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公共环境;图形符号;视觉传达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内容越来越复杂,建筑结构越来越新颖,往往导致在人们在公共环境中无法快速到达目的地,公共环境的秩序维护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社会的整体秩序维护也受到影响,人们的素质提升受到阻碍,这对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图形符号是以图形为主要载体直观明了地传递信息,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指引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图形、图像、图案等视觉语言进行信息传达,让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如,禁烟图形符号指明禁止人们吸烟;向左或向右标志帮助人们寻找具体的位置;厕所标志帮助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等等。公共环境中的这些图形符号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减少误会,稳定社会运作。因此,探析在公共环境中应用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具有一定意义。

一、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存在的重要性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素质,减少危险等情况出现,对公共秩序的维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公共环境秩序维护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能够维系实际公共环境秩序,具体表现为在公共环境中会较为频繁地出现排队标志、站位标志等,能够很好地引导人们站立在合适的位置。这类设计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秩序,同时能够保证各种交通、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交通上下车站位标志,能够实现上下车有序进行,减少拥挤、碰撞、摩擦等情况的出现,各种活动的站位标志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性和公共秩序的稳定。公共环境中出现的垃圾桶标志和垃圾分类标志,能够引导人们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禁止乱扔垃圾、禁止随地吐痰等图形符号能够较为有效地制止不良行为,进而实现公共环境清洁的目标,能够推动城市的美化和城市整洁方案的实施。

2.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的另一个作用体现为公共环境安全维护,具体体现为在公共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禁止图形符号,如禁止吸烟、禁止踩踏攀爬、禁止调头、禁止穿行、禁止机动车行驶等,主要目的是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其中,禁止吸烟除了能保证公共环境的整洁、舒适之外,还能够防止火灾与爆炸事件的发生。设置禁止踩踏图形符号的主要目的是提醒群众该区域的承重范围有限,或者该区域有危险,能够切实保证群众在公共环境中的人身安全,防止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禁止攀爬说明攀爬容易出现事故,危险系数较高,并且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于他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禁止穿行主要针对的是行人,是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行人的安全所设置的图形符号。禁止机动车行驶则说明该公路的行驶车辆类型限定,机动车行驶容易出现事故,不利于我国交通管理。各种设备、设施上的警示图形符号,表示该设备、设施危险,不能触碰。这些警示图形符号能够实际保证设施、设备的操作规范化、正确化,以及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

3.提升人群素质

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还能够逐渐提升人群的素质,主要原因是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能够指明方向、警示人们,以及限制人们的各种行为,能够使社会运行秩序化、公共场合秩序化。人们在这样的公共环境中会不自觉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逐渐适应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指示内容,逐渐自觉解读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含义,限制自我行为。长此以往,人们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质,社会文明程度也会逐渐提升,这对于我国的文明社会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发展现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图形符号相似度较高,容易混乱。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存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设计内容模板化、雷同化的情况,导致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弱化。此外,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还存在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发展方向和目标较为模糊的问题。由于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形似度较高,人们对图形符号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图形符号容易被忽视。同时,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较多,产生一定的凌乱感。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还存在不完善的现象,这对于图形符号作用的发挥较为不利,间接影响公共环境秩序和安全,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设计复杂化、重复化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设计重复化,具体表现为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符号元素没有相应的限制,图形符号的重复使用情况较为常见,导致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视觉传达效果逐渐雷同,重复的部分较多,进而导致人们在解读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过程中出现理解性错误,增加人们记忆与分辨的难度,不利于图形符号作用的发挥,对于公共环境的秩序维护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复杂化则是为避免重复现象,反复应用多种图形,造成表达意义不明确,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读信息,在公共环境中也无法得到指导、警示等。出现该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设计者的理念和设计方向的偏差,他们或者过于追求美感,或者过于追求创新,忽视图形符号的实用性,长此以往,对于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发展极为不利。

2.设计片面化、凌乱化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片面化、凌乱化也是一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公共环境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单独图形符号设计,对于图形符号的应用环境和针对人群缺乏了解,从而导致设计的图形符号与环境无法融合,过于突兀,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上的不适感,进而对图形符号产生视觉排斥。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片面化,便无法准确传达信息,这对于公共环境的整体构建和整体效果体现较为不利,无形中也弱化了图形符号的作用,对于图形符号在该公共环境中的作用发挥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增加和场所复杂化,所需要的图形符号种类不断增加,在同一区域所应用的图形符号量会越来越多,加之设计的平面化,容易导致整体图形符号的凌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对于图形符号的使用能力逐渐弱化,图形符号的指引作用和警示作用也无法被人们清晰分辨。

三、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注意要点和方法

1.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促进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提升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点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各种错误和理解上的偏差,同时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法,为促进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和图形符号作用的全面发挥奠定基础。针对设计复杂化、重复化问题,提出的对策就是在设计操作中进行限定,保证设计的创造性、实用性,以及设计含义的简明和清晰化,使图形符号便于人们解读和记忆。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和检验,采用计算机操作以及相应的程序进行相似性核查,对于相似度高的图形符号进行否决,重新设计,在图形符号投入实际应用过程,根据应用效果确定该图形符号的调整必要性。针对设计片面化、凌乱化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求设计人员从整体出发,基于实际,了解设计需求和设计环境,进行整体化设计,在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计算机模拟展示,确定图形符号的融合性和实用性。

2.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注意要点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注意要点主要有:其一,保证图形符号的视觉感。公共环境中的图形符号应醒目,保证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以及人们能够被其吸引。其二,保证图形符号的统一认可性。大部分人的解读都是相同的,要保证图形符号所表达的意味能够被人们接受,减低人们解读的难度,增加图形符号的效果体现。其三,保证图形符号简明、清晰,符合各个阶层、各个职位的人群的解读水平,能够实现视觉信息的直观传达。其四,保证图形符号与环境的融合性。这样能够保证人们视觉的舒适,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图形符号的出现,并及时了解图形符号的含义。其五,保证图形符号的美观性,即保证形状、颜色、比例等满足人们对于视觉美感的要求,使人们的心理舒适。实现图形符号的艺术化,对于公共环境的整体结构完善和整体美观性提升有相应的作用。其六,保证图形符号的严谨性、耐用性,即图形符号要能够经受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考察、分析,图形符号也能够长时间使用,不被时间淘汰。

3.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方法

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包括设计艺术化、设计整体化、设计新颖化等。设计艺术化,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采取艺术化的设计方法,结合艺术化元素,如浮雕、变幻色等,实现图形符号的醒目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图形符号的效果,使图形符号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人们关注、解读。设计整体化则是结合环境本身,确定颜色选择、图形符号安排、图形符号形状等,实现整体图形符号结构和谐化、整体化。设计新颖化则是利用灯光效果、荧光效果、动态图形符号、颜色渐变、颜色随温度变化、立体化图形符号等形式,凸显图形符号,实现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效果完善化。结语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对于维护公共环境秩序、保持环境整洁、保证安全性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丹昱,夏志民.对公共环境中图形符号视觉传达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马越.德国公共标识调查及对我国公共标记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黄菁,李雪.视觉张力——图形符号与文本语言符号的意义整合.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视觉传达 传达技术 课程建设

视觉传达专业作为现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在当代的设计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北京申奥到奥运开幕,从上海世博会到各种类型的展会,这一个个无比耀眼的字眼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的烘托。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读图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日趋明显。

视觉传达设计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视觉艺术感受力及表现能力。也要强调设计文化的重要性,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设计动态,把握视觉传达设计未来的趋势;树立为市场服务、为商业服务的意识;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实践,不断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对于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教育体制与国际化进一步接轨,都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懂理论能实践的同仁来说体会更深。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敏锐的视觉感受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练习。中国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设计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由以前单一的精英教育为主转向以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方式,接受过设计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的不同岗位发挥着各自的专业职能。因此,在设计教育中对具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就变得十分重要。很多学生毕业后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操作,又或者不了解实际的技术导致设计时的迷茫,这不但影响了自身的竞争力,也解决不了社会需求的迫切性。因此,我认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高校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不将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关联起来,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只会片面去追求毫无意义的形式感,或者说急不可耐的去追求不着边际的效果。这些对于真正的教学与教育目的有很大的偏差。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设计与制作或实施是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知识,对于很多的边缘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这也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未来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的设计教育和商业艺术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不是相对立的关系。

其实,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话题早在19世纪后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就有所提及,只不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德国的包豪斯时期,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包豪斯当时提出了双轨制的教学方式: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在欧洲设计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课程的设置上,以及通过学分制实现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或者说设计的创新能力上。其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根据材料、工艺及设备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材料、设备使用等问题),或者说解决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如何表现问题,而不是设计的创意问题。工作室都是统一管理,专门技术人员负责,不隶属于某系或某专业,除了有的学校需要交纳部分材料费用外,免费面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当然在现代,从社会需求到国情的综合考量,我们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时,并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这也是不符合现实需求的。

我们现在应该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开设与实际技术有关的专业课程,这个课程是与其他专业课程相配合的,也是与本专业所需的实践项目紧密相关的。作为视觉传达专业对于现代传达技术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它的目的在于解决从纸上的设计走向具体的制作实施的方法。在我们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有些学生所存在的基础不够好、不愿动手等问题。通过认真研究如何贯彻多方面素质教育,使学生想动手、愿意学、学有所得。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面使求新求趣的教学设计能够得到体现。

设计是针对不断的社会需求而展开的教育,它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实用设计人才,但在教育与具体设计的结合中,存在于两者之间的众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怎样从社会和教育立场出发,积极努力去改善现有的矛盾,解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是所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但其中必须包含有与具体技术及实践相关的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内开设现代传达技术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从师资、硬件设备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建设。希望有更多的同仁能够对此问题有所思考,使我们的设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4.

[2]成都20世纪中国艺术史文集编委会.艺术的历史与问题.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312-318.

[3]门小勇.平面设计史.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4.

[4]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 信息时代;视觉传达技术;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J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55-2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图形已经成为日常人际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它不是指传统的如雕塑、绘画等媒介,而是一种融合了高新技术的数字化载体。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更进一步地将社会生活融入到设计理念,改变了过去人与机器的“冷”关系,把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在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媒介。

一九二二年设计师WA・德威金斯在日本东京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一词,但到了一九六零年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性词语的概念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被认定,并且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较为确切的认定,随后逐渐流传开来。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终于形成了当今的以视觉媒介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载体,以视觉符号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信息传达的设计,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导向下,各类纷繁复杂的新兴媒介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革。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一)设计语境的新突破

信息技术推动了媒体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视觉传达传播方式的改变,从平面到多媒体、从电子到数字化处理的迅猛发展;第二,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人们在接收信息、交流沟通的手段和方式方面改变了,随之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继而视觉传达带来了新的设计语境。

如果说工业设计是解决人与物的问题,环境和建筑设计解决的是人与空间的问题,那么视觉传达设计要解决的则是更广泛的人与信息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新型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是一切设计的基本,包含信息的视觉设计才具有升值空间,才更有研究趣味,设计本身的功能日益“超级化”,逐渐摆脱功能、物质的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靠拢。

信息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呈现出扩大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在图形符号的选择、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当代的设计都不局限于定式的风格和组合,但在视觉上却能带来刺激感和冲击力,这都是传统的视觉设计所达不到的艺术境界。声音、图像和文字在设计中不再单一和局限,设计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先进的媒体制作技术将个性的、潮流的和时尚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拥有了新的设计语境,构造了一个五彩纷争的设计世界。

(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师的创作自由度大大提高,人类对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仅仅是某种平面化和静态化在设计中的表现。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设计载体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如三维化、四维化以及动态化等等。由于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它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必然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代设计主要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为主要的创作工具,该创作模式结合了传统绘画工具的特点,还融合了多种新的艺术风格,使当代的设计技法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一,由传统的静态设计形式向动态设计形式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多以静态呈现出来,时间一久,人们就会出现视觉及审美疲劳,由此对产品本身失去兴趣。动态设计的出现将这一现象消除,它不仅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能提高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

第二,二维向多维设计的发展。二维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又可称为平面设计,而多维空间设计是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以人的多种感官为基础,融合数字化技术创造如身临其境般的多维视觉形态表现空间。人类身边的事物大多数都是三维立体的,所以三维空间设计的认知度高于二维空间,而时间维度的介入,又使得视觉形态从三维空间上升到了四维乃至多维的发展,由此也使得视觉设计作品本身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物质性向非物质性设计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递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物质性最强的即为传统的纸质载体,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视觉设计信息载体的“有纸”也开始向“无纸”发展。与传统的设计相比,非物质性设计具有使得设计成本大大减少,管理过程变得灵活,设计作品质量提高等优势,信息数字化时代取消了纸质载体的形态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设计的人性化与互动性

科技本身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性化,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高级的发达程度,人类的一切艺术设计都不可能失去人性化,人性化永远是贯穿于一切设计的始终。视觉传达设计也不例外。所谓的人性化交流是指传播方式的改变,促使视觉设计在理解大众心理的前提下,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们选择的权利,并通过视觉设计的变化来调动人们积极获取并反馈所需信息的过程。

传统的视觉设计忽略了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信息时代传播渠道的便利,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为了更好的、更加准确的传达信息,设计师们开始对不同的信息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等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性格特征,信息化时代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应该考虑到各个层面的需求,尊重不同受众群体的选择,理解受众的心理,在调动受众积极获取视觉传达信息的心理上下功夫。通过信息的可视化设计,使得人们心灵和精神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信息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设计者不是单纯的输出信息,还应该有相应的复杂的双向交流,如果信息接收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无法做出必要的反馈与响应,就无法评价传播过程是否有效,无法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传统的视觉设计传播信息的过程是单向的,人们只能被动的接收和控制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互动性提供了契机,为完善视觉信息传播过程奠定了基础。互动使得设计师和受众的角色可以互换,在互动的传播方式中,从行为的互动到心理认知乃至感情的交流和影响,大大加深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效果。

(四)设计成果从真实到虚拟的发展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成果是以真实存在的东西为表现形式,看得见摸得着,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设计作品可以以一种虚拟的,不存在的数字化信息呈现出来,这一转变为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设计成果的虚拟化有利于及时准确的表达信息,它的构成元素是由数字组成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信息的修改、更新乃至删除都是即时的,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修正。

静止的平面设计成果展示给受众的信息的单一的,不能进行全面的表达,也不能对局部的特殊部分进行详尽的解答,存在局限性。而虚拟的设计成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供受众观看,提高受众关注度的同时也使信息传达更加全面。这种虚拟的设计成果对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有重要的帮助,过程中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也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塑造的虚拟视觉表现形式,将多种设计方式与成果相结合,还能产生多种创新的视觉可能。

数字技术的出现,推动着视觉设计从强调优质功能与美好形式的领域转向了非真实的多元互动的设计,使得视觉设计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媒介和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设计成果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属性和基本功能上,更多的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结合先进技术,设计师们新的设计成果和范式必将随之出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巨大的空间。综上所述,当代社会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在寻找自身最合适的展现形式,朝着一种更理想、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状态发展,信息时代已经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无限思维空间,未来视觉传达设计会继续完成新一轮的蜕变,不断开拓创新,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事业也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毅.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08~109.

[2]尚晓明.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语境[J].包装工程, 2009,11(30):241~242.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展开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视觉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是经过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沉淀的,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来说,起到了积极意义。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设计的内涵和意义,具有较强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并能够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研究过程中,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传达设计的影响,并就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传达设计中应用,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概念是外来品,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在我国历史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传统文化符号从创立到应用,本身就体现出了视觉传达这一内容。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文化符号本身就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更好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传统文化符号不单单具有一般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1]。目前来看,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处于一种反思阶段,如何跳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国画、书法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文化内涵反映,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以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情况来看,美学设计中的白当黑、以少用多等美学思想,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文字设计过程中的篆字、篆刻等艺术手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出现,加上传统文化符号对文化、思想内涵的体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二、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符号本身的内涵,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地对其进行应用,更好地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并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是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2]。

1、注重受众心理特征

受众心理的特点,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方面内容。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好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但是同样地,也带来了一种视觉疲劳。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发挥传统文化符号作用,改善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同时还能够弘扬我国古老的文化,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

2、考虑到文化观念

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观念,将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将二者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样一来,中国人的视觉审美势必会有传统文化发展保持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这种契机,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融入,满足受众的需要。文化观念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不单单可以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气息,还能够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3]。关于文化观念这一问题,我们从中国工商银行标识就可以看出,其设计体现出了文化观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和谐共生。这种设计,不单单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3、进行思想升华

思想升华是文化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传统文化符号在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体现出了思想升华这一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渗透于各个方面,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要注重借用传统文化的形体,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同时还要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并就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符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影响。对此,在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房菲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奎霞.论民族性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0-12.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传统装饰纹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传承与创新;意义与价值

一、引言

当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存在着过度沿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存在着丧失自我个性以及作品日益同质化的倾向。要纠正这一弊端,要求我们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能力。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能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社会性,也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

二、概念界定

传统装饰纹样: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创造,并与中国的礼制和儒家、道家、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等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用来装饰或美化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等工艺品的图案形式,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装饰造型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等。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多种视觉传达设计软件,使学生具备完成视觉传达设计任务的能力。

传承与创新:传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所谓传承也就是指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舍”。所谓创新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发展。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传统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之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不仅是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而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

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开辟高校觉传达设计教学为文化建设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同时, 中国创意独特、风格鲜明、技艺精湛、形式丰富多彩的传统装饰纹样资源的发掘和传承,也迫切需要借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这一途径得以实现,这为本选题的提出奠定了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价值

首先,我国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传统装饰纹样的资料和成果,但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分析、艺术价值的挖掘、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应用还有所欠缺。但是很少有结合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来研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成果。本课题尤其关注传统装饰纹样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互动规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传统装饰纹样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将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所要遵循的传承原则和创新应用路径,可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性与适切性。

其次,当前不乏大量生硬地照搬传统装饰纹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丰富多彩的样式和韵味深厚的内涵,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相结合,能找到适合本民族视觉传达设计的新方向,可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开创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再次,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着完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装饰纹样的时代美感,可使中国的设计界借此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为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添砖加瓦。

四、结语

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眼球却遭遇着大量生硬地照搬传统装饰纹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它们缺乏对传统文化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致降低了作品的设计品味,丧失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和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鉴于此,作为高校应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很有必要将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构建传统装饰纹样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传承与创新应用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性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里,沟通方式已经由简单的文字和声音交流向视觉化的交流转换。面对这一趋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现代教学越来越需要融合视觉传达设计,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效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等特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进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教材多媒体化充实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以图形设计为信息载体的应用型传播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以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以视觉媒介为手段,以视觉符号为载体来传达信息的方式。数字技术促进社会的视图化,文化更加直观化,内容更加丰富化,表现方式多维化。课堂教学设计也要顺势而为走向现代视觉传达的模式,弥补教材本身单一性的缺陷。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学中要直观、快速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就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内容以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的展示出来。不仅能大容量的传递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对教师而言,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完成教学,对其本身而言也是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进而才能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材多媒体化优化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模式

一种教育模式塑造一种类型的学生,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主张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还要具有丰富的跨专业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丰富化、立体化、综合化,不断培养和挖掘自身的综合素质,向着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比较,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还有网络技术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用中的重点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教学与设计教育理论吻合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教学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指教学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教学内容、理念以及形式等内容的整体性进步。现代化的技术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理念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我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师树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目标,也要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中人文与科技的协调发展问题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传承更多的体现为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其独特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人们自身也开始被抽象为数字、符号或者形象,虚拟的世界等方式引起越来越多的不安。不仅如此,技术的盛行,导致教师权威的弱化,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信任,人文价值等都有所降低,师生关系淡漠等问题都相继出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强化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必由之路。强调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摒弃技术至上的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各方面的优势,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进步。另外,在高等学校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育人”,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懂得学习的“机器”。在我国的众多高等学校中,共同坚持着以培养中国的大学生为基本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确保这些人才能够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建立在中国实际情况下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问题

教学活动可以说既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也可以说教学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劳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否得到很好地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教学领域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是,虽然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备了许多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良好衔接问题,确保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慢慢过渡。教师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式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课堂教学逐步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变革着。但是就目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教师在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素养欠缺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关于信息化水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与素养,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的主流设计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设计,这是客观现实。这就对人们的文化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要存在于虚拟的数字网络之中,也要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应对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6).

[2]袁恩培;严富华;魏琼.论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

[3]袁勋.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4]郭松孟;庆玲.多媒体教学界面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