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1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alyzed the causes of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ways and means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tudents, at last, the issues should be paied attention to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re outlined.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Key words: high-school chemistry-teaching;environmental awareness;environment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54-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以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刻不容缓。而增强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尤其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较快,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相当严重。担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脊梁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 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现状

1.1 大气污染物 各种形式的大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例如,CO、SO2、NO、NO2、H2S、 NH3等,不仅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而且使农作物、果树等生产受到损失,导致农业欠收。另外,植物体内如果积累了污染物,动物摄取了含污染物的饲料,则会发生疾病。在这些污染气体中,CO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和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伤害动植物的生长。NO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时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烟雾严重污染着大气。SO2、NO2等气体可导致酸雨,对金属、建筑物产生腐蚀,破坏森林,对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大量的飘尘会产生于采矿和金属冶炼的过程中,当飘尘由0.1-10微米之间的颗粒组成时,就会以气溶胶的形式长期漂浮在大气中。飘尘是一种危害性特别大的大气污染物,是很多大气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除此,大气污染还可能有其他有机物引起,比如,碳氢化合物,易挥发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甲醛、甲醇等),制冷工业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都能严重破坏臭氧层。因此,这些物质要经过净化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

1.2 液体污染物 废水会在工业生产中大量出现,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存在于造纸厂、化肥厂、炼钢厂和炼焦厂等排放的废水中,除此还有一些重金属离子、酸碱类物质,如果排放前未经处理就会严重危害土壤、地下水、江河湖泊等。尤其是富含磷元素的合成洗涤剂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藻等过度繁殖,我国很多近海海域上“赤潮”的产生就与此相关。有害物质同样存在于化学实验后的废液中,像酸碱溶液、重金属盐等,如果未经处理就排放掉这些废液,同样会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3 固体污染物 作为材料发展史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们只能使用天然材料的历史结束。因为原料较易获得,加工制造简单,且有灵活的性能,所以合成材料迅速的被广泛应用、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方便,但因为它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重,想各种包装袋、塑料膜、食品袋,各种一次性餐具等,稳定的性质使这些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严重污染了突然、地下水和海洋水体。

2 加强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很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存在于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也涉及到了各种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这些内容,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环保意识。例如,“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危害及保护措施。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以及氟氯氰等大气污染物是由于含硫、氮物质的燃烧、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产生的。氯原子会在氮氧化物及氟氯烃进行分解时产生,可以催化自氧的分解,使臭氧分解加速,减少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形成了“臭氧层空洞”。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化学烟雾”[2]。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于1943年在美国洛杉矶市发生,此后,这种烟雾先后出现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地区。进行反复调查研究,一直到1958年才得出这一事件的原因是洛杉矶市的250万汽车的使用。每天有大约160吨的汽油被这些汽车消耗掉,使得1000多吨氢化合物和大概400吨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在阳光的作用下,危害人类的光化学事件便产生了。目前我国内的汽车油耗高,控制污染的水平不高,汽车污染日益加剧。臭氧含量在部分大城市超标严重,已潜在具有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发生的危险。还有,化石燃料、含硫矿石的燃烧,生产硫酸、只讲排放的废气都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它们在降雨时溶入雨水形成酸雨,酸化河流湖泊,对鱼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同时使建筑、桥梁、电缆的腐蚀加速,酸雨危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5亿元。因此可以向学生提一些与回收处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了不是生产产生的废弃扩散的空气中,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回收。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一些解决措施。如利用碱液可以吸收酸性物质,吸收碱性物质时则用酸液,有毒物质可转化为沉淀,如可将H2S通入CuSO4溶液,形成CuS沉淀。依据具体教学安排,讲述怎样避免二氧化硫气体中毒,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等[3]。进而给学生渗透一下治理措施:①减少污染源,使用低硫或脱硫燃料,减少硫化合物排放量;②开辟新能源,如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③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处理工业废气,对其进行回收利用。进而归纳出要减少使用煤炭等燃料,节约能源,开发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同时要教育学生保护树木,支持国家植树造林事业,对破坏树木、植被的行为进行禁止。当然,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初、高中教材都有所涉及,要把其危害和形成过程给学生讲明白,是学生更加关注环境污染。

2.2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注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尤其是进行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的制备时,以及铜与酸的反应实验中,可能会使教室、实验室的空气毒化,对师生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利用一个倒挂漏斗将制备中产生的多余气体和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尽可能地将有害气体通过化学处理使其排放量降低或消除。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不断进行改进(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如此一来,不仅使药品节约了,还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要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如回收利用银镜反应产生的废液,同时按照规定倒掉不能回收的废弃物,以便清理[4]。借实验的机会,向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让学生对环保问题自觉重视,让他们经常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3 结合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教育 首先,要组织学生对身边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让学生对污染的危害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如可以深入工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情况,检测污水排放情况,测定河、湖水的污染度等。在参观调查后,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法案。其次,还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环保意识,如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将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污水排放按照相关规定去做,与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做斗争,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积极保护等。

2.4 结合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有关法规常识,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和文化方面的认识。

新《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对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拓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6-7]。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加强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学生在环保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

3 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注意正面引导 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影响,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看待较为片面。所以在向学生讲述环境的现状,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进行实事求是的分解,客观评价污染的程度,避免引起学生的情绪,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中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自觉保护环境。

3.2 要注意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环保意识上,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较强的意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使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使环保教育生动活泼。要避免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厌恶。

3.3 要注意使活动有计划性和指导性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组织环保宣传或环境监测等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对活动进行周密计划,活动中及时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有计划进行活动,对学生所做的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使其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发展。

3.4 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将教材和实际紧密结合,对教学的内容和语言全面设计,把环境科学的知识有机的深入到教学活动中,使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不断解惑环保观念。其次,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积极参加各种环保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使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护环境,自觉抵制环境污染,为人类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陈常曦.环境渗透教育[J].化学教育,1984,(1):12-16.

[4]申泮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化学教学,1994,(3):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50.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2

当前,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多少保护环境的热情,同时对如何保护环境的认识也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①同学们大都对环境保护没有多少兴趣,保护环境的行为相对比较滞后;②不少同学缺少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对如何保护环境的态度也不明确,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需要进一步的加强;③当前我们接受环境教育的渠道较为单一,基本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而这样的教育缺少一定的实践,其枯燥的讲授方式也容易让我们的兴趣全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关于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我们高中生在实践中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学校与社会组织也可以建立健全有关对环境保护行为的激励机制,鼓励高中生们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当中,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引导我们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2高中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以及实际行动将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在上学期间拥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等我们长大在步入社会之后就会切切实实的对环境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相关单位务必要提高对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促使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人;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确保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技能,思想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使得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得以增长。

3高中学生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与方式

3.1高中生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鲜明素材。当高中生们身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就会在休息、活动、学习时,充分的感受到美好环境带给自己的愉悦,从而发自内心的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倾向。环境对于高中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刻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制约学生们以后的行为。因此,高中生们应该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自身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2高中生们可以经常参加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教育实践活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校和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让学生们充分的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为此,高中生们可以有效的利用学校里的优质资源,和同学们联合起来,集中统一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实践将会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从而从思想认识上更加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2.1高中生们要尽快锻炼出一个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些高中生们由于自我年龄较小且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因此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关于自身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住宿生更是如此。对待这种情况,做的较好的同学可以对他们进行帮助,使他们尽快的锻炼出一个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2.2高中生要增强自我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认识

抓住时机,指的是当前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等高精尖技术的推广,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的不文明现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困扰感染了我们,对此,我们应该立足于课堂,立足于钚保,增强自我辨别能力,对不文明、不环保的现象说不,不断的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

3.2.3高中生们要积极的投身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去

在曰常学习中,学校会经常开展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针对空气污染的现象,老师们会带领我们深入到一些化工厂等厂房附近,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倡导同学们自我编排话剧、小品的形式并让学生们角色扮演,让我们懂得了千净的饮用水,纯洁的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学校还设置了一些辩论赛和话题活动,让高中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然后一一辩论,在辩论中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对此,我们高中生们应该积极回应,积极参与,切实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去。

3.2.4高中生们要号召周围的同学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是万物之母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地球才生机勒勃。有水的地方,万物才能生存。高中生们要号召周围的同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与此同时,高中生们可以自我设置一定的场景,利用机会让自己体会到没有水的滋味,这样一来,就会使们真切的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的珍贵。此外,高中生们也要加强对水知识的探索,让自己认识到可以一水多用,从而更好的保护水资源。

3.3高中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巧用丢弃物,变废为宝

在老师的动员下,高中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养成变废为宝的节约理念以及相应的动手创新能力。具体到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利用那些没有毒害_的纸盒、塑料杯、纸板、散布等废物,将它们分类整合,制作成游戏物品,使自己在游戏当中懂得节约,懂得循环理念,培养了自身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废物的选取,高中生们事前要做好一定的查阅工作,对废物要把好关,在将环保节能循环理念灌输到自身脑海的同时,增强自我的甄别能力。

3.4高中生们要在所住社区、学校积极宣传,号召周围人群加入到环境保护当中来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高中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认识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对此,高中生们可以在所居住的社区,学校大力宣传环保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增设宣传栏、黑板报和文化窗,对相关坏境保护进行大力宣传。众所周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走了一条牺牲环境的道路,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乡村、河流等受到了极大的污染,高中生们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会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可以更好的认识到环境保护,更好的投入到荪境保护当中去。总之,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后起国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安身立命之本,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高中生应该加强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实践当中。

4结语

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高中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于一些环境公益活动当中去,加大对周围人群的宣传力度,在生活中将这些理念深切落实,把自身所在的环境爱护好,保护好。提高环境保护认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高中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一起为保护人类生存的唯一地球环境而努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环保

    目前,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把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淡薄,对于环境价值观念认识不足,使得人与环境的发展难以和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加强环保的意识,加强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要从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最为贴近的学科,必须要承担起来这份责任[1]。

    一、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如果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当前环境的恶劣性,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严重后果,使学生逐渐的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环保意识的教育,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把自己与环保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程度。在高中众多学科中,地理与环境的关联程度是最大的,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融合一些环保意识,这不仅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价值,而且还可以把课堂的教育与社会的事实焦点有效的结合再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

    2.1将环境形势融入到课堂

    很多的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息息相关,环境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地理角度来考虑分析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现在的环境状况做以简单的接受,然后在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讲解。近年,大气层的破坏日益严重,地震等灾难也是接连发生,雾霾天气更是久居不散,这些事实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使得全球的温度上升,造成了空气严重的污染,让学生注重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2注重课本知识

    学生是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生活的氛围和学校学习的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的教育和学校的生活是影响学生事物看法的主要途径。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能够从中反应出很多的环境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到很多的自然规律。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无限的开发,就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终究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破坏会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出发点就是课本[3]。

    2.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关于地质地貌、国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的记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设置与环境相关的情景,靠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国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地震灾难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最好要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课本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推进课堂教学[4]。

    2.4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课本的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很多知识不能被学生深刻的了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的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树木和草的不同之处,经过实际的参观,在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其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业区去考察,让学生观察相关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污染物处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可以清晰的了解治理污染物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知识。

    三、通过环保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经常的让学生写一些环保的小论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环保的真正含义以及加强学生对于环保课题研究的接触,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环保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在选择课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能力,让学生量力而行,通过书籍或者网络的途径搜集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在环保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误区和不当之处,并给予修改的意见,以便学生顺利完成。通过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科学的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充分的重视到环境的问题,建立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提高自身的素质。相应的环境教育和实践学习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自我约束日常的行为习惯,以便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通过课外的相关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环境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把时事的环境问题结合在教学中,调动课堂的气氛,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多样。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本质所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兰晓晏.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3):44-45.

    [2]张 磊.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6):68-68.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4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方法

当今中国,环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紧密,如雾霾天气严重,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停课。所以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衣食住行大多离不开化学,当然有害物质有些是化学物质,如大气污染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碳氢化物等,致使大众认为化学物质都是有害的。某些污染物是化学物质,经过媒体的放大报道,给人的印象是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导致有些人走极端,喜欢天然的,如衣服选用纯棉的,其实大部分衣服都是化纤的或含化纤。

教师可能没有能力向全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但是可以通过课堂、日常行为,向祖国的未来花朵宣传与渗透环保知识和理念,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呢?

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谓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是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以及用科学的批判精神总结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教学大纲提出的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指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这些素养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为此,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学学科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化学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应[1],化学学科思维训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的特点,依照科学的思维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

例如,通过“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合物“三聚氰胺”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很容易知道这件事是人为将其加入奶源,是人错误使用、利用有机化合物造成的,是人们贪婪、丧失良心的结果,“三聚氰胺”本没有错。在教学完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酸雨中的有害成分是什么,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危害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晶态等,对物质才会有直观印象。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认识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除要规范操作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如何处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实验,人数众多,化学药品消耗大,可能产生的污染也较多。对于实验课中“少许、少量、适量”等模糊的表述,学生在实验中是不能准确把握的,一般学生加的量较多,这样既会浪费实验药品,又会产生比较大的环境污染。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先做实验,以实验现象明显为标准,确定实验中药品的浓度和用量,要求学生以这个用量做实验,同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何处理,这既是保护学生自己的人身安全,又是保护环境,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以后的废弃物一般由酸、碱、盐及金属单质组成。金属片在实验后可以交到指定点回收再用;酸碱类废弃液要加什么药品中和后,才能倒入下水道或倒入指定点统一处理;含铜、钡、银、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处理。这样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更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

三、通过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学生校外广阔的生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以致用,增强环保意识。如,与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合作开展课题“保护梅江河”的活动,让学生到校外去、到自然中去,调查走访梅江河周围的哪些工厂、企业等可能产生污染,与自来水厂和环保局合作,检查污染的成分,并针对污染物,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树立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通过向家庭、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加速形成人人都有环保意识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5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效了解环保知识

课本中涉及很多的控制化学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知识,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做好对教材中环保知识内容的全面挖掘和合理延伸,形成科学系统的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举出实际生活中关于化学污染隐患的现象和化学污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并适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延伸,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污染及环保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抑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讲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空气污染指数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由此引入温室效应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了解近年来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人类消耗能源的迅速增大,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的现象,紧接着对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进行讲解和分析,步步导入,向学生讲述其造成的危害和恶劣影响,随后让学生了解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因素构成有哪些,最后引发学生对于防止温室效应能够采取的方法的探究与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主动思考中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

二、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些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化学实验,要秉承无污染实验设计理念,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实现实验有效性和环保的双重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合理改进实验装置,降低环境污染. 可以对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把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小. 同时,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有效处理、充分利用实验废物,降低环境污染. 对化学实验中生成排出的大量废物垃圾要进行妥善、适当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净化排毒处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约实验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通过对实验中的废物处理操作和降低污染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第三,合理控制实验药品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对于大多数实验,可以尽量用较少的实验药品和器材来完成实验过程,并从中掌握具体实验方法与技能,达到真实可靠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实验资源的浪费,降低污染,实现环保的理想目标.例如,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在注射器的活塞上先放上一小片铜片,再吸取少量稀硝酸,立即在针尖上扎上橡皮塞密封起来,将注射器竖立起来,产生的气体将活塞推开,当铜片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自行停止.

可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产生,再打开橡皮塞,轻轻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一氧化氮立即转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现象明显.采取小型、微型实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效果的最佳化以及普及范围的广泛化,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节约实验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6

关键词:安全和环保 意识培养 传递

一、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影响教学效果。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步骤去操作,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例如:玻璃仪器应轻拿轻放;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盛有液体药品的胶头滴管不能横放或倒置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近年来,人们在享受着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淡水资源缺乏……虽然我们化学教师每天都在讲,可是这还远远不够,比如有的学生乱扔废电池、吃完零食后乱扔塑料袋,有些工厂的烟囱冒出浓浓的烟气,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水随便放入河水中……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是一个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途径

1.从“教材入手”进行实验改革。从我国现行的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安全意识和环保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索。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而忽略了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引起我们化学教学者的思考和重视。

2.教师应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特别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2)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措施

1.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如:(1)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2)水的污染与防治。(3)燃烧燃料与大气污染。(4)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化学与健康。(6)化学与社会发展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涉及很多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2.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可根据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课题,例如:(1)燃料使用及其污染。(2)水的污染及其防治。(3)干电池的污染。(4)化肥、农药的污染。(5)含磷洗衣粉的污染等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