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1
一、 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地形测量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事物必将被新的事物所代替,在地形测绘中也是如此,由于传统测绘技术具有的种种弊端,而现代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技术,为现代地形测绘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简单
传统的地形测量,是通过动用大量的测量工作人员和原始的测量工具到实际需要测量的地方进行测量。由于这种地形测量的方式需要的动用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测量之后还要进行人工绘制相应的图形,所以传统的地形测量工作是相当繁琐的。随着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地形测量工具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地形测量中。这些现代化的测绘技术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不仅可以让工作人员不用深入到实地进行测绘,而是通过各种仪器进行测绘,如遥感系统的运用,测绘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通过操控计算机从而完成测绘工作,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也可以通过相关技术对所测绘地形自动生成图形,从而节省了测绘人员的作图这一环节。总之,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让地形测绘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
其次、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精确
地形测绘是通过对相关的地形进行测量,并绘制相关的图形,从而为国家保留相关的地理资料,通过整理,从而运用到国家中的各个行业,其中包括地域规划,战略设定、运用于地理教学等,因而地形测绘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确度,才能满足这上述的要求。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精确度是相当差的,它通过原始的测绘工具进行两,通过手工对地形进行绘制,这样的地形测绘很难符合相关的精确毒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地形测绘的广泛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智能化的绘图手段,从而更加准确的对需要测绘的地形进行测量并自动绘制相应的地形图,例如现代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图片都是通过卫星拍摄的方式获得的,让学生对地形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另外,智能化的绘图能够减少人力的浪费,并且精确性较高,可以防止人为的疏忽,因此,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的精确了。
最后、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安全
传统的地形测绘工作中,由于工作要求的需要,测绘工作人员将会到各种地形进行测绘工作,而这些测绘的地点并不是都是安全的,例如在山地等地形进行测绘过程中,由于山地的地形叫陡峭,测绘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具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而在湿地等地方进行测绘工作时 ,由于这类地方的环境影响,很多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也会给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传统测绘工作的安全性是人们很难防范的。现代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解决了这一个难题,既减少了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通过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工作人员已不再需要深入到危险的实地进行测绘,他们的任务变成了通过操作现代化仪器进行远程测绘或通过卫星进行相关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总之,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给地形测绘带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让地形测绘变得更加简单、精确和安全,因此它正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各种地形测绘的场所。
二、 现代测绘技术在当前地形测绘中的具体运用
2.1、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
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作为七十年代美国军方用的第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美国军方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服务,并进行情报收集和核能检测、应急通讯等方面。随着这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GPS技术也已经跻身与世界的前列,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供巨大的帮助。GPS的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共同配合,从而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地面控制部分,用于检测和控制定位系统、空间部分,具有24颗卫星,用于具体的工作和用户装置部分,用于接收定位系统发出的信号,三者的合作,即可以完成工作要求。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并不局限于陆地上的各种测绘,与此同时,它也被用在了海洋和航空航天中,为人类在探测海洋中的地形,保证人们正常的海上作业。例如上海市的特殊地形,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其水下地形的变化进行测绘,描述变化趋势,为建设提供宝贵的水下地形资料,这一工作在上海市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而GPS的组件普及,给这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让水下测绘工作变得更加便捷、精确和效率。综合上述内容,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绘中的特点主要有:测站之间无需同时,但上空应开阔,保证GPS信号接收;定位进度较高;观测时间短,节省测绘时间;提供三位坐标;操作简便和全天候作业,因此GPS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
2.2、遥感技术(R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对我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帮助,包括国民经济建设、测绘领域中的应用等,均有重大的发展。而遥感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则是遥感技术当前的运用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形测绘理念,即通过测量并绘制纸质地图已经不再存在,现代化的地形测绘已经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品种、多用途、高度集成等,其中还包括模拟和数字化等,遥感影像资料也再测绘中广泛应用。我国通过遥感完成相关的测绘工作的实例很多,并通过借鉴国外的发展状态下,推出4D产品模式,为我国的地形测绘工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斑竹。当前,国内很多测绘机构部门正在进行信息化工作,即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现代化的地形测绘资料,国家测绘局也再遥感技术的帮助下多种比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遥感技术借助雷达卫星全天时、全天候及不易受其他恶劣环境影响的特点,通过立体摄影的方法帮助测绘人员获取测绘地面的三维信息,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测绘地形的特征。
2.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形测绘中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GIS,它是利用计算机建立的储存相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它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与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字存储、分析、处理及建立有效数据管理系统。另外,通过对这些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分析,从而方面研究人员能快速的获取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表示相关的结果。当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地形测绘中应用的首要步骤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其中包括野外数字化采集、地图扫描、数字摄影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地图,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形结构,便于测绘和规划设计,发挥测绘人员对测绘计划的参与作用,提高了测绘的工作质量和效益。
总之,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如何合理的应用,并使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前测绘部门的重要任务,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自动化控制 应用 发展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劳动舒适性,满足了社会进步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1.自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在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技术。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航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例如气压传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广泛应用和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克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调节滞后等不利因素,减少运行参数的波动,达到减少用工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将自动控制技术成功的运用到农业机械工程系统里,实现农业机械的高度自动化,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强化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将在未来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系统中起核心作用。
2.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类型
2.1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这种自动化方式以提高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与操作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节约资源等为目的。
2.2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无人自动操作 这种自动化方式多用在操作简单且容易实现无人运转、危险性大或是长时间重复单调过程的作业上,如用计算机程序或无线电遥控来操纵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自动控制行驶、自动检测耕深、耕宽或作物行列数、自动完成作业的机械及装置。
2.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现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上是各种系统的集成,硬件上由传感器、传感器变换器接口、控制器、计算机网络、被控设备、总线等组成。
3.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办公 企业管理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全面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已经成为各个工作环境的基本技术和手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形成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而在当前现代办公自动化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让有效信息成为办公指导和决策的依据,同时,还能实现范围更广阔、信息量更大的资源共享、资源存储以及资源利用网络,推动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办公室工作的办公效率及管理水平。
1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的现状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角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且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工作办公及管理中。当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为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的操作系统以及目前最为广泛被应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计算机运行速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未来的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逐渐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并朝着更加微型化、智能化以及多元化等的方向发展。随着对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呈现出具有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并将更具突破性,进一步深入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中,形成计算机领域的新革命。
2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办公自动化中的意义
2.1 有效提升办公效率
对于个人办公来说,利用各种办公软件可以有效提高办公效率。在办公过程中,有许多的文字材料需要书写和处理,而通过计算机办公软件,可以更加方便、高效地开展工作,不会再由于需要通过书面形式来书写而延误工作时间,一旦出现错误,采用电子版的文档材料也更加便于修改。另一方面,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办公,增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个办公群体之间也能更加方便的进行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了协同工作。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息的传收,不仅效率高,出错率也较低,各部门之间能够开展准确、及时的工作合作。
2.2 节约成本
办公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进行,能够实现办公无纸化,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大大节约了办公成本,对于资源节约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自动化的办公系统有利于各个不同的设备资源进行共享、维护等。另一方面,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也有效的节省了人力资源,传统的办公室工作对于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量都有较大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办公也处于信息量不断增多的环境中,若继续采用传统的办公模式,对于人力资源则需求量更高,因此,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提升了工作质量,避免人为失误导致的问题。
2.3 优化办公环境
传统的办公由于环境、空间等的限制,影响了办公室的办公氛围,对于办公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办公人员的工作环境,办公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进行工作分配和完成工作任务,在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报表,这样不仅在员工之间搭建起了便于交流的信息平台,更能促进办公人员交流并缓和办公室中的紧张氛围,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开放、自由的办公环境更加有利于企业办公管理,企业办公过程会朝着流程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办公自动化中,同样使得办公过程显得多样、有趣,改变了以往长期的办公工作让人觉得枯燥、无聊而导致工作压力增大的现象,减轻办公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办公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来利用,解放了思维,从而激发出办公人员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3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当现代办公自动化中,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例如,当前大多数计算机所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有配套的系统办公软件名为Microsoft Office,其中较常用的软件有Access(数据库)、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以及Power Point(幻灯片)等,都可以用来对办公自动化中某一部分的工作内容进行操作,以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结合互联网,能够更加方便的操作办公软件,在互联网中能够下载到更多更加方面、功能更全面的办公软件,功能强大的软件库为办公提供了很好的利用平台,但需要办公人员全面考虑实际办公工作类型对软件功能的实际需求,最重要的是考虑到所用软件不对公司造成恶意影响,在选择软件和搭建数据库时小心、谨慎,避免恶意软件盗窃信息等对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不仅包括软件方面,同时还包括硬件方面,而办公自动化中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通信设备、输出设备等。通信设备主要为局域网、路由器、电话等,搭建局域网对于企业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由于企业办公过程中,企业中的大多数电脑都需要进行通信和连通,此时若使用的通信网络是公共网络,则很容易被外界入侵,因此,构建局域网是保障安全通信的基础,从来源上杜绝安全隐患,才能有效保障企业安全。另外,为了方便办公,输出输入设备等都是必备的基础硬件设备,输出设备则包括扫描仪、复印机等等。
4 结语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现代办公自动化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在各个环节的工作中搭建起沟通的网络;将软件硬件相互有效的结合,配套使用,形成互补,才能更加全面的解决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更大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现代办公自动化中的优势,推进社会和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宏玲.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4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现代电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现阶段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处速发展的时期,其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添加了重要的动力。下面先讲一讲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以各种自动化监控、检测装置为基础,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区域、各元件的自动监控和调节。这种调节工作可以就地进行,也可以由人工远程操作,能够有效保障用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划分为电力调度自动化、变电装置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这三个方面,其中电力调度自动化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电力技术,它通过对电网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数据监测,为电力系统的调控行为提供数据基础。变电装置自动化是借助于智能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对变电装置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实现对变电装置的统筹调控,在有效维护变电装置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阶段主要是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等硬件设施实现自动电力切换,排除故障区域,但由于受硬件水平和功能的局限性,其调控能力十分有限;第二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结合了网络通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元件技术,可以全时间、全方位的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切实做到了远距离的监控、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区域,由工作人员进行远程调控;现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在上阶段的基础上整合了自动化调控模块,逐渐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实现
2.1 采集和处理数据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前提是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各部位运行状态的准确把握,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各种监控设备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全面掌握系统局部和整体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展开其他自动化控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2.2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控已经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技术标准,因此在实际的自动化调控中通常以技术标准为指导方针、结合采集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调度。此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不同的元件和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也可以随机应变,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2.3 运用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模式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支持,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成功的应用了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逻辑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等,实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高度智能化。
2.3.1 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是一种模拟生物学理论,它通过对生物体神经网络运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将这种结论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中。将电力系统的网络和节点以生物神经系统为模板进行仿造,并模拟神经网络系统的信号反馈机制,使得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摆脱了线性关系的束缚,可以实现更加错综复杂的电网结构,并使系统的容错率大大提高。
2.3.2 模糊逻辑理论
模糊逻辑理论是传统集成理论的的一次革新,它将经典的计算逻辑理论进行模糊处理,将一些模糊化的语言机制编译进系统程序中,使得系统摆脱了传统单调的判断机制,加强了信息推断和信息估算的能力,使其对一些不定性问题的判断结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3.3 最优控制理论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因素,目前已经普遍运用于自动化技术中。例如,在一些大型设备中引进了最优励磁控制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励磁控制方式,使得设备的动态质量和远程输电能力得以提高。
2.4 通过总结规律不断完善自身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发觉和积累自动化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元件总结出最合适的调控手段,以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的进一步完善。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逐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各行各业上,它本身智能性的特点,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各种调度行为提供了数据保障。早期的数据库技术比较适宜于处理数量大、结构明显、易操控的数据,更加注重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而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更加注重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它是数据库技术和实时处理技术的结合,能够对瞬息万变的数据环境作出迅速的处理和计算,更好的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需求。电网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可以从这些大量的动态信息中分析和掌握系统的全局状态,从而做出正确的调度操作,实现自动化管理。
3.2 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彻底分散化、数字化、开放化的自动化调控系统。它通过在现场安置的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信号互联设备,实现信息的统一化、全面化管理。目前的电力系统在结合了DCS技术的基础上,以现场总线为枢纽,形成了新一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即FCS系统,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更加稳定和灵敏,它能够对系统中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并自动分析出最佳解决措施,使系统尽快恢复常态。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对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一次延伸,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彻底改变了供电服务体系,提高了用电服务质量,并且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节约了成本支出,使得电力系统得以高效、稳定的运转。虽然现阶段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仍有许多技术上的难点没有解决,随着我国电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加以创新和研究,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文广.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10).
[2]杨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
[3]李小燕,嵇拓,李建兴,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华章,2011(16).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5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现在城市用地紧张,所以现在城市不管是办公还是住房,都以高层为基础,往往高层防火安全,本文就是喷淋消防管道系统安装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支管穿梁;系统管路;质量控制
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支管穿梁套管的安装
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支管穿梁套管的预埋及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穿梁套管预埋质量的因素较多,穿梁套管本身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正确、合理地确定穿梁套管预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保证穿梁套管预埋质量的关键。一般穿梁套管预埋的施工工艺流程为:穿梁套管预制—穿梁套管预埋—成品保护及维护。
1.2 套管制作
(1)确定套管长度。首先要确定梁的宽度后才能确定套管的长度。根据实际施工的经验,为适应主体施工时梁支模产生的误差,套管下料时确定套管的下料长度可比梁的宽度少5mm。
(2)切割焊接钢管。要求切割的套管端面平整,并应将套管两端毛刺剔去。
(3)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渗入套管,将套管一端用封口胶带封牢,然后将湿的锯末(木屑)满装套管内,再将套管另一端封牢。
(4)将预制好的套管按长度规格分类堆放。
1.3 套管预埋
(1)放线,确定穿梁套管在平面上的位置。首先熟悉图纸,根据图纸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支管的走向,在土建主体施工已经支好的楼板模板上用墨线弹出套管在平面上的位置,以保证在水平面上同一支管上所有套管在一条线上。
(2)根据现场梁钢筋绑扎实际进度,配合土建将预制好的套管放入梁内。
(3)确定穿梁套管标高。穿梁套管预埋标高的确定一方面应从梁的结构受力角度上考虑,将穿梁套管尽量预埋在梁的中部,使穿梁套管对梁的结构受力条件影响最小。另一方面又要使穿梁套管控制在同一水平标高,才能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支管顺利穿过。因此实际施工时,对支管无论穿过的是主梁还是次梁,要综合考虑,统一确定套管管顶低于楼板模板面某一个高度(如150mm),并且使套管管顶标高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4)焊接固定。将穿梁套管与梁上的非受力筋进行焊接,要求焊接牢固,焊接方式尽量统一,保证套管在浇混凝土时不发生移位。在焊接时,先用钢筋在套管下部交叉点焊接,上面再支两根钢筋吊在梁筋上,但注意焊接时不能直接在主筋上引弧。焊接固定套管前后,用水平尺检查套管水平度,或再次用尺子量取套管两端的预埋标高是否正确,以保证套管的水平度,防止套管“翘头”现象的发生。
2 消防水泵安装质量控制
2.1 消防水泵设备安装方案及安装步骤
2.1.1 消防水泵管道连接要点
(1)当设计无规定时,水泵出水管上应安装压力表、止回阀、闸阀及试验阀用DN65mm放水阀,放出的水宜返回水池;消防水泵泵组总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压力表和安全泄压阀。试验检查用的放水阀应安装在水泵的出水管上,且在止回阀与闸阀之间,不应安装在止回阀之前;为了避免泵在突然停电时倒转和受水锤冲击,出水管路应安装止回阀,并安装在闸阀的后面。
(2)水泵总出管应根据需要设控制阀门,以保证其中任一条故障检修时,其余供水管仍应保证供给全部消防用水流量;止回阀应采用缓闭式的;控制应采用明杆阀门,泄压阀应采用可调式安全泄压阀;水泵与管道之间也必须作减震处理,在水泵进出水口处安装可曲挠橡胶减震接头,把水泵的振动尽可能少的传至管路上,减少振动,从而增加管路及阀门使用寿命,减少事故发生。管支架宜采用弹性支架。
(3)水泵出水管上所安装的柔性接头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通常应分别安装在水泵出口处及出水管架空管段上,避免振动波及到管道,要既能防震又要保持管道位移在允许范围之内;水泵出水管上的压力表须带有旋塞阀及缓冲装置,其量程应为工作压力的2~2.5倍,表上应有校验标志;弯头不能直接与水泵进口相连接,必须装一段长约为3倍直径的直管,否则将造成水泵进水口水流紊乱,影响水泵效率。
(4)水泵出水管及其附件应用支、吊架固定,不得使管道重量压在水泵设备上,吸水管上不得用蝶阀。
(5)吸水喇叭口与水池底部距离由设计确定,喇叭口口径应比吸水管管径大2倍左右;喇叭口与吸水管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并要用支架固定于池底。喇叭口上应安装防护网,防止一些大型脏物被泵吸入造成阻塞。吸水管管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水泵吸入口口径;吸水管穿过池壁的中心标高与水泵吸入接口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吸入管水平段宜有不少于0.1%向水泵方向的上扬坡度;与水泵吸入口的连接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上平下斜安装;吸水管不得呈现倒坡向及产生气囊的弯曲、变形现象。
2.2.2 水泵安装工艺流程
基础施工及验收开箱检查水泵检查清洗机座安装测定底座水平度地脚螺栓安装垫铁安装水泵及电机吊装水泵找中水泵找平水泵找正检测安装调试水泵试运转。
2.2.3 水泵基础
设备全部选定后,进行设备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为:水泵确定(基础位置确定、基础做法确定、基础尺寸确定、同定方法地脚螺栓位置确定)基础安装图基础施工。
2.2 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2.2.1 基础施工要点
泵的基础一般为混凝土,长度应比泵的底座长出50~70 mm,应当统一考虑前后定位,上下标高,做到整体划一,协调美观。混凝土基础的强度、安装标高及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严格照设计图配筋、混凝土的标号及配合比施工。
2.2.2 泵地脚螺栓和垫铁的安装
(1)地脚螺栓的直线度偏差不应超过10/100。
(2)地脚螺栓任一部分离灌孔壁应大于15 mm。
(3)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4)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但与泵相连的螺纹部分应作防锈处理并且涂上油脂。
(5)螺母与垫圈和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应良好。
(6)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2/3。
(7)拧紧地脚螺栓,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8)承受主要负荷和较强连续振动的垫铁组,宜使用平垫铁。
(9)每一垫铁组应尽量减少垫铁的块数,且不宜超过3块,并少用薄垫铁,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且不小于2 mm的放在中间,垫铁的安装应整齐平稳,保证每块垫铁与基础面都有良好的接触,并应将各垫铁相互间定位焊牢,但铸铁垫铁可不焊。
(10)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设备找平后,每一垫铁组均应被压紧,并可用0.25 kg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
(11)设备找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应露出10~30 mm,斜垫铁宜露出10~50 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2.2.3 泵的找正应符合的要求
(1)安装后,水泵泵体的底座应水平,且与隔振垫的基座接触严密,定位基准线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的平面位置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泵与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应与管道中心线相垂直,两法兰面应平行,柔性软接头应能自由伸缩。连接后,应反复校正,如不正常应调整,调整时应将泵、管道脱开,以防止杂物进入泵内损坏泵的零件。
(3)泵与管路连接后,应复核找正情况,如管路连接不正常时,应调整管路。
现代自动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 识别技术图像细化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一方面,国人进入超市购物的情况越来越多,商场消费逐步增加,这给商场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另外一方面,商场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一直还处于人工方法进行,员工违纪现象随时存在、随时发生。例如,擅自离开岗位、越权进入仓库通道、擅自进入库存重地、收银员擅自离岗等等不胜枚举,可是我们的管理手段还非常陈旧,管理人力非常有限。所以,研究员工的计算机自动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使用价值,胸牌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客观有效的对上述现象进行记录和信息追踪,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思路,从社会价值来讲,胸牌的自动识别的工作就变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一、图像识别技术的概念
图像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在现代智能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它是以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识别系统,利用每一个被管理对象都有的惟一的号码进行管理,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被管理对象的图像进行号码识别。在不影响被管理对象当前状态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完成图像的识别,从而可以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分析研究以往的图像识别算法,我们就会发现目前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识别率低、识别速度慢、定位不够准确等,所以,如何改进算法,提高准确率,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二、胸牌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功能
胸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胸牌检测、图像抓拍、胸牌自动识别、数据传输等。
具体流程就是,当有商场员工通过规定通道或路口时,预埋在通道上的感应线圈经过触发,感应检测器向信息处理单元发出人员通过信号,处理单元收到人员或员工通过信号后启动抓拍单元的辅助光源,发出一束脉冲闪光,同时控制并利用员工的胸牌图像采集摄像头送出图像信号,通过抓拍单元所得的图像信息,自动识别单元将胸牌进行定位、关键字符的边缘提取、字符粗切分、字符细切分、字符特征提取、字符识别、胸牌底色识别等处理,完成对员工胸牌的自动识别过程,然后数据传输单元把以上识别出的胸牌信息及图像传输给数据中心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综合。
员工胸牌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自动识别胸牌中的颜色、汉字、字母和数字,通过向中心计算机传送抓拍的图像,完成实时数据传送,并可以提供一路模拟电视信号用以代替通道摄像机,同时具有信息联网的功能等。
为了尽量提高识别效率,首先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例如灰度图像的几何校正、光照强度校正、去噪声和胸牌边缘检测;接着开始进行胸牌识别,采用胸牌识别技术,将胸牌和非胸牌区域分离,然后运用约束条件,确定胸牌的具置;接着运用胸牌图像进行胸牌边缘检测,通过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需要的员工胸牌信息。
三、胸牌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计算机图像的胸牌识别中关键技术有很多,这里本文先研究其中的图像细化问题。
细化(Thinning)的算法有很多,笔者使用的是简单而且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算法,用它能够实现从文本或者图像抽取骨架的功能,比如现在要细化的对象是白底黑字的文本,程序中为了处理的方便,采用256级的灰度图像,不过只用到了调色板中的0到255两项。
所谓细化,就是从原来的图形中去掉一些点,但还是要保持原来的形状,也就是保持原来图形的骨架,所谓骨架,可以理解为图像的中轴,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骨架是它的长方向上的中轴线,正方形的骨架是它的中心点,圆形的骨架是它的圆心,直线的骨架还是它自身,孤立点的骨架还是它自身。文本的骨架是它笔画的中心线。可是怎样判断一个点能否被去掉呢?显然,要根据它的上下左右的8个相邻点的情况来判断。例如下图:
下面来分析一下,如图所示,(1)图中,相邻的8个点都是依附与中心点的,也就是中心点是一个内部点,所以,要是内部点删除了,骨架就会架空了,所以,这点不能够删除。(2)对于的点也不能够删除,原理和(1)是一样的;(3)可以删除,因为它不是骨架;(4)不能够删除,否则原来连接的就会断掉了;(5)可以删除,因为也不是骨架;(6)不能够删除,因为它关系到直线的端点,删除以后,线就不完整了。
所以,总结出来以后,就有以下这样的因素了:内部点不能够删除,孤立点不能够删除,直线端点不能够删除,另外对于某个边界点,如果去掉以后,连通分量没有增加,则该点也可以删除。
由于计算机很难处理空间的判断问题,所以,现在把一个点的相邻点所出现的所有几率都列举出来,并从中标识出哪些情况可以删除,哪些情况不能够删除,这样,计算机在处理的时候好比就有了一个参照,所以,程序中要先制作出这样的一个表,在表中,列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多就是256种,这里设置一个数组记录下来。在表中,如果某个元素是0,就不能够删除,如果是1,表示可以删除掉。
下面看一下查表的方法,假设白点是1,黑的点是0,左上方点对应一个8位数的第一位(最低位)正上方点对应第二位,右上方点对应第三位,左边相邻点对应第四位,右边相邻点对应第五位,左下方点对应第六位,正下方点对应第七位,右下方点对应第八位,也就是如果看到编码是0000 0000八个零的就是某点上下左右全是0,这样的点在表中直接找第0个元素(就是表里的第一个元素),也就是对应了上图中的第(1)中的情况,它是不可以删除的。上图的第(2)种情况的编码是:0010 0101,也就是对应十进制的37,该项不可以删除,在表中就应该是0;第(3)种情况编码是:1010 1101,对应到137,表中就是1,说明可以删除;(4)编码:11100111,对应231,表中是0,不可以删除;(5)编码:1110 1101,对应237,表中是1,可以删除;(6)编码是:1111 1110,对应254,表中是0,不可以删除。
下边是对应的表:这个表出来以后,计算机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了,每次的处理就可以一行一行的把整个图像扫描一遍,对于每一个点(不包括边界点),先计算机出它在表中的索引,找到以后,发现是0的,就保留下来,如果是1,表示可以删除,如果本次扫描没有一个点被删除,则循环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骨架点了,如果有点被删除,则进行下一轮的新的扫描,如果反复,直到没有点被删除为止。
其中细化处理的过程具体算法如下:
(1)生成边界:假如一个被标志的点的四周有任何一个点未标志,则此点就是边界点,也可以使用八方向进行判断,就是假如一个被标志的点的八方向邻接点有任何一个未标志,则此点是边界点。
(2)如果被标志的点的连通区域中有任何一个非边界点(被标志了但是不是边界点),则去掉边界(相当于细化),否则将所有的边界点,也就是整个的连通区域标志为临时中心点。
(3)重复(1)(2)两个步骤,直到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为了取得最终的中心点,还需要对所有被标志为临时中心点并且连通的像素取坐标的平均值,将平均值作为最终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