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服装结构制图  内容  基础技能  生产实效

        服装结构制图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就业层次及就业后的专业发展空间.但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教学与企业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进入企业打好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合服装结构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往往更多考虑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制图基础理论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这些枯燥而又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基础原本就较弱的新生一则听不懂,二则会不感兴趣,同时还容易从此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如在讲到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服装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由人体的外形决定的”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因为以后可以通过一次次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让学生多画画图,多动动手,都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对服装产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还应该走出教材的局限,走向企业的生产实际,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不断吸取新的内容和形式,紧跟行业、贴近产业,不断发展,从而要真正落实到能力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正确发展轨道上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服装结构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后分类为人体结构、制图基础、裙装、裤装、上衣、连衣裙等几个知识点,教学上先学习相关理论,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制版,开动脑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基本款式结构的具体应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好基础,今后在工作中就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重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由浅入深教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人体的测量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装工艺的结合等基础知识。 

在制图技能训练中,对绘制一般品种的服装样式要掌握透彻,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并解决服装款式的变化结构。例如,在裤装的结构制图教学中,要学习掌握好西裤的款式制图,要求对西裤的结构特点充分掌握。然后在西裤的基础上对部分结构进行变化。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在教学上要进行长度、部件、变形等变化,让学生明白新款式怎么来的,实训时,既要强裤装结构的变化,更要把基础知识和变化款式结合起来。通过对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服装常用款式的制图,又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结构变化,对较为简单的服装结构已能了然于心了。

      三、注重与人体、面料、工艺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板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的特点,结合服装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制版。例如,在教学生西装领绘制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对称法绘制最后的样板。这样绘制出来的样板就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教会学生方法,再与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看看学生自己打样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最后,再讲评学生的作业,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这样就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指导,随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上除了强调结构的训练外,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来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结构理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四、 注重生产实效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服装;结构;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既是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设计与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1983年我国首设服装专科专业到目前综合型院校基本都设置了服装专业,服装结构的教学发展伴随着服装行业的兴衰经历了特殊的二十余年。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封闭式的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因此,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正确地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任务,使学生学、用并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是教师教学实施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呵护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服装结构设计在初期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单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一来听不懂,二来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

兴趣、热情不但需要激发,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教学内容之外、手段之中的重要方面。要不断保证学生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的热情总体水平不减退,动手实践操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发展了思维,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有条件、有目的的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保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热情不减退,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思维外延,促进教学方式更新

在我国,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还缺乏真正的科学性、系统性,教学思维、方式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如何摆脱这些限制,逐步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将是一定时期内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内容。

目前的教学体系中,我们缺乏有设计思维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师。很多服装设计教师缺乏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无法将结构设计与艺术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就要加强教师相关课程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涉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多方面钻研、拓展教学方法,引导、调配学生知识储备资源,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实践中去,通过全程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

传统的结构教学,课程一开始便向学生讲述服装的制图过程,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制图过程也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收效甚微。近来我们在结构教学初期,引入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接触服装专业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人体是服装设计与结构设计的根本,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教学之前,对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人体观察与测量,了解人体的尺寸、形态、比例、体表角度等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的基本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型的意义,掌握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方法。

三、创造性开展教学,多样性引导思考

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教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作为开展教学的目的,形成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思维上的创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性思考,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新。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亦是增强学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1)多媒体教学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通过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表现力,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制图教学多样化。制图过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

(3)语言表达多样化。教师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激励性质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情绪,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四、抓紧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动手实践联系密切, 直观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 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都力求利用实物说明, 进行现场直观演示, 以物说理, 把对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教具的运用同对学生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 深入浅出地揭示基本知识原理及其内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

例如在学习人体测量时,学生对人体的一些骨质特征点比较陌生,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人体解剖图,对人体结构骨骼结构进行讲解。通过测量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体的体型特征,同时实践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把握行业趋势,发展专业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服装结构制图 聋生 兴趣 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是聋校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理论课之一,从属于服装工艺学,是研究服装结构内涵及各部位相关关系、分解与构成规律及方法、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的课程。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聋校服装教育重视的是教会聋生熟练操作缝纫设备,使聋生在毕业后能胜任服装企业一线流水操作工作,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一直被忽视。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企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技术流程,只有在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经过由浅入深系统制图的学习,并结合实际,加强实践训练,来增强服装结构制图课教学效果;只有在上好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前提下,才能让聋生清楚地认识服装结构制图的重要性,不断推动聋生服装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

刚进入的高一新生,常常对服装专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要真正入门,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作为教师,应找准时机,抓住聋生入学时的心理特点,对聋生正确引导,维护好聋生对服装持有的兴趣,使聋生明确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在服装专业学习和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激发聋生学习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调动聋生的积极性,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刚开始学习制图的新生对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是一片空白,可以先放一些有关时装大赛表演的光盘、录像,让聋生对服装产生兴趣,然后强调这些漂亮的服装是经过设计,选料、制图、缝制等程序才能完成,要做好一件衣服首先要进行制图,强调制图的重要性、基础性,建立聋生认真学习制图的思想。因聋生没有听力,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服装CAD的动态演示功能,使原本抽象的图示变得直观形象,易于聋生接受和理解。利用服装CAD使教师和聋生同步制图效率是很高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物进行分析解说的方式,而不是让聋生凭空想象,这样更有利于聋生直观地了解服装结构与公式的形成因素,使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思维能力和兴趣都得到有效培养。

此外,针对聋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习惯的现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生动地吸引聋生,还应引导聋生进行课堂外的延伸,把课堂上讲授的款式进行变化后制图,引发聋生的探索欲、好奇心和进取心。如可在讲睡裤时通过实物分解,与同学一起观察、讨论,促进其对基本结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还可尝试着让聋生自己设计并剪裁。这样聋生能够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对教师的超越,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由浅入深系统的制图教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应注重基础人体的测量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的了解、服装工艺的结合等基础知识。在制图练习中,对绘制基础样式的服装要掌握透彻,并能够运用服装结构基本变化规律的理论去分析并解决服装款式的变化结构。教师教学要由浅入深,简洁明了。

(一)教师手把手地教

对于刚开始学制图的聋生,教师在教制图时,讲解过程中不要着急,慢慢引导聋生上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睡裤制图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女西裤、男西裤的制图。教师讲解要慢、详细。例如,讲解睡裤制图,可分步骤进行,先介绍测量部位及其部位符号名称。裤长(L)、臀围(H)、腰围(W)、脚口、上裆高。让聋生学会用代号并了解代号含义,再介绍测量注意点“H”的放松量,“W”的放松量,然后带领聋生根据假定规格制图。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要讲解所作线条名称,以及为什么这样作线,并写下制图步骤。每作一步图教师都要详细分析,让聋生初步了解裤片名称,要求聋生熟记这些线条名称,并及时布置作业,检查聋生的接受情况。两节课分析一个前片图,充分体现“慢”,对聋生一定不能急,要有耐心,教师在作图演示的同时到聋生中去检查,根据情况作适当安排。如果聋生制得不太好,就应当不厌其烦,多辅导,在课件上多重复几次,直到聋生懂了,再进行下一步。例如:对裤长线的作法。对于装腰式的裤子,裤长应当减腰宽,一般腰宽4cm,所以裤长减4cm,而学生通常会忘记减腰宽。还有一个易错点,聋生对1:5图的换算不熟悉,因部分聋生计算能力差,通常会算错。聋生制1:5图是为了方便做笔记和做作业,相对来说制图比较慢,所以不能急。对于一些重点、要点,教师要在讲课时用彩色笔标出来,对一些重点易错部位要结合投影仪,放大给聋生看。教师对聋生的作业要严格批改,严格要求聋生制图准确,因为制图尺寸马虎,缝制的衣服就会不合体,并做笔记,到下次上课时,要仔细讲解这些错误的纠正方法,培养聋生做事严谨的习惯,然后才能讲新课,以引领聋生上路。

(二)教师引导聋生学

聋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后,教师就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聋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聋生在掌握男女西裤、女衬衫的基础上来学习男衬衫、女衬衫、女裙的款式变化。由于聋生对上装已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在男衬衫这个主题教学时,要重点探讨男衬衫与女衬衫的不同之处。如男衬衫有肩复司、胸袋,后片上平线比前片上抬3cm;男衬衫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上下领的制图,由于领子的1:1图在黑板上讲解太小,聋生看不清,因此教师可以放大几倍画,同时让聋生学习所作图的检查方法。可以让聋生先自我检查作业,然后再交给老师批改,逐步把主动权教给聋生,但教师要把握方向。对于衬衫的款式变化图,可让聋生自学制图,通过教师当面批改作业,把聋生未掌握的部分作重点介绍。同时让聋生收集喜欢的衬衫图片和结构图资料,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初步设计,体验一下设计的快乐。

(三)聋生自己主动地学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聋生亦步亦趋,永远跟着老师学,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服装结构制图专业的学法指导。让聋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主动思维的意识,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让聋生自学为主,教师教育为辅。教师要逐步让聋生掌握制图方法,并能读懂制图,看懂各类服装杂志上的制图,让聋生在制图的空间里自由飞翔,真正体会制图乐趣,达到看到款式能独立制图的能力。对于已有一定的制图基础聋生,有些款式的结构制图,教师只要对某些关键的部位给聋生作指点,就应该这样制图,为什么这样制图,不需要教师示范制图,可让聋生自己去完成制图。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奏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当然,学法指导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应融于教学之中。教师要以聋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则注意发现聋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并抓住聋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不断培养聋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加强实践训练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画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板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聋生看图制图,根据款式的特点,结合服装风格、造型特点进行制图。例如,在教授聋生青果领绘制时,可以让聋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服装的款式特点、比例关系,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对称法绘制最后的结构图。这样绘制出来的结构图就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并教会聋生方法,再与聋生一起绘制,最后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聋生自己制图并制作,观察聋生自己的制图及制作成成衣后的效果,然后再评议聋生的作业,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要求聋生及时改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完整地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使聋生在课堂上既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上随堂指导,随时解决聋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聋生听,课后练习的模式,聋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上除了强调结构的训练外,还要让聋生了解结构设计最终要制作出成衣,这就注定结构与工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以衬衫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来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聋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现。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结构理论更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弥补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于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学科的重要组成,结构制图是服装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上好聋校服装结构制图课,提升聋校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对聋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巧玲.论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三部曲[J].南昌高专学报,2010,(5):144,147.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服装立体造型设计 知识模块教学 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邓玉萍(1968- ),女,广东新会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34-0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服装消费者品位的提升,驱使国内服装行业企业对服装产品设计和服装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服装设计类学生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成为学校的使命。实施“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提升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结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办学定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定位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理论技能强、创作能力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着眼于培养具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面料设计等专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服装类专门人才,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相关企业管理、服装类教学专业岗位等。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主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并重,既要培养学生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和规律,锻炼学生的服装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更要激发学生服装领域的创造设计潜能,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相关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的实施

1.构建三大知识体系模块。知识模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按照某个原则或需要将课程的主要内容组合为一个个独立的知识小模块。小模块内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独立性,甚至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实时地调整,增加或删减知识模块,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与个性化。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市场适应性,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在“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引入知识模块教学,增加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系统的供需匹配性。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是链接社会企业的重要载体,引入知识模块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综合分析课程培养目标与不同阶段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知识教学模块,即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每个教学模块都有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多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章节都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下表给出了该课程的三个主要教学模块及其章节知识体系。

2.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点,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以“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实质上就是项目研究、理论学习、设计比赛、服装展示等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将服装结构、材料、工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以各类项目为载体,比如设计虚拟服装设计项目、参与或组织服装设计比赛、引进企业实际服装科研项目等,这样有利于促进对服装立体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的理解与深化,对服装设计制造与展示等环节的掌握。

实践性教学平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平台。(1)校内实训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平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所在的服装艺术设计系对该课程的设计实践性教学极为重视,在硬件配置方面建设了各类实验室,如服装设计实验室、服装摄影实验室等,并配备了30套服装CAD软件、各类用途的缝纫设备及相应的人台等基础设施。这些硬件设施方便了教师多样化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为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室与各类实验室内,以及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学校配备了校园宽带网,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与实践,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用好这样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种服装大奖赛等,使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展示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扩大他们的设计视野。(2)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服装艺术设计系与广东佛山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及北海满氏文体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采取开放式管理的模式,配置专门实验人员与兼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聘请服装行业中的高级专家与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它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企业运作流程,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该基地的建设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稳定环境,为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此外,我系也与其他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保持了长期性的合作。这些校外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显得非常必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而言,教学大体上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主要运用知识传授教学、同步示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知识传授教学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相关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同步示范教学则侧重于教师的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住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互动式教学则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灌输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强化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则采用设计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设计实践大体上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灵活进行,如有针对性地引入虚拟性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培养他们的服装设计创新思维;以企业服装设计项目为纽带,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实际服装设计的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视野。社会实践重点给学生创造机会参加服装类企业的产品会、服装面辅料行业展示会等,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服装企业,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与流行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实践效果

教学改革特色体现在“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五个方面。“产”即依托服装艺术设计系的校企合作项目,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基础,将企业的品牌产品开发设计项目引入到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机会。“学”突出理论知识传授方面的自主性学习,结合示范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探索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研”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参加到其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赛”即通过开展“以赛代练”活动,将服装设计比赛引入课堂,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类服装类设计比赛,在与同类专业院校的竞争与交流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即服装设计作品的展示。作品展示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空间展示能力、整体舞台造型能力等综合知识能力以及沟通与交流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后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优化了课程内容,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了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等,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涵盖了基础模块教学、专业模块教学和应用模块教学等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三个关键板块。同时,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自编教材为基础,联合服装艺术设计系主干教师共同开发了适合“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结合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在强化学生有关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获得显著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服装设计实践都切实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服装类设计大赛中,我院培养出的很多学生都获得了全国性的奖励。毕业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获得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

四、结语

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改革需要持续的推动。本文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该门课程的三大知识体系模块、搭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平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手段实施课程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耕,李筱洋.对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4).

[2]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3]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3).

[4]刘小玲.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8(8).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一、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分析

1.课程地位

现阶段,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更多地集中在基础结构设计、车缝技能的训练,使其能在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只是作为次要的专业课程,一般40个学时,让学生粗略了解市场营销的性质和服装市场的特点。

2.教学现状

由于服装市场营销的课程定位,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的任课老师基本都由服装老师兼任,并非市场营销的专业老师。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都是基于简单的理论教学模式,老师依照课本内容讲授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点,学生粗略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点。由于没有实践操作,所学知识只到达理论层面,并没有形成职业能力。

二、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

1.服装产业发展的趋势所需

服装产业的发展趋于集合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销售俨然已经成为与设计、生产有着相同重要性,或者更为重要的部分。服装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如何能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销售就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服装的销售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虚拟环境逐渐发展成为销售竞争的一大战场。环境的变化,销售经营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销售模式由传统的实体店销售,逐步形成了以“实体+电子商务”或纯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因此对服装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所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大力推进中小民营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从服装生产大国向服装品牌大国方向发展,从oem向obm转型。品牌化的推广建设之路,除了要有优秀的设计和精湛的做工,更需要有专业的服装品牌营销管理人员。

3.服装高级工的职业定位所需

技工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其具备职业技能。现阶段服装学生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于设计或工艺。关于设计师的选择,一般企业更倾向于经过高等院校学习的艺术生,创新思维及表现手法方面相比技校生会略显优势。工艺方面,经过系统教育理论学习,并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服装专业高级技工,已经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普通的流水线上的工人,期望从事需要有更高专业技能的职位。如此问题,促成了技校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并不多,大部分选择了从事服装企业的初级管理岗。服装营销员,需要一定的服装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营销知识。同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好动、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营销方向的开设,使得学生的职业定位有了更多的选择。

4.一体化课程的改革所需

近几年,技工职业学校都在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一体化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企业和学校之间人才输送的无缝对接。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就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之所需,满足竞争环境变化、企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

三、服装营销课程的改革建议

1.确定专业培养方向

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向,可以在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服装营销的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服装营销人员。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职业岗位选择,满足服装企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需求。

2.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

服装市场营销的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根据营销项目,制作营销方案。在制作方案的过程中,掌握服装营销的知识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找出解决策略,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营销要点。项目结束后,老师总结项目实施结果以及实施要点。一体化课程应包括实体店和电子商务两大类,通过校企合作内容的多样化,让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企业的店面或网店的实战演练,掌握营销岗位技能要求。

3.服装专业与电子商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

服装营销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服装专业基础知识、品牌管理、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网店的图片摄影及处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纺织服装 专业设置 现状 改进方法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所受惠最为显著的几个行业之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或私营中小型企业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都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人才的吸收和利用,二是技术的创新与改革。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高等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可以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专业人才,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造、数字化建设,加快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转变。

大学的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大学能否履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为例,从当前的专业设置现状入手,介绍了当前高等教育纺织服装的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图提出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挑战性技术人才的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1.纺织服装专业设置现状

1.1课程设置现状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创造为中心的高度信息化社会。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紧跟服装发展的新动向,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纺织服装专业设置的不合理虽早已被提出,各院校也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但收益仍不理想,原因有多方面:第一,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超前,并且根据形势随时作调整,这样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走向社会时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第二,专业间的知识体系很难形成。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综合的大体系,产业链长,价值链复杂且宽。从纤维的生产开始,到面料,到服装,再到销售。我国纺织服装院校根据专业划分进行课程设置时,只强调个体性,而忽略了整体性的协调。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性,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知识面窄,市场意识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第三,课程安排的顺序欠完善。大多数服装院校习惯于把立体裁剪放在平面结构设计之后,认为学生应该先学习理论的平面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立体裁剪。事实上,平面结构设计是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归纳得来的,如果让学生先学习立体裁剪,因为它是直观的、感性的,容易接受,之后再学习平面结构设计,就不会觉得枯燥,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明显不足。纺织与服装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纺纱、织布、制衣到销售都离不开实践。虽然各院校都设置了实践课,但动手机会少,学时短,实际作用甚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始终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无法深入研究。

1.2填取志愿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从进入高校开始就已经确定了专业和方向,然而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对于职业的意识很浅,几乎都是听从家人、老师或是兄弟姐妹的意见,更有甚者是在填报志愿时服从本科志愿的调配而被分配到一个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很少有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主动选择的专业,这种填取志愿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学分制现状

普通理工类本科院校的学制是四年,以学分制为主。在我国很少有学生因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只要达到60分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同样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无法体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都存在60分万岁的态度,只要拿到学分就能拿到相关证书,对于个人能力的锻炼及无法量化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则显得漠不关心。

1.4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教学法,以教师面授为主,结合讨论、参观、问答等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固定、陈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者使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下面忙于记笔记。教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于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师不能深入企业、深入实践,则缺少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参加工作,对专业生产前线的知识甚是缺乏,由此给学生上课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用理论解释理论,无法深入,缺乏对学生的启发,而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介绍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纺织服装专业设置改进办法

2.1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要提高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研究当前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考虑将本科四年的课程浓缩在两年的课堂教学内,随后一年可深入企业学习并锻炼,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返回校园补充理论知识的欠缺。

此外,学校还要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单位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或增加新生专业方向,如与纺织服装专业相交叉的服装贸易与检测专业,在服装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基础上增加贸易知识,还可以将贸易与语言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如服装英语专业、服装日语专业、服装韩语专业,各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实际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国际日本语和韩语等级考试的资格证书才可以顺利授予学位证书。纺织工程专业还可以和机械方向、材料方向、化学方向等相交叉开设纺织机械专业、纺织材料专业等。

2.2灵活运用学分制

普通本科院校在授予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时需依据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每门课程首先必须及格,才能给予相应的学分,然后再根据课程的成绩排名采取末位淘汰的原则,即使每门课程都达到60分,但因为总成绩排名靠后也同样有可能拿不到相关证书。其次,积极鼓励有能力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即可办理校外实践环节,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进入生产部门,有效地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3改进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最有效办法。同一门课程配备多名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选择。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估时,一方面要考虑其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所授课程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指导教学的方法,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工厂收集案例教学的资料,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得到更新。同时可增进与企业的交流,可以将企业中面临的一些生产技术上、管理上的问题带回研究领域。由此,可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

2.4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纺织服装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的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一来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企业的赞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来可为高校提供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适时为在校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或报告,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市场和社会形势,以及培养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第三,可帮助学校培养和锻炼年轻的专业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获得感性的专业知识;第四,对于企业而言,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获得优秀毕业生,还可加快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因此,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纺织服装专业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除上述之外,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适当安排专业教育,提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方向而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专业,为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努力。

3.结语

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大学能否履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纺织服装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所担当的责任甚重,她能否为企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兴衰成败。因此我国应加快高等服装教育的改革,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有效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文泉.纺织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 课程改革的研究.山东纺织科技,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