的干旱,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当前,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家庭财产的被盗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家畜被盗事件更是频频发生,以至于到了人畜共屋的地步,农户养一头牛或几只羊也天天提心吊胆的,为了防止被盗只好人和家畜共居一室;还有的农户夜里不敢睡着,时刻警惕着。即使如此农户也难以有效防范偷盗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农户辛辛苦苦养壮了牛、养肥了羊,一夜之间全不见了,可谓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空忙一场。大多数农户在偷盗事件发生后很少报案,即使报了案也很难追回被盗的财物。这不仅给农户直接带来了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由于害怕被盗而不敢养家畜了。因此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更值得我们关注。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现在,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更加突出了。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下,往往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矛盾,比如农户看到去年大蒜价格涨了,能赚钱,今年都跟种,大蒜价格又因供过于求而大幅下跌,这就是农户面临的典型的经济风险。同时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也始终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二、目前农户对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般而言,应对风险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有风险回避、防损和减损,即风险防范;风险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一般可分为“事前”预防策略、“事中”控制策略和“事后”融资策略。农户在长期的应对和管理风险的过程中形成的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前”预防策略。“事前”预防策略,即农户想方设法回避所面临的风险,比如采取一些兴修水利、推广学习农林科技知识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自然风险的发生;农户为了规避家畜被盗的风险,就不敢养家畜了等。这种策略虽然能够有效防范风险,而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并且带有消极防御的性质,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排除了。
2.“事中”控制策略。“事中”控制策略,即农户在风险损失发生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比如通过及时灌溉来减轻旱情、喷撒农药来减轻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等,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少损失的好方法。
3.“事后”融资策略。尽管农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有效防范和减少损失的发生,而有些损失是避免不了的,这样就面临着风险融资问题:即由谁来承担损失的后果更有效,是由农户自己来承担损失的后果,即风险自留,还是转移给他人来承担损失的后果,即风险转移。目前,中国农户大都选择了风险自留,其主要方式包括:(1)动用储蓄,农户在遇到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时,首先会选择动用储蓄,这也是收入的跨时期转移的一种具体方式。动用储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户的消费波动,而且带给农户的主观感受较好。但是动用储蓄的局限性是农户通常没有更多的储蓄,而且储蓄资产的分布也不均衡,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广泛应用。(2)借贷,当有些风险导致的损失超出了农户的储蓄时,更多的农户选择借贷来渡过难关。而由于农村金融抑制的存在和农户借贷的特殊性,导致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使得农户转而依靠民间借贷,即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向亲朋好友借贷,这也会受到借贷数量有限的限制。并且当农户采用借贷方式渡过难关后,在未来收入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借贷给农户将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农户面临着较强的还贷压力。(3)减少开支与出售财产,当面临较大的风险损失时,由于储蓄不足以及借贷数量有限,一些农户仍然不能获得安全保障时,不得不采用减少开支、出售财产等措施。减少开支也是农户应对风险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风险损失不大时,农户减少开支首先是压缩非日常支出,当损失很大时,农户才会压缩日常生活开支。但是这种减少开支是有限的,农户很难仅仅通过减少开支来应付较大的损失。出售财产尽管也可以帮助农户渡过一时难关,而却往往受到农户财产有限、急于变卖时会受到流动性约束等因素的制约。
三、如何更好地应对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在目前农户对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风险的原因、特征及其影响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农户面临的风险。
1.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1)通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来达到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尤其对于应对自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对于自然风险而言,通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如通过天气预报,对一些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提前采取一些应对防范措施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兴修水利则可以有效防范旱涝灾害的发生;通过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等等。(2)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来更好的应对农户面临的风险损失。由于大部分自然风险属于可保风险,因此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转移农户所面临的风险。农业保险是化解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稳定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又由于农业保险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正外部性,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很难实现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另外,可以考虑推出农业巨灾保险来应对大面积的特大自然灾害。
2.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由于社会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而农户面临的偷盗风险是由于人为的不合法行为导致的。因此通过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公安部门对农村偷盗事件的重视程度,不要以为是小案公安部门就不够重视,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着农户的财产安全和收入稳定,还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通过提高破案率,不仅可以使农户的财产损失得到补偿,还可以使农户可以放心地去多养家畜,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可以来有效防范农村偷盗行为的再次发生。因此要通过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来避免农户为了应对社会的偷盗风险而采取的消极的不敢养家畜的规避风险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户所面临的社会风险。
3.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有效规避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避免“谷贱伤农”事件的发生。首先应当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期货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农户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防止出现个体理性、集体非理的发生。其次要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并推出新品种,形成相对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使农户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另外,为了克服农户分散、信息不对称和相关知识、业务能力缺乏等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和“期货+订单”等有益方式,通过组织的形式更有效的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
这样,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社会风险;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主要来应对农户面临的经济风险,再配合目前农户已有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可以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农户所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钟明.保险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传波,丁士军.对农户风险及其处理策略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
[3] 马小勇.中国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分析――以陕西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6,(2).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2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资源危机;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危机
1、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
人口过快增长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发展不相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和充分就业等问题;现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农村,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一贫困-资源环境恶化一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
2、 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危机。主要表现为:一,近30年来中国耕地总体数量不断减少。据统计资料,1996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中,已有14个省、市(区)人均耕地在0.067hm2以下,占总数的47%,其中有7个省、市(区)人均耕地不足0.053hm2,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0.053hm2的警戒线,尽管如此,占用、毁坏的耕地情况仍未好转。再加上耕地质量下降和人口增加,造成人均耕地减少、土地负担指数上升和耕地失衡等耕地资源危机。二,农业用水危机正在加深,农业每年缺水达3.0x1010m3,受旱面积约2.0xl07hm2,全国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00个城市缺水;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如华北已经形成了1.5―2万km2的地下水位漏斗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m,导致灌溉成本不断上升。
3、农业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工业“三废”污染急剧向农村蔓延。环境监测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河段82%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中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农药超量使用使得农药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很高,化肥的使用已使粮食增产出现了边际负效应。农药、化肥等的滥用不仅使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不少农作物高产地区的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越治越多,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
中国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如开展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等,节约农业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就可以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的关键是治水改土,要针对中低产田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继续抓好成效显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改变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积极发展水利产业的多种经营,搞好水产养殖业,提高水域生产力和水的综合经济效益。
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品质优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变原来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2、依靠科技和教育,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为此,必须稳定农村科技队伍和加快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继续建设好县内育种基地;深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密切“农科教”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促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农户的发展,以推广丰产技术为中心,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真正把农业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农业从粗放型索取性开发经营向集约型保护性开发经营转变。
三、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建立具有保护环境和较高经济生产功能的农业体系。
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要坚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农业林牧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方向各有侧重。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过增加复种、立体种植、带状种植等形式,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总之,中国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未来的呼唤。这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如开展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和有关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等,节约农业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就可以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3
现将年第一季度信息报送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及时组织上报相关信息。
一、关于经济运行。物价走势及分析;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困难;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节约集约用地,保发展保“红线”工作情况;房地产市场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鼓励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工作进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煤电油气运保障及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情况等。
二、关于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形势变化情况;重点行业和商品进出口情况及趋势分析;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困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工作情况;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企业“走出去”情况及经验做法等。
三、关于财政金融。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情况及经验做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场流动性变化和信贷投放情况;对中小企业、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情况;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动向及对策建议;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拓展外汇投资领域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
四、关于农牧业生产。春耕备耕进展和畜牧业生产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以及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三江源”生态保护,以及林业建设情况;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具体措施、面临问题;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展;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以及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情况;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等。
五、关于民生工作。帮助城乡困难群众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企业劳动用工情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关工作情况;就业形势变化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情况;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落实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工作情况;扶贫开况;农村义务教育和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农超对接;供应链;SWOT分析;对策
农超对接模式供链有多个实施方式,如“农户+农业合作社+超市”“农户+合作农场+超市”“农户+超市”等,但是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农户和超市不会缺少,是超市性质的企业用标准化方式采购农产品,即“超市直采”的一种农民直供的模式。
SWOT态势分析为基于内外竞争环境的企业面临状态的系统分析,本文利用SWOT态势分析法将农超对接模式的实施环境下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详细分析。
1.农超对接模式面临优势
许多餐饮类商家、超市都以“早上刚摘的蔬菜”等标语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说明对消费者而言,新鲜、无污染的食物诱惑力巨大,在这种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农超对接模式发展迅速。
采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可解决因中间商的存在而导致的信息传递滞后、物流成本过高和产品损耗较大的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减少农产品积压、超市货物供应不足等情况,节省许多中间环节,带来更大的利润。
2.农超对接模式面临劣势
2.1管理组织专业化程度不高
(1)农户数量多且散。超市方尽可能直接与农户合作联系,减短供应链的长度。但农村地区较为偏远,农产品产地之间距离遥远且分散,单个农户的产量不足以满足超市需求,超市须和多个农户达成合作协议,从而造成散户太多,超市方管理困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超市倾向于与农业合作社签约,对散户或小型农业合作社的合作意向不高。
(2)农业合作社自身管理不足。农业合作社是农户与超市之间的桥梁,由农户组成,农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中极少有务农人员,留守在农村中的多数为文盲或是小学水平的中老年人,导致管理专业化知识不足,组织管理水平低,不够规范又缺乏长远的打算,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在超市与农户之间协调好利益关系,且参加农业合作社还需要一定费用,而部分农民经济水平不高,参与积极性低。
2.2 冷链物流技术滞后
农产品保质期短,再加上长途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挤压,易产生食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们对于食物质量要求近年来也变高,不仅不会购买不新鲜和变质的食材,更有甚者会由于食物“卖相”不好而拒绝购买。优化运输条件需要提高运输成本,成本上升势必导致利润减少,合作社与超市都没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第三方物流,但第三方物流只注重运输效率而非质量保证,在冷链物流方面专业性不强。
3.农超对接模式面临机会
3.1 新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新兴技术结合传统行业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个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中,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为农产品市场营销打开了新大门。
3.2 政府大力支持引领新发展
政府由于其特殊性质,能为该模式的开展扫清障碍。政府近年来加强财政和资金支持,进一步降低税收,为农户提出融资政策,加强费用减免政策,在经济上为农超对接模型的实施提供支持,完善供应链信息网络,拓宽供应链对接范围,推动供应链发展。加强基础建设的投入,如道路建设等,落实对接措施的实施。
4.农超对接模式面临威胁
4.1 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
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商营销时,须懂得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而农户和农业合作社之间缺乏专业性人才,在供应链的信息网络实施方面存在困难,而在移动互联网平台营销的专业化农产品供应商更有经验,从而对农户及农村合作社产生威胁。
4.2 网络诈骗问题
现代网络诈骗越发猖獗,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而造成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在农产品电商营销过程中,农户们的个人信息会公开,若农户防备心不高则易受骗。
5.顺利开展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的应对策略
5.1 以长期发展利益为导向开展农业合作社
加强对农户的专业知识宣传,立足多元化农产品营销模式,强化农户的契约履行意识,杜绝农户个人不良行为,监督食物质量安全情况,用长远的眼光经营农村合作社,提高组织专业化水平,努力达到生产管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可操作化、产品标准化,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与销售人才引导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拓宽发展渠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2 以农户为重点发挥政府部门作用
针对政府而言,首先要保证政策落实,近几年政府在“农超对接”模式颁布措施的同时常会出现一个词――“扶贫”,意味着政府支持的农超对接项目优先在贫困地区展开,政府应不仅关注贫困地区也要兼顾小城市、乡镇情况,制定规划。其次对农产品食物安全提出标准化的规范,颁布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令农民有标准可依,减少不达标产品的产生和不规范的操作。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农超对接信息网络的建设,减少信息滞后产生的问题。
5.3 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协调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针对超市形式的企业而言,应以农业合作社为主,发展多层次的流通模式。在农超对接供应链中,超市的供应渠道多、供应商多,能直面市场,故超市地位更为强势,那么超市更应该负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根据市场环境指导农户生产,以便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产品更能符合市场要求,保障农产品流通环节顺畅和产销对接,坚决杜绝在农产品进超市后又加收促销费、活动费等现象,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促进农产品产业化。
总结
农超对接模式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环节运作,运用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发挥农户、超市和政府的作用,通过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广西;中药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1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
1.1中药种植规模方面
广西于自2003年正式建成中药材GAP基地之后,该地区的大规模种植区得到了良好发展。除了中等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区以外,占地总面积达3.53万hm2以上的种植区数量已经发展至国内领先水平[1]。
1.2中药资源总量方面
广西种植的中药种类十分丰富。从类别来看,植物中药的种类是该地区中药的主要部分,而动物中药与矿物中药的种类相对较少。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特色中药材,如长茎金耳环、金花茶等为该地区的中药农业带来了较多的经济利润。从本质角度来讲,该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是中药农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2广西中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问题
与其他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相比,中药材本身的高昂价格增加了这种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资金投入。与日益增长的中药农业发展需求相比,种植户、相关职能部门等在这项生产活动中投入的资金数量相对较少。这种问题的存在对广西中药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2]。
2.2种植模式及水平问题
虽然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GAP基地的数量较多,但中药材种植散户的数量仍然较大。与基地种植模式相比,这些散户在种植经验、种植技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这种模式不仅形成了资源浪费,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中药材收购的规范化。
2.3中药农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于从中药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经济利润较为可观,因此该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展用于中药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部分地区的扩张行为存在极强的盲目性、随意性特点。这种缺乏规划的扩展行为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以荒地开垦为例,虽然种植户能够从新开垦的土地资源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但这种开垦操作可能会影响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过渡种植还会降低土壤质量,进而产生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3]。
3解决广西中药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速度,优化中药农业发展质量,需要对以下3种对策的应用加以重视:
3.1技术培训措施
除了少部分中药材种植商之外,广西近半数的种植散户都面临着培育技术问题。为了促进中药农业的整体发展,广西应该通过设立中药生产咨询站、专家上门服务等方式,对中药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进而降低中药材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中药材的质量[4]。
3.2资源整合措施
就广西当前的中药农业而言,应用资源整合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整合对象主要包含以下2种:(1)中药种植土地资源。广西当前以散户为主的分散型种植模式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实现广西中药农业的集约化发展。(2)资金。较少的资金投入是限制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中,各生产商及相关部门应该在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比重的方式,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3.3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规范措施
从本质角度来讲,影响广西中药农业产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各类病虫害问题。该地区不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的种植效果。为此,需要根据中药材的实际种植种类,制定出病虫害防治的合理用药制度及方案,以此降低药物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提升广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优势。
4结论
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整体种植水平低、种植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质量,应利用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规范、技术培训以及资源整合等措施,解决各类发展问题,增加种植户的中药材种植收入。
作者:张敏 曾雯雯 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孔德鑫,韦记青,邹蓉,等.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J].中药材,2010,06:843-846.
[2]陈素贤.广西中药种植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3.
[3]刘永贤,梁崎峰,李伏生,刘其葵,钟俊军,蔡利民,叶小冬.广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1,04:453-456.
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水利设施 干旱 水土流失 现代化 西部贫困区
一、引言
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但水资源十分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人类长期以来忽视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居民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解困的必经之路。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西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缺水现象,以国家级贫困县陕西佳县为例,该县地处黄土高原的黄河沿岸,长期以来降雨稀少水资源奇缺,生态环境及其脆弱。数据显示,该县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831.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36.1%,是我国极端干旱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既有资源性缺水问题,也有水质性缺水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剧了农村居民的贫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极端缺水还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使得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二)水资源分配不均,配置难度大
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难以开展正常的农业生产。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区域往往呈块状分布片状排列,以不同形态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沙漠等地区;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看,一是绝对降水量小,二是降水时间过于集中,除了夏季其他季节干旱严重;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来看,由于山高坡陡存在地表水源无法利用,地表水渗透严重的现象,由此引起水土流失严重和灾害频繁;从水资源配置角度看,西部贫困地区多处高原之上、山地之中或被沙漠包围,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财力支持,给水利工程修建和仅有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水资源配置的难度极大。
(三)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降水稀少、干旱严重、生态失调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中水土流失是造成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地区不仅总体降水稀少,而且降水往往特别集中。夏季暴雨带来大量降水,长期冲刷侵袭导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耕地里的土壤被雨水裹挟大量带走,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大量泥沙被洪水冲入河流,对下游大江大河水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和破坏。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减少,而且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居民生存遭受严重威胁,几乎成为所有的西部贫困县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用水结构不合理
贫困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普遍短缺,原有的水利设施设计标准偏低,附属设施大多不配套,不但难以保障供水足量及时到位,而且浪费现象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还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比重较小,农业用水比重过大。以陕西省佳县为例,该县年供水量1141万m3,其中人畜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为323万m3和50 m3,分别仅占总需水量的28.4%和4.4%;工业用水19万m3,约占总需水量的1.7%;而农业用水占到95%以上,用水效率较低用水结构极不合理。
三、西部贫困地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思路
(一)合理安排规划,保障饮水安全
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家乡外出务工,许多地区常驻人口萎缩严重,一些地方水利建设出现因人员流动而带来边建设边废弃的的工程浪费现象。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需要贫困地区审慎做好水利建设规划,以人定水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紧缺的水资源,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制定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贫困地区居民居住的一个特点是分布较散,要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大力发展微型雨水、泉水利用工程。对于自然条件较好具有一定规模水资源的地区,可以村为单位修建单村集中饮水工程。有些自然条件较差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水的的地区,应该采取特殊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集中供水站点,实行分质供水。
(二)开源节流并举,实现区域协调平衡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多措并举,既要开源也要节流。鉴于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应该以遵循节流为主的原则。一是重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农业方面大力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大面积使用现代新型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多种措施并举,有效利用紧缺的水资源。二是开发修建调蓄工程,通过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调节降雨径流在不同时空的合理分布。贫困地区不仅年降水总量较少,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降水量相差很大,只有对降雨径流进行人工调控实现时空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要彻底改变以往地下水和地表水分类管理的不合理现象,实现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优化两种水资源的协调利用。在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地区,要采取工程措施将丰水地区的水调配到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区域协调平衡。
(三)控制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也是西部农村开展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的众多贫困区县,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面临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也十分艰巨。治理水土流失的核心是解决水的存蓄问题,水的问题解决了,干旱与水土流失的矛盾就相应得到解决。治理水土流失就是要合理调控降雨径流,并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要点,一是在山区的沟道地域加强淤地坝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方法对对淤地坝进行综合利用;二是在坡面治理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三是修建梯田要加强规划,要因地制宜多修建隔坡梯田,让坡面雨水集流和平面蓄水功能得以充分恢复和发挥,达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速山区绿化进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土资源。
参考文献:
[1]黄泽钧.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