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是“以人为本”这是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另一部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内容或者叫三个基本点。

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唯物史观:

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他们又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完全是这样,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的迅速增长,三无(土地、岗位、保障)农民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单纯追求扩大数量,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如果增长方式不正确就可能导致“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的局面。

对一个山区、丘陵、平川各占三分之一的翼城来说,我们要想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几年来,翼城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均超过了一千多元,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样的小康是不是就是全面小康,答案是不完全的。为此,县委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但××年,翼城一下子就铺开了项工程如:村村通工程、饮水解困工程、解放路扩建工程、沼气工程、南环路工程等都是“民心工程”,这些都是以民为本的工程,还有社会保障干部待遇、旧城改造、社会风气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反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用我们的努力去减少群众压力,用我们的艰苦去解决群众的饥苦,对于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解决,不要等群众发出无奈的呼喊时才去解决,也不要等到财政无限充裕的时候才去解决,而是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就去帮助解决,在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凝聚民心,凝聚力量促进发展,我们不但要金杯银杯,更重要的是要得老百姓的口碑。尤其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我们更要翼城的绿水青山,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是体现了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的原因在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即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内容或者是第一个基本点,要求用全面的观点,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着眼于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建设。

全面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说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即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⒉科学发展观的第二个内容或者叫第二个基本点,要求用联系的而不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的。从宏观上讲协调就是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联系。这种联系实际就是讲“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也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解决城乡差别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的问题,我们翼城提出的“八精六建”发展战略,其中的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畅通翼城、燃气翼城、节水翼城等都是围绕着“三农”展开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千方百计抓好农村的党的建设、农村基础政权建设和文化建设,让农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打得起官司,让农民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统筹区域发展,关键是促进共同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发展。因此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在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方面,国家要营造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翼城要抓住这个机遇,促进翼城的崛起。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抗击非典的斗争,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要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关注生命,关注健康。只有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失业、贫困、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社会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要保护生态,二是要节约资源,三是要治污治乱,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翼城,就是要让翼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关键是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现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因素,一是高油价,二是出口磨擦,三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即为翼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值得注意一下的是我们讲的协调不等于平均发展,放慢速度的发展,不是“劫富济贫”的发展,也不是“压快拉慢”的发展,协调是要改革体制,扫除发展的障碍,解开发展“瓶颈”。发挥市场、政府、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⒊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内容或者第三个基本点,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而不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可持续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是国际公认的,即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它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别国的利益。

作为翼城来说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三是要保护环境。

⒋科学发展观还体现了矛盾论的观点,它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首要是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各种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并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2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自然地理是基础,地理问题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展开的;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2、时间的安排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高二暑假补课

地球、地图、行星地球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寒假补课

交通运输布局与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区域地理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与防治

章节练习和月考检查

综合强化训练

高考模拟

3、具体措施

(1)钻研课标和教材等,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特别是研究年各地高考题,用来指导复习工作。要求学生:

①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②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③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④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⑤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⑥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⑦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⑧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⑨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⑩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2)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备课要深入,针对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背”知识,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如“空中楼阁”,从历年高考看,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吸收社会信息而命制的。因此,地理课本是复习的基础,以高中地理为主线糅合相应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地理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全面复习教材和理解教材,广泛关注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是地理复习的关键。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与粮食问题,还是全球面临的温室效应问题,或是我国西部开发问题,都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支点,也是中学地理教育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还是地理试题中重中之重。地理价值观教育不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理论,而是通过典型区域的分析,典型题例的讲解,并进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训练,才能真正深入考生的价值观体系。

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市化、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在复习中,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

(4)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习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继续深造和创新的基础。在考查方法上,这种检测是通过获取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别、判断、推论、论证等思维过程实现的。因此,在复习中对练习题精选、精练,并且每复习完一个单元进行过关考试。通过练—考—评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

要重视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培养学生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指导学生把考试说明中所有与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教给学生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剖面图、等值线图等)。

(5)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生存和发展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如地理学科内(或以地理学科为主)的热点知识可能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掘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媒介 模式 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议程设置理论阐释

议程设置的思想来源于李普曼《舆论学》中“虚拟世界”(也称为拟态世界)概念。他认为大众媒介的报道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构成一个由媒介所绘制的图景,引起人们的优先关注,进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1963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首次在政治学上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他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话语对议程设置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新闻媒介在告诉读者该怎么想上大都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上却异常成功。”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思威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对李普曼和科恩的思想进行了假设性推论和延伸,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验证,并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式提出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标志着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后来,他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第一次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根据事实的显著性进行优先的选择和进行报道来影响公众,为公众设置讨论和关注的议题,从而通过影响公众对媒介报道事件的理解和解读,最终达到影响公众认知的目的。

麦库姆斯和肖之后的传播学者也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D.H.韦弗在1976年的调查,日本学者竹下俊郎在1982年和1986年进行的调查等。他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在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受众的“议程设置”中有高度的相关性。其后的研究揭示出了“议程设置”的三种作用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模式”,将“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引入到微观领域。

议程设置理论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一系列的实证探索,该理论的正确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得到了诸多的验证,为传播学界和实务界所普遍认可。但是以上的诸多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大众传媒与公众之间进行,主客体非常明确直观。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传媒与公众之间谁为谁设置议程的问题也未能得到解决。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政府、公众和媒介之间的关系也越发错综复杂,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建构起现代社会传媒生态。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公众表达舆情的渠道大大拓宽,全新的传播方式也让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综上,这些情况使议程设置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大众传媒的再分类

传统的议程设置研究中,没有根据受众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分类,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与此相对应的,也没有对大众传媒进行分类研究。无论是麦库姆斯,还是后来的研究者,都无一例外地将受众和媒介作为整体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论证。笔者认为。在复杂的传播研究系统中,每一个不同性质的因素都会发生作用,麦库姆斯和肖以及后来的研究者们在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实验的严密性,没有对主客体进行细分,所以他们得出的相关结果和真实情况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误差,而是由于实验设计的不严密所造成的。为了避免干扰,笔者根据媒介的性质和其受众主体的特点,将传媒进行了区别于以往媒介划分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是以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权威媒体。

这些主流媒体,主要承担着党和政府喉舌的责任,发挥着喉舌功能。此类媒体在采访和报道中要坚决贯彻党性原则,即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着力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政策方针,要通过宣传报道引导公众认清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媒体代表着社会主流阶层的利益诉求。

第二类是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精英媒体。

这类媒体的主要受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人,他们对于社会事务(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公共事务)非常关注,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学教授等。他们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拥有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以及改造社会的意愿,这类媒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反映社会实情,促进民主化进程,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赢得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这类媒体代表的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利益诉求。

第三类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草根媒体。

这类媒体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形成的。它代表的群体是那些对实现自身权利有着强烈渴望,但是又缺乏其他表达意愿渠道的人,如大学生、普通自领等。他们也想要取得与自身相关的某些公共事务的话语权,通过网络或者手机传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表达权,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社会倾听,社会关注。

三、三种议程设置模式

如上所述,不同的媒体在报道中总是要考虑到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设置符合该群体利益的议题。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紧密相联,却又相互矛盾。围绕着事件不断运动,共同推动着事件的发展。在此辩证关系的基础之上,围绕着事件的报道,三种不同的议程设置方式应运而生。

1,政府媒体(主流媒体)公众式议程。通常情况下,这种议程设置方式主要存在于主流媒体中。政府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最先获得信息,甚至于政府本身主导了事件的发生,从而扮演着信源的角色。无论哪一种,政府都能首先在媒体和公众之前知晓事件的发生和进程,通过各种行政法规或者法律法令实现对事态的控制,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者,通过对信息的掌握为媒体设置了议程。决定了媒体的报道议题,进而媒体再对公众进行相应的议程设置,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之下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保证公众的认知遵循政府所设置的议程。当前政府针对农民工,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规和措施,但是真正要落到实处,需要全民的关注和参与。在|此情况下,主流权威媒体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生存问题的关注,还要在社会上倡导一种正确看待农民工群体的价值导向和平等观念。对于农民工群体,社会上存在着歧视与偏见,如在称谓上,从最初的“打工仔、打工妹”到“农民工”,直到近期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首先改称为“新城市建设者”,这一称谓的改变实质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也透露出政府将农民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的信息。不难看出,主流权威媒体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的参与,政府借助于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农民工生对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主要内容所设置的议题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加深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引导城市居民

正确认识农民工对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正确对待农民工,避免因对农民工的歧视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了喉舌作用,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自上而下地宣传督促了地方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和对中央文件和政策的落实,并且相应地展开行动。简言之,此种议程设置模式更多的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意志,最终的结果是通过党和政府的行为来带动的公众和社会集体。

2 (精英)媒体一公众一政府式议程。媒体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望者,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社会上发生的事。作为社会精英。他们并不缺少表达渠道,也不缺乏话语权,他们更多的是期望能够更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不仅仅是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还有更多政治层面的话语权。他们也希望在主流媒体之外树立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对于社会事务的讨论经常局限于社会道德层面。同样是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不同于主流权威媒体,精英媒体更多着眼于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和对造成此类问题的背景的强烈批判。例如《南方周末》多次对农民工家庭所存在的“空巢现象”进行深度报道,报道了农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一系列潜在问题,利用评论和深度报道等形式详细介绍了农民工离家后家庭的生活状况、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背景,将长期被忽视的农民工家人的生活展现给公众。为公众设置了一个新的议题:即需要得到关爱的不仅仅是农民工本人,更还有农民工的家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长期为社会所忽视,他们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甚至超过农民工本人。由于该群体以知识阶层为主,且数量庞大,相似教育背景的知识群体能够迅速就该议题形成共识,在短时期形成舆论风暴,并且不断向外扩散,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议题,即形成“民意和公意”,聚集起巨大的社会能量,导致政府介入。由此,精英媒体在报道和讨论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话语权,还通过产生的结果实现了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权。

3 公众(草根)媒体政府式议程。对于广大公众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公众来说,互联网的兴起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性扩大了公众尤其是草根表达的空间和路径,降低了公众自我表达的成本。也降低了因为过度表达所带来的附加的风险成本。当前的社会状况下,以实现公众的知情权为最明显标志,博客、论坛等新的传播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技术特征和传播特性满足了公众的需要和吁求,在公众的表达和讨论中形成了来自社会中下层的舆论,通过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不断扩大,讨论的话题也成为了媒体报道的议题。随后,自下而上地席卷各个社会阶层,从而凸显了普通民众的社会基础性地位。农民工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草根阶层的生存环境是最贴近农民工的,因此草根阶层是最早感受到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群体,他们通过博客、图片等方式在网络和手机上进行传播,把农民工生存的现实和艰难传递给普通社会公众,进而在普通公众中形成一定的舆论,通过讨论形成舆论焦点和议题,以此为中心刮起舆论的漩涡,将媒体卷入进来,从而将漩涡越卷越大,最后促进政府就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4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特点与成因;预防和化解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发严重危害着社会政治稳定,给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射阳县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分析目前射阳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对于维护地区政治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和谐射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射阳县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

(1)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06至2009年10月,射阳县的集中上访分别为124、149、179、136起,分别比上一年增加20%,如没有政策一直对此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的发生,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种增长幅度会更大,但这种上升趋势仍无法阻止。

(2)群体性突发事件反映的问题相对较集中。以2009年1-10月来县集体上访数为例,136起集体上访案中,土地问题34件,三农问题26件,两个确保问题20件,房屋拆迁问题18件,环保问题14件,这五类问题占了集体上访总数的82%,其他各类问题只占集体上访总数的18%,这与射阳县经济建设速度和规律的加大有密切联系。(3)群体性突发事件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人员、领域相对较宽。由于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的起因往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易引起共鸣。如环保问题一旦发生,群众利益受到的影响较明显,群众来访人数多,情绪也较激烈,要求查处的心情较迫切。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查处涉及的技术和取证等难题较多,如不及时查处,就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3)群体性突发事件调处难度较大。参与的群众往往认为通过上访解决问题的成本较低,政府很重视上访群众问题的解决,抱着“法不责众”、“民意难违”,人越多越有理、问题越容易解决的心理,容易形成参与人数多、影响涉及面大、局面难控的群体上访事件。再加上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组织群体性上访,或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给党委、政府施加压力。由于目前我县分户经营,单独生产,群体性活动少,流动人员多,集体制约和监督力相对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已难以奏效。再加上许多的处理要牵扯到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如相互推诿扯皮,调处结果往往很难让群众满意,这在客观上又把矛盾交给各级党委、政府,而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过问,其结果易造成干群隔阂。交由公安、司法部门处理纠纷,又不能轻易动用警力,一着不慎,则极有可能引发矛盾激化,增加调处工作的难度。

2 射阳县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2.1 村干部方面的原因

2.1.1 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较差,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吃、拿、卡、要;对村集体项目不公开招投标,优亲厚友,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有关款项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公平,所有这些都容易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从农民反映村干部问题的情况看,相当部分都有村干部的问题,因此,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是引起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方面。

2.1.2 独断专行,民主意识不强。干部在决策时不讲民主和科学、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有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有些甚至借机公报私仇,进一步激化干群矛盾。

2.1.3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村干部乱吃喝、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的村级财务多年不清理、不公开或虽清理公开但流于形式,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财务制度但不认真执行,形同虚设。如各级政府都明文规定取消村组招待费,但这项财务制度有部分村没有执行到位,缺乏相互监督,使村级财务呈失控状态,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支出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进一步使干群之间形成互不信任、有隔阂的状况。

2.1.4 部分村“两委”在运行方面关系还未理顺,影响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稳定。影响村“两委”班子工作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一是“两委”班子运作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不规范,有的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二是村党支部长期包揽村里大小事务的思维定势一下子难以改变,对村委会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有时存在着不支持态度或怕失权的心理;三是村委会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总以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公信度比村支部领导高,往往脱离村支部开展工作;四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或宗族、派性利益,从中挑拨村“两委”班子的矛盾。

2.2 乡镇党委、政府方面的原因

2.2.1 纵容村干部,少数甚至不讲原则地维护村干部的利益和声誉。在下村工作和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在村干部做错事时,也不敢大胆提出批评意见,听之任之。少数乡镇干部甚至与村干部结成共同利益,这样,不仅使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下降,也使自己的权威和对村干部的调控能力下降,致使一些村干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导致一些村的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

2.2.2 在村干部选拔、村级班子组合、搭配等方面把关不严。如在用人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惯于将一些以为有魄力的“强人”选进村领导班子,认为可以压制村里的一些“刁民”,使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这类人往往在群众中缺乏感召力,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易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一旦群众的承受力超过一定限度,不满意情绪就会爆发,容易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另外,在村级班子搭配和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时,把关不严,出现村干部之间亲连亲、眷连眷,村主要领导和村财会人员是一家的现象,使权力过于集中,给腐败问题的发生带来了隐患,也是群众反映的热点之一。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着使用多、教育管理少的现象,平时只注重布置工作任务,而轻视抓好村级班子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碰到困难绕道走,造成一些班子内部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致使一些村领导班子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这些村往往就成为高发村。

2.3 群众方面的原因

2.3.1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加之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从集体中得到的福利和实惠很少,农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下降。这样,使农民的集体意识淡薄,利己主义的思想增强,客观上给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个别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缺乏从整个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要求干部怎么做,否则,就满腹怨言,怀恨在心。同时,也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3.2 民主意识差。平时一般都不太关心村集体,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也不敢指出,给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违法乱纪埋下隐患,往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或忍无可忍时才爆发出来。因此,现在农村上访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时,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一来就是反映一大堆的问题,而在平时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也就是缺乏防微杜渐。

2.3.3 法制意识差。只要权利不要义务。部分村民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或利益的时候,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也是造成基层工作难做、一些社会矛盾难以调处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邻里关系的处理上,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他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过程中,只强调自己的民利,不去尽《条例》规定中的如实、客观、依法上访的义务。

3 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

3.1 关注民生,维护群众的利益

近些年来,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迟迟得不到缓解,寻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取少予”和侵犯群众利益造成的。因此,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到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政绩观,不能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只顾眼前的虚假繁荣,去牺牲老百姓的利益。领导干部要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量力而行,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同时,社会福利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超越也不能人为压低,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群众在为发展付出代价的同时,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调动和维系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此外,要健全社会救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安全网,实现社会公平;完善“低保”,建立医疗、教育救助制度;对那些通过自身劳动仍不能解决生活温饱者,国家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困难家庭在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重大事故和灾情等方面的救助。比如,要用减免学杂费和恢复人民助学金的办法,实行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要建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物价指数的上升,适时调整低保标准的机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制度性安排。

3.2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一是完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矛盾的处理和解决有法可依,促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健全法律法规,关键要从法律层次界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规范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相关机关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运行机制等,要对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违法乱纪的惩诫做出法律的规定。特别要抓紧制定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的专门法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使之出台。同时,要健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相关规章规定,对不合时宜的规章及条款给以修订和废除。

二是规范政府的执法行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依法行政,少犯错误是减少或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方面。因此,对政府而言,应当大力提升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学会按法律办事,学会按法律程序、法律手段解决冲突。要加大对党政干部违法行政的惩罚力度,对于因侵害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问题久拖不决等原因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3.3 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有效防控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是构筑有效的防范机制。首先要把防范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的责任制,建立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限期化解制度,尤其要把防范重心下移,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县区、乡镇、街道、企业、居委会、村委会矛盾纠纷调节防范工作网络;重大活动、重要时期要开展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重点时期的防范化解延伸为经常性的工作,做到关键时期重点抓,平常期间经常抓,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察觉并解决一些倾向性的闹事苗头,防止矛盾的聚积和扩大。比如,河南省许昌县建立了“1+4+1”的处理涉检问题工作新模式,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牵头协调,以检察院接待站、派出所、基层法庭、乡镇司法所为依托,村两委协助配合,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络机制,实行定期下访、敞开接访、主动约访,实现涉检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从源头上防范处理涉检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5

本文央企名录来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央企基金会的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来自企业基金会官方网站或公开的企业资料和官方报道。

一、央企基金会概况

(一)数量分析

成立基金会的央企占央企总数的10%左右。目前,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共有113家,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共有12家央企成立了11家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人民总装备部三个单位共同筹建),约占央企总数的10%。

从中可以看出,央企基金会的数量还比较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央企虽然没有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但也与其他央企等企业共同成立了基金会。例如,2012年12月,由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粤电集团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等,共13家企业共同捐资设立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是筹集资金资助岭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加强对优秀文化艺术项目、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助、扶持、收藏和展示,鼓励文化艺术创新,促进岭南文化艺术交流和产业发展,服务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2012年12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中国妇联共同发起设立了“水库移民妇女发展扶持基金”,该基金主要开展贫困助学、大病救助、技能培训、“妇女之家”以及“母亲健康快车”配置等五个方面的项目内容。项目主要涉及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两电站已经搬迁安置的移民区域。除以上提及的定向基金外,也有央企虽没有成立基金会,但其分公司有自己的基金会,如中国建筑总公司下属的中建二局有自己的基金会,为公司贫困职工提供紧急援助。

(二)基金性质分析

在11家基金会中,除了中国航天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外,其余基金会均为非公募基金会。

(三)行业性质分析

成立基金会的央企并没有显示出行业影响,12家央企分属各个行业。

(四)基金会活动领域分析

基金会项目与央企性质无关联。11家基金会中,中国航天基金会致力于服务我国航天事业,包括奖励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此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基于行业特点,该基金会致力于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推动海洋环境生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支持海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以及其他慈善公益事业。

除了上述两家基金会是基于行业特点确立其活动领域外,其他基金会的重点资助领域集中于教育、扶贫和赈灾等项目。此外,环保也是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例如,神华基金会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扶贫济困、救助灾害、环境保护、合作交流等。华润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领域是赈灾济难、扶贫济困、支持教育。

由此可见,央企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领域与企业的业务关联度较小,集中于“爱心捐赠”、“扶贫救灾”等。

(五)透明度披露状况

央企基金会透明度普遍较好。除东风公益基金会刚刚成立外,中远慈善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神华公益基金会、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华润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等基金会均公布其基金会年度报告,详细列出资金支出等信息。

此外,大部分央企基金会拥有自己网站,总体来看,央企基金会信息化水平较高。

(六)基金会章程严格完善

目前,11家央企基金会中,大部分基金会对外公布章程信息并且有严格完善的监督监管制度,体现了基金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的相关制度极具代表性。首先,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特别邀请两名专业人员担任监事,通过列席理事会会议,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提出质询和建议等方式,保障基金会运作的合法合规。其次在基金会内部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决策机制。坚持所有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安排由理事会集体决策制度,不断完善理事会召集、审议、决策规则和流程。

(七)基金会人才概况

根据央企基金会公布的信息看,有些央企基金会并没有全职员工,而是由企业员工兼职基金会工作。人才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基金会亦如此。从长远来看,没有专业的人才,将对基金会的专业能力提高及长远发展不利。此外,从近期看,缺乏专业的人才运营基金会,无疑将会影响基金会的运作效率,更会影响基金会项目的高效运作。

二、央企基金会概况分析及建议

(一)助力责任实践,优化资源整合

央企有了自己的基金会,不仅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央企应进一步加强基金会在优化管理、资源整合以及专业化运作等方面的力度,在积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的情况下,通过搭建平台、寻求共识,形成合力、提升效率,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到基金会对于促进企业自身、行业自身、以及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参与到统一的行动和实践中来,实现自身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生和共同发展。

对此,本刊对成立了基金会的数家央企进行了专访或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央企的基金会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东风汽车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涛所说,企业成立基金会后,履行社会责任的资金问题将会更有效率地解决,“(基金会)注册的资金就是作为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资金平台。以前资金渠道是一事一个批示,现在有一个规范的资金支撑平台”。因此,央企有了自己的基金会意味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资金问题不需要层层审批,大大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

此外,对于有志于成立企业基金会或参与企业基金会项目的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和服务意识,通过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在优化环境和放宽准入的同时,加大企业基金会宣传和知识普及的力度,为企业建立基金会创造宽松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国家电网社会责任办公室林新生表示,国网基金会成立初衷是统一运作国家电网公益资源,统一塑造国家电网公益品牌的需要,也是国际一流企业开展公益事业的共同趋势。林新生说,国家电网开展公益事业长期存在实施主体众多、资源投入巨大而分散的局面,通过发起设立基金会,“有利于进行公益项目运作,有效发挥集团化规模运作优势”。此外,林新生还表示,国家电网各单位在所在区域已形成一些优势公益项目,如山东公司的“善小”公益活动项目,江苏公司的“国家电网春苗之家”,安徽公司的“安徽农电春蕾小学”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国内影响力较小,对国网整体品牌的支撑作用不大,“通过设立基金会,以基金会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出一些优势项目,更有利于项目运作的独立性、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有利于在国内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二)项目选择体现核心优势、把握前瞻性与可持续性

企业实施公益项目或者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从战略层面来布局,掌握主动性、把握前瞻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基金会的关注领域不仅要与企业的核心优势相结合,同时更应该符合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愿景的要求。这样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同时保证更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诉求。

这就要求企业基金会在开展日常运营的同时,同时需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强基金会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的研究合作,开展项目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为项目的实践推动提供数据和智力支撑;其二,在符合自身核心优势和价值使命的基础上,集中关注社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可能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议题,如聚焦环境保护、关注特定人群等,做好项目选择的准备、做好前沿研究的准备;最后,还应做到项目选择的有目标、又步骤,可考核、可评估,保证项目执行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运作。

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就是致力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航天基金会就是央企利用自身优势服务我国航天事业。“企业基金会的关注领域会满足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其次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公益活动每个人参加都能贡献力量,如果企业的专业优势与公益项目相结合能产生影响,就能事半功倍。”麦肯锡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余进对本刊记者说。

(三)规范基金会管理,培养专业化人才

央企基金会往往挂在企业社会责任部等相关机构名下来运营,无论从资金来源来看,还是从人员构成来看,都来自央企自身。因此,央企基金会的独立性不高,而提高独立性,需要规范基金会管理框架。目前现状是基金会的运作和公司的运作往往分不开,不仅影响了基金会的运作效率,也使基金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应该规范基金会的管理框架,建立具有话语权的理事会,增加基金会自身的专业性及运营的话语权。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与我国基金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企业基金会的人才培养和梯度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尤其是在基金会运作及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而这也成为央企基金会实现进一步发展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正如光华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所说,“目前基金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才,非盈利组织基金会人才比较稀缺,特别是有经验的人才很稀缺。2005年的时候,还没有非公募基金会,现在有2000多家公益组织,如果每家基金会需要5个人才,那么就需要1万多个基金会人才,2000多个理事长,哪有那么多的人才。”因此,央企应有意识地培养此类人才,一方面为基金会成立打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或公益活动提供人才支持。(本刊记者李长海对本文亦有贡献)

从公益领域跃升到社会创新领域

神华公益基金会的“三级跳”战略 赵钧

作为国家和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通过建立基金会参与并主导开展公益项目,不仅是企业贴近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基础需求的路径,也是企业实现社会创新的重要路径。

神华公益基金会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7月1日出资2亿元人民币发起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成立初期,基金会便制定了五年内从慈善领域起步,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通过不断整合和优化优势资源向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延伸,进而实现从公益领域跃升到社会创新高度的“三级跳”战略。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

1.坚持制度先行,已制订各类规章、制度共21项,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工作人员均为专职,实行“零费用”管理,保证所有捐赠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同时杜绝关联方交易,对神华内部员工及家属不做任何形式捐助,并将此项规定写入章程。

2.通过综合开展《中国前言公益模式研究》、《慈善救助与政府一聊救助衔接研究》、《儿童医疗社会工作支持白血病儿童综合服务……501医院试点项目》等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视野,逐步迈向社会创新的新高度奠定的理论基础。

5.通过多方考察调研,不断强化平台建设,精心选择了一批诚信度高、执行力和专业性强的项目合作方。先后与中国社工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合作,进一步释放社会各方的综合优势。

4.扎实推进以三大爱心品牌为代表的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建立符合社会需求以及基金会业务范围的项目库。对于暂不适合基金会开展的项目,均纳入基金会项目库滚动管理,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

截至2012年,基金会捐资总额4.82亿元,受益地区涵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余县(区),受惠人数242.73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以打造世界一流非公募基金会为愿景,神华公益基金会正朝着国际化的创新组织日益迈进。

单一项目,多元目标――

华润慈善基金会的乡村建设实验 罗曙辉

作为央企基金会,华润集团自身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和资源优势,涉及金融、地产、物业、医药、燃气、水泥、纺织电子、电力、煤炭等领域,结合国家破解“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秉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理念,以员工、公司为单位筹款.建立义工发展机制,华润基金会开创了具有华润特色的“乡村建设实验”,因此也实现了扶贫、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以“华润希望小镇”命名的乡村建设项目操作模式,需要的资源、资金都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确定,基金会也因此集结华润集团旗下相关于公司的专业力量,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与竞争优势的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态,努力让乡村更像乡村,而不是更接近城市。

如驻地贵州遵义市土城镇的“希望小镇”,根据当地蔬菜产业优势,帮助筹建农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贷款融资、超市采购销售等产业帮扶,以及当地作为革命文化遗产与千年古镇建筑的优势,帮助当地规划乡村建设,发展旅游经济,实现农户、政府、华润三方共赢。

建成的广西百色、河北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海南万宁、湖南韶山、北京密云、福建古田、贵州遵义华润希望小镇,以及未来将江西等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建设更多的希望小镇,不仅结合了业务优势,也通过年度基金会报告、义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三十万华润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成为了央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探索,是央企创新生意模式、打造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新探索

英特尔基金会:项目资助激发员工志愿精神 李长海

1989年,英特尔独家捐赠资助成立英特尔全球基金会,基金会集中关注教育、社区发展和社会创新等领域。英特尔基金会每年会做年度审视和评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在过去五年中,英特尔和英特尔基金会提供的慈善捐款总额达5270亿美元,平均占其年度税前净收入的1.1%。

英特尔基金会作为资助型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基金会主席、执行理事及下属的财务团队、项目团队等。理事会和基金会主席负责战略决策、日常运营和执行工作是由执行理事和团队负责。除此之外,在全球各地区设有顾问委员会,全球各地CSR部门人员担当顾问的角色,对基金会的发展思路提出观点和建议。

总的来说,英特尔基金会比较多的工作是项目资助,包括对公益机构或者公益从业者的资助,并涉及到能力建设。基金会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员工志愿者计划,对员工与公益组织开展的教育、社区发展和社会创新活动给予捐赠和项目经费支持,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与非营利机构合作。

英特尔志愿者爱心工程。自1995年全球启动,2005年在中国启动,2008年将资助范围从学校扩展到公益组织,员工志愿者为学校和公益组织每服务一小时,英特尔基金会为其服务对象提供5美元的捐赠,一年一家机构可以获得的最大捐赠额为10000美元。

英特尔志愿者种子基金。2010年全球启动,鼓励员工自发地组织、应对和解决社区需求和问题,由员工携手公益组织共同就某一项目提出经费申请,最高申请额为5000美元。到2013年,英特尔中国“美丽校园行动”、“英特尔生态农场”、“为残障人士播撒希望”、“连接和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等项目均入选该基金。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打造“全民公益”的社会化平台 刘阳

作为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2013年,基金会提出了打造社会化公益平台,推动全平台公益的生态建设。即,一是开放全产品,推动全平台公益事业;二是团结全行业,共建全平台公益生态;三是携手全社会,释放全平台公益力量。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会主要通过:

公益平台全覆盖。在腾讯这个巨大的网络帝国下,腾讯公益网络平台的建设力求网民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来完成自助捐赠。相比而言,基金会拥有其他基金会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QQ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而在腾讯公司的全平台产品导入下,会有越来越多的QQ用户转化成为公益捐款用户,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800万人次的捐赠通过腾讯公益网络捐款平台实现。

捐赠方式便利化。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基金会不断创新捐赠方式的便利化和友好性,人们在腾讯线上的公益捐赠随手拈来。以腾讯月捐为例,爱心用户只需要利用“财付通”这样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不需要再亲自前往银行,也不用参与线下的捐款,在网络中鼠标轻点即可完成捐款。最近,基金会还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进行了首次公益筹款的试水,微信支付筹款与支付功能捆绑,捐款人只要花费10秒左右时间就完成一次捐赠。

运作公开透明化。公开、透明是公益捐赠得以持续的根本基础。基金会在腾讯公益捐款平台上所有的用户捐款都是直接进入合作的公募基金会,同时对筹款合作公募基金会进行严格的善款信息公开和透明的要求,及时地反馈项目的进展,督促合作伙伴用好每1分钱。当一位用户选择腾讯月捐进行捐赠并支付成功的同时,在页面上会留下捐赠记录,用户会收到邮件通知,知悉该款项已捐往用户所选择的公益机构,用于哪个项目。

以基金会为核心的构筑平台的思维,转化为以网民为核心的聚焦公益的行动,共同推进网民公益时代的发展,腾讯基金会在打造全民公益社会化平台的努力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2012年,腾讯集团以全年慈善捐赠总额逾1.1950亿元而荣登《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排行总榜》并位列前茅,同时,腾讯公司已连续三届捧得中华慈善大奖。

光华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价值观是基金会的生命线 赵丽芳

编者按:对一个基金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坚持自己的使命?是透明度?还是募款?基金会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是什么?企业是否必须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基金会选择项目是大面撒网,还是“情有独钟”?近日,本刊采访了数位基金会专业人士,企业高管,向他们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对于一个基金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价值观要清晰,要专注于自己的使命。我们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人在尊严中发展。所以我们进行的一切项目暂;是与人有关的”。在光华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杜绍基眼里,一个基金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使命和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基金会的生命线。

杜绍基说,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基金会在招募人才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应聘人员是否认同基金会的价值观,是否愿意为基金会的使命而工作。

而基金会如何实现自己的使命?或者说,为了贯彻自己的使命如何选择项目?对此,杜绍基说:“我们资源有限,不是什么项目都做。例如环保,疾病防治这些项目我们基金会不做。我们的使命是让人在尊严中发展,但尊严不是施舍的,是自己赢回来的。那么,如何赢得尊严?我们的做法就是培养人的能力。通过培训,提升人的能力,改变其谋生技能,让他可以创办自己的小企业,甚至给别人带来就业机会。这些都是赢得尊严的方法。所以,我们基金会挑选项目都是围绕创业这个使命”。而光华慈善基金会的主要服务人群是缺少创业学习机会的职业学校学生、司法服刑在教人员、社区待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等。

事实上,光华慈善基金会的策略值得借鉴。毕竟,资源不是无限的,将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做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起到了物尽其用、将资源最大化的作用。

集团总裁邬嘉华:更青睐社会企业 赵丽芳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行动有很多选择。基金会是很好的途径,但企业没有必要囿于基金会这个框架中。投资社会企业也是一种不错选择”。City’Super集团总裁邬嘉华显然对社会企业“情有独钟”。邬嘉华对本刊记者说,社会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盈利。社会企业有自己的顾客,有生产,可以持续地运营。相比基金会,社会企业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现在香港有很多做得好的社会企业,不仅自己可以持续地盈利,同时更好地帮助了特定的需要资助的人群”。

目前在我国,企业成立基金会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一股湖流。有些尚未成立基金会的企业也在进行调研,着手成立。那么,是否每个企业都有必要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企业没有自己的基金会,如何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对此,邬嘉华表示,City’Super集团内部对于是否成立基金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基金会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真正的行动去参与公益活动。我知道很多香港企业,也没有自己的基金会,但是这些企业会通过捐赠资金、与NGO或者基金会合作来实施公益活动。我们认为,教育是很重要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所以,我们集团选择跟光华慈善基金会合作,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凌海:着力包容性金融 王焕

“环境和教育当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我并不建议所有企业都把精力投入到这两个方面,以万事达卡为例,我们很看重包容性金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凌海说,他表示,基金会项目的选择,企业要有不同的方向,关键是企业更看重哪个,“比如盖茨基金更多致力于促进全球人类的健康、儿童疫苗计划等。而万事达更看重平等机会和包容性的提升。我们还有一些项目支持女性自身发展,并利用集团自身优势帮助女性获得经济独立。”

此外,凌海还表示,对于公益项目的效果也要进行评估,以便使项目更有效率地运行,“企业有KPI,公益事业运作也要有KPI。虽然是公益活动,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也需要看到回报,虽然不是金钱的回报。此外,有些项目的结果是可量化的,会影响很多人;有些是定性的,要看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很注重项目实际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是多少。因此,需要阶段性的考核标准,比如学员的反馈等。此外,我们一直与合作伙伴保持沟通,与企业代表一起对项目进行回访”。

凌海说,无论企业对基金会采取何种态度,实行何种措施,“总而言之,所有企业基金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基金会中心网程刚:基金会需要用数据说话 刘阳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开放已经从专业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基金会的透明度在欧美国家越来越吃得开。”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对本刊记者说。“对于基金会来讲,数据开放与透明度有直接的关系、它表达的是一种公平,传递着公平的信念。数据逐步公开,正在推动公益领域透明度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学会遵守数据开放的规则。公民具有知情权,因此基金会生存的基础就是公信力。”程刚在谈到基金会透明度时说道。

在基金会中心网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各类调查报告资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市公司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像这样的关于中国基金会的调查数据,中心网的主页上有很多,包含中国近3000家各类基金会的数据,基金会中心网正在影响着行业规范走向成熟。当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且深入时,程刚和他的团队也开始深层次思考,中基透明指数(FTI)就是一项重大的探索行动。“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调查、不断地研究,用真实的数据来倡导中国的基金会在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文化倡导等方面逐渐走向正规。”程刚说。

访谈过程中,程刚多次提到透明度如同基金会的生命力。“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要通过数据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要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