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268-02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提出了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数字校园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时发展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智慧,运用全新的云计算、智能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创新学校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为精细化校园管理。本文就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分析其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1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性

1.1实现智能化教学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准确的记录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学生还可以通过连接校园网,实现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教学活动。另外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创建系统化的学习模式。【1】

1.2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其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教师创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及技术发展动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平台中的教研学者进行研究成果的沟通交流,实时的分享科研数据,能够确定教学的发展趋势,使国内外的交流提高一个层次,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和创新。

1.3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智慧校园中具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学校网站论坛中的稿子、评论、留言等,这些数据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及数据,不仅仅能对校园中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服务,还能够对教育、行政、设备及科研方面进行管理服务,还可以寻找教育中和学习中的规律,对教育及办学趋势进行预测,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意见,也有效地提高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效率。【3】

1.4实现智慧化服务

数字管理系统创新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资金及人力,对校园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及服务,比如资源的分配、信息化培训、故障响应等等。其中资源的分配包括软件系统的升级优化及IP地址、身份验证的优化分配等;信息化培训包括为学生培训提供文本资料、音频资料及视频资料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及学生具备的信息化智慧能够满足智慧校园的需求;故障响应指的是在智慧校园发生故障及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响应。【3】

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

2.1何为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并且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校园建设理念。智慧校园主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为前提,将高校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及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智慧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中,师生可以以手机、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结合校园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教学、生活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实现信息化的校园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校园管理效率。

2.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架构

高职智慧校园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校园中各个教室、图书馆、宿舍及实验室等各个场所中,并且将它们进行连接,从而构建物联网,使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将软件管理系统与物联网向融合,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及教学。并且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处理这些信息资源,为全体师生及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及生活环境。【4】

2.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从产生到创建都得到了国家及社会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及部门之间的通讯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高职智慧校园在建设以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高职院校中的大量的信息及学生的自律等方面,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其中不乏有一部分学校还是通过传统的短信、公告栏的信息为学生传递信息,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及时的信息,降低了沟通效率;(2)由于学校与行政管理部分的网站并不统一,这就对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统一的平台使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无法存储到相同的数据库中,使数据的格式及标准也有不一致,就使得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用数据及垃圾数据;(3)这些数据都较为庞大且复杂,目前的管理并没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信息,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没有和毕业方向统一分析、图书馆中的学生解决信息没有与个性化教学相联系等等。【5】

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大数据挖掘技术

3.1何为大数据挖掘技术

大数据挖掘技术指的不仅仅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中的潜藏及具深层次的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讲,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是有一定联系的,大数据不能单独进行处理,要使用分布式的架构,以此对数据进行挖掘,所以大数据挖掘要依靠云计算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3.2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了技术性的教学手段及远程教育等等,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使用了监控及一卡通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目的。随着连接的实体越来越多,那么传统的数据架构已满足不了需求,大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进行深入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校园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w现高职院校的智慧特色。【6】

3.3大稻萃诰蚣际踔腔坌T敖ㄉ杓芄

为了能够使高职智慧校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在传统的建设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传统智慧校园中的智能识别及检测中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为高校中的教育、服务、管理及学习提供智慧的应用,实现校园学习智能一体化。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可以先构建一个建设架构,详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1)基础设备。其中包括检测设备及感应设备,并且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中,收集校园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数据,使用通信网传送到云存储层,能够全面了解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2)采集信息及存储层。使用云计算中的存储技术将基础设备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使用虚拟化技术降低空间的浪费,使数据资源可以有效整合,使数据存储具备智能化及自动化。

(3)数据管理及云计算。管理云服务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计算,使数据的分析更加精准。

(4)智慧应用层。深入挖掘大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为智慧校园中的信息化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技术,这个也是使智慧校园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重点内容。【7】

4结束语

为了使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和理念能够满足现社会形式的需求,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将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中,不仅能够对校园中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大数据挖掘技术是高职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充分体现。目前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其能够完美的与智慧校园相融合,更加人性化的为校园师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宿佳宁,赵洪光,杨文.大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 2016(4).

[2]鲁力.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48-49.

[3] 程大鸣,刘碧俊,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71-72.

[4] 陈嘉瑜,陈红慧.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147-148.

[5] 许冠军,叶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9).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校管理信息化;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03-0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技术在教育中层出不穷的新应用,也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需求,还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智慧校园”理念的出现,为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紧迫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

一、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教学、科研及管理是高校的三大核心业务,因此,高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管理部门较院系的执行力更强,管理事务比较于教学及科研而言,其复杂度较低、涉及面较窄、流程较易梳理,因此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选择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信息技术逐步进入高校校园并成长为重要影响因素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多个维度上都有着相对清晰的发展脉络。笔者将这些发展脉络人为的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些发展阶段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分野,相邻阶段可能存在交叉;甚至在同样的时间节点上,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乃至同一学校内的不同部门也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1.网络维度

在网络维度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单机、局域网、校园网及互联网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与网络自身的发展阶段相契合,由于高校中推广及应用技术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在时间上比网络技术的发展会略微滞后。与网络维度紧密相关是用户范围:在单机阶段,用户仅仅是一个人或有限的几个人;在局域网阶段,用户拓展到一个部门的人或数个部门的人;在校园网阶段,用户扩大到校园的所有师生;在互联网阶段,用户可以是校友、潜在考生、家长及关心高校的人群。

2.系统颗粒维度

在系统颗粒维度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MIS、Portal、URP及Cloud四个发展阶段。在MIS阶段,各个管理部门分别牵头建设信息系统,并保有各有独立的身份识别、业务流程及技术架构。在Portal阶段,为了统一信息化服务窗口,高校选择使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唯一的账号来使用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并将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在URP阶段,为了解决“信息孤岛”困境,高校将业务流程及管理数据加以整合与梳理,推行数据规范与标准,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Cloud阶段,高校逐步将基础设施及软件转移至云端,从而从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开发中抽身,集中精力开展运维与服务工作。

3.价值定位维度

在价值定位维度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边缘、亮点、支撑及重点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演变与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契合度,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能力的认识。随着高校信息化在高校中应用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用户对其的价值定位也越来越高:从仅仅知晓管理信息化,到将其作为有展现度的亮点工作,再到视其为日常工作中的基础支撑,最后将其列为工作规划之中的重点内容。

4.参与度维度

在参与度维度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漠视、观望、试水及渗透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与之前价值定位维度的四个发展阶段基本对应,正是由于对管理信息化价值定位的迁移,职能部门及普通师生越来越主动的参与到校园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其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二、华东师大管理信息化现状

华东师大于2002年成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华东师大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职能部门及师生均有着很高的信息素养,对校园管理信息化有很高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期望值,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事务中的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成为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杠杆。

1.网络基础建设

网络是校园管理信息化的承载主体,华东师大历年来不断扩大投入保障网络基础建设。当前,华东师大已建成万兆主干校园网,IPv4出口总带宽达2150M,IPv6出口总贷款大1Gb,校园网每日平均在线人数8000人;华东师大有线网络覆盖率达100%,WIFI已覆盖主要的教学、科研场所及包括校车与体育馆在内的人群密集区域;支持无线、传感等移动计算接入,完成了两校区之间的异地备份与容载,并启动了两校区之间的双中心建设;增强网络安全建设,对部分私密性内容采用SSL保护。

2.公共数据平台

华东师大以公共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角色授权及身份认证体系,集成人事、财务、设备、本专科生与研究生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统一门户的信息服务,并不断推动业务流程整合与数据整合。

目前,华东师大公共数据平台已基本建成为一个成熟的URP典型案例,并在一些应用点上尝试向云端迁移。

3.管理体制创新

在校园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华东师大设立信息化办公室,下辖办公室、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及校园卡中心,负责统筹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校园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信息化办公室的管理理念从业务纵向切割转向服务水平切割,一线前台负责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二线后台负责处理具体技术问题;相对应的,信息化办公室的机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2012年9月,华东师大信息办成立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涵盖两个部分:快速处理用户的常规请求,包括两校区网络、校园卡设备报修、公共数据库账号问题及校园卡业务等;对无法完全处理的用户请求,负责问题排查与分类,转交给对应的二线工作人员,并且负责跟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以及最终答复用户。

2013年8月,华东师大信息办成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独立或协同合作伙伴的工程师承担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逐步减少对技术合作伙伴的依赖,降低因合作伙伴人员流动或战略中心调整带来的风险,增强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的主动权和掌控力。

尽管在网络、公共数据平台及管理体制上有丰硕的成果,华东师大管理信息化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笔者将当前比较显著的困难归纳如下:

(1)人才供给滞后导致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

高校信息化建设当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口专业,当前高校信息化从业人员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软件、教育技术及其他专业,这些人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及锻炼才能深入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并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养成流程往往滞后于高校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步调。

(2)流程繁杂与交叉管理导致资源整合困难

业务链条过长、流程交叉较多是高校管理的特性之一,信息化将这一缺陷放大并快速的展现在了服务对象的面前;管理的刚性与用户的需求就此形成了对立,流程优化与资源整合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3)频繁的业务需求变更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高校用户在整理需求阶段往往不能准确而详尽的陈述需求,同时,高校管理自身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直接导致了软件系统在其不长的生命周期中发生频繁的需求变更,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基于战略调整、人员流动或用工成本的考略可能不能或不愿及时响应,这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经过与其他高校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交流,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当前遭遇的共同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在根本发展理念层面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概念缘起与内涵

1.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E-campus 计划。1990 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期・格林(Kenneth Green) 发起了“数字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大型科研项目[1]。1998 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 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2]。

2.智慧校园

2008 年,美国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 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祝智庭教授勾绘了“智慧教育”理解图示,梳理了“智慧教育”、“智慧计算”、“智慧学校”及“智慧人才”之间的关系[3]。

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第四代数字校园的呈现形态,“智慧校园”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4]。

笔者经文献梳理,并结合华东师大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当前实践,构建了“智慧校园”的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三个关键目标包括校内全面协同、个性化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校园全面协同,指实现学校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个性化服务,指为广大师生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予以实现。

四类服务内容包括无缝网络、智能感知环境、业务综合门户、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无缝网络,指全面覆盖校园的网络服务,包括有线、无线、3G及4G,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不再受任何地域限制;智能感知环境,基于环境感知技术实现,包括人员与区域的定位,以及基于人员及事务的智能提醒;业务综合门户,是指基于统一的在线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整合及优化;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是指覆盖各个信息渠道的统一信息推送服务。

六项核心技术包括学习情境识别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环境感知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共享技术[4]。学习情景识别涉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是一个跨领域的研究方向。校园无线互联的基本解决方案是3G及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三网合一也为实现学校实现无线全覆盖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看作是网络知识发现或网络挖掘的一个分支,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信息抽取与检索等不同领域。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校园各种物理设备的实时动态监控与控制。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以及学习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数字资源共享技术的趋势是借助语义Web 和本体技术来组织资源,使得数字资源更容易被自动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发现,从而更方便的实现分布式资源灵活的共享、联结和重用。

四、华东师大的智慧校园实践

1.规划

华东师大学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技术服务,基本形成“智慧校园”。根据这一战略性规划,笔者勾绘了华东师大“智慧校园”的主体内容,如图4所示。

为便于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广泛调研,并按用户的角色梳理了华东师大“智慧校园”核心事务,如图5、图6所示。

笔者将智慧校园的用户按角色分为如下八类:教师、学生、校友、管理者、公众、学研契约方、政府及合作伙伴。

(1)教师

在智慧校园中,教师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向、科研动态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维护,课程信息、资源制作及师生交流等教学事务,课题信息、成果展示、协同研究及数据处理等研究事务,以及与学生或同行之间的探讨与交流等的社会活动。

(2)学生

在智慧校园中,学生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资料、个人技能、所获荣誉及住宿信息等个人信息维护,选课、课程资源及订阅学习资料等学习相关事务,及勤工助学、技能培训、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交活动。

(3)校友

在智慧校园中,校友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校友会及联谊活动等校友关系管理,及教育基金与奖学金等校友捐赠。

(4)管理者

在智慧校园中,管理者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生活管理、教师教学协调、校园楼宇管理及网络设备管理等常规管理事务,及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培养规则、教师培训规划与高校发展规划等高校决策事务。

(5)公众

在智慧校园中,面向公众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高校形象推广及家校联络等声誉管理事务,及信息平台与网络舆情监控等突发事件管理事务。

(6)学研契约方

在智慧校园中,学研契约方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双向选择平台、资金来往管理等资金管理事务,及纵向与横向合作项目等的科研项目管理事务。

(7)政府

在智慧校园中,政府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建设预算、学生裴炎预算与教师薪资酬劳等资金管理事务,及教育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政策等政策相关事务。

(8)合作伙伴

在智慧校园中,合作伙伴的典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合作及商务合作等。

2.当前重点建设内容

依据华东师大学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华东师大信息化办公室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1)华东师大教育云

华东师大信息办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虚拟化,向师生提供云存储、云主机、云桌面等多项云服务,并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图书馆、网络学院与院系积极推动基于云框架的教育资源建设,全力打造华东师大教育云。

(2)资源保障信息系统

为了解决“流程繁杂与交叉管理导致资源整合困难”的问题,华东师大正推动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资源保障信息系统是对现有各项资源、资产保障相关的、各个零散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统筹整合,对全校所有单位的房产、水、能源、仪器设备、车辆、公用场所和设施、图书信息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校园资产与校园GIS数据的有机集成,实现对房产、设施等重点资源的图形化管理;将工作任务自动派发到各管理部门人员的操作界面上,实时反映工作进度;通过单点登录整合已有的各个应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据整合,使管理部门能够清晰准确地掌握、分析校园各项资源情况;对校园各项能耗、资源的实施实时监控,结合预先定义的预警指标及分析工具,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资源管理情况;通过GIS、RFID等技术对校园内各项资产、设施、设备的统一管控,有效推进学校资产盘点和资源清查工作。

(3)快速无缝网络

为了提升师生的网络使用体验,华东师大通过扩大投资和与网络运营商展开战略合作两种方式,不断提升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并拓展无线覆盖区域,建设无处不在、高速、稳定、安全、易于管理的网络环境,进而为信息化应用,特别是视频类教学与科研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4)主流媒体全覆盖

华东师大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元素,将学校的对外宣传及信息这服务工作部署到主页、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多个主流媒体上,并针对安卓及iOS分别开发了iECNU应用,在师生、校友及社会上均有良好的反响。

(5)数据科学与工程

华东师大与技术合作伙伴展开战略合作,成立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将学校在数据管理、云计算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研究实力与技术合作伙伴的海量数据资源及处理经验相结合,开展大数据相关的研究。

(6)信息一体化

信息服务是众多职能部门及院系共同需要的基础服务,而当前学校已经累计建设了多个信息服务的渠道,包括门户网站、微博、微信、iECNU等,信息一体化指将这些信息服务渠道的入口整合为唯一的信息入口,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作量与复杂度,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对外宣传的一致性。

(7)跨域资源共享

在积极建设私有教育云的基础上,以技术手段支持跨院校、跨区域的各大学教育云之间的联通,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绩效,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的辐射。2012年及2013年,华东师大与山东省教育厅合作推进山东省教师培训项目,依托项目总计培训学员26万人,不仅实现了跨域资源共享,还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2013年8月,华东师大发起创建C20慕课联盟,与国内知名高中、初中及小学联手,推动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的慕课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及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

(8)信息化软课题

为了解决“人才供给滞后导致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的问题,华东师大鼓励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院系教师联合信息化办公室开展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预研。软课题将信息化建设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探索高校信息化队伍科研活动机制的创新性活动。华东师大拟将软课题作为年度常规工作之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信息化开发团队建设

为了解决“频繁的业务需求变更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华东师大信息化办公室设置了研发中心,并计划依托研发中心通过3~5年的梯队建设建立起一支拥有一定信息化开发能力的队伍,藉此提高学校的信息化需求即时响应能力,为教学、科研及管理等信息化事务提供贴身服务的保障。

五、结束语

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的共同实践,而随着理念的创新与技术的革新,“智慧校园”也慢慢的成为新的探讨与建设热点。面临管理信息化当前的困境,展望“智慧校园”的美好愿景,很多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的解决。建成真正意义上“智慧校园”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华东师大愿与各兄弟高校共同探索、共享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2]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演讲 朗诵 艺术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涵义

图书馆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管理学者作为一种新兴管理哲学率先提出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它是图书馆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馆员所公认和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理想和行为规范等。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是其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构建其核心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馆员凝聚力、促进读者成才、提升图书馆竞争力、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处于重要地位,图书馆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研究,根据学校的定位准确把握图书馆文化建设定位,从适应并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服务并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角度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全球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图书馆面临空前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图书馆如何解决其发展中的文化问题及如何建设优秀文化以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里的全方位体现,多方位体现着学校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反映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并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总体上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但从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独特的文化环境优势等方面来说,又应高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倡导和引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通过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发挥文化教育导向功能、提供娱乐休闲服务和吸收勤工俭学学生参加图书馆工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大学生的文化学习、性情陶冶、文明修养、社会实践乃至技能训练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校园文化活动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以“以人为本”,注意尊重和满足作为教育和服务对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图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作为图书馆工作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可以分为4个重要组成部分:

1、服务文化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和重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始终是围绕着“服务”这一条主线的。为谁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干部的管理服务,为文献的价值实现服务,为知识传播、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图书馆是服务型的学术性组织,也是服务型的教育性组织。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对于图书馆服务,不少同行也提出了要树立品牌意识、文化理念、奉献精神、管理创新等主张,我们应该学习和进一步细化。如何真正体现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文化,服务味道最浓厚的酒店服务的要求与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酒店服务体现在"SERVICE"(本意也是服务),即7个方面:S-Smile(微笑服务)、E-Excellent(出色服务)、R-Ready(随时准备好服务)、V-Viewing(看待、评价与不不断改进服务)、I-Inviting(邀请、吸引并热情欢迎宾客的主动服务)、C-Creating(创造)、E-Eye(眼光:察言观色的细节服务)。

2、智慧文化

图书馆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各类文献资源,更重要的是用智慧来服务读者、学校和社会。图书馆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智慧文化”。图书馆充满智慧,读者通过图书馆增长智慧,图书馆人应该具有智慧――这也是最关键的。

智慧以知识为基础。图书馆馆员是有限知识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具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知识、人文社科与科技知识、时政信息知识等显然是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图书馆功能调整,与读者沟通,文献挖掘与保护,网络咨询,数字图书馆浪潮等,不少问题都摆在图书馆人的面前。对信息的敏感、准确认知和判断问题的性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有效表达与善于沟通,都是有智慧的图书馆人的特点。

3、和谐文化

图书馆和谐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行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谐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图书馆人用智慧之泉浇灌服务之花结出的甘甜之果。

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其主要的理念有:读者满意与否是评价图书馆服务的首要标准,一切为了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管理模式,是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关键因素。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设计,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思想,要让读者理解和感受到他们实际上是这些制度的受益者,同时要通过制度协调图书馆与读者、馆员与读者、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图书馆管理中,既要尊重科学、重视科学方法与科学手段的运用,又要讲究管理艺术、体现人文关怀,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观念和情感的作用。图书馆应关心和尊重员工,设法满足员工的社交、自尊、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图书馆整体目标的一致。同时,要使员工对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服务观念、规章制度产生认同感,并自觉地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践行。图书馆馆员之间也必须是和谐合作的互动关系。图书馆的服务不是单个岗位的馆员能够完成的,馆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真心理解、及时帮助是和谐的条件。

4、组织文化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组织文化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能够为馆员提供言行举止的标准,把整个图书馆组织聚合起来;同时,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馆员的态度和行为。图书馆组织文化可分为:表层、中层、深层这几个层次。表层的组织文化,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形象,也称物质文化,包括图书馆的设备、资金、环境布局以及图书馆内部的培训等;深层的组织文化,是指积淀于组织及其员工心灵中的意识形态,或叫理念文化,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中层的组织文化,是间于表层、深层之间的那部分文化,又称制度文化,它是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上述层次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层文化,它支配组织及其员工的行为趋向,决定中层文化、表层文化的内核所在。自然,表层文化、中层文化的状况如何也会反作用于组织的深层文化,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理念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灵魂,制度文化是连接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的桥梁。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滦南明德小学位于渤海北几十公里的一个滦南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 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XX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XX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教育信息化已从建设期走向应用期。从关注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更关注应用,应用为王已是大势所趋。如何与教育教学、办公管理融合,各区自有妙招。丰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并不是最突出的,但其教育信息化建设者和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北京小学花城分校、十二中、十八中等学校都积极参与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大潮中。“但智慧校园建设一定要和大数据相结合。”韩冰如是说。

核心思路是整合数据

“三分建,七分管,十二分数据。”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丰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数据不能共享。韩冰举例说,丰台区财务、教产、学生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些数据都存在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库里,分属于不同的垂直系统。具体到财产系统,北京市装备中心有一套财产系统,丰台区财政局也有一套系统,学校负责财产管理工作的老师就要录入两次财产信息。垂直管道太多,两套系统本身不兼容,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要想真正使用这些数据,需要把这些数据综合管理,形成大数据。据了解,虽然目前北京市的学籍系统已经统筹管理,但是别的系统无法使用,数据还处在割裂状态,零散地存储在各部门。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把各系统打通,整合分裂数据。建立一个区级统筹的数据系统,形成一套权威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否则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现智慧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

正如韩老师所言,目前缺少的就是整合。“我们想从区里的角度把这些系统整合起来,只有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系统,建成大数据的模型,才能真正支撑起智慧教育的建设。没有数据,一切预测性的工作都无法开展。”

韩冰接着谈到了具体建设思路:我们想不改变其他系统,但是把各部门的数据读过来,各部门只需要给我们接口,允许我们读取他们的数据。读取数据之后再进行比较,然后给各部门建议。比如其中一个部门系统里叫“某某小学校”,与其他系统里的叫法不一样,其他系统里叫的是“某某小学”,这个部门系统的叫法也应该改为“某某小学”,这样才能统一。“市里各部门间协调过于繁杂,而学校层面不可能协调这么多部门,但从区级层面去解决,还是有可行性的。”

本来想建数据中心,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先按建数据中心的想法去行动,然后再组建队伍。不能先建队伍,但活还没干。”

让系统“粘”住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互联网+”时代,一个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光靠这所学校的资源培养的年代慢慢过去了。“互联网+”时代,一个孩子的教育“营养”来源和学习的“食物网”需求特别丰富。这需要教师主动分享教育资源。而丰富便利的信息技术手段无疑会增强教师分享教育资源的主动性。此外,移动互联和手机、移动端成为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有效手段,它实现起来并不难,也没有太大成本,但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服务的组织方式以及评价标准。而这一切也要以便利教师的应用为前提。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建设需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是办公管理。“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办公管理建设,核心思路都是要增强应用之间的粘性。”韩冰解释道,“像以前各建各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单独账号的情况是不行的,太过复杂,势必影响其使用的频率。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可以增强应用之间的粘制性,我们给教师提供的邮件,网络空间,移动端,PC端之间都是连通的,教师想下载或是转发某个资源,不用打开电脑就能操作,用移动端把网盘里的资源就行了,这些应用都是粘在一起的。”

同时,无线网络认证更加方便丰台区老师们使用互联网。某位老师在A学校认证了,在B学校就无需再次认证,老师们只需认证一次,就可实现全区漫游,这不但方便了老师们的使用,也增加了应用的粘性。如果这位老师来了几个朋友,只需要给这几位朋友一个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就可以认证到无线网络中。“应用的粘制性越强,系统的生存能力越强。争取建成一个系统,就让用户能粘在系统中,用活一个系统。粘性增强,大家形成共识,就会形成合力。”

应用需要百花齐放

2015年12月在丰台区的花乡,有6所学校自愿组成了一个“互动反馈技术”协作组,他们积极开展活动,现已在丰台区电化教育研究会下面单独成立了互动反馈研究会。据韩冰介绍,这个组织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驱力非常强。行政命令就像是拽斜坡上的小车前进的手,一旦撒手,功亏一篑。只有内驱力才是硬道理,这种内驱力来自于系统带给教师的实际价值比其付出的多。第二,该协作组研究的课题实用性很强,他们关注的是教学的互动。在互动反馈的数字化课堂里,学生每人一个遥控板,当教学进行到了关键节点,教师会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同学只需将“答案”点按便汇集到互动反馈系统中,“有多少人掌握了,还有多少人没有明白,一目了然”。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会记录在后台,这会形成一个大数据,为将来分析、指导孩子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

这些参与学校都是小而全的学校,资源相对匮乏,他们在推进研究时都能不同程度地获益。他们以教科研为引领,教研促教学。

2015年,丰台区开始搭建教育云平台,目前硬件建设已经到位:网络已经实现千兆到校、万兆骨干、无线覆盖;计算已经全部虚拟化。“下一步重点工作主要是逐步积累形成教育权威数据,办公管理方面以权威数据为纽带,逐步发展丰台区教育大数据,按照'十三五'教育规划,寻找大数据分析的突破点,这是云平台建设下一步的实现目标。组建教师应用,家校应用,增强粘制性。”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数据分析;大数据;智慧校园;决策支持

1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1现状与趋势

在当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思路、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又一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阶段之后,“智慧校园”将是在“互联网+教育”趋势下最重要的发展思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系统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指数据结构比较复杂、数据规模大的数据集合。其数据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数据管理工具可以承受的处理时间以及数据处理及存储管理能力。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及数据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为高校决策分析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基于大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系统。

1.2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综述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基于大数据开展的高校校园数据分析与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对大数据的定义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维基百科对大数据(Bigdata)的定义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获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加特纳(Gartner)于2012年修改了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大量、高速、多变的信息资产,它需要新型的处理方式去促成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力与优化处理。而在高校学生数据的分析应用方面,国内外高校均有开展相关的研究。纽约州波基普西市玛丽斯特学院(MaristCollege)与商业数据分析公司Pentaho合作发起开源学术分析计划,旨在一门新课程开始的两周内预测哪些学生可能会无法顺利完成课程,它基于商业分析平台开发了一个分析模型,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线上阅读材料、论坛发言、完成作业时长等数据信息,来预测学生的学业情况,及时干预帮助问题学生,从而提升毕业率。上海财经大学基于校园信息化数据基础,开发了校务决策支持系统,面向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科学研究和师生服务等方面开展决策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利用校园信息化基础数据,开展了校车人数与载客分布分析,提升了校车使用率;利用一卡通数据开展了贫困生的特征确定、潜在贫困生分析、后续跟踪验证,有效提升了帮困扶贫的工作效率。

2需求分析

结合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海量的数据积累,建立“智慧校园”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此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运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从而在大数据中获取数据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某种规律,从而有效提升校园管理的决策效率,提升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的综合水平。通过调查走访各部门,了解教师、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的相关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数据分析需求。包括各分院、招生办、教务处等部门对于招生、学生学习行为、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与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分析。二是生活服务数据分析需求。包括图书馆、后勤等部门对于学生的消费行为即图书借阅、网络行为、资源利用等项目的分析。三是财务、人事、宣传等部门对于全校的资产、师资力量、宣传效果等项目的分析。四是研究发展部门对于全校科研项目与成果完成情况的分析(见图1)。

3系统方案设计

3.1框架设计

结合需求情况,开展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初步将系统分为三大板块,包括数据监测、决策支持和查询定制(见图2)。

3.2系统方案

系统总体架构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数据引擎、数据挖掘、数据库解决方案和交互平台。数据引擎部分将集成校园WIFI、固网、一卡通、教务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形成数据源,数据挖掘将通过分布式计算架构和数据分析平台对潜在数据进行分析与建模,通过数据库建立本系统的分析数据库,最终通过PC、手机等客户端向用户进行呈现(见图3)。

3.3典型应用研究内容

3.3.1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估属于高校定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发掘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将大数据运用到高校教学评估系统之中,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实用性。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高校的教学部门带来非常科学的决策信息,同时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3.2教师教学能力分析以往的教学缺乏大量数据支撑,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靠教师自我度的把握。现在,可以通过在线课堂等技术,搜集大量课堂情况信息,比如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教师课堂测试的成绩、学生课堂纪律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教师熟悉教案的程度、课堂氛围等,改善教学水平。也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表现,从而发现课程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从而让教师能够进一步地对课程教学进行改善,提升教学质量。

3.3.3个性化课程分析个性化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过去的班级制教学中无法很好达到这一点,通过把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指导学习者规划学习发展方向,制订学习规划,实现个性化学习功能。通过评估个人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推荐可能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方案。首先获取学生以往的学习表现,然后从已毕业学生的成绩库中找到与之成绩相似的学生信息,分析前期成绩和待选课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学生选择的课程中可能取得的成绩,最后综合权衡预测学生成绩和各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推荐一份专业课程清单。

3.3.4学习行为分析通过一卡通门禁信息、网络信息、课程信息、在线教育系统等相关数据,可以把学生到课堂时间、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自习情况等学习信息记录下来,进行变量分析。当一些与学习行为有关的因素(如旷课、纪律问题、课堂表现)发生变化时,对学生提示并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系统分析,可以很好地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技术创新点

4.1大数据环境下提升数据挖掘范围

相比于传统常规环境下的数据获取渠道,大数据环境下,校园数据的获取更为广泛和准确。常规环境下的数据主要以经费收支、课程建设、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来源,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对事件数据、舆情数据、一卡通、日志搜索等数据的抓取与分析,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校情。

4.2可视化技术展现数据分析结果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地呈现大数据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智慧校园中,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消费的各类数据,通过系统分析与图表展现,让用户只管了解数据分析的结果。

4.3数据质量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本项目结合大数据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建模与可视化展示技术,系统存储数据主要是从校内外各种数据源中获得最原始数据,并对该部分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数据层,然后将数据层中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装载进入数据仓库从而形成支撑层,在支撑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构建决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