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研究范文1
【中图分类号】R3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生连续扩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医学研究生大致分两种类型: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病理学按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属基础医学范畴,然而因其所具有的位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地位,其培养模式则应当有别于其它基础学科。
1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上逐年扩大,但市场选择已取代了以往的学校分配原则,以往的“香馍馍”已成为身揣高文凭的普通劳动者。病理学是基础学科里的临床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色,即可继续从事基础方面科学研究工作,也可步入临床成为一名病理科医师,就业方向较其他基础和临床专业更为广阔。然而现阶段我国病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单一强调完成科研课题而忽视了其它技能尤其是临床技能的培养,致使有些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局限在自己研究的课题上,这有悖于病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初衷。构建新型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病理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2病理学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的目标
根据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今后就业的方向,通过对培养过程中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改革,我校逐步形成新时期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使病理学研究生具备宽广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较高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培养出“既懂原理,又认片子”的合格研究生,使研究生在掌握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先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既具备高校教师的素质,又可从事临床外检,满足当前及今后病理工作的需要。
3病理学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
3.1基础知识培养
病理学研究生需与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学生同步学习,并于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考试并计入专业课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通过这项改革能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对病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3.2英语能力培养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研究生进行阅读及讲解一些最新的英文文献,扩充本专业常用词汇;其次,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研究生进行英文论文写作,发表EI、SCI论文;安排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此举提高了研究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从理论到应用的桥梁。临床实习是从理论掌握走向实际应用的一个跨越过程,通过加强临床外检的培训,能有效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临床实践中锻炼成合格的医学人才。病理学研究生必须到附属医院病理科参加外检学习:要求学生先见习取材,然后参加取材记录等工作,并在老师指导下亲自取材、浏览外检组织切片和旁听上级医生复片、参加病理临床讨论会等。此举收效较高,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应聘时的临床外检考试中都能顺利通过,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是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步骤,既是对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和经验的教学过程。病理学研究生必须全程参加医学本科生病理学实验教学,确保研究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研究生按时参加病理学系的集体备课,了解教学目标及内容,安排导师对其进行课前辅导,带教前必须听老教师授课,一是学习教学方法、积累经验,其次是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本专业知识,此外,研究生带教前均经过试讲,试讲合格才可进行带教。通过带教医学本科生,可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也可锻炼和培养研究生的组织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3.5科研能力培养
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操作、总结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导师责无旁贷。导师必须在培养中强调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兴趣、职业目标等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既要有宏观方向的把握,又要有具体问题的解惑,实现“三段式”的培养过程:即手把手带领学生一起实验,然后发展为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做科研。每周定期举行例会,例会上注重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主要讨论大的实验方案和思路,同时每次例会都安排研究生进行最新科研动态或最新文献的讲解,让学生根据课题方向,收集和阅读本领域内的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至于科研中的具体问题需导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公司技术人员定期为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使研究生了解最新科研进展、掌握最新实验方法。
总之,通过新型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训,综合提高病理学研究生素质、技能、专业知识、科研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出具有病理专业特色的研究生,为开阔这些病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陈晓东,陈敬文,等.研究生病理学实验带教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5):497-498.
病理学研究范文2
方法对华西法医鉴定中心1995-20__年尸检检出的26例药物过敏性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药物过敏
所致死亡案例的死者年龄以31—40岁的例数最多,占了38%;26例因药物过敏所致死亡的案例中,12例为青霉素类药物过
敏,为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药物;而药物使用途径引起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中以注射为主,共20例;以个体诊所及基层医院多
发生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18例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典型的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15例为在用药后半小时内发生死
亡;病理解剖可见咽喉粘膜水肿20例,其中咽喉腔阻塞大于75%2例,50 75%5例,25—50%7例,小于25%6例,显微镜下检
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咽喉粘膜者21例、肺组织18例;6例血清ige检测值呈现出显著的升高。结论过敏性反应的死后诊断
应结合死者的生前临床病史,死亡时间,生前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发现及血清lge检测值综合分析。
【关键词】过敏性反应;法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d919.1
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97—04
the forensic pathological study on death of anaphylaxis.lln xia yi x ,chen xiao-gang,xie ying guo shao_j;eng.
the school ofbasical and forensic medicine of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aphylaxis in forensic pathology,to clarify the puzzling critic points
of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method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26 autopsy cases of anaphylaxis in forensic medical identification
center of west china sichuan between 1995 and 20__. results 38% of the cases were between 3 1 and 40 years old. the most
common reason resulting in anaphylaxis was penicillin,which cause the anaphylaxis often by injection(20 cases).the alergic cases
usually happen at the private clinics and the base hospitals. 18 cas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15 cases died in 30 min·
utes after the use of certain drugs. th e edema of throat of 20 cases was found in autopsy, thereinto, the block of throat were over
75% in 2 cases.between 50% and 75% in 5 cases,between 25% and 50% in 7 cases,less than 25% in 6 cases.under the microscopy,
the eosinophil were observed in the mucous membrane of throat of 2 1 cases and in the lung of 1 8cases. th e serum ige
increases notably in 6 cases. conclusion th 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anaphylaxis should synchronously consider clinical history,
time after death,symptoms before death,observations in the autopsy and 文秘站:the serum ige.
【key words】anaphylaxis;forensic pathology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
反应的死亡占较大比例。患者往往是在口服药物、肌
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药物过程中或不久死亡,死者家属
认为是医疗致死.而医方则认为是本身潜在疾患所
致.由于死者家属不愿让医方参与解剖鉴定,而往往
要求法医进行解剖。然而,这方面的鉴定,法医接触较
少.且国内法医文献未见系统报告。本文复国
外文献.结合临床表现、尸解发现及心血ige检测等结
果,就一些长期困扰法医工作者的关于过敏性反应如
何鉴定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材料来源与方法
一
、材料
本组26例尸解材料来自四川大学华西法医鉴定
中心1995—20__年解剖档案。绝大部分案例资料完
整.均做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案例
进行血清ige检测.死因可靠。
二、方法
(一)纳入标准
生前均为在使用该药物过程中或不久发生死亡;
所有案例均经过系统解剖确定无其他致死性病变存
在;器官组织大体和镜检有过敏性反应的病理改变;临
死前均有严重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部分案例进行
血清ige检测结果。
(二)过敏性死亡的诊断依据
【作者简介】~ (1978一),女,汉,四川射洪人,法医病理学在读硕士,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028—85578738;e-mail:linxiaqiuo1@163·com·
· 298 ·
有过敏原的作用;有相应的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
现:尸体解剖有喉头水肿,显微镜下看组织切片可见
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心血血清ige大于150iu/ml。
(三)排除标准
既往无过敏史:无家族性遗传性过敏症及其他原
因(如食物等)所致过敏。
结果
一
、年龄与性别
在发生药物过敏性反应的26例中,10~20岁年龄
段为2人,均为女性,占8% ,4人为 21~30岁年龄段,
占15%,其中男性3人,女性2人;31~40岁年龄段10
人,占38% ,其中男性7人,女性5人;41~50岁为3
人,占12%,其中男性2人,女性1人;51—60岁年龄段
7人,占27% ,其中男性3人,女性4人。
二、医院及科室分布
26例死亡案件中,10例发生在个体诊所;8例发
生在区级医院:4例发生在县级医院;3例发生在市级
医院;1例发生在省级医院。18案例发生在门诊,6例
发生在住院部内科,2例死于家中。
三、过敏原的分类及临床治疗情况
26例案件中15例有确切过敏原,占58% ;11例
生前有药物使用,但因为该药物鲜有致过敏的情况,
在未做过敏原试验的情况下难以确定过敏原,占
42%。26例经过一系列检查鉴定确定为药物过敏所致
的死亡案例中,12例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15例为其
他药物过敏;其中庆大霉素2例,链霉素2例,普鲁卡
因1例,肌氨肽苷、淋必治、黄芪、消炎痛、先锋必各1
例,5例用药不祥。根据药物使用原则,庆大霉素、链霉
素、普鲁卡因、肌氨肽苷、淋必治、黄芪、消炎痛、先锋
必均无须提前做皮试;而使用不详的药物则不能确知
其是否应该先做皮试。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均应先做
皮试,而12例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中有5例未做皮
试:2例使用了非同批号非同种类的青霉素类药物做
皮试,而结果为阴性;5例使用与所用的青霉素类药物
同批号的药物做皮试,结果阴性。但所用的皮试液是
否现配制,皮试液的浓度、剂量是否符合医疗常规,医
院均未提供检材。
26例死亡案件中的给药途径以注射为主,共20
例.其中静脉滴注8例,肌肉注射12例,口服用药6
例。在12例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中,有4例是在静脉
滴注青霉素类药物的过程中发生,6例在肌肉注射后
发生,2例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后发生。
26例案件中有17例在过敏反应发生后被及时给
予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的治疗,但终未能挽救生命。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4期)
17例中有2例在个体诊所救治,6例在区级医院就救
治,5例在县级医院救治,3例在市级医院救治,1例在
省级医院救治。
四、临死前表现与死亡时间
典型的过敏性反应死亡的临死前临床表现有呼
吸循环衰竭症状,可见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或发绀、
冷汗、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急剧下降,
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同时伴有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
心悸、喉头阻塞感、呼吸困难、濒死感,甚至还伴有中
枢神经症状,表现为晕厥、昏迷或抽搐。26例过敏性反
应的死亡案例中18例(80%)有资料记载在使用了过
敏药物后先后出现了这些临床表现;6例有资料记载
无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2例因死亡在家中,临死前具
体临床表现无资料详细记载。在26例过敏性反应死
亡的案例中,用药后发生过敏性反应的时间早晚不
一
, 其中15例是在用药后0.5 h内发生,6例在用药后
0.5 h至4 h内发生,3例在用药后4 h至12 h内发生,
2例在用药后12h至24h内发生,病人死亡以0.5h内
发生多见。
五、病理改变
从患者死亡至解剖检查的间隔时间多数集中在
48 h,其中24 h内8例,48 h内15例,共23例,占
88%。解剖中大体标本可见咽喉粘膜水肿20例,其中
咽喉腔阻塞大于75%2例,50%一75%5例,25%~50%7
例,小于25%6例,余6例咽喉粘膜水肿不明显。显微
镜下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组织依次为咽喉粘
膜21例、肺组织18例、肝组织9例、心脏组织7例、
胃肠组织5例、脾组织2例、肾组织1例,且上述组织
都同时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过大体解剖及组织
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致死性疾病。虽然1例支气管哮喘
肺组织亦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其病变不足以致
死,而大体发现咽喉粘膜水肿,镜检其他组织有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仍诊断为过敏性反应死亡。本组案例
中胃肠腔内未见蛔虫及其他寄生虫,肝组织镜检未见
血吸虫卵等,从而可排除因寄生虫引起上述组织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
六、实验室检查
26例死者中,5例因尸体福尔马林灌注未抽心血
查ige,另6例未查ige,是因未考虑到过敏性反应而
未抽心血进行ige检测:对15例抽取的心血进行血清
ige检测,结果显示:6例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该6例
ige检测值升高的标本中,ige检测值最低1例为
213 iu/ml,最高的1例为1 150 iu/ml,3例集中在500~
600iu/ml的范围内,对较低的ige检测值213 iu/ml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4期)
考虑可能存在死后降解的影响;较高的ige检测值l
150 iu/ml则可能因存在脓毒血症等影响。血清ige正
常参考值范围为0.1—150 iu/ml。8例i 检测值均在
正常值参考范围内,可能系死后尸体未能及时冷冻保
存,或没有及时检测有关。
七、临床诊断及尸检死因诊断
26例死亡案例中,8例生前诊断上呼吸道感染.3
例急性尿路感染,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慢性支气
管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胃肠炎。淋病、支气管哮喘、肺
结核各l例。4例生前诊断不详。26例中20例有记录
记载死者生前有药物使用,并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
严重的过敏性反应临床表现。考虑为过敏所致死亡:6
例无典型过敏性反应临床表现的记载.死因不明,诊
断为猝死。经过死后尸体解剖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死
后病理诊断8例上感病人中有2例未发现上感的病
理表现:4例生前诊断不详者中死后病理诊断也未发
现特殊病理表现:余同生前临床诊断。而26例的死后
死因诊断均考虑为过敏性反应致死。
八、死亡时间与药物种类、治疗方式、尸解发现及
ige检测值关系
26例死亡案例中.15例0.5 h内死亡,其中l0例
为在使用青霉素后。8例为肌注.2例为静脉输液;解
剖发现l5例均可见咽喉粘膜水肿.其中咽喉腔阻塞
大于75%2例,50%一75%4例,25%一50%5例。小于
25%4例:显微镜下检查组织中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其中咽喉粘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l5例、肺组织l4
例、肝组织7例;10例作ige检测。结果l例为l 150
iu/m1.2例在5o0 600 iu/ml。6例在用药后0.5 h至4
h内发生,3例在用药后4 h至12 h内发生。2例在用
药后12h至24h内发生.病人死亡以速发型多见。0.5
h后死亡的ll例中,2例使用青霉素,l例为口服。l
例为静脉输液.余9例为无须皮试的药物;ll例中5
例可见咽喉粘膜水肿.其中咽喉腔阻塞50%~75% l
例。25% 50%2例。小于25%2例;显微镜下检查有嗜
酸性粒细胞浸润.咽喉粘膜5例、肺组织l0例、肝组
织8例:其中5例作ige检测的结果3例为213—6o0
iu/ml之间。
讨论
pumphrey i 】对于1992-1994年英国因为过敏而
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学研究发现.过敏源分布:昆虫叮刺
47例(主要为蜜蜂所致)。坚果核32例,食物3l例;抗
生素27例。其中卞青霉素l例。氨基青霉素l例,头
孢菌素l2例,环丙沙星1例。万古霉素1例,两性霉
素2例;35例,其中琥珀胆碱l9例,维库溴铵
· 299 ·
7例,阿曲可宁6例,诱导过程7例:其他药物l5例,
其中ace抑制剂3例,nsaid 6例,凝胶5例,(鱼)精
蛋白2例,维生素k 2例,丹木斯l例.依托泊苷l例.
哌鱼替啶l例,海洛因l例,链激酶l例.局麻l例;
介质ll例,其中碘酸盐9例,锝l例,荧光素l例:其
他4例,橡胶l例,头发染料l例,包虫l例.先天的
(非特异性)l例。表明药物引起的过敏性死亡在过敏
源中占第二位.由此推算在英国每年过敏性死亡约20
例,即每年300万人口中有1人因此死亡。在易患人
群中。其年龄与性别情况:食物过敏平均年龄为2l岁.
昆虫叮刺过敏为56岁.药物过敏为6l岁,75%的女性
对坚果类的食物过敏.其他食物过敏男女均等.昆虫
叮刺过敏男性多于女性。药物过敏男女均等。发生过
敏反应死亡时间:食物过敏反应为10 min一6 h.平均为
25—35 min,昆虫叮刺过敏平均为12 min.药物过敏平
均为5 min。临死前的临床表现为:(1)下呼吸道症状
(类哮喘症状).药物ll例,叮刺3例,食物35例;(2)
上呼吸道症状(类似窒息症状),药物7例,咬刺8例,
食物8例;(3)上、下呼吸道症状:药物6例,咬刺4
例。食物l6例;(4)休克症状:药物32例,叮刺l8例,
食物2例。休克及呼吸道症状药物2l例,叮刺4例,
食物2例;(5)dic:药物5例,叮刺、食物各1例。提示
临死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及休克症状,而造
成过敏死亡的严重的临床表现不仅仅是过敏性休克。
治疗情况:因上感或皮肤生疮在家中口服抗生素药物
死亡多见,而在医院治疗者具体疾病不祥,多因注射
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且死亡较家中死亡少。进一步研
究过敏反应后未死亡者发现。每l0万人中过敏者为
8.4人。从而提示国外的对药物的使用严格,首先遵照
医嘱认真做皮试,对发生过敏者及时抢救,这样做的
结果是减少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至于在医院过敏者由
于过敏发生太快.可能来不及抢救或患者病情对抢救
药无效.其死亡是不能控制的,与个体特殊性有关。家
中死亡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得不到及时抢救有关。
本组26例因药物过敏所致死亡的案例中,l2例
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为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药物,而
引起过敏反应死亡的药物使用途径以注射为主,共20
例.其中静脉滴注8例。肌肉注射l2例,与国外报告
相同。本组26例药物过敏死亡者的年龄以3l~40岁
最多.占38% .但是否青壮年更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
应,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发生过敏死亡的男女比例较
接近。本组26案例中病人就诊时的临床诊断主要是
上感等不严重的疾病,由于病情都比较轻,所以去个
体诊所及基层医院多,因此发生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
以个体诊所及基层医院多见。本组26例过敏反应的
死亡案例中80% ,即l8例有资料记载在使用了药物
后出现了这样典型的临床表现:呼吸循环衰竭症状,
可见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或发绀、冷汗、烦躁不安、四
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急剧下降,甚至心跳呼吸停
止:以及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心悸、喉头阻塞感、呼
吸困难、濒死感:甚至伴有中枢神经症状,表现为晕厥、
昏迷或抽搐。尽管部分药的使用,无须做过敏试验,但
当出现过敏反应时不能立即认识到并进行及时有力
的救治,亦是过敏反应死亡率高的原因。同时,我国个
体诊所及基层医院的卫生医疗条件差、医疗技术水平
较低及常常不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皮试。是造成人
为的过敏死亡的原因之一。
weedn[21报道因药物过敏性反应致死的解剖主要
发现是喉头和会厌的水肿、肺水肿、气道粘液的堵塞,
显微镜下检查咽喉粘膜、肺组织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本组26例死者的解剖中。大体解剖可见咽喉粘膜
水肿不同程度的阻塞有20例,余6例咽喉粘膜水肿
不明显。显微镜下检查咽喉粘膜、肺组织等都同时存
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咽喉粘膜21例、肺组织18
例,与国外报道一致。但不同的是肝组织、心脏组织、
胃肠组织、脾组织、肾组织亦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足
以鉴别其中l例哮喘病例的细小支气管组织有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该例病变较轻,不具有哮喘的典型病
理改变),本组所有死者经过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
检查未发现致死性疾病,并可以排除因寄生虫等引起
上述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因此过敏反应的尸解最
好能做系统解剖及组织学检查。
血清总ige长期被用来确认过敏反应,[31死后血清
标本ige亦可作为诊断过敏反应的指标之一。有报道
称有外伤、脓毒血症[41和其他非过敏性情况下血清
ige亦会增高,因此检测死后血清ige只能辅助诊断
过敏反应。本组对抽取的15例心血进行血清ige检
测,结果显示其ige检测值:6例呈现出显著的升高,
而9例处于正常范围内,可能系死后降解影响ige检
测的结果。鉴于血清ige诊断过敏反应的特异性不高。
有人用类胰蛋白酶来检测过敏反应,其稳定性适于检
测在室温下保存了几周的标本和被标记的冰冻标本,
其特异性比ige高,圈因此对疑有过敏反应的尸解。在检
测ige时,最好亦检测类胰蛋白酶。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2卷(第4期)
对本组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过敏反应的发生
及死亡时间与药物种类、治疗方式、临床表现、尸解发
现及ige检测值有关。发生过敏反应死亡时间短者多
见于青霉素注射者,且以临床表现重、咽喉粘膜水肿
重及ige高居多,显示过敏反应发生及死亡时间与咽
喉粘膜水肿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分期和ige检测值呈
反比。反过来,过敏反应发生及死亡时间越快,阻塞程
度越高,其呼吸困难越严重,ige检测值越高。
由于过敏性反应死亡的解剖无特异性。因此其死
因诊断应根据临床病史、生前的临床表现、尸解发现
及血清ige检测结果,综合评定。
由此通过本组过敏性反应死亡的研究。提出过敏
性反应死亡诊断标准,在既往无过敏史,无家族性遗
传性过敏症及其他原因(如食物等)所致过敏的前提
下,死者符合以下条件中的第(1)、(3)或(1)、(2)、(3)
或(2)、(3)、(4)或(1)、(2)、(3)、(4)均可以诊断过敏
性反应死亡:
(1)临床病史:在使用某药物过程中或不久后发
生死亡:
(2)生前的临床表现:临死前有严重的过敏性反
应的临床表现:
(3)死后解剖发现:经过系统解剖确定无其他致
死性病变存在;器官组织大体和镜检有喉头水肿、肺水
肿,显微镜下看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等
过敏性反应的病理改变:
(4)lilt清ige检测结果:心血清ige大150iu/ml。
如果仅有(1)、(4)则不能诊断过敏性反应死亡;
如果有(1)、(2)或(2)、(4)则考虑过敏性反应死亡。
参考文献
[1】pumph~y r.anaphylaxis:can we tell who is at risk of a fatal
reaction?[j】.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__,4:285~290
[2】weedn vw.anaphylactic deaths[j1.j forensic sci.1988.33:1 108~
lllo.
[31 gilstad cw.anaphylac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叨.current opinion in
hematology ,20__,10:419~423
[4】dipiro jt,hamilton rg,howdieshell tr,et a1.total ige in plasma is
elevated after traumatic ii】jur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epsis syndrome
[j】.ann surg,1992,215:460~466.
[51 horn kd,halsey jf,zumwalt re:utilization serum tryptase and
immunoglobuin e assey in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an aphylaxis
病理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 现代信息资源;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 R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127-02
病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点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可以减少教师机械的劳动,从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2]。同时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实践学科,需要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现代信息资源的加入能够更好的体现教学价值[3]。本研究通过调查案例来分析如何设计与实践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体系,现报道如下。
1 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从事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师生,其中教师1名,学生2个班64名,共65名。2个班学生都是一年级病理医学专业,一是实验班,另一是对照班,每班都是32名。
1.2 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制订了教师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问卷1份,回收率达100%;发放学生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结果都有效,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对比。
1.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含4个内在因素与4个外在因素,其中学生对反映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内在因素包括求知进取、专业兴趣、挑战性、问题敏感。学生对反映影响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外在因素包括他人评价、同伴压力、追求回报、社会取向等。
1.4 研究结果
在本调查中,调查表中有个问题:“你们的小组是怎样组成的?为什么这样组成”而反馈上来的情况如下:实验班自己找伙伴的有60%,而对照组却只有15%,多数为老师指定或者按照座位来判定,主要原因在于熟悉与习惯。比如尖子生愿意跟尖子生在一起,差生也不太愿意主动去选择,这样造成开放性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得到,还加速了两者的分离。同时在病理学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导致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共享。这主要是由于开放性课堂教学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异质的,他们在性别、病理学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80%以上的学生对容易的、常识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从而去查找资源;而对于解决比较难的、需要思考与挑战的问题则不太关注,也不愿意去查找资源。
2 信息资源在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很多高校病理课的学时都得到了压缩,学时数减少但教学内容未减,为此只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4]。同时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但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辅助以现代信息资源 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当前一般的病理网站有病理学各个章节的网病理学图片库、络课件、病理论坛、电子教案及病理网络试题库等[5]。学生可在课后上网,浏览病理网的课件、电子教案,便于学习与教学。在具体的应用开发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
2.1 资源库建立
资源库建立是信息资源在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是大量的教学资源。在当前的资源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文本库:收集各种教材、教案、学术论文等[6]。可以进行段落拷贝和全篇下载。(2)图片库:在平时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如果遇到典型的体征,就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下来,如杵状指、满月脸等,尤其是我院集医疗、影象检验专业为一体的局域现代信息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病理图片,并且全部转换为网络技术规范要求的jpg、gif文件格式,便于搜索浏览和下载使用;(3)动画库:主要收集我校近年来制作的和从国外购买多媒体教材上的动画片段,主要介绍一些抽象的原理和发病机制等,大多是swf和exe文件格式,网上可即时播放,也可下载。
2.2 超媒体技术的应用
超媒体(Hype media)是指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动画、视频、图形、图像、文字、文本等多媒体信息。从超媒体获得的不仅仅是文本信息,还可以是多媒体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任何信息[4],超媒体网络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和易受控制的环境中实践他们所学的东西,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利用超媒体网络教学,声色图文并茂[7]。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病理学应用中,我们建议将计算机功能和大型医院病例多、资料全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超媒体材料创造一个模拟现场,真实地再现各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诊疗技术的应用,使临床示教和学习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从而在大量的课余时间向学生展示更多更全面的疾病知识与诊疗知识,也充分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教学时间中的教学效率。
3 基于信息资源的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措施
3.1 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模式在医学生学习毕业后的呼吸病学应用中最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个别学习模式是可以全方位进行的,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WW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E-mail、微信、QQ、视频向教师提问;调用网络上的教学软件,用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就学习的内容与资源向教师请教。个别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患者病情不允许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此时我们通过视频可以及时的把患者的病情介绍给上级医院,从而在第一时间得到高级专家的指导,从而提高了预后质量,也降低医疗风险[8]。
3.2 ONE TO ONE学习模式
在ONE TO ONE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慢性病的病理结果,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来说需要终身的接受医生的指导与治疗,经常去综合医院一方面综合医院就诊不如社区方便,另一方面对于比较偏僻的医疗结构来说,同时也带来了交通诸多的不便和经济上的压力,这无疑给医学生在这些慢性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折扣和患者经济上的负担,但基于网络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学习毕业后的教育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曙光,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信心与可能,更让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我们不但可以跟医学生进行多媒体交互,而且还可以与患者进行多媒体交互,克服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9]。
3.3 ONE TO MANY学习模式
在ONE TO MANY学习模式中,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位学生授课。ONE TO MANY学习模式的不仅是学生观看远程教师的食品授课,而且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4 MANY TO MANY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5]。同时病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因此,我们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在岗工作能力,同时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获取、运用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按照病理学的应用来进行分析。
总之,当前现代信息资源在病理学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基于信息资源的高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福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新途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2,16(1):93-95.
[2] 梁根.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3):24-25.
[3] 王斌,陈命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 王占欣.“3+2”大专病理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1):28-30.
[5] 何玉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课堂教学能力[J].生物学教学,2011,2(7):19.
[6] 魏芳.病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学,2011,11(12):1151-1152.
[7] 彭成清.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卫生,2012,6(7):58.
[8] 曹利平,金冶,范敏明,等.七年制外科学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2):58-60.
病理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61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philosophy. Research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to play an active rol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ath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社会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与创新性研究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出更多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人才。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教学团队尝试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显成效。
1 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与认识的内在规律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在学生学习中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①同其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②
2 病理学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③病理学通过上述内容揭示疾病的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坚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病理学理论的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纵观病理学的发展,近年来分子病理学等病理学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病理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例如,本教学团队每学期均设立5~6项本科生科研创新课题,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分子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与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这种在教学中把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实践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需要。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本,进行病理学教学。传统的病理学教学顺序基本遵循教科书中的顺序,即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经过和结局、治疗与预防。这种刻板而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安排极易让学生产生疲劳,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对当堂课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目的性及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开展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病理学的知识点;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知识内容将远比传统课程中教师所灌输后掌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在横向知识的联系上更为活跃,有利于病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是必要的,但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在传统病理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此相反,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是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惑、树立科研思维的层面上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平等,学生在积极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更多见解,而教师则应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在知识掌握中的错误理解,这种交流必定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对于课题的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要相结合。在接触病理学的初期,以学生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病理学问题的。因此,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点的共享,互相启发,相互争论,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最终掌握扎实的病理学知识。
(4)研究性教学中需要注重病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结合。近年来,分子病理学、遗传学和传统病理学的迅猛发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分类提供了新技术及方法,这些知识点的结合对于病理学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医学本科生,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打破学科的“独立性”,加强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科研思维。
(5)研究性教学实践不仅限于课内,课外实践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病理学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病理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充分利用学科承担的医疗纠纷等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案例,让学生直接参加观摩教学,并对尸体解剖所获得的病理标本进行取材、切片染色、镜下观察,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勇于探索的科学习惯。指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本的方法,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病变特点,通过该临床病例分析,使他们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提高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收集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完整和典型的迷你临床病例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探刻了解临床病理联系的意义。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综合考虑问题,在问答题中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邀请名师,给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高水平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利用暑期学校使本科生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论文的查阅,研究方向与路线的设计,实验及数据的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全部环节中都有所领会,对以后继续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4 病理学教学中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团队为适时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方便交流与勾通,应用了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在课前用QQ群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并安排每堂课的新内容或利用QQ空间的日志功能进行平时小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提问、实际操作等注意了解学习进程中的情况,调节教学进程,并确定学习效果。课后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结果,评定成绩。另外,开办暑期学校,使学生在假期参与科研活动,自2013年以来学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也反映了研究性教学的成果。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深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创造更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环境与条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讯作者:林贞花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研究性教学在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为GH4016
注释
① 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病理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鸭源呼肠孤病毒(DRV);混合感染;病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48-03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Duck Reovirus Co-infected with
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LI Mei-xia,YANG Jun,AI Bo,GU Chang-qin,LIU Xiao-li,ZHANG Wan-po,CHENG Guo-fu,HU Xue-yi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Abstract: 7-day-old ducklings with duck reovirus(DRV) were infected with 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AL101002) to study its clinical symptoms, 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pathology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th of ducklings occurred at 1 dpi and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 could be observed at 3 dpi with the mortality of 50%. The anatomical observation showed hoary necrosis foci occurred in the spleen and felt character of solid, pericarditis, perohepatitis, and seriously meninx congestion. The histological pathology mainly presented the necrosis of spleen with cyst, myocarditis and meningitis.
Key words: S. gallol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DRV; co-infection; pathological study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又被称为牛链球菌Ⅱ/2[1],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感染多种动物,感染人主要是引起新生儿的脑膜炎和菌血症及成年人的脑膜炎[2-6];感染动物如禽类,已报道的有鸽子、火鸡、鹅、鸭,主要是引起多器官的损伤及败血症[7-10]。AL101002菌株是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病理实验室从发病雏鸭的脑和脾分离并鉴定的一株高致病性菌株[10]。2006年以来湖北省周边地区的部分鸭场相继出现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剖检以肝脏和脾脏的坏死为主要特点,且该实验室已从发病雏鸭的脾脏成功分离并鉴定了多株呼肠孤病毒[11];与此同时北京市周边地区多个鸭场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2010年有学者首次从北京鸭坏死的脾脏分离并鉴定了一株高致病性呼肠孤病毒,命名为DRV-HC[12]。鉴于目前临床鸭发病已不仅仅因某一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病,常常是混合感染,或是某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的继发感染。因此本研究建立了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AL101002和鸭源呼肠孤病毒DRV的混合感染模型,以期为临床发病雏鸭的诊断及确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种及复苏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AL101002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病理实验室分离鉴定并保存[13]。取冻干菌种在无菌超净台里接种于TSA血清平板上,37 ℃恒温培养24 h,从优势菌落中挑取单菌落于10 mL TSB培养基中,37 ℃ 200 r/min振荡培养12 h至菌液浑浊。
1.2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日龄雏鸭15羽购于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笼养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至7日龄后采用颈部皮下接种TSB细菌培养液,0.2 mL/羽,对照组颈部皮下接种TSB培养基0.2 mL/羽。于感染后第5天剖杀3羽,感染后14 d所有雏鸭全部剖杀,处死方式采用颈静脉放血处死。
1.3病毒学检测
随机取1日龄雏鸭5羽,颈静脉放血处死,取脾脏做鸭源呼肠孤病毒的检测。特异性引物参照杨旭[13]毕业论文,目的片段大小为282 bp。
1.4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雏鸭的临床症状,记录雏鸭的食欲及精神状态变化。
1.5剖检病变观察与细菌学检查
观察并记录雏鸭的剖检病理变化;感染5 d后取剖杀雏鸭的脾脏和心血在无菌条件下用TSA血清平板进行细菌分离,37 ℃恒温培养16 h,观察菌落形态,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革兰氏染色。
1.6组织学病理变化观察
分别取心、肝、脾、肺、肾、胸腺、法氏囊、脑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4 μm,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2结果与分析
2.1病毒学检测结果
鸭源呼肠孤病毒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此次购买的雏鸭本身携带有鸭源呼肠孤病毒。
2.2临床症状
雏鸭于感染1 d后开始出现死亡,鸭群整体精神状态很差,感染3 d后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站立不稳、眼睛流泪、缩颈(图1-A),濒死鸭头颈震颤,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感染7 d后停止死亡,共死亡5羽,死亡率为50%。
2.3剖检病变观察
死亡雏鸭剖检病变表现为:脾脏极度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质地较硬(图1-B),肝脏表面有细小的出血点(图1-C),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肺和肾淤血,脑膜充血,胰腺出血,法氏囊萎缩。感染后5 d,随机取3羽雏鸭,颈静脉放血致死,剖检病变可见心包积液、脾脏肿大,表面有小的白色坏死灶,质地坚实。耐过雏鸭剖检可见心内膜出血,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膜炎(图1-D)。
2.4组织学病理变化观察
脾脏组织结构消失,坏死包囊的形成(图2-A);肝细胞脂肪变性严重,肝血管单核细胞及肝窦内可见大量细菌团块(图2-B),肝细胞坏死;心肌纤维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大脑可见脑膜炎、小胶质细胞结节、噬神经元现象(图2-C);小脑软脑膜增厚,炎性细胞渗出,血管内可见细菌栓塞,浦肯野细胞嗜酸性增强(图2-D);肺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可见细菌团块;肾小球细菌栓塞,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异嗜性粒细胞浸润。
3讨论
鸭源呼肠孤病毒主要引起雏鸭的肝脾坏死,进而引起免疫抑制,表现为对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直接损伤[12,14],从而导致雏鸭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但死亡率不高。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主要引起雏鸭多脏器的炎症和败血症[10],且死亡率较高。人工接种高毒力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AL101002后,雏鸭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显然当雏鸭的免疫器官受到损伤时,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可以乘机侵入血液,导致多器官损伤及败血症,尤其是较单独感染时脑组织的损伤更为严重。根据该实验室之前对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的研究结果可知,其本身对免疫器官的损伤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对脾脏和法氏囊的损伤,但笔者并没有在脑血管周发现有细菌团块及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嗜酸性增强,因此,携带有鸭源呼肠孤病毒的雏鸭在感染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巴氏亚种后,更有助于细菌侵入机体,逃避宿主的免疫机制,近而在机体内大量增殖,对雏鸭各器官造成更加严重的病理损伤。
参考文献:
[1] POYART C, QUESNE G, PATRICK T C. Taxonomic dissection of the Streptococcus bovis group by analysis of manganese -depend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sodA) sequences: reclassification of ‘Streptococcus infantarius subsp. coli’ as Streptococcus lutetiensis sp. nov. and Streptococcus bovis biotype Ⅱ/2 as Streptococcus pasteurianus sp. nov[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2,52(4):1247-1255.
[2] GAVIN P J, THOMSON R B, SHOW N H, et al. Neonatal sepsi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bovis variant (Biotype Ⅱ/2):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3,41(7): 3433-3435.
[3] ONOYAMA S, OGATA R, WADA M, et al. Neonatal bacterial meningiti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09, 58(9): 1252-1254.
[4] NAGAMATSU M, TAKAGI T, OHYANAGI T, et al. Neonatal meningiti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J].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12,18(2): 265-268.
[5] KLATTE J M, CLARRIDGE III J E, BRATCHER D, et al. A longitudinal case series description of meningitis due to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in infa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2,50(1):57-60.
[6] STURT A S, YANG L, SANDHU K, et al.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ecies pasteurianus (Biotype Ⅱ/2), a newly reported cause of adult meningitis [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0, 48(5): 2247-2249.
[7] DEVRIESE L A, UYTTEBROEK E, GEVAERT D, et al. Streptococcus bovis infections in pigeons[J]. Avian Pathol, 1990, 19(3): 429-434.
[8] DROUAL R, GHAZIKHANIAN G Y, SHIVAPRASAD H L, et al. Streptococcus bovis infection in turkey poults [J]. Avian Pathol, 1997, 26(2): 433-439.
[9] BARNETT J, AINSWORTH H, BOON J D, et al.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septicaemia in goslings [J]. The Veterinary Journal , 2008, 176(2): 251-253.
[10] LI M X, GU C Q, ZHANG W P,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 pasteurianus causing meningitis in ducklings [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3, 162(2-4): 930-936.
[11] 张宝来.鸭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12] LIU Q F, ZHANG G Z, HUANG Y,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ovirus causing spleen necrosis in Pekin ducklings [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0,148(2):200-206.
病理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 动物模型;煤工尘肺;HRCT;病理
[中图分类号] R816.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091-03
煤尘肺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发病率较高[1-2]的职业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这对尘肺患者的治疗造成困难。本实验旨在通过复制无创性兔煤尘肺模型,记录不同时期兔肺的HRCT表现与病理结果,行对照,系统地观察此病在兔肺的演变过程,分析煤尘肺在兔肺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试验器材
新生儿喉镜,片长70~90 cm;导管直径0.3 cm,长14 cm[3,4];导丝,10 cm。
1.2 药物配置
3%戊巴比妥钠[5]配制:精密称取3.00 g戊巴比妥钠,溶于100 mL蒸馏水得3%戊巴比妥钠溶液,用量1 mL/kg。术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加(0.2~0.5) mL/kg的剂量;青霉素针剂160万U/支,每只20万U/d。
1.3 动物选择
雄性白兔40只,体重2~3 kg,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前观察2周。
1.4 悬液制备
将煤尘样品(东山煤矿提供,小于5 μm的粉尘颗粒占95%以上,游离SiO2含量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
白兔40只随机分为五组,内分煤尘组和对照组,各期煤尘组5只,对照组3只,煤尘组兔气管内注入100 mg/mL(灌注量2 mL/kg)煤尘悬液,间隔1周,再次注入同剂量悬液;对照组注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
2.2 模型制备
将饲养观察2周的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插入新生儿喉镜,尽量向上提拉颈项,使镜片上压暴露声门,看清声带后,将穿入导丝的塑料气管导管经口从声门处插入,导管进入气管后动物出现轻度呛咳,拔出导丝,观察气流,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并在导管末端迅速接上定量浓度(100 mg/mL)粉尘的注射器,粉尘注入后,迅速拔出导管和喉镜, 轻揉双肺片刻,使粉尘自然进入左、右支气管。为预防感染,造模前、后3d,每只兔注射青霉素20万U。
2.3 扫描方案
16排螺旋CT(美国GE light speed)行胸部扫描,螺距1.37:1,层厚2 mm,骨算法重建[6],所有图像均在GE工作站ADW(advantage workstation)4.1上进行后处理。各期分别按上述扫描方案行CT检查,分析记录影像学表现和感兴趣区。
2.4 标本制作
各期兔行CT扫描后,按照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Z25- 2002[7]的要求,于处死后24 h内行离体标本制作并将标本固定5 d后切开检查。
2.5 病理检查与分析
参照影像学结果,感兴趣区各期、各组兔右肺尖、心、膈叶及肺门水平各取一块组织(中间叶较小,略去不计)[8],分组标记。脱水、石蜡包埋后,4 μm的厚度连续切片,兴趣区分别行HE、MASSON染色,肺组织实质、间质病理学结果分析记录。
2.6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在SPSS 13.0软件上分析,秩和检验用于分析各造模时间段影像学(表1)和病理表现(表2)的差异,分别得出H = 10.508,P = 0.033,H = 13.640,P = 0.009,各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用于分析各时间段HRCT表现与病理进程,得出所有观察时间段HRCT表现与病理表现均有相关性,HRCT表现与病理进程呈正相关存在。
2 结果
以每个肺叶的兴趣区为基本单位,依据Szapiel[12]方法确定病理进程的分级:Ⅰ级:无明显肺泡炎症或间质纤维化;Ⅱ级:肺泡炎症+间质纤维化面积小于20%;Ⅲ级:肺泡炎症+间质纤维化面积20%~50%;Ⅳ级:肺泡炎症+间质纤维化面积>50%,肺泡结构紊乱。
2.1 正常组
HRCT:兔肺纹理清晰,可见到支气管或血管形成的纹理影,走行自然(封三图1C图所示)。呼吸伪影存在,双下肺纹理稍乱,但本身光滑,无增粗,肺实质内密度均匀。病理表现:正常肺组织及肺泡结构,支气管上皮完好,黏膜光滑,各层结构清晰(封三图1A图所示)。
2.2 尘肺组
HRCT:2周、1个月见特征性纤维索条影,粗细不一,长度1~4 cm ,不规则状,以双上肺为著,并可见到毛玻璃样密度(封三图1D图横箭头所示);2~3个月条片状的纤维条索影增多,较以前变细,局部毛玻璃样密度减低,纤维化病变收缩(封三图1D图竖箭头所示),牵拉周围结构,周围血管及支气管变形(封三图1E图横箭头所示),部分见支气管扩张,并可见肺气肿征象;3~5个月:有反复出现的毛玻璃影,纤维化条索边界更锐利,收缩牵拉周围结构,周围组织结构变形,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封三图1F图竖箭头示),肺内结构紊乱,出现蜂窝征象(封三图1F图横箭头示),部分模型组增生的线样影和间质结节散布于肺野内,部分结节有融合趋势,肺受累范围扩大至包括肺尖在内的整个肺野。病理表现:模型早期(2周后)即出现较重的肺泡炎,染色见肺泡上皮增生,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轻度增厚,偶见少量原纤维,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浆液性渗出物及数量相对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并随染尘时间的延长,至2个月后肺泡炎程度略有减轻,并存在于整个观察期;2~3个月即可见到轻度的肺间质纤维化(封三图1B图横箭头示),以周边肺野为主,随染尘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染色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多,透明变性,部分可见黏液样变性,渗出物机化,3个月后可见较重的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并可见局限性肺气肿,煤斑(封三图1B图竖箭头示)、结节大部分集中在肺小血管、小气管周围淋巴组织内,上述病变呈不均匀分布。
3 讨论
Weibel把正常的肺间质分为3部分:①轴心间质:围绕肺动脉及支气管分支,从肺门到小叶内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②间质:分布在肺表面并深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③间隔间质:位于肺泡间隔。
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均可引起肺间质增厚,根据本实验HRCT征象与病理对照,其病理基础主要表现在:小叶间隔增厚是间质病变所致,即间质的增厚和淋巴管的扩张;肺泡壁间质病变及肺泡炎形成磨玻璃密度影像,是病变活动期的一个征象;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是轴心间质病变引起的,支气管血管束毛糙、有结节病灶;而肺间质的各个部分广泛增生可产生蜂窝及牵拉性支扩。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样影像发生在煤尘肺的早期阶段,HRCT上能清楚地观察到,此征象是间质纤维化的早期表现,表明病变处于活动期,此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病变的最终阶段是蜂窝及牵拉性支扩,病程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