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建筑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鼻祖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经过对本省和外省在我省开设项目的105家企业发放问卷调查,收回102份,有效问卷98份。改问卷有效。经总结,现阶段建筑类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职业技能熟练度不高

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存在基本职业技能熟练度不高。学生对于在校学习的职业技能不能完全融会贯通,尤其在其识图、资料管理、材料检验和材料实验方面熟练度不高。然而,对于参加过校内外技能大赛的学生,该技能却完全可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要。

(二)集体意识不高

现阶段大学生均为90乃至00后,其个性鲜明,但因其家庭教育宠爱较多,不懂得如何与集体相融。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后,相当一段时间无法融入企业团队,知识其工作受阻和与人交流不畅,为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学生个性较强,对于企业的部分管理制度不能理解,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能很好的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容易出现稍有心理不顺则立即跳槽的尴尬现象。

(三)理想价值不高

因学生理想观念淡漠,对于自己的未来及事业的期许不明确,则形成了工资为上的现行价值观。对于企业提供的学习和发展机遇不能提高的培养自己职业能力的高度,随着工作时间稍微延长则出现和企业谈待遇的现象,一旦企业不能满足其对待遇的要求,就会出现跳槽的现象,致使企业进场出现岗位空缺,人才培养容易缺流失严重。

(四)个人素养不高

现阶段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于个人素养认识不够,经常性会因为个人心理落差和我行我素给企业管理带来麻烦,使企业对于进场的学生仍然要延续保姆式管理方式。另学生不善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不能正确理顺自我心理影响因素,常常出现“说走就走”的现象,我行我素,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置若罔闻。

三、培养模式探索

既然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培养目标应直接对标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标准。根据本课题组调研反馈,结合我校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实际学情,提出“一基三步”的培养模式。“一基”则是基于企业对于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和学生学情,“三步”则是将职业素养目标分解到学生在校的三个年级,分步实施培养。

(一)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

1.熟练的基本职业技能

作为高职建筑类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建筑类职业技能,并能实现与岗位需要零对接。例如: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均应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材料检验和材料实验模块制备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质量检查能力等。

2.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

建筑业有其独有的行业特性,就是必须各专业、各岗位密切配合方能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在校学习期间着力培养其团队意识,懂得如何与他人或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3.具备远大的理想信念

建设行业有其行业特质,就是需要从业人员在一线以远大理想信念作为支撑的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作为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在校期间就明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可以一时的得失或待遇差异动摇其从业信心,导致半途而废,职业生涯之路坎坷崎岖。

(二)在校期间的培养方式

第一步:学生入学第一学期以“明心立志”为主题,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以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校友报告和立志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在学生心中确立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步入社会,更好的从事本行业的各项工作。并且,要求学生在参加完专业介绍和校友报告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一个未来5年的职业目标,并以此来督促自己。第二步:在校第二、三学期以“筑基蓄力”为主题,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校级技能大赛,学团干部竞选,青年志愿服务,假期专业实践锻炼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和个人素养培养的基础。利用各项活动,提高个人素养和团队意识、与人沟通能力,发现个人存在的影响其职业素养培养的明显缺点,制定相应的个人职业素养培养方案,量身打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第三步:在校第四、五学期以“强能赴岗”为主题,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就业与创业指导,强化实习实训练习,专业实践锻炼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个人个性特点明确即将步入的工作岗位,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作为自己即将顶岗实习和未来就业的单位,并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企业文化逐渐融合,以期步入企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企业,全力以赴发展个人事业。

四、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2

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作为财富与资源的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环境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成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动力,它将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引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变革带来的是对传统的“教”与“学”方式的撞击,是对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了网络时代一个紧迫的课题。

二、课题界定

⒈关于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媒体计算机在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讯,实现软、硬件及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环境总是与一定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本课题所指的网络环境为后者。

⒉关于教师信息素养

我们所研究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②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发展与应用。③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教师的基本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等。④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教师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因此,教师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利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教师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对信息的修养。

⒊关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其中当然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⒋关于本课题

这里,我们提出网络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研究,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方针,以终身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以自主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网络环境为新的视点,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新的切入点,探索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新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综述

⑴在美国,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其实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由于图书检索技能包含许多实用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而计算机则是高效、快速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所以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自从信息素养概念在美国教育界被普遍认可后,它的定义就不断地扩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12-03

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项目化课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代表了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前,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对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的评价仍处于研究阶段。

学生成绩的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诊断、导向、激励、促进教学的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在评价标准上,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特征;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单一的纸笔考试,忽视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来承担,没有形成由实训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共同体;在评价实践中,缺少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因此,要以高技能培养作为发展主线,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特色,确保项目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就必须改革评价方法,构建与项目化课程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项目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调查

根据项目任务,确定专任教师50名、行业企业专家25名和随机抽取的高职学生(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225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调查: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应占有的比例、评价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

关于评价主体,84.5%的教师和77.8%的学生的选项中有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此外有34.6%的教师、26.2%的学生、100%的企业行业专家认为企业行业专家也应该是项目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主体。

关于评价方法,62.3%教师和66.4%的学生的选项中有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创新能力评价。

关于过程性评价应占有的比例,54.1%的教师和50.9%的学生认为应占课程成绩的60%。

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思路

明确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特点 传统的课程评价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项目化课程的评价是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融合于项目(或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

明确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和专业知识是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考核目标。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确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五个部分。

明确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形式 项目化课程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习效果与情感态度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制定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指标 为使学生成绩评价落在实处,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学生在每一个项目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实践

现以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阐述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具体做法。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载体中添加的典型食品添加剂为切入点,打破传统以食品添加剂类别为章节的教学体系,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了食品添加剂的选择、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效果评价和检测技术4个学习情境共14个项目。在学生成绩评价中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实践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指标定量化”的成绩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考核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每个教学阶段都注重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和职业素养养成。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的研究,确定学生学业成绩由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30%)和创新能力评价(10%)三部分组成。

(一)项目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包括职业素养考核、知识学习能力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安全生产、文明卫生、团结协作等表现;知识学习能力主要考核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学生识别使用各种仪器和试剂的能力、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实训观察能力、数据记录能力、报告形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过程性评价占总评权重的60%,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互评(或自评)20%、实训指导教师评分30%和任课教师评分50%。过程性评价成绩统计(见表1)。

学生互评(自评) 由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学习小组可由教师指定、自由组合、随机组合,小组长由各小组成员推荐产生,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包括本人)在每次实训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实训准备情况、实训参与度、实训全程的整洁度、实训项目研讨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100分计,权重0.2。学生自评(互评)量化表(见表2)。

实训指导教师评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对每一位学生在实训全程中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安全生产、文明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及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进行客观评价,以100分计,权重0.3。实训指导教师评价量化表(见表3)。

任课教师评分 任课教师着重评价学生对实训项目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实现程度,从课堂交流讨论表现、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实训报告及获取信息、语言表达、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评价,以100分计,权重0.5。任课教师评价量化表(见表4)。

(二)终结性评价

占总评权重的30%。课程结束后,可采用写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笔试等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均为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理论知识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的始终,可采用随机提问的口试或笔试形式进行考核。

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学生在融会贯通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将其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开拓了教学内容的新领域,使学生了解了食品添加剂领域中的安全现状、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并将课程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论文有以三聚氰胺在乳制品中的非法应用为例,首先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准确检索出乳制品中可添加的所有食品添加剂及其最大使用量,得出三聚氰胺不是乳制品的添加剂;接着说明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几种途径;然后,说明三聚氰胺在乳制品中应用产生的危害;最后列出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应用效果评价安全检测等全过程,能比较全面地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评价

占总评权重的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一些专题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方案,实施验证,最后以“PPT汇报”的形式进行答辩。考核评价的重点在于项目的合理性、完整性、创新性和知识的应用性及交流互动等内容。评价方式为学生互评(占60%)和任课教师评分(占40%)。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反思

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创新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准确反映项目教学的效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能力强弱和素质高低,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化“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教理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但如何将企业评价引入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如何保证评价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等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景霞.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J].江苏教育,2009(6):19-20.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47-148.

[3]仇超,马仕麟.《电工技术》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43):57-58.

[4]邹茜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之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10(5):53-54.

[5]吴倩,滕刚.高职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9):18-20.

[6]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7]姚芳,刘靖.高职《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1(3):44-46.

[8]于蕴,龚江泳.基于AHP下的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2):72-75.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考核评价;职业素养;课程类型;评价环节

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作出的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考核评价总体存在着重对知识学习的评价,而与实际职业素养脱节的问题。

职业课程考核是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检查。考核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根据近几年突出职业技能类课程逐渐增多、课堂组织形式已经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单一模式的情况,为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我们对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科目和独立设课的教学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我们根据课程性质、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不同,各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明确课程的类型属性,具体分为:考试、考查、实训和考证,考试课程与其他三类课程的比例大致掌握为1∶1。各课程在开学前一个学期末制定好课程考核采取的评价环节,平时表现(出勤和课堂表现)、阶段检测以及期末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课程在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明确阶段检测的次数、内容、类型和分数分配比例。

考核评价的成绩架构是考核的成果反映,根据不同的考试方式确定成绩评定。考试课考试考试课成绩采用百分记分制,设置平时、测试阶段、期末测试进行综合成绩汇总。考查课考试、考查课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或百分记分制,主要依据各种平时考查成绩和阶段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实训、考证课成绩考核实习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实训成绩考核方式用日常观察考核、笔试口试、报告、现场操作、答辩及专业导师鉴定等多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

我们在公共素质类学科的考核评价实践中,注重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和改善,教学过程围绕怎样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例如,表达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等方面。高职层次的学生设立两门课程,考试课程和实训课程,分别采取考试总评和实训等级制,从而使教师获得了更多地教学空间,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进一步优化。

语文学科采用“平时素养评价”体系。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 :强调“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个学期学习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10分,课堂表现占20分,阶段性考核占30分,作业与实践活动占10分,期末笔试占30分。这种评价方法,不但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专业学科而言,采取“互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细化,评价设置了详细地步骤和采分点。按项目模块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每名学生根据对该模块单元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明确自己的程度,如实地填写该单元的学习自评单,如果分组项目由小组组内自评和组外互评。教师和专业导师评价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综合学生、小组及教师或专业导师的成绩比例为3:4:3,确定学生该模块定量成绩。“彼此互评”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增进同学情谊,“综合评价”可以实现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建设的要求。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5

过程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跟踪听课、现场观察、文档检查、随堂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效果、学生学习等进行评价。主要内容有:教师教学组织、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情况,项目任务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二、结果评价指向课程的最终结果,为课程质量做好检验

结果评价是CIPP评价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目标达到程度所做的评价。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也应该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结果评价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等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任何教育最后的成果都是毕业生,所以关注毕业生的成效也是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标准。综上,CIPP模式是一种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模式,它将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全都纳入评价范围之内,将评价的范围覆盖到整个课程运行的全过程中,同时还注重课程实施的实际过程和效果。CIPP模式将评价与课程的方案和实施紧密联系,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反馈和改进方案,这对于整个项目课程的运行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CIPP评价模式在商业摄影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商业摄影是高职影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商业摄影的拍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作为商业摄影师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养。根据项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流程,整个评价体系的设计,重点对应课程的四个领域:即课程开发,课程方案,课程教学过程和课程实施结果。其中,①课程开发的评价重点是对课程开发的准备、课程目标进行评价;②课程方案的评价重点是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等进行评价;③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重点是对教学过程中项目开展情况、教师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表现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④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展开评价。具体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1.商业摄影课程开发的评价

我们与重庆金夫人婚纱摄影公司、重庆龙摄影公司等专业摄影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本课程在开发的时候,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同时依托校内实践基地也开发一部分自建项目,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也就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对于项目课程开发的评价重点是对课程开发的背景和课程目标展开评价。其中:①课程开发的背景评价,先评价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有无开设和开发的必要;然后检查与课程相关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报告,人才需求报告、专家论证报告等,为课程的开发面向产业和市场需求做好准备。②课程目标的评价主要考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能否达到行业企业对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且符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各项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表述清楚,可实时性强。课程目标的评价,如表1所示。

2.商业摄影课程方案的评价

课程方案是由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制定、收集的一系列与课程有关的文稿、资料、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教案、教参、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课程纸质或电子资源、课程资料库等。此外也包括课程的教学团队、实训指导人员等。对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即对以上资料资源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其合理规范、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商业摄影是与市场接轨非常紧密的课程,其课程方案中一定要体现市场新技术、新潮流、新风格;单个项目的设计要涵盖摄影市场的主流项目;各类教学资源和设备与市场发展同步,教学人员有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等。商业摄影课程方案具体的评价项目和内容,如表2所示。

3.商业摄影课程实施的评价

商业摄影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依托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比如拍摄证件照、拍摄艺术人像、拍摄时装人像、拍摄写真人像、拍摄产品广告等,主要教学场地为摄影棚、户外拍摄基地,项目生产和完成过程即是教学过程。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重点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且评价主体也由原来单一的教师主体变成了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客户”(模特或商户)的综合评价。教师、学生主要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方法、态度纪律等;企业人员和“客户”主要对单个项目,即作品进行评价。以商业摄影课程中“影棚写真人像”教学项目为例,学生学习表现和项目完成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4.商业摄影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

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范文6

1校企双方规范制度,联动管理

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高职专业教学的内部改革,也是企业对于员工岗前培训的改革,校企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双方联动协调管理是关键。在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通过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施对学生顶岗实习多方面的细致管理。这些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岗位职权说明书》及《实习辅导员工作手册》等。每个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均与学院签署了《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企业具有对学生日常工作管理、指导、评价的职责。

为规范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价,促进顶岗实习质量。《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通过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指标的过程化、考核内容的全面化和考核要求的严格化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企业指导老师、实习带队教师共同考核。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了以往考核的片面性,提升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实习热情。实习考核的重心转向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该评价方式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实习中的问题、努力及进步,有效指导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在考核内容方面,以“注重素质、突出能力”为基本准绳。在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我院制定的《实习辅导员工作手册》等与实习管理有关的制度性文件,通过一些激励性和约束性制度规范顶岗实习过程,确保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共同制定的《岗位职权说明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所需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各项实习规章制度能使顶岗实习各环节、各方面都有章可依,促进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及制度化。此外,我院还采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方式,即定点式管理———安排辅导员负责指导跟踪某几个定点企业的实习学生;驻点式管理———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企业工作,并开展实习管理;远程式管理———专业教师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对实习生实现远程学习管理;巡查式管理———学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改革实施

现代学徒制是指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采用现代学徒制实施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阶段的交替式学习和实践,在“双师”指导下,学生边工作、边培训学习,完成包括专业学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多项工作。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工作表现、职业能力给予顶岗实习成绩。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在实习企业成为正式员工。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加强了学校与行业的沟通,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对接。对于学生而言,则降低了就业门槛,为求职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

2.1第一阶段: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训(100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需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该培训旨在让学生明确企业岗位职责,了解电商职业素养,强化岗位技能,其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电商职业技能强化训练、电商职业素养培训及岗位特训。岗前培训将以学分置换方式纳入专业课程成绩。岗前培训后,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训。企业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学生开展岗位实践及职业素质养成,实习辅导员全程跟踪管理。在学生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训前40天,需要完成以下专业学习:(1)网络课程学习———登录慕课平成《网店运营(实战篇)》网络课程学习,包括在线学习视频课程、查阅课程资料、完成课程作业等。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管理学生日常课程学习。该门课程共计38课时,2个学分,其考核方式为考察。(2)企业专家拓展讲座———由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均是在杭州某电子商务园区进行,在顶岗实习期间,我院多次聘请电子商务园区企业专家开展拓展知识讲座,旨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3)在线答疑———课程教师每日在固定时间通过QQ、网络课程平台及其他即时交流工具为学生提供课程辅导。(4)现场指导———《网店运营(实战篇)》教师定期赴实习基地,开展课程指导。在确定的时间段,学生提交学习报告,师生面对面指导。(5)沙龙讲座———每个学生每月必须参与至少一次电子商务园区组织的电子商务沙龙讲座,提交学习报告,计入专业课程学分。(6)实习管理———学员通过实训管理平台进行每日签到及提交学习报告,便于学校进行远程实训管理。每20天要求提交至少2个视频学习报告。(7)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可自选参加《电子商务运营师》认证考试。学生经过前40天的专业学习及顶岗实训,基本适应了工作环境,清晰认识了个人能力,并了解了岗位职责,能确定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安心踏实地工作。在后60天,学生在定岗实习企业开展全日制的顶岗实训,接受企业管理,并根据所从事岗位选定毕业设计主题,在“双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学院专业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实施过程,企业指导老师则指导学生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毕业设计通过任务驱动分阶段来实施:(1)根据学生实训岗位,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选题。(2)采用任务驱动分阶段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并分阶段考察。学生依据进度安排提交任务报告及成果。(3)企业指导老师跟踪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2.2第二阶段: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100天以后)在顶岗实训期满后,学生进入实习企业,享受企业员工待遇,履行企业员工职责,接受企业日常管理,正式步入实习阶段。

3实践效果

对于一个正在探索中的专业实训模式,客观评价其实践效果是确定这一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必要环节。我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专业顶岗实习中,从专业建设、学生和企业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该模式的实践效果。

3.1促进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认可度我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接受企业专家指导,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使得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毕业时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就业,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对口率从90%提升到了100%。而企业通过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培养了符合其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最终提升了社会对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2扩充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实力在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下,大批企业技术骨干加入到了人才培养的教学中。这些企业技术骨干有着丰富的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在其指导下,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普遍、快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