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经济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1
一
作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的会计流程。
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务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之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呈集中化、实时化之特点。
3、对于信息输出,信息使用者通过授权直接获取,信息提供既及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使得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
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和实务将产生巨大的。由于审计和会计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它们所面临的巨变环境是一致性的。毋庸置疑,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传统的审计技术模式和体系必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
二
信息化审计,无论是采用的工具、审计的重点、参与的人员,还是审计的以及覆盖面上,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其独一之处:
1、审计的所有领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指在审计的理论、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在实务工作方面,要使审计工作面向“计算机内在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只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磁盘、光盘等介质记录的数据,或直接从网络下载的电子数据,诸如电子商务之类;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及其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或定时的在线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分散和实时连续抽取证据进行审计。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知识等;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使所有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
在信息化条件下,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将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何,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而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证实从数据库存取信息的可靠性。为此,他们应当侧重于验证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数据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则应对远程数据的通讯过程进行审计),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对于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必须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控制,以保证此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连续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应延伸到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明细信息,而且应延伸到进入外部网络系统的明细信息。
3、机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会计系统非常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的工作是深层次的、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审计工作,如数据仓库的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价、实时监控和实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软件的审计等。这些工作,单纯依靠审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应与计算机专家交流并拟定专家工作的项目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索引,以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3审计判断。
4、审计工作将从原来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实时审计。
由于公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和应用,所以对于未来的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将比传统的报表审计更重要。未来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将更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对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动态审计,可经常性提供管理审计建议书和其他监控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上市股份公司实时报告的出现时,民间审计机构的事中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要求。
5、审计的覆盖面将扩大。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区别其他审计的标志,同时这也表明不仅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6、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变电站智能高压装置IEC61 850
0 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早期的RTU装置、高频继电保护装置等设备在变电站内开始应用,变电站就已经注入了数字化特征。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检测、变电站支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新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标准IEC61850实施,数字化变电站已成为行业内一个热点内容。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电力公司都在纷纷建立试点。基于智能高压装置,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以及IEC61850通信标准的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出现,将成为不争的现实。
1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0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1.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为“状态检修”。
2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装置的I/O单元,如A/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将割列出来作为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0部分,而在中低压变电站则将保护装置、监控装置,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IEC61850。通信协议定义,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2.1过程层
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
(1)电力运行的实时电气量检测
与传统的功能一样,主要是电流、电压、相位以及谐波分量的检测,其他电气量如有功、无功、电能量可通过间隔层的设备运算得出。与常规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被光电电流互感器、光电电压互感器取代;采集传统模拟量被直接采集数字量所取代。这样做的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绝缘和抗饱和特性好,开关装置实现了小型化、紧凑化。
(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与统计
变电站需要进行状态参数检测的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刀闸、母线、电容器、电抗器以及直流电源系统。在线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数据。
(3)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
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包括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控制;电容、电抗器投切控制;断路器、刀闸合分控制;直流电源充放电控制。过程层的控制执行与驱动大部分是被动的,即按上层控制指令而动作,比如接到间隔层保护装置的跳闸指令、电压无功控制的投切命令、对断路器的遥控开合命令等。在执行控制命令时具有智能性,能判别命令的真伪及其合理性,还能对即将进行的动作精度进行控制,能使断路器定相合闸,选相分闸,在选定的相角下实现断路器的关合和开断,要求操作时间限制在规定的参数内。又例如对真空开关的同步操作要求能做到开关触头在零电压时关合,在零电流时分断等。
2.2间隔层
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是:
(1)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
(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
(3)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
(4)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
(5)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
(6)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
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2.3站控层
站控层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
(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
(3)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
(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
(5)具有(或备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甚至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
(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
(7)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3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选型
网络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命脉,它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单套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一般是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使得同步采样、A/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整个流程快速、简捷,而全数字化的系统中信息的采样、保护算法与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上多个CPU协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采样的同步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问题,其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技术是网络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制定。
如果采用通常的现场总线技术可能不能胜任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要求。目前以太网(ethernet)异军突起,已经进入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固化OSI七层协议,速率达到100MHz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与接口芯片已大量出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两级网络全部采用100MHz以太网技术是可行的。
4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系统的优点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改变使监控、在线检测、五防、VQC和保护等信息传输方面也由原来的点对点的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传统开关端子箱由智能单元的形式出现,把智能开关下放到开关柜,这样既降低了造价又提高了安全性;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使用具有传统电磁式互感器无法比拟的诸多优点(动态范围大、频带宽、无磁饱和现象、体积少、重量轻等等),同时输出可采用数字化、甚至网络化。数字化变电站归纳主要有六大优点:一是各种功能共用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设备重复投入;二是测量精度高,无饱和,无CTZ二次开路;三是二次接线简单;四是光纤取代电缆,电磁兼容性能优越;五是信号传输通道都可自检,可靠性高;六是管理自动化。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3
关键词:园林环境;艺术;特点;绿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对地形、建筑、道路、树木等因素进行改造而成的居住场所或环境。在园林中保存了大量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力、文化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功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园林的绿化功能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园林艺术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而且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状态,起到绿化环境的作用。因而在城市建设中,应正视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园林的绿化功能,加强对园林艺术特点的研究。这样才能设计出兼具艺术美感和绿化功能的园林艺术,美化城市环境。
一、园林艺术形式的分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民族文化与地理条件因素的作用,其艺术形式也是根据当地富有特色的环境/建筑来设计的。从空间处理与平面布局上来看,园林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别,即混合式园林、自然式园林与规则式园林。
1、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指在设计上融合了自然式与规则式的特点,整个林园不设置主要中轴线或是副轴线,只有建筑与景区呈现中轴对称的布局。还有一种混合式园林没有一个轴线的对称,而是通过设置自然山水,以山水的骨架为主线,来形成一个自然格局。混合式格局融合了规则式与自然式的艺术特点,利用自然环境特征来发挥想象的建造。由于这种园林的艺术性较强,早在吴国古代,就有了《洛阳名园记》、《长物志》之类的书籍,为今后的造园提供了有力参考。
2、自然园林
自然园林也可以被叫做是“风景式园林”,是指尽量减少人工改动,以自然本身呈现出的山水为基础来进行创作,是我国目前运用最多的园林。由于自然本身环境的设定,因此自然是园林还可以被叫做是不规则式园林。早在我国周代,就有了以山水园林为源流的的建筑设计。受“菲薄人为,返求自然”的影响,从汉代开始,建筑上注重洗染形态的仿效,利用人造树石与山水,来达到创造自然与回复自然的目的。在隋唐时期,人们较为注重树石的自然美,这也带动了盆景园林的发展。唐代的园林中已经加入了亭台楼阁,在民间,一些富商也可以在家中庭院布设私家园林。园林艺术的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两代,无论是官商还是皇家,都非常热衷于园林建造。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盆景与园林才能够构成最美的以示境界。最能体现园林艺术的建筑出现在我国清代,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三园。
3、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主要是指有主线,并按照一定建筑规律修建的园林,因此又称为“建筑式园林”、“几何式园林”、“整体式园林”。早在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埃及与古希腊,规则市园林就已经被修建得优美华丽。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已经随着战乱损毁,但其建筑风格是设计师们长期争相模仿的对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园林设计达到巅峰,形成法国式园林的风格。
二、园林环境艺术特点
我国园林艺术由于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较深,因而在园林艺术呈现出于西方园林不同的艺术特点。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自然联系紧密,由于我国园林自古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强调园林中对自然环境的体现,在设计上强调恢复自然面貌,因而我国的园林多是自然式园林设计,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上都会遵照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进行设计;
2、人为制造自然园林景色,在园林改造过程中,会以自然景色作为参照物,然后运用人工开凿的方法对园林进行改造;
3、园林设计中离不开水元素。并且为了强调自然和谐,还会在湖泊或是河流周围布置山石、花草等元素。针对相对比较封闭的园林,则会用水池代替湖泊、河流;
4、园林中亭台建筑的设计样式简单独特,而其内部的隔墙、花窗设计样式比较繁复;
5、园林中一般没有大片草地,通常会采用移栽树木或花卉等形式点缀在草地中间;
6、我国的园林设计多偏爱假山设计,通过堆土造山的形式将园林分割成几个区域,假山不仅能够将园林景色进行分割,而且还能形成独立景观,以供观赏。 三、园林绿化功能及对人们的影响
利用园林来装饰环境、绿化环境的做法,在我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环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园林的绿化功能主要有:园林环境是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可以美化心灵,满足人们对艺术、对美的精神需求;园林内的山水、树木、花鸟等自然环境,可以美化生活环境。具体来说,园林的绿化作用及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煤烟和有毒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园林中栽种的树木、花草等大量植被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车辆、工厂生产及人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消除空气中的杂质,降低空气的污染程度,使空气清洁新鲜,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
2、园林绿化是减弱噪声的“消声器”。现代工业和城市噪声的迅速发展,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园林中的树木等植物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能够有效隔离和吸收噪音,减弱噪声对居民的干扰,改善生活环境。
3、园林植被是空气湿度的“调节器”。夏季树木枝叶繁茂,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墙面、地面等的反射热,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从地下释放到空气中,能够明显降低周围环境热量,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
4、由于园林内大量绿色植物的覆盖,地面不受,在遇风时可适当减少扬尘,保持空气清洁;在晴天时地面不被曝晒,降低土壤内水分蒸发速度;在雨天时由于降水先落到植被上,再逐渐渗入地面,可大大减慢地面径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使降水深入到土壤深处,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
5、园林内的大量树木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鸟类既能够消灭掉自然环境中的害虫,还可以消耗掉一部分城市垃圾,此外,其还能够传播树种和花粉,对保持生态平衡、加快城市绿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园林中的景观,如山石、流水、树木、花草等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上和心灵上起到振奋、陶冶的作用,人们在花草、流水交融的环境里娱乐、消遣,有利于身心健康。此外,在以纵横交错的道路、繁华的商业街、林立的高楼大厦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环境中,不同性质的园林,能够给人们提供活动交流和情感依托的场所。
结束语:
中国的园林绿化和园林环境艺术,以自然精神为指引,深浸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和宝贵的民族瑰宝,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正视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继续推进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锋安,永冯影. 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2).
[2] 张华颖,章,范桂花. 园林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天津市和平区园林建设为例. 园林,2012(12).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4
一、动画核心原理对电影特技的影响
(一)逐帧拍摄
当我们电影这个新生命在技术上走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遇到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然后我们追根溯源,向动画寻找解决方法,比如说逐帧拍摄这是早期的电影特技从动画中借鉴的技巧,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它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逐格拍摄,而电影是连续的拍摄。这种动画的工艺类似实拍电影,将立体形象放置模型场景中进行逐格拍摄。运用这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在不被观众察觉的情况下改变镜头中的一切事与物,比如最早应用这个技巧的《玛丽女王的行刑》就是用这种技术替换了女演员,让女演员在断头台上受刑表现的更加的真实。
(二)分层拍摄
在动画中分层拍摄是属于核心,从1913年,美国人伊尔・赫德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赛璐璐片“,他先在塑料胶片上画动画片,经过多次多张在透明胶片上的绘画,最后一张张的拍摄,最终形成动画。这种分层里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动画只能通过这种手段才能把画面中的每个元素整合起来,动画的工作量比较大,和电影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动画是逐帧拍摄,这也就是说动画的时间长度是依靠帧数决定,简单的理解就是帧数够了才能把片子的时间填充起来,这就导致一部动画片有很多人去做,并且工作量要分发到世界各地的动画公司分别制作,这就导致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层上去实现,所以有了分层,把有所得素材收回后在一个镜头里面组装起来,就成了最后我们看到的效果.而电影特技也同样的借鉴了这样的分层技巧,在电影中我们把它称之为合成。分层拍摄把复杂的场景精经过分析,拆分成几个单独的元素,进行分别的拍摄,这样场景相对来说比较小,容易掌握控制每个独立元素的质量,后期合成的灵活性比较大,而且不可单独调整某个单独的元素,相反,如果大场景一次性的拍摄,掌控难度就是非常的大,往往出现错误的情况我们无法改正,只能从新拍摄,这样费时费力,效果还很难达到理想的镜头。分层拍摄的技巧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它成为电影拍摄的一个必然用到的技术。
二、三维动画在电影特技中的应用
(一)虚拟场景的创建
在某些电影的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场景的问题,比如镜头的拍摄和场景的拍摄成本太高,或者具有危险性,导致无法完成拍摄,在比如一些灾难的一些镜头,这些场景是无法在现实中找到或者难以实现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三维软件把这些场景重新构建,建立虚拟场景。
(二)动力仿真
粒子是动力学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表现物理世界中物体的远东方式,动力仿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软件实现,比如maya就是一个拥有强大粒子系统的软件,这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真实的画面。
比如在《2012》中,城市很多的建筑在收到地震的影响坍塌事,就需要把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在通过动力学的计算,设置每一个部分破坏的时间顺序和损坏掉落后的运动轨迹,当然为了打造真实的环境我们还要设定随便落地后地面烟尘的效果和火焰等等,这一切细节的描绘让我们相信这一且的真实感。让观众身临其境。
(三)虚拟人物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国零售企业 国际化经营 特点 评价
一、中国零售企业初步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天客隆是走出国门的第一家企业
天客隆是一个有30多家连锁超市的零售企业。1999年8月,天客隆在莫斯科的6000平方米超市开业,以连锁企业海外店的形式经营,标志着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开始。开业第二天,销售额达42万卢布,一些货架上的商品销售一空。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6月,由于不了解当地市场,不了解货物通关进出口标准,两次被罚巨款。由于缺乏国际经营管理人才,产权不清晰,引起租赁公司与当地政府关系协调不好等原因,莫斯科超市关闭,以失败告终。
(二)国美电器复兴中国零售国际化
虽然天客隆出师不利,但2003年11月,国美电器继续奋战,在香港开始设立分部,目前已有13家门店。完成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后,国美电器雄心勃勃,规划以香港为桥头堡,打入东南亚,进入欧美家电市场,全面走出国门,进入世界500强。
(三)上海联华超市
2003年6月底,联华在比利时组建联华欧洲公司。它不以开店为目的,而意在贸易:充分利用联华超市已建立的全国商品采购网,把中国各地的特色商品、联华超市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直接打人欧洲市场;同时,在上海组建商品进出口配销公司,把适应中国市场的欧洲商品直接引华的国内销售网络。这些战略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进人海外市场曾经采取的方法类似。联华还采取英国大零售商马狮上世纪40年代先出口后开店的战略,在2003年11月与日本排名第8的连锁巨头株式会社正式签约,实质性启动“商品采购”以及“自有品牌产品开发”等合作。双方共同在中国境内寻找合适的生产商,产品出口到日本时打lzu-miya的品牌,在国内销售则打联华的品牌。
(四)上海新天地
2004年5月10日,上海新天地在日本大阪最繁华的中央区日本桥开设了一家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开立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中国资本首次进军日本零售市场,二是此购物中心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销售中国商品的商店。
(五)北京华联
2006年12月3日,北京华联集团以400万新元(约2,000万人民币)购得新加坡西友百货。之所以并购西友出于以下考虑:西友百货是日本最大零售企业之一,连年亏损,但是在新加坡的独资公司业绩一直不错;新加坡商业及法律环境相当健全;同属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零售背景及文化都有相同之处;西友成熟的管理能给华联以提升;其品牌比国内更上层级,与顶尖品牌厂商的合作可更密切,有助于华联在国内业务的发展和品牌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在国际上提高其知名度。
华联采取用新加坡西友的原班人马继续经营本地业务,自己只担任监督和辅助的角色。华联计划在新加坡西友已有3家店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到6家店,然后再开展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并购的方式在零售业进行海外扩张。
二、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200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划分的第二阶段,表现出吸引外资数额上升,对外投资额较小特点的阶段。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大致符合这个阶段的特征。形成这种特点的具体原因是:中国大部分零售企业还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还只能在国内市场上苦苦挣扎;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进入国际竞争的能力,并因缺少跨国经营的经验,只能尝试着进行。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只能说是很低的。
(二)区域分布比较分散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国度比较分散。这一点与上面谈到的整体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特点似乎是不相称的:一般而言,整体水平低,其力量则应相对集聚一些。但实际上这种区域格局仍然是所处发展水平决定的,亦即是中国零售企业整体实力所决定的。细看跨国经营所涉及的国别,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这是为了降低风险,积累经验,以此作为跨国经营的重要基地;二是相对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这是为了提高跨国经营成功的把握,以求一个良好的开端;三是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以求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档次。在这些国家的经营中,一般都注意谨慎操作。如华联的跨国经营,它不是渐进性地完成海外市场的开拓,而选择与发达国家在当地的零售企业合作作为海外市场的突破口,以优质、特色产品来开拓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从独资经营开始,发展到以多种模式进入
这个特点也是由于中国零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由于投资规模较小和对进入市场不甚了解,所以大多数采取独资形式;由于独资经营承受的风险较大,中国零售企业经营理念逐渐成熟,所以进人的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到收购、合资、特许经营――如北京华联在新加坡的收购活动,联华与意大利、奥地利等贸易公司合作批发中国商品,同仁堂与和记黄埔合资,全聚德、东来福等在餐饮业的特许经营。
2,利用特色产品打入市场
这个特点同样是由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初出国门,务求保险,一战必胜,以便乘势进一步发展。而中国确实具有很多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商品。一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鞋帽、玩具等。这些产品物美价廉、质量上乘,甚至可与各国名牌产品比美。这些产品价格适中,颇具竞争力,尤在一些重工业比较发展而轻工业比较落后的国家更受欢迎。二是一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商品,如民族工业品、古玩、中药等。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也深受青睐。这些产品帮助中国零售企业寻找突破口,继而以点带面、扩大规模。如天客隆在莫斯科主要经营包括小家电、日用品、食品在内的中国商品。如联华在欧洲利用中国产品的独特优势开拓华人市场。
三、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评价
(一)客观、审慎地说,从保守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仍然更多地表现为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
第一,我国零售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所能提供的商品品种还不够广泛,生产领域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完全跟上,质量还不能完全保证。零售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还很不适应国门之外的、有国际巨头参与的、有当地零售业夹击的、剧烈的竞争。这就如同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当地政府不同的质量法、投资法、企业法、反倾销法,可能会手足无措。国内市场本来潜力巨大,过去对零售业保护程度高,外资零售企业还未成气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零售业哪里还会愿意去面对这无谓的风险?
第二,国外零售市场的进入难度还是很高的:发达国家的零售市场已趋于饱和,且多为国际零售巨头的领地;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市场也被无孔不入的国际巨头与当地的零售企业一一占领。
第三,国际经营人才稀缺,尤其是此方面的全才更为匮乏。这种人才应当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市场规则、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立法,且具有零售经营管理经验。这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国际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国际化的经验重于业绩
不少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对此都有清醒认识:国美进军香港之初并不期望能够盈利,宣布在香港开店或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海外市场的拓展经验。
(三)失败的教训和取得的初步的经验
天客隆之失败在于并不了解当地市场,甚至对该国的货物进出口标准都不甚了解,两次被罚巨款,开始走下坡路。对于跨国经营必须把握的三个问题缺乏完整的概念。
计划经济特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景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现代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是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能保证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的集约利用相协调。其总体思路是,把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权、实施决策权和监督决策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避免决策权的集中化,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保证。因此,建议保留现有的规划局,但只负责规划的实施,增设城市规划决策委员会和城市规划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要来自不同的群体,包括市民和政府各部门的代表,实行集体决策。另外,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乡融合规划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构建完整的、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中心必须本着几个原则,除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外,还应“一地多用” ,使这块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我国土地合理搭配使用。
由于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应该和谐规划。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闻名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有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及城市建设的更新,城市规划区内遗址文物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虽然城市与遗址之间并不必然联系,但却越来越的被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
二、城市景区规划特点
城市景区规划具有如下特点:
1.目的地规划
城市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景区规划的综合规划。
2.目标性规划
城市景区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景区规划时就要做好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设定发展的指标,并且这个指标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我们从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昆明,由于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呈贡等周边地区了。
3.景区的保障平衡性
就是要我们确定景区需求特征、旅游吸引物类规划、景区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不同等级、类型与区位的度假区具有不同层次,相对固定的游客市场,确定游客市场及其需求特征,开发针对性的度假旅游产品是度假区成功的前提。 就如南京的夫子庙,景区内有了许多吸引游客的物类特征。同时我们还要提出城市景区规划实施所需要的政策、融资、管理等保障体系。
城市景区规划特点还包括科学性即科学的功能分区与旅游吸引游客物类规划,环境容量确定与接待设施规划,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度假环境的保育规划。地域性即针对度假区的地脉与文脉特征,通过创意策划与规划布局,形成度假区的地域特色。可操作性即旅游度假地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实施,所以要将发展策划与规划布局有机结合,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相互衔接,旅游规划与实施管理紧密配合的特点。
三、城乡一体化的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农村作为城市以外的人居系统,其构成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复合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我国村、镇的数量众多,至2005年底统计,我国共有村庄313.7万个,农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55.98%,全国村镇总人口9.38亿人。我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传统农村社会开始解体之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近代以来,农村规划的实践和研究开始活跃起来,虽然这些不能够理解成是现代意义上的农村规划,但是却有重要的价值,才能对今天的农村规划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 这一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近代“农化派”先锋人物梁漱溟‘等发起的“乡村运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在全国完成,宣告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农民苦难命运的终结,推动了农业发展,为日后农村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大水库和若干合作社共用的水渠系统的修建改善土壤灌溉条件,减少了洪涝灾害在农村的肆虐、保障了旱季农业灌溉;许多农村进行了农村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科学合理地发展小乡镇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行政区划”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