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教育 课程 教学设计
引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以典型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精选职业岗位必须的知识、技能、规范,妥善处理知识、技术、能力、理论性与职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其恰当的平衡?本文以所讲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使每个教学单元都成为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综合信息载体。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基于工作过程的含义。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从事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纵观当前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其课程大体上都实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更高形式的能力本位,对能力本身赋予了新的内涵,出现任务中心的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等新概念。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就是在课程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把复杂工作系统即劳动组织关系、工作内容、设备和工具、从业者应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等要素结构化的过程。德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典型范例,其教学内容是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包括技术、社会、环境等与工作过程有关的各个方面,以此构建双元制(Duales)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一般具备下述特点:
①该项工作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②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③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
④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⑤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⑥学生自己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更明确地指向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生动体现。
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研讨,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任职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所需要培养的职业特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提炼,培养网络工程师的课程解构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分解职业岗位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确定了职业特定能力如下:
①能根据网络需求进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②会正确制作网络线缆并能安装简单的网络设备;
③能进行网络连接设置;
④能根据网络设备说明书获取关键信息,并选取适当的网络设备;
⑤能配置WWW服务器,FTP服务器及其他网络软件;
⑥能用简单的网络命令对组建的网络调试;
⑦能分析并排除简单的网络故障。
根据能力目标,本课程设置了一个综合项目――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该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根据综合项目的进程和组网工程内容,进一步将综合项目细分为六个子项目。教学模块就根据六个子项目确定,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用基于教与学对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需求确定综合项目、单项任务和理论知识,与学生一起“学中做,做中学”。
2.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是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每次课程分为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从时间安排上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师介绍部分,学生动手部分和测评总结部分。首先安排约20分钟的介绍,包括本次训练的职业能力,该能力在工作岗位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讲解训练能力所需的相关支撑知识,最后由教师做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介绍部分结束后,学生立即开始动手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手过程,了解学生的困惑,发现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留待总结提高。最后30分钟是测评总结部分,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评价工作成绩,说明不足,然后教师进行总结,集中补充薄弱的知识环节和解决暴露的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有鲜明的第一印象,从而对课程充满兴趣和期待,要按照工作过程的理念对第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法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法的对比如图2所示:
在简单交待《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特点,展示精美的网络规划书之后,立刻进入课程的项目任务,教学生使用压线钳和测试仪动手制作双绞线,用鲜明的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为了将项目训练贯穿始终,本课程将设计和实现网络规划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考试内容分为“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以某个学校的校园网网络规划为例,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网络规划书,能用Visio画出规划书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即达到“及格”:按照拓扑结构图在华为路由器模拟软件中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并能演示实际网络规划的效果可以达到“良好”:加入附加条件,比如部门重组和人员流动,要求在不重新布线的情况下通过配置虚拟局域网解决问题,并在模拟软件中实现即达到“优秀”等级。如果达到“优秀”等级,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下列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①知道局域网组成情况,通信协议和IP地址管理相关知识,能够判断网络工作模式,认识网络设备,判断安装的网络软件;
②知道局域网组网技术相关知识,能判断各类网络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和传输性能,能分析网络需求,把握组建小型局域网的主要步骤,具备一定的组网方案书写能力:
③知道局域网硬件设备特性相关知识,能够安装和配置网卡、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④知道虚拟局域网系统相关知识,能够按照实际需求配置虚拟局域网:
⑤知道Intemet接入相关知识,能够安装接入软件,配置路由器或调制解调器接入Intemet,能判断常见的故障并解
决;
⑥知道网络常用命令相关知识,能够用简单的网络命令进行测试和故障判断,能判断常见的链路故障并解决。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其特点具体如下:
①使专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任务驱动,教学主线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避免了传统课程教学因仅涉及或重视其中的个别阶段而造成的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培养了学生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②使专门技术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人文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③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④使课程教学目标和岗位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既充分利用了社会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实际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脱节。
⑤采用工作过程中典型任务链路分析和逆向推导程序,设计课程的“任务”、“技术与能力”和“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单元,实现了根据工作任务需要组合知识系统,教学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教学单元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信息载体。
⑥涵盖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知识体系,有效地实践了高等职业教育“先实践体系,再理论体系”的能力本位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坐上了课程与实际岗位之间的直通车。
4 结束语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造以后,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06控制技术3-2班实施教学。以下是教改前后学生评价教师的数据对比(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提供):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训练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实施项目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和对话,让学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教材或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研究不到位,课堂驾驭能力不够,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减弱乃至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它的优越性也就难以体现。因此,要在职业院校中引进和推广应用该教学模式,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6~29
2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7~47
3 罗伟、张莹、张翠英,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3):34
4 王世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7):52~53
5 刘志宏,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果蔬贮运保鲜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24
6 孙俊,基于工作流程的网络数据库实验项目设计…,科技信息,2007(22):352
7 刘剑锋、王琴、朱恩利、李建辉,基于工作项目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一一以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4~78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开展,双语教学形式在该类院校中被进一步推广。针对高职高专中外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双语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 高职高专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对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和双语教学纷纷在高职高专院校展开。笔者将结合计算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可行性
为了培养懂技术会外语的实用型网络人才,双语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比其他专业课程更有优势,网络技术资料大多以英语形式出现,如RFC文档(rfc-editor.org),IP寻址白皮书(3com.com)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英文图书和教材也十分丰富,国内有许多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已经先后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网络专业英文影印图书或国外经典教材的中文译本,如《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等,这些丰富资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双语教学还正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效果有时还不尽人意。主要的原因如下:
1.相对于本科院校,专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词汇量少,英文材料阅读能力差,特别是听力及口语能力很难达到交流与沟通目的,难以适应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熟练驾驭英语的能力,而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匮乏。
3.当前,教材的选择一般有外语原版教材,影印版教材和自编教材。原版教材虽然可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它理论性强,内容多,但对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大,针对性不强。影印教材一般都是专家精选引进的国外优秀权威教材,价格相对较低,有些甚至还有相对应的中文译本,方便学生学习阅读,但与课程配套的教材选择余地较小。自编教材虽然内容针对性强,内容连贯可循序渐进,但语言表达上可能会存在偏差。
三、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
1.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合理营造双语环境
为了尽快使高职高专学生适应双语教学,首先应加强学生的公共基础外语教学,对学生按外语程度分班授课;其次要明确双语教学是在外语环境下有效地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双语教学并不是外语运用的程度越高越好。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电子教学课件时,一般可采用中英文双语同步和异步动态显示的方式进行:
(1)对于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通常采用中英双语对照同步展示,目的是强调学生首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后辅助以专业外语表达。
(2)对于已学过的知识点及简单的专业外语论述,通常采用英文表达先展示,中文表达后动态覆盖的方式。目的是先营造一个非母语专业的学习环境,巩固学生的外语掌握能力,再逐步地提高课堂中外语运用比例。另外,还应考虑运用双语课堂练习作为授课效果评价。同时,给出当次课中涉及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方便学生课后查阅和积累。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探索外语和母语运用的最佳结合点,不应该排斥母语的运用。例如,一些常用的英文课堂用语可逐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当中多次出现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教师应注意运用外语口头表达出来。对于一些专业词汇准确含义的把握和举例讲解时,需要老师用母语做出相应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及加深印象。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如果老师还采取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学生对专业外语的掌握,因此,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上好双语课的关键。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67-03
当前,在我们如皋大力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该模式让师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本文就“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1“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活动单导学”主要有“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三个环节,教师先是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活动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在小组里共同研究学习,最后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活动单”设计原则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活动次数合理。活动方案要操作可行,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实验探究、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演讲、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其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学科性”原则。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活动,要有“网络”味道,体现网络课教学的规律。既要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出发,又要和当前的企业实际相结合。
②“目标性”原则。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实验、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
③“趣味性”原则。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应用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立的体系。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程。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同,它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讲授抽象的网络知识;二是网络教学缺乏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4“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例说明”的顺序。在这种模式下,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法,则是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实施)成果展评互相纠正效果反馈”的活动顺序,展开教学内容。这种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完成“活动单”中的相关网络设备配置任务,从而实现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真正都动起来。
以《企业网络配置综合实训》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六个具体的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假设你是锐捷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现在公司新进了一批设备,请你按照网络拓扑模拟图,完成锐捷企业内部网络的搭建。从而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完成本实验对你自身和企业的意义。
【活动二】分析题目,难点剖析。
设计意图:首先进行活动分组,四人为一个项目小组,以网络设备的厂家给小组进行命名,如:锐捷组、神码组、思科组、华为组、腾达组、金浪组、中兴组、普联组、友讯组。并选举组长,明确职责。明确小组的工作原则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争创先进”。
从课堂一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一种“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之中。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来逐个突破难点,完成任务。
【活动三】小组合作,任务实施
设计意图:四人一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网络设备的互联、网络设备的配置,采用小组讨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最具合作意识,完成得既快又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基本完成任务后,花5分钟左右时间让各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及时将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过程,通过“兵带兵”的方式,不仅让每位同学发挥自身特长,也让其他同学同样学有所获。
【活动四】动手实践,任务升华
设计意图:每位同学采用思科模拟器在自己的电脑上独立完成网络拓扑图的绘制、连线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此活动过程让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亲自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刚才小组完成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检查学生自己对企业网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
【活动五】课堂展示,评选先进
设计意图:让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将本组的情况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和汇报。通过评选最具合作意识的小组和最具潜力的小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六】当堂巩固,情况反馈
设计意图:此部分让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填写《企业网络配置综合实训》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价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当堂课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同时通过“情况反馈”这一环节,了解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和有疑惑的地方,为后继的教学找到根基。
5“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为了确认“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的效果,笔者曾在我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做了专题调研,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纸笔测验,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1)“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
2)“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师生负担的比较。①对学生的调查:
②对教师的调查:
(3)“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习效率的比较。①对学生的调查
②对学生的测试
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活动单导学模式”两种不同方法,对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实施教学,然后同时测试,结果如下。
显然,“活动单导学”模式还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更加关注师生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及终生发展。主要表现在:
1)备课笔记“不查”了,但集体备课更扎实了。过去为了防止教师偷懒,教研组长每学期都要定期检查备课笔记。有了活动单以后,不需要检查了,活动单本身就是集体备课的物化材料,活动单设计的优劣自有学生评说,没有活动单的课堂是过不了学生这一关的,活动单成了教学管理无形的抓手之一。
2)课外作业“没有”了,但学习成绩更优秀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外作业设计在“课堂反馈”环节中,因此不需要再额外布置课外作业,这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包括考试成绩都更加优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课堂教学“乱套”了,但学生心态更阳光了。江苏教科所马成荣所长在观摩了我校一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后,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和热情感到震惊。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看上去很乱,实际很有序,同学们在实验时精心操作、详细记录;讨论时论经据典、各抒已见;发言时争先恐后,此起彼伏;板演时熙熙攘攘,涌向黑板……。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将课堂还给学生。
4)教师研究“辛苦”了,但脸上笑容更灿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由于“活动单导学”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活动单似乎给我们计算机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但我们觉得虽然辛苦,但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对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感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
6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权利、尊严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师生互动关系得以真正体现,学生实现了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以活动单来导学”彻底改变了过去有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全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局面。教师设计的“活动单”都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立足点是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决断的过程。这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意欲和创构激情。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为培养适合于时展的优质学生,在不断探索、研究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代替的特点,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媲美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韩梅红.“.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简介[J].中学教学参考,2010(26):95-96.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陈兰兰(1981—),女,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唐克勤(1979.—),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江西九江 332000)
在职业教育改革漫长的探索过程中,职业技能大赛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职业院校师生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的大舞台,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每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技能大赛中,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个项目是一大内容,如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有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等项目;在江西省组织的大学生技能大赛中有综合布线、信息安全(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等。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中核心就是对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利用。面对激烈的技能竞赛,如何利用竞赛作为导向,改革计算机网络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指导学生竞赛的经验,谈谈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几点启示。
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是前提
在网络专业技能大赛准备阶段,由于准备时间较长、内容较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容易表现怕苦、怕累、意志薄弱、集体主义观念和纪律性不强、缺乏拼搏精神和荣誉感等问题,对学生的性格、意志、接受能力、纪律、心理等方面是一种严肃考验;在大赛中,作为以团体为单位参加的集体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大家只有分工合作、扬长避短,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要想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德育素养作支撑。
(一)要培育服务意识
“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是哈佛大学的座右铭。服务意识已成为学生毕业和适应社会的缺口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就业。在现实职业教育中,应实行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实现德育课程集中学,专业学习随机学,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要培育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精神。在校期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主动做事和敬业的品格、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以及全局意识、大局观念,真正养成无障碍沟通,收到1+1>2的成效。
(三)要培育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在学习专业知识增长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在职业态度、职业心智、职业情商和善于自我管理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健全职业心理,尽快实现大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毕业后就职岗位主要有网络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选购、搭建、调试、运行维护;网站规划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网站建设、网站运行维护等等。比如在企业规划设计中,需要为企业用户着想,要考虑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允许投入的最大成本。并且,在同样成本投入的情况,要尽量设计一个可控、可管、安全、经济节能、绿色环保,以及稳定可靠、高性能的网络架构。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心智,同时在构建网络的每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大家都必须具备大局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培训及参赛的过程中,都充分体现这些素质。比如在2012年全国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赛项,赛项中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设备模拟软件上完成计算机网络规划、配置和故障排除,第二部分是真实设备联网搭建和调试的正确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第三部分是综合布线、物联网,第四部分是相关文档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第五部分是职业规范、团队协作和沟通、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计划性、团队风貌。我校一支参赛队伍在此次比赛中失利,就基于日常教学中忽略了德育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为他人服务意识差;没有大局意识,各做各的;团队风貌欠佳;沟通不够,哪些做了哪些没做都不清楚;职业心理素质差等。总结这次失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经过多年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在专业设置、教学重点、教材使用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与一般职业院校教学相比,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与正常的课程教学计划有诸多不一致性,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老师。英国著名的工程教育专家刘期霍姆教授也曾说:“只有具有外科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同样如此,只有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建设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要做到:
1.鼓励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及陪同学生竞赛,教师参与给学生进行竞赛前指导,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巩固、加深、扩展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的过程;同时陪同学生参与到竞赛场合,可以有机会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行接触交流,拓宽视野,积累经验。
2.教师培养要充分发挥“校本”培养的主导作用。所谓“校本培养”是指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培养方式。对于专业教师,鼓励其考取一至二门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师、CCNA、CCNP、CCIE等证书,并通过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专家为师,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定期到企业、行业顶岗锻炼等方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3.鼓励教师要时时充电,不断学习。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时时都在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可以派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培训、社会实践、顶岗锻炼等,不断更新其行业、职业能力、技能和信息。
三、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好扎实的技能水平是重点
将竞赛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以技能竞赛内容为导向,指导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技能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理实一体”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强、关联性强和实践性强三个特点。”“理实一体”课程开发原则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技能竞赛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行业技术需求,比如在全国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赛项中涉及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IP语音、VPN、IPv6、防火墙、服务器、Linux、IPS等技术。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竞赛典型的案例综合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项目,作为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结合企业需求,学习实用的技能,掌握最新技术,打好扎实的技能基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有效的检验手段
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改变过去理论说了算的错误做法,高度重视学生校内学习成绩与实际工作能力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竞赛相结合,探索一条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科学考评评价方法。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教与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对学生考核,科学的考核评价不仅需要最终的考核,还需要平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考核。在平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融入竞赛项目,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过程中团队合作情况、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对于最终考核内容可以包括:校内考核(历年竞赛案例作为考核内容)+校外考核(国赛+省赛)+企业岗位考核+职业资格认证,检测学生学习最终效果。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WebCT 网络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40-02
1 前言
网络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以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的教学科目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这种新型的课程构造方式不同于传统课程,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开放性。学生可以随时在任何与网络相联的终端上进行学习, 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调整和更新。②交互性。网络课程不仅能够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与学的交互。网络课程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能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和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③共享性。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共享国内外日益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④自主性。网络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中的相关因素;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设定个人的目标和需求,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可以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自测和考试,评价自己所达到的水平。网络学习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多媒体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引导学生去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规律。网络课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 WebCT的功能与特点
WebCT是由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该系统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它是一个方便创建基于Web联机教育环境的紧密集成的工具。该系统使用浏览器作为课程开发环境的接口,包括安全控制、管理、数据备份等。另外,WebCT还有一系列可以自动与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学习工具,包括会议系统、在线聊天、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自我评价、成绩管理与、访问控制导航工具、定期测试、电子邮件、索引自动化生成、课程内容搜索等。WebCT具有以下特点:
WebCT是一套功能完备、易用高效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包括一系列可以自动与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用于开发联机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将现有的课程内容在网上。WebCT有10多种语言版本,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它为不懂编程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向导机制,易于推广应用。教师在设计和制作用户界面时有很大的弹性。
WebCT管理模式。WebCT平台在整体平台中设计了管理员、设计师、教学助手、学生四类用户,采用了三级管理模式。各类用户角色分明,权责清晰,使整个网上教学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
WebCT系统的关键技术。WebCT系统的服务器运行环境为Windows 2000 Server, Apache,Perl等;客户端使用普通的Web浏览器作为课程学习的交互界面。通过使用CGI 可以创建脚本,使得系统不仅有信息浏览功能,还可以与用户进行动态双向的交互,如网上测试和评分等,提高了Web的动态性。与其他网上教学平台相比,WebCT系统在技术上是比较完备的,具有很多优势。
3 基于WebCT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3.1 建设目标
二十多年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原理和应用并举,因此需要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本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许多用人单位需要掌握这方面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
鉴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于2007年在学校立项,进行本门课程的精品课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遵循网络教学的规律, 把实践性、交互性、操作性应用于教学中。力求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单一媒体的弊端,增加了信息量。对有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供基于网络学习环境,能对学生给予实时直接的指导,学生之间也能进行实时的讨论;在网络课程各知识点提供超链接,连接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网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水平选择学习,或根据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实现网上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最终,本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同年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3.2 主要结构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课程主要由教学区和用户区两大部分共17个功能模块构成。教学区包括课程概况、课程负责人、教学队伍、课程描述、教学资料、教学录像、试题中心、申报表、背景材料和实验设计共10个功能模块;用户区包括课堂测试、自测系统、课堂作业、我的成绩、学生主页、自由讨论和在线交流共7个功能模块。
3.2.1 课程概况、课程负责人、教学队伍、课程描述。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整个教学梯队建设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并明确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学习方向和目的。
3.2.2 教学资料、教学录像。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师的教学录像,给出课程的主要框架和导航方式,用适量的多媒体素材来展现学习难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时安排、学习进度、重难知识点说明等。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 试题中心。提供历年试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3.2.4 实验设计。以实验指导书的形式将实验内容展示给学生,同时将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予以演示。
3.2.5 用户区。主要针对学生课后巩固和复习进行设置。不仅有测试的题目,还有相应的课堂作业,同时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在线答疑、自由讨论,使得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3.3 主要特色
3.3.1 在内容上:该门课所选用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英文原版教材Computer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作者James F. Kurose是美国马萨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著名教授。目前,该教材被世界上的几百所大学作为教材,包括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滨西法尼亚大学等。授课采用英语与汉语同时进行的方式。
3.3.2 在表现技术和方法方面:创建了三维学习空间:教室、实验室和网络课堂;两类学习媒体:课件和网页。开设了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上课堂,其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讲稿、算法动态演示、考研试题、课后习题及答案等。通过不断完善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使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3.3.3 在教学环节上:教学环节齐全,有课堂教学录像、学习指导、课外辅导、讨论与答疑、学生自测等多个环节。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根据学习起点和学习水平的不同,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课程学习基本以章节来导航,检索方便,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3.4 应用情况
基于WebCT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精品课建成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了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也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3.4.1 所有课程都制作和引进了多媒体(含动画)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4.2 建立了网上答疑平台,通过网上答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为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3.4.3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向学生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模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3.4.4 精品课应用收效显著。与往届相比,学生成绩的优秀、良好率有了明显提高。
4 总结
4.1 网络课程开发必须重视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是为适应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设计的,它是一个由知识点跳转、导航策略和交互界面组成的教学系统,必须认真进行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实践开发的核心。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还要考虑到网络的特性,如何实现网络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
4.2 注意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特点
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突出网络的特点,挖掘网络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和协作功能。目前,有的网络课程以查询课程内容为主,实质上是传统教材的翻版;有的网络课程增设了课件库和资源库,虽可以实现在线点播,但仍未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及其特殊的教学效果,实质上是传统课堂搬家。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要将相关资源的超文本链接提供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学习查找。
4.3 注意网络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
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模式的教学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可以及时更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可以及时加以更正。所以,当课程的整个框架完成后,维护更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内容的及时更新、学生信息的统计分析、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及时反馈等。
4.4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网络课程的内容既要体现出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和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测等,在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巍.支宁.基子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113-114.
[2] 王楠.基于WebCT的网上教学平台的研究及改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3):57-59.
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实训教学
0 引言
《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延续和深入,深刻体现了网络工程中的实践内容,最能体现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探讨该课程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合格的网络技术人才,意义重大。通过几年来先后承担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等高职专业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由于普遍认为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课程枯燥难学、操作要求高,学生的畏学、厌学情绪使得教学过程困难重重。本文就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组织《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尤其是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偏见,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后续课程。在教学时往往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采用字符式命令,并且系统都是英文系统,高职学生对字符式命令记忆缺乏热情,同时英语基础知识不足,又不喜欢做笔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上,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也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即将课程简单地分为理论课程和上机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设置课程体系结构的直接结果是:因为该课程实践性强,在理论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掌握得一知半解,无法将学到的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掌握得不牢固;在上机实践课中,由于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不透彻,对于实训内容无从下手,学生只是简单地照着课本进行配置命令的敲打,无法达到掌握实践的技能水平。
在课程讲授上,教师通常比较注重课本内容,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课本的内容便具备了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能力,因而不重视课程结构设计;而实际上课程结构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知识的组织方式是影响知识能否被很好地吸收及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针对《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将对《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2 《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1 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完成每堂课的教学过程
我们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讲授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时间一长,自然会造成学生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无论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是多么的认真、投入,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充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由老师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布置下去的任务,并由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任务完成时的发言.然后比较各小组完成的情况,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如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等等。
首先,要做好教学任务的引入,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一个令人好奇的任务。由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个任务到底是应该如何完成的,结合最新的网络硬件设备进行教学。
其次,创设好情境,布置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之后,学生一般对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在任务的驱动下对老师所提出的任务充满了求知欲望,因此会想方设法去求证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老师和学生能打成一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多了,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会很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对正确的方法会用实验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2 用小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组教学法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以3至5名学生组成一个任务组,确定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把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然后分配给组内的各个学生。小组教学法模拟案例的项目组,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工作现场的气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实践,从而掌握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本文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以实践动手为主的任务驱动教学和分小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网络技术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建新.《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3,29(03).
[2]陈永海.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网络管理员》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