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桥梁工程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施工技术;

1. 前言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施工要点是:施工前准备、埋设护筒、钻孔、泥浆拌制、成孔质量检测、钢筋笼(检测管)制作和吊放就位、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拆除护筒、处理桩头、桩基检测。

2. 桩基础施工

2.1施工前准备

钻孔桩在施工前要对进场钻机、泥浆泵、吊车等进场设备进行试运转检查,以防钻进中途发生故障。并进行设备报验,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开钻前由质检员对测量员所放的桩位进行复核,无误后放出护桩。

2.2埋设护筒

护筒上部障碍物用人工挖除,护筒埋设深度要保证护筒上端高出地面30cm以上。水域护筒高出水面2m以上。护筒直径大出桩基直径20-40cm。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实测,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护筒固定在正确位置后,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并用钢筋焊接于钻机机架上,避免塌孔发生时护筒掉入孔内。

2.3钻孔施工

1)钻机就位时要支垫平整、稳实,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在钻进过程中,不可进尺太快,钻孔时,要保证孔内水头压力。钻孔要间隔施工,在钻孔桩砼浇筑24小时后方可进行其他相临桩的钻进施工(间隔大于5m除外)。在钻进过程中,不可进尺太快,开钻时、快到溶洞顶时钻孔时与地质复杂地段均应缓慢钻进。钻孔时要保证孔内水头压力。

2)在钻孔排渣、提钻头或因其它原因停钻时,保持孔内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

3) 钻孔分班作业,连续施工。钻进时泥浆比重控制在规范允许之内,经常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要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记录表中钻渣情况栏。

4)溶洞等特殊岩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钻头,钻头直径不能小于桩径。

2.4成孔

1)钻孔应一次完成,施工员在在成孔30min以前通知质检工程师与监理工程师。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探孔器和测绳,对孔位、孔深、孔径、孔形、竖直度(斜度)、泥浆和沉淀厚度等进行检查。

2) 检查孔深的测绳要经常校核,探孔器下放时必须绑测绳,确保探孔器垂直下放到孔底。进行全深的孔径检查。如探孔器下不到孔底要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扫孔,如果形成梅花桩应回填片石重新冲进,确保桩径满足设计要求。

3)探孔器直径控制在小于桩径2cm-3cm,探孔器长度为4~6倍的桩径。

钻孔桩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2.5护壁泥浆

泥浆原料选用优质粘土;采用膨润土造浆,为了提高泥浆的粘度和胶体率,在泥浆中投入适量的添加剂,其品种和掺量要有试验确定。护筒内的泥浆顶面,要始终高出护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1m。

2.6清孔

1)清孔统一采用二次清孔方法。在下钢筋笼前进行第一次清孔:终孔后先用泥浆管放至孔底将孔底沉渣进行初次清理,在此次清孔时注意间断性用钻头上下抽动。此阶段加水不宜过快过早,以保证孔底沉渣基本符合要求为止。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后下导管、并接滤沙器清孔,导管可放到孔底。此次清孔缓慢注水,直到孔底沉渣、泥浆比重等指标达到图纸要求。

2) 要尽量缩短下钢筋笼、下导管等准备工作时间。如由于准备工作时间太长,孔内沉渣超限,要通过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3) 清孔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②清孔后,孔底、中、上部泥浆均要符合要求;

③清孔时要保持钻孔内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防止坍孔。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沉淀厚度进行检查,孔底泥浆的沉淀量要小于10cm,不得用加深孔深的办法来代替清孔。

2.7钢筋笼(检测管)制作吊装

钢筋的骨架(检测管)根据施工条件满足规范要求时可分节制作,钢筋笼成型可采用卡板成型或箍筋成型,保证主筋的位置准确。在骨架上端,根据钢筋笼的长度、直径大小以及护筒顶标高,均匀设置2根吊杆(或吊环)。

为保证钢筋笼的几何尺寸及相对位置正确,钢筋加工在加工平台上放样成型,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下端纵向主筋要稍稍向内弯曲,以防钢筋下放时,损伤孔壁。

钢筋笼在现场地面平卧组装,先将闭合箍筋排列整齐,再将主筋依次拉线点焊就位于加强筋上,再将螺旋筋同主筋绑扎。操作过程中,钢筋的绑扎、焊接严格按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操作, 检测管根据设计文件要求与钢筋笼焊接为一体。

钢筋笼吊装时,采用扁担加滑轮起吊法,并设置4~5个吊点以防钢筋变形。采用多点起吊与内置“十”字支撑相结合的方法,吊放时要对准钻孔中心缓慢下入,严禁碰撞孔壁或高提猛落或强行下压。钢筋笼下入至设计位置后,利用吊筋固定,上下误差小于5cm。

2.8导管吊放

1) 导管要采用直径不小于280~300mm的无缝钢管节组成,各节具有带密封胶垫圈的联接法兰盘或扣环。使用导管前先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2) 导管安装前要检查其内壁光滑度,并编号记录。最下一节下口不设法兰,长度要尽量长一些,一般为4~6m,使拔管不带动砼,然后依次安装2~3m标准管节。在考虑孔底悬空25~40cm后,计算到卡盘顶面的高度,以便最上几节用1.5m、1m、0.5m管节调整导管长度。

3) 导管接口法兰面须平整,两法兰盘间须垫合适的橡皮胶垫(厚3~5mm),并在胶垫两面均匀地涂上一层黄油,以利密封,导管要放在孔中心。

4) 砼浇筑前在料斗内放置钢板内盖,并用副机钢丝绳超吊,确保首次浇筑一次封底。布置好上料斗、贮料斗、砼运输车和吊车等的位置关系,以便操作,进退自如。

2.9水下砼浇筑

1) 浇筑前控制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定,需二次清孔,但要注意稳定孔壁,防止坍孔。泥浆比重、含砂率按规范要求控制。

2) 导管和其它工作准备就绪后,在料斗下口放入钢板盖中,确保封孔质量。

3) 首批砼浇筑后,导管埋深不得小于1m。在导管上口接漏斗,使砼罐车或泵车直接对料斗口浇筑,以减少环节,加快浇筑速度。砼罐车延第一车砼方量不得少于8立方。

首批砼数量根据下式计算:

V≥πD2/4*(H1+H2)+πd2/4*h1

式中:V-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1.0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砼达到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平衡导管外(或水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

4) 浇筑过程要注意保持孔内水头,每浇筑一车用测量绳探测孔内砼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灌注接近桩顶标高时,使用竹杆或者镀锌水管测量砼面至护筒顶深度。

6) 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导管拆除不超过10分钟。导管随浇筑随提升,并小范围抽放导管,保证混凝土能够顺畅灌注,并且避免钢筋笼上浮。避免提升过快,造成混凝土脱空现象,或提升过晚而造成埋管拔不出的现象。浇筑时连续浇筑以保证导管口混凝土的压力差,使混凝土不断从导管内挤出,使混凝土面均匀上升,孔内泥浆被混凝土置换而排除孔外,流入泥浆池中。探测孔内砼面标高要准确,使用的测绳应完好,无破损,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7) 在浇筑到钢筋笼下端附近时,不能拆除导管,直至埋住钢筋笼2m以上后,才能拆除导管。在浇筑到离钢筋笼下端3m时,适当放慢浇筑速度,直至砼埋住钢筋笼8m以后,才可以加快浇筑速度。此时砼坍落度必须达到要求,并要延缓拆导管时间,必须在见到砼罐车时,确保拆卸导管后能立即浇筑时,再拆卸导管,防止因导管内砼沉淀导致浇筑困难。砼浇筑过程中,要随时清洗拆出的导管,最后全部清洗堆码,以便下次再用。浇筑完成后,拔出护筒并冲洗干净待用。

8) 孔内溢出的泥浆要通过泥浆槽或泥浆泵回收到泥浆箱内,防止污染环境,也可重复使用。浇筑接近桩顶时,由于砼冲击力减小,易堵管,可采用抬高浇筑点来增大压差浇筑。最终浇筑高度要比设计桩顶高出0.5m~1.0m为宜。最后一节导管拔出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造成桩顶泥芯。

2.10桩的检测

桩施工完毕或部分完毕,并达到养护时间后,通知监理单位及专业验桩部门对桩的质量进行检测。桩的检测逐根进行无破损检测,并且按照设计要求的频率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测,经检验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3. 结语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桥梁施工;水准点布设;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20-01

桥梁在现在是越来越重要了,安全性也越来越值得关注了。在桥梁的施工当中做好测算对于保证桥梁安全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水准点布设又是很重要的了。

一是克服困难,保证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协调解决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建设。二是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根据公路建设的发展,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既改造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上的危桥、旧桥,又建设新桥,规划设计的桥梁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通行质量好,承载能力强。三是拚搏实干,创出实效。盯紧桥梁建设工地,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精神。

1 桥梁的水准点布设的遵循原则

要按照桥梁的长度来安排水准基点的布设密度,桥梁的长度在二百米以上的,每岸最少要设置两个;桥梁的长度在二百米以下的每岸最少要设置一个;小桥可以只设置一个。水准点安排位置不但要考虑到方便进行水准的联测时使用,而且还有考虑到点位的安全、稳定和长期保存。水准基点应该设置在尽可能的靠近施工地点并且不会被扰动和淹没的地方,不但方便于检查传递高程而且还比较稳固。所以在平面的布置上,为了使水准基点不受施工的干扰并且稳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容易受到破坏或地质不佳的地段,水准基点的基础底部要埋放在冻土的深度0.5米以下,并设置辅助点的明标和暗标;水准基点离墩和台的边缘大于基础深度的两倍的距离,离工地道路的中线大于五十米;在特大桥的两岸的土坡都陡峻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高差设置对施工水准点进行辅助,有利于高桥墩高程的放样;施工的水准点离墩和台的边缘要大于基础深度的距离,离公路边缘要大于五米,而且路基为大挖方或高填方时,水准点需要设置在在挖或填的方边线外。

水准基点处可以把金属的标志镶嵌在露出的基岩上或埋设永久式的标石。而且为了使施工的方便,使各个施工的阶段只需要安置仪器一次便可以把高程传递到所需的部位上去,可以在河滩上或各个墩台的下面设置很多个施工的水准点,但需要定期检测施工的水准点。

2 不同地质情况下桥梁的水准点布设

各个地方的地质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水准基点千万不要埋在人工土内,如地表土、建筑废弃土或大堤等,可以深埋在原状土内或埋放于基岩内,对于很重要的特大桥工程,水准基点最好能埋于在基岩中。

2.1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标石,水准点结构一般是由柱石和与其相连接的底盘构成,柱石的顶面可以安装水准标志

但要作为水准基点的话,还要在底盘的正北加设一个水准标志;如果要当作副点的话,还需要在每个水准标志上用混凝土的标志盖再覆盖上。标石底盘和柱石都用混凝土灌筑,标志用镀铜或镀锌的圆钢车制、不锈钢、铜质材料制作而成。在制作混凝土的标志盖时,其顶面需要用字模压印埋设日期、等级、水准点号和桥名。需要建筑于冻层线下面的原土层上,只能作为三等以下的施工的水准点用。

2.2 钻孔埋管以建立深埋的钢管标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地表的覆盖层是比较厚的,基岩埋藏的很深而且不可能采用明挖

这种基点在施工时,首先用钻机钻到新鲜的基岩内两米以上,再在基岩内埋入七十到七十五毫米镀锌的钢管,为了使钢管和岩基严密的结合,在钢管下部预先钻几个排浆孔,方便于从管内灌入砂浆和水泥时从有孔处排出。

2.3 对于附近有完整的基岩露头的桥址线,水准基点可以埋设在岩层

在埋设之前,要彻底的清理岩层外部的风化层和覆盖土,再在基岩层上凿出一个深度适当的岩坑,然后在岩坑里面凿两个高差约十厘米的岩孔,用水把岩孔内的石粉洗净,接着用水泥和砂浆把孔灌注,每个孔里再埋一个水准的标志,最后用混凝土的标志盖覆盖住两个水准标志。然后用混凝土盖板把副点和其岩坑盖住,在周围修建其排水或挡水的设备。

2.4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标石,在最大冻土的深度不小于三十厘米时,底盘的深度应该埋藏在冻层线以下不小于六十五厘米的地方

埋石筑位于地面下方时,最好在周围砌一圈砖石形成井圈,四周要修建条排水沟,并在保护盖上面加上适当覆盖物。也需要建筑于冻层线下面的原土层上,只能作为三等以下的施工的水准点用。

2.5 在交通的运输不方便时,运输材料困难,这时可以采用铁管或钢管当作柱子水准的标石

铁管或钢管的长度约为七十到八十厘米,壁厚为三毫米,外径大于六厘米,在铁管或钢管的顶部焊上水准的标志,并在下端离管底十厘米的地方,为了和混凝土的底座互相固结,安装两根正交的钢轴根络。等长废短钢轨可以代替的钢管,但顶端要锯成斜面的,轨头要锉成圆球形还要镀铜或镀锌,以代替水准标志。也需要建筑于冻层线下面的原土层上,只能作为三等以下的施工的水准点用。

3 总结

当今桥梁正在结构越来越轻、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漂亮的道路上前进,保证布设桥梁的水准点的科学合理,能够保证测量的精确,也就能使桥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献军,黎瑾慧.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工程测量控制要点[J].铁道勘察,2011,(04)

[2] 周艳,贾朝霞.道路与桥梁工程基础理论与监理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桥梁概念设计;教学方法;桥梁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U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8403

桥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跨越障碍、到达彼岸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生活环境中使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结构物,常常成为审美对象和文化遗产[1]。桥梁具有结构物和艺术品两种属性,传统的桥梁工程教学因受时代所限,只关注结构物这一属性,教材多为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实用性教材,教育学生按规范进行设计,其影响延续至今[2],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重在材料选择、构造设计、内力计算,主要解决的是结构概念设计的问题。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桥梁,特别是城市桥梁的美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人员开始注重造型的表现力和隐喻,造型概念设计也应运而生。在关注造型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桥梁与周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因此,桥梁概念设计宏观上包含了结构概念设计、造型概念设计、桥梁景观设计三个部分。这三者在设计中同时进行、相互融合。在教学中,结构概念设计通常由桥梁工程课程来解决,其它两项则由桥梁概念设计课程来解决。

一、课程设置

桥梁概念设计课程适用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属于专业选修课,通常在学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之后开设,使学生有能力对所设计桥型的结构杆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该课程原来安排在桥梁工程课程之后,此时学生均已掌握了桥梁的规范设计法,从上交的概念草图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定势已经形成,在规范规定桥型基础上微调的较多,充满创造性的桥型较少。后将该课程提到桥梁工程课程之前,这时上交的概念草图作业出现了很多优秀方案,既有创新又有可行性。由于课程安排在桥梁工程课程之前,必然会担负起桥梁工程概论的教

学任务,介绍五种基本桥型及其构造特点,占用学时较少,满足该课程基本需要即可。随着课程的推进,有些学生会对原始设计产生怀疑,因为与规范桥型差距较大,此时尽量建议学生保留原始的设计形式,无论造型繁杂,还是夸张,甚至是造型荒谬都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一切力学知识和结构知识,动用一切工程手段,解决原始设计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桥梁概念设计综述、桥梁史、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色彩与夜景设计、综合应用、方案比选和评价方法等。在这些内容中,桥梁史是经常被教师简略介绍而在这里要重点强调的。由于传统教育内容过于保守,容易养成工程师循规蹈矩的习气,缺少创新精神,培养出的许多工程师并不清楚他们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所采用的技术大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所创造发明的。我们虽然在规模和跨径上有所超越,但技术并没有新的突破。这种满足于跟踪和模仿的习惯,正是中国工程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的结果[3]。要想明确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回顾知识的层次和增长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现时的理念是在何时首次出现,又在何处被采用[4]。因此,介绍桥梁史,特别是现代桥梁工程发展史上的那些重大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创新得以提出的原因、实现的条件、应用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何为创新、如何创新。如果再介绍创新者及其性格,就会形成立体形象,加深教学印象。例如著名的桥梁设计师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除了设计了很多造型优美的桥梁之外,他还是各向异性钢桥面板的发明人,并首创斜拉桥倒退分析法、下层移动托架施工法和顶推施工法,他对桥梁工程的探索精神让人敬佩。马拉尔(Robert Maillart)的坎坷人生和对板结构的执着,梅恩(Christian Menn)的坚强性格和对矮塔斜拉桥的贡献[5],这些都能促使学生去深入这些桥梁大师们的世界,并且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工作,避免思维僵化,更好地理解桥梁绝非只是“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而是有很多种设计思路,有非常丰富的处理方法,有广阔的创新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要突出桥梁史这部分内容重要性的原因,它可以很好地承接“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部分的教学,体现造型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方式

对于桥梁概念设计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趋势,每一种教学手段都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6]。桥梁概念设计综述和桥梁史这两部分多采用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介绍大量工程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7]。

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部分采用多重解释性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就是通过精选桥例串起多个知识点(包含景观、色彩、夜景等),使同样一套课件在讲授一遍主要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进行多次解释,每一次解释都换一种思考方式。比如在介绍拱桥分类这个知识点时,桥例不但要考虑拱桥各种类型的对比,而且还要反映出夜间景观的设计规律,或者桥体色与景观色之间的关系,这样在第一次课上讲完拱桥分类,在第二次课刚开始进行简要的复习,然后启发学生重新看待桥例,发现这些桥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规律。如果综合了三个知识点,就可以对同样的课件进行三次解释,让学生养成多视角多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几次课后,学生就会主动思考首次出现的众多桥例中是否蕴含着其它的原则或规律,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有效调动。

其它的教学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模块化课程设计。在讲授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开始进行概念草图构思和绘制,随着课程的进展,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造型设计。比如在讲授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时,学生就根据所学的新知识论证所构思桥型的可行性,并相应地作出修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要谨慎,

尽量保留学生的原始设计思路,

不要轻易否定任何设计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措施;也不要直接给出建设性意见,而是提供多样的参考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处理办法。到了桥梁景观设计部分,学生要在原设计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并对桥梁造型做进一步修正。课程结束,学生要提交一份详尽的课程设计过程记录,把课程设计每一阶段的所思所想以及所作出的修改仔细记录整理,同时提交最后的桥型方案。通过课程设计、课堂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教师也能及时地把握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四、考核方式

考核分过程记录和桥型方案、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三部分。各自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调整。其中,平时作业和教学内容相互配合,比如在“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部分,要求学生分组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校园周边的人行桥的结构、细部、使用情况等。在讲授桥梁景观设计时,要求每组学生反复调查其周边环境,并提出景观设计意见。这种类似于项目教学法的作业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虽然作业在课程开始前就已经提前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有的作业可操作性差,或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完成,也可以取消、合并,或者更改。

五、结语

由于中国对桥梁概念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研究成果的译介和国内的探索与实践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适合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确保高效的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概念设计是桥梁之魂,也是工程区别于科学的关键,更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3],因此要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应用,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培养出新一代的桥梁工程人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伊藤学.桥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3.

[3]项海帆,潘洪萱,张圣城,范立础.中国桥梁史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09.

[4]马修・韦尔斯.世界著名桥梁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3.

[5]王应良,高宗余.欧美桥梁设计思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05.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公路桥梁,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get. The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has an important one page. As our country ancient wooden bridge, stone bridge and TieSuoQiao long time to keep the world advanced level, and even in modern times, building Bridges in the world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world bridge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highway bridge, has been formed a considerable scale, has made the good progress, and the world powers in bridge played a part. This article is to the highway bridge i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and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ration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highway bridge, quality contro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内涵

公路桥梁质量控制是指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广泛的包括着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评价等方方面面。

(二)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1.重视并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要实现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对地质进行勘测时,应尽量避免一些地质复杂,气候较为恶劣的地质段,保证公路桥梁能够建立稳固的地质基础。如采用桥基位置移开或适当加大跨径等措施应对不利的地质段。

2.注重公路桥梁设计方案的精化和优化

在建设公路桥梁时,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从设计上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力度,实现公路桥梁设计方案的精确化和优化。

3.原材料选用中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选用中的质量控制是公路桥梁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原材料选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公路桥梁质量。只有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不变质,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和桥梁建成后可能出现的的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在实际原材料选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来选用。

4.注重防治桥梁质量中的一些通病

在公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连续箱梁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伸缩缝与桥面高差指标合格率不高等问题。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前设计时明确质量控制的要点,施工中施工单位应给予这些要点足够的重视,另外,监理部门还要编制相应的审查方案,这样做到防治结合。为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应当将质量控制意识植入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心里。

二、公路桥梁建设施工的管理探讨

(一)进度的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就是施工单位根据组织设计中的进度安排而进行的一个管理工作,在满足质量和费用要求的条件下,将项目的工期控制在计划时间之内。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实际的进度是否按原计划进行,若出现工期滞后,要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修改原计划来调整进度。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员的管理,任务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合理分工,紧密配合,团结一致,确保工程进度和竣工时间。

(二)质量管理

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急需政府和相关建筑单位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反思过去因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事故,确保公路桥梁工程质量过关,建立国内外声誉。工作人员要对施工项目做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若不合乎标准,要及时改进,以免造成损失。要明确好每一个职位的责任和分工,让每一个人都要认真负责好自己的那一部分,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设计,质检员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以保证工程质量目标。

(三)施工安全管理

1. 防止过劳,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提高生产安全性。

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减少疲劳呢?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另外,为减少疲劳程度,还必须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施工人员通常采用轮班制的休息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长时间工作后的工作人员得到适时的休息,从而极大地缓解人员身心压力,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

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有调查表明,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施工过程事故80%以上。操作人员在危急时刻的处置是否得当,关系到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部署、检查、考核和针对性,以确保培训工作有系统地完成,提高学习效率。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持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 合理利用施工人员心理特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施工人员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受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复合作用而出现复杂的不安全心理。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心理状态稳定,高效作业,应充分利用这一群体心理特征,培养安全骨干,使他们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产生积极的行为效应,使他人产生随从行为,积极遵守安全规程,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四)施工环境管理

1.采光照明问题。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色彩识别标志、环境温度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就要求施工方要根据不同的周围环境采用不同的照明设备和色彩标志,并且色彩标志颜色要醒目比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是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明显标志。

2.环境温度问题。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接近37.5摄氏度时,人体内部的热量就难以通过皮肤散发,人就会产生不适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也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因身体缺少水分而虚软无力,这样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反之亦然。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环境温度问题,尽量在适合人体施工操作的温度下作业。

3.现场环境问题。如果施工现场器械、堆放杂乱无序,机械无防护装置,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会使施工人员生理、心理难以承受,这样就必然引起安全事故事故。

三、结语

加强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在施工时,应当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该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只有将质量控制的意识深入到施工人员心中,使其认识到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提升业务技术,切实的保证公路桥梁的工程质量。有效管理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包括进度、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环境的管理,在实际管理控制过程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施工环境,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褚若升.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4).

[2]贺维庚.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7).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5

1、桥梁的组成:桥梁主要由桥跨结构、支座、桥墩、桥台和基础等组成,桥跨结构也称上部结构,是跨越结构;支座的作用是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保证桥跨结构具有预计的位移功能;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跨的结构,桥台又是桥梁与路堤衔接的结构物,其两侧一般做成填土或填石锥体并在表面加以铺砌,用来保证桥台与路堤很好衔接,并保证桥头路堤的稳定;基础是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通常将桥墩、桥台及基础称为下部结构。此外,桥梁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包括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或防撞栏杆)、伸缩缝及灯光照明等。附属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桥梁的服务功能。

2、桥梁的分类:无论是从外观、使用功能、服务对象还是从结构受力特点等来看,桥梁的种类都是非常多的,为了便于区分,一般将桥梁划分为若干类型。按用途划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农用桥、人行桥、水运桥(渡槽)和管线桥等。按桥梁长度和跨径的不同,又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和涵洞。结合梁桥指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共同受力的一种梁桥。按跨越障碍的性质,通常分为跨河桥、跨线桥(立交桥)和高架桥。高架桥一般指跨越,深沟峡谷以替代高路堤的桥梁,以及在城市桥梁中跨越道路的桥梁。 按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有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桥。按桥梁是否固定,又分为固定桥、活动桥(又称开启桥或开合桥)和浮桥。

浮桥随水位升降,多为临时性桥梁。当河道两岸不容许修建较高的路堤,而桥下通航又需要保持必要的净空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可建造活动桥。活动桥开启方式可以是平转、立转或升降。活动桥水陆交通互相干扰,养护又困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本课程只介绍固定式桥梁。根据桥梁的受力情况,一般又分为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和组合桥。

3.国内外桥梁建设成就与展望。国内外桥梁建设成就:人们为克服自然界江、河、湖泊等出行障碍物而修建的桥梁是人类创造的最杰出建筑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结构物,同时也常常成为人们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物。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已修建了大量的桥梁。早在罗马时代,欧洲的石拱桥艺术已在世界桥梁史上谱写过光辉的篇章。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大幅增长,推动 了 工 业 的 发 展 ,19,促进了桥 梁 建 筑 技 术 方 面 空 前 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桥梁建设获得了廉价、耐久且刚度和承载力均很大的建筑材 料,从 而 推 动 桥 梁 发 展 产 生 又一次飞跃。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和有限元技术的 迅速发展,使得桥梁设计工程师能进行复杂结构计算,桥梁工程的发展又获得了再次的飞跃。我国是文明古国在桥梁建设史上也写下了不少光辉灿烂的篇章。古代桥梁不但数量惊人,而且类型也丰富多彩,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建筑中的最主要形式。据史料记载,在三千年前我国就有了木 梁 桥 和 浮 桥,稍后有了石梁 桥。世界公认悬索 桥最早出 现在中国,公元前3世纪四川已有竹索桥,公元前2世纪陕西已有铁链桥,而欧洲迟至16世纪才开始建造铁链吊桥。举世文明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由石匠李春于公元591~599年所建造,它净跨37.02m,桥面净宽9m,拱矢高7.23m,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石拱桥,象这样的敞肩石拱桥,欧洲到19世纪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建于1053~1059年的福建泉州万安桥是世界上现有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梁桥,原桥全长834m,1996年修缮后长731.29m,共47孔,每孔用7根跨度11.8m的石梁组成,宽约4.9m。该桥在基础工程上首创筏形基础,采用蛎(蚝)种在潮水涨前的抛石基底和石砌墩身上,使胶结成整体。公元1170~1192年建成的广东潮州湘子桥(又称广济桥),全长517.95m,东西浅滩部分各建一段石桥,中间深水部分以浮桥衔接。浮桥可开可合,是世界上活动桥的先导,然而,封建制度在我国的长期统治,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我国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至解放前,公路桥梁绝大多数为木桥,1934~1937年由茅以升先生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解放前由我国技术人员完成的唯一一座大桥工程。该桥为双层公铁两用钢桁梁桥,正桥16孔,全长1400m。解放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的大力投入,使得我国的桥梁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在世界桥梁建设异军突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在大跨径桥梁方面,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在现代建筑中几乎离不开的材料:混凝土

桥梁工程发展史范文6

关键词:科学史;应用型本科;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62-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多数借鉴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培养模式,在理论认识和教育实践方面目前还都处于摸索阶段。由于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生产和管理工作,因此也就产生了在培养过程中融入科学史这样以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目的的课程教育问题。

一、科学史的作用

科学史是一门较新的学科,科学史教育在培养学生获得科学素养方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它比较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本身以及与其内外相关的因素,因此有利于学生了解每项科学成果产生的曲折经历,体会到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激发他们投身科研、服务大众的激情。具体来说,科学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和认识科学的应用,具有一般普及性教育方面的功能。同时,科学是由不同文化中不同的人来创造的,科学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晶,许多人对科学传统或传承做出了贡献。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可以看出,科学的革新要打破传统的认识,并且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曾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科学史可以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依据,研究科技政策史,有利于科技政策的开发和创新,引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科学史的教学,不仅能学到具体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自身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开阔视野,更能把握科学的概念和方向。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按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人才划分为理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通常,社会发展是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过程,是发现、创新、应用和生产的过程。理论学术型人才,富有创新和研究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发现和创新的重任;应用型人才,把发现和创新变成实践,主要承担应用和实际生产的任务。从提高生产效益和工艺水平上讲,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显著。按照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程度、解决问题的复杂度,还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再划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主要定位在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上。工程型人才主要依靠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将科学原理和学科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活动,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他们也就是社会上常说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应用型人才在拥有“应用”特征的同时,还应该拥有“高素质”的特征。在知识方面,高素质体现在知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在知识广度上,他(她)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技能;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扎实的应用性知识;另外,还要有一定的人文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知识深度上,他(她)们要从“够用”和“实用”的基本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要从掌握职业技能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向掌握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转变。在能力方面,高素质体现在他(她)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以技术规范为基础,具有从事某种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同时,这些人才还要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制造出符合实际的产品或服务。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科学史教育其基本出发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符合国家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其次满足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要求,最后适应科技发明与发现的多层次性要求。

(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品质,包括:良好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判断力、较强的思维能力。拥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对待事情要善于正确运用科学的观点去判断,不能盲从或目无一切;对待问题要善于从抽象角度出发,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和解决问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属于国家高级技术类人才,担负着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职责,应该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体力量,其对待技术问题的看法,也即技术观,可能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的科学素质。

(二)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要求

科学家是发现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而工程师是创造一个不曾有过的世界;科学家的任务是认识自然,工程师的作用是与自然协调地发展人类社会。新世纪的工程师面临着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化、计算机普及以及信息交流迅速的大环境,对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要求影响到工程师的培养效果。在创造性上,科学家强调原创,谁先发表,谁就是领先,就是原创;工程师则不一样,在纽约建一栋结构复杂的大楼和在上海盖一栋结构复杂的大楼,两者地基条件不同、设计方案不同,不能说谁比谁强,都是技术上的创新。对新世纪工程师来讲,不一定要原创,可以是创新,也可以是不同条件下的新的实践。因此,对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强调创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应用知识解决现有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工程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历史传承的因素,科学史是一个良好媒介,研究技术发展史,可以更快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另一个要求,就是把知识要求放在能力要求的后面。因为知识发展很快,想把所有的知识传递完,没有足够的时间,怎么办?只有把学生的能力训练出来。因此,对学生来讲,知识、能力和素质都非常重要,但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知识更重要,这是新时代对工程师教育三个层次方面的要求。还有,对新世纪工程师的一个要求,就是对技术的热情。没有对技术的热情、对本专业的热爱,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成果的。科学史的教育和熏陶,正好能传达这些思想。在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成功与失败中,引领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献身科技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热情。

(三)科技发明与发现的多层次性要求

科技发明与发现并不是理论学术型人才和科学家的专利,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层面都有发明和发现的因素,应该说科技发明与发现具有多层次性。工厂车间生产工艺的革新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方法变革等,都会在日常的生产中出现,这些多数都是应用型人才服务的领域。高尖端科技的研究由高尖端理论型人才去解决;常规民用科技的开发与革新,显然离不开应用型层次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也需要灌输创新意识和传授创新方法,这些也需要科学史教育作为辅助的手段。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科学史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科学史通识课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初期,开设科学史通识课程。具体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传统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和在线自学等多种形式。科学史通识课的学习效果,可以采取写学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早期就了解有关科学史的系统理论知识,为后期学习各自专业课程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将科学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将科学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强调的是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历史上科学家或工程师们所产生过的争论、质疑和错误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了解到目前该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由来、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等,在高一层面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应用或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桥梁的设计、施工与养护等。就桥梁材料而言,目前有钢筋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桥梁以及新型材料桥梁,各种材料桥梁的特点和构造很多,学生一时难以完全掌握。通过教学设计,在讲述桥梁材料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添加桥梁材料演变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知晓不同材料的桥梁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原因和应用方法,了解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桥梁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学生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带着科学史的观点,分析自己所做的课程设计与前人的科技成果有无不同之处、有无改进之处和有无实际价值之处,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和课程设计以及获得学分的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提升,这样有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适当地进行科学训练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当地进行科学训练。科学训练是针对小部分学生群体,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科学训练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开展科技大赛或设计大赛等。通过各种竞赛对学生进行科学强化训练,快速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对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有很大益处。

五、结语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不需要进行科学史教育,回答是肯定的。这样做符合国家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满足新世纪工程师教育的要求,并且适应科技发明与发现的多层次性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专业视角,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江哓原.科学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3]陆勇,童鹰.论科技史教育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7(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