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科技馆 教育活动 项目管理 创新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应用
1.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即定任务。项目管理以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从项目构思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直至终止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项目的全过程资源得到优化,旨在最优地实现项目目标。
用项目管理方式来实现对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管理,即是以教育活动项目为对象,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集成,使教育活动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科技馆教育功能的整体效益。
2.项目管理的应用
目前,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渗透到科技馆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教育活动运营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将使科技馆这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科技馆事业的进一步创新。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技馆教育活动不仅包括展品教育,而且包括培训教育、实验教育等在科技馆进行的一切活动内容,它既可以是以展厅展品为基础的,也可以是脱离展厅独立进行的,如科技夏令营活动等。狭义的科技馆教育活动是指以展品为载体,立足展厅开展的系列活动,是对展厅展览教育形式的扩充、延伸和提升。近年来,随着科技馆教育活动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和细化,因此,采用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开发和管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项目管理方案
1.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建立
通过制定教育活动内容建设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估标准,健全教育活动标准化工作体系,使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有具体标准可依,从而使得科技馆教育活动工作走向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
实现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规范化,教育活动立项前对选题及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以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教育活动组织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完善人员的岗位管理,提高活动组织运行的效率;实现活动组织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分析不同流程之间的关系,明确每一个流程的关键环节,确定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使每个流程及其活动负责人都严格地按照流程接口的要求完成流程活动,以消除组织和实施中的随意性。
及时实现教育活动成果的固化,对以往的教育活动材料和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对已试点成功的教育活动项目进行编辑整理,对正在研发的教育活动项目的相关内容和原始数据进行记录备案,形成固定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为社会各方参与公众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提供资源。
2.项目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人事管理――对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激励,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设置必要的业务组,建设高效的工作团队,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
资源管理――编制教育活动项目资源计划,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诸如网络信息、社会志愿者、品牌口碑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时间管理――编制教育活动项目实施计划,对教育活动项目的实施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估算项目完成期限、制定项目计划并进行严格有效的时间控制。
质量管理――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对教育活动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确保教育活动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处理教育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事件,提高项目管理者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的能力,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3.教育活动项目类别设置
(1)日常项目
日常项目是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项目,主要针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自发参观活动。日常项目旨在较大范围地吸引观众的兴趣,加深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吸引观众频繁光顾。活动可紧密围绕展区主题和展项特性,设计若干子项目,开展公众可以自主选择的、有针对性的现场教育活动。
(2)学校项目
“学校项目”是科技馆针对学校团体而专门设计的一项计划。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学校科技教育内容相结合,与课程标准相联系,设计配合学校科学等课程的活动方案,满足学校团体科技教育的需求。配合这一项目,可专门设立课程资源袋、学生档案袋以及科技馆信息网页,供学生和教师利用,使科技馆教育活动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3)家庭项目
“家庭项目”是考虑到学生在礼拜天和节假日与其家人的活动而设置的。科技馆根据不同对象提供多种语言服务,帮助孩子和家长探索和理解科学。设计一些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项目,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交谈讨论、解惑释疑、共同操作,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通过活动的参与加强交流、增进感情。
(4)特殊项目
针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组织多种适合于病残和有生理发育障碍的个体观众的活动项目,为他们打开科学的大门,体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三、小结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能够改善人们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方法。项目管理中的人事管理技术、预算管理技术和资源分配技术等在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科技馆事业要取得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和创新。项目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科技馆教育活动传统管理的概念,更新了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提升了教育活动的整体服务效益。因此,在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管理体制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技馆要谋求发展,就必须不断革新旧的管理方法,通过利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不断促进和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莉.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及其活动方式[J].1991.
[2]Tom Kendrick. Results without Authority: Controlling A Project When the Team Doesn’t Report to You. AMACOM.2006.10-26.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2
在知识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孔子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交流与共享、全员性与动态性、以人为本三原则的影响作用于组织的知识积累、员工有效获得所需知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能力、实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及共享等知识管理的目标并促使其逐步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提高组织竞争力。
[关键词] 知识管理目标 孔子教育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引言及相关概念
作为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思想及学说直至今日仍有深远的影响,如仁,和,中庸,都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思想。
从现代应用的角度,可以把孔子思想分为政治、教育、文化、哲学思想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知识管理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储节旺等在《知识管理概论》中有如下阐述:“知识管理就是获取、利用并创新知识,提高组织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保障组织生存发展的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试、传递、分享和创新等基础环节,并通过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管理,复合作用于组织的多个领域,以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做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进一步,储节旺等对知识管理的目标做了说明:“确保组织的知识积累;确保员工有效得到所需知识;激发并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能力;实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并共享。”
二、孔子教育思想与知识管理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围绕着知识以及拥有知识的人,同时以一种知识契约(明确知识的拥有、使用、传播等问题的契约)的形式为基础构建的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管理所要求的组织,具体地来说,即是由学习型员工个体组成的学习型组织。这里将知识管理的目标概括为以下原则:学习交流与共享原则;全员性与动态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而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知识管理的实现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为知识管理原则的操作执行提供借鉴。
1.学习交流与共享。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侧重的角度并不是单向的教授式学习,他更重视自由交流式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在学习型组织内部的知识链中,各环节的成员,都要进行知识交流,使组织的知识效用最大化。“学而时习之”,不仅仅是个体对自身知识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组织中不断进行交流,共享,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同样,学习型组织之间也要通过参与知识联盟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不断丰富组织知识库。
2.学习全员性与动态性。孔子教育思想中,通过树立组织的学习氛围,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作为自由交互式学习的保障:“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提拔重用正直、有真才实学的人,弃置品德不良、无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形成崇尚正直、崇尚真才实学的风气,从而促成后者向前者转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造成向上的风气;学习的动态性,提倡终身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学习要永不满足,即使这样,还怕有所遗漏,“学无止境”。在组织内建立开放的组织知识平台,研究管理组织的各个环节,培养、甄选符合要求的人才,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转,使组织充满活力。
3.以人为本学习。孔子教育思想中,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才难,不其然乎?”(《论语・泰伯》)。在孔子所处的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孔子高度重视人才在治国、管理上的决定作用,大力宣扬将“举才”作为首要任务,并有长期的平民教育实践,培养和推举了各具能力的大批人才。“文武之政,布在方略。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礼记・中庸》)。孔子认为治国、管理的根本,要依靠人才去实施,是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理论基础。
知识存在于人的实践过程中,人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对人的管理也即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组织的成长契合个人能力的发展,实现组织的愿景于个人的目标有机的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也体现了人才决定组织发展前景的理念。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知识来源有两个:内部员工的知识储备和外部信息的交流。从第一二两原则的分析可知,组织知识的增加要通过员工个人的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途径。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要在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和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上提供解决方案,这主要包括对员工的选拔、培训。培训包括显性知识学习和过程学习,它们和隐性知识学习共同组成了组织学习。
1.选拔。对如何展开管理工作,孔子有如下阐述:“先有司。教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首先选拔各种人才,并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在其位,谋其政”――设立主管下面的系列职能管理者;选拔人才的标准,要看主流,看专长,不纠缠于枝节,容忍人才的弱点。考核人才的标准应言行兼顾,“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三看”考察人才:“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观察人当前的行为,对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全面考察,从他目前和过去去分析人的动机、特点,把握本质。
举贤才,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划分为少数精英与普通员工两个部分。“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论语・里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管理者不分亲疏,人尽其才,团结大多数人,而不偏袒少数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组织成员积极协作,达到充分信任。
2.显性知识可分为组织内部显性知识和组织外部显性知识。组织外部显性知识对组织而言,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与组织的核心能力关系并不紧密。但它是组织生存并与社会进步保持一致所必需的,否则组织将落后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而被淘汰。同样的,组织内部显性知识对组织员工而言,对短期的个人能力提升贡献有限,但通过对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将理论知识实用化,进而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专有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竞争力。
因此,通过组织学习培养人才,首要的是面向全体的组织文化教育,培养符合组织发展需要的员工:“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经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人才选拔的筛选,将与组织价值观较契合的员工通过进一步的组织文化教育,逐步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愿景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将组织的价值观等核心文化与组织发展历程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进行教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过程学习。在组织实践中的学习,也就是“干中学”。在实践中学习的效果好于单纯的理论学习,“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学习型组织在组织实践中的过程学习,可以实现组织知识的增值。增值的数量,和组织学习的能力成正向关系。
由此,组织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应有战略眼光,稳固基础,注重人的素质提升,既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论语・卫灵公》)。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者对人不培养只使用就是“以不教民战”,是“弃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事业不负责任,先教后用,教用结合,培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的标准是什么?关于成才,孔子主张“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要成为杰出的通才。从“文,行,忠,信”的“四教”,孔子的育才思想是知识、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并重,也就是“德才兼备”。“学而优”,不但要通晓业务知识、技能,更要通晓世务,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并能运用自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孔子对人才培养的标准的阐述指出,人才素质的四个方面: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做事以道德为原则,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真才实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论语・述而》)――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工作立足点放在实现组织纪律、组织目标、组织精神上;将个人与组织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正确定位,妥善处理;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不断提升的才能。
同时,培训不搞统一模式的“一刀切”。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教育方式,以致于针对不同人才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因材施教”。组织培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基础,不同问题,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就应该进行权重区分。进一步分析,培训应契合组织市场营销进行的原则,不同员工,不同需求,对应不同的细分市场,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等安排上要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不同细分市场企业要开发不同产品去占领,对应员工培训上,要有不同内容,不同教材,不同的方式。
而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隐性知识属于组织核心能力,通过内部学习课扩大其适用的范围。这也是前面所述的学习交流与共享原则的集中体现。
组织除了充分挖掘组织内部员工的知识资源外,对“外脑”的使用也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的重要手段。组织外专家、学者等人才资源也应包括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内,特别是一些小型组织,尚未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专门的培训机构时,完全可以通过外部专业机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组织不断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使人才资源不断扩充,人才结构趋于合理,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以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持续进行使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得以不断的发展。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知识管理的实现过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应得到确立。在知识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孔子教育思想围绕着知识以及拥有知识的人这一知识管理的核心展开的选拔、显性知识学习、过程学习和隐性知识学习等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导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针;孔子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交流与共享、全员性与动态性、以人为本三原则的影响作用于组织的知识积累、员工有效获得所需知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能力、实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及共享等知识管理的目标并促使其逐步实现,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知识提高组织竞争力。
同时,相关组织制度建设应与之保持同步,才可以保证已有知识管理的成果不断巩固,并对下一步的知识管理工作深入进行;孔子教育思想其务实性、可操作性强的特征为知识管理原则的操作执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褚节旺 周绍森 谢阳群 郭春侠:知识管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2]孙聚友:儒家管理哲学新论.济南:齐鲁书社,2003,第一版
[3]潘乃樾:孔子与现代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第一版
[4]董根洪:儒家中和哲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第一版
[5]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第一版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3
1.1能够实现教育社会化。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了基本便利条件。网络的特殊性在于它更接近于对现实社会的真切体验,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高速变化发展保持一致性的根本要求。互联网传播是一种网状分布式传播结构,网络本身就是含有丰富资源的信息库,这种传播结构使互联网具有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性。现代传媒方式也正演变为社会化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们也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已经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同时,由于社会本身的发展的动态性是与进步的同步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来不断调整和反思教育的内容,从而使我们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社会化,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人的发展,而是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的人的共同发展。
1.2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现代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不仅是传播信息的纽带、反映民情的窗口,而且是学校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工具。现阶段在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积极意义。时代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合格大学生,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才能进一步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才能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为人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自由可支配的时间,从而形成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发展力量。
1.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需要。
当前高校育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方法。如今,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和接受特点,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2扎实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2.1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首先,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与一些好的网站进行链接,持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优秀文化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其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注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实施网上舆论引导,宣讲政治经济形势,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答理论难点和重点,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导向、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第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并且熟悉网络语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
2.2加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制度化。
互联网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它可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及时性和影响力。切实解决好网站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队伍、经费等一系列问题,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起校内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综合信息平台。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和广泛运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代意识、知识含量和技术理性。对待思想已经产生极端想法的学生,老师、同学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与该类同学交流、使他们逐步走出思想的误区。通过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可以使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2.3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的管理。
第一,定期扫描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要及时的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及时了解网络安全和病毒的各种最新信息,升级系统、查杀病毒,下载安装安全补丁,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二,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为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防止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操作计算机的领导干部、人员中强化计算机保密安全意识,多种渠道对计算机保密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第三,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使用人、安全防范软件的安装使用情况、是否为计算机、维护情况等,实行一机一户一档,并进行统一编号管理。
3结论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形象 塑造 管理
教师职业形象,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外观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印象、看法、认知的综合体现。教师作为创新知识、传递知识、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生存、做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历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尊崇和爱戴。因此,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应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是一种价值无法估量的资源,不仅是教师本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所在学校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教师塑造个人职业形象的原则
1.符合社会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社会和自我以及他人对具有某种社会地位的人所抱有的期望。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就是人们对教师应当具有符合其身份特点形象的期望。大致包括:
(1)专业化。教师应该是饱学之士,对自身专业领域有一定研究,同时也是教育专家、教学专家。
(2)高素质。除内在学识外,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大方,服装得体而不华丽,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3)平易近人。教师能否打动学生,取决于其是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否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
2.与时俱进
符合社会角色期待是要求教师具有教师职业特征,同时,教师要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理念,还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个人职业形象的塑造
常言道:师者,从之模范矣!教师本身就是形象,教师的形象是由内在和外在形象共同构成的,而内在形象须通过外在形象才能得以展现。教师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以不可抗拒的引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1.仪容仪表
良好的仪容能展示教师的精神面貌,规范教师的角色职责。美容化妆是社会时尚的一种礼貌行为,而自然妆是教师形象的最佳选择。
2.衣着服饰
教师在校园里的穿着打扮须坚持三个把握。首先,把握TPO原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目的Object)与其年龄、形体、职业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女教师着装应作时尚的选择,得体人时,扬美遮丑,但不能过于花哨。短裤、背心、拖鞋等服装,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进入课堂。其次,把握尺度。教师在校园里的衣着服饰,既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及亲和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又不能反客为主,干扰、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再次,把握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交流的场所可分为校内外和课内外,在不同的场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衣着服饰。
3.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主要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宣泄的窗口。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及人性化教育模式中,决定了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当是尽可能多的和颜悦色,尽可能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适当地使用赋予深意的眼神,给予学生鼓励或警示,以达到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因此,适当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促进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姿态。姿态是指用形体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非语言的语言形式。所谓“言传身教”中的“身教”指的就是姿态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它包括课内站姿和动态;课外的坐姿和待人接物。站姿应抬头挺胸、豁达自信,塑造优美的静态形象;坐姿应端正、文雅、大方,塑造自然舒适的坐态美;待人接物应随和、得体、自然,塑造和谐的处世美。教师在校园里,应时刻留意自己的姿态,在创造悦目性的同时完成对学生行为美的教育。
(3)手势。教师的手势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动用手势,可以激励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准确、大方,切不可过滥和过度,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和厌恶,又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和滑稽可笑,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情。
(4)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形象的形成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语音。教师声音要宏亮,但也要柔和,让学生听上去感到没有压力、愉快;第二,语速。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调、节奏上的起伏,才能吸引学生注意,产生听课兴趣;第三,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应当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表达意思,复杂的语言反而产生歧义,概念不清、学生理解不透;第四,言之有物。
可见,知识的完美传授必须借助于教师与之对应的适当的仪容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和口语表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职业形象的自我管理
教师外在形象的塑造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教师发展的核心。教师需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自身,提升个人素质,也就是说,要管理个人职业形象的内涵。
1.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改革者
当代教师要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不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不固执于个人的经验,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更多给予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师生间真正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2.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必须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吸取新观点、研究新问题,教到老,学到老。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独特意义不在于他(她)是知识的给予者,而在于他(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3.成为富于创造力的研究者
当代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经验型的“教书匠”,而应是富于创造力和反思能力的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的研究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专家,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意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和职业魅力。
教师应在内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将美与和谐建立在心中,并将这种美与和谐赋予一定的生命,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在教学情境和社会情景中感动学生、感动社会,真正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5
论文摘要:目前,教师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对教师知识管理相关概念——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知识管理,以及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架构的国内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目前,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国内外都比较少,就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出教师知识管理研究主要分4个方向:1)教师知识管理的工具与方法的研究;2)教师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研究;3)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教师知识管理在教育管理学中的应用。在教师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中,教师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架构等基础理论是其他各个方向研究的基础,但这些教师知识管理研究中最基本的内容尚未达成一致,学者们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本文对目前教师知识管理相关概念——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知识管理,以及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架构——进行综述,期待为所有关注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国内对教师个人知识的认识不同,基于此,从3个不同的视角提出多种教师个人知识分类:基于知识结构与范畴,分别提出七类说[1]、四类说[2]、三类说[3];基于知识形态将其分为教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4];基于知识来源将其分为教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知识的认识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教师知识管理认识。教师知识管理内涵的认识基本分为2个派别:基于内容的教师知识管理和基于过程的教师知识管理。
1 教师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1.1 教师个人知识内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探讨教师个人知识这个概念,目前对“教师个人知识”这个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引用较多的有3种解释。1)台中师范学院学者孙耀永[3]将教师知识总结为:一种对促进教学有用、随时可以加以修正和补充且来源多元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2)北京大学学者杨明全[5]指出,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智力资源,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直接决定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身上可以发现,教师在从事专业教学活动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智慧技能,就是教师知识。3)台湾师范大学林进材博士[6]认为:教师知识,一般而言,指的是教师在某一教学情境中,为达到有效教学所必需具备的一系列理解、知识、技能与特质等。教师知识是根源于实践理性的知识,是教师在复杂且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奠基于个人过去多年积累的专业生涯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性活动而得来的实践知识。
由上可见,教师个人知识都强调教师的经验,由此累积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即教师的个人知识。
1.2 教师知识管理内涵
1)基于内容的教师知识管理。刘省权[1]指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管理有关教师的显性与隐性知识,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教师专业与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组织的竞争力。李勤[7]认为,教师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管理个人的知识与学习,积极主动探究处于隐性状态的教师知识与经验。
2)基于过程的教师知识管理。金玉芝[8]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知识的持续取得、储存、分享、运用与创新的过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系统与制度,增加教师专业知识的分享性与流动性。梁占华[9]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运用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孙志麟[10]认为,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取得、组织、储存、转换、分享、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藉以提升教学效能,增加学术的学习成就。
由上可见,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基本分2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基于内容的教师知识管理,它强调教师知识管理的内容,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二是基于过程的教师知识管理,强调教师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中可以得出有关教师知识管理的几个要点:1)教师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组织、储存、共享、应用与创新等;2)教师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侧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自身知识的增值;3)教育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能,提升教师与整个学校的竞争力;4)教师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学校机制、知识管理制度、教师组织文化等一些要素的保障,以及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持。
2 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架构研究
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较晚,因此,目前尚没有权威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架构。国内普遍接受美国生产与质量中心提出的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这个结构包括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部分。基于这一参考,邵晶晶[11]提出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架构包含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知识取得、分享、应用、创新;影响因素有信息技术、教师文化、教师学习型组织、教师激励制度。王兴海[12]提出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架构包含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知识取得、储存、分享、应用、创新;影响因素有信息科学技术、校园文化、学校领导、激励机制。本文基于以上参考,提出图1所示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
2.1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就是教师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所需知识的来源有2方面:1)共享其他教师的个人知识;2)获得存储在各种媒体中的知识,如互联网、图书馆等。其中,第一类知识可以在知识共享阶段获得,因此把它放在知识共享阶段讨论;第二类知识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如何才能更快地从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是关键,因此,这个阶段涉及知识搜索、知识挖掘等。
2.2 知识存储知识存储就是教师将已经获取的个人知识分类、整理,然后将其以系统化的结构存储在自己的知识库中。知识系统化的存储便于教师应用创新知识时的检索、提取,也方便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共享。因此,这一阶段涉及知识的分类整理、知识的检索提取、知识库的构建等。
2.3 知识应用、创新知识应用、创新就是教师应用已经存储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不断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教学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这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体现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就是教师将其隐性及显性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研究上。
2.4 知识共享共享知识就是教师之间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增加教师个人知识的流通性。教师知识共享可以打破教师个人思维和知识领域封闭的现状,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知识的共享涉及知识的转移与传播,以及教师知识共享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知识管理要考虑信息技术、绩效评估、学习型组织和学校文化制度等的影响,信息技术是进行知识管理的手段,它会直接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绩效评估是动态监控知识管理绩效的,不仅会影响知识管理的效果,还会影响管理者的态度;学习型组织是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有效途径,而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之一即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校文化和制度会影响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动机。
3 结束语
本文综述教师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相关概念——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知识管理,以及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希望帮助教育从业者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情况,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发现,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只是停留在探讨层面,虽然它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尚未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层面。因此,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可以提升教师和学校竞争力的新的研究领域,值得教育从业者开展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省权.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教师的知识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2]胡忠光.中学教师的知识管理[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3]乔贵春.基于知识地图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谢忠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与教师知识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7-10
[5]扬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1-20(7)
[6]林进材.教师知识的内涵、建构及其在师资培育上的应用[J].台湾中等教育,1997,48(1)
[7]李勤.信息时代的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成长[J].浙江教育科学,2005(5):23-24
[8]金玉芝.国明小学教师的知识管理——个人与组织面向之分析[D].台北:台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2001
[9]梁占华,郭甜,张玲.中小学校教师知识管理系统设计构想[J].教育技术导刊,2006(1):4-5
[10]孙志麟.教师专业成长的另类途径:知识管理的观点[J].台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6(1):236-238
教育管理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和谐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二)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跟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性和联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表现出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高层次性,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社会实践的深刻性等特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业务、人文、创新素质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一定要更加深刻的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更加具体正确的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高校应当要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持续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四)全面发展保障问题,基础教育原来施行的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可以自我掌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的进行各个内容的活动与增强各个方面的能力,全部的行为都是为了完全的激发学生自己的潜能,增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原来的应试教育机制采用的是百分制的评分方法,太过重视从分数上来选拔和筛选学生,可是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他们本身已有的一些优势,将他们的特长忽略掉了,导致很多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感到自卑,可是他们的一些优点经常会被轻视和埋没。有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智力培育应当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要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智力优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摘 要】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情况下都是知识理论的灌输,大部分的学生一般都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可是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以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非常有艺术性的。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除了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之外,也要让他们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的其他个体和组织产生一些实践性的功能效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管理,这都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有待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二)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跟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性和联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表现出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高层次性,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社会实践的深刻性等特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业务、人文、创新素质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