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对话教学 存在问题 相关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可见阅读教学从本质上看是“对话”“沟通”“合作”的过程,它需要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师生共同学习知识,共同发展。经调查发现,目前对话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并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中学语文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对话内容的无目的性

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预设目标而言,新课程十分重视生成性目标。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更注重把生成性目标作为课堂设计的重要目标取向,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注重在对话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建构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话教学可以无方向、无目标地随波逐流,任由学生随意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地体现教学重难点,任由学生从表面解读文本,像这样脱离文本内容的对话,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丝毫没有意义,教学目标也不可能顺利地达成。

(二)对话过程中缺少学生的参与

“对话是交往的双方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沟通与理解。”虽然在理论上人们对“对话”的理解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将对话形式化,即将“对话”等同于“问答”,教师主宰着整个课堂,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自己的“牵引”下消极被动地作答,将学生引导至课前预设的“标准答案”之中,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很多情况下都在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对话过程中来。

(三)忽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有六种对话形式: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的自我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文本是所有对话的中心所在,每一位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领悟,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急于让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还没有进入到对话的状态,就急着让学生汇报对话结果,根本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师生之间并没有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如果学生因考虑不周,回答不出问题,会造成心理紧张,影响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但会让学生对课堂对话产生畏惧心理,还容易使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不良读书习惯。研究表明,候答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回答正确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候答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四)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化

小组讨论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重要形式,但有些教师却把它当成是课堂对话教学中的唯一形式,甚至认为只有进行小组合作才是对话教学,常见的现象是:只要上课,教师就一连串抛出几个问题,说“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小组的学生立刻围成一团讨论一阵子,然后教师双手一拍,讨论便顿时停止。这样的小组讨论意义何在?更突出的问题是,对话者往往集中在几个优秀的学生身上,小组中的优等生常常被推选为发言人,对于那些学困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全然不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交流,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众多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也剥夺了全体学生平等发展的权利,长久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语文课堂对话的相关建议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2]。对于中学语文课堂对话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对话教学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对于“对话教学”没有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不能给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第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语文对话教学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都无法适应对话教学的要求;第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之间缺少沟通与对话,现在的教育现象往往是理论至上,研究者怎么说,教师便怎么做,实践中的教师并没深入思考对话教学理论的思想精髓,只是进行简单的表面模仿,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实施平等、有效的对话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实现平等的对话教学关系,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改变传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首先,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中学生处在不断成长、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要宽容和理解,需要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受传统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拓展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拓展者,语文教材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当知识拓展者的角色,深入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感受其中的精华,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其次,教师是合作者,对话式教学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以平等的地位、合作的态度共同去解读文本,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立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与合作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第三,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对话教学,对于对话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后仍不能够理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

(三)教师要学会耐心的倾听

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解读文本的思路、方式、方法等,能根据学生话语及时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并及时引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候答时间并耐心倾听,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明白学生的欲望和要求之后再进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解读文本。

对话可谓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智慧的启迪、生命的赏识、价值的去蔽、真情的交融,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和对话,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深入研读文本,展开自己和文本、作者、学生、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对话中的首席地位,在对话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平等、高效的语文课堂对话。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公立医院受到我国传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影响,认为医院不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只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即可,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者没有真正的将成本管理重视起来,促使医院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成本严重浪费、成本管理混乱、成本支出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抑制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改政策的广泛应用,政府补助金额的不断减少,大量的民营医院涌入市场,公立医院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改变了运营模式,逐步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并不断的采取措施來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长远、和谐、平稳的发展。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现状而言,主要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归集和核算医院内部的各项成本,并在医院内部设立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全面了解医院对医疗成本的投入情况与收益情况,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但就我国医院目前的成本管理工作状况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完善。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有利于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确保医院改革和制定重大决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成本管理是医院进行成本控制的核心,有利于合理调控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医院现阶段的成本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一)没有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的决策职能 

首先,完整的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分析、核算、决策等。但现在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以分析、核算为主,还没有真正的使用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致使成本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医院在落实成本管理的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医疗业务上的工作为主,而忽略了财务工作方面的管理。致使医务人员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简单的核算、汇总过程,与医院的发展无关,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不需要增加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管理者所做决策的不全面性。最后,由于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决策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抑制了医院的正常发展。 

(二)成本审核监督管理过程中过于形式化 

医院通过审核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医院的监督力度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致使医院中存在许多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发生。如,在医院各部门购买电脑的过程中,如果普通机型就能满足工作需求,而医务人员购买了高档机型,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此时,如果监管部门从成本效益这个方面进行审查,就会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出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但就我国医院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监督意识,致使医院的审核监督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导致医院成本支出不断加大。 

(三)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增大了工作难度 

现在电脑虽然普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系统软件,导致相关数据无法共享,致使核算人员在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的过程中还采用手动输入和电脑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如月末的时候,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协同统计科、药房、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全部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的汇总和录入,但由于数据几乎全部都是手工输入,增加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手工输入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给医院中的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致使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不统一,影响了核算结果,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四)将职工绩效考核与成本物资耗用量相结合,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的参考指标是临床类科室的创收额,创造收入越多的部门,奖励性的工资越多。但是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和成本物资的耗用量相结合,导致医疗和行政等辅助部门没有评定标准,而是全额发放,导致员工缺乏必要的成本节约意识,浪费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各科室随意领用物资,不按需领用,使得医院需要增加医疗产品、医疗物资等的购买量,提高了成本开支,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在成本管理中的领导职责 

医院需要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首先,负责医院财务工作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领导层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形式主义。如院领导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针对空调过度耗电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后,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成本消耗量设为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奖金,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提升资源使用率。 

(二)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 

首先,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包括全面监管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的出现,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医院应该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如下级使用资金时需要向上级申请,上级使用资金时则需要通过全院的讨论,大额资金则需要通过审核表决后才可以批准使用,通过以上手段来保证资金可以花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其次,加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严格审核资金的使用流程,降低资金违规使用的可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完善奖惩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医院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可行的节约成本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加大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促使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其次,医院应该制定一定的管理考核制度,保证惩罚分明,对于节约医疗用品、医疗物资等的医务人员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使用资源不节约的医务人员则需要提出批评。从一定程度上,奖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减少成本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浪费,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不断的完善成本核算工作 

首先,加强成本核算人员与各科室的协调沟通,促进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加大数据的兼容性,并建立部门之间的软件系统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尽量减少手工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要对核算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成.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15(6):35-35

[2]褚爱学.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3(1):71-72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机电设备 招标管理 操作过程 问题 优化 建议

一、机电设备招标概述

招标是招标人通过公开方式提出交易条件,跟投标人达成合作的一种采购行为。按照竞争开放程度,招标可以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按照招标标的可以分为货物招标、工程招标和服务招标。我国的机电招标属于货物招标。

在1992―1999年中,我国机电招投标管理和流程才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2001年出台,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的秩序。总体来说招标质量随着投标法的出台不断提高。但是还是存在招投标中的商业贿赂和腐败等行为。2001年之后,机电招标投标不仅在国内全面发展,在国际上也取得一定成就。

国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和操作现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既呈现除了繁荣发展的趋势,也暴露了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我国招标活动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经常出现虚假招标、串通投标、骗取中标等问题。不管是市场规范还是招标从业人员素质都和我国机电设备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如何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是现在我国机电招投标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我要想机电设备投标商能够在市场环境中自由竞争,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优秀管理政策和操作手段,更好地完善招投标制度。

二、我国机电设备招标出现的问题

1、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的招标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健全、合理、系统的法律法规。现在的招标法律法规不能有效指导招标实践活动,也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自由市场竞争环境。

2、多部门交叉管理

在我国现在招投标是由9个部门进行管理,包括发改、水利、交通、经贸、铁道、民航、信息产业、商务部门。国家招投标法只有一部,但是地方招投标法规和文件都各自形成一套标准。各个行政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也有相互交叉、条文矛盾、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这都给招投标管理带来了麻烦。招标机构要向多个部门申领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招标业务,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招投标人产生混乱。有些地方具有地方保护政策,制定不公平的评判标准,在这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下,招投标机构就很难申领到资质证书。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不规范、不健全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得暴露出来,妨碍了招投标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

3、招标服务不完善

招标服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而且我国对招标服务和壮大没有相应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也没有为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评标、定标不合理

我国评标、定标本来就缺乏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系统或者方法。特别是在机电设备资格审查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都采用资格后审的方法。虽然这种凡是能够减少审查环节,节省经济费用,缩短招投标过程,有利于良性竞争。但是招投标过多时会造成工作量的加大。而技术含量较高、标准不同于的机电设备通常采用资格预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评审时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投标单位的合格率。它的弊端就是延长了招投标的时间,增加了双方资格预审的费用。在现实操作中通常结合这两者的优势进行合理分配。

招标方经常在技术、专利产品等方面限制某些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这种行为是歧视行为。在《机电产品国家招标投标实施办法》中就明确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设立歧视性条款或不合理的要求排斥潜在的投标人”

开标议价的行为仍然存在,很多单位还是看重报价高低,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成透明底极低的议标。

三、优化机电设备招投标的措施

1、建立完善系统法制现在招投标线性法律还不健全,条款中有明显的漏洞、规定模糊、标准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规脱离实际,当理论用于世间的时候常常操作性不强。所以建立一个健全的招投标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分开,同时要防范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一旦.发现腐败行为,要进行严格惩治。

2、为了统一招投标管理标准,避免多头管理,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可以采取联席会议制。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指定派送,形成一个新的评价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招投标活动。这种方式既能分散各部门的权利,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照常运转,提高了招投标的效率。同时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积极沟通,努力协调。

3、完善招标机构服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和市场为机电设备招标商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招标商的发展有一个肥沃的土地;二是招标机构本身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自己的大力宣传,多大招标投资业务。对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有原则、有素质、有思想的优质的人。

4、采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评标方法。评估方法有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运用该方法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评标时先确定一个统一的设备评审寿命期,然后再根据各投标书的实际情况,在各投标报价上加上该年限内所发生的费用的净现值,再减去寿命期末设备残值的净现值,就可得到评标价格。最低投标价法即把价格作为评标的唯一尺度,将合同授予报价最低的投标者的一种评标方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的标价。在机电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条件相似时可以很容易进行比较。中标人以评标价格最低者为准。这种方式适用于功能、性能、工艺都比较成熟的机电产品。

综合评估法在招标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指标的权重设定比较重要。将评定各要素按预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价格,在原投标报价上增加或减少该值而形成评标价格,并以该评标价确定中标单位的方法,主要用于小批量的机电设备采购招标评标中,评标标准一定要清晰、客观、量化。

四、总结

中国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机电设备招标迎来了新的形式。我国招投标制度在引进国外的制度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特色和国情,形成自有独立、完整的宏观体系。在实践中,要加强机电招标的管理,从招标各个操作环节入手,把握招标的公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赵松芬,浅析机电设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招标,2003(33)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4

一、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好处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有利于的保护。将医院的各类档案进行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地直接使用、借阅等造成原件的损坏;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重要、珍贵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应用计算机对原件进行电子扫描,之后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收藏、管理和使用,就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优化了文档保存方式。在医院工作中,档案部门要对各类文件进行及时的著录。在纸质文件时代,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档案人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埋头于整理档案和登记目录。而将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可以使档案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信息改动时只需输入指令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整合了档案信息资源。档案资源整合重在体现档案信息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这是档案事业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趋势所在。电子文件比档案原件更易于导航,可增强对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医院各部门、各医疗科室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进一步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医院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的查询和使用更加方便快捷。以往手工查询档案资料,往往费时费力,有时还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将档案信息化处理后,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提供快捷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使用时只需输入关键词,相关资料信息就可一一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二、当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档案信息化观念低。长期以来,医院一直将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对档案管理不太重视,因此,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远远不足,这就导致医院档案管理仍处于落后的纸张管理状态,由于从业人员档案信息化观念比较差,使得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缓慢。

(二)医院档案管理系统配置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很多软件开发企业在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系统开发时,都集中在医疗、财务管理等方面,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系统的相关软件开发并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医院现有的档案管理软件比较落后,从而严重的限制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当前医院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档案管理软件的发展速度要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的发展,加上现代医院对档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使得现有的医院档案管理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需求。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对于现代化档案管理,其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实现标准化管理,不管是档案收集,还是档案整理,或者是档案录入、归档,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才能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确保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但是从当前医院档案管理情况看,还没有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这就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造成很大影响。

(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还需要管理人员能准确的处理档案信息,精通档案管理的各种业务。就目前而言,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中存在老龄化发展趋势,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后勤部门转过来的,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也无法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强化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对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从业人员档案管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领导管理者在医院有很高的权威,因此,医院的领导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要将档案管理与医疗服务放在同一地位,并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此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早日完成。

(二)提高档案管理软硬件配置。注重医院档案管理软件的更新升级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软件的重视力度。由于档案管理软件更新升级需要花费很多资金,所以医院要适当的增加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医院在选择软件开发公司时,要尽量选择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软件开发公司,并将档案管理系统和医院行政办公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系统的作用。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美术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文化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还是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的最直接手段。更在文化建设领域起着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枢纽作用以及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和活动水平的职能作用,是发展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者、辅导者和带动者。近年来学习美术的人群逐渐增加,但文化馆在美术辅导工作方面还有待完善,为促进其在引导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带领性作用,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

一、文化馆美术辅导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人员意识不足。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群众对过去传统的参观历史文物和听工作人员讲解文化知识越来越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想自己去亲身体验。以美术辅导为例,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他们不单要参观和欣赏名家名画,更多地是让自己能够深入其中,把自己置身于美术当中,并且能够得到精神的享受,使自己得到升华,同时也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面对这一情况,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抓住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尽管,社会上形形的美术辅导班已经泛滥成灾,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想到通过文化馆这个媒介来对人民群众进行专业的美术辅导,以此来满足广大美术爱好者的需求。

(二)专业队伍水平不够,设施不全。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所有员工都应该是群众文化工作者,而不是专业的文艺作品创作人员;文化馆的核心业务和工作重心,应该是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工作,而不是个人文艺作品的创作。现在的文化馆却完全的违背了文化馆存在的宗旨,员工的工作倾向完全没有考虑到服务人民群众,辅导群众文化,只为自己考虑,只顾完成自己的个人创作。在此前提下,文化馆几乎所有的设备,也都是为了方便个人创作而加以配置,偏离了文化馆的工作宗旨。

(三)建设基金缺乏。文化馆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地方财政的拨款。这既给文化馆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文化馆的主要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文化馆工作的重视不够,或是地方政府资金匮乏,文化馆为非盈利性的企业,若没有地方政府的拨款,便会陷入资金缺乏的窘境。同时,由于参观人数的不断增加,还会促使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文化馆常常处于透支状态,长此以往,对文化馆的基本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关于文化馆美术辅导工作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不断增强文化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多种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工作队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文化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提高了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文化馆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为群众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需求的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的不同文化需求,为文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对文化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增强其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协调组织文化活动,加大群众文化建设,使文化馆为群众服务的功能达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业队伍水平。文化馆要想充分发挥丰富群众文化的作用,顺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馆的作用,加大文化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支持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单一靠政府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文化馆发展的需要,因此,文化馆还应该主动从社会上寻找支持资源,加强与其他文化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文化服务能力,从而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拥有了高端的配套设施,还要拥有专业的辅导团队。如果说完善的辅导设施是文化馆顺利开展的载体,那么专业的辅导队伍是文化馆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除了加强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该加强专业队伍的培训,完善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从社会招聘专门从事美术专业辅导的人员,以及受过美术专门培训且拥有多年美术创作经验的高手。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文化馆一定要逐渐完善相关的辅导设施,给辅导队伍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

(三)落实资金问题。资金是文化馆发展的基础。资金的落实问题为美术辅导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首要问题。可结合多种渠道的应用进行资金的筹措,可向当地政府申请更多拨款。同时,应注重对老画家的聘用,可鼓励一些老画家担任相应的辅导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重新执笔创作独立作品,并将其作品在文化馆展出。文化馆可将其作品在本馆展出,同时推荐给其他的展览馆交流。也可通过买卖艺术作品,获取额外的收入,用于支持美术辅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为画家提供收入,还能保障辅导工作的有序展开。

综上所述,文化馆的建设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还能引导我国的群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馆在我国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馆的功能是为群众传播文化和知识,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所以,文化馆要尽快把握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方向,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现在的美术艺术来说,文化馆必须解决以往的一些问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美术辅导上,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术爱好的的需要。所以,这就需要文化馆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为创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馆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伟军.文化馆在服务群众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9(42)

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00-01

作为政府公益性的文化场所,公共文化馆主要承担着大型的公益演出活动以及对民族文化不断地传播和发扬的重要使命,公共文化主要由政府进行体系的主导,再将先进的文化由群众进行传播,为市民普及丰富的知识,对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进行保障,对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主要受到性质、功能、特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行满足,文化馆需要不断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对文化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不断的加强,对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不断地进行繁荣和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全面的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地改善,人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的情况下,希望在社会主义的文化生活中努力的形成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生活,迫切的想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科学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各个级别的政府单位对人民的文化需求要及时的给予满足,保证群众应有的文化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各级政府要定期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引导市民树立价值观,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二)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开展建设活动

只有对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不断地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和繁荣。只有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对党的路线更好的进行宣传,对我们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的解读才能更加的科学合理,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实现的步伐,对推动我国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创立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对文化需求的表达不清楚,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不健全

不仅是我国,其他的国家也存在这公民对文化需求表达不清的问题,由于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不清,服务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许多服务都是盲目的进行,不但受不到到市民的喜爱,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部分文化馆的管理者常常擅自主张,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判断,导致文化馆的许多内容都不受观众的欢迎,严重的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遵循传统方式的公共文化财政,不能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益处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多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严重的限制了财政支出的规模。在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为了对分权的体制状况更好的适应,对各方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公共文化馆的资金大多来自地方的政府。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公共财政基本确立,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规模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按照传统的行政对文化馆进行服务管理,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缺少灵活性,各个工作的展开都要遵照死板的教条和计划,对突发状况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严重的影响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

(三)文化馆的实行行政管理,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垄断,增加了服务的负担,降低服务的质量

公共需求与公共财政之间总是存在矛盾,因为需求是不断地加大的而投入是有限的。加上文化馆有行政进行管理,这就更加的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负担较重,质量降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团体和个人都在兴办公共文化场所,但是,这部分人要想建设文化馆这样的非盈利公共场所必须要经过文化部门和民政部门的批准,这就严重的降低了兴办文化场所的积极性,由于举办的难度较大,在服务社会时往往很难提高优质的服务,服务态度较为消极,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得不到提高。

三、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作为建立健全文化馆体系的基础,文化馆的专业化是立馆之本,也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部分,文化馆的专业化直接决定了其服务水平的高低。要想更好的提高文化馆的服务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提高,主要包括: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馆服务队伍,完善文化馆管理服务体制,创新文化馆公共文化的服务形式,丰富文化馆的公共服务内容,最终对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

(一)对文化馆的服务体制不断地加强建设,对公共服务能力不断的提高

坚持“以人文本”,树立专业人才的主导地位的观念,在对文化馆专业化应该如何构建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对一些文艺突出和服务态度较好的专业人才不断地吸收和引入,对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地扩大和充实,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文化,不同年龄段的区域要配备不同的服务人才,对文化馆的人员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不断地对人事制度和人才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对能进能出,能里能外的人才流动制度不断地建立和优化。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要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充分的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服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服务的水平。

(二)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建设不断地加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地提高

对文化馆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要对自身的肩负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准确地定位自己在服务中的角色,对自身的专业学习不断的加强,以便于更好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最大化的实现自我价值。强抓基层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定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员培训工作,保证文化馆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业余文化服务工作人员,文化馆的组织者要强化对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争取让这部分服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服务内容的学习,培养他们成为文化服务素质队伍的领头人和主力军,对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和辅导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

(三)对基础设施要不断地加强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地提高

作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文化建设是繁荣文化事业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事业发展的好坏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文化馆子的建设。要想更好的对文化馆的进行建设就必须加强专业化建设,加强对文化馆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质量较好的专业声乐设备和话剧电影等放映机,进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进行提升。

(四)对公共文化的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都发生许多的变化,他们对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已经失去了参与的兴趣,由于传统的文化缺少吸引力和生命力,这就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抓住科技进步的契机,做好群众工作,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注重对群众文化内容的创新,对文化内容不断地进行丰富,对文化的服务范围不断地扩大和延伸,文化服务的内容要不断的涉笔到偏远的山区和较弱的群体,对他们的文化生活不断地进行丰富。

参考文献:

[1]刘波.浅谈如何提高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J].学周刊,2011,(09).

[2]薄君.文化馆体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运营模式新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