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1
关键词: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检索;CNKI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03-02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天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传播时代。数字化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成为当今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国际性语言。近年来,我国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因此而衍生出的数据库也即成为今天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各科研单位进行资源共享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对数据库随着数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而不断改进的功能研究也就越发显得必不可少。数据库功能的发展可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功能强大的高质量数据库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来。中国知网(CNKI)就是其中之一,它以其海量数据的高度整合,集题录、文摘、全文文献信息于一体,实现一站式文献信息检索等特点而成为目前国内可进行全方位学科专业引文检索的综合性数据库之一,也是使用群体最广的资源型数据库。
谈到CNKI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中国知网即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于1998年。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1]。面对这样一个庞大冗杂的数据库 ,它的哪些功能是能为我们所用呢?除了一般的全文数据库所具有的功能,还有哪些特色功能是不为我们所熟知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CNKI的部分功能使用做了一次较详细的研究。
一、引文检索功能的全方位使用
对于任何一位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来说,引文检索功能是为大众最熟悉最擅长使用的。无论是先期开发的文摘索引库还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全文数据库,用户对引文检索功能的研究较久,因此构成引文检索功能的软件技术也相对稳定与成熟。
CNKI数据库包括全文检索在内的众多引文检索入口,用户可以通过某个检索入口进行初级检索,为了更快捷更准确的查找到所需文章,我们可以进行高级检索,即时间段选择、文献来源类别选择以及文献精确度选择等多个细分项目来进行检索。从浅层次看,CNKI提供的引文检索功能似乎只能检索被引作者的论文被引用情况,实则其引文检索功能非常强大。鉴于CNKI能对每个字段分别进行全文检索,故对引文字段中的所有著录项目也能分别检索,包括参考文献的作者、题名、刊名及出版年代等。通过输入不同的检索项目,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引文检索需求。CNKI已经实现全文检索信息完全的数字化,通过免费下载的最先进的浏览器,可实现期刊论文原始版面结构与样式不失真的显示与打印。
日臻完善的引文检索功能以及检索信息数字化的全面实现,为越来越多的编辑从业人员提供了工作上的便利。就拿笔者所从事工作来看,对CNKI引文检索功能所带来的益处深有体会。笔者工作以做人物专题信息为主,其中人物学术文献资源的整合是工作重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使用CNKI引文检索功能,不仅能全面检索到专题人物的文献著作,而且还能进行时间段筛选,选择我所需要的年份文献,再通过CAJViewer浏览器直接转换为TXT文本,大大缩短了编辑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内容扩增功能的全面认识
近年来,数据库的发展可谓是规模化进行,数据库运营商一方面加紧原数据的连续性和回溯性建设,同时还整合一些免费资源,并不断购买其他相关数据资源,作为其原有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积极研发跨库检索平台,使各种类型的单一型数据库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源系统,把一定范围内最全面的文献信息提供给用户,从而实现较大范围的内容增值。随着各学科的深入发展,跨学科与交叉性文献越来越多,数据库作为文献资源的动态集合体,必须打破原有的文献收录范围限制,扩增其收录范围,网络技术为数据库的内容扩增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
中国知网(CNKI)具有统一的跨库检索平台,可以针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同时检索。用户在使用CNKI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一次性可以获得某主题内容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资料、图书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从而实现检索内容的增值。这种一站式服务,减少了在多个界面之间反复切换的步骤,使得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全的资源,这一功能,是其他资源型数据库所无法企及的。
三、个性化服务功能亟待被充分认识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广泛建立,单一的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庞大的使用人群,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逐渐被用户所熟知。CNKI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同时基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形式,及时的数据更新,以及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一特点,推出个人数字图书馆与机构数字图书馆这两个全新模块。由于用户对于个性化图书馆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因此使用这两大板块功能的用户相对较少,该项个性化服务功能亟待被充分认识。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包括:自动跟踪读者所研究主题的最新发文;为读者提供管理评价本人成果的平台;连通机构馆后免费下载文献;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览室。任何登录CNKI的个人用户,都可以根据个人工作性质、工作领域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型个人馆、中小学读者个人馆或者生活型个人馆。引用中国知网的一句话就是:“个人馆是您学习、研究、创新的情报员、智囊团和图书馆”。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讲,个性化特色图书馆的打造在今天这样一个传播互动广泛化的时代,显得更加迫在眉睫,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构还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发展模式。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的为机构能提供哪些功能呢?可以为机构提供文献资源一站式整合平台;构建层级化的机构管理体系;提供详尽、准确的资源使用情况统计;为机构定制个性化信息门户。根据行业类型,已经细分出高校、科研单位、公共图书馆、医院、职业教育、法律、企业、基础教育、军队等九个类型的机构图书馆。同样引用中国知网的一句话概括“机构馆是您单位创新发展的情报员、智囊团和图书馆”。
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而言,能够充分认识并能熟练使用个人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特色服务功能,将会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双面性,我们在体会CNKI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引文检索方面的不足。一是不能同时检索某个机构所有科研人员的论文被引情况,只能先分别检索该机构单个个体论文的被引情况,最后汇总才能得到整个机构的论文被引情况。二是检索结果的整理比较烦琐,不能直接输出规范的引文检索结果。
2.收录信息不完全。由于我国数据库所收录文献开始时间较早,因此数据库在回溯检索功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且有些重要期刊存在着漏收现象,核心期刊收录率低,大大降低了检索结果的参考价值。做为数据库的两大基本要求即数据收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缺收、漏收都会降低数据库质量,影响数据库的检索效果。
3.数据项目著录内容不全。有些数据缺少机构、摘要,甚至某些论文的著录项目中缺少关键词和作者项。著录项目不全同样会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给用户进一步的检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数据略显滞后。由于时间更新问题,虽然中心数据库可能做到每日更新资料,但具体到用户使用时,仍需等待一段时间,给用户的检索与查新带来一定的影响。
5.页面自动关闭问题。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进行检索的过程中,若因故暂停检索或停留在浏览页面几分钟,系统就会提示:“您的操作己超时,请重新登录!”,从而中断检索,如想继续检索还需重新登录。这一不足导致用户在重新登录环节会浪费很多时间。
6.文章下载版本的局限。CNKI通用的文本下载版本为CAJ与PDF,大多数用户没有CAJ软件,然而PDF的下载速度非常之慢,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局限。
对于以上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应对策略呢?笔者认为:
1.数据库应能根据检索者的要求,检索出所需的文章。在对某一专题进行检索或查新时,要对数据库的资源有一个总体认识,明确有无缺期和漏刊的情况,尽可能保证检索资料的客观与全面。数据库信息资源的采集人员应尽量保证期刊的完整,进而提高查全率。
2.数据滞后需要编辑部、杂志社与数据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编辑部可以直接把杂志的电子版加入到数据库,使用户能在第一时间检索到最新的资料。
3.漏检主要与用户检索方法有关。减少漏检的方法有认真选择主题词或关键词和检索项,同时可采用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双管齐下。对于显示“无相关文献”的检索不要轻易放弃,可用文献名、作者、标题等多途径检索。由于目前我国的文献出版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许多文章没有关键词等项目,或作者标引的关键词不规范,存在大量的同近义词,造成同一主题的文献记录分散。另外标引人员专业知识所限,对于隐性概念未能准确提炼,这些都会降低数据库的查全率,造成漏检。
综上,资源型数据库建设包括技术、管理和知识产权等诸多因素,它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单枪匹马就能完成,需要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提高数据库的查全率与查准率不仅是用户的目标,也是评价一个数据库和衡量信息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重要指标。虽然存在着以上诸多待完善方面,但瑕不掩瑜,CNKI的引文检索功能、内容扩增功能及个性化服务功能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化传播时代为我国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便利工具,必将对学术研究工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2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课程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方法,理论性强、应用广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方法,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实际工作,是所有任课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大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并且大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针对目前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完整体现,也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法则是先进教学思想的体现,它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介绍关系系统的基本原理,理论教学始终放在首位,很少涉及具体的应用,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实践的心得体会而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进一步导致学生被动乏味、兴趣低下。进入实践阶段后,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致使实践和理论之间严重脱节,更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鉴于内容编排上的问题,我们在介绍完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即对照着某一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2005,介绍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等内容,同时进行上机实践,这样学生能较早对关系数据库有个感性认识,较好地掌握SQL的语法和功能,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接下来,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如图书管理系统,讲授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和设计方法。这样让课程内容的组织始终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很多抽象难懂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容易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从需求和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教学
现在很多数据库原理教材都是从理论出发,先讲解一大堆的理论,然后才谈及实践。由于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的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因此这样常会导致学生在最初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感觉被动乏味、兴趣低下、理解困难,一些学生甚至会自暴自弃。并且,这种用理论引出实践的方法也不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的实践论和认知论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力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无限循环往复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过程。因此,从实践引出理论会使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能够让学生首先明白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激发兴趣,我们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1)课程第一堂课,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数据库,如:银行储蓄,火车飞机订票,学生的学籍管理,人事工资管理,等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数据库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接着引出一些相关概念,如:信息、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并用实例和类比的方法讲解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实际生活知识做背景,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2)在以关系数据库为例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技术时,选择一个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作为理论教学背景和实践教学平台,如SQL Server 2005。在理论教学讲授SQL语句时,如果干巴巴地列出语句格式和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可以在讲解SQL语句及其使用格式的同时,在SQL Server 2005环境下输入SQL语句,然后让学生观察结果。如果语句出错,则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出错?是格式错误,还是逻辑错误?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这部分内容,边讲解边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基于问题驱动的理论教学法。在讲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理论一章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些形式化的理论有什么用。因此,在讲这一章之前,应先把问题提出来,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你设计的这个关系模式是好是坏?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章内容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讲解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了。
4.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强调原理和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实验方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既然是原理课,不论对什么学生都应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的学时偏少,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讲课也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很欠缺,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院校本科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这样的学生,数据库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任课教师更应该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为日后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基础。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在课程实验环节上做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除了与理论课相配合的实验课外,我们还在课程结束后的小学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设计。
(1)通过基础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基础实验需同步进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对数据库课程也尤为重要。为提高上机质量,教师应首先做好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衔接关系,实验课最好和相应的理论课同步进行,否则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我们按照教学顺序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设计SQL语句并通过上机来验证。结合课程内容,我们设置的实验如下。
建立数据库及基本表:学习使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并练习数据库的建立和删除、基本表的建立和修改、数据的输入。
数据更新: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进行数据更新。
数据查询: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数据的查询。
视图的创建与修改:使用CREATE、DROP语句创建和删除视图,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更新视图,体会更新视图的前提条件。
数据完整性:使用PRIMARY KEY、FOREIGN KEY REFERENCES、NOT NULL、UNIQUE、CHECK等关键字定义完整性约束,并通过相应操作验证这些完整性约束,体验完整性约束的作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完数据库原理课程之后的小学期我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出发,完成一个实际的、基于C/S或B/S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需求调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具体要求如下: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员为4―5人,组长1名,负责任务分工和总体协调。
分工:每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DBMS产品,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输入数据并调试运行所开发的系统。
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需求调查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数据库设计报告、应用系统设计报告、数据库实施计划、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文档。
考查形式:向教师和其他小组运行演示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交所有文档。
课设任务书后面可附上参考题目,以供学生选择,如:图书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医院住院管理系统、股票交易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等。
课设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组织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各小组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通过后再进行代码的编写。整个系统完成后,每组派代表演示本组所开发的系统。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开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不仅要用到数据库的知识,而且要用到编程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要提高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积累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由于数据库技术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认真思考,锐意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数据库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巍等.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计算机教育,2007.11.
[2]黄德才等.“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知识模块组织和教学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
[3]施伯乐,丁保康等,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3
>> WindowsAD目录数据库访问研究 构建支持资源发现和传递的联合目录数据库 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体会 基于架构的关系数据库与云端数据库比较分析 中文数据库管理与研究 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分析 数据库个性化服务功能比较研究 XML和数据库之比较与转换 云数据库研究 XML与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 大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功效研究 网络数据库综合评估指标研究与应用 Web数据库当前研究与应用现状概述 数据库加密方法研究与实现 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DB2数据库设计与性能研究 PHD实时数据库的应用与研究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研究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http:///calis/lhml/
如表2所示,WorldCat与CALIS的编目工作共享与开放服务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书目共编共享。例如,WorldCat的用户可通过“成批载入”功能自动添加、修改和取消大量编目记录上的馆藏信息,或通过“CatExpress”进行简单的转录编目;CALIS也向用户提供编目套录、成批处理等功能。(2)编目辅助。WorldCat向用户提供在线编目规范以辅助其编目工作,并开放“WorldCat Collection Analysis”可对编目数据进行评价、比较和规划;CALIS主要通过业务培训、咨询、研讨会等形式帮助用户的编目工作。(3)远程访问。WorldCat与CALIS的用户都可通过Z39.50协议共享编目数据,但WorldCat的“Z39.50 编目”服务可以让用户直接从Web网页上检索和下载书目记录,而CALIS用户必须先安装控件才能使用。(4)馆际互借。WorldCat的用户可利用ILLiad单一的界面进行高效的馆际互借,也可通过ISO ILL进行国际标准的馆际互借,还可借助全新的互借平台“WorldShare馆际互借”,将电子、数字和打印材料的搜索和交付整合到同一个界面内;CALIS的用户需要先开通申请,才能通过“e得文献获取”实现馆际互借。(5)个性化服务。例如WorldCat的编目合作伙伴,WorldCat Local等,可根据各个成员馆或地区的特定要求提供服务;CALIS也向各成员馆提供各种定制服务。
由此可见,WorldCat与CALIS都较为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12],但CALIS在服务及产品的形式上比较单一,同时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
5 编目与服务整合共享比较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编目与服务的整合共享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OCLC的联机编目服务经过了几代的演变[13]:第一代编目服务即WorldCat,是用于存储文献信息资源编目的数据库,也是实现联机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和参考服务的基础;第二代编目服务CORC,是本地和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和寻路元数据的系统,实现了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向网络信息资源领域的扩展;第三代编目服务Connexion,整合了CORC的全部优点,并内嵌在WorldCat中,将编目和WorldCat整合在一起,是一个提供全面服务、强大灵活且简便易用的在线编目工具。2011年底,OCLC又推出WorldShare服务平台,将世界各地成员图书馆的内容、技术和专家能力结合起来,利用此平台,图书馆日常的采购、编目、流通、用户管理、资源共享和电子资源管理等后台业务工作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浏览器方便地进行处理,成员馆可充分共享硬件、服务和数据。
虽然CALIS的宗旨也是要把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整合起来,但就目前而言,其提供的服务仍然较为单一分散,缺乏类似于WorldShare一样可以整合一切资源的平台或工具。WorldShare的推出与使用说明了编目与服务整合程度的提升对于用户而言无疑是有益的,因此这也是CALIS未来发展的方向。
6 经验与总结
经过上文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CALIS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应向WorldCat借鉴的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6.1 加强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CALIS必须加强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编目规范要有一定的灵活度,既要符合国际准则,又能适应本国实际,可引进、借鉴新的编目理论,以便于国内和国际数据的交换。除了制定统一的编目标准和规范以外,更要重视其执行过程,CALIS应积极督促各成员馆遵守统一规范,以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为此,CALIS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实现编目标准和规范的网络化,在线版的标准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成员馆遵守。第二,实现编目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化和关联性,针对不同特征的信息资源以及成员馆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详尽的编目准则,以增强其实际操作性。
6.2 加强基于编目数据的图书馆共享服务
OCLC的发展历程表明,基于WorldCat的共享服务不断向着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而CALIS目前分散、低水平的共享服务已无法满足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鉴于图书馆共享服务综合化和集成化的趋势,CALIS必须深化并整合自身的服务。首先要做好协调工作,CALIS应当对成员馆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揭示;同时协调好成员馆及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各方受惠,才能扩大图书馆共享服务的范围和效益。其次要进行技术的革新,只有一流的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WorldShare先进的服务正是基于其不断研发的新技术,CALIS想要实现“一站式”的图书馆共享服务,必须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撑。
6.3 加强编目人员的知识分享与协作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4
针对学生的毕业意向及兴趣选题后,带教老师首先给实习生阐明选题的重要性,免得出现有些同学经过半年的实习毕业后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选错题了,或者觉得糊里糊涂收获甚微。学生选好研究课题后首先要熟悉研究素材,对自己将要参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有个清晰的整体的把握,可以预知研究过程结束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并对预期的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所预知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从选择课题到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也可以避免由于对研究思路不明徒走弯路。
2培养实习生调研文献的能力
选好研究课题后,实习生组织调研文献的能力融汇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包括对实验结果的预知评价和分析过程以及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调研文献的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对实验材料的准备,更是关系到实习生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文献不仅仅包括狭义上的各种期刊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还包括各种相关的教材或工具书的查阅,工具书如药理实验方法学、各类药物化学相关教材等。数据库文献资料如CA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ACS数据库等,以及比较简单的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等。带教老师应给实习生介绍上述常用数据库的在线查阅方法,增强实习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实习生实验材料准备能力和遇到问题时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实习生实验操作能力
上述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实习生已经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比较清晰完整的全局认识和把握,这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对于药物化学等化学相关学科的实验研究,在学生进入试验室做实验之前,很关键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点就是带教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这是毕业生顺利完成实习并培养各项综合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实习生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勤加思考,善于总结。带教老师可以把自己多年的试验或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适当引导,使他们明白试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在实践中增强试验操作技能。
4培养实习生处理试验数据并归纳整理成论文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试验研究部分完成后,将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归纳结果得出结论也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整个实习阶段的收尾工作,优秀的毕业实习生必须是善始善终的,这一点做科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有的人试验做的很好,可惜整理结果的能力差,或者说文字处理能力差,这会直接影响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本科毕业实习生一般对撰写论文方面的要求很少,毕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实习生整阶段的实习成绩。尽早培养处理数据和归纳整理研究结果的素质和能力对本科生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在处理试验数据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一些化学软件或者其他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例如,SPSS、EXCEL、MATLAB、Origin等软件的使用。
5结语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5
摘要: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除法运算为例,从微课视频设计存在的难点问题出发,对脚本设计及交互环节设计两个个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微课建设,视频制作,数据库原理,理工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64-03
一、微课程发展及现状分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国内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之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以结合PPT等多媒体的教师讲授或课堂实录片段这两种形式呈现。下面以中国微课网为例进行介绍。中国微课网目前涵盖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上传的参赛微课视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授课时长均在10分钟以内。微课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部分微课是课堂实录小片段,也有一部分是教师结合课件的讲解,视频常配有相关课程说明,方便学生寻找对应的知识点相比之下,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较单一,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教师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优质课视频进行后期加工,这也使授课内容缺乏一定连贯性。由于教师自身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强,加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录制、加工处理等,课堂实录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微课视频的实用性.与中小学授课内容不同,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案例及知识语境,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相比较之下,带有操作类的理工科课程,微课设计就显得相对容易。那么,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二、《数据库原理》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及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生未来从事数据库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奠定基础。鉴于该课程的重要作用,我院多年来一直保持对该课程的重点培B及建设,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资源库等内容,开展了多次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支完整的教学梯队,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及多项教学成果奖励。面对国内外微课程建设的热潮,《数据库原理》课程团队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微课建设,使该课程能够更广泛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然而,在建设初期,我们发现,《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存在诸多微课程建设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多,算法多,实际动手操作少。《数据库原理》课程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理论、SQL语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原理及数据库系统维护。除了SQL语句和数据库设计部分内容包含具体操作和案例分析,其他章节的内容都以概念和算法为主,因此很难围绕某一概念展开生动形象的微课案例设计。
2.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强。微课的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短小精炼的微课设计才能起到概念突出的效果,所以时间长度一般要求在5―10分钟的范围,时间太短不能说明问题,过长则显得拖沓,学习者的注意力则不容易集中。但是,如何在短短10分钟内,将一个涉及较多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地呈现给学习者,需要授课教师对微课的脚本进行完善、精心的设计。
3.概念和计算过程复杂。对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算法,有些比较晦涩难懂,例如本案例中的“除法”运算,因为具有“双重否定”的含义,同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代数符号,需要进行逻辑表示上的转换,因此语义和语法上都存在理解的难度。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通常用一个学时讲概念及过程推导,一个学时举例讲解。即便如此,在考试中除法运算还是学生最主要的失分项。将此概念作为微课程设计的对象,意义显而易见,但难度也是非常明显的。
综合上述三点存在的问题,我们迎难而上,开展了针对《数据库原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尝试。本文以《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为例,说明针对算法类理工科本科课程微课视频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心得体会,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作用,为后续此类课程微课设计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三、脚本设计
1.主要内容。本次微课的知识点是《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首先给出围绕知识点的四个主要学习内容:除法运算解决的问题、概念、关系代数表示和SQL表示。选择这四个方面,是希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引出数据库中除法运算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地给出除法运算的概念,由于概念比较晦涩难懂,我们考虑从关系代数和SQL语句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因为关系代数式除法运算的机器语言形式,而SQL则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形式,两种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理解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案例设计。在上述主要内容的框架下,我们考虑通过一个案例贯穿整个微课过程,从概念、关系代数表示和SQL语法表示三个方面,对举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图1这个例子中,共有三个关系模式:S(学生)C(课程)SC(学习),查询“至少选修了1号同学选修的所有课程的学生姓名”。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由于除法运算都具有明显的包含关系,但是被除数关系与除数关系较难确定,因此我们采取用图形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对两个集合进行表示,并在后续的章节中一直结合该图形及对应的集合符号R和S进行讲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产生清晰的感性认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表示和解决。在给出除法概念的基础上,立刻回到原来的例子,巩固概念的同时,给出关系代数的表示方法。对于相同的例子,已经理解了除法概念,知道这个问题应该用除法来解决,并且也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关键问题是,如果用关系代数对这个问题进行表示。于是,我们在视频中分步骤地给出关系代数中的“被除数”,“除数”的表示方法,如此可以很容易理解RS的结果,同时对照图形集合表示,清晰地说明了计算机是如何对除法进行理解和表示的。最后,也是除法运算的难点部分,除法的SQL表示。在集合图形表示的基础上,容易理解R包含S,此时进一步将除法运算的结果,表示为“S-R为空”,并解释为Not Exists(S-R),接下来,只要将Not Exists(S-R)用SQL进行表示即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Not Exists(S-R)的表示拆分为三步:第一步:表示集合S和R;第二步,表示S-R;第三步,表示Not Exists(S-R)。为了巩固知识点的掌握,我们给出了一个全新的例子,而对于这个举例,采用了Flas的形式,使学生动态地观看和理解除法运算执行的过程,从而能够从原理上深入理解这种操作,见图2。
3.交互环节设计。在交互环节,我们提供了两种手段,其一,在微课进行过程中,插入两次短暂的动画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关系代数表示和除法表示,插入动画的间隙,也给学生留出短暂梳理的时间,使其能够一缓精神,为后续的课程思考做好准备;其二,在微课最后,插入了一张练习题的课件,一是可以供学生课后进行联系和复习,同时通过这些习题,可以让学生直观、快速地看到这堂课最后应该掌握的内容,实际上达到总结的目的。
本文在总结《数据库原理》微课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微课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这一具体知识点的设计过程为例,阐述了理工类本科课程,在“算法多”“概念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后续,我们还会进一步针对交互环节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在10分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同时有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94-99
[3]晋春,王敏,许琳莉,张佳,李锋.高校课程化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03):66-72.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81-84+90.
数据库的认识及体会范文6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大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基于这一优势,电子数据库的重要性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数据库的功能随着互联网技术推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限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入文献工作之后,由于手段的先进和检索的便利,数据库的制作逐步繁荣起来,出现一些大型的数据库,例如美国的《CA》。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人们感受到了使用数据库的便利。到现在,各种数据库层出不穷,在文献工作中,数据库的制作也成为了寻常的事情。
从2005年至今,笔者一直负责组织实施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网站的的数据库建设,其中包括了《数字期刊库》、《燕赵名人数据库》、《河北梆子原始资料库》、《燕赵十三梅数据库》几个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参与了《纪念胜利60周年》和《河北红色旅游》两个专题数据库的制作。其中《燕赵名人数据库》收录了燕赵古今名人信息,共计8646条,文字240万字。《燕赵十三梅数据库》完整的呈现了河北十三位荣获全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演员的生平、艺术创作、生活趣事等,共计1220条,图片200幅,文字150万字。《河北梆子原始资料库》完成了包括《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河北梆子经典》、《河北梆子名家名段》、《中国评剧大全》及《中国评剧荟萃》等共计662部VCD的数字化转换工作。《数字期刊库》更是以每年5000千篇期刊,150万字的,1000多幅图片的工作量提交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库,至今以有五年时间。《红色旅游数据库》包括河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红等栏目,共计3000条,视频5部,图片100幅。《纪念胜利60周年》专题数据库配合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并亦已提交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库。这几个数据库的建立是依托河北省图书馆现有资源,经过重新加工整合,以生动活泼的网络形式展现给读者。这些特色数据库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河北文化的独有魅力。
在工作中,本人对数据库、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制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写成本文,以供大家以后工作时借鉴。
1.数据库制作的两大技术要素
在技术上,制作专题数据库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文献资源处理技术。
1.1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1.1.1计算机技术为数据库制作提供了先进的、强大的技术手段。在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加工整理和检索三个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数据库的工作效率是手工工作所不能比拟的。
1.2.2网络技术为数据库制作提供了先进的工作组织和协作手段以及先进的传播手段。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数据库共享的空间和时间范围,这是文献工作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是在网络上传播数据库要有一定的运行平台,这个平台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范围,或以地域为标准,或以行业为标准,或以行政上的统属关系为标准……,例如ndcnc系统就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网站上各种数据库的运行平台,而我们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网站则采用了自建的dhbc系统。
在图书馆发展久远的历史中,图书馆学和情报科学的领域内,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文献检索理论和强大的检索技术体系和手段。数据库建设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方便读者通过便捷的检索方式查找到所需信息,能以更高的效率检索到前人和别人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那么数据库检索设定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检索技术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效率。转贴于
数据库是相关记录的集合,它以记录为基本单位。每条记录都有固定格式。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固定格式,数据库中的数据才得以有序的组织和存储,高效率的检索才得以实现。
1.2信息资源技术。信息资源是数据库的灵魂。采用各种复杂的技术制作数据库,目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和传播。因此,处理各种信息资源的技术也是制作数据库必备的技术。数据库给资源提供了表现形式,并不意味着资源可以任意使用和安排,资源经过整理、加工才可以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信息资源的采集。首先确定所需资源主题,其次以主题为中心查找、征集相关资源,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应尽可能的广泛的搜集,在能力范围内征集。
1.2.2信息资源的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所有资源筛选归类,标准应由数据库的制作者按照已定主题,从内容到形式全面、仔细考虑,取其精华,在准确的前提下再进行加工整合。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其实要求较高,主要考验的是制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1.2.3信息资源的转换。因为资源的载体不同,所以需要对资源的形式调整。例如书籍、报刊上的有用资源就需要经过加工,转换成数字化资源。现阶段我们常用的主要转换途径有以下两种方式:原始资源扫描转变为JPEG格式加工软件识别校对;原始资源电子照片转变为JPEG格式加工软件识别校对;
1.2.4将数字化的资源进行加工。著录:字段设置应该尽量保持与CNMARC中著录项目要求的一致性,著录用文字应规范和统一,数据格式尽量标准化。标引:分类标引应该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者是《资料分类法》保持一致;主题标引(关键词标引)应该依据《汉语主题词词表》,在使用关键词标引时,应该逐步建立所用过的关键词词表,以保证今后使用关键词时的一致性。
目前有一个光盘版《分类主题词表》,可以进行分类和主题分类的对照查找,使用方便,是一个不错的标引工具。
2.在数据库建设中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图书馆经过历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正所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个文献体系具有组织的科学性、知识的系统性,并且知识门类齐全。这就为我们制作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的可靠来源。但是,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整件文献,而不是知识单元。这样,我们就需要从检索到的整件文献中找出所需要的知识单元作为我们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甄别和选择。这是一项繁琐的、精细的工作。
图书馆文献中的信息一般都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使用它们时有较高的可信程度。图书馆强大的检索工具可以让我们能快、准、全地检索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所以,把图书馆文献资源作为制作数据库时的数据可靠来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同时,网络信息资源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由于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很多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参杂了不少的信息垃圾和信息泡沫,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所以,我们在使用网上信息时,更应该加强选择和鉴别。同时,网上信息也可以作为我们查找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提示和索引。
数据库建设与图书馆资源的结合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弥补。我在制作《燕赵名人数据库》、《燕赵十三梅数据库》及参于《纪念胜利60周年》和《红色旅游》专题数据库的过程中,主要就是依靠并利用了河北省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3.我国数据库建设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