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贸易;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关系

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提升人均收入水平,致使污染曲线下降。换言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环境的改善。那么,是否可以验证经济增长促进环境改善的真实性呢。事实证明,通过实施合理的市场机制,能够处理好一部分的环境问题。比如,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升,那么人们更愿意花高价去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与此同时,生产者为了占据绿色产品市场份额,也会革新生产技术,通过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来减小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然而,只有最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才主张,要想把市场力量引导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去,政府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性的干预措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冲突正好形成了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贸易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1.国际贸易促进环境改善

首先,由于贸易体系具有开放性,因而其能够对全球各地的资源起到合理的配置作用。如果资源水平一样,那么开放的贸易体系就占据一定的优势,能够增加更多财富。根据以往传统的贸易理论观点,不管是从绝对优势理论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来讲,其具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贸易之后的福利提升的幅度较大。国际贸易跟国内贸易相比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其能为我们国家带来更多的收益,使各个参与国家的居民赚取到更多的收入。当人们的收入见涨后,根据库兹涅滋有关理论可知,随着环境的改善,收入也会增加。因此,可以这么说,贸易的增加能够带来更多财富。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在一个国家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那么他们会更加注重环境的质量,也会更有能力为保护环境而付出,如此,环境质量会得到更好的改善,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压力得到减轻。其次,随着国际贸易的推行,国际分工程度增加,使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明显,这样也会节约环保技术使用的均摊成本,用于环境改善的成本也会降低。若贸易不存在,那么这个国家的生产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再次,如果一个国家推行开放的贸易体系,随着其持续的发展,环保新技术得到研发和提升,随着其在各个国家的推行和使用,环境恶劣的地区的状况得到改善。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是导致科学技术的流动量增大,速度增加。这样对发展中国家是很有好处的,这些国家就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贸易体系来改善环境恶化的情况,将库兹涅滋环境曲线的形成机制和形状进行变化,提前到达该曲线的转折点。图为库兹涅滋环境曲线。

2.环境保护是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开拓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环保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追求,从客观上来讲,环境质量的改善是能够使国家的生产更加清洁化的,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实现产品结构的“绿化”,促进绿色GDP的增长。与此同时,为国际贸易所交换的商品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只有拓展国际贸易的内容,转变交换方式来提高国际贸易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环境保护对经济和贸易影响的经济分析

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可发现,环境保护对于企业的生产和价格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微观领域的改变会导致宏观领域的改变,比如会导致宏观的资源配置、贸易方式和贸易条件等的改变。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来,一个国家的环境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收入造成一些负面作用。这是因为环境成本的内化使得企业的竞争加剧,甚至导致整个产业环境的改变。如此一来,国内的商品会被价格更具优势的进口商品所取代,进而使我国的国内收入水平降低。除此之外,如果需求和收入发生改变,由此导致的放大效益更加突出,最后可能减小国内收入总量和进口量。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发现其中的原因是环境政策的严格执行的结果。

2.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由贸易理论可知,一个国家要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其技术要素是要求得到体现的,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技术优势要能使其生产成本降到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水平,而且能够保障产品质量,或者说该国家的某种特有的资源极其丰富,那么这个国家的贸易竞争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环境政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观察,可发现,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份额并不高。况且,在不同的行业,其所承担的成本的差异也较大。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在生产总成本中,污染控制成本实际上是很低的。在环境政策被执行之后,污染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会降低。与此同时,产品价格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在环境敏感型产业中,环境保护的影响是不利的。

3.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进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当商品价格变化,那么贸易条件也会发生变化。使用环境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可发现环境税收比环境规章的经济效率要高一些。事证明,环境税的实施,使得管理的成本降低。对进口的生产部分进行分析,可发现生产税的征收对生产与消费模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总之,环境政策会引起产业结构一定程度的扭曲。

四、小结

由于国内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外部成本内化差异在产品价格上的表现也会更加突出,这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年鉴.我国GDP的增长.2010.

[2]薛荣久.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问题[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3]国家统计年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指标居世界的位次.2010.

[4]曲如晓.环境政策的全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

[5]李仲周.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6]范柏乃,毛晓苔,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2003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5(8).

[7]高峰,范炳全,王金田.我国进出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会计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环境要素作用于会计的程度与方式取决于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但经济环境因素有着基本的影响,虽不直接,但会通过宏观环境发生作用,同时,通过科技、法律、历史文化等也可以找到经济根源。各类基础的或上层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新的要求。

会计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会计发展水平。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会计只能发挥着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基本职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只为经营者部门和企业内部所利用,会计信息没有走上市场,“失真”的动因基本不存在。

我们知道,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会计。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包括确认与计量原则的松动和单个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当币值稳定时,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会计核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期末资产以及本期取得的净收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难以处于变动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以什么为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负债等价值数据,以什么为依据确定因物价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从而正确确认本期的实际净收益,就成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我国加入wto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以小搏大”之势,不断涌现与经济各个领域,它在为使用者规避各类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陆续暴露出其本身的高风险特征。由于传统会计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被排除在外,其风险信息无法得到适当反映和充分披露。故而,提出了确认的标准:

(1)当且仅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欠债;

(2)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

(3)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

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看,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他们是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者但并不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当会计信息因为监督契约的履行而获得协调利益分配功能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修正,以不公平地占有契约他方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例如,经理层的分红可以通过粉饰利润提高,大股东可利用会计操纵获得额外的融资或侵占公司资源等。

上市公司产权结构一方面推动了会计信息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却又为“失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随着公司产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是因股权高度集中而产生了单一控股股东,他垄断了董事会,更加倾向于侵占中小股东权益;二是因股东极度分散使股东控制弱化,经理层通过影响董事提名反过来控制了董事会,“内部人(指经理层)控制”更易造成股东权益受损。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物,它也要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基础机制来运作,以保证准则能够被严格运用和理解。”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将经历一个较长过程,我们应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完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聘任独立董事,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依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决策程序,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国有股减持工作,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改革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的管理咨询和审计业务实行适当的分离,以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公正性。总之,只要通过上述努力,就能够从根本上为会计制度和准则的正确执行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和环境。

随着我国会计环境及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日臻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治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对会计的理性认识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会计项目的设定和核算,更应该把影响会计的经济环境因素考虑再内。经济环境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为会计审核提出了新的指标,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通过深入地分析,我们更能明确理论发展中的经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促使我们在今后的会计学习和研究中能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5,1.

[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陆晓军.社会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6,7.

[4]孟凡利,周经昌.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6.

[5]robert f.meigs,etc.2005.financial accounting.tenth edition.mcgraw-hill.

[6]eugene f.brgham,louis c.gapensk.2006.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eighth edition,the dryden press.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关系;实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时候,人们开始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为了能够促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条件。

二、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1.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资源环境条件

资源环境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几年来,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此时人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从自然界获得相应的物质资料,最终能够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产品。然而当人类从自然中索取资源的时候,会将一些废弃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这就使得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以及制约性。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经济发展没有资源环境的支持,那么经济也不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从而使得环境资源得到严重破坏。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起着促进性的作用,与此同时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要注重当地的资源环境。一个地方如果具备良好的环境,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这地区的经济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2.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制约性作用

第一,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会改变当地的环境资源。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对环境进行改造,最终能够使得生活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的优化得以实现。比如:对大地的绿化;对沙漠的改造;对林远的建设都是比较好的例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资源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终能够促使环境得以优化发展。

第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对资源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性作用。在改善以及保护环境的时候,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源环境,然而经济的发展会制约资源环境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实证检验

1.变量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第一要检验人均序列以及污染事故的次数序列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且要确保这两个变量的均值不等于零以及人均序列和污染事故的次数序列的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如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考虑资源环境,这就会严重影响到人均序列以及污染事故次数序列的稳定性。

2.协整检验

为了能够正确的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也就是协整检验。然而本文主要采用了多变量模型之下的Johansen极大似然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在检验工作之后,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的关系。通过调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保证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是良性的。然而在经济长期发展之下会加剧环境的污染,并且二者的关系是同方向发展的。

3.脉冲响应函数

通过对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响应情况以及响应路径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得出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响应几乎没有比较大的波动,也就是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使得环境污染的比率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时候要不断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要不断增加治理污染的投入,最终能够减少经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响应关系。

4.方差分解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冲击起着相对重要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波动以及自身环境的因素,并且环境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稳定。近几年来,随着政府以及公众的环境保护观念逐渐加强,政府开始不断增加治理环境污染以及恢复生态投入的力度,从而能够增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正面影响。

四、结束语

为了能够推进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之间的配套协调,这就要有效的配合,并且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能够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能够协调发展起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污染,并且要对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评估,最终使得经济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张红凤,周峰,杨慧,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市政分析[J].经济研究,2010(03):53-59.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4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所以,让市场经济环境保持稳定的状态,已经渐渐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法律作为保障经济稳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的基础性要素,因此,为了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稳定运行,离不开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相互作用。借此,本文就针对民商法和经济法这两部法律,探讨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实现借助这两部法律的运用,来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保证国民经济水平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下运行,甚至是可以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

一、定义概述

1.1市场经济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适应其发展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其特有的特点。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各大小企业提供一个平等进入市场竞争的机会;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对各个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和关系;第四,在经济环境发生任何变故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可以依靠市场来进行自我调节、规整;第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他们自身都拥有着自由、平等的权利,可以充分的发挥各个企业自身的创造力。

1.2民商法

民商法,顾名思义,它就市民法和商法二者之间结合的产物。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民商法主要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发挥着微观调控的作用。在经济个体之间发生利益纠纷时,作为进行调节和处理问题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民商法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调整和深化,但是,不管民商法如何变化,民、商这两个个体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仍旧存在。民法就是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如人身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商法保护的就是市场经济活动,保证其合法、可行。简而言之,民商法看重的就是个人的利益,倾向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安全。但是,它在制定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个人利益的满足,忽视整体的利益,对于社会经济市场秩序的稳定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1.3经济法

就我国对经济法的看法各有差异,所以导致经济法成立的时间比较晚。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就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管理和调控上的统一。经济法自建立以来,弥补了民法在立法方面和司法方面的不足,如合同法、公司法等。经济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看重的是社会本位的理论,从大方向上来把握整体的发展。将集体的利益置于首位,在调整和规划的过程中,发展漏洞,弥补漏洞。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民商法和经济法二者之间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将这个范围内的经济关系作为他们宏观调控的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完善和发展,借此,现就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2.1市场经济环境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区别

2.1.1治理理念不同

民商法重视的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的企业和个体活动,都应该自主的去根据民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经济活动,在这个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而经济法讲究的是,必须要根据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切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走法律漏洞,而且必须要服从国家、政府的调控和指导。

2.1.2法律主体不同

民商法保护的是个人权益不受到任何伤害,其主体指的就是企业法人、自然人,在运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个人因素制约。如在争取个人利益时,易受个人情感要素制约;其次,争取利益时,必须要经过个人主动诉讼等。而经济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利益不受到任何侵害,但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相互碰撞时,经济法主要保护的还是国家的利益,讲的还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主体范围非常的广泛,不仅包含个体,而且还包含了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

2.1.3基本目的不同

民商法实现的是绝对性的公平,而经济法实现的是相对的平等。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民商法保证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经济体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和权益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的自由;经济法保障的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尤其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首,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2.2市场经济环境下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联系

2.2.1本质相同

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绝对要避免片面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去看待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环境下,我们从宏观的角度上去看民商法和经济法,他们二者之间的本质是一致的。这两者的在发挥自身的作用时,都是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环境平稳运行,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因此,民商法和经济法本质的一致性,使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区别的存在,而且也没有矛盾的存在,相反的是,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相互发展和相互深化。

2.2.2作用范围相同

众所周知,民商法和经济法这两部法律都是作为调节市场经济发展的两种法律手段而存在。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运用这两部法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互交错的地方,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他们不仅仅是属于民商法的范畴,而且也是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2.2.3法律要素一致

在我们学习民商法和经济法的过程中,我们发展这两部法律在定义上、制度上、原则上,以及他们在进行调整的手段上,这四个要素都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虽然这两种法律的主体不同,但是,他们的法律要素却有一定的类似性。如在公司法中,我们通用的法人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原则,在民商法和经济法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虽然民商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但是,他们二者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不断的运行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更为完整、完善、成熟、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运行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范丹妮.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探讨.法制博览, 2014-7-1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5

摘 要 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也从客观上影响环境。本文介绍中国经济和环境状况及特点,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和验证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实证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显示我国已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但不排除我国正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的可能。只有积极的环境政策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环境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焦点热点。2009年中国GDP达到约8.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同时付出了惨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严峻的现实要求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英国经济学家达斯(Dasgupta,1992)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假说。即如果没有环境政策干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随经济的增长环境将恶化,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整体环境质量将逐渐得到改善。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二、工业化初期,污染增长快,增加物质产出比保护环境有更大的优先权。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且也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污染水平就随之下降。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总产值由建国初期119.8亿元增长到了2009年876700亿元,由此认为我国处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环境污染加重的情况。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占GDP的比重没有提高,且投资比例偏小。由此认为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没有显著提高。可初步判断我国正处于环境质量恶化阶段。

工业“三废”污染是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分析方便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GYFS)、工业废水排放量(GYFQ)、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GYGF)作为环境指标,用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变量。运用SPSS软件分别对1982~2009年GYFS、GYFQ、GYGF与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均GDP与GYFQ、GYGF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人均GDP与GYFS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强。

研究经济发展与污染水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拟合模型主要的三种形式分别为:

(1)二次函数型:

(2)三次函数型:

(3)对数形式:

其中 为污染物排放量, 为人均GDP。假设除收入以外其他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1982~2009年这一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可以用方程的截距项表示。选1982~2009年28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工业污染物排放和人均GDP数据分布特征与规律,用Eviews软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所提出的模型,以人均GDP为自变量,上述选取的典型环境指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二次、三次多项式与对数形式的计量模型和相关检验。通过比较各种曲线配合模型的R 和F检验的结果发现二次函数型回归分析的拟合度和F检验精度都比较高,回归分析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 ,有:

GYFS(Y)与人均GDP(X)的拟合方程:Y=2971763-791.7700x+0.169265x2

GYFQ(Y)与人均GDP(X)的拟合方程:Y=71457.32-13.15951x+0.021655x2

GYGF(Y)与人均GDP(X)的拟合方程:Y=46103.93+1.872172x+0.007050x2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模型没有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三个模拟方程 >0,所以GYFS、GYFQ、GYGF与人均GDP的关系图形不是倒U型,而是正U型。GYFS与人均GDP的二次曲线关系的估计结果看,经济增长同GYFS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近似U型关系;GYFQ、GYGF与人均GDP的方程呈现的是也U型的关系,但与GYFS不同,它们是U型曲线的右半侧。这因中国工业化程度低还没有出现标准的EKC曲线中所谓的拐点,中国目前还处于环境曲线的左侧,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在恶化。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若在环境与经济之间存在倒“U”关系的认识上,坚持认为环境质量终随经济的发展而改善,而不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一旦环境污染水平超过了环境承载限度,生态环境就无法恢复了。

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及环境污染趋势,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生态中国”的建设,建议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排污监督,科学制定环境标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改革我国目前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加大对环境改善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环境资源配置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在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调控功能;加强公开环境信息,加强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化工行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大力推动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在结构调整中,严把节能环保关,采取综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环评,加强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

我国目前已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化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化工行业也同时造成了我国资源的巨大损耗、浪费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对环境的损害又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各加工行业污染排放引起的环境、健康问题。还要考虑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平衡的综合问题。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从原始的资源依赖消耗型、简单粗放经营的生产增长方式,向集约经营、资源节用循环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使资源在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工行业的循环经济,其内在运行机理是用环保、绿色、集约的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相应的化工产品生产活动,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排放的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使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化工行业中的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在推行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良性过程中,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入手,结合对环境保护中“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的初衷,我们从产业链、资源利用衔接、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等方面,浅谈分析了行业中的一些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一)化工企业的园区集群化

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政府招商白热化,我国化工企业相对来说较为分散,产业链条衔接也不够紧密,而化工产品又多为危险品,运输风险大不说,物流成本也高。

将化工企业集中到规划合理的化工园区,可以有效地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理想状态。如园区集中给水、蒸汽、工业气体、热电联供、污废水处理、废物焚烧炉等公用工程,对企业而言,能源集中供给可节约大量成本;企业可以以邻居的产品、热量为原料,或是以其废品为原料,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甚至来说形成了附加的效益,既循环、又经济,比如宁波化工区的德泰化学公司,以生产乙烯的废料焦油作为原料,生产的炭黑供应邻居宁波橡胶厂作为原料,生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产生蒸汽,通过管廊供给园区内吸热反应的企业;另外,园区统筹管理,对污染物减排也有推动作用,如园区的集中处理废水废渣、集中供气供热,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而且实现由园区把守治污的最后一道关。

(二)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生产性企业类似,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清搞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鼓励采用节能、降耗、高效的生产技术或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原料及能源,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和工业效能,节约能源材料消耗,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产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技术。通过在化工企业内,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治理和控制污染,把生产经营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是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是对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等采用先进的净化处理技术。如某化工企业对原有的供热锅炉实施了烟气脱硫装置增容改造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双循环工艺技术和湿式电除尘器技术,彻底避免石膏雨现象,改造后大大改善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减少酸雨量,社会效益很大。

三是废物资源化技术,就是对化工企业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转换等方式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比如,化学副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酸碱之间的反应,各种有机物间的互相转化等等。如酸碱之间的反应,各种有机物间的互相转化等等;如英国璐彩特公司利用赛科公司丙烯腈装置的副产物HCN(氢氰酸)生产MMA,其废酸回收装置同时回供赛科生产所需的高浓度硫酸,这一个循环过程,不仅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还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三、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随着“三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未来要重点围绕实施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更需深入推进,在最大程度上持久合理地利用所有的原料和能源,最低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张人为. 循环经济与中国建材产业发展[J]. 中国建材,2005,2.

[2]庄剑英.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墙体材料工业[J]. 中国建材,2005,2.

[3]张磊.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化工业道路[J]. 污染防治技术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