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分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少数民族服饰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并极具民族特色。服装设计过程离不开审美情趣、色调搭配和功能用途,这其中便蕴含着丰富的绘画艺术内涵。因此从少数民族的服饰中探索绘画艺术的运用特色,有利于当今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改革创新,亦有利于充分挖掘并发扬民族文化。由赵平勇、曹建中、车岩鑫所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出版的《民族服饰绘画与色彩表现》一书结合具体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形态、线条、色彩等方面对服饰的绘画语言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范式指导。

该书的首要特点在于研究思路清晰、追根溯源,布局缜密合理。该书涵盖了民族概述、民族服饰与色彩、服饰绘画语言形式、绘画基本要素、不同表现方法以及作品欣赏等 6 个层面,结构层层递进,内容丰富具体。该书首先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概况以及服饰特征和功用为切入点,通过对服饰所传达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人文环境等进行详细描述,体现出民俗服饰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该书指出对少数民族而言,服不仅象征着民族特色,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种多样的色彩、款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等,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特点。例如蒙古族人热情洋溢,草原地区气候特征明显,因此蒙古族服饰不仅色泽鲜艳,传达给人热情好客的心理,又注重保暖和方便。因此从民族起源和发展历程入手进行研究,对于民族服饰的绘画艺术探究过程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让研究过程变得有理有据,便于分门别类总结不同民族服饰中的绘画艺术特点。

该书的另一特点在于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富有表现力,也正因此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并和应用价值。色彩之于民族服饰而言更像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图案、线条、形态等,可以有效帮助各民族传达心声。另外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对于绘画作品内涵的传达影响深远。因此该书作者在研究民族服饰与色彩之间关系时,以苗族、傣族、彝族、瑶族等民族为例,对这些民族服饰色彩的基本色谱进行了汇总、分类,分析可见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受生活习俗、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民族服饰中拥有不同的色谱。而绘画形式语言除了有色彩、线条之外,更包括节奏、韵律和肌理美感,这些都是通过不同服饰传达给观众的视觉体验。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服装行业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在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优化服装设计,创造好的服装设计产品。我们知道,服装设计受到材料性能和外观的影响,为了裁制简洁舒适、易于销售的服装,就必须选好材料,以材料取胜,拔得头筹。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服装材料的性能、服装材料的需求与变化及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希望能促进服装设计的优化,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装材料 服装设计 性能 影响

一、服装材料的性能分析

总所周知,服装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起到装饰、驱寒和健康的作用,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服装来说,一般由款式、色彩和材料三要素组成的,其中材料是最基本的要素。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的一切材料,它可分为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好的服装需要好的材料,也就是高性能的材料。

对于服装材料的性能,一般包括这些方面:首先是吸湿性能,高质量的服装都会选择高吸湿性能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穿起来比较舒服,可以吸取人体散发出的汗水和气体味道,有益于调试温度,缓解身体带来的不适。从服装材料的组织结构来看,针织材料比梭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好,其中经编针织为最佳。在实际使用时,外衣材料的吸湿性应比内衣材料的吸湿性差;其次是保温性能,服装对我们人类来说,有御寒的作用,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调节我们的温度,具有保温的作用。保温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纺织纤维中所含的静止空气越多,保温性能就越强。比如,毛线比棉线更蓬松,保温性就更好。质地疏松的织物比质地紧密的织物保温性强,例如:粗纺呢绒的保温性比精纺呢绒强。此外,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的保温性好;然后就是弹性和强度,弹性是指服装材料受挤压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通常,天然纤维的弹性较好,但恢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弱。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其恢复原状的能力很强,制成的服装更为挺括。强度是指使用时的坚牢程度。一般来说,合成纤维的强度要比天然纤维的强度大得多,不易破损。另外还有就是材料的透气性能和柔软性能。

二、服装材料的需求及变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服装材料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的要求就是实现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性、耐用性及外观性的特征,更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服装功能的要求,即服装面料对人体具有适应与保护的机能、服装形态的稳定性机能、服装形态的变化机能、色彩适应机能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对服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服装材料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服装材料的性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实现服装材料从低级、单一型走向高级、多样化的转变。

从人们对服装艺术形态需求的角度分析,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将交替成为人们追求的中心,且根据不同的服装及服装的用途,其纤维用料将会是相对稳定的,合成纤维仍然是需求的主要纤维。要求合成纤维天然化,天然纤维合成化。面料花样的不断翻新,如高支纱、包芯纱等,最大限度地适应人体机能。织染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出现了转移印染、喷液印染、圆网印花等。后期整理方面增加了各种防护功能,如防水、防燃、防腐等。

三、服装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探究

自人类进步文明社会以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时刻在发生变化,人们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服装设计的研究,对服装材料的创作,服装设计与服装材料的进步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服装面料的科学性与服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是服装艺术形态设计的基本要素,它为服装造型、结构设定提供了主要的可行性依据。例如:性质、结构及色彩不同的服装面料,由于其适用性不同,服装设计师将从视觉形态、人体工程、服装机能等方面考虑。

(一)服装设计以服装材料为基础,为其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

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色彩、造型和材料。有好的色彩及造型设计构思,还需通过相应的服装材料,才能使设计构思得到完美体现。若对服装材料的科学技术不了解,选用不慎或漫不经心,就会破坏设计造型的整体效果。因此,如何从科学性和审美性两个方面充分发挥服装材料的作用,正确选择运用服装材料才是服装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服装设计是通过服装材料的不同造型完成的。不同的材料在造型风格上各具特色,如何选用适当的服装材料,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塑型性体现服装造型,使服装设计与服装造型完美结合也是服装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二)服装材料影响服装设计效果

不同的服装材料,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服装产品,同样的设计工艺,如果材料不同,那他们的服装设计的效果也就会大有不同。如:有些服装的色牢度不稳定,出现褪色或是变色的现象;有些服装的形态不够稳定,易缩水变形;有些服装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不稳定,如面料纤维的耐热、吸湿、可缩性直接决定了服装工艺热处理定型的量化要求;面料的编织密度、松紧、轻重也直接作用于服装工艺技巧及制作方法。

1.柔软型面料

柔软型面料一般悬垂性好,较柔软,造形流畅而贴体,服装轮廓自然舒展,能柔顺地体现衣着者的体形,这类面料包括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针织面料的服装可省略一些剪辑线和省道,取长方形造型,使衣、裙、裤自然贴身下垂;丝绸面料的服装多采用松散型和有褶裥效果的造型。

2.厚重型面料

厚重型面料质地厚实挺括,有一定的体积感和毛茸感,能产生浓厚稳定的造型效果。服装造型和轮廓也不宜过于合体贴身或细致精确,以A型和H型造型最为恰当。透明型面料 透明型面料质薄而通透,能不同程度地展露体形,常用线条自然丰满、富于变化的H形和圆台形的设计造型。

3.挺爽型面料

挺爽型面料天然硬挺,造型线条清晰而有体积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给人以庄严稳重的感觉。这类面料包括棉布、麻布、毛料和化纤织物。挺爽型面料可设计出轮廓线鲜明合体的服装,以突出服装造型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陈鹤宁.关于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问题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5)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关键词 服装设计;解构;潮流

解构一词的出现与二十世纪,它的出现与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它是一种反传统的观念同时又是人类进步的文明表现。解构主义者称没有结构是一成不变固定静止的,任何作品都是由一种开放的状态形成的。德里达认为,解构并不是简单的颠倒原有的位置,关键在于其认定不同物体之间仅有一些微小差别,而没有优劣的等级秩序,不同物体同时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同时又是对原有事物按照新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解构主义最早出现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在20世纪80年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的结合,运用一些破坏、扭曲等处理手法达到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如盖里的跳舞的房子。艺术家利用这种分解的概念,将原有的形态打破,而后进行重组、叠加,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神秘的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是一种前卫的、时尚的服装风格,始终保持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设计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解构的特点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同样可以从解构的理念入手对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新。

在服装造型当中色彩能够美化人体形象。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要在对色彩理论知识熟知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设计。将原有的色彩提取后再创造,运用色彩对人心理刺激反应的原理,将其更加概括抽象,在艺术作品当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更为广阔的色彩世界。

服装的风格是一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认知,并且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服装的结构主义风格是以人的主体为造型基础,从而强调其造型的比例、层次以及立体感。解构主义则是将构成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进行分离、组合形成独特的轮廓特征。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有着“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提倡没有结构的设计模式。1992年三宅一生推出其代表作品褶皱系列,将整体的面料打散把东方传统的平面构成的概念运用到服装造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1997年川久保玲的春季会名为Dress Meet Body,将服装与人体合二为一,把服装当中的零部件进行重组排列,将口袋的造型颠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不平衡感。

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对解构主义时装解释说:“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

解构主义最初是以东方的设计思维为基础,以和谐为设计根本所创造出来的二次空间。它打破了传统对服装结构的设计,除了突显服装的层次以外更加注重人体的舒适感。并且给穿着者一定的主动权,由穿着者来感悟和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解构看似无形,但是又疏而不散这同时又和东方的玄学文化像通,展现出来其神奇的魅力。

解构将服装设计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风格当中,他将设计语言与禅宗文化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打散、分割、组合将服装的各个结构进行再设计,将服装本体与穿着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解构主义在当今服装设计当中更加具有吸引性。一件服装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结构状态,经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将解构的理念展现出来。它是一种充满个性的风格状态,将原有的严谨的服装解构打破,从复杂多变的视角入手使服装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张力。这种理念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整体的服装进行大胆的改造,将原有的部位重新整合分解从而得出新的造型结构。用截然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服装的意义与状态。

作为服装设计元素之一的面料,在创作过程中同样可以融入解构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面料的更新层出不穷。大量的新型材料的应用更是将服装的可视性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同样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其面料便是最先打入国际舞台的时装艺术品。在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他总是致力于研究超前的服装作品,注重面料的选择与更新。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很多前卫的设计概念,比如用一片面料裁剪出来的服装,以及“褶皱”系列,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将服装的整体造型带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一、服装设计教育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在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思想与方法上缺乏欧美创新意识。最早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办专科,再是苏州丝绸工学院开办本科,接下来是其他艺术学校、纺织学校、轻工学校开设服装专业最后成立服装系,从而一些综合型的大学、师范、高职也都开设了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学校脱离了市场的需求,调查很多重点高校吸取精华与重组优点,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很满意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也是传统的内容,较重视基础基础教育和绘画的基础教育,除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外,开设的专业课让学生都是在围绕画好服装设计效果图和裁剪制作工艺上花时间,觉得效果图画的好看,就认为设计学好了。许多学校教学方法落后,一味的重视服装的艺术性的培养却忽略了服装技术的培养;还有一些学校太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做出低廉的服装产品,脱离了市场,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和创新的理念。第二,加强服装产品材料研发,加强服装高科技技术运用。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科学技术上第一生产力”,面料是服装设计三要素之一还是最基本要素,更是设计师们抒发自我灵感、表达自我情绪、表达美的最语言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纳米技术的出现,陆续就有了纳米特种功能纤维、纳米毛针织品;有了环保意识,就有了新型环保面料,彩色棉、竹炭纤维、生态羊毛水果纤维、麻纤维等多种植物纤维。设计领域也不断在运用高科技,服装的三维模型扫描系统可以很快的扫描模特身体上各项指标数据。我国很多高校的沿用落后的办学条件,教学里没有将高科技信息应用到课堂,没有实验室学生很难真正了解服装面料的性质,服装设计教学如何面对当今全球化、科技化时代?

二、对策

对策一:当然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教育体制和现行办学大环境,但校间应多交流、多整合资源,互渗透、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专业的建设,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及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去。结合市场,多与企业交流合作;经常的邀请服装设计师、企业家等人才来学校讲座,让学生能了解市场,学习市场知识,在调整合理的师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得到更多实践的学习机会。以“产、学、研”的模式促动专业发展,让老师、同学及时与市场接轨。学校应该提供平台,多鼓励教师多出去学习专业知识,不能闭门造车。对策二:学院不仅对老师要作“教师评价”,还应该对开设的课程作“课程评价”。例如:课程偏重理论的教师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是否合理,能否扩宽学生的学习面;偏重于动手能力的能否会使学生忽视理论知识结构;教学安排注重最后的结果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美术生其功底较好,应重视严谨的设计态度和工艺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及能力。经常跑市场,让学生了解市场,调研市场能充分让学生发挥无限想象能力。多开动员大会,及时培养学生有“民族”“创新”“品牌”“超前”的意识。应从实际出发,发扬“大胆开拓,务实进取”的精神,取长补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综合素质和工艺技术的关系、核心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共性和特色的关系。常言道:“教无法、学无法、有法之无法,方为至法。”对策三:我国服装院校应该有一到两个服装材料实验室,根据市场变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调整资源结构,真正将服装设计教学做活、做鲜、做到市场前沿。学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去服装企业和面料生产企业实习,多了解服装企业如何运用高科技,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能力。当今服创意文化市场装产业环境下,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要懂工艺、材料、版型、流行、营销运作的人才。人才是当今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服装院校应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科学生产力,为学生、企业、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真正落实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

作者:高韬 况丽红 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艺术设计系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在影视剧创作中,服装设计风格指为塑造角色外观形象而体现的不同的服装风格,其中包括艺术手段与表现技巧的运用。相对于古装剧来说,民国剧有具体的时间范围,指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段历史时期。因为有时间的界定,所以民国剧与追求奇幻色彩的古装武侠剧、古装传奇剧等剧种相比,其服装基本体现当时社会的穿着风貌,表现风格比较写实。因此根据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历史与艺术风格的定位,以及民国剧服装设计写实风格的表现,笔者从历史还原角度出发将民国剧服装设计风格进一步划分为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1.历史真实

历史真实指服装设计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史实为据,客观地反映空间与时间里的生活形象,其表现的形式忠实于平时生活中的某一时代场景,因此此类风格服装具有“博物馆意识”特征①。由于对历史本质客观地反映,决定了服装具有遵循史实的具体性,所以服装会针对时代、季节、地点、气氛,以及人物的改变贯彻现实性设计,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到装饰图案、从材料运用还是到工艺特点、从色彩还是到服饰配件等各方面都力求精准,试图在银屏前再现真实形象,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生活的面貌。历史真实的服装风格通常在反映民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实主义剧目中出现,例如《走向共和》《亮剑》《那时花开》《历史的天空》等,剧目的严肃性决定了服装的真实性,所以这几部民国剧中的服装不仅从形式、面料、款式、工艺甚至配件,大至结构,小至微观局部或细针密线都一一地进行了严格的考据,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的世态民俗与生活环境,并通过类型化的款式不同的细节赋予了角色不同的生命力。

2.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相对于历史真实来说,通常把艺术地表现历史的本质真实概称为艺术真实②。艺术真实主要在剧本非客观写实定位的前提下,设计师根据剧本的要求,用强调、舍弃、浓缩、简化、变异等艺术手段,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在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创造与历史有一定差别的形象。所以,艺术真实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艺术真实主要在根据历史以及文学作品改编的剧目中出现,设计师通过用加、减法的手段,突破生活符号对服装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强化人物塑造。如《橘子红了》《夜深沉》《像雾像雨又像风》《夜半歌声》等。

综上所述,历史真实是对历史的具象再现,艺术真实是对历史的抽象表现。在目前民国剧市场上,根据张爱玲、张恨水、巴金等名家文学作品改编的民国剧剧目尤为受消费者欢迎,其荧屏播出率远远超过反映民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剧目,因此艺术真实成为民国剧中最为多见的服装设计风格。当然无论在运用历史真实风格还是艺术的真实风格,均不能脱离一个原则:从剧本出发,服装风格的表现必须根基于剧本风格定位,在此基础上谈变化进行艺术的提升。此外,服装“ 风格”在创作中还要与空间、灯光、化妆进行协调统一,从服装形象的构成手段、材料、工艺等方面最终与剧本风格、导演风格达到默契和谐,使整体在风格上浑然一体。

二、民国剧服装设计表现

众所周知,呈现在荧屏前的人物形象通常是由形体、动作、声音、表情、服装、化妆等部分构成。服装作为形象塑造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直观视觉化的手段根据预先考虑因素为表现剧本人物外在形象而进行的创作,是一个从形象到成衣制作并最后呈现在荧屏前的复杂的设计过程。民国剧服装作为角色装饰的一部分是设计师理念与服装物质载体的综合体现,因此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表现特征。

1.受限性

受限性,即受到的限制。作为形象装饰符号,塑造形象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民国剧服装设计会受到来自剧本和人的限制。剧本的限制指剧目风格,正如在上文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剧目,剧本的真实性决定服装必须与剧本描绘的气氛和形式匹配,以“剧”为本,不能违背历史,所以在这里“受限性”也可以作“从属性”来解释。人的限制指的是导演流派、表演形式、演员条件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设计师的想法,尤其是要根据导演的要求在假定的时空范围内运用服装造型艺术法则。除此之外,与电影、戏剧一样,民国剧服装设计还受到来自灯光、化妆等方面的影响,服装设计成功与否不能单凭设计师的才能,是与多部门共同合作结果。就像好莱坞著名电影服装设计师伊迪丝 海德③说的那样:“电影业的服装设计师和商品服装的设计师毫无共同之处,商品设计师每年要收集很多东西:价格的涨落、衣料等等,他们通过要设计冠以某人牌号的服装。可是在电影业,我们服装设计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完全没有控制权。”④

2.现实性

任何一部电视剧不管它的题材是描述未来还是展现过去,剧中的服装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即人们常说的“合乎时代的历史考据”。比如表现清朝宫廷风云的剧目,不管是戏说还正剧,服装都会在朝服、花翎、马褂等基本要素方面进行变化。在民国剧服装创作时就受到民国时期南北地区服饰的制约,民国时期服装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京派”和“海派”,尤其是民国末期,这种南北分化更加明显。大体说来由于受政治影响,“京派”服装较保守,如大家闺秀,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海派”服装受外来文化影响,变化多样,如摩登女郎,风情万种。因此,两者服装的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截然不同,所以在进行民国剧服装设计时,一定准确地知道故事发生的地域、地点,一旦改变剧中人物造型,侧重点也会随之变化。从民国剧的现实性可以看出,如果说生活装是日常生活行为的记号,那么电视剧服装就是记号的记号。

3.假定性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建筑;音乐;联系

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在研究服装的时候不可能脱离其他艺术孤立的只是谈设计服装,如果不通过借鉴和摹仿来获取新的设计元素,灵感迟早会干涸,只有当我们借鉴或吸取服装的姊妹艺术时灵感才会源源不断,那么服装设计最常从哪些姊妹艺术摄取灵感呢?它们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音乐。

一、从历史上看绘画艺术与服装的联系

1.20世纪前期绘画与服装的紧密联系

欧洲20世纪以前,绘画与服装联系紧密。当我们翻开一本外国服装史,可以看到哥特式、巴罗克式、洛可可式等各种风格的服装,这些时代以及艺术风格的更替基本上与绘画风格同步共生。绘画题材中有很多是表现人物肖像或人物体态的肖像画,在其中必然涉及各种服装款式,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精湛的写实技法甚至可以表现出服装面料及做工,这就给服装设计很大的取材空间,服装设计师就可以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寻找可用元素和设计灵感,在20世纪以前主要出现的艺术风格和服饰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艺复兴艺术风格与服饰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经常以贵妇人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以贵族妇女为肖像的作品,十分细致的表现出服装的华丽气息以及精美的工艺,在当时没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条件下,对服饰进行了最有效的传播,同时绘画作品中的服装款式也成为贵族妇女争先恐后模仿制作的服装的样本,一时掀起了一阵流行。

(2)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但这种建筑风格也迅速蔓延到绘画及服装艺术领域。巴洛克艺术明显承袭了矫饰主义,同时也注重层次和空间的变化,具有浪漫气息,在服装的款式上能看到华丽的装饰及繁复的做工,在服装史中“巴洛克风格”一词,也同样用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3)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风格风靡欧洲的时候,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如实反映并记载了当时宫廷贵族们穿戴极其奢华的服饰特征,洛可可时期的艺术家大多为宫廷贵族作画,绘画内容中记录了贵族们奢华糜烂的宫廷生活,在画作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穿着装饰繁复,做工精致考究,用料昂贵。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是洛可可艺术更加趋向一种精制、优雅,更具装饰性的特色。

2.现代绘画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绘画艺术进入20世纪以后,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如立体派、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一反古典主义传统写实的绘画模式,出现了许多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画面效果,很多服装设计师受到了新型绘画风格的启示,同样也创作出了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服装款式。20世纪与服装设计联系紧密的绘画风格要有以下几个:

(1)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超现实主义艺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寻求梦境与现实的混乱,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比如将帽子设计为鞋的形态,手套上出现指甲的图案等,出现了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2)波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波普艺术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 Art”主要是指的是一种大众普遍化的、商业化的形态与精神,散发出年轻化、趣味性、轻松随意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服装上出现了简单重复、包装广告化的图案模式,色彩艳丽醒目,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3)欧普艺术风格与服饰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欧普艺术”利用人类在视觉上通过图形变化及光影变化出现的视错觉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跳跃感,极具动感和装饰感,尤其表现在服装图案的变化上。

二、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与服装有很多相通之处,首先它们都属于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造型性。其次,建筑与服装都要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构成中需要运用的尺度、比例、质感、空间、色彩、组合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同样需要这些元素。建筑与服装的共通之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外形轮廓、色彩和材质是服饰的语言,在建筑中造型结构、光和材料是建筑的语言,这么看,就可以说建筑语言和服装语言是相通的。一幢建筑物或者一套服装,不论它们的造型如何,都是一些基本几何形体或者由几何形体演变组合而成,都需要考虑比例、尺度、虚实和韵律等关系。

2.色彩需求,色彩建筑学中不仅是表面的装饰,更要考虑光学感受、建筑风格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色彩体现着结构方案的稳定性与生命力。而时装界中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同一款服装设色不同风格也大相径庭。光线、色彩赋予服装和建筑无限的魅力。

3.不同的材质表达出不同的肌理,这在服装和建筑上都是通用的,在服装中牛仔布、皮毛、丝绸等不同质感的面料,会呈现出各种肌理效果,它们互相搭配可以设计出千百种不同的服装款式。在建筑中选用的材料不同,比如钢材、玻璃、砖瓦等所构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具特色,所以在材质表达中服装和建筑同样有着相似之处。

三、服装和音乐的联觉

音乐与服装也有许多共通之处,音乐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在服装中同样要表现出节奏感和旋律感,同时要注意一系列服装中的主次变化及相互关联,这些与音乐中的要素都有很高的相似性。

1.节奏感的运用

对于服装造型来讲,节奏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上,如直线和曲线的变化,褶皱的重复出现,色彩强弱和明暗,款式结构的形态等。这些构成要素的运用会使服装设计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化和突出了服装的审美。

2.旋律感的表现

旋律这种设计元素在服装上一般有平行的旋律和波浪的旋律两种。平行的旋律主要体现在一般具有规则褶皱的服装,如百褶裙等,波浪的旋律则呈现不规则的波浪形律动主要体现在衣服或裙子的下摆,。

3.和声的配合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基本组成形式。服装对于和声的借鉴运用主要体现在服装搭配上和系列服装设计上。对于品牌服装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整体服装和谐统一,但又有各自的特色,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色彩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