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Citrix 虚拟化桌面 云教学平台 规模化 部署与优化
在高校中各公共和专业教学计算机机房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计算机机房模式下,计算机机房无法实现全天候高效利用,无法实现远程利用,计算机房实行保护卡的机制下教学数据无法得到安全、方便的使用。采用虚拟化桌面云技术,通过资源共享池的合理配置,以及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可快速提供桌面应用和资源服务,大大减轻管理的压力。我校对实训楼教学机房部署和运行较大规模基于Citrix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本文就基于Citrix 虚拟化技术的桌面云教学平台规模化部署与优化做一些研究探讨。
1 基于Citrix 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整体设计
1.1 桌面云教学平台设计目标
我校实训楼虚拟化桌面项目采用Citrix 虚拟化桌面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搭建教学实训楼的虚拟化桌面平台、完成桌面云的部署,共计1420个标准桌面终端。目标是打造学校虚拟化、数字化的安全教学环境,构建实训楼虚拟化桌面教学基础平台,建立特色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1.2 桌面云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
桌面云教学平台以Xen Server服务器为基础构建桌面和应用虚拟化,平台构架设计遵循开放、灵活的原则,可适应系统扩充及需求变化。基于Citrix 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架构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瘦客户端的网络接入、服务器资源池(虚拟桌面和应用)和网络存储等。主要组件及功能如下:
1.2.1 资源承载服务器集群
资源承载服务器底层使用Xen Server 服掌餍槟饣技术,物理机上承载虚拟出一定数量的桌面虚拟机,如Windows7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
1.2.2 基础架构服务器集群
主要包括域控制服务器(DC)、数据库服务器(DB)、许可证服务器(License)、置备服务器PVS(Provisioning Server)、虚拟桌面控制器DDC(Desktop Delivery Controller)等。核心组件PVS主要管理虚拟机母盘镜像,是整套系统的调度中心,按需交付虚拟机(包括OS、应用和配置)。核心组件DDC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管理用户虚拟桌面环境,用户与虚拟桌面之间的连接,完成向终端用户交付虚拟桌面。
1.2.3 网络入口服务器Web Interface(WI)亦即StoreFront(SF)
WI负责显示基于Web的界面,相当于云虚拟桌面的访问门户。
1.2.4 Access Gateway和Net Scaler
Access Gateway 是外网用户接入虚拟桌面构架的安全接入网关。Net Scaler 负责为网络入口 WI 提供负载均衡支持以提供 WI组件的高可用性。
2 基于Citrix 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规模化部署方案
2.1 桌面云教学平台解决方案详细设计
在桌面云教学平台中,整体解决方案详细设计与规划应主要包括:
(1)机房桌面终端用户VLAN规划;
(2)活动目录OU设计;
(3)基础架构平台主机名称以及IP地址规划设计;
(4)服务器虚拟化资源池及网络规划;
(5)XenDesktop 桌面虚拟化资源池分配与存储LUN设计;
(6)XenDesktop Farm 、XenAPP Farm 和PVS farm结构定义;
(7)PVS高可用设计;
(8)虚拟机模板配置规划;
(9)WI and License配置规划;
(10)应用交付网络设计;
(11)DB Server 规划设计;
(12)File Server 配置规划等。
在桌面云教学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中,将平台内的服务器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架构服务器涉及域控制器、DHCP 及 Xen Desktop 核心组件 DDC、Store Front、Director、License、SQL Server 数据库和 PVS 服务器; 第二大类是虚拟桌面和应用的承载服务器。两大类服务器全部安装运行在 24台 IBM X3650 M4服务器内的 Xen Server 虚拟化环境之中。其中3台用于配置基础架构服务器,其余21台用于配置虚拟桌面和应用的资源承载服务器,并划分为4个服务器资源池。
基础架构服务器配置为Win Server 2008 R2操作系统及相应Citrix桌面和应用虚拟化组件(升级前),并多采用双机冗余。WI、DDC、PVS服务器负载均衡选用2台NetScaler MPX8200设备。共享存储选用IBM V5000(18块1TB 10K SAS硬盘;6个200GB SD硬盘)。
XenServer资源池组网方案规划三个子网:业务网络(Production network)、管理网络 (Management network) 和存储网络 (HBA) 。每台服务器均有六块千兆网卡用于网络连接,通过 XenServer Pool功能对Pool 中的所有网卡资源进行统一设定,以支持对多个 VLAN 的访问和 HA、XenMotion等功能。
2.2 桌面云平台规模化部署流程
基于Citrix 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部署流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安装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主要包括安装XenServer和XenCenter、配置主机资源池及网络、添加共享存储;
(2)安装基础架构,主要包括安装AD、DNS、DHCP、SQL、License、WI服务器,以及XenDesktop(DDC和PVS)和XenApp;
(3)配置服务器和连通测试,主要包括配置DHCP、SQL、DDC、WI服务器,以及XenApp和Net Scaler;
(4)创建虚拟机,主要包括安装模板建立和测试 、虚拟机使用测试和创建虚拟机;
(5)用户迁移和问题处理;
(6)问题汇总分类和系统优化。
3 基于Citrix桌面虚拟化技术的规模化云教学平台系统优化
完成教学平台规模化部署后,应进行系统测试与优化。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本套虚拟化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危机响应机制运行是否正常,对虚拟桌面及教学应用软件的支持和运行流畅性。
下面结合我校桌面云教学平台,分析基于Citrix桌面虚拟化技术的规模化云教学平台的系统优化方法和策略。
3.1 配置XenDesktop高可用性,实现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云计算平台要支持1420用户虚拟桌面运行,高可用性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不能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平台瘫痪的严重后果。本云教学平台使用以下优化配置方法和策略。
3.1.1 配置服务器故障转移集群
当集群中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故障服务器上运行的虚拟机在Center的控制下会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继续运行。
3.1.2 利用负载均衡系统Windows Fail over Clustering故障转移集群,能实时检测整个物理服务器资源池的运行情况
当其中某一台服务器出现负载过高或者是出现物理故障当机的情况下,负载均衡系统会起动应急处理机制,把负载过高或者是出现物理故障的服务器中运行的虚拟机,平均分配到其他服务器中,从而避免危机风暴的产生。为此,基础架构服务器优化配置为虚拟双机甚至多机冗余。
3.1.3 在部署Xendesktop生产环境时,DDC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十分重要
DDC服务器是整个Xendesktop的中央平台,管理和交付虚拟桌面。其前端连接是WI服务器,后端连接的是SQLServer稻菘狻DDC服务器所有的配置信息都存放在后端SQLServer数据库中,每个DDC服务器可以单独连接数据库运行。在整个Xendesktop环境中,配置所有DDC以服务器场(一组服务器)的形式运行,可以进行负载均衡。当然,XenDesktop高可用性必须做到SQL Server服务器、DDC服务器、WI即或SF服务器三者高可用性。
3.1.4 配置PVS高可用性
虽然配置一个单独的PVS Farm将足够支持现有1420个左右用户,但配置为两台以上PVS服务器互为负载均衡和容错关系后,任意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故障均不影响用户正常工作。配置PVS高可用性包括:启动文件配置二个PVS服务器;DHCP服务器的66选项配置虚拟IP;Stream选项选择二个PVS;vDisk选择本地缓存;适当增加端口和线程,使用更多系统资源来响应目标设备的请求。
3.2 优化存储LUN设计
当所有虚拟桌面都跑在一个共享存储之上时,存储最可能成为性能的瓶颈。如果存储子系统配置过低,则很容易过载,所有的用户都会感觉桌面运行很慢。如果配置过高,其成本又会爆炸式增长,彻底淹没桌面虚拟化所带来的好处。当大量用户在同一时间开始并发存储读写任务时, 就会产生 “存储IO风暴”。
虽然桌面系统产生的存储访问需求是随机的,很难做到精确计算,但桌面上的行为往往又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早8点同时开机, 中午空闲时防病毒自动扫描,同时观看某个紧急培训的视频片段,恶意病毒繁殖等等。所以根据不同用户群优化存储LUN设计。
3.3 网络优化分析
桌面虚拟化系统云计算平台,对网络的依赖性是非常之高的。虽然Citrix桌面虚拟化使用目前较先进的ICA传输协议,只传输小部分动态画面的数据和键盘鼠标数据,每桌面终端用户平均占用 10-20kbps 的网络带宽,减少网络传输。但对上千桌面终端用户规模化部署,除了规划好网络布线和交换设备,应在网络访问入口配置负载均衡设备。否则,桌面终端会出现明显卡顿和跳转,甚至在登陆风暴时出现网络瘫痪情况。
3.4 适时升级优化平台系统软硬件,支持某些桌面应用软件的需求
早期桌面虚拟化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当碰到一些吃显卡资源比较高的应用时,虚拟桌面的疲软性就会明显暴露出来,如3D和草图大师存在无法启动或是勉强运行起来后严重的卡屏和跳帧现象。问题出在虚拟化系统资源池服务器当时是不具备物理显卡的,也不支持物理显卡的虚拟化资源的分配,所有虚拟机的GPU和显存均由资源池服务器的CPU和内存虚拟实现。升级系统后采用Citrix最新的3D解决方案,使用NVIDIA公司专为虚拟化环境图形处理问题提供的GRID系列显卡。该系列显卡能够与底层服务器一起实现显卡虚拟化,可解决桌面虚拟化环境下的图形处理问题。
对学校常用考试软件系统(NCRE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员考试、ATA第三方考试系统等)的支持,也是虚拟化技术需要面对的考验。因为一般考试系统服务器都会采用加密锁,虚拟机无法直接从云端服务器透传加密信息。这时可加载USBKEY透传设备将加密锁加密信息透传到云服务端,从而实现考试服务器功能。
4 结束语
完整构建较大规模基于Citrix 虚拟化桌面云教学平台,应从用户需求、设计目标、虚拟化平台基本架构、模块功能、服务器及硬件规划、网络规划设计、存储子系统规划、高可用性设计、用户终端、部署优化、系统扩展诸方面考虑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和详细执行方案。在实际构建与应用中还应特别重视对整个系统的优化。此外,稳定的电源系统也不能忽视,因为云计算平台服务器集群重启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可能对教学带来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兵.基于Citrix虚拟化的桌面云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6):184-185.
[2]葛玉军.高职院校桌面云系统项目设计[J].科技视界,2014(24):237-238.
[3]张利远,王春丽.基于Citrix Xen App虚拟化技术的云教室安全部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7):95-99.
作者简介
陈俊,男,湖北省荆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
黎协铷,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作者单位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 要:本文从分析论述云创新应用到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了云创新相关概述,并且具体阐述了中小企业云创新的流程。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云创新;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91-01
收稿日期:2015-05-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5HQ00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成、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经济研究所)
作者简介:韩光鹤(1976-),男,黑龙江讷河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创业管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金光春(1982),男,吉林延吉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前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逐渐出现滑坡的现象,而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云创新是近几年推出来的符合当今时代特色以及发展的新颖的创新手段,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属于摸索阶段,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结合现代化理念探讨出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云创新的流程以及操作步骤。
一、云创新概述
云创新是近几年推出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理念的一种创新方式,是指组织或者个人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其他技术,将自身的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资源通过有机手段使其整合起来,再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操作流程和合作机构等,会同时使多方获益的并且大量用户能同时参与的,以达到创新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它具有开放程度高、经费投入低、消耗小、实现价值大、工作效率高、参与度高等特点。这恰恰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缺乏的一种创新方式,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重视将云创新投入到其中,才能保障中小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云创新流程分析
1.采集信息并发现问题
1.1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不仅能及时的了解消费者及用户需求,也能将散乱的、有价值的创新资源收集回来从而进行有效地利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从消费者的想法、同等行业或者相类似行业的经营状况、手段等入手。整个过程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原则,将收集到的混杂的、云端的信息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再通过云计算对筛选出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理,这也是云创新的核心原理。
1.2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应以目的性、适合性及关键性为原则,首先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就中小企业而言,可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然后将所有问题归类汇总,完全依靠云创新去解决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将最关键及最重要的问题找出来。
2.挑选适合的平台并且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
2.1挑选云平台
云创新施展的载体就是云平台,云创新的效应只能依靠云平台施展开来。它包括公共和私有云平台。就中小企业而言,目前大多数都是选择公共云平台作为企业的服务载体,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私有云平台,便于日后发展。
2.2征集问题解决方案
云平台直接为征集问题提供服务,可直接在云平台发表问题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案,听取用户建议,既利用了云平台资源及互联网设备功能,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重要的,通过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根源,明确用户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问题明确化、时间具体化以及操作可行化。
3.参与主体提供方案
云创新是一种开放的创新模式,通过云创新能达到实现资源的整合,多方利益同时得到满足的目的。参与主体提供方案可深入了解产品,从而制定出更加满意的云创新方案。可以从通过云平台获取到参与者的需求及其想法、采集参与者的信息,让参与者投入到整个方案的制作过程当中来,为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云创新方案服务。
4.反复筛选
在方案初步制定之后,需要对方案进行筛选,其筛选步骤可分为:第一,建立筛选小组。小组人员的挑选一定要精益求精,由整个云创新流程的核心人物护着高科技技术人员等组成,才能起到筛选的真正作用。第二,在筛选之前应制定筛选的标准,也就是创新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第三,制定合理的方案评定标准这个环节由筛选小组完成,在最后呈现的方案中首先应符合云创新的基本理念,再者应该综合考虑现代化因素和科学性。
5.反馈和优化方案
经过上述流程之后,云创新方案还不能被应用起来,需要通过反馈信息来考察其创效效果及操作可行性,整个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反馈、互动环节、优化。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才能创造出更加满意的云创新方案,才能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6.实施方案
云创新方案的实施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去执行,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云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效用。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先驱,所以执行云创新方案需要从指定详细的计划开始。第二,合理配备人员及分配任务。整个方案中的云服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合理分配人员和任务才能实现整个方案的效果。第三,善于捕获有利的市场信息。整个云创新的方案是从市场中来最终投入到市场中去,要善于挖掘市场中有利的信息。
三、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云创新流程是必不可少且是关键的环节,要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自身发展以及通过互联网平台等规则和标准制定具体创新流程和操作步骤,在后期也需要用户或需求者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最后通过反复筛选核定,制定出最合适、最满意的方案,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洪生,张玉明.中小企业的云创新流程研究[J].中国海洋大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3
关键词:软件测评;公共技术;云计算平台;质检资源;测试服务
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IT行业的竞争形势日渐激烈,对其软件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近二十年来国内已陆续成立数家软件质量监督检查机构,投入海量资金从事软件工程管理及测试环境建构,依托软硬件设施的开发部署满足重点领域产品的监督检测需求。但通过观察整体行业格局可知,质检机构长期面临布局分散性强、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区域差距大、存在重复性建设及浪费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软件质检资源利用率及检测技术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进行软件测评服务平台的建构,并探索软件测试问题、资源整合与共享应用的解决方案,对于优化软件测评准确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1平台建设方案与功能
1.1平台方案规划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以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利用为目标组建的新型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专业软件测评方案[1]。云计算平台主要提供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可提供虚拟机、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等多种基础配置及软件,用于完成软件测试环境建构,同时PaaS平台支持提供自动化测试、代码安全扫描等多项专业软件测试服务及构建测试环境,实现对质检资源的整合与动态管理,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质量及效率的提升[2]。
1.2主要功能模块
1.2.1软件质检资源聚合服务为解决长期以来软件测评面临的质检机构分散、资源建设不平衡、共享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以质检资源聚合为前提,引入云计算技术进行服务平台建构,为测试资源整合应用提供有效方法[3]。在服务模块建构上,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1)基础设施配置,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原有分散布局的虚拟机、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统一管控,完成平台基础设施层的部署,在平台中设有统一接口,客户以租用服务形式登录平台,通过支付一定费用使用硬件资源,并在平台中完成软件性能验证等测试项目,最终获取测算结果,无需移动硬件基础设施位置或构建专用实验室,有效提升平台服务的性价比。此外,该平台还可面向行业发展与客户需求变化进行定制化服务方案设计,如为运营商提供云计算移动服务。(2)质检工具资源使用,该云平台通过整合质检资源和测试工具构建资源池,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测试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资源模板,当用户登录门户平台提交资源申请后,即可获取资源使用权限,系统待资源使用完毕后将其自动回收并归入资源池内,完成一次服务过程。针对资源具体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对于单机软件,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软件迁移至云平台中,利用云平台为软件开发方或其他质检机构提供远程、在线、实时质检服务;对于分布式应用程序,鉴于此类软件具有海量数据、高并发特征,通过利用云平台将不同质检机构资源进行整合调度,即可生成统一检验脚本且同时,并支持将不同质检机构的数据结果进行汇总,提升质检业务完整度与服务水平;对于资源占用率偏高的质检工具,在实际使用环节为避免出现资源无效利用与损耗问题,可运用远程桌面视频压缩方法实现对资源的无损化处理,并向终端用户供给资源服务。1.2.2软件质检解决方案编制在软件质检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编制上,需明确以下要点:其一是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整合行业核心企业、实验室与技术中心进行软件质检问题解决方案的整体编制,依托自主研发与技术和创新形成具备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产品,并依托产学研机制、示范试点工程建设进行辐射推广,促进全行业软件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二是将行业内部质检机构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合,集成案例库、缺陷库与应用方案资源库等于一体,形成专门的软件质检知识库,并运用数据挖掘、语义描述等方法进行信息资源处理,完成质检方案的编制;其三是利用云平台将软件质检过程与质检结果等数据进行完整记录与存储,为后续数据分析与整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其四是根据行业现行规范与标准进行软件质检流程建构,并为软件开发企业提供可靠质检工具,保证软件开发成果符合相应标准要求[4]。
2平台架构与关键技术
2.1平台架构设计
在云平台架构设计上,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虚拟平台IaaS,该平台主要集成物理资源与资源池功能,可提供虚拟机、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基础配置,辅助完成硬件环境建构;同时,利用虚拟化技术完成软件测试实验室建构,对不同硬件产品的差异进行屏蔽,同时面向各种类硬件资源提供统一管理逻辑,在互联网平台端展示各项基础配置,在客户、供应商间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便于依托互联网执行具体操作,且便于在线维护。(2)支撑软件平台PaaS,该平台可将业务引擎、应用服务器等多种业务进行整合,承载用户管理、任务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等多项中间件,向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平台服务能力测算,利用API调用相关硬件资源;向上提供业务调度中心服务,并对平台中的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监控。在具体功能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业务层使用ClusterSession方式进行水平扩展,实现集群Session会话共享;数据存储业务层运用数据库技术存储NoSQL数据,支持横向扩展,且提供WebSphere在内的多种类型JavaWEB服务器,满足软件服务需求。(3)软件应用测试平台,该平台支持提供软件自动化、性能、兼容性、定制、验收、鉴定等多种测试服务,用于满足不同客户的在线测试需求,且同时支持运行Loadrunner等工具的测试模块,实现在线测试。同时,在安全管理功能实现上,主要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平台登录访问授权、安全审计及其他硬件防护设施等复合功能。在测试平台建设的具体应用环节,首先从用户身份认证与信息维护层面入手,由系统数据管理员将用户端需求数据及身份信息导入系统中,根据数据结构改革形式进行用户数据的针对性维护,基于统一代码和应用接口实现对不同质检机构信息的标准化处理,保证其正常访问平台;其次从数据衔接融合层面入手,采用中间衔接技术进行不同质检机构软件检测数据、用户需求数据的整合,以信息工作流形式进行审批,并在云平台上进行部署,保证在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数据衔接;最后从资源共享层面入手,借助信息门户平台与VDI桌面进行图像信息展示,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资源共享避免部署多个服务器或出现多系统重复建设问题,在节约平台建设成本的同时便于后期运维管理。(4)O2O测试平台,结合平台长期运营要求,围绕测试架构设计、策略规划、技术供给、方法编制、规范参考、管理模块、项目模块及质量体系等多个层面提供“线上+线下”测试咨询及服务模块。在该测试平台设计上,系统框架由应用层、功能层、通用层、技术层四个层级组成,其中应用层由推送平台、移动终端、C/S端组成,功能层包含测试信息、方案编制、规范管理、审批流转、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通用层设有XML数据中间件和表单引擎,技术层分别与身份认证、数据共享以及信息门户等平台对接,为测试平台功能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2.2关键技术支持
2.2.1虚拟化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远程桌面测试问题解决方案的编制,其原理是基于不同用户对软件功能提出的需求,在服务器侧进行专属虚拟机的部署,同时提供定制化操作系统及软件应用程序,通过桌面云显示协议进行VDI桌面的远程交付。其中服务器虚拟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部分虚拟化方法,需预先对操作系统进行改写,随后将系统部署在虚拟机端;另一种是完全虚拟化方法,以虚拟机操作系统为基准,保留其物理硬件设施,并完成虚拟硬件环境的构建。根据该云平台建设目标与要求,拟采用完全虚拟化方法进行解决方案编制,先结合用户需求引入虚拟化技术进行用户端虚拟机的部署,随后依次在虚拟机端完成桌面Win-dows、桌面Linux的部署,服务于软件测试质检功能的实现。2.2.2桌面显示协议常用桌面云显示协议包含PCOIP、ICA、SPICE、RDP、VNC等类型,该协议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用户体验,且通过运用压缩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该协议对于网络传输带宽的要求,将图像数据基于一定顺序进行组织和传输,借此优化用户维度的图像展示效果。在协议选择上,以PCOIP协议为例,该协议选用分层渐进形式进行图像显示,先将相对完整、画质较模糊图像上传至用户桌面,随后基于分行扫描方式进行图像精细化处理,提升图像清晰度、优化用户视觉体验;在传输方式上,采用图片形式进行VDI桌面视图的传输,为避免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逐帧解码导致转换过程中出现数据激增、短时间内网络拥堵的问题,通过聚焦用户侧进行设备处理能力验算与校核,以用户侧为核心进行解码环节的有效迁移,保证图片顺利传输。2.2.3视频压缩技术为实现桌面图像远程显示功能,在服务器端对桌面图像进行视频编码与压缩处理,减少图像传输环节的网络带宽,可实现桌面图像信息的实时传递;当远程接收终端获取压缩后的桌面图像信息后,采用嵌入式处理器进行图像信息解码,还原视频资料;在终端部署一系列USB设备,可通过虚拟映射技术经由输入、输出各终端将其映射至服务器端,实现服务器端的统一部署。2.2.4集群架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云平台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基于B/S基本架构进行多服务器集群架构设计,该架构可结合系统内数据量变化、网络传输通道拥挤度等指标,在服务器端根据设定阈值进行集群数量的调整。当平台监测到服务器端集群数量缩小至邻近阈值时,将自动控制部分非主要服务器关闭,用于减轻系统负荷;当平台监测到服务器端在短时间内压力剧增时,将调用预先设计的服务器模板进行新服务器的创建,并将新服务器归入集群架构中,以此提升云平台的整体性能。2.2.5测试工具封装为实现测试工具资源共享,选择将测试工具封装在云端,同时对原应用程序进行架构格式的转换,采用B/S架构进行云平台部署,并完成浏览器访问界面设计,实现应用扩展。
3技术创新及未来展望
3.1主要创新点
从资源共享层面入手,引入云计算技术进行平台软件、硬件测试环境的建构,既能够为待测试软件提供环境载体,实现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虚拟机等硬件资源的远程实时共享,大幅节省资源利用成本,同时也能够在不考虑质量特性的前提下实现软件测试工具资源的共享,帮助软件开发企业节约成本,并凭借其按需付费等服务模式更好地拓宽平台覆盖面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5]。从技术创新层面入手,通过搭建云平台进行不同类型软件产品、多种质量特性、多元测试方法以及不同测试工具的统一集成,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测试方案的分配,可实现技术服务过程的柔性化处理,并支持对各项测试资源及工具进行快速分配与实时共享,进一步加快软件测试领域的技术革新速度,服务于软件产品性能水平的提升。
3.2未来展望
鉴于当前软件测评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建构需满足移动应用云测试、压力测试、代码扫描等多种测试需求,对于平台运营架构设计与技术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还需在现有平台功能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拓展,进一步延伸软件测评服务链条,同步提升软件测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拓宽云平台的业务覆盖范围[6]。具体来说,未来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行业应用方向的拓展:其一是制造行业,运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PaaS、SaaS两种基本服务模式进行软件产品、技术、平台等测试服务的供给,其中在PaaS平台模式下,基于通用编程语言与测试工具进行软件应用程序的编辑,将其置于统一云平台进行部署;在SaaS平台模式下,可为用户提供ERP、CRM等解决方案,并支持快速仿真模拟,为企业提供多种购买服务方案,有效提升企业软件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率。其二是金融与能源行业,以中石化、农业银行等企业为代表,根据其IT资源整合集成战略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加快部署,采用IaaS服务模式实现各类基础设施在物理层面的集成,配合PaaS服务模式使各异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且有助于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辅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整合。其三是农业信息化方面,利用骨干网络与基础设施进行软硬件设施的整合部署,依托云计算技术使数字化设计、智能控制、信息传输系统等功能整合在云平台中,更好地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服务于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为ISV开发测试创设便捷条件,如借助WindowsAzure平台建构一个Windows系列产品开发、存储、测试、代管等复合功能平台,有效提升平台及产品开发效率,满足行业及用户特性需求。
4结语
总体来看,通过针对当前国内软件测试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行业实际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件测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综合运用测试云服务等多种方法进行平台接口、数据传输协议的统一设计,面向不同行业与用户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软件质检方案的编制,并形成统一、规范的质检流程及参考标准,致力于推动软件质检测评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对该云平台建设成果进行分析可知,该平台可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服务模式的供给与计费标准设计,依托公共服务供给大幅节约行业内质检机构在软件质检方面的成本投入,同时节约政府层面资源、资金重复性投入与浪费问题,且现有云平台设计方案投入使用后取得较为理想的应用成果,能够为未来阶段的软件测试解决方案部署及应用拓展提供良好示范价值。
参考文献:
[1]权洁,崔敏.基于混合云的运维云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4):57-58.
[2]亮,刘思杙,谢勇,等.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评测模式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22):68-70.
[3]孙雷,张郑玉成.云平台技术在高校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42-43.
[4]崔翔.云桌面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1,(20):193-195.
[5]祝小玲.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云平台的校际共享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34):28-29.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4
1扩充容量,扩大覆盖范围
移动通信用户需要的是无处不在的优质通话,而实际上在我国郊区呼损往往采用5%,而国外一般是2%,另外提高通话质量就要保证网络有足够大的容量,容量与用户的业务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制约着业务量的增长速度。控制覆盖是优化中最为重要的,覆盖不理想会造成不良影响,实现对覆盖范围的控制尽可能大的覆盖范围,硬件方面调整天线仰角,选址合理,硬件配置均衡,软件方面通过功率控制和参数优化实现最大的覆盖面。
2优化网络服务
在多网络协同工作的今天,多种设备级的指标无法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如何通过单一平台实现对2G/3G/4G跨网络多域的分析,提高客户满意度,已成为当下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移动通信的网络传播在覆盖区内不可能是100%覆盖所以我们一般是希望信号死角越少越好,另外还要控制信号干扰,控制干扰电平,因此要精心设计,合理规划配置,让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
二、优化网络流程
1数据采集
移动网络位置服务基地根据现实需求和自身特点,利用智能移动通讯终端信令信息进行相关状态数据采集和处理,最后分析推算动态状况,帮助用户优化工作方案,提供可参考的有力依据。移动位置服务基地利用手机用户在通话、短信等过程中实时产生的海量手机信令数据,将其与地图数据、基站数据结合不需要任何CP、不受牵制,理论上只要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短时间实时数据采集。网络优化应该充分考虑网络运行状态,实现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就是要通过网络现行运行状态发现存在问题,数据采集是网络优化的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如终端类型、业务使用、小区位置、用户位置、通话信息等等信息中包含的各种参数值。当前我们的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四种方式:DT数据采集法、CQT数据采集法、OMC数据采集法、用户申告数据采集法;DT数据采集法是结合地理信息和车载测试来提供可靠数据的;CQT采集是语音质量集中采集;OMC操作管理通过基站操作管理中心获得数据;通过用户投诉反馈等调查网络质量的方式就是用户申告数据采集法,这种方式能够较及时掌握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这种方式也是我们对网络服务状况进行反馈的重要途径。
2数据分析
采集到的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多的特点,另外数据大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大数据具备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四大特征。这些大数据通过IP骨干网传输到数据接收中心,最后进行存储分析。这几年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将向着小型化、高可靠性、高扩展性且节能等方向发展。开发者对于云计算的虚拟资源池和并发计算能力越来越重视。2011年之后中国联通推出“天翼云”,这大大缓解了数据中心资源的存储压力。数据分析是为了发现价值,核心是分析大数据的最关键环节,对于非结构化的大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利用运营网络平台的优势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提高运营商在企业和个人用户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帮助运营商了解网络现状,另外可以优化资源,提升网络资源质量和改善用户感知;最后就是实施网络建设规划、网络优化性能预测,确保网络覆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3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测试
对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故障现象分析之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案,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主要包括覆盖优化、干扰信号分析、话务量优化、硬件系统优化、网络结构优化等。优化方案实施之后,需要重新进行网络测试,重点对无线网络中的覆盖、掉话、接人、切换、寻呼、干扰、容量、数据业务进行测试。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5
在当今这个信息世界,每个数据中心都拥有大量的信息财富。这些财富可能会开启带来利润并赢得市场份额的新途径。换句话来说,让正确的人员掌握更多信息资源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然而,掌控更多数据也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业务风险。它会阻塞网络通道,降低系统的数据存取性能,而且还会导致存储资源的耗竭。正如很多专家所指出的,仅仅简单地增加存储容量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同应用具有不同数据存取与管理方式,这样有可能造成无法整合的信息孤岛。
以这样的情形发展,最终的结果是,数据中心效率低下,关键信息丢失,存储管理成本不断攀升。这对于那些急于在瞬息万变、对成本敏感的市场中增加业务价值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CIO们来说,绝对不是好兆头。
融合为何如此重要
为什么数据中心融合如此重要?目前,数据中心的融合让IT行业与商业界怦然心动的原因,在于它能够简化存储管理流程,并降低数据中心设施的整体成本,减少数据中心设施占用的空间。
简而言之,数据中心融合可以引入一系列新的集成服务器,能够在共同的管理平台之上,利用虚拟化技术拓展网络能力并进行存储创新。此外,数据中心融合还能够在消除数据中心设备与组件管理方面的低效状态的同时降低成本。
对客户而言,数据中心融合可以转化为立竿见影的两大价值:减少数据中心实际设备数量;降低管理成本、空间需求,以及减少能耗。
此外,在融合后,数据中心可以采用单个控制台管理所有数据中心组件,无论是服务器、网络还是存储资产。这样能够使数据中心对部署多种管理工具的需求显著降低,同时降低对获取管理各种工具所需专业知识的需求。另外,融合数据中心还可以解放价值不菲的IT人力,使这些IT人员能够从事对企业增值更高的业务。
这些价值优势加在一起可以为CIO们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企业的云部署打下基础。
数据中心融合的优势
最近,很多解决方案的井喷式与推出,会让人产生“数据中心融合是一种新事物”的错觉。实际上,作为一种概念,它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数据中心融合与统一计算已经被大家谈论了很多年。
数据中心融合近期地位的提高源于两方面的演进。
IT业的创新使数据中心组件整合在一起成为可能,企业还可以对这些组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千兆以太网带宽以及能耗更低的服务器与处理器,现在业界已经可以设计和创建出集成系统。
IT行业目前还在整合这些资源,并创建以数据中心融合为中心的新合作关系。例如,日立数据系统与其合作伙伴依托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出能够优化数据中心关键环境的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这两方面的演进使许多企业的数据中心融合梦想变成现实。
虽然上述这一切已经提高了数据中心融合的价值定位,但是客户仍然对其发展趋势心存疑虑。而这种疑虑不无道理。
大多数产品是以新产品为中心,并且要求抛弃现有的基础设施组件。这一点在现如今企业都想方设法最小化开支和最大化投资收益的形势下,很受争议。另外,它也会影响到CIO自己的价值定位。因为它会让先前摆在首位的遗留数据中心组件的部署理由与决策一无是处。
不过,优势仍然超出风险。
如果不部署数据中心融合解决方案,数据管理就会成为一直存在且始终让人寝食难安的问题。
由于企业对数据中心融合的需求程度随着它们对数据性能要求的提高而提升,CIO们最终仍会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微调。同时,数据中心融合往往被视为数据中心实现云部署的第一步。其部署会从根本上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日立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与众不同之处
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为CIO们提供了让业务和经济两个层面都获益的更佳的解决方案。
日立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Hitachi Converged Data Center Solutions)将其领先的行业创新与数十载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实现优化存储、服务器及网络的目标。该解决方案采用了可运行多种应用、可随时部署的信息技术,能够简化管理、降低成本、减少空间占用,同时实现按照客户步调执行的云部署。
与并未针对关键任务应用环境进行优化的、松散整合的解决方案相比,日立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企业级可靠性、部署速度、性能及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此外,该解决方案还能够为企业解答许多问题,简化定购与部署过程,并带来可量化的成效。
与市场中其他解决方案不同,日立数据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设计时还考虑到对IT投资的保护。每种解决方案都可以针对业务需求,尤其是数据与信息管理方面的需求,优化客户的现有关键任务环境。
电子邮件管理对许多企业都是一个关键问题。日立融合解决方案已经针对Microsoft Exchange 2010进行优化,可以解决电子邮件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处于单个平台中的日立数据保护套件(HDPS)与日立内容平台(HCP),该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客户统一管理、备份资料,同时提高存档效率。
此外,由于允许Microsoft Exchange平台驻留于日立计算机刀片服务器机箱(解决方案的关键组件),该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节省数据中心的占用空间。
另外,日立数据系统公司的方案使客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步调实施云部署。例如,基于微软Hyper-V Cloud Fast Track的日立融合解决方案把日立存储、计算能力与网络功能融为一体,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R2与Hyper-V、System Center融为一体。一旦部署该系统,客户能够获得高性能私有云基础设施,以增强自动化和协调性。
结束语
总之,数据中心融合可以说是应对数据量剧增的灵丹妙药。它使数据中心能够与业务和市场需求发展保持更加一致的步调,同时,能打消企业对当前及未来数据可用性的顾虑。
许多人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获得这些优势的成本可能会过高。而对于日立数据系统,我们坚信当前环境急需此类解决方案。市场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克服不稳定性,力求提高用户需求,对企业具有更高业务和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现有和未来计划的解决方案所坚守的价值定位。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6
如果说,虚拟世界的自产自销是互联网的小时代,那么,“互联网+”将虚拟和现实相连,协同、变革、创新,则是互联网的大时代。
从AWS公有云风生水起,阿里、京东、腾讯等公有云服务从电商、游戏领域切入攻城略地,到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依托客户服务、网络资源、运营策略等各自优势,聚焦IaaS服务和细分领域,再到UCloud、七牛、青云等专业云服务提供商涌现……
历经十年风雨的云计算也迎来小时代迈向大时代的跨越。
从0到1的小时代,技术创新成就企业个体的迅速崛起,从1到N的大时代,云计算技术迎来普世化渗透进程。在融合时代,这种渗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不断扩散。
在不断发展演变中,企业级云服务从最初公有云、私有云的单一服务衍生出新模式――混合云。这种模式也使得更多创新企业、初创公司,甚至行业客户以更自然、更适宜的姿态去全面拥抱云计算。
“从应用需求来看,公有云方案是‘虚拟机+服务(包括云数据库、云存储等)’,缺乏很好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有赞创始人兼CTO崔玉松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而采用‘虚拟机+物理机’的混合云方式,能够很好地兼顾灵活与稳定两种特性。”
为何出现混合云模式?
崔玉松认为:“一方面,国内基于云的运维方案还不够成熟,还不足以支撑开发者整个IT架构的弹性扩展。另一方面,权衡效率和成本后产生的确保核心应用超稳定性、应用低宕机率的部署需求,使得混合云方案得以产生,并被更多的用户广泛接受。”
壳牌石油中国区首席信息官徐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在公有云出现之前,云计算已被很多企业采用。”以壳牌为例,作为大型集团公司,总部统一部署建设IT系统供下属企业使用的方式就是一个典型的私有云集成应用模式。
“如果说私有云是在集团和企业层面的资源配置优化,那么公有云就是在整个社会层面去优化平衡IT资源,专业度更高、灵活性更强。随着用户对公有云服务信任度逐步提升开始将部分应用慢慢迁移至公有云上,就产生了混合云的概念。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从私有云转向公有云。”徐斌指出。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总监徐华林也持类似观点,混合云是大势所趋,对企业而言,混合云相比公有云或许更为稳定。
在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CIO耿峰看来,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都是混合云的模式。“我们2007年开始做服务器虚拟化,到2010年实现了桌面、应用和存储虚拟化。目前,公司PDM、PLM、ERP、HR、CRM等系统都跑在这个平台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私有云。而公司非核心的Web应用我们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上。长期来看,这就是混合云的架构,也是会长期存在的一种架构模式。”
尽管一些传统用户真正接纳云计算仍需打破意识形态、管理模式上的壁垒,但是由互联网创业公司主导的云迁移或云部署已经开始,势成燎原。
借贷宝运维部负责人王强认为:“企业的业务极其复杂,单一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是确保用总所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最低的方案去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公有云+私有云+物理集群’的混合云部署模式。”
房多多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建成告诉《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从房多多业务模式明确到规模发展,我们的IT架构方式也从最初自建IDC机房开始向云机房或云服务器租用与自建的混合部署模式转变,随着外部IT环境逐步成熟、内部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寻求更适合业务发展的支撑体系,这种转变水到渠成。”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向云迁移是春雨医生CTO曾柏毅关注的重点。“五年之前,春雨医生刚刚起步,当时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还未成熟,所以我们采用自购物理机托管的方式来支撑业务系统。现在,云市场已相对成熟,我们考虑把部分应用迁到云上去。”
“而且随着公司服务用户量的扩大,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运维架构使其处于较高的可用性水平。云的方式更为灵活且成本更低,在公司内部我们甚至不需要专职机房运维人员。” 曾柏毅表示。
对于公司现有体量下的IT成本,崔玉松做过具体测算。“以三年为期限,相比自建机房,使用混合云的费用甚至更高,但还在我们可接受范畴内,而且混合云的方式避免了我们在运维等非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能够更专注于业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