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1
到底什么样的婚姻可以救,什么样的婚姻必须离,没有人比负责判决离婚案件的家事法官更清楚。在审判中,他们不仅有法律依据,更有一份悲悯与柔情……
当一对新人携手走向婚姻的殿堂,总会收到亲朋好友“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祝福。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和才能万事兴,这样的祝福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婚姻家庭的重视。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虽然离婚有时是绝处逢生的一种选择,但对于婚姻中的两个人,尤其是育有子女的两个人,到底要不要走这一步,真的不能意气用事。
因此,家事法官对离婚的判决总是慎之又慎。因为好多年轻夫妻其实还并未明白婚姻的真谛就闪婚闪离,事后又后悔不已。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家事改革试点单位的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出台了全国首个“危机婚姻、死亡婚姻诊断处理标准” ―《离婚案件婚姻危机诊断及处理标准》,为指导离婚案件的融洽处置首开先河。
2017年6月9日,本刊记者前往天津采访了红桥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述《离婚案件婚姻危机诊断及处理标准》出台背后那些真实的婚姻故事。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看到了法律的公正和严谨,更看到了法官们制服下那一颗颗悲悯柔软的心。
建立标准,分类处理问题婚姻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家事审判承担着识别婚姻是否存在挽救可能、恢复婚姻家庭关系、缓和情感创伤等多项职能。婚姻家庭是夫妻双方心灵的港湾,婚姻不和谐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红桥法院家事审判庭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 红桥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成员
幸福的婚姻都同样幸福,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面对诸多婚姻危机案件,到底什么样的婚姻可以挽救,什么样的婚姻必须判离呢?研究室南宝龙主任介绍说,红桥法院综合考虑婚姻的稳定性、夫妻的感情基础和双方在生活中的密切程度,在全国首创 《离婚案件婚姻危机诊断及处理标准》,将婚姻危机划分为死亡婚姻和危机婚姻。对于死亡婚姻,应当依法准予离婚;而对于危机婚姻,则侧重情感修复,努力化解婚姻中的危机,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家事审判不仅依靠法律、人情,更多时候,也需要心理学帮忙。红桥法院与天津商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在家事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为婚姻危机中的夫妻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制定心理干预的预案,从心理学层面分别提供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处于婚姻漩涡中的夫妻感受到温暖。此外,家事审判庭还与区妇联、区民政局加强合作,特邀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家事调解员对夫妻进行诉前调解。
解开心结,挽救“危机婚姻”
那么,什么是危机婚姻呢?一方坚持离婚而另一方坚持不离的婚姻会被初步认定为危机婚姻,因为从夫妻两人不一样的态度可以看出这其中或许存在一些隐情和误会。对于有调解余地的婚姻,法官们会尽最大努力挽救。《离婚案件婚姻危机诊断及处理标准》将心理测评手段引入司法程序,通过心理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夫妻的内心出发,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在婚姻中存在的误区和困境。
家事审判庭的陈国女庭长多年从事一线审判业务,有丰富的审判经验,她向记者介绍说,危机婚姻一旦识别,通过合理的调解与疏导,是完全有可能重归于好的,并且经历了这样一次“法院风波”,和好的双方在日后也会更加理智对待婚姻与家庭。
陈庭长亲自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调解过程,她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一对夫妻因捕风捉影的不实消息相互猜忌,丈夫每天恶语相向,甚至辱骂妻子与他人通奸,妻子不堪忍受离婚。经法官与特邀家事调解员精心调解和心理疏导,两人的情绪终于不那么激动了,但还是没能冰释前嫌。在签离婚调解书的时候,丈夫突然小声问妻子:“整个事情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房子钥匙我还能拿一把吗?”妻子点了点头。这一场家庭风波,最终在签字环节发生了逆转,两个人就这样和解了。其实,妻子想要的不过是一句道歉,但因为两人不善沟通而走到了离婚这一步。这个丈夫最终能低头、能道歉,与法官、调解员和心理老师前期的调解与疏导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前期工作的跟进,丈夫一定会赌气把字一签了之,一个原本可以破镜重圆的家庭也会瞬间变成两张冰冷的调解书。
陈庭长还成功处理了一起揪心的案件。一个丈夫5年前酒后打了妻子。事后丈夫痛下保证:日后再也不喝了!可是,近日他因工作应酬无法推托又喝了一次。妻子认为丈夫不守承诺,不顾他的痛哭道歉,坚决离婚,一开始甚至不接受调解和心理测评,只要求法院尽早判决。陈庭长细致了解了他们二人的婚姻状况,发现丈夫很顾家,而且对儿子教育非常上心,他们无论从夫妻感情还是生活中的相互密切程度上都有和好的可能,这样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是可以挽救呢?心理老师分析说:“这个丈夫在5年前的一次酒后家暴行为让妻子愤怒和恐惧,对方不再喝酒成了妻子愿意维持婚姻的底线。如今他又因工作喝了酒,触碰到了妻子内心的伤处,是对她最大的打击。” 家事审判庭庭长陈国女
在调解过程中,陈庭长把心理老师的话告诉了这个丈夫,他更加自责了,当庭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起案件虽然是以驳回女方诉讼请求的方式告一段落,但来领判决书时两人是手拉手进来的,陈庭长欣慰地对丈夫说:“这总算是重归于好了,你日后还喝不喝了呀?”他坚决地说:“这个判决我也要拿给周围的人看看,劝导亲朋好友不要酗酒,再喝酒连家都没了!谢谢咱们法院给予我们的公正和耐心!”
还有些案件,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心结而要求离婚,这种问题就更好调解了:找对症结,把面前的大墙推倒,就能铺就二人重归于好的路。陈庭长受理过一对聋哑人夫妇的离婚案件,法官助理在接触中发现二人竟很友善地打着手语,不像是剑拔弩张的架势。陈庭长细致询问才明白,丈夫是后天致聋的,而妻子则是先天聋哑,婆婆担心影响下一代健康而嫌弃儿媳,和儿媳发生了许多冲突,气得儿媳搬回娘家了。这一场离婚危机的制造者原来是婆婆!于是陈庭长把这位婆婆请到调解室,告诉她作为母亲不要担心过多,只要两个孩子能过得好,就应该支持和祝福他们。婆婆经法官劝导后悔地向儿媳表达了歉意,一场离婚纠纷迎刃而解,荡漾在当事人脸上的幸福让家事法官们和书记员们感到自己的工作真是太有意义了。
学会放手,面对“死亡婚姻”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何为死亡婚姻。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出台的《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为死亡婚姻的认定提供了依据。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骗取结婚证、重婚等恶劣情形,可以认定为死亡婚姻。另外,对于心理专家确诊的一方性格严重扭曲导致的婚姻破裂,法官也会迅速按照死亡婚姻做出处理,不给夫妻双方留下隐患。但人们常说的感情破裂并不意味着婚姻必然走向破裂,因此不属于死亡婚姻。
此外,红桥法院家事审判庭在判决之后还特意安排了答疑环节,充分做好解释工作,向夫妻双方讲述为什么这样判决,让双方在离婚后不再遗留误会,从矛盾纠结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平静接纳婚姻已死的事实。
因离婚引发血案的例子在新闻中已屡见不鲜,对于可能存在社会风险的案件,法院一定会尽快判离,同时安抚好双方情绪,让婚姻好聚好散。法官对于死亡婚姻,不能简单粗暴处理,即使判决离婚也要把善后工作做到最圆满。陈庭长曾面对过一个有被害妄想症的丈夫,认为妻子每天找人盯着自己伺机下手,于是前来离婚。在庭前调解阶段,他甚至在法庭外与妻子发生了肢体冲突,抓了女方的脖子。心理老师通过面谈和测评等方式了解到丈夫心理上存在问题,他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如果一直处于过激的情绪之中,很可能成为社会隐患,所以建议按照死亡婚姻尽快处置。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争议:两人的孩子是一对双胞胎,妻子要求抚养两个孩子,而丈夫提出每人抚养一个孩子。这主要是由于他在金钱上极其依赖父母,认为孩子都归妻子,老人的钱就会源源不断流向她,于是坚持一人抚养一个孩子,互不给付抚养费。按法官以往的做法,会为孩子健康成长考虑把双胞胎判给一人抚养,但这一次全面听取了心理老师的意见后,采纳了老师的方案―双方每人抚养一个孩子,由于判给丈夫的孩子主要是老人代为照顾,不会对孩子的性格有过多不利影响,所以这一方案有实施的合理性,同时也不会激发丈夫的过激情绪。在判后的回访中,经法院了解,双方关系较为缓和,也都配合对方及对方父母对孩子的探视,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有些婚姻有了死亡婚姻的表象,但经过深入而正确的引导依然可以挽救;有些婚姻看似只是吵闹,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无限杀机,这就需要法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和判决。
南主任回忆说,他办理过一起非常离奇的离婚案件: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妈恩爱了30年,虽然没生育子女,但也丝毫没有影响感情。后来两人年岁大了,找了一位远房亲戚的女儿前来照顾生活,女孩对二老照顾的用心程度更胜过亲生女儿。两位老人对女孩万分中意,邻居也都羡慕地说:“这干女儿可比亲女儿强哟!”有人跟老大爷说,人家姑娘这么好,你们俩还不如把房子过户给她,人家伺候你们养老,也得给人家一个保障呀!大爷听了觉得特别有道理,可大妈不干了,她担心一旦房屋赠与过户,这姑娘会变心。这两位老人从此发生了一系列争执,情急之下,大爷还把大妈给打了!南主任说:“天啊,这不仅是两人都同意离婚,还有家庭暴力呢!按常理这绝对符合离婚的条件。”说到这儿,南主任话锋一转:“可是,我们考虑到双方的争吵主要是因为如何安排养老问题发生分歧,改善老年夫妻的生活困境是化解本案矛盾纠纷的关键。通过启动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家事调解员多次走访,耐心倾听。果然,把心里的话说开了,老两口不但不离婚了,还在家事调解员的见证下,妥善处理了房产问题。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压在他们心头的石块消失了。”
家事审判模式日臻成熟
天津红桥法院家事审判庭一线法官、书记员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家事审判模式日臻成熟。例如,红桥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法官们不辞劳苦,亲自上门,看到夫妻双方处理好财产分割后才发给调解书。家事审判对工作的细致认真,换来了夫妻双方正当权益的实现。作为法官,每审结一起案件,都能体会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踏实与安宁。
此外,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位闹访的女当事人说出了自己的苦衷:父亲早逝,母亲的退休工资仅2000元,她本人又因孩子尚在哺乳期不好找工作。在离婚的过程中,等待的时间让她太煎熬了:拿不到离婚判决书就没有抚养费,这娘俩简直过不下去了,她甚至决定把孩子扔在法院一走了之!得知这一情况,红桥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法官给孩子捐了衣服和物品,这位母亲非常感动地给法官们跪下了。家事法官帮助解决了当事人的燃眉之急,化解了不必要的上访事件,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会更加完善,对弱势群体多一份关爱的理念也能深入每个人心中。
困难在前方,路在脚下。法官的办案态度直接决定了法律的温度,希望通过家事审判模式的推广,让每对夫妻在司法案件中体会到的除了公平正义,还有司法的柔情。
家事法官温馨小提示
1.不做道德缺失、法律不容的事
近年来,“小三”“二奶”等字眼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久而久之,没有主心骨的人甚至认为这也是一种小资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影响婚姻家庭就可以。南主任表示,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是对《婚姻法》中夫妻忠实义务的无情践踏。尽管偶尔的“”不会成为断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依据,但这是对于夫妻感情维系的巨大打击。
同时,如果赠与“小三”贵重物品,原配是可以基于配偶身份要求返还的,第三者的产生甚至破坏了家庭共同体的经济关系,从而在根本上破坏了家庭的牢固程度。因此,在婚姻中,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道德缺失且法律不容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婚姻,也守护好自己的婚姻。
2.不把“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作离婚的借口
从恋爱到结婚,是一个双方相互认识、相互欣赏、相互依赖的过程。新婚的甜蜜期过后,夫妻的激情逐渐减退直至转化为亲情。每个烈焰般的爱情经过时间的沉淀,都会成为亲情,水融的亲情才是婚姻最成熟的模样。不能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为借口,一旦厌倦了便打算离婚,这对于家庭是严重的不负责任。
家事法官在实际办案中不仅会考虑两人感情是否破裂,还会结合双方在生活上的依赖程度、离婚对双方日后的发展是否有利等因素综合判断婚姻走向,就是为了防止不负责任的离婚和无辜的被离婚。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2
辖区幅员面积68.8平方公里,全镇有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0个经济社,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6800人,其中妇女16730人,留守儿童675人。
二、镇留守儿童之家现状
全镇有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虽按规定各村都先后不一成立妇女儿童之家,但因为经费、环境、地理等诸多原因,很多村都存在挂牌不唱戏、流于形式的情况,光是有一个牌子,没有实际内容,真正开展活动的也是条件比较好的及个别村。如我镇村有活动阵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谈心室等。
三、活动开展情况
我镇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关爱妇女儿童。1、妇联、团委、关工委因地制宜多次开展关爱、服务妇女儿童为主题的活动:一是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组织大学生村官组成“家长”爱心团队开展了以“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二是开展以“爱心绽放
温暖心灵”为主题的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者们组织小朋友们在操场或广场上开展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跳绳等体育活动。三是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与大学生村官到各村为留守儿童讲授知识、辅导作业、交流谈心,并组织他们开展丢手绢、抢板凳、击鼓传花等互动游戏,小朋友们也为志愿者们表演了预先准备的小节目;2、镇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阵地作用,一方面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劳动部门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党村联系、大下乡等活动,机关干部到留守人员家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节日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妇女之家”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对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进行心理情绪疏导,调适婚姻家庭关系,切实加强人文关怀,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妇女儿童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3、通过亲情视屏让家长了解儿童的情况,让孩子与父母进行思想交流。
四、妇女儿童之家的管理状况
儿童活动中心村上有集体收入的就聘请专人管理,如我镇村就聘请专人负责管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法室、舞蹈室由爱好者管理,没有收入的其余各村一般是由村干部负责管理,但活动就开展得很少。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关爱档案。完善每个留守儿童(学期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三个月的走访串户,对本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安排人员与学校相关人员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档案,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在争取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二、构建关爱网络。作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初步形成以镇党委政府为带头,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村干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幸福力;积极心理资本;EAP
企业幸福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企业员工生活及企业整体境况改善,最终达到企业的和谐幸福。EAP致力于解决员工及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来改善组织管理,因此能在帮助员工获得幸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实施EAP的落脚点应是建立一支健康幸福的员工队伍,从而构建企业的幸福力。
一、构建企业幸福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时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幸福"成为政府的施政导向,在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生活等各领域备受关注,构建企业幸福力是当今时代的需要。(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激烈竞争,组织中的个体饱受工作压力增加、心理枯竭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员工的幸福感并没有随GDP的增长而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也折射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必要性。(2)随着国家将幸福指数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组织对幸福的关注也将成为必然。
(二)企业发展的考量
(1)企业幸福力表现为员工的幸福感,生活幸福的员工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因此,企业的幸福力可以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大量研究表明,员工的幸福和高效工作呈正相关。(2)构建企业幸福力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拥有幸福力的企业可以促进员工的幸福生活,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因为其幸福感而具备了强烈的亲和力和良好的形象,能得到的社会的持续认可。
二、企业幸福力的内涵及其现状
首先,幸福力概念是以人为本的,并要求对人性形成正确的理解。企业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员工需要全面发展,员工的健康心理和幸福生活应当成为企业的目的。对员工的管理目标应当是使员工在企业幸福地生活。建立一支健康幸福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其次,幸福力概念关注的不仅是员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员工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生活成为员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幸福力的概念正是着眼于员工生活的,如果员工在企业的生活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企业便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最后,幸福力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的,对于员工来说是获得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从深层次体现个体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幸福感反映了员工在工作中的生理唤醒状态和心理满意水平,是衡量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员工在企业生活中有高的幸福感,那么其工作和生活状态也是最佳的,企业就获得了幸福力。
反观中国企业,企业的幸福力和员工的幸福感不容乐观。"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有28.8%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64%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感指数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企业尚未对幸福力的概念加以重视。因此,企业管理迫切需要上升到员工生活幸福管理的层次上,把幸福力的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
三、积极心理资本导向的EAP,构建企业幸福力
传统的EAP定位是帮助员工从消极达到常态,这样的定位,使EAP较少关注积极层面。但除了解决人的心理困扰,EAP还应帮助健康的人高效地追求幸福,实现人的潜能。积极心理资本导向的EAP,立足服务组织100%的人群,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改善员工身心幸福,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将企业幸福力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借助EAP服务系统,通过营造幸福文化,培养幸福员工等方面实现企业幸福力的构建。
(一)营造幸福文化
1、组织诊断
EAP可以基于心理状态、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员工实施幸福度诊断,科学评估员工的整体幸福度现状,分析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构建员工幸福指标体系,并就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幸福感提供解决方案。
2、建立组织支持体系
EAP通过和谐团队建设及群体互动等方式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强化来自领导及同事的支持;通过开展健康服务、子女教育、法律援助、婚姻家庭咨询等方式增强组织对员工及家庭的支持;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心理调适及疏导机制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
3、环境改善
在物理环境设计上,EAP从工效学出发,基于色彩心理学及人的认知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设置休闲区域和减压室供员工放松身心及舒缓压力。在职业环境优化方面,EAP关注员工的职业兴趣及专业成长,强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与优化;在心理环境改善上,EAP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幸福分享等形式为员工提供分享幸福经历和感受的机会,推动组织形成关注幸福、感知幸福、践行幸福的氛围。
(二)培养幸福员工
1、幸福检测
EAP采用专业的心理测验工具为员工提供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查,围绕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及幸福感等方面开展心理评估,并提供反馈报告,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同时提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针对性建议。
2、幸福训练
作为当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崭新模式,EAP通过心理培训、团体咨询及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员工掌握缓解压力、疏导情绪以及高效沟通等方面的技巧,解决员工的心理困扰,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此外,EAP将服务领域延伸到工作场所以外的家庭生活,为员工提供婚恋家庭、亲子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咨询和辅导,帮助员工解决来自家庭的后顾之忧。
3、幸福提升
幸福提升致力于增强员工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这方面EAP独具优势。首先,EAP通过自我效能感、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培养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的自我价值认同,进而促进员工的心理资本增值。其次,职业发展方面,EAP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理念能帮助员工优化职业发展路径,在心理上重新定义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控制感,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此外,EAP还通过专业人士传递幸福理念、方法、营造幸福氛围来增强员工的幸福体验能力。
总之,幸福力的建设需要由内到外全方位的努力,积极心理资本导向的EAP模式,立足于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有助于提高员工身心幸福,创建组织和谐氛围。企业幸福力的建设对于现今社会转型、心理失衡、价值失落,无异于一剂良方,EAP服务应以企业幸福为重心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帮助员工提升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西超.EAP幸福组织的成就之道[J].企业文明,2012,(4).
[2]龙峥奇.论企业哲学的幸福管理理念[D].湖南科技大学,2011.
[3]段俊平.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职能优势,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促进和谐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通过大力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村居“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建立以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事务所为主体,以司法所为依托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二)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宣传宪法赋予广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宪法观念,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形成崇尚宪法、法律的社会风尚;二是深入宣传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入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财政税收、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深入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民主管理、依法维权、食药品安全、计划生育、小区物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五是着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以文明生态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的构建和谐乡村、社区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以提高基层群众法律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举办“村(居)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节日节点、集市等基层群众集中的场所和时间,组织法治宣传员、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深入实地发放各种法治宣传资料和普法读物,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咨询、交流。要充分发挥村居文化设施、道德讲堂、村居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要注重整合融入,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人力资源、民政、农业、计生、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优势,共同做好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法效果。活动期间,各区每月开展不少于1场的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宣传资料和普法读物,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咨询、交流。要充分发挥村居文化设施、道德讲堂、村居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要注重整合融入,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人力资源、民政、农业、计生、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优势,共同做好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法效果。活动期间,各区每月开展不少于1场的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
2.开展“法治讲堂•律师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关于“三农”发展、耕地保护、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家庭联产承包、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投诉、法律诉讼等与基层干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普遍关注的方针政策为重点,力求通过以案析法、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引导、教育基层干部群众遵纪守法,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监督管理村居社会事务的能力。
3.开展“法治影视进村(居)”集中巡映活动。(1)查看各镇(街)法制辅导站挂牌情况、了解相关工作落实情况。(2)查看各村(居)宣传栏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开设普法宣传内容。(3)查看各村(居)普法“五个一”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完成较好的进行经验介绍和推广,对落实不到位的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做好“五个一”普法的长效机制。
4.开展“法治影视进村(居)”集中巡映活动。根据市电影公《“法治影视进村(居)”电影放映活动策划方案》的安排,我辖区的法治电影放映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年9月份至2016年3月份之间,区普治办要跟踪电影放映的进度,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责任部门:区普治办)
(二)开展以提高基层群众依法治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法律服务活
5.开展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所所联合”法律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安排镇(街)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工作,各司法所要认真了解本辖区镇(街)、村(居)组织和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服务工作的具体需求,认真安排律师开展活动的场所,每月将群众法律需求和律师服务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对外公布。(责任部门:普治办、基层股、各司法所)
(三)开展以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活动
6.扩大法律援助宣传效果。以开展“法律援助关爱妇女儿童”、“法律援助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组织法律工作人员现场受理法援申请、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法援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区法援中心除配合省、市级开展的必要宣传外,还要自行组织进农村、进社区广泛开展宣传,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广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努力扩大法援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7.推进非诉讼调解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法援工作站贴近群众的优势、重点针对基层涉农群体性纠纷,农民工讨薪、老弱病残维权等案件,加大非诉讼调解力度,要充分调动起法律援助信息员的积极性,主动作为,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质保量地努力完成上级确定的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8.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创建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窗口,为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窗口服务。二是创新便民服务措施。探索在线解答咨询、网上受理案件,为偏远地区群众和行动不便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现场受理,实行一次性办结制度,对突发紧急、涉访涉诉、社会关注的案件和群体性案件,优先快速办理,材料不齐全的可事先提供法律援助,事后补齐申请材料。(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四)开展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矛盾纠纷调解活动
9.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排查工作要采取走访式面对面地进行。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全部登记造册,逐一分析研究,逐一制定调处方案,逐一落实调处责任人。(责任部门:基层股,各司法所)
10.召开村(居)民调解示范大会。选取典型的矛盾纠纷个案,适时组织召开村(居)民调解示范大会进行示范调解,达到“化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活动期间,计划于8月在演丰镇山尾村调委会调解室,于11月在人民街道(或博爱街道)司法所各召开一次调解示范会。(责任部门:基层股,各司法所)
四、实施步骤
开展“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时间从2016年4月开始至2016年3月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局各股室、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司法所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积极动员,周密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至2016年1月)。各责任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务必取得实效。司法所应做好开展活动的相关记录,律师参与活动应有工作笔记。各司法所要做好活动期间的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现场图片上报区法宣股,同时主动撰写“法惠百姓服务万家”案例。活动期间,每所上报相关信息及案例不少于5条。
(三)总结评比阶段(2016年2月至3月)。对“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表彰先进,巩固和提升活动效果。各责任部门开展活动的总结报告于2016年1月20日前报区局法宣股。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成立区“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开展“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是建设“和谐”的重要举措,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此次主题活动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职能部门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及早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参与度高、声势强、效果好。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离家出走;家庭;爱的能力;成长
满心期待,换来失望的“结局”
她叫小雁(化名),在她出生前就已经背负了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因为她的父母自幼家贫,只读到小学毕业;同时父母的几个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十分优秀,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公务员,小雁必须不能给父母丢脸。从小,小雁就成了替代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3岁必须会背三字经,5岁参加奥数培训,玩耍、游戏、业余爱好等浪费时间的事情一律都是大错特错的。
小学时,她一方面离不开爸爸妈妈,一方面因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得老师同学喜欢,所以一切相安无事。进入初中,同时也进入了青春期,她赖以自信的学习成绩不再那么引人注目,小学时候家庭的严苛管教压制了她的独立性、创造性,加之学科众多难以应付,她的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厌学,与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大,初二上学期时甚至因偷上网吧被父母关黑屋子。父母绝望了,他们辛辛苦苦期盼和努力奋斗的梦想,在孩子才初中阶段时就破灭了,家里容不下这个不争气的“败家子”。很自然地,小雁就踏上了离家出走的路……
类似的离家出走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对离家出走的原因与对策的讨论和探索已成为众多教育同行和心理学专家的重要课题。综合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造成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但我认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一个字:爱!
没有爱,就没有成长。缺乏爱与呵护,孩子自幼在缺乏安全感与情感支持的环境里长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必然很差,人格塑造必然会有诸多问题,而一旦进入青春期,剧烈的身心变化和学习生活等压力加大等必然让他们难以适应和应对,在产生新问题的同时引发了成长经历中的各种潜伏着的老问题,他们必然会表现出叛逆与出格,这不是生命的堕落和失败,我更认为是生命的一种努力挣扎与绽放,就像是经历大旱的竹子,在生命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它也要拼尽全力,开花、结果,然后死去。与其说这是生命的毁灭,不如说是生命的伟大!
家庭是给予孩子爱、塑造孩子爱的能力的最重要的地方。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和成长的环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他人和社会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的基石。只有在家庭中获得了充分的安全感和稳定的情感支持,孩子才能在充分得到爱的同时,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从而拥有爱的能力。因此,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家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无条件接纳、包容孩子的地方。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爱孩子。许多没有获得有效成长的父母把他们曾经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带到现在的家庭关系中,从而重复上演着原生家庭的婚姻家庭悲剧和亲子冲突,以爱的名义干涉、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或是严厉管教,或是过度纵容,或是忽视、指责、否定,长此以往,家庭陷入无休止的轮回,不能自拔。
改变:重塑爱的能力,走属于自己的路
感谢冥冥中的缘分,让我与小雁相遇,并在两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所以,当她已离家出走并拒绝与家庭中任何成员联系的时候,我依然能通过其他同学提供的QQ和电话与她取得联系。
我对小雁说:
离家出走,或是为了逃避、或是为了惩罚、或是为了毁灭、或是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和自由、或是几者都有。你这样做,自然有你自己的理由,我尊重你的选择和决定。但我只想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只想能有机会陪你走一条更快乐、更充实、更平坦的人生路。
小雁选择了给自己也给我一个机会,寻找改变现状的机会和道路。
第一堂功课:承认和接受。
我们一起做的第一堂功课是:承认和接受。
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父母都有严重不好的地方;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我;承认和接受自己从小到大遭受的那些伤痛和苦难;承认和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过得有一点糟糕;承认自己当前需要改变,并愿意接受一切可能改变的机会。
在这其间,有彻底的表达与宣泄,有悲伤和愤怒的尽情释放,也有思想的反反复复,甚至差点失去联系。
小雁在离家后的二十天重返校园,这些日子,她像一只误入迷林的小猫在各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之间停留。尘灰满面的她,与迎接的父母哭成一团,这二十来天的煎熬,让小雁的父母彻头彻尾地明白,原来一家人十几年苦苦追求的那个大学梦想,不是孩子的天堂而是一出悲剧和荒唐。
第二堂功课:改变与成长。
小雁回归校园之后,每周都会在约定的时间到心理咨询室做
咨询,虽然她已经基本承认和接受了父母、家庭以及自身的所有现实,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成长,但这毕竟不能算作真正的改变和成长。
――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学会独立地为自己活
每一个人生来就有改变的需要和能力,只要借以收获成功和自信的经历,改变自然就会发生。小雁依然有厌学倾向,但父母已不再指望她能光耀门楣,她获得了充足的业余时间,重新拾起幼儿园时的画笔,参加了美术辅导班,她学得很勤奋、很快乐,老师、同学也在恰当的时候送上由衷的赞扬,她的脸上焕发出了久违的青春光彩。一年以后,初三毕业,她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所中职学校就读幼教专业,她说:“我的童年过得很不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用自己的努力,让我教的小朋友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一定能做到!”
家是什么,家是安全与情感的需要,家是内心爱和温暖的归属。家在何方,心安之处即是家。家是每一个孩子联结社会的纽带,是每一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只有在家庭中学会爱与被爱,塑造出良好的人格,拥有了健康的身心状态,孩子才能在不断的成长中面对各种人生经历和生活事件,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而一旦失败的家庭教育和混乱的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造成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将会影响孩子终身。但这未非没有改变的机会,人生来就有向上的内驱力,生来就有自我改变、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我们还有教育和转化孩子的机会。星星之火尚可燎原,点滴爱的关怀,亦可改变人的一生。不管是学校、老师、亲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只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关怀与支持,给他们以爱和呵护,他们就会相信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就会掌握爱的能力,也就能在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中获得安全感与稳定的情感支持,从而激发出内心向上的力量。然后,每个人自然有能力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成长的道路。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面对万千生命多姿多彩的形态,我们由衷地感叹和祝福,祝每一个人,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刘在花.青春期问题与教育方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9.
[2]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05.
[3]武志红.心灵的七种兵器[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04.
婚姻家庭辅导方案范文6
摘 要:本文从“角色教育”的理论架构、目标、内涵、方法、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旨在探索建构一种中等职业学校“角色教育”的工作模式,力求使学生在自我体悟中发展和掌握角色规范,实现自我发展,达到在家成为好儿女、在校成为好学生、在企业成为好员工、在社会成为好公民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角色教育 德育
一、“角色教育”的内涵概述
1.“角色教育”的名词释义
本文所涉及的“角色”则特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家庭、学校、企业、社会中应有的角色担当,并产生期望的行为模式。本文所探讨的“角色教育”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在及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进行的有抓手、有目标、有计划、有情境、有评价的系列教育,使其在自我体悟中发展和掌握角色规范,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2.“角色教育”的特征
(1)“角色教育”是有导向的德育。“角色教育”确立了“四个好”的教育导向,即“在家成为好儿女,在校成为好学生,在企业成为好员工,在社会成为好公民。”
(2)“角色教育”是有目标的德育。“角色教育”的目标指向很明确,就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理解其在担当儿女、学生、员工、公民等角色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弘扬家庭美德、培养职业道德、践行社会公德,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3)“角色教育”是有情境的德育。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六合中专校)找到了一条“角色教育”的路径,即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
(4)“角色教育”是有实践主体的德育。六合中专校“以学生为中心”,梳理了家庭、学校、企业、社区的德育资源,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立体架构。
二、“角色教育”的理论之源与现实之需
1.“角色教育”的理论之源
(1)“角色教育”呼应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则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角色教育”是对经典教育理论的再认识、再研究与再实践。在对“角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六合中专校从众多经典的教育理论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包括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论、情感育德论、生活德育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理论,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柏主张的生涯彩虹理论等。尤其生涯彩虹理论让“角色教育”获得了这样的启示:在个人发展历程中,随年龄增长而扮演的不同角色,也会像雨后的彩虹一样多姿多彩。
2.“角色教育”的现实之需
(1)学生的角色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角色淡化”现象。不少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向父母索取多、付出少的情况,子女角色被淡化;部分学生主观上认为读职业学校是一种“失败”,学生角色被淡化;部分实习生工作不安心、不尽职,工作绩效差,职业角色被淡化;部分中职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公民角色被淡化。
(2)学生的角色认同感还有待提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角色模糊”的现状对角色认同产生着制约性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服饰仪表超越了自身的年龄界限,过早地成人化;有些学生语言粗俗,行为举止怪异;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等虚拟世界,把学习当做“副业”,等等。
(3)学生的角色力还有待提高。破解“角色否定”的难题重在提升学生的角色学习力,关键在于“角色内化”的有效实施。“角色内化”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具备所担当的角色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相应的环境中自觉地按角色要求从事活动的过程。角色内化有助于阻止当前在职业学校部分学生中蔓延的 “四无”现象:无宽容互助的人际环境、无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无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无积极乐观的生活目标。
三、“角色教育”的实践路径
1.确立“角色教育”核心内容
一是政治教育。着力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仰、政治态度的教育,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方法、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道德教育。开展“四德”教育,即讲究社会公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弘扬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注重个人品德(仁、义、礼、智、信—“五常德”)。
四是法纪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遵守校纪校规和实习岗位规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会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是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职业生涯定向教育,培养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
2.分模块确立“角色教育”的目标、内涵与方法
六合中专校确立了四大模块的目标、内涵与方法。
(1)亲情教育模块——争做一名好子女。
第一,设立家长大课堂,从改变家教观念入手。
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会的作用,设立家长大课堂,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误区,包括随意放任、拔苗助长、求全责备、转嫁愿望、相互攀比、溺爱替代等几种类型。通过专家诊断、校长释疑、班主任建议、家长交流、父(母)子(女)倾诉、社会工作者协调等形式整体把握、分层实施、专题突破,搭建学校与家庭融入、合作、双赢的互动平台,让家长在学习中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加强家校联合,从而形成家校合力。
第二,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开设以“家”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持续增强学生“家”的意识;开设以做“未来好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课或讲座,为学生组建未来家庭奠基;开设消费理财类选修科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开设家庭心理矫正课程,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叛逆期;开设婚姻家庭法律课程,帮助学生增强家庭责任感;开设青少年生理健康课程,解开性的神秘面纱,培养其性道德观。
第三,开展各类专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家庭观念。
组织以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做家务活的自觉性;设立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让学生在勤工俭学工作岗位上锻炼,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到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开展亲情互动游戏,让父母子女间更加敞开心扉,种下理解与信任的种子。
(2)爱校教育模块——争做一名好学生。
第一,以校园文化滋养“完整的人”。
六合中专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始终着眼于涵养学生的情性,尽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五项追求。
一是站在着眼师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三风一训”、校徽、宣传册等载体使校园文化的内涵获得认同,形成师生的“底层冲动”。
二是站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地培育新型师生关系。在宽容、乐观、感恩、自信的积极心态下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帮助教师建立会感恩、会健体、会阅读、会交往的“新教育习惯”;帮助学生建立会思考、会研究、会实践、会合作的“新生活习惯”。
三是站在大成若缺的高处营造校园的文化环境。充分体现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等场所的育德与文化场功能,让教室、宿舍成为“诗意栖居”的地方。
四是站在民主高效的高坡打造活力课堂。以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教学理念推动课程设置,确立课堂目标,处理课堂关系,做好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成功。
五是站在以生为本的高峰优化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其间制定出“学校公约”“班级规约”,增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对学生个体进行多元、动态、量化考核,采用建立学生“成长账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鼓励争先;榜样示范,让学生见证真善美的行为得到弘扬。
第二,以隐性课程建设弥补显性课程实施的短板。
六合中专校从三个层面开发实施了带有学校印记的隐性课程。
一是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挖掘了学校地理位置沉淀的文化;体现、发挥了校园景观、建筑所蕴含的审美功能;校园规划与学校文化传统相契合,实现了文化悦纳。
二是制度类的隐性课程。学校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做到了组织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人性、管理评价方式多元。
三是文化心理类的隐性课程。系统建设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雨花石校园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立己达人;重视情商教育,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性;重视心理文化的传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三,通过特色化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心理认同。
坚持说校史、唱校歌、诵校训,让学校教育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开展校园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增加参与班级建设和校园管理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定期举行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组织在校生开展校友寻访活动,为学生确立行动方向;通过“教学做”实践周活动,倡导学生自觉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环境管理、行为规范管理、纪律管理、就业创业管理,从而全面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服务意识和创业意识。
(3)职业生涯教育模块——争做一名好员工。
第一,多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融合。
实施了自主型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该模式以校办企业为平台,将产品生产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培养,既能精技,又能提高职业素养。
实施了入驻型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该模式以“校中厂”为平台,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综合效益,可以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实施了共建型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该模式以“冠名班”为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展教学,为优质企业对口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员工。
实施了校外型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该模式以“厂中校”为平台,学校在合作企业中设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员工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实现了办学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第二,全过程开展校企合作,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学校坚持在人才培养的链条中与企业实效化协作。包括进行专业调研,优化专业设置;制定、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整合双方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联合实施各类教学活动;联合进行教育教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开展质保体系建设;联合开展促进学生就业的系列活动等等。
第三,全方位开展生涯规划主题教育。
开展“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市场环境,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与企业高管开展对话,通过现身说法帮助学生做好跨入职场的准备;组织学生到企业体验,增强职业意识,在一定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见习,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做好就业准备;组织岗前集训、就业调研等形式多样的就业专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感;进行创业辅导,开展创业实践,举办“创业教育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
(4)公民教育模块——争做一名好公民。
第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在文化基础科、专业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在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精致的校园文化,在人本化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在稳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在全面开展网络主题教育和专题宣传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开展校园诚信教育,提升现代公民意识。
开设诚信校本课程;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校园主题活动;形成诚信传播体系,建立立体互动的宣传平台,增加受众数量、扩大影响力;开发涵盖日常学习与考试考核、日常交往行为、日常经济行为、助人为乐行为、其他诚信行为、诚信教育评价的系统软件等。
第三,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合中专校采用专业小组和志愿者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调研、提出建议书、模拟举行听证会、开展公益行动等形式在诸如保护环境资源、关心公共问题、关注弱势人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角色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多元化。家庭访谈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学生好人好事的记录、学生违规违纪数据的分析结果、学生在各项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及表现等均是“角色教育”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评价主体多元化。管理人员、相关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社会第三方均成为“角色教育”的评价主体。学校还非常关注网络动态,及时记录、收集、分析社会公众对 “角色教育”成效的评价,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评价标准多元化。学校建立了动态量化考核标准,形成纪律遵守、仪礼风度、家国情怀、活动参与、个人美德、班级贡献等六大标准体系。
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角色教育”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坚持推行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形成性评价、鉴定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四、开展“角色教育”的收获
开展“角色教育”以来,六合中专校方方面面都在呈现着喜人的变化:“课堂蕴含生命张力、校园充盈创造活力、环境放射人文魅力”的教育追求正在落地;宽容、理解、关爱、合作、真诚的人文精神正在校园弘扬;国家、责任、纪律和荣誉正在师生心中生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毕业生获得了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之路越走越广;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众多荣誉。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3]高德胜.生活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杨艳春.德育人本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