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环境;幼儿英语;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英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用两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好处。环境对幼儿英语获得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据。
一、从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因素来看,环境对语言的获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所听到的虽然是有限的句子,却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语句。此外,以皮亚杰为代表的门内瓦学派提出的对认识和语言发展关系的看法对语言获得理论的研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从幼儿母语获得与英语获得的生理机制的对比研究来看,英语语言环境决定了幼儿英语的获得
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且这一时期掌握外语与掌握母语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幼儿无法像听说母语那样流通地听说英语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像母语那样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已成为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处于最基本的两种学习环境即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
家庭环境在幼儿学习英语中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
1、家长重视对幼儿进行英语的教育是创设良好家庭英语环境的前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纷纷让孩子进幼儿园接受多种教育。现在的幼儿要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得到了家长更多的关注。其实,幼儿学好一门学科往往取决于家长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当家长重视幼儿英语活动时,他们便会有心地为幼儿创设各种学好英语的家庭环境,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因此,家庭创设良好英语环境的首要前提,便是需要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视。
2、家庭学习氛围,环境创设是幼儿英语自然习得的有效保证
父母自己给孩子创设学英语的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学习英语兴趣。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父母将给孩子买来的玩具上的一些字母或英语单词念给幼儿听,时间一长,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自己口里也会念念有词。我们感到父母只要有心,在孩子接触某东西时,念英语给他听,或采用放录音,读单词的方法,让孩子的周围尽可能多出现英语,就不怕幼儿学英语有困难没有气氛了。
3、亲子间的英口语交流学习更有助于消除幼儿学习英口语的心理障碍
孩子往往与父母十分亲近,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以这种方式教幼儿英语,幼儿既无精神上的疲劳,又能够享受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能在玩中学英语。只要父母多与孩子开展交流,对消除幼儿学习英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幼儿学习英语的主要是通过在学校或幼儿园老师的教授获得,那么首先幼儿园里要有良好的英语环境。幼儿周围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素养,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幼儿园里的“英语角”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自觉接触英语,能够有探索的欲望。
其次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有伙伴和老师能与幼儿共同在游戏中学校新的知识,这是家庭环境所达不到的效果。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也可以使许多胆小、内向的小朋友在游戏中也能大胆地与别人对话。在幼儿园中开展英语游戏活动能给幼儿说话练习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幼儿更好地学习英语。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2
一、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也是孩子学习数学的第一站台,在这其中父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巧用良好的契机,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提高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方法。在作调研的过程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教的一个学生王斌,原来他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可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的提高。于是,我课下特地去问了一下王斌成功的秘诀。他充满自信地告诉我:“老师,是一次旅游我们住旅店时,爸爸借此给我出的一道数学题:‘这家旅馆如果每间客房住4名游客,就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客房住6名游客,就有一间不空也不满,问这家旅馆共有多少间客房?’就是这道题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从内心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听了孩子的一席话,我受益匪浅,这正如典型统计材料表明的:学习过程中就知识的获取而言,75%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目的性和记忆力,25%取决于周围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即取决于学习环境给学习者造成的心理上、生理上的感觉、感知和体验。可见,家庭如果能够适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达到上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学习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校学习环境
(一)课堂内学习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课堂改革以来,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采用小组分工合作帮扶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锻炼机会。现在,学校的教师已经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比如,我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值周学生就会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硬币、圆纽扣、硬纸板剪的两个圆等,待上课用。上课环节展示:
1.自学导航
值周学生出示自学演示板块: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定义和关系。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来,借助于实物,分小组合作探究。
2.议题探究
各小组成员出示标记卡,显示出自己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和质疑知识点。由值周生收集各小组信息卡,组间进行探讨、互助学习。
3.教师点拨
教师巡回指导,对疑难问题适时点拨到位,真正起到教师导的作用。例如,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且平分公共弦。教师做了恰到好处的点拨。
4.练习提升
我们采用以课本为本逐步提高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熟练掌握课本上的习题,提升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样一堂课的锻炼,我发现学生们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连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开始走出座位,走向讲堂,去展示自己的风采。班级内呈现了互帮互助、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课外学习环境
课外学习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另一个舞台,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组建了数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专门的兴趣活动小组专用室,并有教师点拨指导,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们尽情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了解到许多知名的数学家、数学小故事;学会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动手制作许多科技小制作;学会探究复杂的数学原理。通过兴趣活动小组的学习,班级内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数学的学生。再让我们走进教学区,学生课外自习时间,虽然教师没有在教室里,但教室内却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能主动认真地预习、做作业。有时,也会发现优等生正在给自己的帮扶对象讲数学题,还不时传来学生感悟之后欢乐的笑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没有一个甘于落后的学生,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要学好数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够使学生热爱数学,取得好的数学成绩。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初中数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施加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并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学校和家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使各种环境因素都成为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利条件。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沃斯特、杨乐,《成人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国外社会科学》,1989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空间能力;认知方式;先前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35―04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具有重要潜在优势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能综合言语信息(如解说、文字)和非言语信息(如动画、表格、图表、视频和背景音乐等)于一体,生动、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具有信息量大、能动交互、使用范围广的优点。
但遗憾的是,现实的教学中出现“为了技术而运用技术”的情况,多媒体课件往往根据多媒体工具的技术功能进行设计,而没有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原则;往往按照设计者主观意图设计而忽视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在这种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其教学效果也让人值得怀疑,因此也就无法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贾锋、于龙的调查[1]结果发现:多媒体课件在重点、难点方面表现不突出,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不够,互动性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然而,既便设计合理,多媒体教学也不一定对所有的学习者、所有的知识都有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学习偏好都会对学习者信息的加工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学习者对不同知识类型、不同呈现方式的知识,其加工水平和加工通道也不相同,这必然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刘文昌[2]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困惑主要有:(1)多媒体的功能发挥不够,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只是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的现象,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2)许多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尽合理,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3)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考虑老师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4)呈现的交互方式单一,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
一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研究现状
一种媒体是否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这是媒体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持久、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造性的问题(Clark,1983; Clark & Salomon,1986;Salomon,1979,1994;Wetzel等,1994)。例如,最初在多媒体学习领域中,该问题是以“计算机是否比课本更有效”的形式提出的。为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者[3]对使用包括文字和插图的课本进行教学和使用计算机上图形和叙述教授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效果对比,其中学习者通过观看由计算机产生的动画和同时呈现的讲解来学习相同的材料,在这些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媒体的学生在随后的问题解决测验中平均提出了7.5个创造性答案,以课本为媒体的学生平均提出7.3个答案。与已有研究一致(Clark & Salomon,1986),该研究并没有为媒体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只比基于课本的学习在问题解决测验中多产生了3%的答案,这一差异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与大多数关于媒体效应的研究相似,由于在将两种媒体进行对比时存在着严重的方法学问题,比如,学习内容和学习者本身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一点也得到了后来研究[4]的验证,如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能力、学习风格都会影响媒体效应。
简单地说,寻找媒体效应是早期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但当前的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各种媒体的相对有效性已不再是一个建设性的问题(Clark,1983,1994;Clark & Salomon,1986;Ross,1994; Salomon,1994)。例如在关于Clark(1994)的论断――媒体效应无法与其它方法、个人特质因素分开的争论(Ross,1994)中,各方面的研究者一致认为,关于媒体的问题应该重新界定。
后来,基于生成理论,E.Mayer将同时受到言语解释和视觉解释的学生(多表征组)在问题解决迁移测验上的表现优于只接受言语解释的学生(单表征组)的效应称为多媒体效应。很多研究(Mayer & Anderson,1991,Mayer & Anderson,1992,Mayer & Gallini,1990)表明:与单独呈现讲解相比,当讲解与动画同时呈现时,学生将在问题解决迁移测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与呈现文本相比,同时呈现文本和插图时学生将在问题迁移解决测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研究发现[5],从时间上来说,图片和文字同时呈现比分开呈现时,其在问题解决迁移的成绩要好;从空间上来说,图片和文字相邻呈现比相继呈现时,其在问题解决迁移的成绩要好。也就是说只有当图片和文本在时间上具有同时性和在空间上具有相邻时,才能使得学习者的图像加工与言语加工两个通道建立起联系,才能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与多媒体学习的生成理论是一致的。在Jones,Linda C.和Plass,Jan L的研究[6]中也发现:图片和注释同时呈现比将二者单独呈现时在外语单词的学习上效果要好。
Richar E.Mayer Sherry Fennell Lindsay Farmer & Julie Campbel还探讨了多媒体环境下文本的风格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7],研究发现非正式的谈话式的描述语言组在迁移测验上的得分明显的高于正式的非人性化的描述语言组,但是在保持测验上的得分两者之间却没有显著的不同。这个结果与Mayer Richard E.& Sobko Kristina等以前的研究结果[8]是一致的,多媒体环境下用人类语言比用机器合成语言在迁移测验当中的成绩要好,但是在保持的测验当中同样没有发现显著的不同。
二个人特质对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影响
1 学习者已有知识对多媒体环境下学习中的影响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媒体效应对于先前知识较少的学习者而言较为明显,对于先前知识较多的学习者不明显。将语言解释呈现给先前知识较多的学习者时,他们更善于形成自己的心里表象,进而在言语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联系。而仅呈现言语材料时,先前知识较少的学习者难以独立地形成有效的心里表象。因此先前知识较少的学习者更易于从相邻呈现的言语和视觉材料中获益。E.Mayer等人[9]使用有关闪电机制的文本和插图的实验发现,低先前知识组的学习者中,接受结合呈现的材料的学习者产生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多于接受分离呈现的材料的学习者,但对于高先前知识组的学习者,结合组与分离组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刘儒德、陈琦、David Reid在考查文图整合加工水平的文字测验中发现,学习能力和插图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0];同时他们在研究计算机的插图工具对科学说明文的意义时还发现学习能力高者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学习能力低者,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11]。
2 空间能力对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影响
空间能力是智能的基本成分,指人们对客体或空间图形(任意维度)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与组合和抽象与概括的能力[12]。它主要包括空间观察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因素。在完成空间任务的认知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而空间思维能力则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
有研究发现空间能力对图形或图像的知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空间能力与认知风格存在着交互作用,比如李寿欣、周颖萍认为:在呈现的材料结构复杂(随机情境)的条件下,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存在明显差异,场独立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明显高于场依存者;而在呈现的材料有结构(结构简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呈现的材料路径复杂条件下,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存在明显差异,场独立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明显高于场依存者;而在呈现材料的路径简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3]。而且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在记忆中保持和操纵视觉表征时可能会感到更为困难,因为他们不易于从邻近呈现的视觉和言语材料中获益。与之相反,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更善于在记忆中灵活地保持和操纵视觉表征,因而他们更易于从邻近呈现的视觉和言语材料中获益。E.Mayer在她的实验研究(Mayer & Sims,1994)中也发现:多媒体效应对于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而言较为明显,对于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不明显。另外Plass,Jan L.Chun,Dorothy M.Mayer,Richard E.和 Leutner,Detlev,Erfurt U.在多媒体环境下外语的学习中同样发现[14],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和空间能力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比能力低的学习者学习成绩好。
3 认知风格对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影响
个体的风格所描述的是一个人习惯上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应对方法或反应。认知风格实质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15]。Hamblin对教师提出建议“鼓励学生用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效率的学习风格。强加一种学习风格,在教育上等同于把一种错误的自我强加给别人――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行为。[16]”多媒体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在强调设计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个体的差异,尤其是认知风格的差异,因为它对个体的学习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
研究发现,学习材料的类型与认知风格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交互作用。Riding和Douglas[17]以59名15-16岁的中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信息呈现方式对他们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借助计算机以文本+图片的格式来呈现的关于轿车制动系统的材料与只采用文本呈现同样的内容相比,更能够促进表象型学生的学习,提高的幅度相当明显,接近只有文本方式下的分数的两倍;对于言语型的学生来说,两种呈现方式下的学习效果相似。 因为表象整体型者最倾向于将信息用心理表象的方式组织成一个整体,所以他们的成绩可能在增加了动画时提高最大;而言语分析型者倾向于用语义将信息表征为认知组块的风格可能不利于相关联系的形成,他们的成绩可能在增加了动画时变化不大。在处理信息时,与整体型的人相比,分析型个体需要一个更大的“视窗”,因为整体型的人倾向于将信息组织成结构较为松散的整体,而分析型的人则倾向于将信息组织成分割明显的认知组块,有限的视窗(如计算机)可能使他们更难获得一种整体观,但对于整体型的学生,情况正好相反。Riding和Crrimley以80名11岁小学生为样本,比较了对计算机呈现的关于科学主题的CD-ROM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学习成绩和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取得的用标准评估任务测验(SAT)所测得的成绩[18],他们发现,整体一分析风格和呈现方式对回忆成绩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分析型的学生适合传统的教法,整体型的学生适合于运用计算机学习。另外有证据表明,计算机操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表象整体型。
陈琦、吴洪健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相遇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场依存性学生和场独立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同,学习结果也有差异,从总体上看,场依存性学生的成绩略低于场独立性学生;在只有学习路径支架条件下,场依存性学生在大部分指标上的成绩低于场独立性学生;在有学习路径和解题思路支架的条件下场依存性学生在练习得分、理解水平上可达到与场独立性学生同样的标准,但在远迁移水平上场依存性学生的成绩与场独立性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较抽象的相遇应用题时,提供解题思路支架是必要的,对场依存性学生更有帮助[19]。
陈铮通过对信息呈现方式和认知风格的研究[20]发现,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增加了动画,文本和动画接近协同呈现)能帮助表象型学生的记忆和问题解决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而对言语型学生的帮助不大;在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下(增加动画,文本和动画接近协同呈现),表象整体型学生的记忆成绩提高最大,言语分析型学生的记忆成绩提高最小,表象分析型和言语整体型学生居中。综合性认知风格与文本和动画是否接近协同呈现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成绩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文本和动画接近协同呈现时,表象整体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成绩提高最大,其次为表象分析型、言语整体型和言语分析型,在有动画时,表象整体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成绩提高最大,其次为表象分析型、言语整体型和言语分析型,体现出表象型、整体型认知风格在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下,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作用。整体一分析维度和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否增加动画、文本和动画是否接近协同呈现)对学生的记忆和问题解决成绩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在良好的信息条件下(有动画、文本和动画接近协同呈现),整体型学生的记忆和问题解决成绩的提高高于分析型学生。整体一分析维度更可能与表象一言语维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认知风格来影响学习者在不同信息呈现方式下的学习效果。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自从计算机被用于多媒体教学以来,国外学者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特别是佩维沃(Paivio)双重编码理论和梅耶(E.Mayer)多媒体学习理论,它们都在多媒体教学和研究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国外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效应,也即怎么样的媒体或者媒体组合对于学习者是有效的,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用文本和动画结合起来呈现的教学信息,学习者的保持和迁移效果好。
(2) 关于多媒体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的连续性,时间上具有同时性和在空间上具有相邻时,学习者的保持和迁移效果好;另外,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过量信息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即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要联系紧密,文本应该是对图片或者动画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准确的精练的描述,尽量避免一些冗余的信息。
(3) 文本信息通过不同的感觉通道呈现的问题,比如对于文本信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的通道呈现时,视觉通道呈现的效果要优于听觉通道呈现的效果。
(4) 文本信息的风格也会对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比如非正式的谈话式的描述语言呈现文本信息,其效果要优于正式的非人性化的描述语言的呈现,口头语言的效果要优于书面语言的效果。
(5) 个体特质方面,当个体的智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多媒体的刺激才能够发挥作用,而且随着个体知识的积累、认知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也不同。
然而国内关于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效果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上(1)(2)(3)这三个方面,对与文本信息的风格和个体特质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纵观国内外对多媒体学习的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程序性知识(主要指一些关于自然科学,也即原理性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只有De Westelinck,Katrien等对于陈述性知识(主要指一些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的研究[21]中发现,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并不能够提高学习者在保持和迁移方面的成绩,但同时,这种条件下的学习也不需要过大的智力负荷。对于多媒体的描述信息,用听觉通道呈现时学习者在保持和迁移方面的成绩都低于用视觉通道呈现时的成绩[22]。
四 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特别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ichard E. Mayer和我国学者刘儒德、陈琦等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以往研究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 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多媒体所进行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上,而对多媒体应用于陈述性知识上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 以往研究中所用的言语信息都是用文字也即视觉的加工形式来呈现的,如果将这种视觉呈现的文字信息改变为听觉呈现的文字信息时,其学习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3) 以往的研究没有将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认知风格、空间能力和先前知识做一个整体的研究,以便进一步考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由于美国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要比中国高出很多,美国的中小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相应的也要比中国的学生好,那么,在中国的研究是否会得到和Richard E.Mayer一致的结果。
总之,运用基于计算机和基于课本的媒体时都既可能产生有效的教学,也可能产生无效的教学,而且,不同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运用媒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本文目的就是通过对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及一些个人特质,比如:空间能力、认知方式和先前知识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我国的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更好地指导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贾锋, 于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1):64-66.
[2]刘文昌, 多媒体视听要素对高中学生识记水平影响的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3] Clark. R. E. & Salomon. G. Media in teaching.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M]. New York: Macmillan. 1986: 464-478.
[4] Mayer, Richard E.When Static Media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Annotated Illustrations Versus Narrated Animations in Multimedia Instruction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005, 11(4): 256-265.
[5] Mayer.R.E.& Anderson.R.B The instructive animation: helping students build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and pictures in multimedia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84): 444-452.
[6] Jones,Linda C.& Plass,Jan L.Support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French with multimedia annotations[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2, 86(4): 546-561.
[7] Richar E.Mayer Sherry Fennell Lindsay Farmer & Julie Campbell. A Personaliza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 Students Learn Better When Words Are in Conversational Style Rather Than Formal Style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 96(2): 389-395.
[8] Mayer Richard E. Sobko Kristina & Mautone Patricia D. Social cues in multimedia learning: Role of speaker’voice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 95(2): 419-425.
[9] Mayer.R.E.Steinhoff.K. Bower.G. & Mars.R..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extbook design:Using annotated illustration to foster meaningful leaning of science text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5,86(4): 546-561.
[10]刘儒德,陈琦,David Reid.多媒体互动插图对科学说明文学习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2,8(2):39-44.
[11]刘儒德, 陈琦, David Reid.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对科学说明文的意义建构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 161- 164.
[12] 李洪玉.青少年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1999.
[13]李寿欣, 周颖萍. 个体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38( 4):523-531.
[14]Plass, Jan L. Chun, Dorothy M. Mayer, Richard E. & Leutner, Detlev, Erfurt U. Cognitive load in reading a foreign language text with multimedia aids and the influence of verbal and spatial abiliti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3, 19(2): 221-243.
[15][16] Riding. R. J. & Rayner. S. G.陇国维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8.
[17] Riding, R J., Ashmore,L. Verbal-imager learning style and children's recall of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pictorical versus writte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0, 6: 141-145.
[18] Riding. R.L. & Crimley M. (1999) Cognitive style and Teaming from multimedia CD-ROMs in 11-year-oldchildren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0: 43-56.
[19]陈琦, 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94-95.
[20]陈铮.信息呈现方式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多媒体环境下科学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4.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课堂观察 访谈 开放式的问题 封闭式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
介绍
现在,我们已经采取了两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我们已经发现在一些班级,让学生感觉更自由地表达自己,他们觉得更放松,也对这些类的积极态度,因此更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成果。然而,当我们提及其他课程,学生们立刻皱眉,希望这些课程,以尽快完成。他们几乎没有显示出这些课程的任何权益,发现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坐在透过课程,因此不主动地学习。这两种课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班让学生头疼,而其他班的学生的兴趣很多。本文涉及两个问题。1:什么是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效果?2:什么是僵化课堂气氛的效果。
文献综述
自1984年以来一直存在于课堂互动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的假设是,作为Allwright建议,即“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事实”,因为“一切发生在教室里发生过的活生生的人对人互动的过程。”这种观点导致研究员观察和描述的互动事件发生在一个教室里,以了解如何创建学习机会,探讨如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互动带头学习。
研究第二语言课堂的方法
可以区别“课堂研究”和“课堂为中心的研究”之间划清界线。前者包括那些实际调查的教室里学习,而后者则包括课堂以外的“实验室”进行设置,但它的动机是明确的相关性,以课堂习得问题为研究。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是实验室的互动和课堂互动是否足够相似,以便推断从前者到后者。在这里,见仁见智。这项研究包括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生在课堂上,因此属于前者。
在研究传统中的SLA输入/相互作用的研究明显-描述性,实验性,自我报告,而内省也可以在二级课堂的研究发现。从广义上讲,L2课堂研究人员随后两种常用的方法,有时结合两种描述和验证。描述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式和课堂互动的功能,如何将这些相互作用的形状,成为有意义的,什么的影响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它包括交互分析、话语分析、会话分析(CA)和通信的民族志。验证L2课堂研究不同于描述性研究,在上述考虑它通常是理论导向,寻求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测试特定的假设,或找出预先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涉及任何一个实验性或相关性设计。
实验设计
课堂观察
本研究包含两个独立的部分,课堂观察和五个一批学生的面试。类的名称是第二语言习得,教授王(这里我只用他的姓,为求保密性)。这样的课堂观察发生在上午7:50时。这个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要找出教授王的课堂气氛的特点。学生收到一个教学大纲在学期的开始。每个星期,学生必须阅读相关材料,无论是从书本,或从教授王分配给我们提前的文件。这样的课堂观察记录在我的iPad。在情况下,老师可能会改变主题和课程的形式,该视频记录没有它。这里的教授王的知识有一些从观察的素材。
访问
采访进行了观测在转录后两周。有人做过下午6:00六月第二十八,在3号女生宿舍旁的凉亭。5名学生参加了面试。11问题被问了课堂气氛,在王教授的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话题。下面是一些问面试时由学生给面试官和响应的问题。
记者:在第一学期,有一些独特的、特殊的王教授的课吗?
学生:我觉得王教授的课堂气氛死板,不灵活,失去光泽。
记者:为什么呢?
学生:像......你不能自由交谈。这位教授总是要求奇怪的要求。
记者:比如呢?
学生:例如,有时教授会突然变得怒不可遏,问我们为什么没人擦黑板,或折叠的空白屏幕等。
记者:你会主动,并在王教授的课提问呢?
学生:一开始我会,但我退出之后。
记者:为什么呢?
一开始我就跟着老师,做过什么,他要求我们做的,因为,你知道,他是老师,我们是他的学生。学生应该听老师说。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所有问题都是封闭的。他从来没有问过我们开放的问题,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我每次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感到沮丧。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 简易多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方式
0引言
学习方式的手段与组织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其中媒体运用不容忽视。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可以整合各种形式表现形式的简易多媒体对于教与学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谓的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基于投影仪、银幕、教师机的教学环境或是一体机、电子白板构成的一种简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这也是当下中小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环境,其常用的媒体素材主要是Flash课件、PPT演示文稿、word文本或者其他文本、图示、视频素材等。
1使用简易多媒体进行学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1.1简易多媒体的应用使得知识获取简易化
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更加容易进行,那么在这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许不会影响建构的牢固性,但却会使学习者缺乏很多在以建构过程中自我体验或建构体验。学习过程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学习者为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而引发的行为过程、能力提升和心理倾向的持续变化过程。因而可知,先前的学习者在知识经验建构过程当中,其实失去了许多学习、获取知识经验的机会。学习者在失去学习获取知识经验的时候,有时正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应当获取的必要技能。通过关注学生利用简易多媒体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自我建构这样一个基本过程。
1.2学习者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
一切技术措施的使用目标都是为了增进学习者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学习目的,假如使用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只是将简易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或多或少的成为了一种灌输填鸭式教学,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灌输的地位,显得很被动也难以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这类教学方式缺少了对学习者发散性、批判性和创作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成与适应的过程中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从这方面强调学习者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或创作性思维的能力。
1.3简易多媒体的应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人为的形象化
运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会将抽象或者复杂知识人为的进行简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加工后的知识过程中会很轻松,认知建构起来也会很容易,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并不影响学习效果,很容易被盲目的师生所忽视。例如在阅读文章:文字信息符号的本身是一种抽象的刺激,教师可以将文字抽象的内涵通过简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动画、声音等,正因为媒体素材运用代替抽象枯燥的文字,这使得学习者更轻松建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媒体辅助学习显得更加感兴趣,而获得的效果往往也会比阅读枯燥的文字资料好很多。但在这过程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缺乏了相应的锻炼,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也许超额的完成了,可惜的是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同时也在自我学习中极为重要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即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之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矛盾,很多学者也认识到教师在使用PPT、Flash课件等进行教学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使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这一点不可忽视。
2简易多媒体环境下思维模型研究
2.1普通模型
这里提到的普通模型是指结合当前所教的学科(如小学语文)特点,教师首先对任务进行设计,学生则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资料,如PPT演示课件、Word文本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以简易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或学习,最终目的是完成任务。在普通模型中教师在使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过程中结合媒体的特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组织指导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感到很轻松,学习结果成功率很高,学生得到了肯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得很高。其模型图如下: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有任务设计、组织指导、评价总结三个任务,对于学生相对应的任务是明确任务研究任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
2.2主动模型
在学生通过多次接受普通模型且结果很成功,并希望获得再次提高的学习者可以选择主动模型,在主动模型中学生会在该模型要求下变的积极主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把简易多媒体作为一种学习的辅助工具,在通常情况下,学习者会以具有综合性、有一定难度性的任务为选题意向,而且在该模型中教师在指导评价学生时要把握学生的学识层次结构,认知能力的差异。其模型图如下:
从主动模型中可以看出比上述的普通模型有所改进,教师作用是指导、评价,学生的流程则成为任务设计,分析、确定研究步骤和方法,获取、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在积极模型中要考虑到高低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教改过程中准确控制,在总结中评价科学适中。
3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
当前基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话题有很多,当然也出现各种工具的使用和作品,这其中也涌现出很多的精品,但是很多是一般性作品甚至是低质量的作品,即使是前者有时未必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展现给学生,而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掌握一种解决问题方法而这种方法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将从三个方面去详细论述。
3.1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任务驱动
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或是学生在以简易多媒体辅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布置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给学生,而且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选择性的配合学生去完成解决某一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困难”的体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或者自行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把问题解决与知识的辅和指导性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学生摆脱偏科现象。
3.2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明白一点简易多媒体也是一种认识工具,这种工具不是具有复杂的结构组织或昂贵设备相反却是利用起来是自然方便的就像会骑自行车一样,利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也要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批判型、创作型能力,而且这种任务驱动训练下学生会受到任务要求所带来的持续刺激,同时这种持续的刺激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可能会慢慢的“感染”到其他领域而带来一种“警觉”。
3.3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师生角色定位
运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其目的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使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扮演“主导”角色,在过程中起到参与组织、指导和协调的作用,教师就可以更加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这种主体与主导相互配合会促使学生间的合作、师生间协作不断加强。
4结语
总之,简易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于辅助教学中,这给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改变,并且学生依靠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不再只是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解,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简易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过,学生在利用简易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简易多媒体辅助学习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其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卢宪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湖南大学,2010.
学习环境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物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让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多媒体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和实录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科学家通过研究也证明,通过多感观进行学习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利于知识的获取,更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在《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如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实录视频,及在特定轨道运行的视频。这样从实际生活入手,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本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则在讲解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过山车、水流星的杂技表演的视频,均能把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我进行的比较实验结果也得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对本校2010级高一下学期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比较实验,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后,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23%,而对照班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人数无明显变化。
二、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知识内容抽象,很难用语言和板书来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模拟微观事物,可以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把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模型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关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如高中物理中的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热学中的布朗运动,利用现有高中实验条件无法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动画能更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本质。再如,在示波器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模拟带点粒子在各种变化的电压作用下的偏转情况,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示波器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演示实验稍纵即逝,学生很难从演示实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但是,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再让学生具体分析、计算运动的规律,得出结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更优的理解、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多媒体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注重思维、逻辑的学科。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内容更加紧凑,省时高效,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做到动脑,动手最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课中,用多媒体将复习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或者做成知识网络图,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播放,节省了板书及作图的时间,省时高效,使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中得以自主延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多媒体环境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利影响
多媒体课件广泛的应用于物理教学课堂及网络教学上,但是很多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按照设计者主观意图,根据多媒体工具的技术功能进行设计,没有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原则,忽视了中学生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多媒体课件为了增强感染力,使用了绚丽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配音等等,这些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知识本身。容易使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削弱对主体知识的获取,并忽略对物理本质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以致用表面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排斥深入思考。长期如此,使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分的依赖,导致学生认知怠慢,思维迟钝,阻碍认知的发展,对物理学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互联网上知识容量大,玲琅满目,但是缺乏系统性。而中学生心理、辩证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不成熟、不完善。甄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使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学习时,容易受外来事物影响,常常在网络上流连忘返,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使中学生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认为很轻易就可以检索到大量信息,因此使中学生认为不需要再按传统方式把信息储存到大脑里,影响中学生的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形象逼真的模拟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以其超大知识量,集趣味性、交互性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建构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理解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同时重视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正确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环境,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对学校网络的管理等手段,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创造最优的多媒体环境,最大程度的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上榜.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第3期
[2]《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大友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