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能源技术;社会发展;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07-01
自远古时代对火的利用,就揭开了人类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能源、利用能源史。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大量使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20世纪以来的新能源发现和利用,为人类的明天描绘灿烂的蓝图。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能源物理科学的发展进步。
1 能源技术推动的工业革命
1.1 一次能源推动工业革命
以英国的蒸汽机发明为主要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尤其是瓦特改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为机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来源,极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对柴薪、煤炭等一次能源的直接利用,使自然界中的生物能转换成热能,再由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1]。
1.1.1 蒸汽机技术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是把蒸汽的能量转换成做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为其提供的动力是高压蒸汽,蒸汽来自于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锅炉的燃料能源可以使用柴薪、煤炭、石油、天然气或者垃圾等一次能源。整个动力生产过程是在高压蒸汽锅炉中完成的,让燃料能源燃烧水使其沸腾产生高压蒸汽,高压蒸汽通过管道会被送到汽缸,通过调节阀门可控制高压蒸汽传送到汽缸的时间,然后进入到主阀室,经过调节控制,高压蒸汽交替进入气缸的左侧及其右侧,推动整个活塞发生运动。蒸汽机往复运动过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1.2 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及对社会的影响
以一次能源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首先,以人力、马力等作为动力源的传统交通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蒸汽火车、蒸汽汽船等交通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其次,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生产方式的跨越式进步。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化工、冶金、采矿等工业,跨越了人类社会以水力、畜力以及人力等作为主要动力的时代,开辟了人类社会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新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次能源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
1.2 二次能源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在蒸汽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电力。电力的产生、传输以及使用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电能在工业中取代了蒸汽机,电力供电下的明亮灯泡颠覆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电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电通信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人类社会开始迈入“电气时代”[2]。
1.2.1 电磁感应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是这样定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导体放在磁通量变化的场中,会产生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者感生电动势。当磁通量变化的场中的导体闭合成回路时,电动势会使电子流动,产生感应电流。当然,如果这个闭合回路为一个多匝线圈,就是发电机的原型。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在于闭合回路中一部分电路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等于电路的一部分内的自由电子在磁场中不沿磁感线方向的运动。因此,自由电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会在导体内定向运动,这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当然,如果不是闭合回路,两端就会积聚电荷产生感应电动势。
1.2.2 电能的应用及对社会的影响
以二次能源电能的出现,发电机和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其日常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首先,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电力替代蒸汽机,成为带动机器的新动力。制造业中电气机械设备,包括机床、冲床、切割机等自动化生产线,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使生产效率更高,生产精度更准确。其次,电力技术照亮了世界和推动了电讯事业的空前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留声机给人类社会Ю匆衾郑电话机拉近人类的距离,电影更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更是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享受。由此可见,电能等二次能源的利用,革新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的生活面貌。
2 新能源的革命
新能源能够代替传统化石类能源,弥补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短缺问题,增加能源供给,满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当前社会迫切需要新能源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例如,纳米材料技术的利用,可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再降低40%,使其成为一种廉价能源。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使其必将成为人类能源发展史上继石油之后的第二个“黑金”,纳米技术的发展创新加快了电池存储技术的突破。近期基于石墨烯等超材料电池技术的研究更是取得重要发展,若适用于大规模量产的快充电、高续航、高耐用电池技术实现突破,新能源时代将加快到来。美国的特斯拉以及我国的比亚迪新能源电动车采用锂离子电池已能够提供400km的续航能力。
新能源的发展应用已经进入黄金期,新能源科技迅猛发展强力推动“新能源时代”的加快到来,新能源革命的到来可能会超过预期。
参考文献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2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的开发。能源是自然中能够进行能量传递,同时转换为人们需要的能量。自然中的能源,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基础物质。动力工程中研究的问题,就是将能源进行最大限度转化和利用的问题,使有限的能源在利用过程中,能够提升其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自然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是针对传统能源进行利用,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的过程。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开发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这两方面都涉及到我国科技领域中的节能技术。
2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在传统能源工程中的应用。节能技术在传统能源工程的应用中,主要针对的是煤炭资源。我国的煤炭资源产量丰富,煤炭中也含有十分高的能量。但是,煤炭的燃烧会产生许多对人类有害的碳化物和硫化物,同时,煤炭资源内部含有的硫元素排放到空中容易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节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对煤炭资源进行改造。改造中要求对开采出的煤炭资源进行脱硫处理。处理后的煤炭不仅可以减少对空气与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节能技术中要求,使用煤炭资源的企业,需要设立气体收集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及时的对排放气体进行检测,收集对大气有害的气体,提升节能减排的效果。(2)在石油能源中的应用。石油能源的使用历史虽然没有煤炭资源的使用历史悠久。但是,石油能源在现代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具有超乎想象的能源功效。然而不得不肯定的是,石油资源同样属于一次能源。石油资源会随着人类社会需求量的增多而不断减少,最后导致石油能源枯竭。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石油能源的同时,对石油能源进行保护,具有节能意识。与煤炭能源不同,石油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其燃烧后的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实质性的影响。针对此类能源,可以寻找其能源的替代品。比如甲醇和乙醇等。替代物是可以通过人为来生产的,符合节能技术中的持续发展思想。(3)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今已经开发出的能源种类很多,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每种能源的使用,需要符合当地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率的使用。同时,节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需要动力工程技术能够将其矿产资源和新能源,转化为人们需要的热能、核能等,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将其转换为动能。
3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几年来,牺牲的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为了尽快扭转这一局势,致力于减少环境的污染,提升能源的利用率等工作刻不容缓。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当今人们的基本要求。面对此种形势,我国必须加大对节能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另外,还要大力开发新能源,环节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改变能源短缺的现状,将我国的科技与经济齐头并进。如今,我国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对能源的开发与使用进行了研究。许多新型能源的开发也得到了国内各大企业的支持,新能源将慢慢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能源与动力工程节能技术,将大程度的改变环境污染,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4结论
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极大节约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效率,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针对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是从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述入手,对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在传统能源工程中的应用、在石油能源中的应用、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等重要内容。最后,本文对节能技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展开了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节能技术应用水平提供一份借鉴,使节能技术能够在我国大力发展。
作者:周林元 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利平.知名的化学工程、燃料电池专家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J].功能材料信息,2010(04):3-6+2.
[2]唐易达,唐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8):19-20.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3
摘 要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对于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出发,以财税角度为立足点,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环保型社会的建议,以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 财政税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另一种则认为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最近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不仅是因为一部好莱坞大片《2012》,也不是因为奥巴马访华时随身带着能源部长。只是因为,撇开政治因素,面对《京都协议书》在经过12年的考验后依然令人失望后,如果我们再不进行变革,或许《2012》真的不是危言耸听,于是乎减排、低碳成了此次会议的重头戏。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1.政策扶持让政府为环保买单
政府应该推行相应的财政政策,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产品给予财政补贴以及为制定新能源产品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相应的财政政策,这些是新能源产品大规模放量的先决条件。例如,汽车专家表示,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离市场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状况来看,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型,购车费用不低;企业为了研发新能源轿车,生产成本不低。新能源市场期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能够尽快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推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配套措施。
2.政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首先,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政府当局应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其次,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四,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
最后,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低碳经济。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及其成熟的理念,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韬.中国低碳经济未来.低碳经济论.2008:140.
[2]崔大鹏.中国梦低碳经济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论.2008:213.
[3]王韬.中国低碳经济未来.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139.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国际经验;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一场依靠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来实施的新能源革命,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同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市场机制,其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目的是转变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1.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的主要制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就使我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从而严重加剧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冲突,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社会的构建。
1.2当前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而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若全力发展低碳经济,则要牺牲经济发展,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这必然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发展阶段和低碳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一特殊发展阶段,寻找解决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低碳环保之间矛盾的途径至关重要。
1.3低碳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
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激励不足,缺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研发力度不足,缺乏成熟的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生产领域,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此外,一些重点行业由于缺乏先进低碳技术,使得高碳排放的现象长期存在,即“碳锁定”,这就阻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由此得出,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2.1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1990年以来,英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签订《京都议定书》后,英国更是将减少碳排放、控制气候变化置于国家战略地位,尤其是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节能减排目标,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2.1.1构建低碳政策体系。2006年,英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表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该报告以经济学角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指出必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向低碳转型。在该报告指导下,英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2009年,颁布了《低碳转型计划》及涉及能源、工业和交通的相关配套方案,规定了碳减排的具体目标,旨在于2020年构建绿色、繁荣的低碳社会;2010年,了《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旨在开发海洋能源、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总之,英国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低碳化目标的实现。
2.1.2研发低碳节能技术。为促进新型低碳技术与新能源的研发,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英国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使英国在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开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英国政府对低碳产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大力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节能减排技术,确保英国在碳减排、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导地位。
2.1.3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英国政府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征收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是针对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特定能源的供应者,以不同的税率按照供应对象的不同征税的税收政策,目的是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于2001年开始实施;二是碳排放交易制度。英国政府最早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即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将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三是设立碳基金。英国的碳基金主要在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活动,极大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2美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对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低碳经济迅速发展。
2.2.1低碳法律制度支持。为使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法律效力,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例如,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先后通过了《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等等。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2.2.2开发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注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低碳技术发展。其主要从两方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鼓励低碳技术创新,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商品化的技术示范项目,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税收激励措施。为调动企业对新能源研发和应用的积极性,政府对开发和使用新能源的企业采取减免税、生产补贴及电力价格优惠等激励措施。
2.2.3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美国主要建筑、清洁能源和消费等领域采取多样化的低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直接减免、税收抵免及加速折旧等。首先,在建筑行业,政府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建筑,对于使用节能玻璃和节能设备的居民建筑,在更换节能设备时给予成本10%的税收减免;对于符合国家一定的节能标准的新建筑,给予一定金额的税收减免。其次,在清洁能源领域,例如,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予以减免前三年的税收;投资风力、太阳能及地热能发电设备的企业享受投资额10%税收减免优惠。最后,在消费领域,政府鼓励居民低碳消费,对居民购买的节能设备和电器,给予购买成本20%—30%的税收抵免;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居民,可以取得政府补贴。
2.3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日本本土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向低碳转型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减轻气候变化对本国经济和环境的冲击,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核心内容,并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促进了其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了建设低碳社会的步伐。
2.3.1技术创新。日本是全球低碳技术的领军者,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改良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日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能源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领域的研究;此外,还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技术。
2.3.2树立低碳社会意识。日本政府认为,国民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主体,国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一方面,日本政府致力于宣传低碳知识和低碳理念,使国民树立低碳意识;另一方面,普及低碳化教育,政府在公共场所开展低碳教育,使国民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展绿色、低碳的社会活动。
2.3.3财政补贴政策。为鼓励国民使用新能源发电产品,日本政府对家用新能源发电产品进行政府补贴,对使用该类产品的居民执行每千瓦七万日元的高额补贴优惠政策。对于使用节能设备、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及废物再利用设备的节能环保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和家庭,政府提供高额补助金。同时,对节能环保相关行业的投资者和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并对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的居民进行补贴,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3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世界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
3.1完善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
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目标要求,深入研究制订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应当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制定能源基本法及其配套措施,修订能源、电力、环境保护等法律,完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和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政策体系。
3.2加大低碳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低碳技术
政府应当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技术发展规划,构建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共同发展的多元低碳技术体系。在重点工业行业,鼓励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行业生产成本;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推进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此外,汽车、建筑等领域要加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发展。
3.3加强低碳经济国际合作
我国应当紧跟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低碳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低碳技术转让,从而引进、消化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掌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生产的核心思想,加快构建低碳社会。
3.4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引导公众节能减排
公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应当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理念,使公众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杂志、媒体、学校教育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使公众转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引导公众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或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鼓励居民购买使用节能家电和设备等,从而从全方位、多角度动员社会成员进行节能减排、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3.5加大财税政策优惠力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应当优先采购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并规定一些企业与低碳产品和设备的供应商签订一定年限的采购计划,同时向公众推广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加快其普及和应用。在政府预算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生产和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政府补贴方面,对于购买并使用低碳产品、节能设备的消费者以及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力度,激励企业和消费者低碳消费和节能减排;此外,对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01):94-97.
[2]万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0(05):45-48.
[3]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88-101,+5.
[4]张杰才,毛茜.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4-18,+129.
[5]张焕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路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73-76,+81.
[6]廖红英,孙志威.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1(05):72-76,+99.
[7]骆华,费方域.英国和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1(11):85-88.
[8]刘成玉,杨颖.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与调控政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157-161.
[9]张安宁,唐在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财政,2009(08):68-70.
[10]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能源强度;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24-01
引言:非再生能源虽然可以加快人类文明发展和前进的步伐,但是它迟早会有用完的一天,各国为了降低非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自然灾害发生,保证产业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普遍都在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的广泛使用,可以提升能源综合使用的效益,为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我国应该正确认识新能源的特点,以及它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能源分析
(一)新能源的基本内容
新能源主要就是指在以新技术为基础来开发和利用一系列可以再生的能源,例如,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洋流能、水能、波浪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除此之外,氢能、甲醇、酒精、沼气等也属于新能源的范畴之内[1]。因为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长期使用,使得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新能源的使用已经受到了省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且在社会各个发展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新能源的基本特点
首先,新能源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再生性,可以供人们长时期开发和使用,例如,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等。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能够被开发和使用的风力资源约为250GW,但是到了2015年只开发和使用了0.67GW的风能,预计到2020年可以实现4GW风能的开发和使用。由此可见,风能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是无限性的,可以供人们进行长期无限的开发和使用。其次,新能源本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它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且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含碳量也比较低,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2]。最后,新能源资源的分布也较广,有助于实现对新能源资源的分散使用。此外,新能源还具有着很多的特点,人们可以在新能源的持续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能源强度分析
能源强度通常也被称作是“单位产值能耗”,其主要就是指某个国家和区域、企业的单位产值在具体时间之内的消耗的能源总量。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能源强度主要就是指国内最终使用能源量或者一次性使用的能源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依赖程度[3]。此外,能源强度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以及技术水平等,这不仅会使能源强度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新能源发展对我国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产生的影响
能源强度反映着单位产值能耗,所以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可以代替常规能源的使用,弥补常规能源的空缺和不足,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能够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损耗,增加我国的社会经济收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其使用具有较强的重复性,从企业的发展方面来看,使用新能源可以提升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而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来看,使用新能源可以降低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并且企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从环境发展方面来看,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自然灾害。此外,环境的转换也可以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改变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非再生能源的使用,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发展中的一种新兴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5]。
四、 新能源的发展策略
(一)合理控制新能源的投入
一味的加大对新能源的经济投入,只能够对能源强度进行一定的控制,一旦经济投入力度较大,很容易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是对经济体系产生一种致命的威胁。通过对开发新能源等节能减排产业的投入,对能源强度有着一定的降低作用,但是增加综合投入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滞后现象,然而随着节能减排系统的不断发展,新能源会逐渐的发展成熟,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化调整产业结构
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相比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新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能源密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但是它具有着清洁和可再生的优势,可以进行无限的开发和使用[6]。因为新能源的密度较低,分布较广,开发新能源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应该对为新能源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升用途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对新能源资源的分散使用。此外,全面发挥新能源的长期性优势,通过对其的重复使用,实现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结论:总而言之,新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具有着能源资源丰富、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开发和使用需要的空间大、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不仅可以弥补常规能源的缺陷和不足,降低对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正确认识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控制新能源的经济投入,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对新能源的分散使用,促进新能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向南. 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民营科技,2015,12:225+111.
[2] 李强,高楠,魏巍. 新能源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62-67.
[3] 张意翔,和燕. 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3:102.
新能源对社会的影响范文6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不仅居于世界首位,而且也维持着迅速的增长趋势,但是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供需矛盾也愈发的突出。我国传统燃料汽车污染强、能耗大,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而且还可以同时减缓严重的大气污染、缓解资源短缺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我国完成汽车强国这一坚定目标的必要过渡。近年来人们对于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因此很多国家认为大力引入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市场中,尽管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厂家也举办了各种推销活动,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还是并没有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如何促使老百姓改变传统观念接受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社会问题,另外也是学术研究需要切实解决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税收政策 可持续发展
购买行为
1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分析
1.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积极推广、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还是厂家层出不穷的促销优惠活动等,这些政策或方法都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如研发成本较高,部分科研投入不足。虽然目前我国政府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是我国还存在关键性技术的缺失,没有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也不大。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存储电力的技术、调控技术和发动机技术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是很健全,充电站等建设缓慢。而充电站设施建设不但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还需要在土地资源越开越紧张的环境下,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这些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还需政府和企业要的共同努力[2]。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呼应地方性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大量的各个方面的优惠支持政策也接连出台,包括实行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如,牌照数量拍卖、有些地区实行限号行驶、购车配额指标等措施,在2014年9月,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也被随后取消了。有些地方如果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有些地方甚至补贴高达近10 万元。不仅有高额的补贴,还可以免去摇号的烦恼。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不断地发展中,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成为了其快速普及的催化剂。
1.2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1.2.1 外部因素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包含政府政策、社会文化、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其分为三类,即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周围群体因素[3]。
(1)社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当前观念文化、社会经济阶层等因素。有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行为同样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来说,不同的购买氛围、消费习惯、健康观念等因素,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
(2)个人因素。这里的个人因素主要包含性别、年龄、住所、文化水平等因素。不同的人其个人因素也是不同的,也会导致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和行为。而消费者的职业、收入水平、观念等,同样也能够反映其社会阶层,他们同样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很重要因素。
(3)周围群体因素。消费者的周围群体,包含家庭成员和可比较群体,当人们犹豫或者打算购买某种商品时这种因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当前的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对其固定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自觉,因此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可比较群体就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可比较群体和家庭作为消费者身边有行动影响力和言语引导力的影响因素,那么一般是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来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倾向程度和行为。一个是语言和信息的引导,即向购买个体介绍此产品的优点、属性、鼓励和宣传此产品知识或者要求顾客购买新能源产品等,在这里我们将这些称之为他人意见。另一个是人们受到群体其他人的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购买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群体的行为,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群体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购买和销售氛围,会对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行为、态度、倾向程度产生影响。
1.2.2 内部因素
(1)需要与动机
消费行为的开端和驱动力是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消费者不选择传统燃料汽车产而去选择新能源汽车,必然是因为某些需要是传统燃料汽车所无法为其提供而只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提供。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可以提供新奇需要、自我环保意识需要、高雅需要、安全和健康等。其中,安全和健康需要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能提供的主要的需要,但是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购买选择时,消费者的健康环保风险意识会在较高的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选择。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的影响不是能够即时反应和感受到出来的。如果购买者完全不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与身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他就完全不会需要新能源汽车产品。我们将它们分别称为消费者的隐患识别力和生存隐患意识。
风险隐患意识指的是消费者对于那些很有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和身体健康的风险的识别及反馈的情况,换句话说当不同的消费者在遇到相同的风险或者识别到相同的风险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反馈是由于他们风险隐患意识的不同所造成的。由于不同的人他们的风险隐患意识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即使在很多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产品有利于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风险隐患认知指的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风险隐患大小的感知程度,他们对长期使用传统燃料汽车所会带来的危害身体健康的大体上的认识,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这些都是可以反映消费者的风险程度认知的。很显然,因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恶化很多时候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能察觉到的,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并且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因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风险隐患大小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消费者去是否会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或是否愿意购买产生影响。除了健康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新能源汽车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好奇心需要和改变他人印象需要等。好奇心需要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新颖、时尚、独特等方面的需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一种可以满足消费者带来好奇心需求的一种新兴的消费品。
(2)生活方式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行会受到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习惯的影响。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会受到内外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收入、学历、年龄、性别和职业可以反映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文化阶层,内在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观念和生存健康的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讲生产健康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
2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在国外,随着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的日益凸显,英国、韩国、法国等国外能源产业与传统的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主要表现在首先设立环保组织机构、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环保业务流程标准制定与环保绩效指标的披露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环保绩效。与传统的粗放式的能源产业相比较,新能源产业在环保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环保组织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能源产业,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许多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就正在积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通过优惠政策大力推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另外各汽车企业也纷纷将新能源车作为未来战略制的高点来发展。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分别制定了“下一代汽车与燃料行动”“欧洲清洁城市交通”“计划”等政府行动计划,致力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加速其商业化示范进程,延长使用寿命等。在日本,研究机构,日本政府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达成战略共识。政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在《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就已经正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经济产业出台的《年的能源战略》将使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制定到年普及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研发的燃料电池产业化和混合动力的汽车市场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的支持。为了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采用的是绿色税收措施,并且将作为它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具有高能效和低排放量的车辆对它们提供税收激励的政策,其中激励的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含燃料电池车、甲醇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客车等。其提出“汽车税制绿色化”绿色税制,制定了《有关推进国家C构等部门采购环保物品等的法律》绿色采购法,其中当新能源汽车在满足一定标准时候,就会被列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日本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是燃料电池汽车,其具体措施包括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大量的资金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购买燃料电池汽车对大学、研究所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给予了较多的补贴,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运行实验。而在美国,作为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通用汽车公司曾在金融危机中,曾濒临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通用实现了股权重组,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是充分的利用通用在插电复合动力车领域的技术的领先优势,重新占据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也在其他新能源产业领域,如生物乙醇燃料车、氢燃料电池车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为市场提供了多种新能源汽车选择。
3 政策建议
首先,资金的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各个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技术设备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企业系统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另一部分来自于对传统粗放型能源产业的额外的税收补贴。
其次,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传统汽车能源产业相比较来讲,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低,因此,政府应当适当减少部分传统能源产业,从而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最后,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部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给予合理的规划,并且保证规划政策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监控和考核,例如项目的财务审计,项目的目标审计,以及成果的水平,另外还需要进行对比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些检索和说明;三是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科研能力跟踪调查等。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品牌知觉影响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类研究.[D]商场现代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