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体会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1

1.1立体花卉的材质运用

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人们喜欢用一些石头、贝壳、树叶、花朵等来装饰身体.那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立体花卉装饰的材质主要源于自然界.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用于制作立体花卉的材质愈来愈丰富.有各种纺织面料、蕾丝、缎带、绳线、皮革、纸、亮片、珠子、陶泥等.做花饰最常用的是纺织面料,包括棉布、丝绸、丝绒、毛呢、化纤面料等.而线绳材料主要用于勾针编织花饰或盘花.厚型柔软的皮革常作为立体花卉的材质.缎带制作的立体花巧妙地利用了各种花色图案和质地,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多数女性和女童的喜爱.除了以上各类常见的材质以外,还有金属、塑料薄片等也常用来制作立体花卉装饰.其次,各类不同材质之间的组合,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花卉的富丽柔美可以很好地装饰女性,而女性也更能衬托出花卉的娇美.我们更可以从每年的时装会上看到不同风格的花卉图案和立体造型,虽然花卉元素好像在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可是在经过设计师们的稍作修改,融合了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后重新组成装饰,又可以成为当季的流行.女装的流行方式也恰好通过这一应用被体现出来:女装的流行总是建立在复古的基础上,然而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将旧的时尚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成为新的流行趋势,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流行进程.

1.2立体花卉与服装的色彩搭配

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比较而造成色彩效果所显示的差异性就会产生色彩对比效应.包括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虚实对比等.在二者色彩搭配的关系中可归为同类色、邻近色、互补色,还有有彩色与无彩色的搭配.从色彩心理效应来看,强对比有刺激、兴奋、强烈、炫目等感觉,中对比有沉着、稳定、持久、丰满等感觉,弱对比有柔和、细腻、微妙、模糊、混沌等感觉.在利用立体花卉对服装进行装饰时,合理地运用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虚实对比等方法,可以获得风格各异的美感.立体花卉的表现手法可根据用途的不同,做成写实性作品,或稍加变形,甚至还可以做出完全抽象的作品.自然界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借鉴自然花卉的形态和颜色,加上后期的设计,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创意.人造花的色彩相对天然花卉就丰富多了,它们可以是单一色彩组成的单元,也可以是多种颜色组合而成的单元体;根据服装设计所需传达的意境,它们也会是一些各类图案组合而成的花样纹案所形成的奇特前卫的色彩.不过无论立体花卉使用什么颜色,都要运用得合理.只有符合服装整体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立体花卉的装饰作用才会发挥到极致,充当表达服饰设计特性的视觉媒介,而不会显得突兀而成为影响服装美感的多余之物.

1.3立体花卉的造型运用

立体花卉的造型变化万千,但其最初的雏形还是取源于自然界的各种花卉植被.他们的造型大致可分为点状花型、线状花型以及面状花型.点状花型有花茎挺拔修长、花朵呈类球状的郁金香、百合等稍大点的花卉,也有花朵小巧可爱的迎春花、满天星、丁香等.大点的花卉可以单独作为装饰,有着独特前卫而大气的美感.而小一点的花卉相对于大一点的花卉则需要一定的数量来营造温馨浪漫的装饰气氛.线状花型有剑兰、铃兰等,它们的花茎较一般花卉较长并布满花蕾.它们拥有修长的花枝、飘逸的外形,华美却不艳俗.蝴蝶兰、非洲菊等一些花卉则属于面状花型,这些花卉的花茎也相对较长,扁平状的花朵形成一个个小而富有变化的面.通常,我们所运用于装饰的花型都取源于这几类花卉,加上设计师的创意及灵感进行一些变化,就可以形成令人心怡的花卉装饰.总之,不管什么造型的花饰都是取之于众多花卉的造型、色彩、结构的精华,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而变化和浓缩,以其新颖而华美的外观吸引众人,给人以视觉上的刺激与美感.

2立体花卉在服装设计中的装饰手法

花卉的装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花饰品以各种不同的装饰手法、不同的装饰部位,产生不同的立体装饰效果.花卉的立体造型在高级时装中往往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2.1作为服装的整体造型来表现

立体花卉不仅可以以装饰物的形式出现在服装上,而且花卉的整体形态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服装的结构当中,使整件服装的廓形就是一朵花的形态,呈现出立体、富于变化的视觉效果.设计师经常通过仿生设计手法将花卉形态作为服装整体廓形,与模特儿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曼妙时尚的花卉时装.一般来说,具有饱满体积感的花蕾形象最容易在高级时装的整体造型中得到表现,同时它们也使得高级时装如花朵般浪漫绽放,芬芳流溢.

2.2作为服装的局部点缀来表现

当立体花卉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出现在服装中,花饰排列和聚散所形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引起人们视觉上的审美共鸣.花卉装饰的多与少、服装与花饰、花饰与配饰的合理组合,都能使服装产生独特的个性和视觉美感.在利用立体花卉对服装进行修饰和点缀时,它们可以以单一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多层次和复杂的空间结构,使服装呈现出立体、富于变化的外观效果.利用合理的装饰手法和材料,可以使原来看起来很简单的服装产生层次、色彩和蕴含的变化.如图1为亚历山大•麦昆品牌2013年的礼服系列的局部展示,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立体花卉进行装饰,层次丰富,具有浪漫复古的风格.

2.3作为服装的装饰物

立体花卉在装饰服装时,也可作为一种独立的饰品来烘托整件服装,给人别有一番滋味的视觉感受,如花卉首饰、花冠、头花、胸花、花环装饰等.在特定的情境下,用合理的花卉装饰来烘托服装,会给服装平添一份不一样的魅力.图2为GiambattistaValli的2013年秋冬成衣系列中的一款,款式简约大气,独特的金属色系立体花装饰为服装增添了一份时尚前卫感.图3为Dolce&Gabbana品牌2014年春夏时装会的一款服装,色彩的揉合、大小不一的针织立体小花的簇拥,浪漫而富有异域情调.

3立体花卉在时装设计中的作用

3.1增加时装的立体感

立体花卉的装饰作用在礼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礼服设计中,追求是更强的艺术张力以及高时尚度,对实用性以及舒适度相对生活服饰的要求就低了.所以礼服的设计创新空间很大,立体花卉可以以各种形态依据服装的整个艺术意境出现在服装上.通过立体花卉装饰的二维服饰会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可以使服装独具特色,提升艺术层次.图4为詹巴迪斯塔•瓦利2012年秋冬装的一款,在颈部的由荷叶边盘绕而成的立体花卉造型的装饰下,与平面造型相呼应,产生了曼妙的节奏美.

3.2丰富服装的层次

立体花卉的装饰作用除了增加服装的立体感以外,还可以丰富服装的层次.由于立体花的组织结构,无论它们以何种形态或是装饰手法融于服装中,都可以在服装上形成多个层次.其次还可以利用服装与花卉色彩的变化形成一定的视觉层次.图5为ManishArora(马尼士•阿诺拉)离开老牌时装屋PacoRa-banne(帕克•拉班)后的第一次会作品,作为在巴黎赢得不少时装编辑欢心的印度设计师,华丽精美的印度式装饰是他最喜欢也是最擅长运用的,繁复的皮革雕花为服装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柔和的色彩渐变使层次之间有了变化,使作品产生了灵幻复古富丽的美感.

3.3增强时装的视觉冲击力

在平面物品上点缀立体的装饰会比一件单纯的平面物品更具吸引力.立体花卉不论是以一个点缀点或是以整体造型的形式融汇于服装,都会成为服装的一大亮点,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图6为Timwalk-er(提姆沃克)在2013年携手蒂尔达•斯文顿为时尚杂志《W》拍摄的时装宣传照,模特右肩淡黄色的花朵为服装增添了一份诡异而前卫的时尚感.图7是Alexander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2012年以防火墙为主题的一季时装会中的一套时装,它像一朵绽放的、繁丽的花生机蓬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4总结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2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服务形式;评价与反馈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这为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以政府为主导、创新多元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指明了方向。

2011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市被列入全国首批31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肩负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创新的重要使命。在近几年的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秦皇岛市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如打造本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等,但仅依靠政府力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却日益表现出财政支出不足、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文化服务未真正服务群众等问题,更凸显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唱“独角戏”的窘境。因此,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势在必行。

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使“公共服务”真正的“服务公共”

通过倡导公民个人通过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能够现身说法,最真实的表达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改变过去统一模式O服务内容,能够考虑到诸如学生、老年人、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政府所积极动员的社会力量应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这样强大的力量的介入,不仅使服务主体得到了角色的丰富而且必将引入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转变政府职能,使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等介入,大大减轻了政府负担,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有利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文化强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力量乃至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够建设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从而建设真正的文化强国。

二、秦皇岛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广泛

秦皇岛市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不够广泛,目前仅以政府联合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极少数企业共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而主动参与此项服务的企业和公民个人却相对较少,社会力量总体薄弱。盈利性组织参与较少直接影响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发展。

(二)营利性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不高

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多样性的支持,如资金、服务产品等。目前秦皇岛市为数不多的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企业大都是鉴于政府的动员而被动参与,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企业认为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宣传力度小、投资却很大,从经济性角度不可取,而不把这看成是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所以选择不主动参与。这就大大削弱了社会力量,还需要政府不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传统、单一

秦皇岛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形式以资金赞助、文艺演出等传统方式为主,而较少以公益影片、博物馆等形式为公众服务,服务形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秦皇岛市曾经设立流动图书馆,流动范围较小,很少深入农村等偏远地区,影响范围小,并且真正的流动程度不佳,现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四)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缺乏评价与反馈

秦皇岛市虽然一直积极鼓励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是政府往往重视的都是参与前的动员和整个参与过程,从而达到参与的目的,却忽略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后的评价与反馈。这会极大地伤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放慢了整个城市相关建设的脚步。

三、秦皇岛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部门应该全面掌握全市范围内社会力量在全是的分布状况,并通过会议、文件传达、学习、现身说法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动员,使其能够大量参与到相关服务建设中来,增强社会服务力量。在此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营利性组织的作用,还应该意识到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个人也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公民个人还能够直接有针对性的反映出基层的社会公共文化需求。

(二)提高营利性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要意识到企业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贡献较大的力量,包括资金支持和文化支持等;应该积极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本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让其意识到,作为对社会的回馈,企业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同时政府也可以为企业进行真实的宣传和推荐,让企业尝到参与该项活动不仅贡献了社会力量而且提高了企业形象、口碑等甜头,今后能够主动参与到相关建设中。

(三)丰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

目前,秦皇岛市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形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新,相关部门应该集思广益,有针对性的丰富服务形式。如针对不同的区、县、乡镇,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主要发展农业的地区,可以以农业知识传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主;主要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可以以旅游景区的素质培养、景区文化教育为主。采取教育专题片、流动图书馆、平民课堂、主题演出、开放文化馆、博物馆、主题故事会等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四)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缺乏评价与反馈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同表现的社会力量给予适当的奖惩。可以通过表彰、经济奖励、优惠政策等政府行为对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组织、个人进行奖励;也可以通过批评、通报等形式对后进的组织、个人进行惩罚。建立这样有效的评价机制即认可了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又对其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

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障碍,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建设新模式、新途径,改进现状,充分利用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公共文化,以期推进秦皇岛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秦皇岛和谐发展,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3

【关键词】服装设计;新形势;教学改革

近两年来我国服装出口率下降,而国内传统服装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模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与改革,从服装设计理念到服装设计思路以及服装设计实践都必须紧跟时代总趋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也应当与互联网、自动化服装生产相吻合,这样才能为我国服装市场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服装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衰退,我国服装行业也从鼎盛时期逐渐转冷,面临着向国际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国内服装市场受电子商务的影响其传统经营模式饱受挑战,电子商务的极大便利性致使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服装设计的时效与寿命也不断锐减。当前高校却并未能在短时间内结合服装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做出有效的调整,尽管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都试图迎合当前服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服装设计教学采取更接地气的教学调整,但这些调整无疑是艰难而浅薄的。仅仅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方面做出较小的调整依然难以满足未来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新时期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拥有敏锐的设计的思路和新颖的设计理念,同时拥有深厚的设计功底和熟稔的设计技巧,更需要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创新的实力。这就要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给予学生思维上、实践上、服装相关流程熟悉程度上适当的教育,否则,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成为未来服装市场的硬伤,严重阻碍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显然,当前,我国服装设计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无从谈教学实践。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非常注重创新与实践的一门专业,只重视理论讲解而轻视实践无疑是难以满足服装行业发展需求的,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服装设计大师无不是设计理念新颖、设计作品经典、设计细节精美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既然要进行改革,就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解析,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般人看来服装设计就是裁缝、衣服样式的制造者。事实上服装设计是技术、艺术、潮流的高度融合,服装设计师与裁缝千差万别。但略有在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对设计理论过分重视,而对设计思维、设计实践则只是略有涉及。服装设计院校的课程安排往往也是理论课程占绝大多数课时,而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动手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则少之又少。这不仅难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甚至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是莫大的打击,而该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往往与社会脱节,进入社会后也难以成为有用的设计人才,极大程度的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第二,教学内容传统守旧。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倾向理论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但就其理论内容来看,十年如一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不分阶层的教学模式简直味同嚼蜡。理论教学内容过分枯燥传统,而新教学内容又十分缺乏,特别是对流行性服装行业相关技术与内容的教学十分匮乏,这导致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与服装企业难以对口接轨,在就业阶段备受打击。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服装设计院校的教学方法是单一而传统的,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讲台夸夸其谈,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严重不符的。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难以独立进行服装设计,也难以获得设计创造性,换言之,在这样的教育摇篮里难以产生优秀的服装社人才,这又与服装设计院校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第四,教学成果验收体系缺乏。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是传授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校接受几年的专业教育,到底收获几何?有没根据教学目标如期的获得教学知识?这需要高校定期的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学校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从中发掘教学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前多数高校的考核也仅仅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严重缺乏。这容易给院校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教学成果的假象,本专业教学更难进步,对院校专业教育的改革是即为不利的。

三、新形势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呼应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能力的高质量设计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适应服装行业对于服装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开发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让本院校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即可成为各服装企业的热门人才。基于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训,并开展服装设计赛事,积极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动用一切技能,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进程中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中流砥柱。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服装设计院校课程设置并不是越复杂、越多样越好,应当通过与服装企业的深度接触,同时对服装行业当前发展趋势充分了解,以调研、考察为手段,根据当前服装行业与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的服装设计人才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而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开设不同深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避免各方知识的重复教授,是学生产生疲乏情绪。3、加强教学实践教学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将来面临的岗位是多样性的,从服装设计到服装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对服装设计人才有所需求。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服装设计相关岗位又有了新变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到各服装行业的岗位进行实践,充分了解服装行业的每一个流程。这里所指的深入服装行业的岗位了解服装行业流程并非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入服装企业进行见习,而是应当由学校与服装企业进行接洽,教师带领学生在企业内进行细致的教学讲解,甚至进行动手实践。通过不断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服装设计的生命力,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具有切实的体会,才不会在走出校门的瞬间茫然失措。此类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提供指导,学生在具有就业方向与目标后,学习状态更积极。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可观的。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分流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服装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更趋向个性化,对服装新颖度的需求也更旺盛,服装的流行周期极大的缩短。高职院校面对日新月异的服装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实践性、艺术性的优秀设计人才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服装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紧随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才能不断进步,顺应时代积极的进行改革,才是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杨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纺织报告,2016,04:54-56.

[2]梁燕.行业新趋势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21-128.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4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入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入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入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入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入,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入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入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入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5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服装设计体会范文6

关键词:自然;灵感;创意表达;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与其他各类艺术创作一样,并不是凭空想象,它是人类文化与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需要设计者具备科学、历史、文化、艺术、人文等综合素质,并在其设计作品中体现出设计者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将这种抽象的艺术语言透过服装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然后设计师将这种内涵与情感通过服装作品的创作,变成了我们“看得见”的创意。而创意的来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如今服装设计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设计种类,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恶化,自然能源大量流失,使人类和大自然的生存空间遭到了严重威胁,加之人们每天生活在紧张的繁华都市中,所以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得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对工业化的反思,在时尚界也掀起了“生态风”的热潮,在这种思潮和意识的引导下,设计师越来越喜欢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来满足消费者精神和物质的需求,以体现其对自然万物以及生态、生命的热爱。

1 服装设计灵感取材自然的历史文明进程

服装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从以树叶蔽体的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对服装设计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创造性,而在原始社会,人类的这种创造性思维多来自于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在原始社会,人类用树叶、羽毛等装扮服饰,服装材料直接取材于大自然。而在古希腊、罗马、埃及以及印度时期,服装主要以包缠形式出现,整块面料没有裁剪制作,穿着在身上形成一定的飘逸感,这样的设计也有一部分原因源于那个时期的人类对于海洋的崇拜和征服的心理,他们觉得这种“波涛汹涌”的服装廓形可以显示他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并且这种宽松、飘逸的服装造型穿着在身上也十分舒适、适体。从那时起的服装设计,人们就开始将“人――服装――环境”下意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我国古代服饰的设计也多取材于大自然,中国人喜欢把一些大自然中有着吉祥寓意的植物和动物作为图案运用到服装上。例如,牡丹、仙鹤等,也会将一些动物的形态进行设计改造,变成穿着方便舒适的服装形态,譬如马蹄袖、孔雀裙等等。除了中国,西方也很早运用自然界生物的形态来进行服装设计。例如,我们常见的羊腿袖、荷叶领、蝙蝠衫、燕尾服等。服装造型大师Christian Dior在1953年推出的“New Look”中,郁金香型的衣裙始终是永恒的造型经典,天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更是巧妙地把飞鸟和鱼结合在一起,以自然、生动的设计手法在时装中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1]这些经典的设计都源自于设计者对自然的洞察力,然后将这些元素通过其创造思维加以锤炼,结合到服装中,最终成为一件服装艺术品的点睛之处。

2 以自然为服装设计灵感的思想理念

(1)“师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21世纪的设计主题是“回归”的主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发现单纯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美好向往之情,设计已经渐渐从之前的“以人为本”的观念过渡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中来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与以自然为灵感的服装设计理念同出一辙。[2]设计师热爱自然的仿生设计也使得穿着者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的存在,同时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告诉人们,设计应先尽量遵从自然法则,向自然界学习,将“人――服装――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对“师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应用,也是人类对自然万物、生态环境的向往与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2)追求自然生态美学。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使用生态环保面料,还是形式上追求简约、自然的风格,对服装材料的物尽其用和对设计形态结构的精雕细琢,都只局限于具象的美学空间。而现代对于自然题材的服装设计意象表达已经把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视域,在具象手段运用的同时,设计师们常利用抽象手段在作品中展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开始强调形神和谐的整体美,设计者常以自然生态主题进行服装设计,从而展现自然问题,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倾诉、保护、忧虑等丰富情感,凭借设计师的巧妙创意,结合具象与抽象的表达方法,把这种生态美学理念写意性地流露出来。[3]

3 以自然为服装设计灵感的意象表达方法

(1)以展现自然生态为服装设计主题。以自然为灵感的服装设计意象表达,其首要是要从服装设计作品中表达出自然生态的理念。不论是从灵感来源、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上,都要符合自然生态的主题,这是一件作品的灵魂,也是其意象表达的基础。以自然生态为灵感,就要求设计师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无论是花草树叶的形状、飞禽走兽的姿态、河流山川的走势,还是日月星辰的变换,都需要设计师能够敏锐迅速地捕捉自然规律及生物特征,从生命的角度着眼,透过独特的引申想象力,给服装设计作品确定主题,其后再从具体的形、色、质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

(2)从自然万物的形态中汲取服装造型。以自然界万物的形态为灵感,进行相似形态的服装设计是现代概念设计中仿生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所谓仿生学,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它体现了人对大自然中所蕴藏奥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赏与尊重。自然界本身具有特殊的深不可测的魅力,所以设计师可以借鉴自然界万物的形态,结合服装的外部造型、功能形态结构,甚至其动作和神态,与自然环境统一协调,从而进行模拟设计。大自然不仅向人类奉献了无尽的资源,也为时装设计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许多设计大师们就向观众们展示了他们以自然为灵感的意象创作,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众所周知,McQueen是一位鸟类爱好者,1995年他将自己的春夏系列命名为“The Birds”,采用大量羽毛堆叠,展现出类似于鸟兽类“野性之美”。随处可见的翅膀造型装饰,同时呈现着具有维多利亚时期阴郁的哥特式美感。甚至在Sarah Burton接手之后,羽毛与飞鸟元素在全新的Alexander McQueen中得到了继承,使得服装作品中继续延续着Alexander McQueen对鸟类的迷恋。McQueen将自己对鸟兽的热爱,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将自然界的灵感元素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3)从大自然中汲取色彩灵感。《天工开物》记载:“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重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服装最先在人的视觉上传递出信息的便是色彩,而大自然有着丰富的美丽色彩,也是服装色彩最直接借鉴的来源。人们往往将自然万物与其颜色之间进行联想。譬如桃红、湖蓝、土黄、橄榄绿以及更加意象的沙滩色、晚霞色、森林色、天空色等等,都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今,国际流行色的很多也是以自然界的色彩为灵感进行提取。将自然界的灵感元素不通过形态塑造,而仅通过色彩的运用和表达,同样传达出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灵感主题。在2009年的秋冬巴黎时装秀上,夏姿陈就以敦煌的壮丽色彩为创作灵感,将数百年来这条承载着东方文化和艺术瑰丽的丝路景象透过色彩意象表达出来。夏姿陈设计总监王陈彩霞咏叹于盛唐文化的辉煌与敦煌艺术的壮丽,以靛蓝神秘的月牙泉和苍茫的大漠色彩作为其服装作品的主要基调,从而引发对丝路的意境想象,演绎出充满诗意与艺术的新时尚风貌。

(4)将大自然中的元素作为服饰图案。将源于自然中的灵感体现在服装艺术作品中最直接的手法就是图案。宇宙万物都有其特有的图案形式,它们或大或小或复杂或简约的图案纹样,构成了我们美丽的自然世界。所以将这些元素以图案的形式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是设计师们最常用的手法,也是他们对自然生态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在今年的春夏季时装秀中,Missoni将深色的大海、礁石以及天空中黑色的海鸥直接剪影作为图案运用到服装中,将人们带向了微凉的美国东海岸以及映刻在深沉海景中的度假别墅,将湛蓝的大海及海面上大片海鸥飞翔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象,全部直接意象表达在服装上,使服装也随着海面的流动和海鸥的飞翔变得灵动起来。Angelo Marani以卡通风格的长颈鹿图案结合H字形的连衣裙,设计整体散发着少女的气息,唤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此外,自然元素的图案在童装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儿童最直接观察和接触到的就是大自然,用大自然花卉、动物作为图案用在儿童服装中,充分展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好奇。

(5)展现天然材料的魅力。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为灵感的服装作品所选用的材料也应该遵循绿色、自然、健康、舒适的理念。21世纪是提倡绿色环保的时代,服装设计也倾向选用可循环再生、加工、使用、废弃过程远离化学污染的面料来进行制作,所以选择天然织物已经成为绿色服装的主要前提。除了选择绿色材料制作服装的传统方法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天然织物的肌理,设计出契合自然生态主题的服装。在设计中强调材质的天然肌理,让人们感知自然材质的魅力。材质本身的缺陷并不一定要我们通过人为的化学、工艺等手段去改造,相反地,我们应该对这些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通过一些创意的设计手法将它们变成更具创造性的优势,让人们充分体会自然的本质。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对于褶皱的研究成果就充分展现了他对于材料运用能力,他改变了高级时装及成衣一向平整光洁的定式,以各种各样的材料。例如,日本宣纸、白棉布、针织棉布、亚麻等,这些同时都是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三宅一生通过挖掘这些材料的特性和天然魅力,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对于他来说,在服装艺术设计上是没有任何禁忌的,他可以使用任何看似可能与不可能的材料来织造布料,作为制作服装的材料。三宅一生是一位服装设计的冒险家,他不断尝试着前卫、大胆的服装设计方法,他设计的褶皱服装结合了创意、美感、舒适与便捷,让穿着者感受到服装除了平整光洁之外的另一种美。

4 结论

以自然为灵感主题的服装设计是一种风格趋向,它反映出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梦想回到自然中去,与大自然融合的生活追求,这是人们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生态的情感结果。在21世纪的今天以及未来,健康、自然、和谐的文化潮流和清新自然、单纯宁静的服装时尚将会是人类追求的趋势。而回归自然,“人――服装――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势。

参考文献:

[1] 黄灿艺.浅谈仿生服装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09(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