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

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出特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模式上,推行“双证书”制度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逐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要求,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完善“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金融部门一线岗位,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

一、“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概述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由“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组成,分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如图)。

二、“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设置

金融与证券专业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专业课程,从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1.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具体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济应用数学、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英语、应用写作、社交口才、计算机文化基础、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育等课程。

2.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

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按照职业群基础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个层次设置课程。下面以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1)职业群基础与技能课,主要包括金融专业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应用统计、货币金融学、会计电算化、证券基础知识、ERP沙盘演练等。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与实务、银行会计、个人理财、保险原理与实务、证券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训、专业核心能力(银行、证券、会计)考证培训。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3)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通过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以及专题讲座来实现。

(4)职业拓展能力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经济法、外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理财、房地产金融与保险、期货市场、金融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还包括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公共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

在“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全面推进“1231”课程建设,即建立“1”个课程标准(每门课程都要按照高职改革要求建立课程标准)、深化“2”个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与考试模式改革)、做好“3”个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合格课程评价体系)。

1.2009年以来,本专业逐步完善“合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所有课程参照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文件;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以工作过程为线索重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训项目设计等“3个设计”;要求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革。按照1:1比例加大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课时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2.课程建设三步走

首先,制定了合格课程建设标准和评比,100%课程被评为合格课程。其次,有意识进行了优质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基础上,选取了《经济学基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作为优质课程培养对象。第三,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优质课程基础上,选取2~3门课程重点建设,争取成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3.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4.依据证券从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一线高管,制定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并把该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

5.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道路,实施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6.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精炼、实用、具有针对性。

7.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建设要求。适时修订课程标准,选用获奖或推荐教材,及时编写、整理与修订讲义、教案和课件;完善试卷(题)库建设等项工作。

8.突出实务性操作性课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9.建立课程小组制度。建立了《经济学基础》、《应用统计》、《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等课程小组,设课程总负责人和学期负责人,加强课程建设。

四、“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

“两块四层一贯穿”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扩大就业机会,力争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金融类专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下两个问题。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财富不断增长,对投资与理财的要求更加广泛和深入,个性化意识增强,投资与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商务企业、投资公司、专业理财顾问公司迫切需要熟悉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知识和金融服务实务操作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上要紧跟金融产品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防止内容一成不变。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目前很多金融类专业实行的基本上还是2.5+0.5的组织形式,即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加半年的毕业实习,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学生的实践明显不够。如果条件允许,就采用1+0.5+1+0.5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先学一年的专业知识,然后有半年的实践时间,由老师带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然后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记住,再回到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一年,最后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是理想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唐文波.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商业经济,2009(2)

[2]方荣军.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3(12)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2

本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探讨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开展科技保险服务;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

科技;金融;企业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微薄,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方式单一,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咸阳市境内社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咸阳市应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模式。构建科技产业投融资服务链与金融产品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重点推进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长效机制,以股权、知识产权和信用产品融资为重点,在科技金融产品及业务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以培育扶持科技型企业为依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上实现新突破;以畅通科技金融结合渠道为手段,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如何才能做好科技与金融结合,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式,实施拨改补、拨改保、拨改投等新型财政资助方式,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撬动和滚动发展机制。结合咸阳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情况,综合运用创投引导基金、项目跟投、贷款贴息、担保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手段,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支持。探索政府、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联手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有银行贷款的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给以贷款贴息。以“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专门为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性好、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期权担保产品。企业用未来的期权增值收益获得担保和贷款,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公司根据事前确定的承担风险比例,共同分享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期权收益,银行通过担保公司间接获得期权收益,弥补中小企业贷款带来的风险。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在咸阳投资,凡获得创业投资支持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应重点支持,并向金融机构推荐,有相关商业银行优先支持授信贷款,并积极推荐争取国家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发展规划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咸阳市的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融资需求量大。要引导境内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手段,促进科技、银行、企业合作多元化,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积极开发抵押与质押担保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等贷款业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无抵押等特性,积极探索和推广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贸易融资等服务。对于拥有发明专利处于初创期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不作为情况下,积极调研并及时向上级证监机构推荐,争取面向社会准予公开募集资金,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路线图。定制差异化金融产品,形成相应的融资方案,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和完善科技专家参与的贷款评审机制,提高贷款决策专业化水平。

三、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建立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信息库,从资金、科技项目角度,加大支持力度。为具备一定优势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及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未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帮助支持其完善自身条件,搭建团队,提高核心产品技术水平,力争早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深入调研,挖掘和筛选出一批有望近期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推荐科技型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及境外上市融资。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上市服务工作,不定期举办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研讨班,组织专家深入科技型企业考察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提供全程服务。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改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发行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收益债券。

四、积极开展科技保险服务

引导保险机构不断开发丰富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保险产品。针对科技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不断推出多样化保险销售方案,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出口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野外考察、新品试验中等险种,丰富科技保险产品。大力发展“信贷+保险”的金融服务新产品,完善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建立银行与保险联动新机制,进一步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保险的作用和优惠政策,提高科技保险的社会认知度。引导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机构共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创新科技风险管理机制与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保险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投保的主动性。

五、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我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项目库、评审专家库、拟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信用库、成果评估中心、企业信用评价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内容为建设重点。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定期走访科技型企业,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开展科技专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为银行信贷提供咨询意见,全力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信用担保公司,整合区域内的社会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企业与银行、担保机构对接提供政策、信息等综合服务。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3

一、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原因

1、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不能紧密结合

长期以来,科研单位习惯于按照国家、自治区下达的项目计划从事科研活动,并不考虑研究出来的成果的实用性,实际上,科研人中研究出的科技成果与用户的需求相去甚远,对用户没有吸引力,以至于出现研发出的科研成果多,推广应用转化少的现象,致使大多数科研成果变成“存果”(长期存放在科研单位,无人问津)、评果(评职称的时候用一下)、挂果(评个奖挂在墙上)

2、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因其运作机制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成果转化能力和成果转化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是按科研人员-培训人员-推广人员-用户的途径进行技术的传播,科研人员与推广人员存在信息交流障碍,会出现信息断层的现象,这势必会导致他们之间信息相互脱节,从而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

3、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不足

科技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必须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由于资金短缺,基层推广部门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基地和仪器设备,使试验、示范、培训、成果推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构建成果转化平台的必要性和意义

据报道,我国从1985年至今,已经拥有专利成果300多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而最后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80%相比,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力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而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成果转化率更是低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巴州从1985年至今专利申请量为1500件左右, 项,从2001年至今拥有科技成果150余项。因此,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就显得尢为重要。

1、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在理论和实际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计划经济时代,一项完整的科研活动应该包括下达项目计划-组织研究-研发成果-技术推广-生产应用,而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原有的运作方式应该转变过来,科研活动应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动态,顺应市场规律。通过这个平台,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广大用户的需求,从而开展科研活动。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经营活动,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3、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解决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平台把成果送到用户手中,

三、成果转化平台的内容

巴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科技成果和科技专利申报、登记、鉴定、奖励、转化、交易、创业孵化等与科技成果、科技专利相关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疏通连接成果、专利转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解决供需双方信息。平台包含成果和专利的管理,成果和专利的内容,成果和专利的动态,成果和专利的新闻,会员中心,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等相关服务和咨询台栏目,平台建设力求“实用、方便、兼顾成果方(专利方)、转化方”的原则。平台依托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服务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科技专利转化“一条龙”服务,包括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技术查新、科技特派员的认定、选派,商标注册、ISO9001认证、专利申请,技术培训、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提高企业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的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切入点定位于服务,采用4个体系――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科技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服务体系,6个信息服务子平台――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政策咨询、成果评价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平台,交流推广、对接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完成巴州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的资源共享、高效运行。

巴州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将巴州科技信息网,巴州知识产权专利服务平台,并与库尔勒经济开发区联合建立科技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有机地联接起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将巴州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发展到市、县。最终形成向下拓展的建站模式;横向与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所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行网络联接。逐步将全州乃至全疆的优势资源纳入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采集与服务推广网络体系。使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信息系统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企业的技术源泉。

通过这个平台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巴州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倡导产、学、研和金融相结合,针对企业自主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有关费用给予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本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和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资源整合功能。将开发区的企业资源、科技管理部门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管理职能、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中介职能有机的结合,统一为企业服务。实现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中介等科技资源的集成、提升、共享、服务。二是科技政务与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科技服务中心和信息网站等科技服务的作用,为企业包括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项目、成果、专利等申报服务和科技政策、法规、信息等咨询服务。三是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职能。把各级科技部门组织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科技专利、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自主开发的成果,通过技术转移等形式,推广到企业中,促进技术转移,加速成果转化。四是技术咨询与转移服务职能。为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的完成者和需求者提供技术供求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检索、咨询、技术转移等信息服务。五是创业孵化服务职能。完善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其他科技园区的创业服务和孵化功能,在信息、农业、医药生物、材料等技术领域建立公共试验室、设计中心创新创业条件,形成巴州区域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人才聚集的企业家园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科技成果、科技专利,技术交易和创业孵化服务。

四、成果转化平台发展展望

巴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后,将巴州的科技成果、科技专利优势资源纳入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采集与服务推广网络体系。使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企业的技术源泉。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4个体系――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科技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服务体系,6个信息服务子平台――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政策咨询、成果评价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平台,交流推广、对接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完成相关后台数据库开发,平台建设的调试、试运行。并逐步完善,确保平台的资源共享、高效运行。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4

平台。

一、重大专项引导,支持地方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陕西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省3D 打印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设立“推进3D打印重大中试和产业化科技专项”,已安排经费5000多万,支持企业、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攻关。二是支持西安、渭南高新区建设3D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在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3D打印产业园;渭南高新区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包含3D打印产业孵化园和3D打印产业成长区,两个产业园区预期5年左右可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二、引导基金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联合关天西咸、西安高新区、西安光机所及社会投资人,发起设立的第一支科技风险投资子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共募集资金1亿元,重点投资于高端激光加工技术装备即3D打印设备的研究和产业化。基金设立一年来,已完成9个项目投资,投资额1500万元。其中高精度光纤陀螺、光纤电流互感器、激光熔覆等一批项目得到了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另外,陕西省科技厅正与西安高新区、渭南高新区等讨论发起设立3D打印股权投资

基金。

三、集中贷款授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4月以来,陕西省科技厅与陕西银监局共同研讨为3D打印联盟企业授信事项。经过协商,中信、招商、长安、东亚银行与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成授信意向,授信金额合计达20亿元人民币。5月22日,各方举行了授信签约仪式。按照这一协议,上述商业银行将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专属的贷款绿色通道,并结合3D打印产业企业的特点,不断研发新型的科技金融产品。已有真我三维、铂力特等二家企业获得银行1040万元的贷款支持。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5

一、当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队伍组织

目前,地市级中支和县级支行作为人民银行的最低层分支机构,存在着人力资源匮乏与电子化业务膨胀不对称的严重矛盾,科技人员工作负担过重。以德宏州为例,州县两级共有专、兼职科技人员8人,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学历有7人,占87.5%,而且仅有硕士研究生1人。其中州级科技人员4名,年龄30至40岁之间2人,30岁以下2人;县级科技人员4名,均非专职科技人员,其中40岁以上1名,35岁以上2名,30岁以下1名。总体来看,中心支行人员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较杂;县支行平均每个支行一名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不等,工作最杂。8名科技人员为中支及所辖四县支行近214人提供科技服务,维护各类信息系统近100个,计算机设备近千台,并同时承担保障业务网、办公网正常运行的重任。特别是县支行,科技人员多由办公室或业务部门人员兼职,工作量大,岗位交流机会少,工作难出成果。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科技工作发生了重要转变的情况下,科技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服务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科技创新,开发应用软件。科技人员年龄越大,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也越低,提高综合素质潜力的空间也越小。业务理论知识陈旧、新业务和新技能学习不够等因素使科技人员难于适应职能需要。

(二)运维水平

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较少,特别是县支行,近几年来科技人员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只靠本身自学来完成,跟不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信息业务的拓展,科技人员要对各应用系统的系统结构、平台、网络、数据、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了解。系统环境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的问题逐渐显现。而人民银行数据集中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网络的联通又加快了风险的传导,因此科技人员网络管理水平与技能亟待提高。以我中支为例,地市中支业务网实现了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热备,但办公网却仍处于无备机运行的情况;县支行虽然于2012年的网络改造中实现核心网络设备的双机热备,但其网络维护基本上都依靠中支远程操作。

(三)信息安全

近年来,人民银行已建设完成了以SYMANTEC防病毒、LANDESK补丁分发、非法外联、入侵检测、防火墙和桌面系统为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快速提高。然而技防不如人防,在近几年各次信息安全检查中也都暴露出计算机客户端安全设置不到位、防病毒软件更新不及时、内网计算机内存在上互联网记录、非计算机上存储信息、系统口令更新不及时、各种计算机管理登记簿填写不规范等问题,暴露出了当前信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也表明了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单纯依赖各种防范技术措施也不能完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四)应急机制

总行下发了网络和各业务系统应急方案,同时各部门对照制定自身的方案、手册,制定的方案多,实际演练的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急方案过于流程化,形式大于内容,一般都是先预定出现的风险,然后针对同一风险每年重复应急演练,缺少实际操作价值,一旦遇到在应急方案中未涉及的突发事件时,无法有效应对。受经费和办公条件的制约,县支行在安全设备配置方面风险意识不足,应急硬件缺乏,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发生问题不能够及时整改和落实。同时所有应急工作仍停留在解决具体技术故障的层面上,缺乏全局的统筹考虑,跨行业、跨系统操作起来存在较大困难。

二、建议

(一)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加中支及县级支行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改变科技人员不足的局面,强化专业素质培训。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包含科技人才的引进和流动。一是在进人时,多考虑进科技专业人员,经过科技部门工作培养锻炼后,完全可以适应其他岗位工作。二是保持科技人员有效合理的流动,维持科技部门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的比例。三是在标准岗位设置中,只要不是专业性极强的岗位,科技专业的人员都可以符合任职条件。

其次是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进入良性机制。—方面,要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和再教育的力度,上级行要积极组织并尽可能多地给州、县行的科技人员提供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并突出进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各级行领导要解放思想,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参加各类银行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展科技人员相对狭窄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提高科技运维水平和履职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打造出年轻化、专业化的复合性科技人才。另—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促使科技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要建立技术人才绩效考核机制,使科技人员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相一致,使知识的价值与经济的价值相吻合。在舆论上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科技人员和优秀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和辉煌业绩,促进全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运维水平

为提高科技运维水平,科技人员自身要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科技管理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通过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做到在其位,履其职,尽其责。2011年起,总行提出了科技工作重点“从运行维护向信息服务、从内部建设向内部建设与行业管理并重、从业务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决策化”的转变,科技人员在做好人民银行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保障工作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放开眼界,着重于行业间的协调管理。特别是近几年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蓬勃发展,更要求人民银行科技部门在加强对新成立的地方性中小机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通过召开金融机构科技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做好其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前的环境和计算机安全监督,积极推进金融IC卡在辖区内的推广应用,谋求金融业科技工作共同发展。

(三)强化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是央行业务的生命线,是实现科技履职的基本要求。科技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严格规范科技人员的履职行为,使其牢固树立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加大内控制度的落实力度,以制度约束行为,科学地规范管理日常操作,严格按照总行新下发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加强13常监测监控,做好SYAMNTEC,LANDESK、非法外联、入侵检测、桌面系统等安全产品的维护管理,多途径宣传信息安全知识,使每位员工都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切实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无事故。

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范文6

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既要注意发挥大银行在支持大企业和网络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繁荣,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鼓励大银行进行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如积极设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企业专业支行、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科技专业支行、贷款公司等,延伸和拓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领域,并从实际出发拓宽贷款主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单独核定信贷额度,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当前的金融组织结构现状,温州在金融改革中尤其需要加快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与温州企业生态相匹配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契合度较高。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另一方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让实体经济直接受益,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草根银行”。温州应在总结瑞安汇民资金互助社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先在各县市区各试办一个,然后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同时要推广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兴办资金互助社的做法,以解决资金季节性供求矛盾。大银行与小微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小微金融机构成为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重要平台。

正确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要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而且要努力开辟直接融资的通道,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做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正规金融融资和民间融资的有机结合,提升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实现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对接。在间接融资中,要从实体经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信贷、投资、债券、信托、租赁、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形式多样的信贷模式,如采用“银行+保险”、“银行+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银行+信托+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相结合融资模式,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合力。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增加债券品种,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等,以及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试点,拓展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使债券市场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新的动力源。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增殖服务的关系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责任。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应当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尤其要在完善专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方面创造经验。必须明确,金融创新必须根植实体经济,面向客户,适应市场,以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银行的增殖和效果,以及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节省开支、提高服务效率为检验标准,坚决制止以创新为名搞“转型收费”、“贷款搭售”、产品捆绑销售等不正当做法,减轻企业负担。当前小微企业不仅缺资金,更缺科技,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的当务之急。金融机构要针对种子型、创业型、扩展型、成熟型不同的小微科技型企业,采取针对性的融资模式、信贷产品、服务手段和抵质押方式,量身定做。要制定适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单独客户认定与授信评审,建立绿色通道,并单独予以统计和考核。要创新符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以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作为贷款的质押进行融资,探索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等,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正确处理金融监管的规范约束与激励引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