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1
2020年11月17至12月10日,我参加了市统计局组织的统计干部业务培训班的在线学习。培训课程针对性强,涵盖范围广,授课专家规格高,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此,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8年了,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有时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大数据统计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调适讲座的疏导,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二、强化了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从《乡镇统计机构职责与规范》开始,系统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详解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讲座,切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疏导了心理困惑,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进一步认清了当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学习了统计工作地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并掌握了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填报计算方法等,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心理疏导,还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机会。听取各种课程专题讲座,从心态调整、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到统计热点、工作困惑等,内容丰富,切实有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统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让我们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解压,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四、理清思路,展望未来。
因为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使自己的工业统计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开拓了视野。我觉得,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统计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学习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提升。作为一名统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努力强化四种意识,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储备专业知识,努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依法统计能力。拥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辨别对错、正确认识统计职责范畴的能力,是每一位统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在工作中做到精业务、讲原则、不触红线,才能依法做好统计工作。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2
金秀瑶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练云裳
2020年11月,本人有幸报名参加来宾市财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选拔,很幸运选拔上了,接着于12月6日至11日,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参加为期五天的集中培训,现就此次参加培训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人于2013年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并获得职称证书,又于2019年一次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于本年度顺利通过高级会计职称评审,且因多年担任教育系统财务负责人一职,在所在的金秀小县城,算得上是小有名气,在没有参加选拔和培训之前,一直也自以为在会计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专业素养上,都处于较高层次,已显自满姿态。
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选拔,也很感恩被选拔上了,从而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参加这次集中培训的机会,自此方知学无止境,贵在坚持。
在举行开班典礼之前,学员在商学院前合影留念,一次合影,一张合照,一下就把来自各地互不相识的学员的心聚到一起,大家都很开心,笑容灿烂,犹如冬日暖阳一般温暖。接着在开班典礼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龚义作了简短的发言,简单介绍了商学院培训中心的一些情况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之后来宾市财政局副局长覃锦平也作了发言,并对学员提出殷切期望,寄语学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希望所有学员通过此次培训学有所获,并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以后的工作,为会计事业添砖加瓦。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有幸聆听了各位大神级别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的一堂堂精彩绝伦的课程,令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此次培训课程设计,包含《国有资产管理专题》、《全面预算及绩效管理》、《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专题》、《培养人文素养 提升人生智慧》、《智能财务发展趋势专题》、《财务共享基本架构及沙盘推演专题》,另外安排了党风廉政现场教学以及学习心得分享、讨论,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讨论热烈,乐于分享,真的感觉五天的培训过得太快。
通过这次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互联网大数据、AI时代,作为一名在职的会计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抛弃,就会很快被淘汰。
来自商学院的朱霞老师,是一名正高级会计师,时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财务总监,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一些文件、国家出台的管理办法等,阐明了国有资产的特点以及配置、使用、处置的要求,对单位接受捐赠、通过举债方式取得的资产是否属于国有资产进行释义,从而让我们更明了国有资产的定义及范畴,并指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深刻认识到我自己所在单位以及整个教育系统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迫使我去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难题,也迫使我下决心去整治一些管理上的漏洞,提高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朱霞老师的这堂课,令我受益匪浅。
张秀兰老师的全面预算及绩效管理课,让我对预算绩效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过几年国家已经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我们每年也都会在做预算时进行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申报以及预算项目绩效申报,每年也都会进行预算绩效评价,通过自评或者接受第三方评价,但实际上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申报或者评价大多流于形式,应付式、被动进行,因此效果大打折扣。听了张秀兰老师的课,我才真正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所在,正如张老师所说的绩效测量的意义在于:如果你看不到成功,你就无法进行奖赏;如果你不能测量结果,你就无法区分成功和失败;如果你不奖赏成功,你可能在纵容失败;如果你意识不到失败,你就无法进行纠正;如果你看不到成功,你就不能从中学到东西;如果你展示成效,你就能赢得公众的支持。我理解为,只有通过绩效测量,才可能掌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才知道谁真正做了事,谁真正做好了事,才明白该鼓励谁该奖赏谁,才能够让预算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想以后我再做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和预算绩效评价,就不会再觉得烦,就不会敷衍了事。
谢海娟老师讲授的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专题课程,也是我最希望能听到的课程了。因为我本人担任我们县教育系统财务主管多年,深知单位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如人员配置问题难解决,业务人员素质不高,领导不重视等,造成工作中很多困惑,一度曾经很迷茫,不知方向在哪里。谢老师在课上全面阐明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点和基本原则以及要求,从预算管理、定员定额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结转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并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最后还谈到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指导我们如何建立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框架。于我本人而言,谢老师的这堂课很有实用性,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接着我们有幸聆听到广西师范大学曾云莺教授生动有趣又极富哲理的《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人生智慧》课程,曾老师以道德论人性善恶开课,首先让学员大声朗读《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所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用名言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说明了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有道德。阐述了中国道德标准,希望大家珍爱生命,敬养父母,承志立身,无违诤谏,慎终追远,乐于布施,常存感恩心,常存敬畏心。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笑声不断,曾老师的睿智达观和幽默风趣深深让我折服了,我自小就喜欢看儒家、道家、佛家书籍以及哲学类书籍,听起来尤其入心,感到十分亲切。这真是听君一席话,可解万千愁呐!
12月9日上午安排了党风廉政现场教学,我们去到了桂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深受教育。下午进行学习心得分享、讨论,大家分小组交流讨论,气氛热烈。之后学员还进行了自我介绍,大家都十分感恩十分珍惜这一次的相遇。
最后的课程是李立成教授讲授的《智能财务发展趋势专题》,李教授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让我们明白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网络、云平台、物联网、区块链的联系和发展,懂得了标准化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让我不禁感叹,现在财务都发展到这种程度了,我们真的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才行啊!接着我们跟随李立成教授的弟子走进了财务共享基本架构及沙盘推演专题课程,让学员分组合作进行沙盘推演,站在集团发展战略高度进行财务共享平台建设顶层设计,学员们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推演中,最后老师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大家的推演成果,课程欢声笑语中结束。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高中 学科带头人 教师培训 培训需求
自2010年起,国家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学科带头人能够在教学、科研上影响、引领、带动整个地域。他们的存在可以带动一个区或者一个市学科的发展,能够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2014年,我们申报的对某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国培计划”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批,并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网络研修。我们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前期调研,目的之一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挖掘教师交流的抗阻原因,探寻消解策略。本研究主要针对参加培训的40名高中学科带头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为深入了解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期间随机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结束后,我们对参加培训的40名高中学科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63.3%的来自城市学校,16.7%来自农村学校,10%来自县或市教研室,6.7%来自教师进修学校,另有3.3%来自其他岗位。从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经历看,所有老师都参加过多次培训,其中,43.3%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6.7%已经参加过全国级培训。被调查者的其他基本情况如下表。
二、培训现状分析
1.关于培训内容
基于当前专业发展,教师的困惑主要有:科研能力弱(46.7%)、学校平台低且支持力度不足(20%)、缺乏进取的动力(10%)、教学技能停滞不前(3.3%)、其他(13.3%)。所在单位地域不同,主要困惑也随之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困惑以“学校平台低且支持力度不足”为主。访谈中,Y老师强调:“自己想发展但是缺乏一个平台。科研课题缺乏团队,缺乏资金,缺乏试验点。”城市学校教师的困惑以“科研能力弱”为主。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访谈中抱怨学校提供发展平台有限的同时,更感叹农村学校教师自身发展意识淡薄,自己虽是学科带头人,但却无人可带,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谈到教师交流时,所有城市教师都没有到农村学校的意愿,农村教师则不假思索地说,有机会我们当然也想到城市学校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解释为什么城乡教师交流困难重重。
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排名前三的: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二是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更新;三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为了评优评职称和服从上级安排等目的较少或几乎没有教师选择。目前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的知识,按教师需求程度依次排列为:教育科研方法(63.3%)、专业学科知识(13.3%)、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13.3%)、新课程标准的解读(3.3%)、其他(6.7%)。学科带头人急须培训的内容有:科研能力指导(60.6%)、教学智慧(21.2%)、师德研修(6.1%)、课标解读(3.1%)。另外,访谈中,S老师说:“我希望听到语文方面的本来的、学科专业的东西,还希望听到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个是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也希望听到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总之,高中教师认为要把前沿理念培训、知识培训以及技能培训相结合。
对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活动,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20.69%的教师认为培训计划过于“一刀切”,17.24%的教师认为培训单向灌输,忽视了学员的感受,3.45%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师培训受金钱驱使,不顾质量,另有3.45%的教师认为还存在其他问题。针对目前培训过多、目的不明确,缺乏主题、缺乏前期调研的情况,开展有效的培训首先就要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
2.关于培训组织
学科带头人在学员管理方面应采用的方式:小班制(30人以下)(86.7%)、大班制(3.3%)、不分班(6.7%)、分不分班都可(6.7%)。在培训的形式上,教师认为最适合于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是:集中培训(53.1%)、专家个别指导(34.4%)、远程培训(6.25%)、校本培训(3.1%)。关于学段和学科分类方式上,超过半数的高中教师选择分学科集中培训。
在培训模式上,教师们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37.5%)、名师引领(35%)、课题研究(15%)、上示范课(12.5%)。另外,高中教师都认为学科带头人培训适合采用“走进高校”的方式进行高级研修,除此之外,同时采用“影子教师”环节,如与本地中小学一线优秀导师互动开展教研活动。在有准备的情况下,90%的教师自愿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关于培训的师资与考核
在培训师资方面,被调查者最希望接受高校教育教学专家作为培训师资,其余依次是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研究人员、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高中教师认为担任学科带头人培训的授课教师最需要的素质是:对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61.1%)、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19.4%)、新课程理念(11.1%)、敬业精神(5.6%)、对教师的人文关怀(2.8%)。
对于高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应该用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26.7%)、提交经验论文(17%)、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16.7%)、提交教育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15%)、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能力的考核(10%)、对理论知识的检测(8.3%)、其他(1.7%)。
三、培训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在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学科带头人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前期调研,关注参培教师需求
应该在学员来参加培训之前,进行广泛的前期调研,主要包括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实地调研可以确保那些网络覆盖率低的地区的教师参与调研活动,而网络调研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实地调研的教师也能在网上参与调研活动。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准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开发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从上面的调查发现,参培的各科高中教师不仅有颇丰的科研成果,教学上也已经是经验丰富的骨干,他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二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三是自我完善与发展。因此,在培训的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不仅要安排通识性的学科讲座,例如老师怎么写科研论文、老师如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若干证明问题、师德方面案例教育等等,同时,要增加各学科前沿知识,分科分学段进行培训。
3.灵活培训形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
培训学员组织上,最好是分学科分学段小班制有针对性地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注重几个方面相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专家个别指导相结合。发挥专家教授的引领作用,帮助学员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指点迷津、增长见识。二是观摩教学、名师引领、课题研究、上示范课相结合。除了大学里教授的指导,也要到当地中小学进行参观与一线特级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在网络平台上与线下交流相结合。例如,学员以心得体会、培训简报等形式将自己的感悟时刻上传到网络与学员共享、与专家探讨,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听众、配角转变为合作者、主角,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发展平台弱、教师提升意识淡薄的现象,要对农村学校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依靠教师外出培训和进修学习很难对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农村学校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榜样示范和纽带作用,聘请高校或一线教学名师来校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可基于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研究表明,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增强农村学校教研氛围,提高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这或许也是破解城乡教师交流难题的一剂良药。
4.强化培训师资,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应该多方选聘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专兼结合、动态更新的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教授,也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名师,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研究人员等。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专业学科前沿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员的困惑和问题为中心,通过案例讲解等方法,使得讲课受到教师的欢迎。
――――――――
参考文献
[l] 方彬.国培计划――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刘加霞.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 任春亮.江西省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4] 张雪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颜钰梅.宜宾市中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4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2014年是渝北区实施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校长班、中层干部班、骨干教师班,上海、北京、重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培训、影子培训,“国培”“市培”“区培”“校培”整体联动,形成了教师教育的合力,揭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篇章。渝北教师教育“456”行动模式已经逐渐彰显魅力。
一、基于“四个关键词”的教师培训实效性探索
提及“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广大教师基于“繁忙、辛苦、没时间、职业倦怠”等各项理由,各级各类的“培训”已经成了教师心中的“额外负担”。费时费力费钱的“被成长”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被提升”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培训只有走入了教师心里,培训的价值才能凸显。有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才能真正给教师带来收获呢?关于这一话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词”:即 “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效果如何”。
(一)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部门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入手,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和意图,结合区域内教师教育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思考。一是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需求分析。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都要关注项目的“社会价值”,体现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 中发挥什么作用,也就是教师培训项目设计要关注最新的课程改革进程。其次是中观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在中观层面上,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域内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着眼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微观层面的学员需求分析。也就是“培训谁”,就需要对“谁”背后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对学员个体培训需求开展深度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014年,我们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把脉”,区教委成立11个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全区108所学校(单位),召集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五个方面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发放问卷,就我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训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渝北区教师专业成长“五大工程”。
(二)深度分析 “培训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和内容
“培训什么”旨在回答“用什么内容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那么,培训课程就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基于需求---设计课程---开发资源”是渝北区区级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以及完成的全过程中,我们采用严格的项目、课程申报审议制度。2014年,我们着眼于“深化课改、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目标,着力于“研训融合、有效练兵、城乡互动、提尖培优、全员发展”的策略,采取“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形式,开展了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教师培训,共培训干部和教师6668人次。2015年我区的培训项目先由进修校培训部向组织部申报,然后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写出详尽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课程设置注重多维目标,兼顾知识、技能和情意三大领域。有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更新学员理念的“知识课程”;有以参与式分组研讨、学校实践性考察、培训简报、培训心得(作业)等注重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有以开班和结业仪式、班级活动文化等影响学员的“情意课程”。每个项目由“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实践与培训作业”四个基本单元构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研修兴趣。
(三)积极探究“如何培训”:着力“走进教育现场”的实践性操作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一致公认的方向是“研修合一”――既注重对课堂操作的研究、设计、打磨、操作,更讲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增值、涵养、提升。当前的培训我们主要采用菜单式、联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通过开放式开班和结业仪式、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案例(课例)研究、学校现场观察(近距离感受学校文化、听课、听学校介绍)、组织辩论会、问题解决式活动、虚拟研修论坛、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多种途径让学员“走进教育现场”,不仅增加了学员的研修路径,而且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
在“走进教育现场”的具体教师研修实践中,我们让参训者与名师、名校长以及专家的对话、交流、探究、提炼、引领等,提炼研修主题。如我们在“走进北京小学”的校长研修班中,通过与参训学员、培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学校协商、沟通、调研,确立了这样的研修主题:从名校崛起看校长的作为与使命、现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新动向、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等。
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名校”、“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让研修者领略名校文化,学习成功经验,创新办学思路;关注名师、名校长成长历程,解剖名师、名校长成功因素,促进教育家办学;探索名校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基本方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学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对话教育理论专家,发掘名校、名师、名校长成长与成功的教育规律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互动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我区选择了上海“竹园小学、龚路小学”两所学校为培训基地学校,外派校长、教师参加影子培训,还在区内确定了“渝北中学、实验小学、空港新城小学、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渝北幼儿园”等5所学校为影子培训基地学校,不仅承担区内城乡校长、教师的影子培训任务,还承担了西南大学的影子培训项目。2014年5月,四川广安市21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在渝北区基地学校参加“影子培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开阔视野。我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参加上海竹园小学影子培训后,把所有的校级领导都带去学习、实践,并以田荣俊校长团队为主持,以空港新城小学为主场,举办了全区的班主任培训班。还通过培训与北京小学吉春亚老师结缘,邀请吉老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及指导教师课堂实践,不仅引领本校教师发展,还通过与名校、名师的互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如何”,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关注学员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其次,关注学员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再次,关注学员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运用。我们相信,在实现了“研”和“修”的“双翼并举”“双剑合璧”后,学员们必能积聚起“无招胜有招”的底气和功力。
二、基于“五大工程”的教师专业成长加速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2014年度区教师进修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共计395万元,农村中小学按生均公用经费的5%共计853.81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有经费保障还不够,关键是要启动教师自身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于是,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和参训教师,狠抓“五个工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五大工程”即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从设计上看,“五大工程”既有“点”的提升,又要有“面”的拓展;既面向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又重视高端人才的精心培养;形成了“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格局。
(一)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
我区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发达地区的优质名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干部、教师培训基地8个。为提升进修校教研员队伍素质,我们加大了对教研员选培和送培的力度。2014年先后选送了15位中小学教研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培训提高。选送了4名小学校长赴上海参加了“影子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中层干部赴北师大参加管理能力提高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参与高级研修培训,组织了40名小学校级干部参加了由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了67名小学德育干部参加由长江师院承办的德育干部培训,组织了97名幼儿园园长参加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能力提高培训,在暑假完成了311名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能力提高培训任务,组织了120名校级干部开展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参与组织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284人。
(二)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
2014年完成了528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培训结业工作,评选区级骨干教师300名;开展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79名骨干教师研修工作;选送了14名干部、教师到区级影子学校参与培训学习;开展了“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培养对象的推选工作。
(三)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
截止2014年底,除高中语文、数学、化学学科外,其它各层次各学科均已完成全员培训任务。2014年完成8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的有三个学科,高初中英语、初中政治和化学,共计培训教师425人。完成313名新聘教师上岗培训。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81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4年下期,我区精心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分解培训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巧安排。第一期培训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启动,全区1359人参加该项培训。
(四)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
本年度,委托市外高校、全国继教网及培训基地培训的项目有7项:选送了小学语文、数学优秀教师各50名赴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参加培训,选送了375名音、体、美、科学学科教师参加由市内高校承办的紧缺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04名民办园教师参加了保教能力提高培训(由二师承办)。区内培训有两项:组织了1748名学科教师参加了2014年暑期主题教研培训,组织了101名中小学班主任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五)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
2014年国培、市培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对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影响。在选送工作中,我们耐心地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工作,提高他们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困难,解决工学矛盾,努力完成送培任务。全年共计选送国培教师149名,国培示范性培训教师118名,市培教师221名,共有141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分别参加“国培计划”、“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英特尔、微软、乐高和中国移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
三、基于“六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一)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
渝北区教委下发了《重庆市渝北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20名未来教育家、30名学科带头人、70名教学名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工作,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区教育发展与改革,并能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二)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打造“卓越教师”
我区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卓越教师专业成长“四结构”模式:一是普教学科共同体、职教综合共同体、区域科研共同体构成的组织形态结构;二是课例共同体、课题共同体、课程共同构成的研修内容结构;三是目标导向机制、制度促进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构成的运行机制结构;四是个体研修的自喻文化、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专家引领的前喻文化构成的研修文化结构。同时,一些城区学校也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引领各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点线面”式的发展路线,带动渝北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两届名师工作室成果丰硕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准能公司 员工培训 系统 流程
准能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1990年开工建设,1999年末正式移交投产,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6月末,公司用工总量近12000人,其中被派遣劳动者近4000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2302人,取得初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6280人。
一、目前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需求不明确。企业对职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计划的制定不能完全从企业、个人、市场三方面的需求出发,和企业的发展存在脱节。第二,基础工作管理薄弱,人员信息、岗位要求、任务目标等信息量缺乏,培训工作不到位。第三,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固化,传统的“正式工”观念为员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放弃提高和完善自我创造了条件。第四,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不足。员工收入与劳动付出存在脱节,也一定程度挫伤了员工对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的积极性。另外,培训与岗位晋升、晋级没有联系,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不愿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第五,培训返岗后,不能将培训所学内容运用到工作中,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二、员工培训系统的构建
培训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培训工作需要科学、规范、有效的培训系统来保障。
1、员工培训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激励的原则。
2、员工培训系统的内容
第一,培训机构。准能公司属于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员工人数较多,涉及煤炭、电力、铁路等行业,建立一个培训中心负责公司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培训对象。根据培训人员不同,公司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科技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培训。
第三,培训方式。有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岗位培训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脱产培训指在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脱产培训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训练以及改变工作态度的培训等。
第四,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以各二级单位为主体,充分考虑各段、队、车间、班组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工作开展到最基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当因循拟定的管理程序,先由职工培训中心分发培训需求调查表,经各二级单位人员讨论填写完毕主管核定后,培训中心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请人力资源部主管审定,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年度内组织实施。
第五,培训计划实施。应该注意几个问题: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计划内的培训项目,可以由培训中心组织,培训中心应将执行结果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评估。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处理;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性组织。
第六,培训评估。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从而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等的满意程度;如果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或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3、员工培训系统的构建流程
第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有关工作的内容、标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的结果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可分为一般工作分析和特殊工作分析。公司应对大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详细内容,开展详细的工作分析,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公司可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工作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实际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有效的综合、归纳及分析,了解员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了解上一次培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员工存在哪些问题,为制订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第二,拟定培训方案。为了确保培训有效,作为培训部门还应善于营造培训的良好氛围,调动企业高层及培训参与角色的热情,提高培训在全员中的满意度,实现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界定之互动,才能实现企业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项目名称;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持续时间及课程的时间;培训的人数及参与角色;培训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师资、场地、物品和经费等);学员的活动安排。另外,还须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与工作业务的关系、技术发展水平与趋势等,培训部门只要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应重点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对于管理人员则以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剖析培训,且将培训的管理考核单变为培训单,利用每月例会、每日的日清会、专业例会的方法。
第三,实施培训方案。用制度保障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公司要树立“培训与鉴定并重,立足于开发使用”的战略思想,逐步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以培训促鉴定,以鉴定检验培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技能竞赛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一是公司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中心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指导,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公司及各直属单位严把选送关,鉴定资格关,特别对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国家特种作业资格证和操作证的一律不准上岗和参与技能鉴定,保证职业安全。二是全面优化培训内容,形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论外培,还是内培,都要坚持按需施教,通过“四定”工作,对公司所涉及12个行业229个工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细划,并对每个工种的岗位要求、工作规范及任务进行详细的描述。三是建立考评员考核制度,加快特殊工种试题开发。现已精心选拔培养246名考评员和高级考评员,实行动态管理。要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院校专家教授合作,共同开发自有工种的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和试题库。四是克服实际操作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强化实作基地建设和安全保障措施。要将设备维修中心、大准铁路公司多个站场建成大批量实作的重要基地,形成固定的场所台位和工器具。五是坚持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由用人单位通过使用评价和反馈培训鉴定效果,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员工技能晋升作为参与分配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加强技能人员培训,公司每年要选派100名左右优秀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新工艺和新技术,解决多种引进设备的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公司还要通过内部集中办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和一专多能等多种办法和途径,把鉴定前的再培训作为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有效形式,在确保鉴定质量的前提下,求得技能人才数量的稳定增长。最后,要完善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在注重人才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合理使用。一是用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加以激励;二是用身边的全国劳模精神和企业文化激励;三是用薪酬收入倾斜政策激励;四是吸收优秀劳务派遣人员转为全员劳动合同制员工;五是建立首席技师制度。鼓励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全面推行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制度,在其对应的技术岗位工作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
第四,培训的评估和反馈。应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制定培训追踪和监测制度。目前,绝大部分单位培训系统的弱点是对需求计划的制定、培训组织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性评估。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是在国外企业培训中较为通用的评估模型,包括第一层,反应;第二层,学习;第三层,行为;第四层,结果。柯氏评估模型作为较为成功的模型,代表了目前国际较为先进的管理水平。培训评估层面的有效性及方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层,培训项目的评价。主要是培训需求计划评估,由单位评价培训项目的可行性、技术要求、培训规模、时间和地点要求,学员评价培训的内容、讲师水平、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环境。具体采取的方式有调查问卷、访谈、电话调查等,一般采用的尺度5分法(极好、很好、好、一般、差)来衡量,操作性强。这种评价的缺陷是主观性太强,为初等评估。第二层,学习情况的考核。包括培训师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考核,培训主管部门对基层培训基地的培训组织实施考核,培训基地对培训班的组织考核等几个方面,多采用考察、评比、考试、知识竞赛、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这个层次的评估与培训项目的目标较为接近,参考指标明确,对比清晰,为深层次评估。第三层,学员培训后,能力意识的改变程度。主要是是对比学员受训后3个月的表现与受训前的表现,反应个体的培训成果。评价方法有组织观察考核、领导的评价、客户的反应、同事的评价等。这个层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三级评估。第四层,培训项目对公司全局的影响程度。主要评估培训项目对企业发展贡献率,从宏观的角度,把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指标,如产量、劳动生产率、安全情况、利润等与培训前进行比较。这种评估方式反映企业投资培训的根本目的,指导培训项目投资方向。这一层次评估要建立在目标数据组和参照数据组与实际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上,是四级评估也即终极评估。只有通过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才能验证出培训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期望,从而完善培训管理,促使培训活动规范化、科学化,也才能为培训需求分析、拟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与管理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培训系统与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启明:企业培训计划的框架及内容[J].人力资源,2001(5).
[3]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培训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参加培训课程心得体会范文6
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医院新职工入职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精神(Humanism)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价值。这一理念对于改进新时期医院新职工入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自2013年起,本院在总结过去入职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现行的入职培训模式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尝试引入人文精神和理念,探索建立新型入职培训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具体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1.1工作目标秉承人本思想,倡导人文精神,通过采取更灵活的手段和更科学的方法,安排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更加关注新职工工作心态和职业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新职工入职培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教育活动,推进知识技能、工作心态和职业素养培训的有机结合,为新职工成长提供全方位教育培训保障,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2]。
1.2实践探索
1.2.1创新培训形式,强化新职工交流互动。通过引入外出实地拓展培训、卓越团队训练营、新职工篝火晚会、入职宣誓仪式、医院文化展厅现场参观和消防技能实际演练等多样化培训形式,打破既往培训课堂教育枯燥宣教的教学模式,注重授课教师和新职工的双向沟通交流,鼓励思想碰撞和观点共鸣,更加关注每一名新职工的参与融入程度,使其牢固树立起团队观念和合作意识;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培训组织效率,保障培训信息传达,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促进新职工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
1.2.2充实培训内容,支持新职工成长。充分考虑新职工社会经验匮乏、职业生涯刚刚起步和心理素质不过硬等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将其分为职业素养培训和规章制度培训两个主题。职业素养培训内容包括:(1)医院领导对医院发展概述,历史文化传承和远景目标展望等的总体介绍;(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医、教、研思维培养和工作压力心理应对等专项知识培训;(3)医院资深专家从医生涯心得体会的亲身讲述和分享。这样,使每位新职工在第一时间认知和认同医院精神文化,明确职业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培训主要由医院各职能部门对新职工履职提出管理要求,明确工作内容、权利和职责,涵盖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和专项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职工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行为方式,为其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指明方向。
1.2.3强化培训考核评估,树立良好绩效导向。探索建立培训效果评估评价体系,一方面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将培训出勤纪律、结业考试成绩、培训总结报告质量和授课教师反馈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培训整体表现记入职工职业生涯档案,对于高质量完成培训的职工予以表彰,优秀培训总结推荐至医院院报和网站专版刊发,而考核不合格人员安排重考,并向业务科室和职能主管部门通报考核结果,从工作一开始就为新职工树立良好的绩效行为导向;另一方面对每年培训工作总体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新职工访谈等形式对培训整体组织安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时间跨度等内容进行调查评估,征求新职工对培训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整改,实现对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
1.2.4统筹安排培训日程,做好培训服务保障。秉承人力资源投资理念,将新职工入职培训工作纳入医院职工素质教育的总体框架中,不断加大对入职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师资、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和保障。医院领导、资深专家、外聘培训公司组成强大的培训师资队伍,精心准备、认真授课,展现出医院对每位新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尊重;医院人事部门依据培训内容和逻辑关系统筹安排培训日程,保证培训环节前后衔接有序,专门编写印制新职工应知应会知识手册,下发课程讲义汇编,准备各类入职资料;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准备培训课程,提供全面保障支持,宣传部门全程提供摄影摄像支持,制作纪念影像资料,开辟宣传专栏,为培训工作整体有序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2新型入职培训模式培训效果
通过实施培训效果调查评估,整理统计各项工作开展评估指标,结果提示,本院新职工入职培训工作得到了参训人员的高度认可,总体满意度达到96%以上,各位参训人员同时还对培训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显示出良好的工作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
2.1增强了新职工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加快其工作融入进程
通过加入团队建设和医院文化的培训内容,以及人性化的培训安排和人、财、物等资源的全方位保障,能够让每一名新职工切实感受到医院对新职工群体的重视和对人才成长的关注,激发其团队意识和荣誉意识,增强新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职工通过入职培训不仅获得了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在思想上逐渐理解和认同医院文化,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自身行为、更好地适应医院工作要求、加快自身融入医院的进程。
2.2搭建了新职工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保持其队伍稳定
短期互动式的集中培训,为全体新职工创造了大量沟通交流的机会。而打破身份、专业等限制,随机性地分组安排,重新组建新的学习团队,让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的新职工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互相增强信任,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增进了友谊,形成了许多以情感和爱好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同时,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为新职工增进交流创造了便利,提供了载体,有助于消除新职工入职后面临新环境产生的孤独感和紧张感,使其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生活压力,保持新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有效减少短期内因无法融入工作而离职的现象发生。下表列举了2012年(新型入职培训模式实行前)至2014年(新型入职培训模式实行后)新职工入职后6个月内离职的数据,显示了2012年至2014年间,医院离职人员比例逐年下降。
2.3明确了新职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实现个人成长同医院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