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在编撰小学语文绘本的过程中,凝聚了编撰者的智慧与心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这已经成为我们优秀文化艺术当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小学生阅读语文绘本,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绘本当中的内容,同时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使得小学语文绘本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关于小学绘本阅读及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绘本、绘本阅读、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
绘本是借助图文等形式,以放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读物的一部分。绘本以它生动的图话,简单的文字,容易理解和接受等特点受到小学生的和喜欢欢迎。其次鉴于它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等特点,也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
绘本阅读是绘本作为一种阅读资料进入幼儿及小学生阅读学习生活的一种简称。绘本阅读对语言的发展这一问题备受各国学者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绘本阅读具有强大的不可估计的价值量”。
小学绘本阅读教学是绘本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进入小学课堂的形式。小学绘本阅读教学以它趣味十足的内容,独特的教学形式,容易接受等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小学绘本阅读有它的必然性。
(二)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小W绘本,它聚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于一体;它是多样性,生动性色彩性的统一。因此它具有非凡的教育价值取向。绘本教育作为儿童读物的一部分,也是早期阅读的一部分,更是语言教育的一部分。同时,绘本阅读作为一种独特的小学生文化形式,是小学生文化的呈现,它是小学生教育,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阅读教学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词汇,增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绘本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三)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绘本阅读,它作为小学生打开视野的大门。绘本阅读教学就成了小学生打开视野大门的钥匙。它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学习习惯。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甚至语文的爱好。因此,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将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是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绘本阅读课堂质量,完成绘本阅读任务的重要保障。它能够有效确保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关于培养小学生绘本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将终生受益。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绘本,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借助幽默风趣的画面,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量去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小学生带入阅读的乐趣中来,带入知识的原野上。让小学生在这一片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熬夜。张开他们幻想的翅膀,在希望的原野上翱翔。让他们在享受绘本故事的同时,轻松的领悟很多深奥的道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绘本故事中优秀嗯小朋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儿童天生就是幻想家”,想象是小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兴趣。让小学生喜欢上上绘本多样的形象,曲折的情节,有趣的故事。让他们在想象中爱上阅读。以学生为本为。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条件下创作,要求不限,结构完整,内容健康即可。
(二)关于学习小学绘本阅读课堂内容的教学策略
老师上课微笑着走上讲台,以饱满的激情,简单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当天的教学内容上来;请学生打开书,然后看图,让学生在欣赏美图的同时尽情想象;每节课可以找5到8个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每个同学说完自己的故事后,一定要注意鼓励表扬或者奖励,以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全班学生一起读文,在读文中获得满足寻并找差异,完善学生自己想象的故事。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给自己的同学好朋友,大声朗读绘本文字,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放学后可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关于丰富小学绘本阅读课堂形式的教学策略
主题引导式:绘本上的每一个故事,或是每一个故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鲜明的主题。老师可以把主题思想作为学习的前言。绘本它本身就是图文并茂的,是图画和文字的结合体。老师可以把散落在书上的图片用不同的顺序串起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趣,让学生在幸福的天堂里自由的玩耍。
表演延伸式:表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书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书中的艺术。不管是老师,还是让学生以绘本为主,以想象为辅的情趣表演总能让学生开怀大笑。让他们更加真实的参与到绘本故事中去,体会绘本主题,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三观。
读写画结合式:读,能够释放学生的激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是对汉子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画,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思想。通过改编,续编等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文字,简单的线条表达自己想象的故事。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四)关于完成小学绘本阅读任务的教学策略
学会发现美:让学生欣赏美图,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然后发现生活中美。
学会思考:讨论故事是思考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影响学生思考深度和宽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课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图画文字的思考,对绘本的思考。让孩子学会思考,他们就能够建造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空间。
学会表达:这一表达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书表达能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绘本家”。老师和学生一起讲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改写结局,改编情节,给画中小朋友写信,或绘本创作都能极好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绘本教学是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个华丽的舞台。
三、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评估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评估是针对上述教学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实际的课堂中是否具有实践性的简单评估。
(一)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可行性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具有新颖而独特的特点。能够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图文简单且道理深入浅出,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对于老师来说,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极好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延伸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便于其它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上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实践性
上述教学策略简活动单,方式灵活。便于老师课堂操作,学生课堂参与。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上述教学策略具有实践性。
四、结束语
通过打造优质的小学绘本阅读课堂,深入小学绘本阅读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及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J].社会科学2005(2).
[2]郝广才.好绘画如何好[J].社会科学2003(27).
[3]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J].社会科学教育2008(4).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问题;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和创意性阅读,注重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阅读作为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范围的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拓展性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对学生教材阅读的延伸来增加学生的文本阅读量,从而让学生在博读、多读的状态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实施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阅读拓展形式单一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拓展形式常常比较单一,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如在讲述关于春天的教材作品时,教师通常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进行古诗《春夜喜雨》的背诵,并让学生通过古诗的背诵和课文的学习来想象春天的情境,这种单一化的拓展方式只是学生低水平的阅读重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拓展过度
教师在教材作品的讲述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补充阅读,让学生在背景材料的阅读中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导致他们在进行文章背景资料的拓展时存在着过度拓展的现象,使得许多拓展内容与教材作品的联系并不大,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没有真正发挥拓展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丰富拓展阅读形式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材内容的阅读训练和积累,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以作为学生教材文本阅读的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以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促进他们阅读视野的拓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阅读资料的搜集,从而丰富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能够更轻松地走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对阅读信息的整合,拓展教材阅读的内涵
教师在讲述语文课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对所搜集的阅读资料的整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适度拓展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通过整合拓展阅读材料,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以达到激发他们对课文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进而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立图书角或布置课下阅读任务等形式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计划,定期举办课外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例如,设置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抢答,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获胜会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总之,拓展性阅读作为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搜集、整合以及开外阅读活动的组织来不断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秋玲.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概述
自主阅读指学生以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而进行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在将自主阅读的涵义界定于两个层面的同时,我们更为关注认知层面的自主,因为只有认知层面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的自主;否则,行为上的自主将由自觉退化为低层次的自由。
自主阅读教学是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阅读教学。自主阅读教学强调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阅读体验的尊重,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使阅读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个性的成长空间和生命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它要求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阅读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阅读、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阅读全过程的充分体验。它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阅读愿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化、批判性、创造性地学习和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途径,也是他们了解和思索人生的工具。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尝受到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我国语文教育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困难大大超过理科和非母语教学。后者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成为学习的动机,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而学生对母语,即使是未上过的新课文,看一遍似乎全懂,认知没有障碍,似乎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生很难产生学习母语的内驱力。没有内驱力,对母语学习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就是语文教师面对的困境。摆脱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必须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注重思维教学
当代新技术革命,使人们置身于一个发达的智力环境之中,并提出了高度发展人们的智慧水平的任务。由于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阅读过程的智力活动性质、阅读中认知方式的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也日益关注阅读中思维活动方式和规律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水平。语言教学尤其与思维有着最直接最本质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则是语言的内容,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思维活跃才能语言丰富,思维清晰才能表达准确。因而,我国许多语文教学专家都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于漪认为:“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就会导致学生: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
(三)注重阅读方法教学
阅读方法的习得将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阅读能力本身能够使我们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满足感。相反,在印刷品充斥的年代,个人读写能力低下则意味着他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生活中的价值实现和乐趣则会大大减少,而且还有可能使自身受制于那些更有能力克服文字障碍的人。因此,“读写能力的缺乏限制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成就,也降低了个人的自主程度,自己被迫成为他人解释的被动接受者。……早期阅读失败也可能导致认知技巧的萎缩”。网此外,读写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阅读方面的障碍会损害写作能力的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用书写表达自身的社会中,而正是这种参与书面话语的能力在学校内外的世界中获得高度评价、富有影响力,从而赋予我们以力量。”
(四)开放教学过程,鼓励自主解读
开放阅读教学过程的种种个别化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迟缓者亦有很大帮助。其中让学生自我选择教材和按自己的程度发展阅读能力,与发展阅读能力作为终身习惯的目标相一致。但是,这些模式要求过多的准备时间、个别商讨时间,使课堂教学难以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部分问题阅读者人数的增加,教学计划也更难以实施。因此,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运用形式上的、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与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自主阅读教学应以行为自主为依托和平台,旨归落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学生阅读认知的自主,即对阅读文本的自主解读。
强化课内语言训练和课外语言实践。
(五)注重朗读训练
重视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的精髓。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信息的传输从视觉扩大到听觉,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有利于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精神实质,因而能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实际上是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教师应注意选取文情并茂的精彩段落篇章,让学生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创造机会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第一,重视朗读的语音停顿。语音停顿有自然停顿、语意停顿和感情停顿之分。第二,注重朗读的重音。它分为语法重音、语义重音和感情重音。第三,调整朗读速度。要根据朗读内容的表达需要选择朗读的速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有示范读、领读、轮读、齐读、自由读、指名
读和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教师的示范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示范朗读不应成为学生亦步亦趋的摹仿目标,而应作为一种应该怎样展开表情朗读的实例。
参考文献:
刘国正等著:《21世纪语文对话》,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而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将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1课堂教学的特征
要想将课堂教学策略高效的运用到初中语文的阅读课堂上,就需我们认识与了解课堂教学的特征。下面,就针对课堂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得到提高并不关心。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全新的课堂教学较传统的教学而言,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全新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无法预测课堂上所出现的事情。此外,全新的课堂教学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较为轻松,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性也是全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在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2.1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多选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虽然多媒体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话、表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对文章的体悟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下多读文章,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积累阅读经验。
2.2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
语文的阅读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大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且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阅读教学内涵,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此种教学情景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的甚至偏离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所创造的教学情景有错误的理解与认识。
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3.1丰富阅读方式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应要不断的丰富阅读方式。其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分角色朗读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来进行朗读,此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展现其特长的舞台。
3.2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及氛围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上,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及氛围。老师可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在运用生动的语言时,应根据不同文章所体现的不同情感来创建符合文章感彩的情境。老师还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来为学生创建色彩鲜明、个性特征鲜明的情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3阅读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应参与到课堂中去,以此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自己总结相关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不断的体会文章的情感,进而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够有效的扩展。
4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此,我们应首先了解课堂教学的特征,其次认识与了解目前语文阅读课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教师应不断地丰富阅读方式,在课堂上不断创造良好的情境以及教学氛围,并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素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38):44.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0-02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即教师依托"批注式"阅读法,并基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阅读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阅读指导的教学策略。批注式阅读是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边总结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是迎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阅读方法,能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把握课前阅读,激励学生进行自由、自主批注
课前阅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它关系着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第一步便是课前阅读批示。课前阅读批注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课前批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某一句话或者某个词的用法标注在与之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将某一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划出了,也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评述。
当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阅读知识对整篇文章进行自由理解,并将那些自己认为优美、有价值或者自己在理解上有难度的标注出来。当然,例如,在朱自清《春》的课前阅读中,学生们可以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划出来,并将"朗润"、"涨"、"红"、"赶趟儿"等重要词汇标出。当然,在课前阅读批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即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学生的课前批注虽然可以自主进行,但必须在理清文章脉络和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只有理清了文章大意,学生的阅读批注才更加具有针对性,才更加有效。
2.课中点拨指导,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重难点
在课前阅读批注时,很多学生已经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密密麻麻地作满了批注,但这些批注仅仅是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键点,要想真正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验证,还需要教师的"课中点拨"。在课中批注环节,教师要明确目标,基于教学重难点内容重新指导学生的批注,这时考验一位教师基本教学功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善用技巧,灵活授课。
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前批注是零散而随意的,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批注进行汇总,筛选出有价值的作为教学内容来讲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不能解决的批注类问题,继而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教师再将各个小组汇总的批注内容进行重新汇总,讲解。其次,在教学重难点处进行精心指导,耐心批注。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中心,提出以下问题:"课文总共三次写到'背影',每次提到是在什么时候,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分别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这对表现课文中心主旨有什么作用?"这种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细微处入手,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性的批注,这种指导不仅提升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课后批注,在反思与对比中实现查漏补缺
课后批注是既课前批注、课中批注后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与对比找出自身在整个批注式阅读中的不足与缺陷,继而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在课后批注环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整个阅读教学(从中心主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即重新提示一些重要内容,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批注过。第二,及时回答学生关于批注阅读的难题。第二,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各自的批注查漏补缺。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批注环节,学生A将自己的批注同学生B 做了对比,发现了自己将一个重要问题遗漏了,这一问题是:"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在该篇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十分重要,而A同学在批注过程中竟然遗漏了,但幸运的是,通过与B同学进行对比,A同学的批注又变得全面而具体了。可见,课后批注的对比对查漏补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课后批注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不懂的内容趁机提出来,确保阅读难题无处遁形。
综上可知,批注式策略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读"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励课前阅读批注、指导课中批注、反思课后批注等三方面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即多点勾画、多点批注、多点反思,让批注式教学法为学生阅读插上成功的翅膀,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自信阅读。
参考文献:
[1]魏梅芳.与文本对话 引自由表达――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16.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课堂阅读的有效性,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一、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四、注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