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出口贸易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出口贸易教程范文1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英语。专业课和选修课让我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单证有了的初步了解。所以单证接触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困难。实习的第一天,经理给了我一本进出口贸易教程,让我空闲的时候阅读,了解一下有关贸易的具有的一些细节,比如信用证,汇票,付款方式,报关等等之类相关的知识。坦白的说第一天我几乎就是捧着那本书啃,因为其他人根本忙的顾不上我(我去的那段时间碰巧是他们业务的旺季)。我也不熟悉他们的业务,也缺乏实践经验,当然一点也插不上手。甚至于扫描,打印,传真都不会。在他们眼中我就一个小朋友。我知道等着他们来教我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并不是学校,时间一到,老师就会准时的出现在教室里教课。所以我得主动出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首先我通过眼睛看,嘴巴问,动手操作,对于扫描,打印,传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几次的实践,这几件已经能够手能熟来。我的地理优势也给了我一定的帮助。我的位置在扫描机,打印机,传真机的边上,所以他们经常往我这边跑,这是我与他们建立友谊的桥梁。我主动承担这几项工作,给他们分了不少工作量。我与此同时,接触到了那些文件,有时间就研究研究里面的内容,不懂的就记录下来,百度一下,或者问问师傅。一般他们都是很乐意回答你。就这样,我慢慢的接触起了单证。我知道光是通过这中途径不是长期的策略。所以我请求师傅给我看过去的业务单证。师傅很是慷慨的将她的电子单证与我分享,让我先熟悉各种单证所涉及到的内容,等我差不多知道后,她让我开始尝试输单。之后我自己摸索着模仿制作单证。
我发现大多数单的付款方式是FOB SHANGHAI/NINGBO。日本和韩国的提单是电放的,一般货主需要出具电放保函以确保船公司之后不负责任。美国和加拿大要收取AMS费用。码头收取THC(码头操作费用)。船主征收CIC(集装箱不平衡附加费),一般是300RMB/TEU。水单是银行的结汇凭证。进仓,报关,截关的具体流程。需要商检的货物在经过商检后将会收到处境货物换证凭条,凭此换取海关的通关单,然后加上其他一些报关资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发票,装箱单,出口货物核销单,外销合同)去海关报关。商检时需要发票,装箱单,销售合同。出口收汇核销单用来办理出口退税申报。要求注明具体货源地。FORM A 和FORM F的区别。还有一些术语的缩写,比如PAC, BL, CO, LC, CIC, THC, FOB, CIF, CFR, CBM, QTY, PCS, CTNS, CUFT, MEAS, CAD, COD, DP, DA等等。一些术语比如SHIPPER, CONSIGNEE, NOTIFY PARTY。
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让我成长不少。
进出口贸易教程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专业学生主干课程之一,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用黑板、粉笔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去听,这样一方面有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可能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如果把多媒体教学带入课堂,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吸引力。在传统国际贸易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容易造成学生感观上的麻木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老师的重要讲解可能就错过了。但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课件,用丰富的图片,不同的声音,穿插视频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世界贸易组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将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组织框架,相关原则等一一列出,虽然知识点都讲到,但相对比较乏味。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图片,中国入世的录像等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老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拓展学生思维。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的课件,不仅像传统教学板书一样表达了基本内容,还可以通过直观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发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广阔。例如:在讲解世界各一体化组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各个一体化组织分别进行介绍,而很多学生脑子里对一体化的直观形象仍不是很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网络新闻用课件制作出来,直接让学生看到世界地图上各一体化组织的位置,从而让他们自己思考各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竞争。
3.扩大学生信息量。国际贸易课程中包括理论、政策以及实务,因此涉及到的内容和信息比较多,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主要通过粉笔和讲解,讲解快,但学生课后进行复习,举一反三没有基础,粉笔将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通过记笔记课下复习,但速度太慢,影响教学进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和补充的相关知识用课件制作下来,发到学生公共邮箱中,如果学生有问题,课下下载之后就可以反复进行研究。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用更多的信息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能力。在国际贸易教学中,需要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传统教学中,条件限制,案例部分的教学次数和效果受到一些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案例直接制作成课件,减少课堂上抄写的时间,学生也可以直观地看到案例进行分析。一些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国际贸易情境,通过一些专门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进出口角色,实际动手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操作,这比传统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多媒体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互动不足。多媒体教学通过课前做好的课件进行讲解,可以节省课程板书的时间,面画丰富多彩吸引学生,但只是一味操作计算机,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如在讲解国际贸易理论章节时,课件能将理论内容展示清楚,但不同学生理解力不同,再加上课件由于事先做好,放映很快,所以应给学生一个学习、思考、吸收的时间。
2.教学课件主次不分。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声频等将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即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可能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结果。
3.教学目的不十分突出。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讲解多是幻灯片,因此,知识的结构性,重点的突出反而不如传统方法理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注意简洁,重点突出,表达言简意赅的问题。
三、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作用
1.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上操作,这样计算机就成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学主体,老师则成了播放员,使得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减少。传统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眼神对话的交流,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因此,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过度依赖,不同的教学手段各有特色,在教学教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除了用PPT等课件进行表达,还应和传统方法相结合,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可在屏幕前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所在,与学生进行交流。
2.以人为本,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令学生目不暇接的播放幻灯片,整屏整屏的板书字幕都会让学生没有时间学习吸收和做笔记,更无法思考,分析。因此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播放幻灯片的时候,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达到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
3.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如:一个过于呆板或花哨的课件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老师通过自己学习,根据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相应课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子剑.多媒体教学法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程丽.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进出口贸易教程范文3
关键词出口贸易总体战略战略地位商品结构市场选择
1对外贸易的总体战略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按商品和劳务流向不同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不同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的客观环境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手段,特别是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或鼓励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订有各自的战略规划,以作为本国对外贸易总的指导思想,即称对外贸易的总体战略。
西方经济学家和一些国际组织,把近几十年来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进口替代型战略。最早实施这种战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该战略主要是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进口,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替代工业制品的进口,减少对国外经济的依赖,保护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业。为了解决本国工业发展进口机械设备所需外汇,也出口一定数量的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
二是出口导向型战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实施的是这种战略。该战略与进口替代型正好相反,主张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加工业,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这些国家把国际市场作为本国经济的活动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外资、技术、进口原料,以弥补内资金和原材料的严重不足。
三是混合型战略。该战略是上述两种战略的结合,把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过分限制进口,也不过分鼓励出口。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采取过这种战略。
以上三种战略的共同地方是都包含有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进口替代型把保护、限制进口作为战略重点,出口导向型把鼓励出口作为战略核心,混合型二者兼顾,视为同等重要。
我国过去几十年实行的究竟是何种对外贸易战略,从来没有过统一的认识和非常明确的定位。改革开放前谈不上贸易战略这个概念,当时按实际做法是在过分强调自力更生思想的指导下,基本上采取了闭关锁国及几乎封闭式的进口替代型。至于市场的选择,更是反复多变、忽而是“东方”,忽而是“西方”,忽而又四面撒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外贸战略仍然摇摆不定。大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实行的是类似进口替代型与出口导向型相结合的混合战略;1994年以后,由外经贸部提出了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劳务合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大经贸”战略。这实际是一种内容复杂、实施困难、含糊不清的战略。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总体战略。最后在争论无果的情况下,又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选择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比较自由的,配以适当保护的综合战略”和有管理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这更是一种没有具体战略的战略。
2外贸总体战略中出口贸易的战略地位
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过去甚至今后的战略选择问题,总是没有形成过完全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点是大家都无可争辩的,这就是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更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前途问题。实践证明,正是这些年我国坚持了以出口贸易为先导,才以此带动了进口贸易,推动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
(1)从外贸依存度方面,出口依存度始终高于进口依存度。从1990~2005年的16年间,出口贸易依存度有15个年份高于进口依存度,16年中出口依存度平均为20%以上,最高年超过3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GDP的20%以上来自出口贸易。
(2)从外贸贡献度方面,出口贸易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根据林毅夫等学者的测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每增10.0%,基本上能拉动GDP增长1.0%。而进口贸易,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贡献,而且体现为漏损,二者呈负相关,进口每增长10.0%GDP增长为负0.56%。由此可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功不可没。出口贸易已成为与投资,消费一起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尤其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出口这驾马车显得更有活力。出口的增长还会刺激消费增加和投资扩大,对后两驾马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3)出口贸易是我国换取外汇的重要来源。从1978~2005年我国年出口贸易额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620亿美元,增长了78倍;1991~2005年的15年间,除1993年贸易呈逆差外,有14年都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其中2005年顺差超千亿美元。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换取了大量的外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进口的增长。进口额由1978年的108.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6601.2亿美元,增长了约61倍。
出口贸易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重点,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首先,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就要大力发展外经贸事业,就要大规模地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以及多边、双边经济合作等,所有这一些都需要出口贸易换取的外汇提供资金保证。其次是我国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一方面因为发展出口贸易必须积极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所需资金创造条件。第三,我国具有发展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稀有金属、煤炭等的矿产资源优势,机电等制成品的工业基础、生产规模和成熟的国际市场优势,新开发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优势等都比较明显。
3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的战略选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的物质商品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发生了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出口商品是以食品、土特产品、矿物燃料产品等为主,工业制成品不占主要地位。到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5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7.9%,工业制成品已占到92.1%。二是工业制成品中由粗加工型为主向精加工型为主的转变。过去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属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出口的几大类产品中,高科技产品仅次于机电、轻纺排在第三位,而且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但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总体上讲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轻纺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和机电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上不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的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也正在减弱。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贴牌产品虽然市场看好,但我国付出的成本代价太高。
鉴于目前的现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笔者认为应根据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向,坚持走以轻纺类产品为基础,以机电类产品为重点,以高新科技产品为发展目标的出口战略,其内容如下:
3.1以轻纺产品为基础
轻纺产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轻纺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是我国发展出口贸易的根本所在,特别是纺织服装、儿童玩具,国内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出口大国的地位不易被撼动,是我国出口战略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轻纺产品一般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竞争力不强,轻纺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国多为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日趋升温,对从我国进口的纺织品等歧视性限制逐渐增加,再加上国内成本优势正在减弱,因此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今后要坚守轻纺产品出口这一根基不被动摇,就必须采取以质取胜、提高质量、提高档次、创立品牌。3.2以机电产品为重点
把机电产品作为我国出口贸易战略的重点,不仅这是我国目前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45%以上,还在于:一是机电产品中的一些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二是机电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产规模较大,与国民经济其他许多部门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机电产业的发展,也可为其他部门提供更多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国内机电产业出现萎缩,所需机电产品多为进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对机电产品,尤其是对成套设备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因此,机电产品的世界市场容量很大,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50%,出口贸易的空间较大。
3.3以高新科技产品为发展目标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而出现的计算机等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新的产业,代表着世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这些新的高科技产业不仅本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同时还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普遍提高其他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从而增强同类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因此下大力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出口,不仅是我国出口贸易追求的战略目标和新的增长点,更可极大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接近30%。虽然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今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良好。因此大力发展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战略目标,是符合我国情况和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是保持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驱动力。
4出口贸易的市场选择
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选择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曾明确提出实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其内容包括:继续开拓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稳定巩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亚洲市场,加快发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积极开发非洲、拉丁美洲市场。但不同时期,多元化市场战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今后这一战略如何实施,笔者认为,鉴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经贸环境的新变化及国内“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应当在坚持创汇增收、出口与进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出口产品适销对路、发展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等原则下,把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分为三大不同类型,区别对待。三大类型是: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市场,以促进进口、服务于进口贸易为主要目标的市场,以销售中低档次产品和发展国家友好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市场。
(1)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港、澳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市场,当属于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高、需求稳定,我国产品在这里享有一定信誉。因此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出口额一般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左右,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外汇收入的摇钱树,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主要来源地。对于这些地区要在坚决巩固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向纵深发展。
(2)以促进进口,服务进口为主要目标的出口市场。这类市场包括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亚的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非的尼日利亚、拉美的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不仅是出口大国,同样也是进口大国,不仅要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还要进口我国储备有限但需求量很大的资源性产品,如被称为我国发展瓶颈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铁矿石、化肥、铜矿等,上述地区正是这些资源储量、生产、出口的重要地,同时又不受发达国家所控制,因而是我国的重要进口基地,巩固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关系对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是十分必要的。维持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关系,一是要尽量保持贸易平衡,用扩大出口解决进口所需外汇;二是为建立可靠稳定的进口基地,应以提供设备技术、直接投资、劳务输出等方式与对方建立多种经济合作关系。总之,把这些地区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选择,不应以换取外汇为目标,而是满足进口需要。
(3)亚、非、拉其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工业制成品比较短缺,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购买力不高,我国出口的中低档为主的轻纺类产品,价格低廉,非常适合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我国的机械设备、操作技术要求不高,价格合理,与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相配套。因此这些地区理所当然的应是我国,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市场。此外,这些国家长期以来与我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在许多国际活动中是我国的忠实朋友与合作伙伴,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开拓出口市场既可落实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又可以巩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应坚持以出口为主导的战略方向,在出口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创汇增收,同时通过技术设备引进及自我发展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实施上,根据不同的目的,市场的选择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林.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