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院前急救;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预后;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for severe hypertensi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Methods 120 severe hypertensi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5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trategy was conducted.Each group was 60 cases.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pre-hospital emergency,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not given pre-hospital emergency.After treatment,the lung infection,mistake inhalation,preoperative time,treatment effects and prognosis cond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obvious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preoperative tim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Svere hypertension hemorrhagic cerebral apoplexy;Prognosis;Mortality rate

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极易致残或是致死。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易引起多脏器系统性衰竭或脑腔大量出血,因此造成死亡[1]。其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语言障碍、口歪眼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甚至昏迷等。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能够有效地影响患者的预后[2-3]。本文就我院对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6月急诊科就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了相关协议。患者均被确诊为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且为首次发生脑卒中。排除患有帕金森、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进行分组,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干预组中,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2~81岁,平均(59.43±2.42)岁;其中,有高血压病者38例,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12例,有冠心病者22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2~80岁,平均(58.96±3.16)岁;其中,有高血压病者37例,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11例,有冠心病者2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由于患者的个人意愿没有实施院前急救而自行到医院后进行其他救治活动,而干预组则采取了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颈动脉降温 首先,微微抬高患者的头部,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同时,为了减轻呼吸阻力应将其衣领和裤腰带解开。对抽搐患者置入开口器,以防止其咬伤舌头。若患者呼吸停止,需要插入呼吸辅助器;若患者心跳停止,则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治疗[4-5]。对患者两侧的颈动脉采用冰敷降温治疗,能有效减轻脑内出血情况,保护脑细胞,降低死亡率。

1.2.2 血压控制治疗 由于患者血压情况不稳,应在密切监测血压条件下行降压治疗,谨慎使用硝普钠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使血压维持在180/105 mmHg左右,或略高于发病前水平[6]。

1.2.3 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患者病情急、发展迅速,对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尤为重要。在建立静脉注射通道时,需要选择较为粗直的静脉,并进行静脉留针,方便注射脱水药物[7-8]。这样可以避免在转运的过程中刺破血管或药物外渗。

1.2.4 脱水降颅压 对于出现呕吐和瞳孔扩大等的颅内高压者,采取注射甘露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肺部感染、误吸、术前时间、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大脑功能丧失、昏迷,但仍然活着,为植物状态;治疗后患者的智力、认知等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且严重瘫痪者为重度残疾;治疗后患者出现嘴歪眼斜、智力、认知等功能受到了损害,则为中度残疾;治疗后患者的智力、认知等功能受到轻微的损害,则为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l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肺部感染、误吸等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肺部感染、误吸、去骨瓣减压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术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发展迅速、易致残或是致死,及时给予救治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情况[9-12]。现今,对于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提倡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缩短术前时间,抑制病情发展的速度,为患者的成功救治赢得更多的时间。

3.2 院前急救措施的优势

对于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先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然后实施转运救护,最后实施院内抢救,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缺一不可的救治链[13]。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为院内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就院前急救中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颈动脉降温方面来说,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减轻由于呼吸不畅而造成的缺氧,而颈动脉降温则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脑内出血情况、保护脑细胞、降低死亡率[14]。从建立静脉通道方面来说,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可以方便注射脱水药物,在转运过程中可避免药物外渗。同时,在入院后方便注射各种药物[15]。从甘露醇的注射方面来说,其能够有效地脱水降颅压。

3.3 治疗结果和结论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经过院前救治后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7%,而对照组为11.6%。同时,干预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误吸、去骨瓣减压的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术前时间少于对照组[16]。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颈动脉降温、建立静脉通道、血压控制等治疗,可减轻颅内缺氧、颅内水肿和颅内高压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这些院前急救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误吸、去骨瓣减压的情况,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术前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黄代芳,王晓春,谢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 例临床分析[J].护理研究,2013,20(22):129-130.

[2] 郑秀娥,陈小梅,谭爱娇.脑出血病人院前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1,9(7):1836-1837.

[3] 李桂香,王运良,闫波,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94-95.

[4] 莫月娥.脑出血58 例院前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9-30.

[5] 韩红,陆红梅,毛继荣.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临床护理,2013,11(4):642-643.

[6] 詹利红.急性脑血管病95 例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4-25.

[7] 曾素君.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29-30.

[8] 程丽梅,胡子春,刘贤玲.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医护论坛,2011,8(34):177-119.

[9] 周听妹,秦国良.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02-103.

[10]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3):870-947.

[11] Kurz MW,Kurz KD,Farbu E.Acute ischemic stroke-from symptom recognition to thrombolysis[J].Acta Neurol Scand Suppl,2013,127(196):57-64.

[12] 罗葵良.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151-152.

[13] Faiz KW,Sundseth A,Thommessen B,et al.Factors related to decision delay in acute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3):534-539.

[14] 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6.

[15] 陈铁强.脑出血的院前急救116 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31.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转运

作者单位:650200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每年有近1/4的新患或复发患者死亡[1]。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不能、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不易即刻得到专业治疗,随着院内CT、MRI 等影像诊断的普及以及“120”院前急救事业的迅猛发展,急诊救治进行早期诊断、分类和评估以及提供准确的处理都是非常必要的。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得到头颅CT或MRI证实;男56例,女24例;年龄36~79岁,平均51.8岁;出血性卒中28例,缺血性卒中52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9例,有冠心病史者19例,有糖尿病史者12例,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者7例,三者皆有者6例,病史不详者7例;活动中发病(包括劳动、、情绪激动等) 27例,其余均为安静状态发病,动态发病时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静态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症状,多伴有其他并发症,均为初发,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和调查。

1.2 院前急救方法 急诊医生在接听求救电话时即问明症状,在初步诊断为脑卒中时,立即吩咐患者停止活动,指导家属自救。尽量缩短院前急救反应(出车)时间,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判断神志,检查瞳孔,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建立静脉通道,酌情应用降颅压药物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或呋噻米速尿静脉滴注,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同时视情况给予控制抽搐、吸氧、导尿,头高20°~30°,避免过频地搬运患者,防止患者抽搐、呕吐,防止或减轻继续出血。经急救处理改善呼吸循环障碍、生命体征平稳后,将患者向医院转运,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保持输液管、氧气管等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放置。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明确后分别收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房,进一步给予溶栓、支持治疗,手术清除血肿或保守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因出血部位深,出血量较大,继发并发症,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其他79例经现场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转送医院治疗,入院时病情稳定或有所好转,无因转送而致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发生。遗留神经功能障碍6例,并发肺部感染4例,肾衰1例。

3 讨论

当今,脑卒中发病率高,病程长,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中以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病死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证。本组患者以男性、中老年患者占多数,符合急性脑卒中的好发性别和年龄段。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79岁,说明脑卒中主要是老年病,可能与中年以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开始逐渐出现有关。但是目前脑卒中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2]。这可能与其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劳累、心理压力过重、精神紧张等社会因素及吸烟、酗酒、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引起足够重视,要树立健康意识,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采取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质量,合理治疗原发疾病。

传统观点认为此类患者不仅不能转送,且强调不搬动,特别是疑有脑水肿,颅压升高者更是绝对禁忌,以就地治疗为原则。由于近几年CT、MRI 等影像诊断设备在医院内迅速的普及,使得院内对急性脑卒中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变得简单及确切。急性脑卒中救治的成功关键在一“早”字,院前救治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转归起决定性作用。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情况下依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发病时状态、发病年龄、急缓、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即可在院前条件下给多数患者以比较迅速、正确的定性诊断(出血或缺血),从而指导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采取了急救措施,降低了颅内压,改善了脑缺氧状况,解除了舌后坠、呕吐物及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等危险因素。其中,部分患者院前定性诊断实在困难时则可先给予中性治疗及一般对症处理,但病情允许者迅速转送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对于其他急、重症的现场抢救措施,只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急诊医生均能在现场予以实施,如降颅压、控制抽搐、导尿等。专业救护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刻快速转运,转送途中要由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出血性患者头部抬高20°~30°,头置冰袋,移动头部时注意轻、慢、稳,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征、有无抽搐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注意车速平稳,避免剧烈振动和颠簸,保证患者安全送到医院。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急性脑卒中应紧急转诊的意识,接到急救任务应迅速出车,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病情估计与抢救护理应同时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病残率及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2年1月本院急诊科共出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5例,男63例,女42例,年龄36~97岁,平均67岁。因患者突发头痛、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晕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而要求出诊,接到“120”呼叫电话,1~3 min内出车,5~10 min内到达现场。意识清楚49例,昏迷56例,合并高血压78例、冠心病3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糖尿病42例。院前初步诊断脑梗死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类型不明急性脑血管意外41例。

1.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2.1 现场救护措施

1.2.1.1 快速准确评估病情 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医护配合询问发病原因、病史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有无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脑疝体征,快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监测血糖,以观察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有无低血糖、高血糖,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护措施。

1.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吸氧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意识水平有所降低,伴随咽反射消失,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阻塞气道,故要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意识清楚患者嘱其平卧,头部略抬高或半坐位,以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而减轻脑水肿。对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利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松解衣领裤带,开放气道,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必要时吸痰,立即使用鼻导管充分给氧,避免脑组织因缺氧而受到进一步的损害。有舌根后坠或呼吸抑制时,可使用口咽通气管,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3]。

1.2.1.3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根据病情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保证急救药物及时使用。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患者躁动、改变和转运中针头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而致药液外渗。应选择粗而直的静脉血管,利于液体进入血液循环,同时注意避开关节,利于固定[2]。

1.2.1.4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快速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心电波图形、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数据的变化,观察有无心率和心律的异常,识别常见异常心电图。严密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是否加深,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度,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要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误吸而导致窒息。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4]。

1.2.1.5 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抢救 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30 min内输完或呋塞米20~40 mg、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以上药物遵医嘱单用或配合使用,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避免脑疝形成危及生命。脑卒中时颅内高压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若患者收缩压超过200 mm Hg或舒张压超过110 mm Hg,及时控制血压过高,以免加重病情,院前血压调控应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可适当选用缓和的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至160/90 mm Hg左右,如呋塞米20~4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卡托普利25 mg舌下含化等。若院前血压过低或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选用缓和的升压药以保证足够的脑血液供应。由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未做CT检查,难区分具体类型,一般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以免加重病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及时转送医院。

1.2.2 转运与途中监护措施

经过现场救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使患者快速得到专科的治疗及护理,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争取早期溶栓治疗。决定患者能否转运的基本条件是搬运和转运途中不会使病情恶化和危及生命[5]。遵循就地、就近、就好的转送原则,立即电话通知接诊医院,以最短时间送患者入院抢救。

1.2.2.1 搬运过程中重视搬运技术 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使用帆布或铲式担架妥善固定,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四肢,头部要制动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搬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安全平稳地将患者搬上救护车,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注意保暖,避免并发症发生。

1.2.2.2 转运途中做好持续监护 转运途中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以期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或其他问题,即时处理。保持患者各种管道固定、畅通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或机械通气,维持SpO2在96%~100%,若SpO2下降,是供氧不足或呼吸道被堵塞所致,立即给予吸痰,加大供氧浓度等对症处理;保持静脉通路有效给药;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头痛、呕吐,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呕吐的性质及呕吐物的性状。途中若出现明显病情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应停车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协助医生气管插管等就地抢救。转运过程中必须遵守迅速和安全的原则,叮嘱驾驶员注意患者的安全转运,避免突然刹车,防止车辆颠簸,以免加重病情。转运过程中病情稳定是转运成功的关键。

1.2.3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①做好院前抢救记录,为院内抢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②执行院前急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一遍,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时坚持严格的查对制度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核对。③重视心理护理,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以熟练的动作、精湛的抢救技术等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④转运前应将病情的危险性及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6],并签署《院前患者转运同意书》 ,对执意拒绝转入医院的患者,应要求患者或家属书面注明,以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2 结果

10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入医院96例,占91.43%;转运途中病情加重7例,经维持生命体征与对症治疗,病情暂时稳定后快速转入医院,成功接受院内后续抢救、治疗与护理,占6.67%;拒绝转入医院2例,占1.90%;途中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1],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包括TIA、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等,除TIA外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梗死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本组资料也显示脑梗死居多,因此院前救护中稳定病情、快速安全转运非常重要,能够为脑梗死患者争取到早期溶栓治疗的机会。

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多伴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在院前救护中,针对高血压应遵医嘱适度降压;对合并心脏病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控制滴速不宜太快,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对合并糖尿病者,血糖值未确定前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溶液,以免病情加重。

院前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7.

[2] 彭芸.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6):2409-2410.

[3] 刘玲珍,周琼.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护理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113-114.

[4] 谢谊春.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0):4234-4235.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4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4-02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其主要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其主要有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出血性的临床症状则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及脑出血。此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出现了一定上升[1]。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为了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证,发病后,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急救与护理。院前急救指的是对进行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及转运到医院过程的救治,其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生命进行有效抢救,并尽可能降低伤残率,从而为后续治疗创造一定条件。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9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作以下相关分析及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我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全部患者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1±8.5)岁。其中脑梗塞39例,脑出血57例;重度昏迷21例,浅昏迷41例,神志清醒34例;发病前,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突然高血压27例,流涎、言语不清23例,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瞳孔不等大等体征12例,大小便失禁5例,呕吐、眩晕、剧烈头痛17例,定向障碍、意识朦胧12例(其中7例面部呈古铜色、出现皮肤干燥、发热现象,5例进入昏迷或昏睡状态)。

1.2 院前急救及护理

1.2.1 “120”电话急救指导

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在3 min内出诊,并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病情,指导不可喂水、喂药;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对分泌物及呕吐物进行清理;如果患者躺着或坐着,让其保持原有,以避免脑出血情况因不适当的搬动而加重;对于小便失禁者,脱去裤子,垫上尿布或草纸,使空气保留流通;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使其保持昏睡;注意保暖,防止血管因寒冷而出现收缩现象[2]。

1.2.2 现场急救

(1)心理疏导:脑卒中的发作有时候会持续数分钟,到达现场后,患者通常已处于清醒状态,而急性脑血管病的最佳就诊时间是病后3 h内,此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就诊,脑出血症状很可能会加重,甚至还可能会造成终身瘫痪,此外,还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就诊[3]。

(2)呼吸护理:急性脑血管病病患者的意识水平较低,吞咽反射基本消失,此外,还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困难等现象,此时,让患者把头偏向一侧平卧,把其口鼻腔内的呕吐物和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然后插入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对于舌后坠者,则用舌钳把舌头拉出后,再在口腔中放置通气管;对于呼吸道阻塞严重的患者,则在现场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简易呼吸装置,以使其呼吸畅通。本研究中的62例昏迷患者均取平卧位,为了促进呕吐物及口腔粘液的顺利流出,并让他们把头偏向一侧,而34例神志清醒患者则取半坐位,以使脑部静脉血得到有效回流,从而使脑水肿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可使急救药物的早期应用得到有效保证,为了避免患者的血管因躁动及改变而受到针头的刺破,于是本研究中的患者均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且这样还能使脱水药物能够得以快速输入。选择静脉时,尽可能避开关节,并选择粗而直的静脉,以便于固定。对于尿病患者,使用液体时,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尤其是高渗糖溶液[4]。

(4)血压护理:如果患者的血压过低,其脑的灌注压就会有所降低,从而会使缺血性脑损害症状更加严重,如果过高,血脑屏障又会受到损害,从而会使脑水肿症状出现一定加重,此外,也可能会导致单纯脑梗死向出血性脑梗死转变,并坑会导致再出血的发生。一般而言,脑出血患者的血压都是比较高的,因此,为了避免患者的颅内压出现过度增高现象,必须通过温和的降压药温和的降压药给做患者降压处理[5]。如果患者的血压在急性期出现突然下降现象,表明其病情已有所加重,此时,为了保证其脑部的供血情况得到有效保证,于是给其服用升压药。

(5)控制脑水肿:为了使患者颅内血压得到一定降低,必须对脑水肿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患者中,通常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脑水肿症状,当患者出现嗜睡、头痛以及呕吐等现象时,则表明其已出现早期脑水肿,此时,患者的意识障碍会出现一定加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脑干受累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去皮层强直以及瞳孔不等大等,这表明患者已出现严重脑水肿或脑疝形成,于是及时使用脱水剂,以对液体的输入量进行有效控制。

(6)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等进行密切观察,为了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现象,对其进行给氧护理,以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本研究中,神志清醒的34例患者双侧瞳孔都等圆等大,且存在对光及反射现象,而神经体征则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改变,于是对他们进行脱水减压和给氧等处理;

21例重度昏迷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持续昏迷现象,且瞳孔不等大,各种反射均消失,于是立即对他们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7例患者病情出现迅速发展现象,并处于持续昏迷状态,此外,呼吸道分泌物也有所增多,从而给呼吸带来一定难度,于是立即对他们进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气管拆管以及脱水减压等处理;其余10例患者,存在呕吐、颅内压明显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意识障碍,现象,于是立即对他们进行给氧、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脱水减压等处理[6]。

1.2.3 转运及途中监护

(1)转运方法:①上担架法:在尽可能保持患者原有的情况下,以平抬方式把其抬上担架,搬运过程中,搬运者把双手平放在患者的下肢、胸、臀、头部位的下面,并使各部位处于同一平面上,接着同时把患者抬起,以平移方式放在担架上。②上救护车法:救护车上安置有轨道滑行装置,于是让患者头在前,把担架放在轨道上后,把之缓慢滑入车内,以使患者感到舒适。③下救护车法:把担架抬下救护车的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保护,把担架从轨道上进行滑行的过程中,对滑行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以使担架保持平稳状态[7]。

(2)途中监护:①机械通气或给氧:对于自主呼吸比较微弱的患者,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或使用面罩为其加压给氧;对于无法自主呼吸或已停止呼吸的患者,在转运前或转运途中为其迅速进行气管插管,为了保证插管位置在转运过程中出现错位现象,还对其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给氧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对其呼吸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此外,还观察患者的唇、甲及其它部位的末梢是否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是否存在紫绀、呼吸被压迫等现象。②保证静脉通路的有效性:院前接受经脉输液的患者,其穿刺针头的位置在搬动及向医院运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移动现象,从而会容易导致针头对血管造成一定的刺破作用,于是,为了对患者血管进行有效保护,并为了避免液体出现外渗现象,于是使用静脉留置针,此外,还使其静脉输保持畅通,使穿刺点保持固定状态[8]。③心电监护:使用除颤监护仪对患者胸部进行综合导联,以进行持续心电监护。监护过程中,对心电示波的图形、QRS、T、P波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观察它们的频率、各心电波形之间的间隔、是否存在推迟或早搏现象、是否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波形或心肌供血不足现象,然后把相关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在医生的嘱咐下作相应处理。

2 结果

96例患者中,5例院前死亡(5.21%),12例(12.50%)病情在转运途中出现恶化,79例(82.29%)安全转入医院。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急性脑血管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而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出现了不断上升。此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其具体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存活者,约70%以上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如意识、肢体、语言等方面会出现一定障碍,因此,发病后,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急救。

急性脑血管病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及家中,某些独居及在旅途中发病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抢救,其通常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甚至还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家庭及社会都必须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疾病防治部门及相关医院应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栏等在群众中宣传相关的知识教育及急救技术,以使全民医疗救护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一旦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时呼叫“120”,并应在医院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对患者进行就地急救,医院中的救护人员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应指导现场人员如何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护,此外,必须在3min分内出诊,所出诊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爱心及责任心,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急救技术、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9]。

急性脑血管病病情的变化较快,且也比较复杂,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临危不惧,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采取相应呼吸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血压控制、机械通气等措施,和医院中的相关科室做好院内抢救准备等,这样才能对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急救,从而才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一定条件,进而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玉新.3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6):125-126.

[2]凌娟娟,段梅花.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02):213-214.

[3]黄惠萍.重症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0):174-175.

[4]王银彩.院前急救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165-166.

[5]詹利红.急性脑血管病95例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06):152-153.

[6]叶桂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8):148-149.

[7]刘文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1):132-133.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5

今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要全面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和救治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以实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的目标。正是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这一要求,中国卒中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推出《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这部指南将实现四大目标,即规范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王拥军阐释了指南的重大意义。

建立急性卒中救治生存链

作为指南的执笔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教授介绍了该指南的核心内容。楼敏指出,卒中的处理强调一个“早”字,而早期溶栓治疗则是极为重要且唯一被证实可以减少急性卒中致残率的治疗方法。据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介绍,国内外指南最高级别ⅠA类推荐:脑梗死发病3小时内应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该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由于院前和院内时间的延误,我国只有2%的患者采取了溶栓治疗。按照国际标准,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应≤60分钟,而我国平均为116分钟,高于发达国家的近2倍。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符合标准的卒中中心,对改善卒中防治现状至关重要。

什么是卒中中心?楼敏说:“卒中中心,是一种组织化管理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这种模式将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目的是提供给卒中患者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效价比合适的措施。对每个卒中中心来说,将涵盖从院前到院内的救治生存链(图1)。在这条生存链上,患者从发现预警信号到院内诊断、治疗,将极大地缩短救治的时间窗,并在时间窗内保证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卒中中心网络代表着未来的诊疗模式。“这将打破原有分科治疗的壁垒,汇集神经内科、急诊室、影像、介入科的力量,能够真正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楼敏如是评价。

构筑二级卒中救治网络

根据指南要求,我国卒中中心分两大等级,即卒中中心(primary stroke center,PSC)和综合卒中中心(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CSC)。PSC需达到初级认证标准,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化诊治,当具备更多人员、设备及技术资源后,可申请CSC的资质认证,各省级质控中心将依据指南对医院进行评定。

据王拥军介绍,PSC的功能主要有:①维持生命体征;②满足基本监护条件;③提供早期诊断检查;④有卒中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特别是静脉rt-PA溶栓治疗;⑤实施一般的诊断和治疗性干预;⑥规范的二级预防;⑦早期康复治疗。相对于PSC,CSC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能够对重症和疑难卒中患者进行诊治,并提供重症内外科医疗、专门性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经食管超声检查等)、神经外科和介入治疗。

6月27日,在指南公布的同时,中国卒中学会发起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规范和改进项目。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将建立起区域辐射式的卒中防治体系。根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符合条件的省级质控中心优先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为卒中中心或综合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国家卫生计生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负责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医院的推荐、遴选、管理工作,分期、分批开展卒中中心的审核工作。目前已有455家医院申请并加入卒中救治网络,覆盖除港澳台外的全国各省市及自治区。

王拥军指出,《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的对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制订合理的卒中诊疗策略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卒中诊疗过程中指南推荐和临床实践差距较大,如何转化临床试验证据、落实指南是改善我国卒中医疗质量的关键。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75-02

doi:10.14033/ki.cfmr.2015.30.037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方法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但由于治疗期间需反复性穿刺输入液体,致使穿刺成功率逐渐降低,减少患者治愈信心[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给予患者静脉留置针处理,取得显著成效。对此,将抽选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接收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1年3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接收脑卒中患者100例,包括:男55例,女45例,年龄50~78岁,平均(62.3±2.3)岁。出血性脑卒中47例,缺血性脑卒中53例。

1.2 操作方法

1.2.1 穿刺部位和穿刺的选择 一般来说,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常选用BD玛密闭式留置针22G或24G,敷贴为6 cm×7 cm自粘性贴膜。穿刺部位选择时,应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的,应尽量避开皮肤损伤、关节部位,常规选择患者上肢、下肢等静脉。

1.2.2 穿刺方法 临床穿刺期时,操作人员应彻底清洗双手,选择穿刺部位,扎止血带,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用自身拇指和食指紧握留置针,进针时确保针头和患者皮肤成15°~30°角,快速刺入患者静脉,回血后缓慢放平,同时送入针头,一手固定穿刺针,一手将套管全部送至患者穿刺血管,随后将止血带松开,打开输液器,确保液体畅通后按压导管静脉,抽出针芯,最后用自粘性贴膜粘贴固定,调整液体滴注速度,以患者适宜和药物特性为依据。

1.2.3 转运要点 (1)掌握转运时机。一般来说,脑卒中患者应禁止搬运,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搬运将诱发脑疝病症。但是,若院前急救时医疗条件不允许,应在患者情况允许下转运至医院接受治疗,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加应该尽早转运,以便争取溶栓治疗时机。(2)正确搬运。院前至院内转运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搬运时需用4人搬运,且搬运期间确保稳、快,保证患者身体处于平稳状态,并注意留置针情况。(3)告知病情。转运时将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同时告知转运期间既有可能出现的意外现象,获得患者充分配合。另外,待患者转入医院后,转入人员还应做好急诊交接工作,尤其是静脉液体输入通道是否畅通、患者生命体征实际情况等,确保急诊科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真实现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2]。

1.2.4 观察 临床静脉留置针期间应认真观察穿刺部位是否红肿、是否液体外渗、是否堵塞输液管等,交接班时做好相关记录。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静脉留置针过程期间若患者意识清醒,操作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优点和相关注意事项,以便获得患者配合度,并告知患者留置针保护措施。若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操作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病魔信心。同时,告知患者液体输入过程中应抬高液体输入肢体,这样可预防液体回流,液体输入结束后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穿衣、脱衣期间致使其脱落[3]。

1.3.2 穿刺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动作轻柔,穿刺稳、准,避免反复性穿刺损伤血管。若操作人员穿刺不当,应利用日常时间加强穿刺训练,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1)确保留置针在有效期以内;(2)留置针包装完好无破损。

1.3.3 留置针护理 (1)由于脑卒中患者大多意识不清,容易产生留置针脱落、扭曲等现象,影响液体输入效果。因此,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留置针。意识障碍患者可借助直型留置针,该留置针稳固定性良好,方便患者活动,可减少血管损伤度。(2)液体输入前期借助临床常用药物清理套管,若套管针出现凝血现象,切莫强行清洗,预防血栓脱落。(3)液体输入结束后,操作人员应用生理盐水清理留置针头和套管针,该清理方法为液体推注,将针头保持斜向位置放入肝素帽内,利用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待导管内出现漩涡,且液体剂量在0.5~1.0 ml,缓慢退出针头[4]。(4)静脉留置针期间操作人员应按时消毒穿刺部位、按时更换输液器和自粘性贴膜,并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现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自粘性贴膜更换过程,操作人员需确保动作轻柔,一手固定留置针,一手将原有自粘性贴膜揭下,然后重新消毒穿刺皮肤,最后粘贴自粘性贴膜。(5)再次液体输入时,首先常规消毒肝素帽,然后连接液体输入装置。另外,静脉滴注过程应坚持无菌操作,每天按时更换液体输入装置和自粘性贴膜,针对存有静脉炎征兆患者,应立即将留置针拔除,随后利用硫酸镁局部热敷[5]。

1.3.4 加强巡视力度 患者液体输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加强巡视力度,将影响留置针相关因素排除后,如:穿刺点附近是否存在衣袖、是否存在缠绕物,从而减少液体回流现象的发生;针对情绪激动患者来说,可适当使用约束带,并观察约束带绑扎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过紧导致患者不适等;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需留置各种管道,因此,操作人员还应将其他管道留置是否对静脉留置针产生影响等因素排除[6]。

1.3.5 拔管护理 拔管前期首先消毒穿刺部位,然后在自粘性贴膜覆盖下快速拔出针头,并告知患者家属按压5~10 min,禁止患者尽早活动,以免穿刺部位出血。

1.3.6 健康教育 凡事有利有弊,尤其是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在带给患者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期间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留置针意义、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获得患者信任,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应格外注意这样几点:留针过程中不可洗澡,防止感染;并告知患者翻身时切莫力度过大,以免压迫牵引管[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使用静脉留置针后,患者护理满意率(94.0%)明显高于使用前(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后治疗指标评分比较

使用静脉留置针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护理质量和血管功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此类患者血管极易破裂,且大多数患者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躁动、昏迷等现象,致使液体滴注过程中经常出现针头滑出现象;另外,由于脑卒中患者无法正常进食,需静脉营养支持,应建立静脉通道,再加上静脉通道相对较多,持续穿刺会降低患者血管性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本文给予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处理,该留置针可避免反复性穿刺增加患者疼痛度现象的发生,且还具有不易脱落、加速液体滴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果等临床作用。李秋儒等[8]报告显示:脑卒中患者液体滴注过程中所使用的脱水剂,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均会对血管有强烈刺激。所以,这类液体滴注前应借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

综上,给予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处理,可在保护血管功能的同时,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度,提高临床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清,傅荣,沈小芳.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2(16):1505-1506.

[2]王朝琴.静脉留置针联合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24(5):621.

[3]梁芳,陈莉,颜丽燕.三种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0,9(4):255-256.

[4]朱娟飞.静脉留置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和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8,12(2):102.

[5]魏英兰.静脉留置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护理[J].医学动物防制,2008,34(10):792-793.

[6]熊爱民.浅静脉留置针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08,18(5):985-986.

[7]宋秀芳.静脉留置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24(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