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1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为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围绕种植业产品及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环节,按照“狠抓源头、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完善“三品”生产企业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执法监管,加大监测力度,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文明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实现“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关键是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切实加强。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2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
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
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
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
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3.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强化制度保障
(1)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农业放在关系国计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要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2)政府部门应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村新市镇、农村城镇化等建设规划相配套,并制定本地区生态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指导并带动生态农业快速推进、有序发展。(3)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有效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以村委会为单位集中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资源,以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规模开发、集约发展。
3.2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企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强化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农技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可给予一定奖励。
3.3改善生态环境
(1)改变过去的治理模式。过去对待破坏的生态环境实行先污染后治理,虽然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自然生态恢复时间较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现在应从源头上加以治理,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2)加强综合治理。一要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实行封闭看管、专人管理,禁止人畜践踏,使其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快速恢复;二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森林和植被。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3
关键词 农业;新形势;发展趋势;应对策略;广东东莞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35-01
1 新形势下东莞市农业发展趋势
1.1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传统农业、城郊农业是当前东莞农业的主要形态,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对安全、优质、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还可以为城市营造田园风光、绿色景观和生态屏障,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旅游、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耕文化提供场所[1-2]。东莞目前计划建设连片面积20 hm2以上的农业园区,发展水产养殖、蔬菜和花卉种植等产业;建立集科普教育、观光娱乐、休闲垂钓、新品种试种推广等功能的综合示范点。引导农民种养意愿较高、投资比较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民、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集约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1.2 推进农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结合东莞市农业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推进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将全市所有蔬菜、水果种植户纳入诚信体系监管范围,包括建立种植户基本信息、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建立失信单位黑名单制度等。推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消费者投诉情况和质量监测结果等信息统一纳入诚信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企业榜”和黑名单等制度。督促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诚信守诺、依法经营[3]。
1.3 推进农业安全生产示范村建设
在东莞各镇街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新模式,在辖区内选取一些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大、监管工作较完善的村和社区,在指导其落实种养户质量安全生产协议书、规范使用兽药饲料承诺书以及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承诺书的签订工作的基础上,推行从投入品使用到农产品产出的全程监管,引导农户进行清洁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产出。
1.4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园区建设等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全市标准化生产面积和规模,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种养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农户滥用农兽药现象[4]。市一级农业部门继续挑选一些种植规模较大,管理较完善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一些条件具备的镇街可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辖区内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认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1.5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加大“三品”认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三品”认证活动。充分发挥“三品”品牌优势,将其与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用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不断扩大“三品”农产品生产规模[5]。市镇2级继续通过开展“三品”认证企业和产品的专项执法抽检工作,不断规范“三品”认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6 推进农产品产销联建建设
加大供莞蔬菜生猪生产基地的认定力度,推进供莞蔬菜产销对接,加强供莞蔬菜标识管理,提高供莞蔬菜的溯源能力。强化供莞生猪基地的动态监管,进一步推进供莞生猪电子标识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不合格生猪情况快速通报机制,确保供莞生猪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2 新形势下东莞市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2.1 抓当地特色,农业引进亮点项目
以一种当地主要水果为种植基地,例如东莞岭南水果荔枝,在基地园区内配以其他季节性水果为辅,使果期覆盖全年,逐步建成种植、观光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园区内可以设休闲品茗区、农业教育展览区、种植体现区、产品销售区等功能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休闲的都市农业项目。另外,根据各镇的实际,也可以设置集生产、生态、饮食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农庄内设蔬菜种植区、水产养殖区、饮食区等功能区,形成一个具有农业耕作、水产养殖、旅游饮食等配套的综合型旅游点。
2.2 抓源头保障,净化生产环境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农业环境质量报告制度,为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提供依据[6]。扩展农业环境监测点和质量监测测定指标,构建全市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化水平。实施放心农资进村入户工程,配合开展农资打假行动。
2.3 抓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产品质量
做好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鉴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在农业园区建设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基地。推广轮作改种、蕉园低压微喷灌技术和抗(耐)病品种,有效减轻香蕉黄叶病造成的损失。加大退化蕉园改种项目帮扶力度,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提高改种效益。建立健全新品种展示与示范体系,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引进适地适种作物,应用生物技术应对环境污染,为全市科学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2.4 抓检疫检测,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全面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完善有害生物监控预警网络,设立疫情调查点与监测区,建设疫情数据库,健全突发性植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加大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以虎门港、松山湖园区、五大森林公园为重点,督促全市公共绿化地带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确保“不漏发生点、不漏施药”[7]。分步建设植物检疫实验场,把好引种和产品调运检疫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做好软件更新,扩充病虫测报信息化功能。
2.5 抓平台建设,保障安全产品供给
建好安全农产品配送区,创新农产品物流方式,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切实开展地方品种猪资源保护,发挥供莞生猪生产基地资源优势,确保东莞优质猪肉供给。全面升级东莞农业信息网,构建纵向贯通、横向相联的农业网络。优化“农信通”服务,建立健全农业信息采编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信息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和办公自动化。
2.6 抓农业人才培育,优化管理效能
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组织农村“乡土人才”跨镇传授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村人才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依托网络资源开发远程教育。抓好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全面实行上岗培训机制。
3 参考文献
[1] 沈万红.创新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对新形势下大竹县农业发展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8(1):48-51.
[2] 汪凤桂,欧晓明,肖鑫.论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思路——广东不同区域农业发展趋势的比较与启示[C]//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北京:中国农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2009:3.
[3] 周玉国,施江滨.论新时期云南农业教育应对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策略[C]//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昆明: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5.
[4] 田晓婷.北京市顺义区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 陆世明,黄元宁,高正宝,等.加入WTO对滁州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1(6):797-799.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4
一、以政策为支撑,着力引导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首先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将我县的大众垸定位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张剑飞市长提出以金城大道为轴心建设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年,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也必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省市也必将在政策上对望城农业发展进一步倾斜,这一切均为望城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争取并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捆绑农业投入资金,以大众垸为核心,开发优质稻产业;以金城大道为轴线,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以高塘岭、星城、黄金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长湘路为轴线,河东五镇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二、以项目为支撑,着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项目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局一直重视发展项目农业,倡导内资外资一起争,有偿无偿一起抓,引资引智一起上的方略,建立农业项目库,加大项目论证力度,千方百计争项目,在做农业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我局将把握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强农业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精心包装和推介高档优质稻和绿色有机蔬菜2个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力争完成2个部级项目和6个省级项目的编制申报。启动世行贷款生态富民、大众垸十万亩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和标准粮田建设等已落户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台湾新东阳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在项目的争取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扶持基地建设,打造农业亮点。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以产业为支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路子,向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做大做强做优我县农业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优粮食产业。巩固和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力争优质率达80%以上。建设以乔口、靖港、格塘、新康、乌山等乡镇为重点的1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以新康和茶亭为核心,建设万亩双季优质超级稻示范基地。以格塘乡格塘村为核心,实施优质稻产业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推广,建设万亩优质稻基地,辐射大众垸。二是提升茶叶产业。继续抓好格塘、乌山等茶叶基地的品改,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三是做强蔬菜产业。鼓励大户种植,对原有小规模蔬菜基地进行扩面提质。以大众垸为重点,发展水生蔬菜和时鲜蔬菜。以光明村为重点,以金城大道为轴线建设蔬菜走廊,辐射黄金和高塘岭。积极与市内各蔬菜配送中心洽谈,建设蔬菜配送基地。以农业休闲及加工增值的方式带动发展望城蔬菜产业。
四、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收
完成市阳光分配的“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使受训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确保转移就业率在80%以上。调整农业讲师团知识、人员结构,到各乡镇巡回授课,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抓紧科技项目推广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由单一型向综合效益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轻简节本精准栽培和现代设施栽培等四大新技术,促进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5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1.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发展
循环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出路和未来,循环农业的核心是生态农业的建设,而生态农业推行的是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深度开发与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主要以低投入、高新科技应用、高效高循环及规模产业化为基本要素,在继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综合分析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首先,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领域的一个体现;其次,循环农业强调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的一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最后,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不仅是紧密关联的,还是往深处延伸的。
1.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农业是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保低碳的一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在推动循环农业建设时,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优化组合循环农业的结构系统,使系统平稳高效运转,达到节约投入、高效产出的目的。发展循环农业有4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包括资源投入最小化的低投入原则,生产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原则,污染最小化的无害化原则以及致力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优化运行的高效性原则。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这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应以减少投入为原则,从生产的源头控制资源投入,实现低碳环保节能以及高产出的目的。农业生产中的废弃品可以通过回收,循环投入到生产中,这样不仅可以延长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链,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应强调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还要注意延长产业链,推进对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注重不同条件不同方式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强产业主导与技术创新支撑的原则,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
2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其宣传力度不足,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对其缺乏明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不能在实践中予以有效地领会和贯彻,农业经济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道路上。其次,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规划,近年来,虽然环境能源问题引起国家重视,推出了以下关于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或法律条款不完善,无法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不能完全体现当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法律制定也相对滞后,难以形成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激励的作用。再次,市场反应迟钝,循环农业经济建设与市场联系紧密,但现实情况是消费者尚未对循环农业产生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致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市场缺乏联动机制,不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强,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于节约资源、废物利用以及清洁生产等技术的研究上。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3.1加强规划制定与宏观指导
首先,制定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宏观指导思想,制定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对循环农业的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包括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发展原则等要点,对循环农业的发展予以有力支持。其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宏观指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地制宜和适度发展高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完善体制机制与政策法规充分
发挥政府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当中的指导监督作用,推动与循环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资源方面的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信息与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法规,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3.3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完善推动资源回收利用的各项制度,明确责任义务主体;其次,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补偿机制;最后,支持、鼓励开发新能源,监督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用电、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使企业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享受到实际的支持。
4结语
农业发展的源头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措施分析
1农业机械使用中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当下首要重视的问题。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是世界普遍提倡的理念,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不管是对农业发展的长久性还是对生存环境来说,都应该对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技术的环保作相应的提高。为了使农业能够在环保的理念下发展,以目前来看,制造以环保和节能为主题的新型农业机械分为下面几个类别。
1.1控制农药的喷洒量,设计化肥深施机械
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使用量是我国农业中的主要污染源头,新型的农药喷洒设施在喷洒农药时,不但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保证良好的农药喷洒效果,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1.2使用节水灌溉装备
在农业生产中,以往的灌溉方式往往用水量过大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针对这种现象,现代科技对大面积的农业种植采取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降低了灌溉成本。
1.3采用免耕播种技术
在以往农业耕种中,对土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应该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利用秸秆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土地资源,直接进行春季的播种环节。
1.4回收利用秸秆
秸秆回收变得比较容易,田间不用再焚烧秸秆,有效净化了空气质量,回收后的秸秆不但可以给牲畜作为饲料来使用,还可以通过高压技术成为气体能源,充分利用秸秆的再使用价值。
2农业机械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
农村机械化的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为了使农业能够长期发展,从长远目标来看,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法的措施。
2.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各地区都应该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让农民深切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
2.2做好农业发展规划
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并以此制定适合的农业发展规划,对环境保护加以明确要求。
2.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有效合理地进行农村规划工作,将资金合理安排,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农村机械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2.4扶持环保企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应制定有关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型环保企业的有效发展,为农村机械化和生态环境尽一份力。
2.5开展环保型科技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