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工业就业

随着社会工业生产的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工科类人才供不应求。有社会学家研究表明我国的大型工业正在发展,企业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人才需求量也是在不断的增长的。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往往集中在理论上面,关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起步相对较晚。当前教育应该融合社会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来探究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这样学生的就业前景才能得到一个质的提前。我们学生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与我们专业相对口的工作。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介绍

先要了解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就得先了解一下我们的专业情况。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主要是学习一些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相关理论。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储备机械工程师。我们的学生需要切实掌握有关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设备控制等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自己的设计,能够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到工厂企业之中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际上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首先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力学、电学、计算机信息学等等。要想完成一个漂亮的设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能力。然后需要熟练的运用制图软件,经过周密的计算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作品出炉之后还需要反复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对于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创造出一定的工用价值。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于我们的工业产品是有着自己的重生规划的过程。将我们的创新思维融入到我们的产品中从而使我们的机械设备更加符合我们的商业需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额的利润。

2关于就业竞争力和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实际就业竞争能力和我们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高校教育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专业教育要就业前景相结合起来的。我们应该由理论转变为实用为主。我们专业的人才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向社会做一个衍生,明确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促使广大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应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我们的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的就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来就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结合非常强大的一门学科。在我们的教学之中更应该融合更多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无论是学生以后想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以及应用研究等都会具备核心的就业竞争力。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之中,只有真正的参与到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一个提高。

3影响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3.1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不过关

(1)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眼观六路,耳观八方,积极寻找创新的灵感。这个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好老师教授的知识,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素养。(2)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由于我们高校学生更多是的应试教学培养出来的,习惯让老师家长来安排自己的职业。或许很多同学在学习本专业之前根本不了接机械设计到底是学习什么的。只是当时家长要求报这个专业就学习这个专业。自己对于这个专业没有兴趣,在高校学习或许只会为了一纸文凭。这样的同学毕业后怎么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呢?还有的就是学会了一分却给自己打了十分。才弄清楚了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但是到了实际单位做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会。这样的毕业生我想终究是会被企业淘汰掉的。

3.2企业偏重于学生的学历

在招聘会上很多单位对于求职者会有硬性的要求。我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不列外。其实我们专业更加侧重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的本科生不见得专业能力就比研究生差多少的。由于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还是认为学历越高学生的素质就越好。过分的偏重于学历终究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的。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引言

现阶段,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不断的深入,机械的内涵和技术不断创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机械专业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握现阶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专业教师应该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提高机械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机械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很重要途径。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实践技能,了解学科的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机械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培养目标并不相符。首先,机械设计教学的内容过于落后,很多教师没有将教学上的知识与科技的尖端技术相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落后。其次,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死板,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虽然很多院校有专门的机械设计实践课程,但是一般是在所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后开展,学生不能及时的利用所学进行实践的训练,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最后,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考虑到社会现实,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足。现代机械设计多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但是很多高校的课程内容中,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难以达到现实的需求。

2.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机械类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很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只懂理论不会设计。

3.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均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够彻底。很多学校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训实验室教学的比例较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欠缺。

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

为了改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不足,首先就要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进行合理的改进。首先,在科目的设置上,学院应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而且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再者,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计算机软件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接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现状,开阔视野。最后,由于机械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相互之间联系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使教学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认识,把握课程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进行师生有效的互动交流上来。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是主动的发现和探究知识,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以启发性问题为基础,诱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进入有意识学习的心理状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3.改革教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新。由于机械设计课程的内容涉及到机械的运行、零件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大部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对于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或者试验,很难达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录像或者模型等方式,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效率,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55-01

《机械设计》课程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当前《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前沿技术更新不足;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满足社会对一专多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就业需要,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 理论教学环节

1.1教学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加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克服原课程内容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等问题。提到《机械设计》课程,人们素有“内容多、难掌握;零件类型多、设计方法难于统一;参数、公式、图表多,难于记忆”的“三多、三难”之感,教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学。我们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以“够用”为原则,对过深的理论推导和公式、公理等的推导、证明,可在有选择的、不影响知识理解连贯性的前提下略减或删除,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实用的结论,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例如在齿轮传动中,齿而接触疲劳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或校核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都可删除不讲,只介绍结论。公式只要求会选用,理解公式中每个参数的含义,会计算就可以了。再比如,流体动力的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我们也可以选择不讲,只需要了解形成流体动力的必要条件。总之,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特点进行调整。

1.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备课――课堂讲授――课后总结这一主线中的各个环节。

(1)认真备课,使课堂内容少而精且与专业最贴切。在课程教学学时不断减少的大趋势下,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少而精。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少而精并非简单地减少教学内容,而是要恰当地精选内容,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而要精选和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要求,吃透教学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日的性和针对性,才能主次分明、逻辑严密,使教材由“厚”变“薄”。在教师认真备课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

(2)课堂讲授过程中,重视互动,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设计缺乏对岗位技能需求的分析,没有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讲授过程中要用贴切的词汇和术语来表达所传授的概念和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机械设计一这门课不感到枯燥无味。当学生对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者是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后,可以先请班上其他学生试着回答,再由教师进行细致讲解,印象会深刻许多,比单一的填鸭式教育效果要好。当然,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采取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说,在讲解四杆机构的应用的时候,例如讲解机构的运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上雨刮器的运动过程;讲解齿轮系的时候,可以播放汽车变速器的工作过程等等。此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录像,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学生易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后总结。对教师来说,课后总结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

2 实践教学环节

2.1实验环节

《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其弊端,实验大多是观摩性、验证性的,基本上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几个项目,学会一些操作,而无实际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由于实验课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不单独给学生评定成绩,造成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缺少积极性,而是抱着被动、敷衍式的学习态度。我们设计了带传动实验、滑动轴承实验、减速器拆装及轴系结构分析实验等等。其中,带传动实验中,进行平带、v带和圆带的实验,可通过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自动绘制滑差率和效率曲线,并可进行传动过程的模拟。

2.2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不少学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都还是集中在减速器的设计,这就难免招致一些偏见,认为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认知有一定的误区。我们讲解某一具体零件的设计方法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要让学生去设计这一零件,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法,从而具备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设计之前,除了进行减速器的拆装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带学生去机电市场调研,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产品价格,培养学生建立产品的工程实用性、成本设计思想。

对于未能集中开设课程设计的班级,我们把课程设计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设计,结合相应章节的知识点,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这样,即使在不安排课程设计的情况下,也能熟悉一台机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工具书的使用,这点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3 考核环节

目前,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方法还是期末考试,通过一次性定时闭卷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只是侧重于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会造成学生在临考前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建议今后对学生的考核可以突破现有的模式,参考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的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这样的评价体系应该能更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4 结束语

《机械设计》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较多,但课时相对较少。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机械大系统的观念、工程意识、机械设计能力、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为今后进行相关机械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职业实践 核心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07-01

要改变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机械设计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现就机械设计在课程改革精神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及职业工作任务。为适应现代制造业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将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些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行动课程体系,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来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及其性质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的过程编排教学内容,将设计与加工相结合,突出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安装与维护,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完整体现了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维护应用能力,为企业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人才。

2、教学内容的确定

该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需要为主线,各类零件的设计为分支横向展开,选取了带传动的设计、齿轮传动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键和花键的设计、螺纹联接的设计等作为教学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纵横联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设计方法的培养,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思路、设计创新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最终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零件和机构。

3、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安排

该课程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为课程载体,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按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确定了16个设计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中按设计、加工、安装与维护三个层面确定相应的设计任务。

每个子项目的具体教学过程按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任务书:(以齿轮的设计为例)主要以任务通知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设计任务。

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任务书的设计内容分组讨论、查阅资料,确定齿轮的设计步骤和和设计准则,弄清所所设计齿轮的类型、结构和要求。

任务实施:(1)在机械设计陈列室,通过实物模型观察,掌握齿轮的结构及运动特点。

(2)按照设计步骤和所确定的设计准则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

(3)按设计的结构和计算的尺寸,在机械绘图室画出齿轮零件图。

(4)按设计的零件图在数控车间加工成产品。

(5)在陈列室将产品与相关的零件组装起来。

(6)在实训车间通过对机床保养了解齿轮的维护。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为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课程载体,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真实情景教学:创造真实工作环境,按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组织教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辅导答疑式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老师讲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答疑,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打破传统的教学考试模式,考试成绩采用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综合设计为主(占总成绩的60%),结合平时零件的设计制造及应用为辅(占总成绩的40%),设计创新有奖(创新另加10分)的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情境。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前期课程“机械工程图识读与绘制”、“机械加工技术基础”的联系和延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选取“带式运输机”为载体,构建“机械零件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和“零件维护应用”三大学习领域,根据“带式运输机”中的典型零件的设计制造开发出16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教学营造真实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2)开办创新实验室。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挥创新潜能的场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做自学式、开放式、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以“拆坏无过、修好有功、创新有奖”为创新实验室的座右铭。

(3)课外科技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建立起来,利用交叉学科实践平台――数控实训车间,做出实物或模型。积极参加学校支持的不同类型的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职业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构建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实践,为其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积累了经验,也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5

矿山机电专业是培养能从事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检修、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要求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2.熟知并掌握机电设备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的阅读和绘制相关知识。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构造、原理和故障原因及分析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检修、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4.初步掌握室矿山机电设备选型、选参数及相关的设计方法。5.了解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管理知识等。

二、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安排

从该专业的特点来看,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识图、读图、绘图、选型计算及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要求比较多,掌握矿山机电及系统的设计,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因此,在理论授课时要突出这方面的特点。1.理论环节本校该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根据这个学时来安排,理论知识突出与矿山机电专业相吻合的知识点。理论授课主要讲以下内容: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在这部分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以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及运动的确定;②凸轮机构。主要包括从动件的凸轮的几种形式及运动规律;③轴毂连接,主要包括键连接、花键连接和销连接的几种形式以及运用的环境;④带连接和链传动是重点,因为涉及井下运输。这部分包括带的分类、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及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链传动主要有几种形式及应用场合;⑤齿轮传动。主要讲减速器设计;齿轮失效的形成、形式及措施等。⑥蜗杆传动,主要是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⑦齿轮轮系。主要是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⑧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主要是分类和应用场合。2.实验环节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课授课的分配,在实验环节主要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①金工工厂参观实习。让实习工厂的老师讲解设备的种类以及每种设备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典型零件的示范加工。让学生对工厂内的设备大概了解,清楚有什么样的设备及该设备可以加工什么零件。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加深理解。②机构认识实验。该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动态展示,并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情况,提出液压支架中四连杆的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常用机结构及类型与相应的设备建立起关联。③齿轮范成原理实验。该实验是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使其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以及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并会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参观。另外在进行完该实验后,还应进行减速器的拆装。④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该实验主要是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并了解外载荷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矿井运输了解皮带运输的原理和结构。

三、结语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6

    一、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只具有专业知识而不具有实践能力和只会动手而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都是不能适应本专业的生产实践需要的,因此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结合不是口号,不是空话,而应落实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这种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种培养,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培养义务,而应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与合作,使其能实现资源共享,培养综合的高素质人才。这种培养,应把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实践相结合,应当把学校的专业教师教学与企业一线员工、工程人员与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实践指导结合起来,应当把学生的学习环境从教室扩展到生产一线和科研实验室,让学校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的检验,也让在生产一线实习中的种种问题能得到理论上的支撑和应征,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客观真实的实用性技术和能力。

    二、培养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专业性极强的工科专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优秀人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核心课程设计。核心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开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这包括:力学、机械工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技术、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控制工程、材料成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电拖动技术、CAE/CA设计、MATLA应用技术、模具设计技术、模具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原理、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与实践共同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

    2、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有侧重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以上核心课程的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需要,但还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与电的有机结合,但二者是有主次之分的,应坚持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专业课程设计模式。在课程安排中,机械类课程所占课时应达到65%以上,而电类课程则应控制在35%左右, 而其他的课程,诸如公共课,应减少其所占比例,增大专业课的学时。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安排是出于以下考虑:现实生活中的机电一体化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机与电的双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纯机械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在企业的岗位设置中,却没有专门的机电岗位,而是将其分开设置的,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坚持以机为主、机电结合,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的设置、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更多的接触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论脱离实践,而应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更多的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理论知识难以或者无法灵活自如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避免学习与工作相脱节。实践性教学并非没有开展,而是广泛开展却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应有作用。以往的实践性教学仅仅在于演示与验证的低档运行阶段,学生真正需要的实践课程是综合性强、自主设计、自主完成的实践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实践素养。实践课题的设计不应脱离实践,而是源自生产、科研的第一线。

    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思维的启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除了引进该专业优秀教师外,还应主动加大力度进行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的宽度与深度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想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与培养学生素质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老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研发工作项目中,提高自身实践素养。

    学校应当加大力度提供设备保障,继续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硬件条件,为学生实践提供物质基础与实践场所。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既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招工的需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