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艺培训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茶艺创新人才 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8-02
中国茶文化包含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与健康成为这个世纪的生活主题。科学家推测,茶将以其独有的无可替代的健康理念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饮料。因此,茶逐渐成为这个世纪最受欢迎的集养生美容健康为一体的饮料,在未来,不应该只停留在茶的表面上,而是要把他融入到生活中去,品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茶文化专业建设、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是市场极其需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茶艺表演,创新人才评价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
1 校企合作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茶艺师的发展前景
茶艺师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职业,它既优雅又充满了文学色彩,茶艺表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容易理解,茶与茶修、禅修、禅茶文化,融为一体,茶是现代生活一个合适的载体。茶艺表演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茶文化与茶艺是该院的一门课程,茶艺表演,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有人说茶的艺术是最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或现在,茶艺像一把钥匙,打开窗棂,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优雅的芬芳。茶艺师现在就业前景很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要培养能走出校门,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特茶艺创新理念,能传承中国茶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茶艺创新人才,任重道远。
1.2 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培训的技能实践,学校很难真实模拟,茶馆、会所、茶园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顶岗实习,走进茶园,了解茶树生长环境,茶叶的保存环境,学生到茶企业去体验生活,学会泡茶,在相应的位置上体会茶农的辛苦,教师在传授茶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相关茶的专业知识,在做茶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做茶就如同做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茶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季节性,茶叶行业的特点,结合长度,灵活实现教学管理,每学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夏季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茶企业参观、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茶叶企业工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每年3~4月,采茶季节安排学生到茶园现场工作,超过1个月,通常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完全进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培养茶艺创新人才的目的。
1.3 构建茶艺创新人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茶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来教学,并且应该定期请由茶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的专家来讲课,根据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结合茶企业的专业标准,通过专家详细讲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在校企三方合作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茶艺和茶文化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构建茶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2.1 目前茶艺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现有茶艺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考核评价过程,需要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模式,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校企合作下的茶艺职业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式相结合,“1+3”茶艺多元化评价模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会作为一个课题跟踪研究。 “1”指的是在一个新的茶艺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核心,“3”指的是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下的三个评价模式,茶艺培训实践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教师结合三个评价的子项目,给出W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这个项目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构建茶艺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
2.2 茶艺创新评价模式的核心
茶艺“1+3”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主要用于休闲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在学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茶艺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茶艺技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茶艺创新人才。“1+3”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即1个校企合作评价平台,三个个性化平台(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
第一,校企合作评价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基础平台,所有评价项目设计应该基于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下,三个个性化平台有自己的评价考核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个性化特征。第二,三个个性化平台关注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的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强调学生核心技能,专注于茶艺综合技能考核项目。茶艺技能竞赛平台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茶文化,茶艺创新艺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主要是依靠市场、企业、客户维护、关注茶企业、茶加工、茶产业等。第三,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因素。茶艺技巧创新评价平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看模块项目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包括情绪状态、关注和参与状态、接触状态、心境、产生六个方面。不仅在小群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评估,还要根据团队合作程度,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的进行科学评价打分。
2.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1+3”评价平台为核心,构建特色茶艺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模块化评价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休闲、酒店专业茶艺全面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三方主体的联动,扩大新的就业创业的渠道。“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三方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锻炼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形成一个专业的茶艺实践园地,在这个实践园里,学生是主动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最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茶文化艺术展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实践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院“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校企合作促进该院茶文化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在该院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茶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茶艺创造性人才,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茶叶行业在教学环境中,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茶艺创新人才能力的评价考核,首先要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的建设场景训练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的配套,都是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基石。
3.1 建立校内茶艺创新实训室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六大茶类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外部领域工作等这几个实用的类型,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模拟茶馆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茗约茶馆,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体验创业的艰难,提供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建立了茶的艺术创新能力培训基地、日本茶道培训基地、仿宋斗茶基地,红茶培训基地,绿茶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培训,建立的培训室,完全根据茶馆标准,使培训室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奖,得到社会上的肯定。
3.2 茶艺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茶文化企业实践是茶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茶叶研究所实践、茶文化农庄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茶叶营销管理概念,直观了解茶产业和茶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著名的茶馆和休闲俱乐部深入合作,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聘请茶加工方面的专家,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容领域工作和检验标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计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实践的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回学校定期反馈;实习后,茶艺教师要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启动三方评价体系,进行专业的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有序完成实践任务。
4 Y语
与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茶艺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加大了,而且更注重人才的内涵,高素质,全方位的茶艺创新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必须采取企业、院校和校内实践基地三方结合的专业道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评价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面对面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茶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创业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最大化体现自我价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5-26.
[2] 王玲.中国茶文华[M].北京:中国书店,1992.
[3] 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12-113.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2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酒店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中的代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酒店中顾客的消费更趋向于时尚的绿色,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酒店行业中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茶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良好的情操。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十分必要。
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1]
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从神农氏更早年代诞生到如今就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茶不仅是一种清香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不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泡茶的过程中,从茶叶的选择、泡茶所采用的水的选择、盛茶的器皿、地点、品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四溢的茶香,还能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尤其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快,会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不仅影响了工作学习,还影响了人际关系。茶文化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不仅传递着和谐处世的理念,还能表达着奉献的心灵。另外,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品。[2]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茶叶中还有几百种化学元素,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饮品。例如:咖啡碱,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有益于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有效的抵抗烟、酒的危害;又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此外,茶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等都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
2积极的进行茶艺培训能够丰富学生自身技能与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中增加茶艺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茶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努力学习,积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学习:
2.1茶艺是一种礼仪
在茶艺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茶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礼仪培训,茶艺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艺服务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服装不能过于鲜艳,要和相关的环境、茶具等相配套,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茶艺的优雅。
2.2茶艺服务过程中需庄重且姿势优美
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因此,在实际的茶艺学习中,要保证优美的手势,通常来说,茶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同时,手上不能带饰品,例如:戒指之类的;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等;主要是因为在泡茶过程中顾客的目光始终都停留的手上,来观看泡茶人的茶艺是娴熟,如果,手势优美、技艺娴熟也会影响客人的品茶心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温壶、温盅、置茶、倒水、分汤以及敬茶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于水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绿茶需要的水温为90℃,其余茶叶都需要沸腾的热水。
2.3茶艺表演中需配合讲解
在泡茶过程中,要配合讲解茶叶的名称以及产地,泡茶的用具以及步骤,相关的品茶技巧等,讲解时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温柔婉转。同时,还要耐心的回答顾客的询问。
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的培训能够有效的继承这种处世理念,由于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青年中易产生自傲,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是徒劳。茶艺所传递的内容就是让人们放下利益之心、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就业。
4茶艺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能够在一些餐厅以及休闲场所,会所等部门进行服务,也可以单独经营。就目前来看,茶艺师已经成为高档酒店和一些一线城市短缺的人才。院校学生通过茶艺的学习,不仅要明确了解茶饮的制作流程,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例如:中国的经典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养生知识、心理健康等。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这样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5教学思路设计
5.1教学设计理念[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展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在相关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以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2茶艺教程的设计思路
5.2.1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探讨,活跃教学气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5.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茶艺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6茶艺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
茶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礼仪礼貌及就业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6.1模拟教学
一般来说,模式教学法是茶艺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的茶馆茶艺进行模仿。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茶艺师、顾客等,然后进行相关的技艺训练,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练习,教师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茶艺实践。还包括了茶室的布局、茶叶的购买、泡茶以及相关的礼仪、解答顾客的询问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6.3模块教学
在模块教学中,茶艺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茶叶的识别、茶水的冲泡、茶礼仪、茶席的布局等。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每一的模块进行茶艺的专门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并且,在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6.4实地训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茶艺室以及茶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与体验,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在观摩与体验完成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积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有关茶艺教学的一点思考
7.1教学中应该突出茶艺课程的综合性[5]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不仅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茶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技能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并让学生在进行整套的茶艺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
7.2加强作业练习
课堂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光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茶艺课程内容广泛,泡茶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体验现其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7.3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
茶艺课程是一种技能课程,因此,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在课后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考试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完善。
8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还能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课堂质量,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作者:杨光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婷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166.
[2]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9):113.
[3]马珊珊.浅谈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的意义[J].职业,2014,(12):181.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模式;理解与认识
一、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同于理论教学,向你传授的知识是抽象的、系统的,它是理论知识的具体转化形式,只有通过实训的学习方式才能把知识落到实处,才能让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升华。它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
其次,实训环节是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落实的必备环节。如果职业教育单单只靠理论作为指导,作为核心,那么培育出来只会是一些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理想主义者。通过对电力中心的仿真实训室进行参观,我们发现:仅仅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掌握是不切实际的,操作平台上有近200个功能控制键,如果不对其一一进行熟悉、操控,了解其性能,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只是想当然记下它的功能,那对于实际情境中的发生的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是紧急故障必将是手忙脚乱、无法应对,所以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夯实。
再次,实训环节的设置增加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像我们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实训室,它的发电操控平台就是对曲靖电厂的电力操控平台进行的1:1的仿真模拟,而且性能各个方面都能真实的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准确模拟真实情境中的各种故障。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他们在进入岗位之后能较快的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及氛围,迅速切换角色,投入到当下工作中,还有效地缩短了实习的期限。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在实训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实训室的建设起到一个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实训室的规模大小,如何布局,需要什么器械都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即遵照课程的标准。其次,也要考虑到该职业的专业范畴,要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适宜的并达到一定标准和实施效果的实训室,这就要参照一定的职业标准进行建设。
其次,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能使实训室的建设朝着一个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了两大标准作为“理论指导”,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一些不规范的错误和不切实际的投入,有效避免了资金等方面的运用不当,使建设在方略上能够恰当准确的定位,朝着更加迎合教学和就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三、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次实训室的参观和考察,感觉实训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在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时,我们发现,这里聚集了很多实习实训人员,他们正在动手拆卸和安装一些电力设备。据反映这里除了被作为电力专业类学生培训以及职业鉴定的场所之外,还被一些工厂派遣来的工人作为转岗培训的实训基地。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亲手去操作、去实践、去拆卸、去安装,才会切实的了解到装置的内部构造以及它们之间运作的原理。“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实训基地都是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一种模拟训练,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第二,采用实训教学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和人文素养。以此次民族大学茶艺实训室的茶艺展示为例,在观摩茶艺师表演的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细腻的文化气息的传递。一道道选茶、沏茶、奉茶的工序,无不透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及茶工艺的博大精深。整个茶艺实训环节的展示,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堂实训课,更像是一堂鉴赏课,因为整个过程是如此的细致和缜密。而且过程中的每个小环节,都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比如在茶艺展示的准备阶段,关于茶叶的选择方面,不同的人群肯定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茶艺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学会揣摩顾客的需求心理,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茶种;我觉得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传达和实现的,要通过反复地实践与练习,并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随着经验的增多及不断地积累,个人的洞察力才会有所提升。另外,在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中,茶艺师的整个仪容仪表仪态也都是特别的端庄得体,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高雅、清新脱俗的感受,这又何曾不是一种人文素养和内在气质的传递。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都要求茶艺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杂念才能泡出甘醇的好茶。通过茶艺实训课程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第三.实训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职业教育的真谛。在职业教育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增长个人的技能、才干,而且能够培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职业及职业教育的含义,理解社会、国家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增强个人的职业情怀,在感受个人工作价值与贡献的同时,形成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并且在职业教育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与人相处、交往,也能够起到增强自身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人共处的良好品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4
又前行数百来,车终于在几幢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兼具的大楼前停下,这便是有着“茶业黄埔”之称的天福茶学院此时,离10点仅差一刻钟,而张灯结彩的教学楼里依然是华灯闪烁,丝毫没有“睡意”,与它所在的这座安静的小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明天,学院将迎来3周岁的生日3岁,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开始认识世界、初谙世事的第一步同样,3午,对于一所草创不久的学校而言,是兢兢业业地在茶业职业教育领域探索、挖掘的第一步――它尝试看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自己的办乒特色。当然,理想中的未来还云缠雾绕,发展之路也必非坦连,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与历练。
学的不仅仅是茶
走进学院的大门,教学楼前一尊伟岸挺拔的陆羽石雕一下子就给这所学校打上“茶”的标签。他手握茶碗,若有所思地凝望着远方,仿佛在细细琢磨着手中这碗茶的品质。静默无语的茶圣,绵延起伏的梁山,波光粼粼的天鹅湖,共同编织了秋夜的静谧。学校依山而建,整齐的石阶从“茶圣”身后向上延展,贯穿于前后两栋教学主楼,4座系馆如众星拱月般对称排布在石阶两侧。拾阶而上,随夜风弥散的清新花草香时不时地飘八鼻中,小池里欢快的游鱼在水面追逐嬉戏着,顿觉神清气爽。
几声清越悠扬的琴声从一幢亮着灯的系馆中飘出来,连续了一阵后又戛然而止,把正陶醉其中的记者吸引到楼前。走上楼梯时,琴声又再次响起。弹的是《浏阳河》。循着琴声,记者来到了一间琴房。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陈设,只有5张古筝和5张凳子。两名十八九岁的女生,正坐在古筝前专心致志地拨弦,发出几个简单的音符。见有人来,她们停止弹奏,条件反射般地抬起头来,那眼神有点疑惑。显然,不速之客的到来,影响了她们的注意力。记者面带歉意地示意她们继续,她们才低头又弹了起来。
于是,记者便默立侧耳倾听,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在琴弦上落下。这时,里头靠窗的那位女孩,看到有人站在门口,就连忙起身彬彬有礼地打招呼。她是茶文化系大三的学生,因为明晚要在校庆晚会上表演,就和学妹一起相约彩排。“不仅仅是为了明晚的演出而练,就是平时琴房每天晚上都有开,即使没开,我们也会找负责人拿钥匙,我们常常在这练琴。”她用手抬了抬鼻梁上的眼镜说,茶文化系的学生除了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茶文化理论、茶艺等专业课外,还有音乐欣赏、书法、绘画、陶艺等课程,古筝便是其中的一门。“课程都是围绕茶展开的,音乐、书画、陶艺都与茶密切相关,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刚毕业的林晓玲深有体会地说道。作为天福茶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她的学习经历无疑是与学院的成长历程交错重叠的。在这3年的校园生活中,学院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只有两个字:单纯。这个词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特别是在她到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二字的分量。“这里没有喧嚣,会让人摒去浮躁,完完全全地静下心来学点东西,学会做人。”现在,她选择了留下,准备到陆羽茶艺中心任茶艺培训师。
夜色如水,校园阒寂,悠悠琴声仍不绝于耳。
厂中校,校中厂
漫长的国道324线将天福茶学院与天福茶庄分立于公路的两边,而一座天桥又将两片建筑群巧妙地相连接。这样的连接不仅是空间位置上的,更是有着人文方面的意义。暂且撇开天桥是为考虑员工、师生安全而设,其实它还形象地反映出了茶学院颇为独到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前厂后校。
在教学楼一层的展示厅,学子们充分发挥的才艺和技能,让来宾们大饱眼福和口福。“您喝的是白毫银针,它满披白毫,色白如银。滋味清鲜醇和……”身着素雅旗袍的女生陈小珊一边演示着茶艺,一边介绍着茶的品质特征。同时,她也是这组名为《碧水浮云》茶席的作者。茶席以青瓷茶器配以福鼎白茶,在一块锦缎上排成曲线形,流动着自然之韵,行云流水之妙与女生细腻纯真之思,一览无余地表达在器具的布置和茶品的选择上。岩茶茶艺、红茶茶艺、韩国茶艺等也都在这里一字排开,争奇斗艳,来宾们闻香而来,把茶桌围了个水泄不通。继续前行,穿过主楼后面的花圃,来到实验楼前。才品香茗,又尝美食。食品加工系的学生们已经端出了一盘盘亲手做的糕点,齐整地摆放在桌上。先不说口味如何,单是外表就很诱人。“这是泡芙,这是茶杏仁饼干,很松脆的,请您尝尝。”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并用塑料叉子叉起一块饼干奉到来宾手上。那人尝了以后,不住地点头,一个劲地说:“味道还真不错!”桌子另一边的学生则展出了几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用五谷杂粮拼贴成的画,极普通的豆、玉米等粮食经过他们的巧手,就变成了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画作,可谓是浑然天成。市场营销系和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在大厅中搭建的“限量版”天福茶庄和校史馆中进行实战演习,如市营系的学生现场售卖茶叶、茶食和陶艺作品,旅馆系的学生当起了导游和讲解员等等。校庆俨然成了学生展现自我、学校体现办学特色的大舞台。
学生们的作品和表现,不难看出这所学校相当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并将课本上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驻校董事黄国辉表示,在学院创办之初,培养为茶产业、科技、文化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始终都是办校的理念和宗旨。“茶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了种植、加工、文化、科研、营销等领域,跨度了三大产业,我们学院要做的就是把这三大产业有机地统一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茶业人才。”他说。的确。短短3年时间,茶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为社会、业界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并且事实证明该模式成效颇为显著。这反映在数字上则是100%的就业率,尽管他们中有半数的人留在了天福。因此,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高鲁榕也不无赞许地说道:“茶学院‘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正是我们目前在省内各大高校予以积极推广的。”
为茶,自远方来
创校3周年庆典活动,在全体师生眼里,与其说是个节日,不如说是一场盛宴。迎宾、泡茶、向导,师生们都在前前后后地忙碌着。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也不乏高鼻子蓝眼睛的外籍教师。在人群中,法语教师慧宣(中文名)对中国茶甚是着迷。庆典一开始,他就兴冲冲地拿着茶杯从展区的这一头喝到那一头,喝完铁观音喝祁红,并用颇为流利的汉语描述着每一道茶的特点,头头是道,使人很难相信他是美国人。在韩国茶艺表演区,韩籍教师刘贞淑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学生表演,并且还不时地指导要领,当她看到学生流畅规范的动作时,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
和学生林晓玲交谈的间隙。前校学生会主席梁君涛把一个高大健壮却不失儒雅的男生介绍给了我们认识。他叫陈伟相,是学院招收的20名台籍学生中的一员,是市营系大二的学生。他的口才很好,很符合一个营销人员的素质,一见面就和记者滔滔不绝地聊起了台湾的风景名胜和美食。他说,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上海,后来回台服了兵役后,得知大陆有个台商办的茶学院,就报名入学了。在过去2年的学习生活中,他学会了如何用心泡茶,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事。谈及明年顶岗实习后的何去何从,他的自信分明映在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不假思索地说:“我会继续留在大陆、留在天福工作的。”
为茶,有朋自远方来。在校庆前夕,茶学院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是由马来西亚紫藤茶艺中心许玉莲老师带领的参观访问团,由7名茶艺师组成。作为华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此行目的就是为了参加学院开设的短期培训班。学成之后回国再教给学生。并借校庆的契机,专程从马来西亚带来茶具,演绎了具有东南亚风情的茶艺。短暂的培训时间,让他们驻足流连,依依不舍。以至于在午餐时还意犹未尽地交流起了陶艺课上的趣闻,其中有个20岁出头的女孩甚至还希望许玉莲下次能送他们来这里学满3年呢。
记者手记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5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
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在生产生活学习过程中一切音乐教育形式,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手段和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甚至已经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达到了西亚和欧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不论是广义的音乐教育还是狭义的音乐教育,其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能都与茶文化异曲同工,这使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具有可能性。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在历史和当代都有特殊的意义。
1.1茶文化与音乐融合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发源于周,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兴盛不衰。茶文化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说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茶与琴同在,是文人的情思所在。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吻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看似寻常的烧水煮茶喝茶达到了艺术享受的精神境界。茶文化在历史上与音乐相依相伴,真正达到了“融合”的境地。
1.2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的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主张中国茶德用“理、敬、清、融”来概括,将中国的茶道融入音乐教育中,意义重大。首先,茶中的“理”是指饮茶之人,气定神闲,和气明理。音乐教育同样要求学习音乐的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钢琴家演奏的时候表情是忘我的,他们仿佛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了,这就是平心静气,心无旁骛的表现。同理,中国古典乐器演奏时那份从容淡定,恰如饮茶之人的气定神闲。就连流行音乐的歌手和乐器演奏者,他们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即使他们的音乐分贝够大,他们的心却是专一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沉不下心,学不好音乐。这就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其次,茶道中的“礼”是指以茶为媒,以礼待人。不论是祭祖还是待客,甚至朋友聚会上级视察,端杯热茶都是必不可少的。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被赋予了礼节的含义。敬茶的人明礼,而礼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样,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礼”的培养。只有心存敬畏,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学好音乐。音乐之所以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时空,震撼心灵,是因为音乐的表现力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生活习俗的人产生共鸣。地域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却都能听懂同样的音律。音乐教育首先强调做人的教育,而为人处世,没有“礼”的底蕴寸步难行。这也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再次,茶道中的“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以茶代酒,曾是古代官员的清廉之举,如今,它也成为提倡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现在的很多重要会议上,与会人员每人面前清茶一杯,寓意不言而喻。“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茶的保健作用被人们认识已久,已故的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同样,音乐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虽然学习音乐不需要清心寡欲,但是古人操琴必先净手、焚香,正襟端坐,可见其清心健身的要求。即使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没有廉洁清白,清心健身的心志,也同样不可能学有所成。这同样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最后,茶道中的“融”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不论是茶话会上还是亲朋相聚或者团体协商,清茶在手,笑语欢声,其乐融融。这样的气氛同样有利于音乐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学关系都有利身心,利于学习。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学习音乐不论目的如何,都要有平和的心境,否则事倍功半。这还是茶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1.3音乐教育对茶文化的推动
1.3.1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重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其应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学生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这一过程与品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会产生苦闷、哀伤、希望等不同的情绪变化,又如欣赏《梁祝》时,学生们则会产生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这正像绿茶的清冽红茶的浓重给人的不同感受。人们在烹茶、品茶的过程中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的逻辑思维、审美情趣和处事原则。这就是人们在品茶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茶艺时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但是大多数人眼里音乐的感染力是直接和生动的,茶的作用就隐晦得多了,懂音乐的人越来越多,懂茶的人却成了“人中龙凤”,在音乐教育中提倡茶文化,培养茶文化,完全可以体现出音乐对茶文化的推动作用。
1.3.2音乐教育能启迪智慧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和情趣,许多的民间史诗就是通过歌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尤其是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歌唱几乎是他们学习本民族历史的最好形式。当然,不论对什么样的人而言,歌曲里的故事都是一种知识,唱歌对启迪智慧作用非凡。同理,弹奏乐器,使弹奏者手、脑、眼、耳并用,可以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与音乐形式相仿的是,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其乐无穷,从冲泡到饮用难点重重,品茶文化中的智慧与音乐教育中得到的智慧相得益彰,边唱歌边采茶是许多地方的风俗,博白客家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采茶戏茶腔音乐。
2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
2.1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
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是近年才开始的。中国的茶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由于近现代社会历史和人文经济原因,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相同原因,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出现了“西乐东进”的发展模式。音乐教育从德奥音乐到苏联音乐再到欧美音乐的模式几乎抹杀了中国的本土音乐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茶文化和传统音乐教育研究都被重新提上日程。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要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理论研究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开展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才有可能让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大众化。
2.2在音乐教材中适当引入茶文化
和所有的教学模式一样,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书上说”成为一种权威的模式。要想推进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必然要让茶文化在音乐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并不是说从此音乐教材不再印歌词和五线谱,而是说,让茶文化和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观点在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
2.3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
单纯的理论研究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到底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还是要靠实践去检验。因此,必须展开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实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展开这一教学实践,或者鼓励社会教学力量开展教学实践,建立相应的有音乐演奏条件的茶楼,或者在音乐演奏场合附近设立简易茶楼,让大众体会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从而提高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认可度。总之,能够开展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推动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才是他们共同的目的。
2.4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
茶文化博大精深,音乐教育又自成体系。民间懂茶又爱音乐的人或许有,但是这些人放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中就显得少之又少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认识到接受再到身体力行的过程或许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光是高举旗帜的倡导者,更需要身体力行的指导者。缺乏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茶文化分为理论上的茶道和行动上的茶艺,音乐教育也分为音乐理论说唱和演奏乐器,两者在知识体系上却有相似之处,同时,学音乐的人在数量上要多于精通茶艺的人,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师中选择可以胜任的人学习茶艺知识,用作师资力量的储备。
3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展望
3.1充分认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特别是古典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茶文化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唐朝中国的茶文化就已经趋于完善了。作为炎黄子孙,传承茶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的民众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还不深刻。因此,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传承茶文化能被广大民众认同,那么,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特别是茶文化与古典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将被大众认同,只有那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进度才会加快,国人的素质也将有大的提高。
3.2确立部分服务茶文化的音乐教育目标
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可以看作是茶文化与整体的音乐教育的融合,但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必须完全地与茶文化融合。部分音乐教育可以适当地借鉴茶文化,部分音乐教育可以大量地吸收茶文化的精髓,部分音乐教育则可以完全为茶文化服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地设立服务于茶艺馆的音乐教育形式。当然,这样的教育角色不一定要专业的院校来担当,民间教学力量完全可以量力而行。
3.3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
曾几何时,一壶清茶一张古琴,对月而坐,悠然自得是文人雅客的标配,茶与音乐几乎不可分离。这样的画面在当下已经可望而不可及了。其实,只要人们有足够的认识,茶可得,音乐同样可得。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并非遥不可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放慢匆匆脚步,听听心灵的声音,那时,茶文化的传承和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就触手可及了。
4结语
茶味有甘、苦之分,乐曲也有风、雅之别,品茶和音乐都是开放的艺术,都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今的音乐早已不是一千年前的音乐,当今茶叶的种植管理和采摘也都有了时代的特色,因此,只要无伤大雅,茶文化和音乐都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和音乐的融合曾经是古人的选择,只要它们的融合有益于我们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这种融合就会被现代人接受。当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康雪 刘旭东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艺培训体会范文6
他们喜欢群居一起,有所表达,和而不同,
于是新贵族会所孕育而出。
而一群谙熟新贵族心理、并熟知会所管理的人也由此产生,
他们如何管理,又如何和新贵族沟通,且听他们分说。
北京财富会 新贵族的家外家
财富会总经理 祁信龙
提到北京财富公馆,奢华是很多人对于公馆给出的第一印象。的确如此,170栋欧洲新古典主义独栋大宅,单栋体量达到1500平米的恢弘尺度,更有两座楼王,每栋面积5000平米,耸立于南北两区,遥相呼应,堪称中国之最,建筑整体有是以欧洲皇室宫殿建筑为设计蓝本,规划布局稳健私密,园内举步亲景,建筑宏伟壮观,立面造型丰富。
“这所建在其中的七星级会所,是我们为业主搭建出的一个高端、私密的交流平台”祁信龙指着眼前的一座奢华会所说到,北京财富会完全遵行的是世界级高端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苛刻的会员资格认证,严格的会员人数控制。尽管在人数上会严格控制,但是有会员打趣说,这是他们的家外之家,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一进会所就有种让人彻底释放出压力的氛围:宫殿级的宴会厅;宽阔明亮的游泳池;哈利波特原版拷贝的图书馆......
祁信龙认为新贵族更像是旧贵族中从客厅走向会所的一拨人,他们朋而不比,对国家充满责任,并且同时认同自身的价值,于是会所产生,而财富会定期举行的一些沙龙,例如财富千人会,就是将新贵族们聚集于此共同讨论不同的话题,抒发己见。
当然不仅仅是交流的平台,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会所配备了图书室、电影院、钢琴室,这只是硬件的准备,更多的孩子来到财富会,他们能够耳濡目染,行为规范能从小学起。祁信龙记得曾经一个在财富会游泳的孩子,他懂得将擦拭过身体的毛巾归放在公共的旧物篮中,这种细微的举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表现。
丽池会所 总有一盏灯等着你
北京丽池CEO会所
总经理 曹龙
纵观所有丽池会所的选址都会发现一个出奇相似的点,它们都建在最繁华城中的一隅安静处,“原因不难解释,我们希望来到丽池的会员,能在身心最疲惫的时候,从大楼的最高处向下倾望,在华灯初上时分体会内心的安静。”曹龙说,丽池更创造了一种极品生活方式,一种以“疼惜菁英、尊宠名媛”为精神,“来者为尊,侍者为荣”为和谐,“养生富世,舒泰安康”的主流社会生活方式。
丽池会所有一项长盛不衰的经典项目那就是一对一的身体保健,独特的指压油压技艺一直是中国会所服务行业的翘楚,会所会根据每个会员身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保健程序,按摩过后会所还会贴心的送上一碗清粥,让人从脾胃里都得到洗礼。“我们这里开通24小时为会员服务的专线,也就是说无论多晚会员只要想来丽池会所我们都会为他服务,这里总有一盏灯在等着他。”
前门23号 多元化的大会所
前门23号总经理 施克宁
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东南角的前门23号院,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秘而高端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院落。由5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岗岩和砖石楼房组成,正在由国家保护的文物楼变成包括一家米其林二星的法餐厅Maison Boulud,一家像歌剧院一样变换场景的Sadler意大利餐厅、百达翡丽北京旗舰店等。
今年初始,前门23号院内将会发生一场“变革”,“我们在今年的招商过程中尽量减少餐饮行业的进入,更多的是选择一些高档会所和画廊的进驻。”施克宁说,希望新店铺的入住能够能够打破过去大家一提到前门23号院就只想到餐饮的局限性。会所会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沙龙。除此之外,一对一的接送服务也尤见细心,无论你在京城的何处,只要你是前门23号的会员,只要你来前门23号院消费,前门23号院就会驱车前去接送。“你会发现新的前门23号院不仅仅保持了原有的私密,还将吸引更多的宾朋前来。”
和静园茶人会馆 一茶一世界
和静园企业创始人 王琼
和静园茶人会馆,馆如其名。当你进入会馆,顿时沉静下来,而宽阔的茶区又让内心无限广阔起来。会馆的设计极其简约,风格中透着胸怀于天下的大智慧。所以王琼说“来这里既是品茶,也是修心。”
从沈阳到北京,王琼用16年的时间将和静园由一个茶馆做到如今在京城名声大噪,品质的保证是一切成功的关键。由于长年经营茶馆,王琼手上有国内所有顶级产茶商的名单,而这些供应商都会在第一时间向王琼供应最优质的茶品。
而和静园的茶艺师则是让新贵们欲罢不能的另一原因了。当伴随着悠扬的古琴音,举止端庄的茶艺师优雅地冲泡一道香茗,那种舒心的感觉让人顿时忘却疲惫,身心渐渐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