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1

关键词:动画教学 多媒体课件 视觉艺术原则

检 索:.cn

动画艺术是视觉艺术与新媒体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作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动画艺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了它惊人的魅力。虽然我国曾经出现过辉煌的“中国动画学派”,并积蓄了极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动画人才的大量缺失一直严重制约着我国动画事业的崛起,因此对于动画教育及教学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焦点。

一、视觉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

动画作为一门综合的视觉艺术,涉及绘画、造型、影视、文学、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动画的教学同样要求充分体现动画的视觉艺术特征,而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教学,则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技术与动画教学的联姻,是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动画教学不断深入、教育手段不断创新的必然结果。

教学课件是用于动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工具,也是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支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工具开发出的教学课件,它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下分为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正好契合了动画教学要求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符合动画教学对视觉层面的要求,其中网络版课件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加体现了动画教学要求知识更新速度快,共享性、交互性强的特征。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丰富了课件的视觉要素和表现语言,同时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为动画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多媒体动画教学课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多元的教学信息提高了课堂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与课堂板书,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较慢,而且缺乏形象感,使课堂信息传播量受到很大的限制,也不符合动画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多媒体课件应用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元素材,在同样的时间内向学习者传达更加丰富的信息,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更高的课堂效率。

其次,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增进知识的获取和存储。多媒体课件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等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具有更加丰富的视觉表现力[1]。课件通过合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对抽象的理论及概念进行形象和生动的表现,简化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概念及原理(如动画视觉原理),模拟并再现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现象及过程(如视觉残留现象),便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的解析与突破,利于学习者认识理论、掌握规律。清晰的视觉形象同时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对知识的存储。

再次,内容的交互性激发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多媒体课件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丰富的人机对话形式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和主动思考。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师课上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极佳帮手。

最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大量的相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它以超媒体方式对各类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相关媒体信息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扩充了有限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动画教学的规模,既使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为我国动画教育的深入及动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多媒体为动画教学课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在学术文献中解释为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和立体感等,是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视觉形象,它们是传达视觉信息的基本单位,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起到互相加强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教学课件,拥有更加丰富的视觉要素内容。

(一)文字信息要素

文字是页面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课件中的老牌视觉要素,也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对文本信息的依赖性也逐渐减少,但是课件中的课程名称、目录、章节、段落标题、概念陈述等还是必须由书面文本进行表述的。通常在课件中文字要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学习者阅读,向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的;另一类是用于修饰页面、美化课件的,这一类文字多以图片或背景的形式出现。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课件中,文字要素还有一种新用途――链接。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是其一大亮点,其中目录导航、章节切换、页面跳转等功能多是通过超链接文本实现的。对于网络课程,超链接文本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图形信息要素

“图”是页面中必不可少的视觉要素,它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强85%,所以有“一图胜千字”的说法。课件页面中的“图”包含图形、图像、图标、图表等诸多内容。图在视觉传达上能辅助文字、帮助理解,更加具体、真实地的反映文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2]。图标按钮是一种特殊的图形信息要素,它能够像超链接文本一样,通过点击迅速实现导航和跳转功能;并且作为页面中的视觉元素,图标按钮有着多种风格和主题,合理的设计、运用图形按钮,更有着美化课件页面、协调主题风格的作用。动画是一门视觉艺术,动画教学课件中如果没有图形信息要素,我们将无法透彻阐述教学内容,更无法尽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魅力。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2

一、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促进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上发生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创造者、开发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建立多实践、多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就是要使自己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的角色,自然地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

新课标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能将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到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层次,设计、选取适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来进行学习。

3.教学过程的转变

教师必须认识到,使用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课件来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应用各种化学资源和课件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化学课上,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化学知识,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还可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从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更自由的机会去探索化学知识,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时间、空间的突破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询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电子信箱,跨跃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二、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1.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微观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声音、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方法集于一体,并赋与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它把各种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中学化学中有一些化学概念及原理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思品学科课程整合;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45-01

课堂上,情景交融,授课教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

一、误区

由于教育技术水平、认识水平、应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1、照“本”宣科,忽视主体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只是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只是做了些“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搬家”的工作。还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程式化,想方设法地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我的“圈套”发展,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代替他们回答。更有甚者,把多媒体当做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多媒体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成为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

2、舍本求末,违背认知规律。

一些教师违背认知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一味炫耀电教手段的作用,只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就显示不出“档次”,结果喧宾夺主,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还有一些课件为了体现多媒体海量信息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结果是良莠不齐的信息令人头昏目眩。

3、流于形式,轻视教学目标。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成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没有实质内容。思品课的时效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有的教师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使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4、盲目应用,无视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能显示教学能力,继而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法明显增强。一些教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只是借用现存的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讲课,教学过程捉襟见肘、受制于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

鉴于此,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走出误区,提高效率。

1、发挥直观性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相伴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由于思品课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善于发挥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升华他们的情感。

2、发挥动态性优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的功能,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显示其辅助教学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软件设计时,有多种不同的响应方式可供选择,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教学信息传递的任务,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三元双向反馈。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从而有效突破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各种媒体的不同优势和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作用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组合成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真正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发挥交互性优势,引发思维冲突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的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4、发挥综合性优势,增强自学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4

江苏省成人高考计算机基础课程统考时间为6月22日、23日进行,下面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各位同学可以参考下。

江苏省成人高考《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1.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数据库基础知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工具、Office、声音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软件的使用。

3.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

4.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和利用常用软件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5.本大纲的制定旨在引导各高校加强本课程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

(2)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信息化指标体系。

(4)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及其相关法规,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2.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

(2)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

(3)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4)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移动存储器。

(5)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6)微型计算机系统配置、微型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

3.计算机软件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2)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功能,常用操作系统。

(3)软件的安装及卸载。

(4)程序设计语言分类,程序基本结构和数据类型、语言处理系统。

(5)算法和数据结构。

(6)软件工程概述及软件开发。

4.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分类、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逻辑结构。

(2)局域网的发展、特点、组成,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拓扑结构,综合布线。

(3)网络互联及英特网概念,TCP/IP协议,网络接入技术。

(4)域名系统、英特网应用: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即时通讯。

(5)计算机病毒防范,木马及恶意软件的概念和特点,黑客、局域网安全有关概念。

5.多媒体技术基础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声音的数字化、声音的播放、MIDI音乐、声音的获取与编辑软件。

(3)数字图像的获取、表示及压缩,常用图像文件格式及其常用图像处理软件。

(4)视频信息的获取、数字化、压缩,常用视频数字化设备及数字视频的编辑与播放,数字视频的应用。

(5)计算机动画分类、应用,常用动画文件,动画制作软件。

6.数据库基础

(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体系结构的发展。

(2)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有关概念,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二、常用软件的使用

1.IE浏览器

(1)IE浏览器设置,浏览Web页面。

(2)信息检索,页面、图片下载。

(3)文件上传、下载及相关工具软件(QQ、MSNMessenger、FTP等)。

2.OutlookExpress

(1)创建帐号和管理帐号。

(2)书写、发送邮件。

(3)接收、回复、转发邮件。

(4)管理邮件及通讯簿。

(5)申请免费电子信箱。

3.Windows操作

(1)桌面、窗口、对话框、任务栏、菜单、剪贴板的使用,磁盘的格式化,磁盘管理;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回收站”的使用等。

(2)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属性设置及共享,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等。

(3)控制面板和附件中主要实用程序的使用。

4.Word文字处理

(1)文字的增删改,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英文文本的校对。

(2)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版式、文档网格、页码、页眉、页脚。

(3)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分栏、背景、应用模板。

(4)绘制图形、图文混排、艺术字、文本框、其他对象插入及格式设置。

(5)表格插入、表格编辑、文本与表格的互换。

5.Excel表格

(1)数据输入、编辑、查找、替换,单元格删除、清除、复制、移动,填充柄的使用。

(2)公式的使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

(3)设置行高、列宽,行列隐藏与取消,单元格格式设置。

(4)图表创建,图表修改,图表移动和删除。

(5)数据列表的编辑、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建立与编辑。

(6)工作表的创建、删除、复制、移动及重命名。

6.PowerPoint演示文稿

(1)利用向导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及编辑;插入文本框、图片及其他对象。

(2)文字、段落、对象格式设置,幻灯片母板、标题母板设置,配色方案、背景、应用设计模板设置。

(3)幻灯片动画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

(4)超级链接的插入、删除、编辑,动作按钮设置。

(5)放映方式设置,打印设置。

7.FrontPage网页制作

(1)网站、网页创建,格式编排,格式主题、动态效果、滚动字幕设置,图片、声音、视频剪辑等对象的插入及其属性设置,网页属性设置。

(2)简易表格创建、表格绘制、表格属性、单元格属性设置。

(3)建立框架网页、设置初始网页;调整框架网页及属性。

(4)链接点、链接目标设置,书签设置。

8.综合应用

(1)常用文档格式相互转换。

(2)应用程序对象嵌入与链接。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上机考试、闭卷。

2.考试软件版本:WindowsXP/7、Office2010。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模式

一、研究概述

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室,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多媒体有许多利于教学的方面,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仍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有的甚至反而本末倒置、降低了原有的教学效果,探究提高课内整合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的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几乎都是从观察入手的[1]。物理概念抽象难懂,特别是一些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学生不能用肉眼亲身经历观察过程,学习难度更大,因此不能理解物理概念;对物理概念没有基本的认识,更不能谈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其次,物理学习需要与数学相联系,既要运用数学方法,又要理清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物理的推论过程、推导物理公式、解决物理具体问题时,都需要借助数学这种工具,因此要学好物理,对学生具备的数学知识要求较高。

三、整合的模式

(一)“演示―模拟―探究”模式

教师课堂演示真实实验后,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学生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这种模式的效果优越于单独的演示实验,以表5.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然后再看看远处的同学、老师,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出现不同的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同学、老师。进行讨论、猜想。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

2.猜想与假设

教师:让学生猜想,总结学生猜想:所成的像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体验是学习主人的乐趣。

3.设计实验

教师:①介绍实验器材,物距和像距等概念。②让学生思考实验的设计方案。③总结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用PPT课件呈现该实验的摆放顺序、调节方法、注意事项、读数方法、学生的观察任务。

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再观看课件,记录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4.演示实验

教师:说明实验要求,即凸透镜位置固定不动,蜡烛从2倍焦距外向凸透镜移近,在光屏上观察像的特点,记录物距和像距位置,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

学生: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记录的数据,会思考:到底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缩小、正立、倒立的像?

5.模拟实验

教师:播放制作的authorware课件,模拟各个位置的实验过程,学生完成实验表格。

学生:观看课件,记录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将整个实验现象清晰的展现出来,能弥补演示实验光路不明显、部分学生看不见的缺点。

6.总结实验规律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实验表格,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总结规律,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更有利于对规律的理解记忆。

7.小结交流

设计意图:体现物理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演示+模拟”直观形象地呈现了物理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规律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境―探究”模式

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物理规律。以表5.1“什么是声音”为例:

1.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声音的实例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不同声音的视频,让学生辨别。

学生:认真欣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本节的兴趣。

2.声音的产生条件

教师: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①两人一组,利用橡皮筋,纸,尺子等,试图用不同的方法使其发声,并观察共同特征;②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物体,并播放风吹树叶、敲鼓、蝉发声的视频,再让学生回答分别是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学生:①两人一组共同探究,发现发声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振动。②观看视频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用多媒体展示抽象物体的发声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3.声音的传播过程

活动:现场拔火罐实验

教师:①学生在课堂能听到老师的讲话;②提问:没有空气能否传播声音?【现场实验拔火罐】【多媒体播放在太空中宇航员无线电交流视频】;③让学生利用生活实例猜想声音还能在什么中传播?④演示实验,将发声物体放入水中;⑤三人一组,中间的学生敲击桌子,两边的学生用耳朵贴近桌子听声音,并堵住另一只耳朵。

学生:①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②观察实验现象,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③学生猜想声音还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④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⑤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来完成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把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从而攻破重难点。

4.声音的传播形式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水波实验以及敲鼓图片。再引导学生思考:水波是怎样产生的?分析击鼓过程,与水波形成过程类比。

学生:归纳类比总结得出: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归纳类比法;同时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

(三)“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源,这种模式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该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学习,同时教师在网络上能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对学习情况的反馈。正如Stephen J.schmidt就研究了如何使用网络模拟来促进合作学习,他认为网络给学生展示的问题情景更详细、更真实、更复杂,在这种情境下能使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入,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2]。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了他们的搜集、处理、分析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较过. 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Stephen Jschmiedt. Active and Coperative learning using Web-based Simulation[J], Joural of Econornic Eduction, Vol,al,No.1:90.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特征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增大了化学教学的容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呢?对于化学学科更有其特点。

一、辅助教学媒体越简单越好

在教学中对媒体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设定,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选择的媒体太多太复杂且花时太长,那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

讲《氧气的制取实验》时,我将课本中制取装置图在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进行教学。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二、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媒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要通过进行实验的,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好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去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一般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如果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如在讲《CO的性质》时,可以把家中的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

四、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效果好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则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红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

五、科学应用投影机,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众多的教学设备中,投影机有独特的优点,备受教师青睐,也是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投影机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即投影片和投影实验。但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投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的写好教案,将投影次序,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需编定。还必须把握投影时机的使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恰当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投影片的制作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使用各种媒体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投影片的制作要立足于科学、准确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设计每一张投影片时,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如介绍“电子云”时,学生对电子云模型中那么多的“点”很难理解,通过投影叠片使学生理解电子云模型的概念。而在介绍 “氯化氢制取装置中尾气的吸收装置”如何防止水的倒吸时,制作成推拉片,让学生形象的看到烧杯中液面的变化。在复习“烃的衍生物”时利用投影片比较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帮助学生比较烃的各类衍生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