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困惑;反思

一直以来初中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给初中教育也带来的新的面貌。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遵循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样,初中数学教师也是如此。在初中教育众多科目的教学工作中,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每个教师都考虑过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顾自己的想法,要时刻的顾及学生的感受与思维,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形式有所反思。在走进新课程实施的这段时间,我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进一步地作了总结,那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这一困惑作了分析。其次,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对曾经视为宝贵的教学经验的观点与做法也对其进行了重新审视,总结了几点教学反思,在接下来的分析与描述中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对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困惑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教学反思做了几点阐述,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描述:

一、教学中的困惑

1、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方面存在的困惑

首先,很多学生缺少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只是对单一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缺少思维练习,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遵循步骤解题,整个过程缺少逻辑性,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多肥大帮助。再次还有很多学生缺少自信心,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以及自信心极为重要,但因学生在这几方面都有缺陷,因此,一直困扰着每位教师。

2、教师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力求创新,把书本的知识面面俱到的传授给学生,时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还有一些教师通过表面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可学生却没有抓住该学的重点。正是因为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教学中,学习学到的重点不同。另外,很多教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最重要,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就直接否定这个学生。忽视了学生进步的整个过程。对于差生来说,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那就是胜利,不要以最终的高成绩来评价每个学生。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疲于应付。数学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基础的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拔高,因此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实施.致使很多教师根本不需要在能力的题型上下功夫,基础的东西看一眼就可以进课堂,只是做到了程序化的应付。

二、教学中的反思

1、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2、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结束语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新课改前所唯有力量的冲击,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虽然在整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同时也伴有一些惊喜带给每一位教师,那么,各位教师更要在教学中更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利与弊,只有这样,才会做好这项工作。而本文只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描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得到各位同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青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年03期

[2]刘建国,张慧媛,冯艳茹.反思性教学在解题中的应用浅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郭喜山.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8年30期

[4]唐新秋.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1期

[5]胥春兰.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教育.2002年07期

[6]姜淦萍.对化学反思性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4年03期

[7]罗艳《.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与反思性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2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14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会被忽视,而实际上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是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展需求之间的不相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费劲不小收效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谨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布置相关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由原来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原来那种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落后,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很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甚至有些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还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但是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等,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体现,学生也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除自己的困惑,达成学习目标。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合作交流、分享收获中学会倾听、质疑、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时的豁然开朗。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勇于展现自我,体会到更多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3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必须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角色转变来主动迎合新课程标准,这对于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大的冲击,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自身角色的转变来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主动迎合新课程,通过新课程的认知来提升自身的水平,以此实现教学组织者到课程开发者的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只有主动参与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的教学重点,也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强调了初中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教师只有通过角色转变才能真正地沉下心来,将传统的教学推动者的角色积极转变到教学服务者、教学引导者等重要角色中来,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全方面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笛Ы淌Φ慕巧?转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那么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应该朝着哪些方面转变呢?

1.教学工作的服务者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及考试提纲、教学规划等实施有计划的教学工作,这虽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计划性,帮助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将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向着教学工作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一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宽松积极的氛围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如在几何图形的讲解中,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也应该自己准备一些丰富的几何图形,以此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总体来讲,教师的服务者角色内涵丰富,教师服务角色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初中数学学习中,以更饱满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2.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单对多”的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受,自顾自地来开展教学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明确缺乏“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僵化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何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针对性地提升数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优化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更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不同困惑以及难题,给予他们合理化的帮助。此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探究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课程的开发者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思想

郑毓信先生提出:“作为有效地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在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初中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寻求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几点特征。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师生互动、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思考的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围绕着初中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另外,对话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信息,还应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但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能实现师生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挖掘知识背景,揭示知识本质,以及探索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要把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而不能作为结果去进行。如果仅仅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只能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仿佛是镜中花,犹如无水之源。目前的初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在靠机械模仿和反复操练,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其实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十六字真言: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活的,有趣的,生动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所以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作准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四、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要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的注重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和训练题,及时有针对地进行讲评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五、数学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5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传统授课方式与学生新观念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虽然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快,也喜欢新鲜事物,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枯燥乏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让精力旺盛的学生提不起兴趣。

(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讲解和应用,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脱离生活使得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难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来应该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生活,只关注抽象的概念和习题的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惑。

(四)数学教学课堂缺乏对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较大的升学考试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只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播,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等,很少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数学重要思想方法的产生、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人文知识,导致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或引用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创设恰当、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时,我了解到学生都喜欢看《盗墓笔记》这本小说,于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一个盗墓者,他从零散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藏有许多珍宝的古墓。资料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块刻字的石头和人字巨石的坐标分别是A(5,0),B(-3,-2),而古墓的地点坐标是……”学生纷纷进入我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积极地成了“盗墓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巧设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摒弃原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比如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要讲授的知识点内容,分层次、递进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步步深入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多媒体教学法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我首先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圆柱的性质,并为学生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且呈现出动态的、立体的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一题多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思路狭窄,缺乏变通性,往往只照搬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巧借图形,重视直观教学

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在对各种具体形象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在充分观察了实物、模型、图形等具体形象之后,才能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直观图形的辅助,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多元类比,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在学习统计、概率等内容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上“等式的性质”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拿出一个天平,将相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往两盘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依然会保持平衡。这样的生活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等式的性质。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在教授“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各种建筑物。比如在参观大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大桥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哪些图形用得最多,为什么会运用这些图形,这些图形中哪一种图形的稳定性最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中学数学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要重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只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文化价值、人文精神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数学本身是充满智慧的学科,它无处不彰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永不停息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数学思想和观点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后,再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数学文明发源地之一。翻开世界数学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斐然。比如: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正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国家,而且早于西方国家千年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正负数运算;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对圆周率的运算,得出圆周率的范围是3.1415926

3.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范文6

一、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把学生作为主人,转变教学理念,从进行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助学生发展的人。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弱化自身的权威地位,从支配者的角色逐步向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要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需要挖掘。教师的作用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与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学生求知欲都比较强,好奇心也比较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重视,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消除学习过程中紧张和焦虑的感觉,积极思考,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出错,要耐心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不能够一发现错误,就给予严厉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需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所设置的问题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问题表达不能含糊不清,既要清晰,又要具有目的性,要有轻重和主次之分,这样,才能够捋清学生的思路,学生才能够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充分理解,做出正确的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情境进一步思考,提高认知能力。另外,创设问题情境,要把握设置问题的数量,要做到创设问题情境少而精,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够随随便便,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对于新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排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做好课前准备,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课前准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授新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认识,当开新课时,学生可以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减轻课堂上的负担,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缩短理解的时间。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前适当复习旧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快速理解和消化新知识,便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另外,在交流讨论探索前,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让学生不断整理思维,捋清思绪。然而,有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的阅读课本等自学时间比较少,学生没有捋清思路,就快速展开了讨论与交流。这种快速的讨论与研究,有种“赶着鸭子上架”的感觉,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够真正酝酿出自己的思想,如果自学时间不够,课堂讨论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些学生因为基础差,接受信息慢,或对某一个问题还存在困惑,就会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容易盲从,久而久之,就被其他学生同化,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酝酿自己思想、独立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创设便于思考的情境,否则,只有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课堂讨论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娜.浅谈如何理解创新是中学数学改革的核心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王家友.探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

[3]钱祖康.初中数学有效自主学习的研究与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