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1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安排,忽略了学生的探索和互动,即由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的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安排进行实验。改革后的做法是注重学生的自主、独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和方案制定中,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课,变为经过质疑、分析、判断、概括等认知活动获得结论。
(一)应用为主,理论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强调应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应用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微生物检验技能实践,让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融入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项目技能训练中。以国家食品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组合内容,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为明线,以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暗线,将食品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融入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之中。在教师示范指导下,通过“理论知识预习教师讲解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老师检查和纠错”的段螺旋式反复强化训练,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微生物检验教学质量
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可显著提高学生微生物检验感性认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微生物形态学,如菌落形态、显微镜下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形象、直观、高效地让学生掌握上述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关键实验步骤以及学生容易犯的检验操作错误拍成录像演示给学生看,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典型错误。我们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杀菌锅的使用和无菌接种技术进行示范,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快。
(三)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分析和探讨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过往教学、实际生产检验工作、互联网的微生物相关检测的实际案例和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对关键或错误的操作环节进行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及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81-02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它以“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适用于实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学科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密切相关,其实践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对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断认知过程的支撑作用越发显现出来,因而强化学生的实验技术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提高认知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老师阐述实验原理、讲解实验步骤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理论大多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常常听不懂,操作盲目,实验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
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以任务为分析单位来实施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提高实验技能、临床动手能力、判断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笔者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法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南宁市卫生学校2013级医学检验3班共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级为2012级医学检验3班47名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由同一任课教师上课,教材及总课时相同,生源相同,入学成绩经统计无差异性。
(二)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内容的设计是学习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提出典型任务:临床常见的检验内容乙肝“两对半”工作任务为案例,工作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内容有病毒、肝炎病毒分类、乙肝病毒的抗原及抗体类型、抗原抗体反应、“两对半”检测方法、操作流程设计及实际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及出报告等。在学科上,主要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教师指导分析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模拟医院检验科工作过程。首先给出病例:20岁,男性,学生,近半月来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痛、厌油腻。查体,患者低热、皮肤巩膜黄染。为明确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检测“两对半”。教师针对工作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通过完成任务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并学会自我建构知识框架,探索性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全过程,学生自行完成。
(四)分组协作学习
1.分组:据与教师共同分析后,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自定小组长。
2.小组分工合用:小组长及成员根据工作任务内容,分工合作。
3.理论知识收集:各小组成员通过教材、图书资料、网络及请教带教老师等方式,学习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并将各人的学习任务汇总,小组各成员共同学习汇总后的知识。
4.模拟工作流程:各小组根据已搜集的信息,书写工作流程,对教师提供的病例,理论性探索并设计工作流程,再由任课教师带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观摩工作过程,最后对比小组原设计的流程,反复研究,最后定稿,上交教师审核。
5.实训操作: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制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全班同学乙肝“两对半”的筛选,分析结果并书写实验报告。
二、效果评价
学习结束后,参加期未考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容占据一定的分数,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从多角度考核学生对任务、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终成绩与上一年级医学检验班成绩对比。
在教学计划完成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以无记名的方式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放48份,收回48份,回收率100%,全部有效。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班级医学免疫成绩对比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
三、结果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二)两个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四、讨论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较传统方法有较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如学会检索、查阅相关知识,学会规划并掌握工作过程,提升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等。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实施操作性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任务完成,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新旧融合,化解了学科学习内容的成堆性、集散性。任务驱动,以“任务”为线索代替传统教学法中的以“知识点”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可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团队配合,精选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熟悉掌握,而且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功底,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及协调沟通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以岗位任务作为教学分析单位,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临床工作及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临床工作过程,因此,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的事项:一是任务目标为岗位工作任务,内容为真实工作过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以未来岗位中的工作选择典型任务。设计的工作任务与临床真实任务一致,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二是任务难易适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任务的难易程度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任务,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并会操作,同时要包含要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融合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才能够形成主动摄取和积极求知的欲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后,才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任务创新性,具有吸引力。设计的任务必须考虑给学生有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婷.任务驱动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2]朱兰珍.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6 )
[3]邱富杭.“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特色与应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3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生物技术人才,与社会联系广泛,社会声誉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机制与途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初次就业率就达到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及方案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站在学科前沿,紧盯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培养在几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龙江省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基础课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生物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遗传学课程的实验与生物基础课的野外实习得到初步的锻炼;其次是在学习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设备、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及实习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主要涉及一些专业基本技术的培养;最后就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研究及毕业实习。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逐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验课内容陈旧重复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设备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要不断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师资力量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更新。比如,发酵工程及设备的实验有3个:豆酱的生产、酸奶的发酵和固定化酵母细胞及酒精的生产,实验内容仍旧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发酵工程及设备、酶工程两门课程均有固定化细胞的实验内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也存在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实验课内容的陈旧及重复,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竞争力不强。
(二)课程实习实施效果良莠不齐
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实习主要涉及三门课,一是生物学基础,在帽儿山进行为期1周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实习,该课程的实习由学生直接参与,加之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历年实施效果较好,得到学生欢迎。另两门是发酵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专业课,也均有1周的课程实习,但该两门课程的实习均是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于该部分的实习均是参观发酵车间,噪音大,学生听不清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预计的实习时间很难达到,存在着实习实际学时达不到理论学时及实习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发酵车间均大同小异,选择参观好几个发酵工厂,学习效果差异不大,学生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量少。
(三)毕业论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存在着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的现象,有的老师会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同时需要老师填写及督促、检查学生完成的表格有选题执行情况统计表、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教师工作总结、毕业论文执行情况检查表、中期检查表、工作进度表、教师指导记录表、工作日志、学生工作总结和优秀论文推荐表等,这些均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精力减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毕业实习实施困难
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第八学期的1至15周进行毕业实习,是将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对就业率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安心去实习,因为利用实习阶段去找工作的学生较多,而学院为了完成就业的任务,也放松了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另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收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
二、工程中心建设的实践条件
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单位为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拥有包括35L-500L-1000L发酵系统、厌氧操作台、大型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高分辨率显微镜、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价值500多万元。中心学术带头人王伟东教授目前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发酵技术与工程和秸秆微生物发酵生产饲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业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农林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与生物质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水、气、固体废弃物)防治厌氧处理工程、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发酵料液制肥工程、环保设备集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等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完成了鸡西市梨树区碱厂村、阿城滨圣养殖基地、通河龙口等多处大型沼气工程。公司通过多起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具备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能够承担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与机械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不仅致力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工作,还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开展畜禽粪便堆肥化、生物质能源工艺技术及相关工程设备研发、技术熟化、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实验课设置,整合实验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的设置进行实验项目的整合,把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课教师进行开会论证,参与者为生物技术专业所有的授课教师及学院主管领导,特别邀请共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实行严格的论证,并对有些课程的实验进行了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融会贯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培养的实验技能,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及今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方案修正后实施。
(二)调整专业课程实习为生产实习
鉴于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生物技术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保留了生物基础课程实习,取消了专业课程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开学之初增加4周的生产实习,主要是进入发酵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习单位尽快适应生产单位的条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拥有的发酵设备条件,在工程中心进行1周的操作训练后分散进入实习单位,如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东日成酶制剂厂、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个企业,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负责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建设“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
在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师方面,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打破完全由教师承担的制度,采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方式。一方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学生依据工程中心的条件申请创新训练项目
为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省及学校从2012年起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获批省级项目,学校支持8000元/项;获批校级项目,学校支持5000元/项。鼓励学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条件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申请,申请成功后,工程中心将依据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条件。
四、人才培养效果
实验课程整合后,改变了以往以小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简单,仅仅为理论中某一知识点验证的弊端,将有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生产实习的安排在解决了专业课程实习仅是参观而得不到实际锻炼的问题的同时,还为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选题内容比例增加。2009级毕业生选题中,针对实际问题的选题占32.4%,虽然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比2008级毕业生增加了近10%。2009级毕生中有15人参加到创新研究项目中,有5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投稿论文3篇。
五、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结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进行了一些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充分调用工程中心的各种资源,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经历,接受多种熏陶,打造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举的育人平台,将学生、指导教师团队、工程中心、企业现场融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碍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限制实验项目更新的仪器设备、毕业论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写、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的解决等问题,还需要主管部门的认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长春,郝锡联,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3-115.
[3] 赵琦,苟小军.地方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56-58.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4
前言:如今,医院的医疗水平随着我国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正呈现日益向好的态势,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不容忽视,而且正变得日益严峻,那就是医院的关于感染方面的检测问题,医院作为病人进进出出的公共场所,而且大的医院的每天的人流量很多,如果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造成了相互之间的传染,这样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病人家属来说,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这样的情况对于医院的感染检测方面就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
从医院的发展以及如今面临的情况来说,现在的各个医院都会面临许多难题值得思考,而且有些问题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都解释困难,如近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做好医院的感染检测工作,虽然,各大医院的管理者也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而且在工作中也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强调和安排,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运用传统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院的检测工作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医院偶尔还是会出现病毒传染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呢,有一种现代的医院感染检测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并且通过临床微生物学进行医院感染检测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感染检测方式,它的出现对于医院的感染检测工作可以说是效果明显,下面,我们就深刻的解剖临床微生物学,具体的来阐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和作用,以供大家参考。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作为现在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医学中也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牧俅参⑸物学的本质上来说,临床微生物学具体又包括细菌学、真菌学以及病毒学等,但是无论是具体到哪门学科,临床微生物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外形、生命组成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等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通过总结的规律,利用其微生物的特点,用来对感染性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说,临床微生物学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和运用构成了一个纽带的作用,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是注入了新的力量。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运用和发挥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如今已被各个医院认识并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已实际的应用于医院的感染检测中,那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对与医院的感染检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而且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又是在感染检测的那个环节发挥作用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使得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2.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病原体诊断上的作用
当前,我国开始愈加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也有研究发现,临床微生物学对于病原体的诊断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临床治疗时,包括药物的抗菌素和各种激素等,在给病人治疗结束时,由于当时的卫生处理的不到位,或者说从治疗本身上来讲,为病人注入抗菌药品的方法不对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抗菌药品没有被彻底的处理掉,这样就为医院的感染埋下了隐患,所以从传统的病原体诊断方式来说,这种方法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而通过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因为这种方式从源头上着手医院感染的检测,所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医院的感染检测提供源头上的支持,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成熟,但是以后运用临床微生物学进行病原体的检测,是大势所趋,有一种现代医学的方式方法。
2.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检测细胞耐药性时发挥的作用
经过对医院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的多收医院存在这样一种乱象,病人在通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胞在耐药性方面的检测时,存在诸多解释不了的情况,这样对于病人的合理治疗又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因此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人恢复健康很重要,但是正是由于医生在抗药性方面没有把握好,所以目前的这种问题如果从传统的角度去解决,实际上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利用临床微生物学进行检测,倒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临床微生物学进行检验,可以从病人的组织细胞出发,及时准确的找到病原体的病变结果,然后再对病原体分析其病变的原因,从而有效的解决细胞在耐药性方面的错误判断,对于病人恢复健康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从而行之有效的进行治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2.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检测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医院的感染群体中,不只是局限于病人的传染途径,医务人员也有传染的可能,因为长期和病人进行接触,所以有些病原体通过空气或者其他途径附上了医务人员的物品中,从一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因为有一个科室经常会出现医院感染病毒的情况,后来才知道,是病毒通过科室里医务人的办公桌为传染途径的,因此,利用临床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对各个科室进行细致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从传播途径上有效的遏制这一传播源的滋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总结
通过上文的叙述和说明,我们不难发现,临床微生物学在医院感染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临床微生物学不仅在病原体的诊断上还是在细胞耐药性的判断包括及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上都可以利用其特点,有效的对医院感染的各个方面进行检验和判断,所以临床微生物检验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对他们的健康都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相信在不仅的将来,当我国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成熟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加以利用,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保障医院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吕爽. 探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效果[J]. 生物技术世界,2016,(02):82.
[2]黄婧.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5):7189-7190.
[3]孙院红,罗冲,青小鹤. 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87-4788.
[4]何艳菊.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4.
[5]殷海燕,郑伦和,段秋林. 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5):1061-1063.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5
Abstract: Rebuilding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inspection of food microbiology in the process of testing,selection and ordering could better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technical ability,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Key words: foo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reform;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92-01
1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是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分开独立设置教学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进行构建的,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这就需要按照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的技能与素质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将原有的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分解,找出其中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职业素质进行重新整合,并添加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样品的采样技术等内容,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项目,从而实现培养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技术能力的目标。
2教学内容改革的准备工作
2.1 调查工作岗位需求、实习生、毕业生工作情况、食品行业检验发展趋势,明确以下内容:①明确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掌握能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基本检验知识与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高职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这门课掌握的程度,关系到今后能否通过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试及能否胜任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工作岗位。②明确职业面向与岗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食品工业领域以及相关单位,从事食品检验、食品生产安全指导、食品经营管理等工作。 面向单位有各种食品加工厂、各级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各级卫生防疫站、海关、商检局、各经营检验设备单位、各种大中型饭店、食品市场、农贸市场等单位。
2.2 讨论分析调查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①确定岗位能力、岗位知识、岗位素质构成与要求:通过对食品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明确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和相关微生物学知识。如:能够切实承担某一专项检验项目;能够阅读理解并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具备分析检验结果,并对生产过程提出建议的能力;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及检验的基本知识;具有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②确定课程目标:依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如: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技能等。
3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内容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设计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仔细研究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每个项目,将检验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及素质进行归纳:①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检样制备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技术、系列稀释技术、显微直接计数技术、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技术、细胞大小的测定技术、微生物接种与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的染色技术、生化鉴定技术、血清学鉴定技术、菌落计数及报告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②职业素质:包括敬业爱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检验结果对生产过程提出建议的能力、理解与运用相关文件的能力等。
3.2 根据检验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及素质选取课程教学内容:①压缩理论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就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等进行检测。因此可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②删除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无关的内容。为保证教学与实际检验工作的紧密结合,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是围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岗位需求,按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选取的检验工作过程中常用的操作技能与相关知识选取的。因此像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代谢、营养物质的传递、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等内容可以舍弃,使课程更适用、实用。③增加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内容,如:2010版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内容、快速测试纸片技术、样品的采样技术等内容。
3.3 将微生物理论知识融合于检验技能训练项目之中。本课程改变学科式教学,将食品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检验各项操作任务之中,理论联系实际既不枯燥,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例如:将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生长繁殖等知识理论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技术结合,将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的制备技术、微生物的生长与微生物培养技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与消毒和灭菌技术结合。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6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86-02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充分利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简便的基本操作,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结合先进、快速的鉴定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尽可能快速地提供检验结果给临床科室,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专业自1982年设立以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服务于医疗检验第一线的合格的中高级检验实用型人才。在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由于生源层次的变化,总课时数的减少,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制定出符合新形势的实验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以适应临床的需要,特别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要突出学院的优势。
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中,强调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研究性实验,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1 设置最佳的实验项目
首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开设内容,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开展连续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合并。从革兰染色开始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到配制培养基,培养细菌,认识细菌的菌落形态,再到生化反应的操作,是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操作训练过程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在掌握以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综合起来对细菌进行鉴定,以及设计对临床模拟标本的鉴定,从学生拿到标本开始,让学生自己设计整个实验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会边做边思考,将理论课上讲的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离开学校前已基本掌握了微生物鉴定的全部过程。微生物学检验的全部实验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的系列性实验。在能力培养、知识积累、素质养成上起到关键作用,为顺利地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首先要将学生吸引进来,从理论课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录象、临床见习、课堂实训等。微生物学教研室有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一套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和方式,在老教师严格要求和“传、帮、带”中,新教师认真好学,中年教师努力奋进。微生物学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教学备课认真充分,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活泼,表达力极强。注意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微生物规律,生动易懂。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单纯板书,教师一人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讲课有启发性,有深度,讲课条理性强,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作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教师在实验中进行巡视,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提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实验中学会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每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加强学生的无菌知识和无菌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一方面写出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写出实验的体会。特别是实验体会,要求写出实验成败的原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怎样解决,以后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实验考试的模式
以往的实验考试是以最后课程结束时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准。改革后的实践考试是以平时老师课间巡视、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和最后考试相结合。实行操作独立考核,考试成绩单列,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理论考试。这一改革举措,一方面,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备课,不仅准备实验方法,也注意准备有关的理论知识,课堂要求更严,讲解、示教、辅导及答疑也更加耐心细致。另一方面学生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思考,实验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全面开放实验室
这样能保证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的正常开展,使得学生把课余时间大部分精力用在实验室中。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绝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通过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设置最佳的实验项目,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同时改革实验考试的方法,实验成绩单列,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使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刚,杜季梅,李超,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导论实验教学的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2):19-20.
[2]李继红.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认知水平――微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2004,11(1):35-36.
[3]李继红,杨敬芳.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