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1

【关键词】视觉传达;发展趋势;新媒体;人性化;文化差异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新媒体,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给视觉传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与各类媒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曾近我国的视觉传达还是以传统的设计为主,借助文字图形来表达设计,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新科技,也推动了视觉传达的发展。同时也突破了时间、地域、文化、时间的限制。设计从静态向动态发展,静态的设计与动态设计相互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将会变成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创新专业,追求信息化的同时,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旨也不会有改变。

说到视觉传达,很多人并没有准确的认识,也没有准确的说明。其实视觉传达的作用就是将一些复杂,难懂的信息,以一种艺术直观的表达方式,直观的让人们进行感受,设计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切变成现实和让人们得到认同。曾经的视觉传达,简单的通过纸张、图册等等进行传递,但是在21世纪,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空前的发展也促使视觉传达有了新的发展和挑战,也肩负着大众欣赏的使命。

视觉传达曾经在我国保留着传统的版面设计,也影响着许多的设计师,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曾经的表达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新媒体通过网络,移动技术等等,让影音文字重新整合,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获得了视、听、触、动等多方面的感受。如果继续延续曾经的表现方式,未免会被淘汰,而对于设计师而言,这无疑也是一项挑战,一种创新的数字文化、创新的设计理念成为了设计的关键。把曾经平面化的设计,创新性的不再局限于平面,和新媒体的相互结合,衍生出有创新属性的设计,同时满足人们视、听、触、动等多方面的感受,而且把静态的设计转换成动态的设计之后,更能让人们感受到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运用各种技术也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了推动人类发展的一匹黑马,也许人们从来没有想象过计算机技术会发展如此迅猛,开始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实从这时候开始,视觉传达就已经开始涵盖多个学科进行发展,并以此为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段,而且未来许多方面,比如包装装饰、logo、店内外的环境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等等都可以用动态设计来实现。

视觉传达所服务和表达的对象都是人,所以要更加符合人性,以人为本来做设计。这种设计更加尊重人们的感受。人们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之后,必然在精神上也会寻求丰富,这种需求看似无形的,必然要通过设计师进行学习,调查等方式了解,目的在于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背景,名族文化,个人性格等等方面,造成不同的人对待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为了适应这种差异性,设计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克服。

上面提到,设计师要学习文化知识来克服差异性,其实文化单独拿出来,也是对未来视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文化产业中,视觉传达也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我国的国策中就有文化的发展以及繁荣,知识产权的发展,文化科学的竞相发展。可见,未来文化产必定是有大的发展和进步,有了这种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也客观上促进了视觉传达的发展。设计师可以运用,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在创作中充分吸收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作品,最后在文化产业中表现出来,通过加入文化元素就可以创造出更加受消费者欢迎和愿意接受的创意,满足更多人对视觉的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2

1.1图形创意在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广告招贴是广告设计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图形设计,是利用艺术手法配合宣传主题,准确的表达广告主旨,同时体现出图形自身的艺术价值以及设计者独特的内在设计理念。在广告招贴中,设计图形质量的优劣,直观影响着受众对其承载信息的理解和领会。相同或者近似的图形形态设计,会使人们的视觉感觉与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从而降低甚至消解其视觉传达功能,也就是说,受众辨别图形的过程越复杂,其功能和所表达的内涵就越难奏效。因此,在广告招贴的设计中,设计者应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路切入,避免传统的思维定势,针对传播主旨进行个案研究,使得最终完成的作品独具特色且具有唯一性,这就是图形设计在传播过程中如何达到有效性、形成高识别度的重要前提。广告招贴中的图形设计应当最大限度地突出创意为核心要素,同时使创意图形符合商业化标准,达成传播媒介的推广目的,体现其服务社会,并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现代社会中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商家和大众对广告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准确传达产品信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意以及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广告能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的图形表现是否体现了广告主题的独创性意念或新颖的构想。由此可见,创意逐步成为广告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只有新颖独特的创意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1.2图形创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包装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态概念,具体一点包装设计就是选用适合产品的包装材料、通过巧妙的工艺手法,为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容器结构造型和装饰的艺术美化设计。而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结构、装潢设计三者的有机统一,既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又是人类心智的创造性成果。在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度、跨地域、跨文化的商品贸易和包装设计交流成倍增长,更需要包装设计师对各国文化深入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产品品质、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包装设计对图形的应用,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字义”表达,还要使图形能有效准确地传递商品的信息内容,同时有效地利用图形的隐意,对商品的内容、内涵进一步挖掘。在包装设计中,我们对图形的创意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挖掘图形隐藏的内涵,再加以修饰和创造的过程。设计者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图形设计所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产品的典型特征,进行直接的展示,这也是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1.3图形创意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人们对书装设计中图形要素的认识、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书籍设计致力于传统书卷美与现代书籍形态积极融合与共生的一个探索过程,力求创造出别具一格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设计产物,启发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在阅读中找到自由的感受。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图形和汉字资源一直被设计师所青睐,在现代和传统设计的融合凸显它的文化魅力。书籍装帧以二元化思维和绘画式的表现方式完成书的封面和版式,设计师不仅仅要进行一系列有秩序地整体构建外包装,还需要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铺垫节奏起伏,在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合理的运用理性化有序的规则意识捕捉住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整部书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到位的书籍形态、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感受的余白、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材运用、毫厘不差的印刷工艺……这样才能构筑感动读者的桥梁。除去现代要素的应用,传统图形在我国书籍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优秀的书籍设计应是内在组织体从“皮肤”到“血肉”的三次元的有条理的再现,是封面、扉页、序言、正文、图像、饰纹、空白、线条、标记等等元素优化整合的再生体。设计师们如果不在创意思维中升华,而一再以画家的思维方式进行表面化的装饰表演,就会缺乏实质性设计概念探讨而使理论研究流于形式化,最终沉沦在孤芳自赏式的花哨世界中,这是遮盖设计意识滞后与设计语言贫乏的重要表现。

2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商业价值

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每一个设计师永恒的追求。视觉传达设计是杜绝因循守旧的,任何复制的、多次重复的、无聊的设计都将被视作视觉垃圾。随着图形语言的逐步丰满,设计师开始分析现代设计元素在视觉传达领域如何进行创新从而升级商业价值。发掘现代视觉设计在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并结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理念,最终产生对视觉艺术理论的新认识,为传播艺术的欣赏、创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2.1创新的理念增强了产品号召力更新观念其实是一个认识问题,是设计者对世界、对社会、对自身、对对象、以及对视觉传达本质的对照性的一种自省与反思。说到底是一种接受,即:设计者有没有做好不断改变现状的思想和行动准备。更新设计观念,需要紧紧抓住时代精神、视觉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的内涵与外延,设计的方法与手段创新等等,只有不断以崭新的视角和虔诚的态度对待视觉设计,以自省自觉的意识和状态发掘自身潜力,以不断进取和变革的动力开发设计语言,才能真正在设计观念上做到创新。社会文化形态、信息传播媒介、科学技术条件和经济活动方式的发展,都在推动着图形设计在审美、功能以及形式方面不断演化。如何发掘优秀的图形设计作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就必须在图形创意上做文章,因此,具有情感特征的图形更具备说服力。美好的图形“以情动人”,提高了受众的情感号召力,同时在传播信息基础上升华了形式美感和审美趣味。

2.2独特的图形语言提升了商品销售力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于商业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借用一切表现力量来确定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作为设计师,必须努力突破“语言化图形”的束缚,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因素的渗透下从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上使视觉效果产生全新的图式。为了达到传递信息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大力借鉴、努力开拓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推广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并让受众群体分享图形设计的乐趣,首先需要了解大众,说服受众群体乐意接受并帮助实现。所以,当今的设计师不但要有清晰的头脑,精湛的设计技能,还要广泛了解各个领域,借鉴一切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因素。个性化图形这一最重要的视觉要素以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等绝对的优势,更容易让人们在脑海中形成意念。人们已经习惯了感官认识的快速介入,图形语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感受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图形表达是设计中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得到消费者认可,从而达到刺激销售的商业价值。

2.3丰富的图形创意内涵提升了大众审美水平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图形表达的语言、手段、技术对于设计的创新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视觉传达设计实施过程中,图形需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利用新的设计语言、设计材质、设计表现手法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传递独具特色的内涵并给人深刻印象。丰富的创意图形设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烈的色彩语言,精致编排的画面为商品经济流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消费者的审美力。个性化的图形语言必须遵循美学的原则,遵循图形和图像设计的主旨,遵循社会学角度的道德框架和人文关怀,也要符合时代精神的呼唤和要求。作为受众方,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下,更加渴求情感的对接。个性的图形语言在视觉上以及心理上都对人产生了诸多影响,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这充分发挥了图形的先导作用。图形创意各种手法造就的诙谐幽默、个性、夸张的特点,在传达信息的同时更大限度的吸引了消费者的兴趣,也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将设计美学寄托于设计之中,这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遵循和秉持的中心问题和设计理念,设计作品的美感也必将充满我们生活各个角落,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3

[关键词]视觉传达;视觉经验;视觉心理

在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设计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视觉心理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其中,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一、视知觉与视觉经验

视知觉有时会受到视觉生理机能和生活文化经验积淀的同时作用。人的感觉并非先天固有的功能,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可能使某种感觉功能格外发达。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信息也会参与影响。而且,由于生活环境、视觉经验、生活体验及专业知识的不同,对同一形式的认知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来自生活和社会,与先天的个性差异有所不同。正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

1.生理机能上的视觉体验

英国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格利高里告诉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包含了许多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超出了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所接受的信息。它通常包括由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对物体的认识。这种经验不限于视觉,可能还包括其他感觉。例如触觉、味觉、嗅觉,或者还有温度觉和痛觉。”由于生活经验的参与,视知觉还具有一种能动作用,“知觉不是简单的被刺激模式觉得的,而是对有效的资料能动地寻找最好的解释”。我们能从倒立的金字塔形上“看出”不稳定感,是来自对实物的印象。我们有了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滑落的生活经验,才能在看斜线时感觉到动感。在色彩构成中,白色分量“轻”,黑色分量“重”,红色使人兴奋、刺激,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这些感觉同生活中对实物的感受经验也是大致吻合的。再如,我们能从以频闪式样制造的霓虹灯广告牌上看到字母、图案、花边等不停地移动,但实际上仅仅是灯光的时亮时灭,它们自身并没有运动。由于灯光迅速地相继在相距不太远的位置上出现时,会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产生某种生理短路,神经兴奋就从一个点迅速传向另一个点,与这样一个生理过程相对应的心理经验就是我们看到的同一个光点的位移。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这种运动性质就是视觉经验的性质,或者说,它与视觉经验密不可分……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

因此,在视知觉的能动反应中,有着生理机能基础,虽有智性的成分,但又不同于理性判断。由于感知与经验上的相通,这种“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密不可分。

2.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

(1)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人的感觉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功能,也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不同的阅历和体验会导致感觉上的差异,专业素质的差别也会影响艺术感受。

人们在观看理解物体时,并不满足于把看到的东西“组织”成一种视觉意象,还要进一步把这个直接看到的形象与另一个形象联系起来。由于很多视象都是模棱两可的,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结构式样对其加以组织,所以在生活中就会出现有趣的现象:专家和外行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专家从中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例如,美术中的三维空间感来源于生活与专业训练,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能在石膏像上看出诸多的“素描关系”。对于红色,观者会联想到革命或恐怖暴力,还有喜庆,这都取决于观者的阅历与体验。“只要头脑中预先形成了所观察目标的意象,不管在多么复杂变换的形状中,都能够将这些意象认出来,知觉对象能从以往的视觉经验中得到填充或补足。”

同样的道理,设计中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有所感悟,对于同一设计作品,感受会有简单与丰富之分,体会也会有高下之别。一个人的现时观察,总会受到以往所见、所闻、所知的影响,积累越多,感受就越丰富。这种潜在的经验图式对观察的影响,在设计活动中同样无时、无处不在。熟悉几何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观者一眼就能从服装设计大师依夫·圣·洛朗设计的时装中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了解蒙德里安画风的观者则可能只是将它看成大格子式样。

过去的视知觉经验和知识修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观察面前的对象,也可以妨碍正确地观察,这取决于观者视知觉经验和知识修养的正确程度及水平高低,还有他们与观察对象的关系如何。

(2)集体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在人的视觉心理中具备一种推论倾向,可以使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视觉心理上得到弥补,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能否在视觉的“完结效应”中正确地“填补空白”是与观者的阅历、感悟、想象有关系的。大量事实表明,对色彩、形状的把握能力会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集团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说,一个集团能理解的,另一个集团的成员就可能无法理解、把握、比较和记住它们。观者对对象越熟悉,填补的空白就越准确。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由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我们见到的事物总是与我们的预期相符,所以视觉的节省也就越来越增加了。”对此,社会学家BenedictAnderson也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源自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类对身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想象。系统的印刷语言、普及的新媒介(主要是报纸)以及共同的“受难经验”,乃促成“想象共同体”的要素。不经意间,我们的脑海中早已先入为主地为许多未曾谋面的事物定了性,想当然地认为它理应如此。这样一种知觉,其直感性是非常强的,它不是在一件物体和它的用处之间作某种联想,也不是对于某种东西的实际用途的理解,而是对一件因未经实际使用而看不到其功能的物体在视知觉中的直接“补足”或“完结”。

在视觉传达中,任何一种图形或符号的意义都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变化。博厄斯在其《原始艺术》中提到:不同部落的美洲印地安人所赋予的某些基本图案的各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纹样的意义作出不同的解释,这种不同的解释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纹样,使纹样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例如,中国古人素来喜欢莲花,它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深得中国文人的喜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更成了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成为吉祥纹样“暗八宝”之一,各种艺术品中到处可以看到莲花的图案,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和建筑物的柱、柱础、砖、瓦等也都有用莲花作纹饰的。而在日本,莲花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它是祭奠的象征。

基于这一点,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观者所属集团的文化背景,在设计内容和对象的选择上应具有针对性,否则将导致观者视觉经验的认识混乱。 二、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

好的设计作品需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有从视觉主体方面了解人的视觉功能、研究感知过程的真实状态;所谓知彼,就是从视觉的对象方面认识形式的相对关系。

对设计而言,不仅仅是解决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有效的信息。传播有效、准确、可靠的信息是设计信息传播的首要法则,它是设计成功的重要保证。传播的对象是人和人群结构而成的受众群体。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通过与设计作品的接触(视感、听感、动感等途径),接受某种信息,随即他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以社会公众的标准、以生活本身作参照来检验这信息,从而对它作出准确与否、可靠与否的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设计信息,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影响身边的人们对该设计信息的态度。因而,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将东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由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所以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不同的心理结构与审美心理,这种差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突出的表现。

例如:中国人有对万物祈福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吉祥文化,希望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标志设计中有吉祥的寓意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见图?)就是针对人们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联通标志还采用中国古代盘长纹样的“同心结”图案,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总之,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正是基于对中国吉祥文化的认同,我们才拥有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充满吉祥意味的晶牌名称,如恒源祥、金利来、金六福、万利达、永乐、旺旺、福满多等。同样,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要入乡随俗,进行语言文字的文化适应,品牌的翻译要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喜来登、吉百利、都乐等正是注意了这一点。当然,中国的吉祥用语包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圈内是老少皆知的,不需做过多的解释大家都心领神会。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却因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事物的联想就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某些吉祥物在一些西方国家就会引起误读。如白象、金龙、孔雀、喜鹊等品牌在国外就缺乏认同基础,这是由于白象在英美国家被视为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龙在西方许多国家被视为恶魔与灾难的化身,孔雀在英、德、法等国被视为祸之鸟,喜鹊在英语里是指爱唠叨、饶舌的人,所以凡是出口商品用象、龙、孔雀、喜鹊等作为商标名称的都要音译或做其他处理,从而避免引起观者的误解与反感。

相同的视觉符号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只有当知道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特定阶段里使用的普通平凡的习俗化的程式时,人们才能把视觉符号的信息译释出来。如十字图形,在宗教中象征着上帝,在医疗中表示看护和更深层次的人类救护之爱,在数字中则理解为数据运用的加号。因此,设计者在为国际流通的商品设计时,要注意各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切忌把本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强加给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以免造成沟通障碍。

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下,民族化、地域化的图形语言是人们了解和熟悉的,不需要任何解释,便于直接解读。设计师可用一种同构的思维方式,将图形语言折射到另一种与其有着某种联系的相通之处的事物上,并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引导人们去联想、想象。心理预设因素显示,人的理解活动发生之前,存在某种根据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心理期待,它事先设定了理解对象的应有面貌,这种心理定势常常在审视符号时将理解重心导向理解者本人所期待的方向。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者,能很容易地从图2中领悟出书法、太极、砚台、篆刻、碑拓、章法之间的玄妙。

当然,视觉传达设计在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同时,还应利用传统的、地域的图形语言优势来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用解构的民族化图形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意识的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而弥满禅机。在作品中我们时时发现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精妙的阐释,还不时可见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如图3,设计中既有水墨、笛子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视觉元素,又有西方设计的构成形式,简洁而意味深长。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4

现代设计的发展要蕴含一定的情感,这是大势所趋,即通过视觉来传递设计理念,实现情感的体现。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利用各方面学科,比如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视觉设计美学、色彩学等的知识,分析了如何发觉人们的内心情感,使大众认识和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

关键词:

现代设计;视觉传达;视觉文化;社会美学

设计师对于情感表现的认知是当代社会人性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薄如纸。随着经济改革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遵循“利益至上”的理念,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这种社会的变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很多专家的注意,作为设计师,应主要思考怎样设计出体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品,使人们可以快速接受设计产品的理念,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人们感受不同的情感,以改变人们之间的关系,让社会变得温暖起来。

1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的关系

视觉传达就是以对视觉对事物和事件的了解进行判断。在现代社会中,视觉传达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最为普遍的方式。视觉美学已经可以代表现代美学,视觉概念在目前可以确立它的“统治”地位,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中已经慢慢转变为了视觉文化,用视觉传达表达已经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视觉符号可以给设计师一定的直观性,比语言符号有更强烈的效果,能更快、更明了地注入设计师的思想,使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不再拘泥于听到的,而是更直观地去寻找设计灵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现代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所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它已经从静态化转向动态化,国际领域非常重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它是展示各国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促进了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两国文化的交往,增加了各国民族间的友谊。一个好的设计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这个所谓的“灵魂”就是情感理念,设计作品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情感理念,才能更好地展现给大众。在艺术设计这个广阔的领域,情感与设计必须相辅相成,两者的结合可使作品更具有灵性,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联系着情感,视觉传达设计既包含着情感,也体现着视觉传达设计本身。视觉传达设计包括了多种情感,这些情感既能通过直观感受来发现人们内心中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发泄方式,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发现社会大群体的情感交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情感能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能使人们得到更多的体验。在广告设计中,情感理念也一样占据着灵魂地位,人们了解信息时,广告也是其中的一种,可以更加直观地使大众了解它所介绍物品的属性。如果广告中注入了情感理念,则能使作品更加生动化,使大众更能接受物品,进而购买这件物品,并使大众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上,应以设计师的情感理念为基础烘托主题,从而发挥设计师的艺术感染力,这必定会成为此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趋势的形成可以使作品更加长久地被人们记住,情感价值具有丰富的视觉传达效果。有一种能体现情感理念的设计,即标识设计。标识是人们能直观看到的,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其他领域和国家利益上也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作用。标识设计一定要能体现出品牌的气质、灵魂和理念,必须注入情感理念。

2情感理念的作用

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将人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情感,以情感与作品的结合为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升华,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从而融入生活和社会,使大众更易接受。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的结合可以使人们更多地注重情感交流,加强了人们内心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表现一个好的作品过程中,也需要去发现这个作品的多样性特点,深层次挖掘其内涵。

2.1交融和共生

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就显现不出设计的灵魂了。视觉传达设计利用了设计者与受众者的情感交流,交流本身就是设计。只有用情感交流,才能设计出具有情感化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才能使作品与人类感情相互交融。设计者将自己的作品加入想表达的感情,可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有生命力,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作品。

2.2互动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将内心情感注入作品中,这样作品就有了灵魂和情感,从而展现出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之间的互动性。它的情感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只能靠人的思想和心灵去感知和体会,这样就能产生互动,人们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来感受物品所带来的情感及其属性,设计的魅力就在于此。

2.3刺激和回忆

外界的刺激也是情感的一种体验,人们内心都有许多隐藏的情感,有的不想记起,有的确实已忘记,但这些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到刺激后可重新被记起,并作为经验进行下一次社会活动,这就是刺激回忆。喜爱的物品和深刻的情感可以唤起人内心身处的回忆,这就是人们喜欢复古物品的原因。

3结束语

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具有情感化和艺术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审美是美与情感的交互,以人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和精神需要作为依托,最终创造出使人们感到快乐和愉悦的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理念的融合可以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和情感的释放。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4,6(15).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5

关键字:平面设计;触觉领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触觉领域作为现代平面设计研究探索的一个新领域,在人们兴趣吸引以及相应的平面设计目的实现上更具优势和竞争力,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中研究和关注一个重点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视觉以及触觉作为人类对于外界活动以及信息感知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审美体验,而通过视触觉元素的导入应用,完成这种审美体验,不仅能够实现设计产品的推广宣传,达到平面设计的相应目的,而且对于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现代平面设计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更加倾向通过强烈的感性需求实现心理以及情感、感官方面的寄托,而通过视触觉元素的导入应用,在原有的视觉影响作用下,通过与平面设计受众之间建立新的触觉联系,实现互动沟通,更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心理与感官共鸣,达到平面设计的相应目的。

一、触觉设计的产生

触觉的形成是由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触动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通过细微的神经来传达信息。在细胞体内,一个分子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分子,由此而形成了特定的反应动作,受到的刺激会将兴奋通过神经传到人脑形成触觉。生活中人从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外表的纹理结构和排列形成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的纹理变化,体会软、硬、光滑、粗糙等等不同的触觉感受。结合设计媒介材质质感的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通过受众的把玩,更加显现出细节之美,视觉、触觉经验也常常与其他的感觉经验相融合,产生综合的美感,实现了平面设计作品中触觉设计融入的信息传递。

质感是媒介材质的肌肤,也是与任何物体有关的造型因素,无论视觉型与触觉型肌理,因其接受的感官区别,其传递信息速度有所差异,产生的结果大相径庭。相比而言,视觉型较触觉型在传递信息时具有绝对优势。视觉型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触觉”。被感受到的“视触觉”是抽象的,不一定能真正被触摸到,如模仿真实肌理效果印刷在设计作品上的纹理,受众会运用先前的触觉经验对其编译和转化形成的一种符号化的视觉信息,帮助受众在视触觉上获得统一的经验反映。许多设计作品通过材质的选择产生的视觉型效果来改变因无法直接用手触碰而带来的遗憾,比如真实的材质表面光亮平滑,但其上呈现的是令视觉感受到的与光亮平滑相反的粗糙黯淡感,视觉先于触觉,因此设计师应该善于运用视触觉帮助受众判断新事物,诱导受众的注意力。

二、触觉设计与信息传达

平面设计传递信息时,传播效果可能因传递方式一成不变、大众传媒的累积作用导致受众视知觉不堪重负而减弱,感觉超载时,感知过程就会受到阻塞,从而习惯了在一种漠然的状态下对周遭的信息和形象视而不见,正如“过度的刺激也会带来感官的反应迟钝与退化,产生审美疲劳。对一个审美物象的长久审看,常常会引起相反的生理和心理效果”,就会使人们面临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中提出的“旧心理环境”――“心理环境的崩溃”。

目标受众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审美趣味、关注焦点的改变,使得人们要求设计作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向,设计上反映为“后现代主义”和多元化趋向,或者说是“现代主义加了一些东西”:设计既要好,又要有趣,还要迷人,设计要具有“诗意”。这样,信息的传递不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单方面的自我表现或“自说自话”,而是应在对受众做充分了解之后去积极努力地在二维空间探讨追求超平面的、立体的、无限延展的形式创造,以信息的可视性作为设计作品传达手段的前提,结合更多的技术与艺术编制成的信息符号、图形语言,多方位、多感官地将所要传达的信息转换成易于理解、耐人寻味的创意形式,使受众在与平面设计作品的相互交流间,感受到平面设计作品“本身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有呼吸的”。平面设计也已经不仅处在追求功能,满足需求的阶段,而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上更进一步满足大众消费时代的审美需要。

三、触觉设计的重要性

不同外部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刺激以及个体自身、感知特点、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同,都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谭旭红在《平面设计之非平面拓展研究》中对人的感知上的表现进行论述:“第一,有选择的注意,即一个人每时每刻都面对着许多刺激物,但往往只是有选择地注意其中的某些刺激物或刺激物的某些方面。第二,有选择的曲解,意思是说人们虽然注意到了某种刺激,但往往是按照先入为主的见解曲解它,因而不能完全如实地认识该事物的客观情况。第三,有选择的记忆,指的是隔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往往把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忘掉了,只记得那些与自己的需要有关、与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相同、当时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人们常常说起的信息。”所以,人们面对信息时,假若不能特别形成有意识的记忆,感官记忆储存的信息大部分便会失去。

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刺激―感觉―情感―知名度―记忆。把这五个过程进行整理规划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知觉阶段、情感阶段、记忆阶段。

无论哪种模式,寻求商品材质的质感变化和有目的的选用,都是在争取消费者运用整体知觉接受到肌理变化,获得感官对平面设计作品材质产生的感知,并通过大脑综合性的分析与加工对平面设计作品信息产生知觉感受,形成对商品长时间的记忆。受众的知觉感受就是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认识和接受问题,受众都是对平面设计作品做出整体反应,而非从某个局部认识平面设计作品,所以受众的知觉感受是平面设计作品心理学的开端,同时也是沟通买卖双方产生作品认同的最基本的心理要素。因此只有正确的发挥平面设计的作品材质的与众不同特点,发挥记忆在传播中的有效作用,才能加强受众对平面设计的作品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相关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诉求信息,并刺激受众产生购买欲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材质的使用也是旨在加强消费者情感心理。情感心理源于消费者生理和社会的欲求需要,是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信息进行消化和理解性思考的过程,它表现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各种情绪反应,同时,对平面设计作品信息进行判断和取舍,也是心理反应过程的第二阶段。平面设计作品中传递的信息与消费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良性的情感心理导致购买心理的肯定,才是形成消费行为的前提。

记忆是受众在接受平面设计信息时形成的心理反应过程中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记忆是受众对平面设计的作品信息的储存,也是受众产生消费行为的关键所在。在平面设计别渗透触觉设计,是设计师与产品生产商关注消费者的感受的极致表现,将受众的感受融入设计之中,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这种新型设计,它将引导设计师对传达模式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四、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触觉元素的应用分析

1、感官领域中触觉的作用优势分析。触觉作为人类最原

始以及最特别的知觉,人类通过触觉可以实现各种感官体验,并将获取的这种感官体验传递给大脑,并保留在人类的记忆里。总之,触觉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感官知觉,不仅能够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进行深刻的传达,并且与视觉相比,虽然不具备视觉感官能够在物体间实现自由的移动跳跃,但是触觉自身却具有真实奇妙的丰富感性体验,通过触觉以产生准确敏锐的思想认知,以唤起人类内心记忆深处的情感思想。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人类通过触觉体验完成审美感知的实例相对较多。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工艺品生产设计人员就可以通过触摸对于工艺品的质量进行判断,同时对于工艺品生产加工使用材料及其质量等进行确定等,这就是人类通过触觉体验完成事物认知的过程实例。

2、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触觉元素应用分析。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也就是在对于相关物体的形象感觉等信息在平面内进行设计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物质内容与信息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平面设计对象的受众群体通过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阅读接触,在通过对于平面设计物质载体的特性感受体验基础上,实现相应的传播推广。因此,根据平面设计的这一内容特征,在进行平面作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于上述平面设计内容特性的利用,将平面设计物质载体的材质或者是温度、肌理等微妙的触觉元素转换成视觉形色元素进行传播推广,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平面设计目的,为受众进行视觉领域以外的其他感官体验,使受众更好的进行平面设计物质载体的特性感知,完成平面设计作品思想和受众群体之间的交流,并将这种交流结果通过视觉和触觉两种感官体验形式进行记忆映射,进而实现某种具有象征或者是语义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转换,实现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综合认识与整体判断,这也是平面设计中对于触觉领域的开拓应用体现,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触觉元素的运用主要是从结合平面设计的物质载体,从该物质载体的材质以及机理等方面的特征入手,实现触觉元素的导入应用。比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以设计产品的材料为例,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产品材料,都具备较为独特的物理性质,在材质特征方面都会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触觉体验,因此,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中不同材质的产品其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和触觉特征也会有不同,并且与视觉效果相比,触觉体验不仅可以通过产品的物质特征反映体现,并且还能够实现一种相应的情感体验的传达。像具有光滑、冰冷特性的物质就能够实现一种高贵清冷的思想意境传递,而木质材料的物质则能够实现质朴亲厚情感体验的传达。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物质的材料一旦选定,就可以通过整体的设计对于物质的材质特性以及情感己经进行传递表达,以实现作品设计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并完成信息特征的传递、记忆,进而实现平面设计作品的综合认识与判断评价。其次,从物质载体的肌理出发,实现触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导入应用中,所说的物质载体的肌理特征,结合实际情况中主要以人工制造实现的肌理为主,它是在对于物质原材料加工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物质材料的肌理特征创造不仅需要对于设计产品的材料选择进行分析考虑,同时还要对于选择材料进行后期加工,以形成雕刻或者是压花、切割等形式处理后的重复或者是发射、渐变等效果,最终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进行呈现,并进行相关元素情感的传递。

3、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视触觉感知体验的驾驭分析

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中,通过视觉元素实现触觉情感以及体验的表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手段,对于人类来讲,借助视觉元素实现触觉感知,也是一种经验性的反应,再加上人体大脑对于各种感官体验的融合交流本能特性,以视觉元素实现触觉感知反应,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实现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中,通过视触觉元素的导入应用实现触觉感官体验的反应表现,主要依赖的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印刷技术,它在对于所设计的某种物质载体的材质进行模仿设计基础上,实现以触视觉元素导入触觉感知的体验,这种平面设计形式,能够对于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进行满足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优势。

结束语

平面设计是时下在广告策划方面最流行的传播手段之一,通过对平面作品感染力的传播,能够让受众了解到时下最流行的元素与信息,是一个时代最好的特征。在对现代平面设计对触觉领域的探究中,能够让受众对平面设计有个新的认识,并能帮助其融入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其健康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雄.用材料构建信息――材料感觉特性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J].艺术研究,2011(02).

[2]黄洪澜.浅谈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04).

[3]刘海飒.信息视觉化与视觉化信息――浅谈平面设计中的信息传达[J].美苑,2014(03).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和感受范文6

【关键词】图形符号 视知觉 信息传达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建立在视知觉的基础上,研究艺术首先要研究人的视知觉结构。”图形符号的传达意义一直致力于视知觉沟通传播效应的研究,这种即时的传播效应凝结了感性与理性的精华,在传播中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受众视知觉思维,使其感受设计的意义和主旨。

一、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

阿恩海姆对于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提出一个观点:“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个观点反映出思维对于视觉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从视知觉及其同艺术、审美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可以认为视觉并不是孤立的活动,任何时候都同思维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

首先,从视觉过程中最基本的“看”的过程分析它所包含的意义。爱德华·维斯顿是美国先锋艺术家,他的作品《青椒》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就是在看的凝视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真实,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超出主题的意味与多义,把观者带出了单纯视觉之外的意识思考中。对于观者而言,可能看到的是否是青椒、人体、背部、树干、耳朵、头等物体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观看的同时,视觉思维进行了自我判断。可以从这种现象中获知一个现象:与视觉同时发生的这种思维判断能力是观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事物的一种手段。在观看中调动个人经验去解读和判断的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视觉思维认知的提炼。但是,视觉思维的感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视觉经验和文化心理感受,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多角度的延展思维和全方位的理解力共同刺激才能得以实现。 一般来说,“看”是以直接的方式睁开双眼观察一切,“看见”是结果的感知,看的延伸。而视觉思维则是指在正常视觉对客观物象在心智上的反应过程,即观看与判断的同时发生。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媒介,具体来说对于判断过程不只是理性的判断思考结果,更是视觉在接触到图形的一瞬间没有经过特殊加工所产生的感性知觉判断。这种判断是视觉沟通与思维方式的中介,人类通过这个中介去用眼睛捕捉到的客观世界的轨迹来产生意象思维,最终实现客观实在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为了实现预期的传达目的,在图形符号的应用中,通常会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的有效介入来调动受众的视觉思维活力。图形符号的形象化是为了把人们视觉思维的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全部引入单纯的视觉经验之中,让创造性的表现意念和意象的认知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究活动。对于设计师来说,图形符号的形象化创意过程也意味着视觉观察过程中视觉思维的进一步升华。创意的过程除了需要丰富的视觉想象空间,还需要自由且有意识地处理思维中的感觉经验,即从无形到有形、混乱中的秩序感的再创造,也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目的、观念和意图再次转换为受众的视觉思维样式。在本田HONDA摩托车系列海报中,有4个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画面配合这样的广告语:“你的浴室在告诉你,该去拜访瀑布了;你的卧室在告诉你,该去一游高山了;你的地毯在告诉你,该去踏足空无一人的沙滩了;你的床在告诉你,该去河流中游泳了。”其中图形素材都源自生活中平常之物,但是当再次还原在人们面前时,已经赋予其新的含义。这种主客观的创造旨在传达一种完美的视觉形式和强烈的心理冲击,使视觉思维更加朝着预期的发展目标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智慧,充分发挥受众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来解读图形符号的传达意义。

由此可见,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受众,图形符号的视觉思维探究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的眼睛是内在一把燃烧的火,将喷出的火花投射到视觉对象当中,眼前的玫瑰才能产生玫瑰般的生命。生命需要主动探寻,视觉也需要主动出击。”

二、图形符号的视知觉沟通和信息的传达

图形设计大师鲁巴林认为:“图形设计师的天职是利用图像投射信息,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图形符号的优势,通过有效的视知觉沟通,可以跨越地域、民族的界限以及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来完成信息传达。”这种视觉的沟通的实质是在寻找与现实世界的意义能够产生同构意义的图形形式符号,在理解图形符号时来进一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视觉活动而言,都必须依靠人类的视觉阐释能力与事物形象安排逻辑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达者和接受者来说,二者的的视觉对话必须借助于图形符号来实现,视觉沟通则依赖于双方的视觉思维来完成最终信息传达。

(一)视觉图形语言之维

20世纪以来,整个西方的学术领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一种语言学的转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人类有一种语言的天赋,确切地说是一种构造语言的天赋,不只局限于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而且还具有构建不同符号与不同概念相符合的系统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便是对视觉语言驾驭掌控的天赋。所谓视觉语言是指在造型艺术领域,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理念的形象及色彩所构成的视觉样式。例如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最根本的特性都是首先着眼于视觉语言的把握,把视觉语言视为最普遍的指示系统或语义符号。这种最典型的语义符号就是图形语言,它更明确地追求了视觉的及时效应,透过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去界定设计意图和理念,最终促成图形符号与受众之间的视觉沟通对话,从而实现视觉的图形语言之维。

实际上,视觉图形语言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语言有不同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在传达信息方面几乎是异曲同工的。人类最初语言的产生是源于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需求,语言便保留了三种特征:即情感表达、信息指示及二者的融合。首先语言之中包含着思想与情感,才有了准确指示和完整的叙述。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语言体系运用了复杂的文法、固定的语法和普遍认同的语汇进行链接编排,最终实现双向和多向的沟通。作为构建视觉传达目的的形式依据,视觉图形语言可以说是艺术的母语,在人类长期的使用中,这些特征与人类的丰富经验结合在一起去更好地诠释表现视觉图形语言的精准和顺畅。在视觉图形语言与受众的视觉交流过程中,视觉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记忆能够有效地促进在瞬间信息传达过程中的情感认知。例如,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海报设计中,对主体图形符号创意的处理采用了书籍与德国国旗的结合,明确地传达出学术研究的所在地信息,而在书籍中开启的大门又表现了德国学术交流渠道的畅通性,欢迎各国人民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开放策略,最终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视觉沟通,从而完成视觉图形语言之维。

因此,通过图形符号的这种暂留性和记忆性揭示视觉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加强深入图形语言的视觉形式意义和内在机制的调节,从而为图形符号的视觉语言之维传播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参照的价值标准。

(二)图形符号的视觉沟通和信息的传达

古往今来,视觉一直作为影响人类接收信息和心智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电子资讯所带来的全面图形化时代,图形符号的信息传达更加依赖于有效的视觉沟通。作为20世纪末一个特殊文化研究视角,视觉沟通和大众传媒制造的“读图时代”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图形符号的视觉特征而言,视觉意义总是最为直接地物化于人可感知的具体媒介上,让图形符号成为一种从感性把握并由此深入的特殊对象。在设计活动中,图形符号语意表达正是一系列的视觉特征,通过视觉样式、视觉效应,最终完成视觉沟通,从而感受体验到图形符号意义的存在形式。视觉效应的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双向调节和适应的机制:一方面,设计师必须通过对受众目标的准确分析,才能发挥视觉语言的视觉形象构建功能;另一方面,观者需要发挥积极的视觉阐述能力,产生脑海中的视觉意义并排除视觉干扰。因此,图形符号要做到积极视觉沟通,就必须合理地依靠人类的视觉阐释能力与图形符号的适时表现力。

在众多的符号语言当中,图形符号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不仅仅在于其独有的象征意义,还包括在视觉沟通中的信息传达具有独特的广泛性。对于传达者和接受者来说,视觉沟通依赖于双方的视觉思维来完成与图形符号的互动,这种能力称之为“对视觉经验及视觉信息具有教育性了解”的能力。例如:对于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一个视觉观察力和感受力较弱的人很难感受到白云形状之间的视觉张力、白蓝交融的视觉效应和阳光投射云层产生万丈光芒的象征意义;而具有良好视觉修养的人面对外界的视觉信息却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视觉加工,最终通过有效的视觉沟通来主动探寻图形符号的意义,也就是从文化的象征意义来看待图形符号的形象,并赋予其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象征含义不仅存在于图形符号当中,还存在画面的结构关系中,观者在二者相互依存的作用下来体验视觉文化带来的心理的感受。例如,沃尔沃汽车广告设计的图形符号表达采用核桃的坚硬外壳来象征沃尔沃的车身的坚固品质,即使外在受损,内部依然完好,因为车是给人驾驶的,无论做任何事情,保障安全都是沃尔沃始终推崇的企业宗旨,“关爱生命,享受生活”更是注重安全的品牌理念和品牌灵魂。

由此可见,图形符号的视觉沟通打破了概念化、程式化形式,而是在感知与思考的交互作用中试图传达一种视觉合理化的形式组合,以最完美的形式产生最佳的视觉沟通效应。因此,研究图形符号视觉沟通的意义在于检测图形符号传达的视觉效率,进而推进并完善图形符号信息传达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图形要素最基本的视觉单位的系统研究,就可以对整个视觉媒介进行重新思考和观察,从而进一步获得一种确切的语言形态并创造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传达设计信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图形创意知觉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B035)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查尔斯·科斯特尼克,戴维·D·罗伯茨.视觉语言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