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校企项目结合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41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GB2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8-01

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气化专业与企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应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以校企项目与学校实践课程多元结合为基础,根据企业项目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深度,真正形成“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1.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状况如下:(1)实践教学设备是购置厂家生产的成品实验装置,而这些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验证或非真实器件模拟”的实验,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技能训练要求达不到。(2)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的全周期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实践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差甚远。(3)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缺乏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相关实践知识,实践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2.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从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到“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践教学设备

解决实践教学设备可以从实践教学场地入手,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践场所分为校内共建实践场所和校外实践场所。校内实践场所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及理论性强的课程,重点为后期实现整个项目的教学打下基础,校外实训场所分为一般见习性实训场所和实践技能顶岗场所。通过对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一些具有工程性的实验无法开展的实际问题。

2.2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以一个项目的全周期进行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具体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及被测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被控对象动态、静态特性,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第二阶段,进一步掌握相关硬件知识;第三阶段,学习系统设计的软件;第四阶段:学习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如控制电路、操作面板等),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管理、监控程序及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的调试及实验。把整个项目开发中的图纸、程序等有机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实践教学师资

师资方面,采用校内、校外教师结合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负责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实训指导,并外聘为专业的讲师,保障校外教学的正常有序,并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对于校内教师通过企业学习熟悉并拓展了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到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上的差别,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认识到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通过企业学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4 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课程考核,以具有一定工程性的项目为主,考核评分以项目设计全周期开发过程为主要情况作为评分依据。

3.结束语

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整个项目全周期开发为基础,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第128-129页.

[2]邓海鹰,施华,龙艳红,等.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8):208-209.

[3]马书英,刘晓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测绘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第89-91页.

[4]张秦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4(4).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应用比例也在逐渐扩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工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关系到各个厂生产的安全、效率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也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2]。从我国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试剂发展水平来看,设备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其安全性还有待加强。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问题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由于其方便的电气自动控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厂和一些基础设施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其安全性则是其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干扰因素较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运行环境、设备元器件和操作人员的使用与日常的维护中。1.1运行环境的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温度、气压、电磁和空气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操作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环境是多变的,当外界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就会大打折扣,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使用不灵,对其内部的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在使用中,设备由于在工作中会产生振动、冲击以及离心加速等运动,这些振动和声音也会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寿命,对其内部设备也存在着损害,若维修人员不能够及时地进行维修,就会出现因原件损坏、结构变形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3]。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是通过电来工作的,难免会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而外界较为强大的磁场干扰就会使得设备出现事故,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中要注意各种不同的环境、磁场等的影响,及时做好维修。1.2设备元器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的可靠性大多还是取决于元器件本身的质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是由多个元器件组成的,各个元器件的质量与性能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均有着较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设备元器件的生产和供应市场均没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和管理,而且由于生产厂家的多样性,导致元器件的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元器件市场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有些厂家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在拉低元器件价格的同时并不能够保证其生产质量,导致由这些元器件组装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1.3人为因素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工作人员的操作,并且它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使用原则和运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态度和相关经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设备的操作中,若不能掌握其操作要领,则容易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出现问题,降低其可靠性,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还需要及时地、科学地进行维护。

2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提高设计质量在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中,提高其设计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设备都是先有设计后有成品,因此设计的科学性是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基础。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时需要深入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对于设备中的数据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产品的使用性能,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外界的环境,考虑好其结构形式和类型的设计,选择最佳的设计类型和形状。做好设计排查工作,避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所和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损害,提高它的可靠性。2.2合理选用元器件元器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组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息相关。选择质量较好的元器件可以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结构更加精确、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4]。在选择元器件时,首先要考虑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元器件,采取厂家直销的方式,减少了中途的摩擦和各种不良因素的发生,同时方便元器件的维修。2.3强化设备管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发热等情况,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做好散热维持工作,尤其对于功率较大的电气,功率较大,产热较多,而温度越高对电气设备的损害也越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器的使用情况,采用有效的装置和措施进行散热处理。同时,注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不可以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以避免因湿度过高而影响元器件或电路板的绝缘性能,造成短路等事故。

3结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使用方便,因此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重要。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的合理设计、组成元器件的质量监管和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维护,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为国家、为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建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83.

[2]刘继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6(02):97.

[3]陆冬.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7):59~60.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3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体系的提升,因此电气项目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与提升。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针对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我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提供了基础保证,也促进了我国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此外,电力工程运行中对于电气能源应用需求逐渐提高,需要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作业指导。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但需要培养相关专业技能人才,还需要中和考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其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该技术在整个电力工程发展中国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电力工程领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3.1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较低

由于我国工业集成化体系起步比较晚,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就当前集成技术应用现状分析,由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集成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实现有效连接,使得其应用程度较低,该问题的出现使得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数据间的传递和交流,以及共享等方面受到了制约,使得其实际的应用功能未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3.2电气工程能源损耗问题

能源损耗问题是当前电气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随着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在电气工程体系中应用的电气设备种类诸多,由于部分设备在整个运行中没有规范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力系统造成了很大影响,致使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了超负荷的问题,很容易造成设备出现损坏现象,使得电网的供电系统很难保持平衡,同时干扰了电力工程的测试与计量,对供电智能设备与变频装置系统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设备应用时间缩短,从而造成能源消耗问题的出现。

3.3网络架构问题

电气工程建设及其优化,需先建设一个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系统,这样才能得到快捷、高效的电气自动化。然而,大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建立网络系统,不具备相同的网络架构,使得电气自动化很难取得较大的进步。再加上电力企业本身存在差异,每个企业从商家那里购买的产品,其质量也不一样。有的系统需配备各种软硬件设施,但因为程序接口存在差异,导致企业间无法传送信息,进而使得企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由此一来,网络架构既不是很完善,也得不到完美的电气自动化。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节能技术

实际使用电气自动化时,可看到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为了使我国能够供应足够的资源,必须对电气自动化进行节能设计。因此,实际应用期间,相关部门应结合电气自动化的具体要求,增加适量的节能设备。采用这种方式既可以防止浪费电力资源现象的出现,也可确保新能源电力得到充分使用,同时常规发电也将得到最大化利用。只要条件允许的话,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之类的环保能源,以防能源被过度消耗,同时还具有环保功效,确保整体经济取得全面发展。使用新能源过程中,应防止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样部门后期只需投人较少的费用来处理环境问题,且企业也将获取更多效益。

4.2监控系统技术控制

在电厂运行中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整个监控系统中,其主要是针对监控单元内容和有关信息数据的控制管理工作。在电厂整个监控系统中,我们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布置,在监测系统中所运行的数值很难体现出整个监视装置的运行效果,监测设备状态,提高设备运行工作效率。电厂所应用的监控设备其主要是采用客户端和监控中心,以及站端组成。对于应用者来说,采用客户端进行登录并自行进行操作的中心。厂区主站的监控中心则是利用区域监控所进行的单独控制,对其进行的指挥工作,其还能提供服务提供有关电子地图等配置,对于电厂终端运行设备需要进行状态监测,站端系统需要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该信息数据需要通过光纤传输道机房,并利用站内的专用信号通道进行传输工作,实现整个监控工作的作用。

4.3提高集成化水平,建立通用的网络架构

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体系中的集成问题和网络架构存在的不统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统计数据标准化和增进系统间兼容性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化水平,并建立较为通用的网络体系架构。首先,我们需要依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实施开发,实现系统的有效连接,能够将多类信息数据资源实现共享模式。其次,要强化各个行业间的学习,建立完善的网络架构体系,设置统一接口,从而进一步的强化系统的兼容效果。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办学模式 高技能 培养

一、发挥五年一贯学制优势,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迅速且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强弱电相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据调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江苏省的加工生产企业更多,电气自动化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数量更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及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对江苏地区各类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制定了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中职培养目标(我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的中等电气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我校):

培养面向电气自动化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高职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从上述三个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能型人才,突出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的是一线的生产实施和组织。考虑到江苏电气企业生产的实际,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的匮乏,可适当担负一些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五年制高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适当提高了技能操作的技术含量,学生能担任一定的生产设计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综合训练,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三年制高职相对目标定得更高,接近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由于学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只能是具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综上所述,由于五年制独特的学制优势,使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现实,我校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高级工证书的获取率接近90%(前提是获得中级证书、间隔两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强化中高职课程的沟通与衔接,统筹安排,避免教学内容的断层与重复

我们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电气自动化领域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建立了以技术体系为主的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实行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课题化或项目化);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实行项目化。统筹规划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有效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断层和重复现象。

中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PLC、电子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工厂供电、钳工实训、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拆装实训、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五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机械常识、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及应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钳工技术训练、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气传动及调速系统实训、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三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高职院):

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设备结构工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调速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

分析以上课程设置情况,中职与三年制高职有接近70%的课程是重复的,而且有许多内容完全相同。而五年制高职采用五年一贯制统筹设置课程,按照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有效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中的重复和断层现象,并且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另外,五年一贯制高职若与三年制高职相比,则更具有效性。我校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484学时,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33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080学时,选修课时为614学时,企业实践课时为1310学时,毕业设计课时为150学时,入学教育与军训课时为60学时。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普通专科,而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则明显强于普通专科。

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根据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我校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技能”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训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校建立了由辅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等四个系列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使用计算机作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第二系列的实践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步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在实践中了解、认识、理解各类电子、电气元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三系列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制定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四系列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制作等实习实践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及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科学报告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电气线路设计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运动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一个重要主线,涵盖了许多课程。电气线路设计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对该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笔者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阶段一直有电气线路设计这门课程,原教学内容包含龙门刨床的工作原理、电气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按控制要求进行线路设计、绘图等。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为:老师讲一些龙门刨床工作原理、电气线路设计的原则等知识,然后布置电气线路设计的任务,学生根据控制要求在坐标纸上绘制原理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理解龙门刨床的工作原理,又要绘制电气原理图,而无法进行线路安装、调试。因此,电气线路设计这门课程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原课程理论知识太多,而且很多知识与电气线路设计无关;原课程没有配套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设备;原课程无法实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为了将电气线路设计建设成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流程

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教师与有关的行业企业广泛接触,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人才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等。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企业等形式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从而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遴选企业实践专家,并邀请其参与课程开发。

2.企业实践专家访谈

邀请实践专家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协助提取本课程有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能力。

3.建立学习资源包

教师根据实践专家访谈会中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工作页和教学指导书。

4.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设计

教师制定工作任务书,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评价等环节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成为引导学生的组织者。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

电气线路设计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掌握电气线路设计方法是高级维修电工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在电气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作了大胆的调整。

第一,以电气线路设计课程为主线,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8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电路的设计到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规律地经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递进式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其隐形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维修技能,根据企业“真实”的职业情境制作开发电气实训柜,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最后,制作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学材(工作页)和教学指导书为教师教学服务。

四、课程改革的特色

1.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实现三种能力的培养

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分组竞赛”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

2.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

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学的前期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在课程中期,实行课堂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安排学生到车间,实行工学结合。在教学中及时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强调学生“真刀真枪”的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3.电气实训柜的制作

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课证结合 项目化教学 改革

课 题:本文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课题――“课证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14c17)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与应用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标准之一,加上毕业证书,实现双证书毕业,才能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将考证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课证结合”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维修电工考证具体内容是以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依托,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恰恰契合了维修电工考证的教学要求。

一、维修电工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共分为五个职业等级。高职学生的起点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通过对维修电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结合东莞人社局鉴定标准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在该门课程中涉及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见表1和表2。

二、“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维修电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的技能要求,以项目行动体系构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体系,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项目模块。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对接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题,为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基础。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共设计3大模块10个项目27个学习任务,每一个项目都根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总共64学时,理论和实践各为32学时(见表3)。

三、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而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和看”的被动学习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现以“项目九:M7120型平面磨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检修”为例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

1.项目的选取

项目九既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经典教学内容,也是维修电工(中级)操作技能部分考点内容之一。笔者学校拥有东莞维修电工鉴定站。学生学习的实训设备同时就是操作技能鉴定设备,完成此项目将为学生日后参加鉴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个“小组”,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向学生下发该项目的《实践任务书》,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提供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通过引导和适当讲解,使学生能主动获取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

资讯。

2.项目计划的制订

学生完成项目选取和相关知识资料后,根据项目应该做什么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工具、工作步骤等。项目是M7120型平面磨床的若干故障点的排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线路的分析,另一个就是线路故障的检修排除。以小组方式工作时,每个成员参与制订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而老师可以采取询问等方式使学生明白计划的可行性,对于学生考虑不全的地方,老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与补充。

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而老师对学生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实施完成项目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表格,实施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化,设置反思和检查环节,以便在小组内及时交换工作中的经验和修正实施中的错误。实施过程别注重学生维修电工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如职业素养、合作能力、专注力等。

4.项目总结和评价

项目总结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通过《项目考核评价表》来实现,考核的内容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的主题内容,在评价中考虑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强调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评价的目标不是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为期一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探索了“课证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对接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从而缩短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和提高学生考证合格率。通过对比,笔者所在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初次获证率由2012级学生的81.6%提高到2013级学生的86.3%。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2]李忠文,米集锦,李庆华.维修电工(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