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1

一、传统园林的审美化空间理念

传统园林空间是被审美化的空间,突出表现在赋予园林空间以情感,寓情于景,从而让人在空间欣赏中能达到触景生情。园林审美化的空间在塑造时就不可能像西方园林那样布局严整、树木造型方正,而是一切顺应自然,做到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山水、建筑和树木的穿插、组织来形成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从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引发联想和想象,进而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共鸣。

传统园林空间在设计思想上深受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影响,园林空间布局上注重虚实相生,讲求留白的处理,达到以小见大的空间效果。传统园林的山水树木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不仅是一种可见可触的物质环境,更是蕴藉了深邃思想的精神环境,让人在咫尺之空间,彻悟寰宇之奥理。正是传统园林的审美化了的空间,它就能提供一种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二、传统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

(一)空间的体验性

传统园林空间是情感化的空间,它需要人全心地投入其中,体验其间所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领悟空间所传递的内涵。传统空间在体验性上采取的手法往往是给空间预设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山水树木等组合表达出来。在主题的表述手段上,除了借助山水之外,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文学、绘画手法也参入其中。园林毕竟是由山水树木、建筑所围合的空间,它终归是一种物境,不同于山水画、山水诗,因而往往需要诗画和匾额等手段来点睛,以提升园林空间的文化品格,从而增强园林的体验性。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兴建于康熙年间,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朝政的离宫别苑。山庄群山环抱,有丰富的山、水、林、泉等各种天然景观要素,但以水取胜。建筑体、空间与自然环境非常协调,自成天然之趣。尽管如此,为了提升空间的体验性,避暑山庄中仍有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松鹤清樾、曲水荷香等预设主题,它们一方面起到组织园林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引导、激发欣赏者对园林空间意境的体验。

(二)以小见大与非线性化空间思维

传统园林在空间思维上秉持的是非线性空间观,即追求以小见大,在有限空间内创作出无限大空间感来。纵观中国所有时期的园林,不论是规模有限的私家宅园,还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园囿,大都期望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空间的无限,然此种“无限”又区别于西方空间中的“无限”。中国传统园林中所追求的“无限”更多体现在空间感上面,是一种空间心理感觉,也正是如此,所以它才变化多端,在空间形态上更加多样和混沌,这也使得传统园林空间显现出流动性的空间特质。西方园林空间则与之大相径庭,往往是线性的,它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比例、对称、透视等理性原则支配下的产物,于是西方园林空间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的秩序感,它虽然也强调变化,但是所强调的是空间的明晰性,强化园林空间的客观尺度,在空间感觉上就必然呈现出静态的秩序性特点。

传统园林是通过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来达到空间的“无限感”的。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其实就是利用了人对空间体量的不同心理感受来实现的。先抑后扬就是很常用的手法之一,在传统园林中,往往入口处、重要的景点处并不是让你一下子看透,而且通过建筑屏蔽、植物遮挡等方式,让你从心理感受上对空间产生狭窄感,并对主体空间产生期待感,然后经过走道等过渡空间的引导,突然见到主体空间,形成豁然开朗的感觉,历经这样的先抑后扬处理,前后空间感受迥异,从而实现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

另外,传统园林空间对虚空空间的利用也是以小见大实现的重要手法。园林中建筑门窗、梁枋以及各种虚空的界面都可以成为拓展园林空间大小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T窗的规整造型作为园林风景的取景框,可以实现框景的目的,结合人的游走和欣赏,从而让园林景观被门窗分隔成一个个画面,在视觉审美上丰富和扩充了园林空间的内涵。同样地,利用园林空间虚空地方将园外之景色引入到园内,形成借景的艺术效果,让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视觉体量上用园外之景填补园内的虚空,在空间感受上实现了扩大园林空间的目的。这些框景、借景等手法,其实利用的就是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分隔中有透景、透景中有层次的手法,在原本景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景或中景,增加了原来景色的景深,从而让人感觉园林空间距离更加深邃,空间更大。

(三)流动的空间序列

传统园林空间是流动的,不是静观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步随景移的体现。传统园林的空间多是闭合而内向,空间之间却并非静止,而且以一个流动的序列将空间演变为时空一体的园林环境。将这些闭合的园林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手法就如同古人所言的“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发,前后呼应”,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空间。园林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就是精心安排游历路线,如同作诗文那样,路线的空间被安排为起承转合那样有节奏,空间感受上要有开始、过渡、和结尾,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从而让人产生别有意趣的空间体验。当然,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毕竟不同于写诗、做文章,还要考虑到具体的空间围合,如景墙的高矮、宽窄、漏透等,植被的遮挡和开敞等,地面铺贴的尺度大小等,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始终保持空间流动,园林时空一体为空间序列处理的最高原则。

(四)园林的声景空间

传统园林空间是全息的,它是可观、可游、可居、可留的场所,而不仅仅只是视觉观赏的对象,因此人的眼耳口鼻五官所及都是园林空间的范畴,其中声景就是最为典型的空间。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山水、植物、建筑一样,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并渗透于物化的园林景观之中,可谓“声情并茂”,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传统园林中声景空间主要由风雨、水等自然环境构成,同时花鸟蝉鸣的动物之声也是声景营造的重要资源。这些不同声景能使人对同一空间产生不同的审美情绪,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引发人们的审美遐思。对山水、植物和建筑围合的物化园林环境来说,声景更像是虚拟化的园林空间,它是对虚化园林空间的心理拓展和补充,也成为园林空间的有益延伸。

三、传统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的现代应用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2

关键词 园林景观;山石配置;功能;形式;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06-02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Stone Collocation in Modern Garden Landscape

ZHANG Cai-yun

(Taizhou Jinyuan Green Engineering Co.,Ltd. in Jiangsu Province,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function of stone in modern garden landscape,selections of stone material and collocation form were discussed,and then existing problems of stone landscape in modern garden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stone landscape were finally put forward,which would benefit for more design works about stone landscape.

Key words garden landscape;stone collocation;function;form;problems;development suggestions

山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之一,山石常与建筑、植物、水体等相配合,用艺术手段将自然景观有机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日趋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人们渴望在现代园林中获得暂时的宁静和内心的愉悦,以回归大自然。因此,假山置石能有效缓解工业社会环境的紧张感,增添韵味和艺术气息,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2]。

1 山石的功能

1.1 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在障景、对景、背景等景观设计手法中,常利用山石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可多借山石把单一的大型园林空间分隔成几个较小空间。与墙垣等建筑相比,这样的处理手法更能表达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1.2 作为山水园林的主景

在以山石为主景或以山石为驳岸水池作主景的园林中,山石均处于主景位置。山石与原有园林建筑的结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建筑物的生硬和刻板,巧妙地衬托出整个园林主题。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山石为基础来变化。

1.3 作为点缀园林空间的小品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小品的种类、样式、材质方面都有了广泛的选择空间,但运用山石作为园林小品这一手法一直被沿用。通过山石小品点缀园林空间,使得人们充分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异域的风土人情。

1.4 作为自然式的器设和家具

园林中利用石材摆设的石桌、石椅、石榻、石栏,可以作为人休憩消闲的家具。庭院里放置的假山障景可以充当石屏风,体现中国文化的幽深含蓄。

1.5 作为驳岸、护坡和花台

曲折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传统园林的继承,现代园林同样追求不规则的自然形状,利用山石作驳岸、护坡和花台,使园林中的山与水结合得更加和谐自然。

2 石材的选择

现代园林景观山石的选取在继承传统山石标准“透、漏、瘦、皱、丑”基础上,拓宽思路并有所创新和突破。山石材料选择多样,在园林山石造景中主要有黄石、太湖石、英石,另外还有昆山石、散兵石、灵璧石、锦川石、钟乳石、笋石等。就地选取的石材一般具有千姿百态、玲珑剔透、自然天成的特点。园林置石造景时要根据园林整体风格、布局、规模以及周边环境因素来选择石材,由此也可窥见当代园林发展的各种不同流派和创新成果。除了一些传统的自然石材,现代园林中的山石造景还出现了许多由人工合成材料堆砌的假山和石景。人工合成材料一般有砖石、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FRP”、“CFRC”、“再造石”、“GRC”等。人工合成材料使用寿命很长、承载强度很高,质量轻,纹理与形状丰富多样,外观十分类似天然材料,还可以降低运输的难度。

3 配置的形式

3.1 假山

假山造景分为人工塑山和天然石造假山,这是我国现代园林中对传统园林的山石造景手法的继承。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现代园林中的假山石景呈多样化发展,不仅塑山手法日趋多样,而且取材范围也逐步扩大。假山堆叠要注意山体的合理布局,山体完整,脉络清晰,纹理相通[3]。

3.2 置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置石不仅保留和灵活运用了传统园林中的厅堂踏步、花台、石峰、几案等,还进行了创新与扩展,如与植物、水景、喷泉等元素相结合等。有时为了体现置石独特的观赏价值,一般选择色彩美丽、轮廓线突出、体量较大的孤置石。散置石大多采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置于庭院、廊间、门侧、山坡或池边。另外可利用刻字置石作为标识牌,增加景观的人文气息,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4]。

3.3 雕塑石景

受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雕塑石景在现代园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利用花岗岩、砂石、大理石等自然石材或者人造石材制成的雕塑式样的置石小品。现代园林中的石雕一般都采用特定的表达形式,起到装饰美化或突出园林主题的作用。现代雕塑石景多采用抽象或半抽象手法对天然石材稍加雕饰,既可保留天然石材的气质和个性,还可表达山石设计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

3.4 功能性石景

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石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更多地发挥功能性作用。石材可以作为广场、道路等的装饰材料,如广场铺装、汀步石,也可作为建筑立面的装饰,均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利用石材制作的驳岸、护坡、挡土墙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牢固可靠,也能够提高视觉感受。

4 存在的问题

4.1 堆砌不自然

现代园林中的山石景观中已很难寻觅与传统园林一样浑然天成的山石作品,而随意堆砌的现象突出、人工痕迹明显,缺乏自然韵味。一些工程为了追赶工期,假山堆砌杂乱,置石放置浮浅,山石整体无法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境,更缺乏自然山石的神韵之美。园林山石景观给人感觉有形而无意,不能体现自然山石的质地、纹理和色彩之美[5]。

4.2 盲目模仿

由于设计师对营建场地缺乏分析,现代园林中存在一些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的石景作品,由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频繁,我国的园林石景开始大量引入和借鉴许多国外的置石造景手法,但大多都是照搬照用,没有消化吸收,缺乏个性。一味盲目地沿用传统园林中的山石造景手法,而忽略当地文化和园林特点、艺术需求。现代生活的环境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纯借用古代园林山石造景的手法,只能引发人们对历史人文的回忆,并不能表达当代的生活情感。

4.3 与环境不协调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山石营造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选石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环境的要求,一味追求名贵奇石,因此很难营建出多样而协调的景观,营造出的山石景观无法与其他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如建筑、地形、铺装水体以及植物等。由于选择的石材体量不当,造成山石的尺度和所处空间的比例不协调,使整个环境或空旷无物或局促闷塞,从而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无法突显出山石的美感[6]。

4.4 缺失文化内涵

与传统园林的山石造景相比,现代山石造景的一些设计缺乏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对于一些随意堆砌、杂乱无章的山石造景,根本无法体现其蕴含的精神,也感觉不到诗情画意的存在。在进行现代石景设计时,往往只是以经济利益为主,看不出设计者的审美文化和美学功底。山石景观设计需要从地方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去考虑,与所设计的景观风格、主题以及所想表达的思想相符合。

5 发展建议

5.1 注重自然生态性

现代园林的营建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态性。国外园林的重要理念就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山石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在园林中叠山置石也要考虑其生态性,使整个园林达到一种生态美的审美效果。要创造生态的石景需要同时注重土壤的选择、地形的改造和植物的栽植配置等[7]。

5.2 兼用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

园林中的叠山置石一般主张选用本地的天然石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降低运输成本,而且由于天然石材与环境地貌等特征比较协调,有利于突显地域特色。但是随着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选用人工石材不仅成本低、体量轻、耐久性强,而且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成为不错的选择。因此,在园林石景营造选材方面要根据具体环境而定,不可盲目选择,注意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的兼用。

5.3 借鉴传统的山石造景手法

园林中的山石景观整体来说是要具有美的外在造型和幽远的韵味及诗情画意。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和自身独特的魅力。如古人的诗词歌赋和山水画都对石景的营造产生了影响。现代园林石景设计师应当以传统石景为根基,学习借鉴传统的优秀手法。

5.4 借助天然地形地貌

现代园林山石造景要遵循地形地貌特征,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园林中的叠山置石虽然不可能完全照搬自然界中的山岳,但也可把它们作为描摹借鉴的对象,这就为山石造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是形象万千,其种类有险、秀、雄、奇、旷、幽、奥等,并且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园林设计师需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风格进行研究,并对其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探究,有利于创造不同风格的山石景观。

5.5 营造整体意境

园林山石造景不仅要塑造外在的形态美,还要营造出丰富的象征美和意境美。园林中的山石或是以山石设计师心目中设想的形式来营建,或是以自然界中的山石为蓝本进行塑造,都需要对山石赋予思想和生命,使其融入环境之中,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山石景观不是简单描摹自然,而是要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整体意境。

6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山石景观从内容到形式到环境空间都能多向渗透和多样发展,在公共绿地、游乐区、风景区、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多种空间表现出较强的造型能力,业已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后现代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施工材料及技术的进步,山石景观艺术在跨领域多学科的协调下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7 参考文献

[1] 龙凤,李绍才,孙海龙,等.中国园林叠山美的结构要素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147-154.

[2] 张娜,李琰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石景[J].美术大观,2008(12):124-125.

[3] 庄树渊.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国园林,2002(1):82-84.

[4] 王劲韬.中国园林叠山风格演化及原因探讨[J].华中建筑,2007(8):188-190.

[5] 孙海龙.山石景观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343-9344.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3

园林植物造景,是体现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它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 自然性、 文化性、 生态性、 精练性” 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

植物造景,园林景观,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plant landscape garden, it is to reflect the artistic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erfect plant landscape must have two aspects of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and unification of it satisfies the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unity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through the "naturalness, culture, ecology, concise sex" art characteristics, manifests the plant individual and group and people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formal beauty which i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Keywords: plant landscape, garden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植物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园林植物是指栽植或保留于庭园、公园、林间、路旁、水滨、岩际、地面、盆中,以增加景色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协调、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其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一)统一性

在植物造景中,运用统一的原理主要体现在配置的植物在树形、体量、色彩、线条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凡是同一树种成片栽植,最易形成统一的气氛。在一个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多样,加上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为植物造景提供了非常富于变化的客观条件。所以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要利用不同的植物的形态变化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创造形态和谐而又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植物枝、叶、花、果的质感,是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对象,如枝干的光滑与粗糙、叶片的蜡质与绒毛、单叶及复叶等,给人的视觉效果均有差异。在利用植物造景时都应考虑,同样也应注意季相变化以及与环境的整体统一。

(二)协调性

植物界中的树木本身存在的许多大小比例关系是非常协调的,如树冠长与树高比例、树叶长宽比很接近人类所推崇的黄金分割率。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比例协调的美学原则,使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以及植物不同种类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比例关系,给人们创造柔和、舒适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配在一起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三)均衡性

地面上的孤植树,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聚焦点,而地面上两个相似的植物同样吸引人的注意力,产生平衡的效果#这就是均衡的作用。均衡就是平衡和稳定,对称是最简单的均衡。影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体量的轻与重、质地的厚与薄、色彩的浓与淡等因素。

(四)韵律性

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如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一种乔木及一种花灌木相问排列称为“交替韵律”。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一些交替排列,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弧形起伏的波浪状,从而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是选择植物的首要原则。以宏观方面看,植物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园林美的素材;从局部看,城市中各类型的绿地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中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应该适应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大气和水份循环起调节作用,进而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植物要起到这种作用,必须自身生长良好,抗污染,抗干早,抗病虫害,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园林植物配置中。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新特点

现代园林由于其历史时期、造园者、服务对象等不同于古典园林,因此形成了极其鲜明的特点。

A.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组成、结构进行植物的组合。

B.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现代园林作为人们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室外活动空间为主,绿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时要做到适地适树。

C.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植物材料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和功能。

D.现代园林重写实现代园林作为大众的一种公共空间,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比,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则更加合乎现代人的口味。

E.草坪、花卉大量应用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F.植物材料丰富多彩我国的种子植物超过2.5万种以上,其中乔灌木种类约8000多种。但是,真正用于造景的植物各地分布不均匀,许多植物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引种驯化,以丰富园林植物景观。

意境美的本质

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人的情感。它的产生是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反映的结果。景和景点是由植物空间构成的艺术品,具有完整而生动的外形。观赏者通过对“景”的欣赏而产生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又转化为一种“意”。在作为意境载体的绿色植物空间中,设计者通过对客观形象的表现,以“意”这种“语言”告诉人们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气质。好的植物造景既有美的形体,又有美的灵魂,具有“形”与“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美的意境给人以艺术享受,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意味无穷,并对人有所启示,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人们浮想联翩。充分挖掘植物意境美的本质,可为营造意境美提供积极的指导。

意境美的构成手法

对意境美的本质进行探讨的过程,可以说是植物造景的第一个步骤,是“立意”阶段。经过充分而细致的“立意”过程后,就需要进入下一步的“表达”阶段,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

A.模仿

自古以来 ,中国传统的植物造景就大量采用了模仿的手法来体现意境。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三五成林”等手法,都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模仿。到

了现代社会,人们爱好自然、欣赏自然,并有意将自然引入生活环境中。

B.抽象

抽象的手法是对事物特征的精华部分经过提炼、加工,并通过植物景观表达出来的

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较为深奥、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被人们理解。在城

市“点”空间中,可以看到一些运用植物的平面构图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符号”或“片

断”,它们都是将植物材料经过抽象处理后,用于表达不同的主题意境。

C.隐喻

隐喻 的 设 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

认知、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植物空间大多在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迹,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D.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艺术手段布局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联想意识来表现比实际整体形象更广泛、更复杂的内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随着一定的主题目的而成为整个景点空间的核心。在古代,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植物造景多以寓意历史典故、宗教和神话传说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切植物景观的核心“意境”所在。

总之,植物造景要以艺术美原则为指导,合理运用优良的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的形态美、群体美,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提倡以植物造景体现园林景观意境之美的主流,已不是新的话题。也是现代植物造景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德嘉,周武忠.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3.

[3]赊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南京:科学出版社,1987.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4

关键词: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园林植物造景形式典雅、手法多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地域韵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其植物选用、造景手法和造景原则等方面,分析了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律和精髓,其造景手法巧妙、灵透,突出了文化内涵和深远意境的造景原则,旨在为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植物造景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1、植物造景技术的概念

植物造景技术主要是应用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在不破坏其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一些美学设计和合理的分配,使各种植物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如小草、花朵等植物,合理配置一些装饰,可以提升其形态、美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植物造景可以体现出一个设计者对美学的独特理解。设计者需要严格合理的对植物进行选择、设计及分配,把园艺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通过对园林植物的栽种培养、设计造型、搭架等艺术形式使园林植物形成一个多样化、独特、优雅的园林艺术景观。

2、植物造景技术的意义

植物造景技术是构建园林景观的根本,而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植物造景技术和城市生态绿化的整体效果紧密相连,还与景观中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密切相关。学习国内外对于植物造景技术的先进理论和艺术美学的不同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科学先进,能体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园林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力有着非常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中,就要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设计要素中,植物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其生命力特征给园林空间增添了几许活力。植物生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不同季节的变化,都会成为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考因素。城市园林景观以硬质景观为主,在园林设计中成为了主干,植物的作用则是要使园林中的非体态类,包括建筑物、假山等都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以促进园林建设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自物化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依赖,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开始崇尚精神追求,这些都可以从园林景观绿化中得以体现。极具视觉艺术效果的植物景观设计已经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美,而是将城市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绿化中,实现了园林生态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1、园林景观绿化要恰当地选择植物

鉴于目前的园林景观绿化不仅要展现出优美的景观,还要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还要散发着文化底蕴,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上,就要选择恰当的植物。

1.1 本土植物

园林景观绿化首选本土植物,主要在于植物对于水土、气候以及生存环境都存在着选择性。本土植物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较高,因此,为园林造景绿化的首选。此外,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本地植物品种的不同分布,赋予了园林绿色的持久性,使园林景观散发着乡土的气息。

1.2 生态群落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群落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技术将生态群落的特征呈现出来。生态群落是园林景观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景观设计,但也是生态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方式,因而成为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绿化的未来方向。

2、美学原则

①多样化的统一性原则。统一性指的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各个部分,具体表现在造型、色彩和风格上,要有一定的一致性,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统一。其次,这些部分对于景观设计的主题要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些部分统一后会增强景观整体的视觉效果。缺少统一性的园林景观会缺少一些整体的视觉效果而拥有一种比较轻松的视觉观感。②协调与比较原则。协调和比较原则主要针对色彩、比例、采光等方面,追求各个部分经过调整展现出的效果与多样化的统一。景观的各部分的协调必须要有一些类似的联系,或一些共同的性质。③对称与平衡原则。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在整体或局部空间里,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和调整,以求达到一种和谐与对称感,让人有舒适、自然的观感。植物一般来说有 2种对称:一种是植物叶片的对称,另一种是辐射对称,例如,花朵花序上轮生舌状花的对称,对园林植物对称性的调整可以根据这 2 种方法进行。

3、文化底蕴的植物

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植物是园林有的语言,陈述着园林的历史和现代。因此,植物被赋予了文化色彩,在园林空间中形成了文化底蕴丰富的风景。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古典文化到现代文明,都是以时间顺序展示出来的,这些植物在园林绿色景观中所呈现出来的是历史的演变。

4、运用几何形体的手法

南方古典园林植物姿态优美,有很多的古树名木,观赏性较强的枝条、树干、叶形、根形,具备美学的形姿。利用植物本身轮廓线,诸如圆球形、椭圆形、伞形、垂枝形、圆柱形、曲枝和曲干形、拱枝形、芭蕉形、水平张开型和不规则形状等,通过人们视觉透视的变幻进行植物造景,形成微妙的几何形体关系,创造出富有韵味的形体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5、运用虚实相生手法

南方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特点在于“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就植物而言,植物本身为实,由植物所营造的主题意境、变幻空间为虚,将园林植物的虚实与建筑、山石、水体的虚实遥相呼应,产生无限的空间、丰富的意境,悠扬而高远。

三、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1、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是建立在园林固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以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土质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绿色景观的实践性特点,以使园林植物造景能够获得良好的绿化效果,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

2、园林植物造景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要将园林建筑引入到造景技术当中。园林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群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时候,将原有场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尽量做到造景技术就地取材,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符合自然需求。此外,园林景观设计别具一格,就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以达到特有的审美效果。

3、园林植物造景要上升到意境创作的层次

园林植物景观要给人以舒适而休闲的物境感受,就要在造景技术上考虑到人的审美心理,以使园林植物景观散发出意境之美。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长特性以及生命特征,人们都赋予了象征意义。一些园林是围绕着烈士陵园纪念堂馆进行植物造景的,多选择松柏,代表着神圣、正义、永垂不朽。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也会呈现出不同达到状态,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就要利用植物的特点,创造出富于意境的园林环境。

4、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了解植物四季的不同形态,并在合适的季节进行配置是园林景观调整的重要方式。在造景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一个季节景观的时候,还要交叉展现其它季节的特点。比如春季的时候可以突出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夏季重点展现清凉的感觉,可以多用绿色植物突出;秋季可以用树叶的色彩多样来展示;冬季特点是白雪皑皑,园林景观可以用银装素裹来体现。园林景观四季的交替变化与自然景观的特点极为符合,人们随时能体会到大自然四季交替的变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中的植物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不仅增强了审美效应,更突出了视觉上的震撼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逐渐对精神生活以更高的质量要求。在园林景观绿化中,采用植物造景技术,可以使园林生态环境更为自然,给人以轻松之感,为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得以舒缓,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惬意,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双彦,牛政.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5.

[2]徐瑞雯,王鹏飞. 解析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14,02.

[3]刘建业.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 科技与创新,2014,05.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5

关键词:新中式;造景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As China's power has grow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as turned lifeward. China elements, Oriental culture has more and more high artistic value.“The new chinese” is derivedfrom the new landscape design in this context and it is an enhanced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to discussion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design methods.

Key words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ing; application

1.“新中式”概念特征

由于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泛滥,探索新时代中式园林显得日益重要,人们开始探寻具有中国本土意识的设计手法,逐渐形成具有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其可以理解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演绎的中国传统风格文化,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为现代空间融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具有中国韵味的色彩、传统图案符号、植物空间营造等,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而且以当代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在设计语言上创新,在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

2.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新中式景观不是完全复制传统园林,而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其设计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布局和造园手法的运用。主与从、空间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空间序列、植物配置等传统造园技巧依然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新中式景观在对景观布局上依旧延续着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造园手法框景、障景、借景等被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并运用现代景观元素,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效果。

2.2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虽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但也不是照搬照套的完全模仿,在探寻现代景观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精华,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创造手法,进而重组、简化,营造具有古典园林精髓和中国情节的现代景观。这就要求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诗词、山水植物进行分离重组,设计出具有现代语境的中式景观。例如万科第五园建筑对安徽马头墙、江南“四水归堂”等符号的运用。新中式景观也是古典园林的简化版,用现代设计语言简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例如苏州博物馆中主要山水景观,简化了堆山叠水的手法。

3.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3.1“新中式”造景手法的运用

框景、障景、借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传统造园手法运用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营造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例如万科第五园运用简洁的景墙做框景,摄取广阔的水景和对面建筑,加大景深效果,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结合,竹子穿插其中若隐若现,含蓄雅致。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借景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将远处的电视塔借入园内视野中,丰富游赏内容。

3.2“新中式”色彩的选择

“新中式”景观设计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和功能定位,共同营造景观表情。大门、廊架等建筑可用中国红,突显崇高、喜庆的氛围。铺装、景墙贴面、座椅可用长城灰,突显宁静、典雅的氛围。雕塑、景墙饰面可用玉脂白,突显吉祥如意的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为营造宁静、优雅氛围做铺垫。例如万科第五园内某小景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及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整体采用素雅、朴实的颜色,穿插少许亮色,使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亲和感。

3.3“新中式”植物空间的营造

“新中式”景观植物与古典园林植物区别在于更为简洁明朗,以自然型和修建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以绿色为主,品种和层次较少,植物配置一般为乔木+地被+草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植物种类选枝干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为主,如竹、垂柳、桂花、迎春、水葱、鸢尾等。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水石榕、鸡蛋花、菖蒲、葱兰等,营造宁静的氛围又不失现代与简洁感。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的水生植物,形成远中近的空间层次感,与水体的结合更增添的一份意境和深远,体现浓浓的中国气息。并且杜绝大量的色叶植物的应用,营造清新的景观环境。

3.4“新中式”传统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抽象或简化了的传统符号来表达,从而形成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运用形式多样,可与雕塑小品结合;或在铺装、坐凳、景墙上体现等。例如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挂在实墙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此外,中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比如中国的传统吉祥物;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剪纸、生肖、祥云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石榴、松、竹、梅等。总之,传统符号通过现代元素简化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精神还蕴含了新中式设计思想。

4.总结

经历这些年快速建设与盲目崇拜西式景观后,设计师们开始追寻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文化景观,这样一种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态度和精神注定能创造更加完美的新中式景观。但是,新中式景观不是单一的完全模仿传统园林风格,如何从新解读古典园林,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精神,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和功能仍旧值得我们思考和创新,使新中式景观风格进入更多的空间与场所。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 彭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

[3] 王志杰,常飞.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赏[J].厦门航空,2009 (06).

[4]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 (12).

[5] 尚红,杨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9(06):92-94.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6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花卉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怎样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社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主要目的是对遭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工作,还原大自然原来的样子。

1.植物造景方法

1.1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树形以及树体美观或者是奇特的品种选取,模仿设置自然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以及相应的农田风光。需有效地结合地形特征、水体特征以及道路特征组织植物景观类型。自然式的植物景观会将植物个体美以及群体美充分展现出来,营造出一个宁静、深远以及活泼的气氛。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具备孤植、丛植、群植、带植等类型。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的素质水平以及艺术修养水平,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以及变化无穷的植物美,逐渐满足了实际的需要。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逐渐崇尚自然美,目前,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经逐渐趋向新人性化趋势。

1.2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把植物按相应的几何图形或者是按照相应规则来进行整形或者是修剪。规则式的植物造景相比于规则式建筑外形线条具有一致的协调性,经过相应的分析得到,其具备非常高的人工艺术价值。实施规则式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取得非常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会为人们带来一种雄伟气魄的感受。最后是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同时使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的方法来完成植物配置工作。

2.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完美的植物造景类型,需要同时具备科学和艺术性,这不仅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需要,还要使用相应的艺术构图原理将植物个体形式美以及群体形式美充分展示出来,将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意境美展示出来,上述则是植物造景设计最基本的手法。

2.1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学原理,时刻坚持生态园林的设计观念

有效使用乔、灌、草构成的树丛以及树群,实现兼顾深浅,时隐时现,虚实相生,疏落搭配合适,开朗中兼有封闭,在封闭中则兼有开朗,在无形之虚的基础上形成有形之实,将自然环境的美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的情况。第一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好科学的设计,坚持适地适生的原则。按照立地的实际条件,有效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分析其对环境的基本要求,促使各类型植物都可以良好生长。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盲目引进外地园林植物,应推广开发乡土树种。第二是坚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大部分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群体构成,而是由很多类型的植物以及其他性质的生物组合而成的。园林植物造景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创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需要时刻结合乔、灌、草等,还要有效结合落叶树种以及常绿树种,实现植物间的共存。

2.2坚持相应的美学原理,重点关注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尊重生态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美学的实际要求,实现最有效的融合创造。不仅要重点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要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将生长的景观效果充分的体现出来,最后实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现象,创造一个“胜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