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1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科学性、前瞻性和全面性
一、前言
根据环境学中的生态和地理学中的景观,景观生态学把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互相作用的纵向研究以及地理学中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地球生物圈内多种循环系统和多种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对景观所在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的研究,和对生态学的动态变化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与理论的研究。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和认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以及其在土地利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自然保护、资源开发、旅游开发以及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应用,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景观生态学教学的整体目标
根据全球不同学派的观点和基本理论以及本专业培养人才方式的特点,景观生态学的教学整体目标就是: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基本概念,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及其定义。了解景观生态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与地球生物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主要理论,了解景观内部尺度、过程及布局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其在在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持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
三、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最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是以地球生态学、地理学和系统研究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理论基础建立的理论体系,而且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尺度的景观。鉴于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构建景观生态学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下列的原则:(1)教学体系前后一致具有统一性;(2)教学体系应该涉及当时最前沿的学科内容并考虑学科内容的基础;(3)构建过程中还应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介绍理论的同时还应介绍相关的实践案例;(4)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更得考虑景观的演变与管理间的相互关联;(5)建立系统过程中对于景观功能、景观的空间构造模式以及景观的动态变化的联系。
四、景观生态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国家教育部正在不断地提出教育改革方案,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本专业也开展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景观生态学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研究型教学模式就,将它融入到新建立的教学体系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各种关于景观生态学的教材以及各种学派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并结合最新的学科发展内容和学科内容的四大模块,遴选出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并从教学内容侧重点和教学层次性这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构建出较为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五、景观生态学教学构建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和课程知识点的优化重组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深入研究,研究报告也在不断被撰写出来,为了更好地教学,各种最新的教材也不断被出版面试。为了教学的持续延续和发展我们得保证教材的不断更新,这样我们就得建立良好的教学系统。在建立良好的教学系统以后,我们还要遴选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用这些知识点充实教材。知识点就像肉,教学系统就像骨头,只有教学系统和知识点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知识。
2.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新的科技在不断地被创造,如何将这些新的科技运用到景观生态学中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得从教学环节就将新的科技介绍给学生。例如最新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电子科技在研究过程中的运用。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接受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能更加主动、更加乐于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如何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成为新的教学系统和方式的关键。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我们才能更好地构建教学系统。
3.面向实际问题,拓展应用领域
无论多么新的科技、新的理论,只有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创造出更多财富,因此,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目前,许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以理论为主,在学习完所有的课程以后学生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并逐步扩展到应用领域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因此,在编写新的教学系统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写到系统中去。
六、结束语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构建中,如何将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之间的层次区分出来是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全面深入的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景观生态学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教学系统构建这项任务。因为后者是前者的铺垫和基石,前者是后者延续和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生态学报.1999,19(1):8—15.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优势度
Abstract: a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basic idea and princi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the project evaluation, propose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blems and taking measures,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the.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ominance
中图分类号:Q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前言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实施《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1997)以前,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很少有涉及生态影响的评价内容,随着全国生态形势的日益严重,生态破坏范围不断加大,加强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项目开发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载体是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有三个重要元素——拼块、廊道和模地。拼块是一个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区域,其大小、形状、类型、边缘与相邻的拼块有很大的差别。廊道和模地是拼块的特殊类型,因为形状、面积、连通程度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作用。廊道是指两拼块间狭长地带,呈带状,是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和物种流的重要通道,如公路上预留的生物通道是廊道,河流是水生生物的廊道等。模地是景观内具有背景地域特性的拼块,在很大程度上对景观的性质、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地理单元内一定时间阶段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相互间物、能交流等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其总体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学科。
2 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
景观生态学,特别强调空间异质性、层次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生态学的概念框架。异质性既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又是它的方法论的基点和核心。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系统,而景观则是异质性的。景观结构中结构单元中拼块、廊道和模地等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成分。这些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使得景观产生特定规律的物流、能流、物种流,通过这些“流”对体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发生影响,导致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空间结构分析是景观异质化分析的基本方法。景观格局的变化包括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景观的三大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判定模地的标准是:相对面积要大,连通程度要高,具有动态控制功能。目前,人们多采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某一拼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也称优势度值。优势度值由3个参数来确定,即密度(Rd)、频率(Rf)、景观比例(Lp)。这三个参数对模地判定中的前二个标准有较好的反映,对第三个标准的表达则不够明确。但依据景观模地的判定步骤可以认为:当前二个标准判定较明确时,则可以认定其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的,即是我们寻找的模地。
3 实例分析
3.1 项目现状概况
下面就以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简要说明该方法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某房地产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已征用土地,征用前为农田、苗圃、居住等混杂区域,现状为建筑用地。由于征用的时间较长,目前为荒地,植被为自然生长的杂草以及即将搬迁的苗圃,覆盖率约20~40%。项目的东、南、西三侧均是城市建设规划用地,现已进行拆迁、平整场地,其所占用土地的性质和状况与项目基本相同。该区域正处在动态变化中正在从旧有的受人工和自然双重作用的农村生态体系向新的完全由人工控制的城市生态体系过渡,旧的生态系统正在受到全面的破坏,新的生态系统尚未建立。因此目前该地区基本无完整、稳定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其具体体现是人员杂乱、外来人员和临时人员多、临时建筑多、运输车辆多,原本的地表形态和植被将全面破坏,扬尘和施工噪声影响大,各项生态要素均严重地受到人为干扰,生态环境质量较低。当然这个时期较短,也是新旧过渡的必然经历。
3.2 项目景观优势度值及分析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其景观格局见表1。
表1建设项目规划区景观格局
根据表1项目景观格局情况,计算出拟建项目区域内有关景观优势度值,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目景观优势度指数值
从表2数据可看到,景观中建筑物拼块的优势度值最大,说明拟建项目的建筑密度较大,且分散较广,在规划区域内占微弱优势;其次为绿地,优势度值为47.1,这一拼块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其优势度值仍然相对较高,是区域内主要的景观元素;道路和停车场的优势度值为35.3,说明交通条件较好;运动场的优势度仅为1.9,表明该房地产项目的配套运动场所不够完善,有待加强。但从总体看,因为是人工建造的居住小区,其功能以居住为主,且绿地率达到44%,从功能区分类的角度来说,其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范畴。
4 结语
本文以某房地产项目为实例,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通过对建设项目景观优势度的定量分析,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建设项目的生态质量作出评价,为此类项目的生态评价提供了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S].
[2] 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环境出版社,1993.
[3]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19(1):42-52.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生态设计 和谐平衡可持续性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在当代,随着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全球资源的减少,人们对未来发展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躁不安直接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不能正常发展。所以,景观设计作为缓解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对于生态目标的追求已经超过对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注重,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能够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的镇定剂。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圣经》里面的,它是被用来描写皇城的美丽景色。可以说它是在视觉美学的角度上诞生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坚持以视觉美学角度来理解景观。然而,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诞生给了人们不小的冲击,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景观与生态的关系。
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他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景观生态学就是把地理学上研究的自然空间关系与生态学上研究的生态功能方法相结合,即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总体的范畴。他提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最高层次的生态学。
生态景观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2.1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如果说农耕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对抗过程,而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工业化景观的消极对抗过程,以信息社会为背景的景观生态设计则是要人类对整体景观的各元素进行主动安排和协调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再将单一景观元素作为设计对象,而是同时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点和目标,最终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
由于现实生活中环境的逐渐恶化,生态景观逐渐为中外设计者所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的室外场所。城市景观作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主要媒介,它的景观构造直接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高低。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观的出路。
加强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对我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培养,因为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才能更好的督促我们的行为,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是可持续性的,它不是占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2.2 我国目前的现状
相对于国际上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而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目前,中国正面临这一景观设计革命的挑战。
中国现在环境面临的问题:
(1)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生态设计就被放到了不显著的地位上,使得不被人所重视。
(2)户外集中的大面积的休闲空间非常缺乏,这就造成了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无处宣泄,造成广大居民身心不能得到舒缓。
(3)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想通过大面积的绿地来缓解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
(4)财力有限,对林地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
(5)自然资源有限,整体的自然环境比较脆弱。
(6)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自己本身的文化得不到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诸多原因都导致了走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这条路的重要性及它的艰巨性。
所以,采用逐步实施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它的基本原理:
自然优先的原则:设计时要以保护自然为前提;既要划定预留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又要防止城市开放空间中自然生态景观的丧失,借以来根据其承载力来设计人们的活动空间,以确保人与其他生物共生的开放空间。
.整体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对人类环境整体的设计,它考虑的因素是综合性的,而不是仅仅指的一小块孤立的景观。景观生态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使环境整体得到和谐。
设计适应自然的原则:在设计师设计时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设计”,最大程度的做到因地制宜。好的设计就像为某人量身定做的衣服,如果换了主角,就不合身了。同理在做绿化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为了视觉的美观而生硬的栽培不符合当地环境的树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
《尔雅-释地》有:“邑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墒”这种同心圆式景观类型划分方式反映了人为活动强度在自然景观基相中的递减关系,是现代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类型划分模式的原始模式。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景观只是打着生态的旗号,而它的本质仍然是以观赏性和利益为主,遵循自然的理念在设计中占得比例少之又少。
在国内生态设计的案例中,最为成功的要数成都的活水公园了。
优秀案例分析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它位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公园形状是一“鱼”形,象征活力和健康,也成了该设计的亮点之一。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向鱼尾。而沿着河岸又恰好在公园散步,游赏全景。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浊”变“清”,由“死”复“活”的生命过程。整个过程全都是依靠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痕迹,利用水力学,生物学等原理,原本死气沉沉的水随着游人的脚步,在一个个池子中流过,一点一点变清,显得是那么的自然,毫不做作。
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
作为景观设计师,他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让设计出的作品多么美丽,视觉上多么震撼,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使两者达到平衡,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优质。因此,景观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人脱离自然而独立存活的可能性是零。大自然对与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对于现在一些人对自然不节制的破坏行为,最终会导致我们承受不了的后果。
只有坚持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坚持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我们的生活才会如鱼得水般舒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中国园林,2001(06)3一10.
[2]程里尧.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环境艺术,1988(0l):4.[3]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华中建筑,2005(04127一130.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4
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破坏,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痛定思痛,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的生态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基本概念
1.1 房地产景观环境
本文所指的房地产景观环境是指具有商业目的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除建筑以外的土地上建设的绿化空间,房地产景观环境是房地产产品的组成部分,提供个特定的居民使用的景观环境。
1.2 生态设计
在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设计几乎无所不在,也影响着周边的环境。设计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计划、意愿和设想,作用于物品上,使物品呈现人们所期望的状态。诚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的意愿,为人们带来了生活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与其他生物相关联的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些效果如果在设计之初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
以房地产为例,最初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安全,遮风避雨和防护外部侵袭,然而,随着房屋建造数量的几何级递增,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在建设活动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污染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了,如大量的炼钢厂、水泥厂污染了周边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
生态设计是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设计和人工干预,通过对其结构、功能以及工艺流程的优化,使得项目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在房地产项目中的生态设计,其目的是改善房地产项目的生境质量,恢复因人群密度过高和使用频率过高,忽视保护等而日益恶化的景观环境。
二、房地产景观环境的基本特征
2.1 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环境与功能构成要素
在房地产景观环境中,主要的环境构成功能要素包括:生态功能、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成为生物栖息地,供植物,鸟类、昆虫等栖息;2、可以调节局部区域的气流、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改善区域的微气候;3、可以通过工艺措施,改善土壤,通过增强道路、场地的透水性,补充地下水,涵养土地;4、通过植物层次和距离的控制,阻隔噪音污染;5、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
城市房地产景观有着与其他景观类型共性的一面,同样也有着与其他景观类型不同的个性的一面:
1、房地产项目具有商品属性,房地产景观环境需要为提升产品价值服务。
2、房地产景观环境的使用群体是居民,基于居民尺度的景观空间、居民使用的舒适性与参与度,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特点。
3、在房地产景观环境需要注重平衡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做到“均好性”,均衡环境和利益平衡,有利于区域整体环境的优化。
4、房地产景观环境具有人群活动频繁,人口密度高的特点,因此,生态功能和环境品质有着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高强度干扰,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甚至是破坏;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调整和重构,会将人的因素融入到生态环境的演替中,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1]。
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需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区域的大地肌理安全以及生态平衡。 房地产景观环境中的生态设计,需将项目整体看成是一个系统,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我们称之为景观基础设施[2]。
三、生态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和原理
3.1 生态设计在国外的形成和现状
生态设计正是基于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一系列的问题,伴随着景观生态学而产生和发展的。景观生态学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则为生态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生态规划设计的转折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研究热潮。
3.2 生态设计的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1、地方性:充分发掘乡土文化、利用本土材料,尊重场地的自然延续性。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提高建设效率和产品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通过再生系统,重新利用废弃资源。3、让自然做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本身的修复和更新能力,控制空间容量,让自然根据规律实现自我恢复,实现生态平衡 。
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房地产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生态学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3]
4.1 房地产景观环境设计要素
房地产景观环境中包含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要素是指的项目中的地形地貌,气候,植物等要素;人工要素是在设计者主观干预下,对原有环境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景观空间。
4.2 房地产景观环境生态设计
可以说,设计的好坏直接作用于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房地产景观环境的设计也是如此。在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中,需要考虑三个层面的生态设计。首先是生态设计让房地产景观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形成良好互动,也即环境的友好性;其二是生态设计使得房地产景观环境对原有地块和周边的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有所提升;其三是生态设计需要满足在房地产景观环境的整个设计、建设和拆除、灭失等过程,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
城市的居住区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单个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的质量,对区域的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居住区生态设计时,首先需要分析居住区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居住区内部的原有生态条件,如树木、溪流、地形等;居住区所处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风、雨水、日照等;还有居住区内部的建筑条件和道路条件。对这些资源或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有利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保证居住区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正效果。
在针对居住区的现有条件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在现有条件下,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如大气、水、土壤、噪音或者光线的污染,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生态设计,通过区域景观元素的合理配置,将这些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如在噪音区种植富有层次的,密度较大的植物,用于降低噪音污染;如在土壤收到污染的区域,通过对土壤污染元素的分析,种植可以降解污染的植物;如在活动区和建筑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保证在冬季能够为场地和建筑提供足够的光照。
在景观生态设计的中,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的材料、工艺的生态性,让工程从建设之初到使用中直至拆除和分解,都处在环境容量能容纳的范围内。将整体的景观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内部各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使物质和能源在生态环境内部实现安全、有序地转换和循环,实现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
五、总结
生态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社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设计,需要从控制、管理和保护等手段入手,加强对环境容量的控制,以自然为本,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逐步实现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平衡。系统的生态设计和建立生态设计规范和体系,可以保证在急速发展建设大潮中,开创生态友好型、多方共赢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曾艺君,钟军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238-241.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湖南永州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相距仅170 mm。永州市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永州市位于北纬24°39′~26°51′,东经111°6′~112°21′,南北相距最长245 km,东西相间最宽144 km。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永州市中心位于市域北部,由冷水滩区与芝山区组成,总面积3 180 km2,市区人口约为110万人。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带、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 ℃~18.6 ℃,年均无霜期285~311 d,年降雨量1 290~1 900 mm。
1永州市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所构建起来的非建筑区域,同人工建筑系统一起构成了城市物质环境这个更高一级的系统。自从市政府搬迁至冷水滩区及“十五”规划执行以来,永州市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永州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近5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了生态建设投资。截至2008年底,永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为54.1 km2,比2004年增长46.2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6.62 km2,比2004年增长38.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34 km2,公共绿地面积2.62 km2。2008年永州市城市绿化率达到24.63%,绿化覆盖率为28.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5.66 m2。
2永州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不够。与国家中等城市的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城市绿色景观特色不突出,优秀的自然环境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冷水滩与零陵两城区之间距离较远,联系不足;功能分散,中心不明确;公园服务设施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共享。四是两区原有的公园面积太小,并且相关的建筑和绿化设施已老化。从冷水滩至零陵段的水系部分两旁的河岸的绿化与防护措施较弱,除了冷水滩河东地段开发了较有规模的滨河公园外,其他地段未作因地制宜的开发,更未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绿色廊道。五是冷水滩市政府中心河东区域由于是新开发地段,比较注重绿化生态建设,而旧城区河西部分由于原来的规划陈旧、落后,除了原来的几个公园,几乎没有绿化,甚至由于街道太窄,极少栽种行道树,因此河西的绿化状况相当差。六是零陵区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区,绿化和生态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市政府搬迁至冷水滩区,零陵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的建设停滞不前,并且被逐渐边缘化。优秀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甚至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七是街道和公园大部分的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景观结构层次单一,仅有配置简单的乔、灌搭配或乔、草搭配,未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最终必须以地表空间为对象,因此对规划最具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其理论组成中具有空间意义的部分,即“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是由各种景观要素组成的。景观要素按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3种基本类型[1]。
3.1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斑块是景观中内部属性、结构、功能、外貌特征相对一致,且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块状空间地段或地域。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城市绿地系统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如果斑块解体,景观破碎,将对生物的迁移、觅食甚至灭绝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其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宽度、形状、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及空间连续性等。廊道功能上的复杂性要求廊道规划具有原始的本底及乡土特性。如较宽的带状廊道,内部包含一个有丰富物种的中心环境,抗干扰能力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2]。
3.2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面积和形状的绿色植物斑块及廊道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态景观的亚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与人类活动范围相关的自然系统,特别是与人类相关的自然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类型组成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就是保护和营造各类生态植被,建立完整和谐的物种生存环境结构和生物种群结构,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和承载容量,最终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保证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以帮助评价和预测可能带来的生态学结果,近几年,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技术方法也不断应用到实践中,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3-4]。
4永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4.1营建“一带、一区、两轴、网络渗透”景观生态绿地系统
“一带”指湘江风光带。以湘江为绿地景观的主要发展轴线,充分利用湘江的景观资源,并在湘江沿岸规划多个绿化景观节点。“一区”指农业生态景观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方:一是在洛湛铁路和潇湘大道中间,主要由一般农田、自然山体、湖泊构成;二是在湘江东岸临江从城南路到衡昆高速以高效农业形成农业生态景观区;三是以巴州路、永州大道、阳明大道、衡昆高速围合而成的以一般农田和自然山体湖泊构成的农业景观区。“两轴”是指2条绿地、人文景观复合景观发展轴。西轴上的主要景观节点有城南大道景观隔离带、老埠头潇湘古镇湘江西岸森林公园构成;东轴由城南大道森林公园、岚角山林地、零陵新区校园绿化景观区构成。“网络化渗透”是指城南大道、潇湘大道、巴州路、日升大道、阳明大道、湘江西路、湘江东路为道路景观绿色廊道,联系一带、一区、两轴,从而形成网络化的生态景观渗透结构。
4.2基于斑块理论的分析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绿地、小游园、单位附属绿地等。根据斑块理论,合理调整市内各类园林块状绿地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更好地发挥块状绿地的作用。城市小型的斑块具有增加空间异质性的特点,但其内部生物种群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而致使斑块破碎化;一些中大型的绿地斑块,能够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稳定生物种群的能力[5]。因此,城市景观中的绿地斑块应该具有合理的大小、形状以及边缘面积,在保证有一定较高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大型公园的前提下,要有较多的中、小型公园及街道小游园作补充,形成具有优良生态网络格局景观生态系统。
永州市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最终目的,就应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永州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应从“量”入手,增加城市中绿地斑块的数量,解决绿化问题。永州的两城区共有虎岩公园、怀素公园2个小型公园,潇湘公园、朝阳岩公园2个中大型公园,以及西瓜岭森林公园。在两城区内公园型的小、中、大型斑块数量偏少,街道小游园式的补充型小斑块也较少,在冷水滩区的河东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有一定的居住绿化外,河西居住区的绿化环境相当差,几乎见不到绿化;零陵区的居住、单位附属绿地绿化稍好于冷水滩河西绿化。
公园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在设计中把它们作为建设和布置的重点。首先,根据景观整体性原理,对城市绿地斑块进行合理的分布[6]。多修建不同功能的公园、小游园,并加强对居住小区的绿化;在旧城区改建的地方按照一定的距离比例、面积大小以及辐射面的宽度留出一定的空地面积建造小型公园和街道小游园等小型斑块及其补充;在火车站新建区周围、下河线、凤凰园开发区、萍州开发区、等新开发地段,可在规划建筑之前留出一定的面积规划不同功能的公园等中、大型斑块。大、中型绿地斑块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承担着城市“绿肺”的作用,在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城市景观增色不少,而小型绿地斑块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改善城市景观效果的作用,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相对均匀的散布于城市绿地系统中,以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其次,现有的公园可修缮设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及设计具有乡土特色的复合立体植物绿化模式。遵循景观生态学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原理,不同植物种类的环境效益是不同的,合理配置植物种类是为其形成稳定群落、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前提。而异质性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潇湘公园、朝阳岩公园可通过引资和公开投标的方式,将其规划设计成集绿化、美化城区、多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公园。城市的生态与绿化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空气质量上升,居住、办公环境优化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地的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提高绿地的连接度,为边缘物种提供生境,注重保持郊区大面积绿地,通过生物通道的合理设计和建造来维持景观稳定发展,保持物种多样性[7]。城郊自然风景区、森林,如:西瓜岭森林公园等大型绿地斑块保证不被破坏;山体、坡地、森林、河流以及自然湿地等,在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同时保留各种原始自然保留地。构建农业生态景观区中的“一区”,使城内的中、小型绿地斑块与城外和两城之间的生态保护区斑块共同形成了具有稳定、有机、优良的生态网络格局景观生态系统。
4.3基于廊道理论的分析
绿地系统廊道是由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地、河岸防护林等廊状绿地组成,是组成绿化网络的骨架和关键。它可将城区的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为城市景观提供生态支持。在绿地系统廊道设计时,首先要从整体格局进行规划设计。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影响着城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廊道必须有足够的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根据车生泉的研究,当河流植被的宽度在30 m以上时,就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河床沉积和有效地过滤污染物;60 m以上宽的道路绿地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对于观赏游憩绿带和道路防护绿带来说,600~1 200 m宽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3]。
永州两城区都是依湘江而建,湘江流域是湖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永州地处湘江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担负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以“显山露水”、“一带两轴”为原则,建设山水交融的景观廊道。规划贯穿两城区的潇湘流域两岸为“一带”,建设一定宽度的河岸防护林、游览风光带和一定规模的滨江公园,并建造生态型护岸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依山傍水,建设绿色渗透的景观走廊,令整个景观序列以周围自然山体为屏,以湘江景观为底,形成一幅城市山水画,将绿色空间渗透进城区,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道路绿地的绿廊规划上,建设宽60 m的绿地廊道,以保证绿地景观的连接度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连接零陵与冷水滩两区的永州大道扩建同时,大道两旁的绿化是两城区、城内外的绿地重要纽带。在两城内的道路两旁的绿化贯穿整个城区,是城内重要的绿地廊道,影响着城内各斑块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以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在工厂区周围与居住区之间应规划一定的绿化隔离带,用来处理和隔离工厂排出的废气,以减少对居住区大气的污染,减少对居民的身体的危害。如:在下河线处的造纸厂、零陵区的卷烟厂以及一些矿工厂区域都应规划卫生隔离带。
4.4基于基质理论的分析
作为背景的基质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面积相对比较大的区域空间相当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的基质。在两城区提高城市绿地基质是绿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多铺设草坪,是提高绿化的途径之一。在旧城区改建中首先考虑绿化工程,增加绿化基质。
5建议
一是加强永州两区的绿化基质规划建设,使得整个绿地系统能更好的稳定生物的多样性及提高景观的绿化效果。根据整体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发展对外宏观层面,与区域范围内生态绿地有机结合;中观层面在城市组团范围内组成绿化网络;微观层面在城市的局部地段形成居民休闲游憩的连贯的绿化空间。二是增强两区间永州大道两旁的道路廊道与外围山林、农田的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实现城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三是增加贯穿永州两区的潇湘河水两旁的河系廊道的生态绿化建设,争取将此廊道建设成最具永州特色的集防洪、生态、绿化、休闲、娱乐的蓝廊。根据生态学生态性原则,强调多样性和稳定性原理,充分利用现有河流和湖泊,开辟城市组团间的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网络体系,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体系,恢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稳定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四是根据文化历史性原则,城市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中自然与文化的互相融合的结果,城市绿地系统理应为城市景观空间和展示城市文化提供环境空间,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造纪念性场所和体验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绿化建设中还要增加永州乡土植物的丰富度,以及建设立体复合式的绿化景观模式。五是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38%和12 m2。城市绿化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图纸内容,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城市建设和技术管理要求。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构筑强大载体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建设基础。
6参考文献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园林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广泛地借鉴、利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将园林学科与其它新兴边缘学科接轨已势在必行。
1.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1.2人心趋静
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
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休闲住区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俱乐部、沙滩、码头、零售商业区等。
2.美学的要求
2.1主题原则
任何园林规划都应有其主题,包括总主题和各分片、分项主题,它是景观园林规划的控制和导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浮燥的城市住区规划中,主题往往被取消,而满足于一张毫无思想性、科学性和功能安排的信口标注、指鹿为马的所谓“漂亮”的画。和城市住区比起来,休闲住区档次更高,规划水准也理应更高,更体现功力,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
2.2点-线-面的原则
所谓面,是指整个小区或小区的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从事景观园林建设的空间。但整个小区平面的均质化不能造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要有一些界限为其纲,分割空间、强调差别、引导或阻隔视线。
线和线会有交叉,太长的线因易引起视觉模糊也需要间断,就会有点的存在。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景观园林就走不了大样。如果把握不住,细部做得再多,图纸画得再"好看",也做不出好景观来。
2.3收放的原则
一个好的休闲住区景观园林规划,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都应该给出适当的大空间来,如成片的绿地、水面、酒店、公建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起来,如垃圾站、园艺堆肥场、管线井、过滤池、挡土墙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在最佳时机展现(就像说相声的“解包袱”),是一种主动的造景。当然还有半隐半现的,如山地的休闲别墅,在景观上处理成若隐若现于树林中是很好的选择。
2.4均衡原则
和城市住区建设中常见的大面积推平场地的做法不同,休闲住区在总体布局中贯彻"尽量尊重自然地形"的原则,这是一种维护和强调差别的作法。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均衡,即使是在自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地段,也要尽量使各部分、各主题、各细部有所响应,避免偏沉和杂乱感。
当然,也不是追求绝对化的几何或力学对称,从而给人一种活泼而不是死板的感觉。实现这条原则难度很大,对规划师素质的要求极高。
2.5节点的原则
节点是由线的交叉而产生的,是网络中聚合视线和辐散视线的地方,最先引起人的注意,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因此应竭力处理好节点。节点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如有的节点是整个小区这个层次上的,有的节点则是住宅组团这个层次上的。但在相应的层次上,都应着意强调它们,使之在整个面上凸显出来。
3.园林景观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3.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我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例如,在做一个居住区或一个公园的景观设计时,把这个居住区或公园视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其内部设计有一个小湖泊,在其相邻区营造一座栽植各种植物的森林小山体。那么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既要使小湖泊和小森林符合各自的生态系统原则,又要使两者达到有机的联系。具体到设计的手法上,如在城市中,一个水体的四周用宽阔的硬质铺装围合封闭,称为湖边休闲游步道。这种全封闭的硬质道路布局就会切断湖泊生态系统与其相邻的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能流就会中断,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生态原则。
3.4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5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实质上,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大到整个地球、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小到一个公园、一座校园、一幢房子的花园,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结束语
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叶德敏.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J],西北林学报.2005,20(4):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