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技术,仓储管理人员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热点。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经验、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7
[2]左生龙,刘军编著.现代仓储作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04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2
一、《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程项目化改造按照企业(行业)调研——调研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学习情境(项目)——教学实施——对比分析的路径推进。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运输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二、《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明确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
仓储与配送是物流的两大主要功能,《仓储与配送》课程是研究物资流通领域物资储存保管与配送规律的一门科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本课程,并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资储存、保管和配送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保证物资在仓储保管与配送过程中质量完整、数量无损。
《仓储与配送》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较系统的仓储管理和配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具有为仓储管理与配送的整个生产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初步能力。了解有关仓储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仓储业务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学会合理布局和进行仓库的规划、建设;掌握各种物资的保管技能;牢固掌握仓储安全管理知识;并了解保税仓库情况。了解配送的概念、分类、环节;了解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掌握配送组织方法、配送运输技术和配送商务管理要求等。
(二)《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仓储与配送》课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储存规划及商品养护管理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通过模拟仓储与配送活动的工作情境,把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化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认识到每一项仓储与配送活动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点
将职业能力标准充分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把职业能力标准细分为知识目标(应知)和能力目标(应会),并以之作为我们物流教学的培养目标,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具有商品出入库管理能力、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能力等能力。同时把这些能力目标融合到基于物流工作过程而划分的任务中去,然后通过这些任务的驱动,真正让学生掌握真实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有了很实在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四)《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商品出入库管理、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秉承我院“工程教育、职业取向”办学理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仓储与配送》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坚持项目化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各项目注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技能训练,注重体现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相互结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将职业能力标准细分:①具有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能力;②仓库机械设备的识别与应用能力;③商品出入库管理能力;④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能力;⑤库存管理与订货技术方法;⑥配送中心系统设计能力;⑦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能力;⑧配送运输路线优化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2.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如下项目
①项目一: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
仓储与配送市场是仓储与配送生产者和仓储与配送需求者之间进行仓储与配送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仓储与配送活动的客观反映。在完成仓储与配送任务前,首先要对仓储、配送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情况,为企业的仓储与配送生产做出合理安排。市场部组织工作人员对仓储、配送市场进行调查,调查货主的仓储与配送需求、仓储与配送供给情况,对仓储与配送市场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做出本期的仓储与配送生产计划。
通过课堂上讲授仓库的分类、不同类型仓库的特点、不同行业对仓储管理的要求、中国仓储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组织学生对不同仓储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仓储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讲授配送的类型、配送的模式、中国配送业的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分类及不同配送中心的功能,组织学生对不同配送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配送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
通过本项目的训教,使学生掌握了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的方法和调研的内容,具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定仓储与配送计划的能力。
②项目二:仓库与配送机械设备的识别与应用
仓储与配送机械设备对于仓库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仓库内部的作业效率。
在本项目中,要使学生掌握容器及负载单元化设备、物料搬运设备、储存设备、自动辨识及通讯设备的识别与应用。能够了解这些机械设备的原理,使用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③项目三:商品出入库管理
商品仓储保管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货物流动过程和信息流动过程。货物在仓库的流动过程是货物从库外流向库内,经过必要的保管再流向库外的作业过程。商品的出入库管理就是对商品进行从库外流向库内、再流向库外的作业过程的管理。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仓储保管各环节的主要作业内容和基本要求,熟悉仓储业务,达到具有管理仓库的能力或实际作业的能力。具体来说,要能够了解商品接运的主要方式、掌握商品验收的作业流程、熟悉商品入库作业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掌握商品出库的方式和方法、熟悉各种商品的出库方式、掌握出库程序和商品出库业务的后续工作。
④项目四: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
由于储存商品的类型繁多、特性各异以及储存的条件千差万别等原因,在商品的储存过程中必须进行储存的规划。商品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库存货物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自然损耗,杜绝因保管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害,防止货物损失。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储存规划中的选址及其分区分类储存的方法;掌握商品养护中堆垛、苫垫的要求和形式;运用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养护措施的选择和控制。
⑤项目五:库存管理与订货技术方法
库存是仓储的最基本功能,除了进行商品储存保管外,它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保持物流系统中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企业存货不足,会造成供货不及时、供应链断裂,丧失市场占有率或交易机会;整体社会库存不足,会造成物资贫乏、供不应求。而商品库存需要一定的维持费用,同时还存在着商品积压和损坏而产生的库存风险。因此,在库存管理中既要保持合理的库存数量,防止缺货和库存不足,又要避免库存过量,发生不必要的库存费用。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经济订货批量、定期订货批量和定量订货批量以及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基本的库存控制方法。
⑥项目六:配送中心系统设计
配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是针对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配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系统规划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应从物流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运营系统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规划。通过系统规划,实现配送中心的高效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配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程序、总体设计的基本要点;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物流网点的合理布局;配送中心的内部作业功能。
⑦项目七: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现代物流利用配送中心的集约化和高效率运作,充分发挥调配社会资源的作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其中分拣配货作业和流通加工作业是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集约化和高效率运作。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环节和流程;配送中心分拣配货作业内容和系统规划;流通加工作业的作用和分类。
⑧项目八:配送运输路线优化
配送运输由于配送方法的不同,其运输过程也不尽相同。影响配送运输的因素很多,如车流量的变化、道路状况、客户的分布状况和配送中心的选址、道路交通网、车辆额定载重量以及车辆运行限制等。配送路线设计就是整合影响配送运输的各种因素,适时适量地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和道路状况,及时、安全、方便经济的将客户所需的不同物质准确送达客户手中,以便提供优良的物流配送服务。在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不同运输线路设计,最终达到节省时间、缩短运行距离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课程的学业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两部分组成。在每一个项目训教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进行综合性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总结
《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慧.《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九江学院商学院,2012,(8).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3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为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工作过程导向”运用于教学中。“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仓储管理教学探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蒋沁燕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与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学科式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的系统性而不重视企业实际,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点,学习的内容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主,其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模拟企业的实践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训中构建工作情境,教师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学生以实施工作任务为学习过程,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构建步骤
(一)进行市场调研,获取专业岗位群
在构建仓储管理课程之前,应该先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途径以走访企业、毕业实习学生跟踪调查为主,兼有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借鉴同行院校等形式。在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几届的实习生、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结合企业访谈及与同行院校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物流管理岗位,其中有不少学生在从事仓储管理的相关岗位。
(二)分析企业岗位,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也称职业行动领域,它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反映,具有结构完整和综合性等特点。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在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岗位工作任务,它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必要性、可行性、应用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三)归纳行动领域
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即归纳行动领域。归纳好行动领域后,我们对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进行分析,确定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
(四)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
明确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后,针对核心技能设计出对应的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构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硬件设备、实训工具、相关资料等在内的硬件环境构建;二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师的指导、师生遵循的规则、学生完成任务(学习)流程等软件环境构建。要在学校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环境,尽量让教学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一致。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是将企业引入到学校以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
(五)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及评价
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团队合作,教师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可以通过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指标体系包括工作任务准备、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给每个指标一定权重,根据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等方式结合,这样就能基本保证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以某商业连锁企业的仓储业务外包为背景,将一个班30多位学生分为6个教学小组,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物流企业,教师作为商业企业,进行仓储业务的外包招标工作。6个物流企业分别制作投标书进行投标,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审各组投标书,最终决定将选择1-2家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6个小组是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每个小组设置经理1名,是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每个学生对应一个工作岗位,负责投标书中该岗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教师作为商业企业,提出仓储业务外包服务需求,外包的业务主要是为所处的城市及周边县区的超市提供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方面的服务。主要货品是家电产品、袋装食品、日化用品、生鲜蔬菜。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产品的仓储保管、分拣配货、流通加工、配送、货品的跟踪查询等服务。1.能力目标设计(1)能成立模拟的物流企业、具备仓库的选址及规划布局能力;(2)具备配置、管理及使用仓储设备的能力;(3)熟练掌握仓储业务流程的实施及管理能力;(4)能进行仓储商品的保管与养护工作;(5)具备库存控制能力;(6)能对仓储活动进行成本与绩效管理;(7)具备商务管理能力;(8)具备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能进行方案的制作。2.知识目标设计(1)仓储管理的相关概念;(2)仓储业务内涵及流程描述,各流程环节的含义及注意事项;(3)商品保管养护的含义及商品知识;(4)库存控制的概念及方法;(5)仓储成本、绩效的含义及管理方法;(6)商务管理的含义及内容;(7)投标的概念、投标书的内容及制作要求。3.情境设计(1)仓储企业的组建;(2)仓库选址与布局规划;(3)仓库设备;(4)仓库作业流程;(5)库存控制;(6)仓储经营管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物资验收为例,物资验收是仓库作业流程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1.第一阶段:任务描述仓库采购的一批物资已送到,首先需要对该批物资进行验收,以便入库。物资验收是入库作业中的一个基本流程,它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核对凭证、对物资数量和质量检验的一项仓储作业过程。物资验收的任务是保证入库物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储存保管要求。所有到库物资在入仓前必须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入仓。2.第二阶段:知识学习以物流实训室为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实训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商品知识,验收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验收单证有哪些,如何核对,验收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如何进行实物验收。3.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首先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基本情况,包括物资名称、数量、重量、规格型号、供应商情况。掌握要入库物资的基本信息后,要进行验收的准备工作,包括货位、验收设备和工具及人员的准备。接着进行验收工作,包括核对验收单证、确定抽验比例、进行实物验收、填写验收表单。最后在验收中如果发现问题,还要进行问题的处理。4.第四阶段:学生操作与问题讨论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各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验收方法、验收效率与精确性的提高途径等问题,以便制定科学的验收方案。各小组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5.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每小组派一名成员讲解验收方案的内容和合理性,展示验收结果——验收表单。其他各组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6.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验收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三)课程改革效果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仓储物流;现状;路径
一、仓储物流的基本问题
(一)概念
仓储物流是微观物流的一种,指的是物资从进入仓库到被重新发出这一阶段的运动过程,具体而言,是物资从入库、检验、码放、储存直到出库的物流过程。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内部物流,仓储物流的高效运作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物流界的重视。
(二)特征
1、承上启下,中转蓄势。物流是一个物资从生产、包装、运输、储存、分发直到抵达最终用户被消耗的全过程。仓储作为一个物流中间环节,起于收,终于发,其前端和末端都与运输过程动态衔接,作为与运输并列的物流两大支柱环节,其承上启下,居中调整的特色更为突出。
2、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大体来看,物资入库后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态储存状态,但并不能说仓储物流是一个完全静态的过程。物资不时经历着翻、倒垛,抽查检验,加工维护等动态环节,因此仓储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
3、业务多样,流程复杂。在进入仓储物流系统后,物资要经过收、检、储、倒、发等若干作业流程。其间要经过单据处理、装卸运输、码垛毡垫,保管维护、包装加工等等一些列业务程序的流转,管理手段的复杂,这也是仓储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环节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类型
1、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型仓储物流,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其位置处于物流的下游。储存物品的品种较多、周期短。一般采用“门到门”的汽车运输,作业范围较小(200―300公里),为本地区的最终客户服务。有时,配送中心还有流通加工业务,如钢材的定制加工,食品由大的运输包装改为小的零售包装。其应具有强大的多客户、多品种、多频次、少批量的拣选和配送功能。如:闻名全球的沃尔玛配送中心,利用GPS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配送;深圳的华润万家配送中心,日均处理能力达20万箱,辐射范围广,配送半径为300公里。
2、存储中心型仓储物流。存储中心型仓储,以存储为主的仓库,即对物品进行保存和管理。为有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零部件和材料供给,将企业独自承担的安全储备转为社会承担的公共储备,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促进企业逐步形成零库存的生产物资管理模式。如星太平创仓储物流有限公司采用管理新模式,客户通过公司公布的网站随时查阅所托运货物的数量、种类,储存的位置,发往哪个国家和地区,发货的数量、船只装载等信息,了解货物托运及运输的全过程。
3、物流中心型仓储物流。物流中心型仓储,具有存储、发货、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仓库,指在流通阶段对商品进行简单加工、组装、再包装等作业活动,一般为大型制造厂的成品库。其位置处于物流的上、中游,是制造厂仓库与配送中心的中间环节。如:青岛海尔在天津建立的仓库,海尔的产品通过这个物流中心型的仓储送往各地的配送中心。存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都是自营或代客户保管和运输物品的场所,所谓的多客户、多品种、多频次、少批量的拣选和配送,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三者也复合在一起,仅仅是比例不同。
(四)基本流程
仓储物流流程主要包括入库、储存、出库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子程序。
1、物资入库
物资入库是仓储物流的开端,它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准确、及时、安全的将物资接收入库。入库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物资的保管和以后的供应保障。物资入库一般要经历入库凭证处理、接运、内部交接、检验等步骤。
2、物资保管
物资验收入库后,就进入了储存阶段。这是仓储物流的核心阶段,是保证物资数量无缺,质量完好的关键过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储存阶段一般包括登账立卡建档、物资码垛、毡垫和密封、温湿度及其它特殊保管条件控制等步骤。
3、物资出库
物资出库,是仓库所进行的经常性工作,能否把物资快捷、准确、安全地发送出去,是衡量仓储物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物资出库一般要经历物资出库准备、核对出库凭证、备料、复核、点交、包装、发货、善后等步骤。
(五)作用和地位
我国仓储物流业是伴随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当前仓储物流业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仓储批发销售额仍比零售额多得多,仓储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仓储物流环节有利于社会节约,有利于生产和流通。仓储物流业通过流程先进和组织物流程度优化取得经济效益提高的做法,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大为内涵扩大的集约化经营,其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我国仓储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仓储物流服务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和服务业的多样化,仓储物流配送业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新需求,而在这一方面的仓储物流服务则普遍存在着“小、散、弱”的现象。如武汉神龙汽车公司这类的大型生产企业找不到能承担现代仓储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不得已自储、自运、自销。
第二,仓储物流的供给资源与需求资源不配套。供给方面的资源丰富,如交通、仓储资源,但供给资源的组织程度低,缺乏专业化的仓储物流企业。而需求方面的资源相对短缺,一些企业的仓储物流需求往往通过内部物流组织予以满足,如钢铁企业和制造企业。
第三,缺乏信息要素和金融要素的支撑。我国企业发展仓储物流业,尚缺乏基本的信息要素支撑和金融支撑。其中,信息业的支撑需要政府在公共信息网络方面的基础投资和企业电子商务的成熟,而金融业支撑方面,我国尚未形成资本市场。
第四,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仓储业形成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使用,不能发挥社会的整体功能,从而导致仓库建设重复、利用率低、设备陈旧、资金分散等局面。
第五,专业人才缺乏。据调查企业反映,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职工业务素质与现代物流业不匹配,影响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我国仓储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一)仓储物流业的社会化、功能化发展方向
我国仓储业应趋于向社会化、功能化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进行现代化改造,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以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方向
我国仓储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出现重复现象。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就机械化程度而言,仓储机械化是仓储业发展的必然。仓储企业应通过机械化实现最低的人力作业,加大企业集成度,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随着货物运输包装向着大型化、托盘化的发展,仓储也必然要向机械化过渡。在仓储自动化方面,我国仓储物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工厂自动化对自动化仓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三)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发展方向
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仓储物流业同样如此。对于存货品种繁多、存量巨大的物流与配送中心,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存货流转,实施精确的存货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需要仓储及时地把存货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充分掌握物品的存量、储备、存放地点、消费速度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的制定生产和经营决策。要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流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5
1.引言
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能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包括产品开发、制造、分销等)对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又是在这些业务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在质量、销售、生产规模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伴随着物流过程的资金流动情况则进行事后核算,不能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有效的控制,据统计,一个企业的流动资本中物资流动所占资金比重高达60~70%,一个企业假设每年采购物资为2.5亿元,按这些物资在企业中一年只流动一次计算,如果使库存减少0.5%,一年就可减少资金占用125万元;如果流动时间减少一天,企业就会少占用资金68.5万元;如果采购环节的价格发生1%的偏差,就会增加成本250万元。由此可见物流环节的任何一个地方稍作优化,降低成本都是十分可观的,物流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新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和调整,世界各国以及区域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物流水平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势力的影响。
物流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国内外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并将物流环节作为系统认识,研究范围由企业物流拓展到企业联盟,再延伸到整个社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一体化的形成,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和物流服务、采购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具有完善的工业系统和发达的商业系统,在进入WTO之际越来越明白自己在经济一体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上海市政府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作为上海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我们现代物流业形成和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我们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是一个拥有丰富仓储库场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国有企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最近又取得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十亿元现代物流专项贷款受信额度,银企合作,为物资集团总公司的现代物流产业奠定了基础。
2.从物流一体化到第三方物流
2.1物流一体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为了满座客户的价值需求,使产品或劳务在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流动或传递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功能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功能一体化是指随着物流观念的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并逐渐独立出来,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协调运作,实行综合物流管理,还没有认识到企业间物流协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该阶段。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美、英德等国物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这一阶段。在这些国家里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被普遍接受,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利剑。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夸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日本为了满足全球化经济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物流措施,积极促进宏观物流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2.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商品或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协调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商品或劳务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实际上,这个概念就是我国物流理论界经常提到的物流社会化、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有时被成为合同物流。
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完成量要占社会物流总量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编辑:)
作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以下二种分类方法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也可称为单一物流企业。按照其主要从事的核心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包装企业、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至少三项以上主要物流功能),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可以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物流企业依靠运作管理经验,通过采购物流劳务,可以按照客户要求策划和提供物流方案,以及其它物流延伸和增值服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较为发达的阶段,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值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整个社会物流意识渐渐确立,物流一体化就正在进入第三个层次。上述层次结构可以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物流发展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中得到验证。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3.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3.1综合物流模式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综合物流模式。
从第一方、第二方企业,即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方看,开展综合物流模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必然要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开拓跨国经营,对国际物流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从第三方物流的供给方,即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的角度看,开展综合物流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性和迫切性。从目前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物流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但是物流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是利用和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行业内普遍的不景气、资产闲置、以及职工下岗等。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尽快探索和研究一种两全其美的、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物流设施、设备,解决人员下岗问题。
从综合物流模式看,该模式的管理思路就是充分利用社会上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人才,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提供多样化的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或者很少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的形式、以经验和技术,满足物流市场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和推广综合物流,能够解决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困境,具有低成本扩张的基础,面临者良好的发展时机。
3.2综合物流的开展
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有:美国的联邦快速,95年营业额达到125亿美元;日本的佐川急便,95年营业额达到57亿美元。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不同程度的进行了综合物流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运作。
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以及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运作,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企业的发展和目标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和发展充分结合;重视员工和外部协作经营商的培训,协助其实现经营目标;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营销分开;开发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实行优先认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等等。
4.仓储物流业与第三方物流融合
4.1仓储物流业的几种误区
仓储物流业是流通领域的骨干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的形势令人担忧,发展严重滞后,很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对仓储物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回顾近二十年的情况便不难发现,在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人们对仓储物流业在认识上陷入了一些误区,从而在实践上迟滞了发展进程,因此,重振仓储物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认识问题,尽快摆脱误区。
“仓储过时论”认为,仓储物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仓储物流业已是“时过境迁,路不适宜”。
“仓储无用论”认为,当前科技已有了很大发展,通讯和交通已经很是发达,仓储物流作为流通的中间环节已没有再存在的必要,应让位和推出流通领域。
“仓储高耗论”认为,从仓储物流业进货多了流通环节,增加了流通费用,不如直接从厂家进货便宜。
“仓储取消论”是前三种认识误区的继续,破除了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取消论”也就无可立足了,但“取消论”提出的零售业取代仓储物流业的问题,甚是很有迷惑性和诱惑性,有必要予以驳斥和澄清。
“仓储回归论”认为,当前仓储物流业在某些地区的萎缩是市场经济造成的,仓储物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既然历史辉煌,重振仓储物流业应走捷径,直接回归到传统计划经济仓储物流业上去。
“仓储观望论”认为,仓储物流业作为生产流通必要环节,对当前仍不能全面解困的情况,国家迟早要出台政策扶持的,现在不妨等一等。
4.2仓储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
认为仓储物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过时”了,“无用”了等等,这不仅在理论上是无知的,也是客观事实相背离的。
首先,从理论上看,稍有商品流通知识的人便可知道,仓储物流业产生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即密切相联又成正比关系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品细分化,一个产品可以营销全国及全世界,这就是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仓储物流业的功能在于调节。缩短这个距离。只要商品经济还在运转,只要社会化大生产还在进行,仓储物流业就会照样存在下去,就不会“过时”还会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其规模将越来越大,其现代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其次,从客观事实看,不可否论,我国仓储物流业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例外,确实是伴随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但由此就得出仓储物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时了的论点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事实的。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仓储批发销售额仍比零售额多得多,便可足以证明,仓储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在某一地区流通领域经营活动中,假若没有仓储物流业这个中间环节,所有的零售商都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耗费是便宜还是相反呢?答案肯定是后者,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式形象而又具体地说明问题,这个数学模式是:如果有x家工厂各生产一个产品,每家厂都直接供给厂家零售商店,那么,在交易笔数上是个乘法,即xy,如果在这中间有一个仓储物流企业收购这些产品,再批给y家零售商店后,在交易笔数上就不是乘法而是加法了,即x+y。这xy笔交易与x+y笔交易的耗费,那就不言自明了,肯定是xy的耗费大,即零售商店直接从厂家进货的费用大大高于仓储物流业从厂家进货再批给零售商店的费用,虽然,现实经营活动比这个假设要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是如此,仓储物流业这个流通环节有利于社会节约,有利于生产和流通。通过流程先进和组织物流程度优化取得经济效益提高的做法,不是商品流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大后内涵扩大的集约化经营。仓储物流业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组织形式。推进改革和发展国有仓储物流业是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经营的必经途径和有效手段。
仓储物流业是第三方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仓储物流业,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长处,为我们拓展第三方物流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库房设备开展加工包装、物资配送,形成比较系统的第三方物流,而后,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功能性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综合物流,形成一个社会上有规模、有实力、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结论:从仓储物流企业走出误区,利用丰富的库场设施及管理经验,形成第三方物流,到探索适合国情的综合物流,除了具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外,管理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管理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第一,资金上的制约。企业要创新管理,势必引进一些软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是否有实力、有魄力进行大胆尝试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第二,体制更新的制约。新的管理思想、特别是诸如MRP-II,ERP的引进,必然对原来的管理思路造成很大冲击。管理方式的改进往往伴随着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由于原有体制已运行多年并形成了固定模式,在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中,业务的交接、流程的控制、人员的搭配等各方面问题必然是千头万绪、不易理清。
仓储管理的内涵范文6
1.精细化管理是油田物资库库存管理的必然要求
分级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是当前油田物资库管理的主要方式,供销处、基层单位、物资采购部是该模式中三个主要的管理层次,采购部承担采购责任,供销处则供应物资,基层单位实施物资分配,也就是说这三个阶层之间的工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工作恰接并不紧密,缺少沟通,其所采购上来的物资未必能够满足物资供应的需求,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采购资金管理不切实际;物资采购盲目;物资积压问题突出;物资监控与管理力度薄弱等。而精细化的管理能够完全的解决掉该模式下的物资库管理问题,并通过提升监督与管理力度,密切物资管理关系与职责,强化部门沟通等手段实施定员、定岗、定责以及全方位的油田物资库管理办法。
2.精细化管理是油田物资库管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的重要手段
科学理性的采购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存积压与库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这样的优势与改变只存在于内部行业之中,与外部石油企业相比,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落后,台塑、台湾中石化等企业在物资库管理方面实施的是定额管理制度,定额管理控制了物资采购与库存物资的额度,并对采购与仓储两项业务实施分离管理,推进了采购与仓储部门的业务沟通,提升了二者相互监督与制衡的力度,该模式下库存积压与采购盲目性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在外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变动下一般不会出现库存积压问题。
二、对油田物资库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
精细化管理不是单一针对管理制度的改革,而是对人力、资源、权利与责任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各个管理要素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了科学化配置以及优化组合、优势连横以及权利制约的效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
1.紧抓各类物资管理特点,实施分类与分级管理、提升物资保障能力且能够排除物资积压问题。
2.实施仓储定额,控制仓储规模与容量,细化定额,调节仓储结构,对防止仓储积压积与物资结构紊乱具有重要作用。
3.供需结合,实施计划采购,增强物资采购的对口性。
4.重点把关物资采购,制定采购策略,革新采购理念,从分析卖家市场入手,提高物资采购的性价比,并优化采购物资以及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油田物资库存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1.统一储备手段
油田物资库的分散管理对二级单位的物资供应存在较好的效果,能够方便二级单位的物资配送,但是长期使用后发现该模式下设库交叉严重、储备出现重复,管理任务分割独立,各部门合作程度及其低下,并不利于全方位的开展物资库的管理,企业与供应商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了油田物资库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与管理风险,物资供应与利用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实施统一储备的管理手段,通过协调各个部门与层次的管理任务与职责,加强管理指挥与控制,统一量的管理与资源的调配,科学分配库存责任,实施订货的分级管理;提升入库管理的力度,缩短物资的提前期,可以实施外包服务;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利用历史经验适当的进行减量修正,分批发送;提前回款期限。
2.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是油田物资库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油田物资库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成本过高、经营亏损、盈利回收率低与回收速度慢是众多油田物资库管理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经济效益与管理价值,企业必须革新成本管理办法与模式,推动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2)提升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人员与设备,制定和下达各项目与岗位的成本费用,实施管理定额办法,分解成本控制的压力。
3.供应商管理优化
(1)主力供应商与一般供应商分层管理。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应当明确不同关系的供应商管理要点,将供应商分为不同地俄层次,例如主力供应商、可开发供应商以及一般供应商,不同的供应商层次实施不同的管理与维护办法,明确供应商管理重点,并维护与发展具有开发潜力的供应商。(2)外包业务管理。外包业务包括代储与代销两项业务,坚持以“少库存物资、多储备资源”为外包业务管理原则,强化零积压管理效果,降低外包业务的管理与经营风险,以壮大企业的经营实力,拓展自身经济效益。(3)创办物资超市。零售超市的营销管理是油田物资库管理值得借鉴的物资管理模式,其具体的实施办法即是实施统购分销模式,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各超市拥有统一的物资供应商,而后管理不同的销售链条,针对解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
四、结束语
油田物资库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果,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对于企业的形象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未来油田物资库的精细化管理将增加智能化与立体化管理项目,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
作者:胡国山 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国际事业部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论油田物资库存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2(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