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教学;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人才储备的主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出现了普及化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毕业生不具备独立科研能力、无法胜任常规电气工程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显得非常迫切,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现状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增强学生理论基础、拓展专业知识面的最佳途径。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1]: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拥有学科单位的高校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研究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并将两者有益结合。然而,当前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1.1学科建设单位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应落实到课程的变革上。理论教学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在课程的清理、革新与重构方面加大力度。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投入的经费偏少、硬件资源欠缺等方面。学校往往更加注重学科点的多少、知名教授数量、科研成果质量等,忽视了课程体系建设[2]。
1.2研究生素质教育尚未落到实处
近年来,研究生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并没有在理念和内涵方面有所突破。例如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授课提升了教学效果,但这些并非教学创新。实际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此,素质教育在于知识本身,在于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1.3实践平台与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离不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需要实践支撑,实践创新需要理论指导。且满足上述两类创新均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教师的主动行为。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导致实验条件不够、平台不足,多数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教师的精力仅用于课堂教学,而教育的创新工作很大一部分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因而,这种实践平台与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制约着师生的创新思维[3]。
1.4课程结构单一
师资力量欠缺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从工程方法、教学案例出发引导。但分析授课方式发现,目前仍然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实践性、交流性和前沿性。这样的育人环境难与现代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相匹配;同样,师资力量也亟须提高,目前的部分教师不具备国际化视野,对工程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不深,对电气工程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把握不准确,教学过程没有活力。
2研究目标
围绕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考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际现状,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见表1)。即:AUTO-Academic—United—Tackle—Original。专业联合实践创新型人才模式,上述人才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笔者在梳理国内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提出了自己的培养目标预期:第一,树立好自己的“三观观念”,瞄准“国家和地方需求”,以课程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内容创新为突破,发扬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第二,树立好先进的课程观,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革新教学理念,促进研究生教学过程的互动和研讨氛围,建设优质课程。第三,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大力度强化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双一流”高层次建设内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
3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3.1总体思路
研究生培养是创新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的高级阶段。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紧紧围绕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形成了基于分布式发电、绿色供能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凝练了电力系统分析与优化控制、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控制、新型电力电子技术3个学科方向,并设置了研究生课程体系。3.1.1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创新教学比重研究生培养是本科生的延续和升华,研究生课程的设置需综合考虑学科发展趋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4]。学科负责人及硕士生导师需要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5-7],并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学时。针对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控制等学位课程的建设,在保障主要课程授课内容深度的基础上,加大新能源发电实践实训、分布式发电智能控制及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等实践类课程的创新案例教学内容。第二,建立课程群授课机制,整合教学资源。依据电气工程学科最新发展需求,结合凝练的学科方向设置相关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需要进行选择。每个方向又分为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开设“前沿知识”专题,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体系。第三,大力开展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增加电气工程热点和焦点内容,以充实研究生教材。3.1.2专业学科团队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科研团队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团队成员将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以“传帮带”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按照综合实训内容划分导师团队,凝练研究方向,带动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尽早加入团队的课题研究工作中。3.1.3充分发挥自治区实验平台功能。提升实践课程学习效果依托“太阳能光热与风能发电”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这一科研平台,以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为目标,做好科研平台的开发、利用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另外,可以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研究进行工程项目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2课程体系的结构
面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视角,加强实验基地、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预期设计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课程设置注重了基础性、前沿性和实践性,体现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特点,突出了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4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4.1优化培养方案
体现学科动态在课程设置上,拓宽基础理论,加强学科前沿;在教学模式上,增加设计性实验、实物半实物仿真实验,加强课堂互动;在拓展知识面上,开展专题和热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工作。
4.2创新教学内容
实现“理论—实践”融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根据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科前沿,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工程应用设计开发实训内容及平台,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3改善科研条件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任务,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依托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开展校地、校企的产学研合作,创建新的实践基地、合作园区,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研究生和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实践支撑。
5结语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2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5.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6.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3
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能源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电力能源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电力能源体系建设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其中,电力新能源产业建设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以及通货膨胀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我国目前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这就使得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普遍存在,给电力新能源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导致了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的出现。目前,我国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对于电力系统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缺乏社会的支持。作为一种新型电力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深入人心,被广大人们所接受。这就使得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社会的支持,各项研究和应用活动受到了严重制约。电力新能源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掌握度不高,实质上是受制于国外研发企业为其“代工”。这就造成了技术应用存在障碍的问题,使得电力新能源发展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支持。
造成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问题的原因
目前,电力新能源作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已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面对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明确影响我国电力新能源建设的因素,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造成我国电力新能源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行业标准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并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政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或无力支持;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加强电力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分析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4
2010年初,南阳市委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实施包括创新带动在内的“四个带动”的决议,南阳市五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在中原经济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具体目标,吹响了南阳市争创国家试点的号角。5年来,南阳市上下把深化创新带动、争创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和“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科技进步对南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009年底的47%达到53%。依靠科技创新,南阳正加速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主要体现在: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3月18日召开南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出台了《南阳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南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南阳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南阳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南阳市自主创新活动开展的政策文件。2011年,南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把建设“创新型南阳”上升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并配合市委办和政府办将主要工作分解成65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制定了实施细则,将科技投入、专利申请等6项具体指标正式纳入南阳市目标管理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以来,南阳市实现了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华丽转身,9个项目先后成功入选国家863计划,11个项目入选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依靠科技项目的推拉带动,南阳市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页岩油气勘探、3G技术应用、动漫软件、云计算等实现重大突破。全球最大的纤维乙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全球第一台4 000米车装钻机、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生物燃气发电系统、全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核级电机、国内首台高集成全液压煤层气钻机、国内首台海洋稠油作业钻修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南阳相继研制成功;两次获得河南省软件创新大赛金奖,《盘鼓舞》等动漫作品获得素有中国动漫短片“奥斯卡”之称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双足竞步机器人”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2010年以来南阳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54项;年专利申请量由2009年的1 114项增长到2012年的2 483项,年增长幅度超过30%;南阳市近50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30多项,数量和水平均居河南省各省辖市前列。
创新主体日趋多元。南阳是河南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高新区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城市,是河南省唯一自主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城市。目前,南阳市共建立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4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8个,省级研发平台86个。成功组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各1家;9家企业参与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务院参事室南阳工作点正式创立;中英低碳城市合作项目之一的中英联合实验室在南阳成功组建;河南省首家孵化器式公司制实验室――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首个云计算实验室、暨南大学基因组药物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南阳。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几个方面的能耗, 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建筑中能源的散失, 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简述新疆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
新疆在我国的版图上处于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的最寒冷地区之一,全省严寒范围地区所占比例非常大,全疆所有县都是采暖区,每年采暖时间最长可达180天。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年降水量少, 日照时间长。北疆的年平均气温低于-10℃ , 南疆的年平均气温为1 0 ~ l 3 ℃ ,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吐鲁番高达48.9℃ , 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在富蕴县境内曾达-51.5 ℃ 。针对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情况, 新疆开展建筑节能任务, 应该以冬季的防寒为主,兼顾夏季的隔热。
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缓慢,同时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上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某些地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不高,中小城市和村镇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薄弱,一些地市还未建立系统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
2、在建筑节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少
第一,部分地区节能工作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比较松散,因而建筑节能工作无法系统进行。
第二,由于资金短缺,进行供热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无法收集到位,很多研究开发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如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的落实缺少有效手段, 难以实现。
3、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
一些成熟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是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可选择性不足, 一些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没有形成竞争机制, 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二是新型节能材料虽然性能优良,但价格偏高,难以推广。
4、供热体制改革的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工作推动
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分户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有些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科学统一的分户计量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各部门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不适应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使得我区的供热体制的改革至今进展缓慢,影响了建筑节能作的整体进度。
5、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
新疆有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虽然已开始逐步利用,但在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使得这些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如何发展建筑节能的措施及建议
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加快建筑节能体系建设
(1)加快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
第一,加快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建设,制定出台节能改造工程的相关实施计划和办法,推进建筑供热体制改革,使法规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建筑节能的进行。
第二,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节能建筑配套等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技术规程,在建筑行业推行准入制度。
第三,积极研究制定与建筑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墙改基金返还、税收减免,以及既有建筑改造的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
(2)做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一,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实际的与供热体制改革相关的计价、收费等配套政策,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充分调动消费者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快做好采暖区内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居民节能建筑改造积极性,实现早节能早受益的目标。
(3)做好建筑节能的技术储备,做好节能培训工作。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新疆建筑节能技术目录。
第二,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等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
第三,将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
2、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3、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寿命最低都要达到50年,但目前的外保温材料究竟能保证多少年,在新疆还没有实践。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监控,以保证节能效果和使用寿命。
(1)严格检测保温体系,加强对保温体系的技术鉴定及监控
(2)加强对保温材料质量的监控,完善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制度。
(3)重视门窗的选型、配套及其质量,使其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
(4)加强对监理、施工、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新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5)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及验收要点,严把质量关。
(6)要抓住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与墙体和各层间容易出现的空鼓问题;找平层、保护层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夕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连接问题;易撞部位的加强和保护问题;门窗洞口保温层的施工问题等。这些都必须认真研究,引起重视,并加以严格的控制。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范文6
进入21世纪,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心。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也是自主创新的过程。即使还处于追赶阶段,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技术创新成果的分享需要支付成本,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我国的科技进步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搞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切实在节能降耗上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