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一)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关于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含义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崔健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比较研究――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为中心)中对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定义是比较合理的,即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是由于非自然原因,一国或地区政府采取的各种与金融服务贸易有关(直接或间接),且对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具有非激励作用的政策措施,包括直接或间接地使外国金融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

(二)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当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控制境外金融服务商在本国境内设立金融服务机构,或在给予境外金融服务商市场准入权后,对其经营业务进行限制。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金融服务贸易壁垒,阻碍了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利益,只有减少金融服务贸易的障碍,才能实现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提供了生存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指挥的作用,其通过货币资金的分配和组合、利率和汇率的调整、金融资产的选择、信息工具的提供等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因此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成败。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不仅关系到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一国经济稳定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在金融市场开放上都相应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对金融业的保护也更多地强调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实际上,《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许多免责和例外条款,可以视为适度维持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成员国可以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目标,适度维持一定范围的壁垒,逐步地开放本国市场。目的就是当成员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时,可以采取临时性、补救性的措施而不受协议的约束。

2、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不稳定因素的爆发提供了机会,这需要金融业在法律的规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为经济社会提供货币支付机制和构建经济社会的信用体系,但这些都对金融机构在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能力之间的适度平衡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要尽可能健全、保护货币机制与信用关系。通过调整和规范金融业,进一步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特别是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因为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具有逃避监管的意向和能力,而且它的进入也会加剧国内金融服务业竞争程度,所以各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都持谨慎态度。

3、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金融服务贸易壁垒虽然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却能起到贸易保护的作用,并且这种阻碍与保护有的时候是相互交叉的,无法完全区分。对各国来说,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金融结构或多或少存有差异,比如英美等国家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投资银行(商人银行)力量很强,所以它们的银行业与证券业是分开的;欧洲大陆国家的证券市场就相对较为薄弱,所以它们多实行全能银行制,商业银行对企业有很大的控制能力。因而,在一些国家发展较快、竞争能力强的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在另一些国家却可能发展较慢、竞争能力较弱。为了保护这些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免受国外同行的冲击,各国通常也采取一些壁垒措施。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金融业不发达,使其在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时,不得不采取大量的壁垒措施,而且这些国家还把资本动员与资金筹集作为其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对本国的金融服务业加以严格的保护与管制。

二、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方面。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进出口都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由于各国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本身存在着差异,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没有得到一定削弱,在我国市场内相对于我国的金融服务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更是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由于发达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相对成熟,有的标准过于严格,我国较难适应。我国出口的金融服务应对性不是很强,导致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额度相对减少,同时也削弱了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二)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有利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使我国在WTO/GATT框架下的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更加成熟,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服务的安全及在我国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质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实力。

三、针对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应采取的主要法律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一国的金融服务法律体系不仅是一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集中体现,更是顺利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本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保障。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不论从其系统性、协调性,还是开放性方面均与国际金融立法体系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法律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会被他国所利用,所以我们要根据WTO的规则和惯例,并结合具体国情,构建一个内容全面、体系规范的符合国际金融一体化的金融法律体系。主要制定了《对外贸易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法》、《票据法》、《担保法》、《期货法》以及《信托法》等相关法律;通过行政法规或部委规章的形式,进一步制定各项具体实施细则;通过司法机关采用司法解释的方式进行完备补充;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废除和修改与WTO的金融法律规则相冲突的有关国内法律,使我国金融法律制度与WTO的法律制度保持一致,为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行为依据。

(二)认真研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多边法律体系、主要国家的金融贸易相关法律以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争端典型案例。只有事先对国际社会及主要贸易国家的有关金融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主要有GATS、FAS、谅解书、部长决议、巴塞尔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世界银行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欧共体相关金融服务贸易协定以及金融交易国际惯例等)加以充分细致的研究分析,求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才能准确预见其行为后果,自觉地运用相关法律来规范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的行为,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要做到有选择、分阶段地参加签署多边协定,使我国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有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另外,由于GATT/WTO的案例具有判例法的性质,我们要深入研究GATT/WTO的有关金融服务贸易争端的典型案例,不断地总结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经验,避免金融服务贸易争端的产生和把争端控制在磋商阶段进行解决,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及同贸易伙伴国的合作。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分歧,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设置了一道道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我国应凭借自己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利用各种机会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阻止发达国家滥用贸易壁垒。加强国际合作,尤其与贸易伙伴国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打破金融服务贸易壁垒,便于同各国进行交流,让世界各国了解我国,为我国在各条约中争取到有利的地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贸易伙伴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及时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提供相关信息,为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便利条件。

(四)培育我国金融业竞争力。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基金业等具体行业,其中银行业在金融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基本上是实行对国内、国外金融机构统一管理的机制,监管权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这种情况下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标准,推进银行业经营战略的转变,在银行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在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我国金融市场时,应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逐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政府还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运用行政手段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GATS第15条第1款明确指出:“谈判应认识到补贴对发展中国家发展计划的作用,并重视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在这一领域中所需的灵活性。”所以,这为我国实施补贴提供了法律依据。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2.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杰.简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与壁垒保护.法商研究,1997.1.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2

一、新时期下的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频繁出入于国际贸易场合,而作为商务英语就决定了服务范围限定于商务范围的服务性商务工具,是在国际商贸交流中产生的商务交流亦或是经济交流发生时多采用的辅的语言工具,精准的表达双方含义和意思,明确商务往来的范围和合作项目的意图的整齐划一的功能性语言。不同于广泛英语含义的是,在产生国际贸易交的时候多会产生贸易商务专有名词和专有意义,而作为商务英语的掌握者还必须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具体细则和专业特殊性以及基础商贸知识等。

但在当下,专业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在,职业细分化逐步严重,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交流和联系日益繁复和复杂,仅仅依靠过去单一的传统的商务英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日益复杂和联系加深的时代。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频繁和加深的国际贸易中不断充实和加深每一名商务英语的学习者的英语程度迫在眉睫。由于现如今的国际关系复杂,由国际贸易中而产生的多方面的交流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制度、政治、文化、经济等习惯方式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国际贸易中互相虽然运用商务英语,但在交流过程中、合同签署以及商业谈判中仍然会出现以思想的偏差乃至于误解。因为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理解商务英语的词汇以及含义的时候会出现侧重点不同的情况,进而导致认知不同,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当下社会中商务英语的多元化较之先前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二、国际贸易中影响商务英语应用的因素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世界的贸易复杂性远超以前,因此即使双方都使用商务英语交流时还依然会出现偏差,那么影响国际间贸易交流的商务英语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点:

1.精通商务英语更要首先精通国际贸易

许多商务英语的精通者仅仅是书本上的了解英语,或者说英语交流也仅限于日常的英语交流,造成了商务英语不商务的情况,许多人仅仅是了解到了商务英语的商务交流的皮毛而没有长时间的和贸易打交道的实战经验而容易忘却。而商务英语是商务在前英语在后,首先得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正常交流方式、合作往来的专业性词汇和专业性术语,要能洞察商界的动向和基础的贸易往来的国家间的经济动向等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交流。若商务英语精通者之间的交流不熟悉商务运作的业务的话,即使在进行交流时也不能清楚相关概念的重要性,是一场空对空,没有实质性的交流。若要能熟稔商务运作就可以依照不同的情况中,做出最合适的判断。

2.精通商务英语交流的方式

语言和音乐一样都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仅仅是直白的商务英语的展现方式和机器人无异,应该注重商务英语交流者自身的术语表达、语气、音高、调性等因素都符合应有的商务交流礼仪,更要为对方的母语着想,采取适当的侧重点和必要词汇术语,这样有利于双方的贸易发展和合作伙伴形成的加深。

3.精通商务英语的交流技巧

进行得体的商务英语交流固然重要,若不注重交流技巧的使用,就发挥不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性和活泛性,怎么在商务贸易中灵活自如的进行商务交流关乎到深入交流的程度。而掌握适当的交流技巧需要商务英语者进行广泛的综合实践经验和多次的商务英语交流实践,积累广泛的经验,懂得临时发挥的语言艺术,即时应答都和交流者的经验积累以及知识储备息息相关,然后由交流者创新性的进行双方有利的交流和疏导,选择商务英语在进行交流时的谋篇布局和措辞搭配等都展现着交流者的语言技巧能力,从而展现商务英语交流者的人格魅力,让商务贸易可以如期保量的完成。

三、在国际贸易具体方面中商务英语的应用

1.商务英语在贸易谈判中的应用

在商务英语所要涉入的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由于本着“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港口和海关每天需要和许多国家物品和商贸进行交易,难免产生商贸摩擦和制定合同,而出现歧义时还需要进行商务谈判来解决商务纠纷,但是港口海关每天吞吐量巨大,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完成贸易谈判,为双方节省时间和金钱。所以在短时间的商贸交流中要尽可能的将商务英语的用词准确性和术语的规范性重视起来,高效的解决贸易谈判,为双方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麻烦。

2.商务英语在商务广告中的应用

而商务英语在广告中的应用就不需要向进出口贸易谈判时那么精确而又高效快捷,相反的则需要利用语言的暧昧性和模糊性来进行广告英语的产品推广,要广泛地利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优美性,用华丽和引人入胜的丰富辞藻去吸引产品所要吸引的受众范围。用语言的优美性吸引观众达到第一步之后,紧接着就需要利用广告英语中的鼓动性,鼓动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产品进行消费。所以商务英语在广告中的应用多大胆和标新立异,利用商务英语语言的魔力,赋予商品和产品以新的活力,并为其注入灵魂,符合受众心理。

3.商务英语在商务邮电中的应用

在新时代下的商务英语交流一般多在电子邮件往来和电话交流这两项进行,纸质邮件的在当下的作用基本不予以考虑。在邮电的运用中商务英语多充当文书的作用,是一种最为正式而又显得有距离的商务英语交流方式,是一种综合解决事务的的方式,诸如;商务项目定期联系、合同回执、商务贸易纠纷仲裁、商品定价和产品概况等等的综合性详细说明的商业贸易往来都需要用到邮电手段来进行双方的交流。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的多采用正规的语言和正式口吻去进行商务交流。在商务英语的邮电交流中必须明确对方的国家和地区,敏感的问题给予绕过,为对方着想,文字里要以对方的所接受的方式对对方进行有礼貌的交流,双方平等互信,用商务英语展现对对方的重视和友好相处。在此基础上应该要简明扼要的阐述清楚自己企业和对方企业的业务,不浪费任何一句话,也不要说任何一句废话,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曲解,而在数据和规模的信息上,一定要精确无误,建立起战略互信关心,深度交流,也关乎自己企业的信誉和诚信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货运;企业;标准化管理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 ,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影响深远。该《规划》将物流标准体系划分为物流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五大部分,并且明确了国际货运业属于公共通用类物流标准。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标准有《国际货运作业规范》、《国际货运业务统计导则》、《国际货运通用交易条件》、《国际货运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企业资质和等级评价指标》等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它填补了我国货代行业国家标准的空白,为国际货运业的规范经营、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可以见证国家对货代行业的关心和重视。虽然这些标准是推荐性的,但是笔者认为,货代企业应比照以上标准的实施,在企业管理的具体方面做到:

一、培育掌握标准化贸易运输术语的专业人才

国际货运是因应国际贸易产生的,国际贸易运输术语有其专业性和特定的含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对应的标准,各种国际贸易运输术语对应了货物不同的费率、风险和责任,因此作为货运人必须熟练掌握贸易运输的基本术语和衍生含义,理解透彻其中的费用构成和贸易买卖双方的义务权利,这样有利于开展业务活动以及为处理业务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导向、提供增值服务的货运企业必须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运输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将国际货运的知识与具体的贸易业务相结合,才能在揽货、订舱、报关、报验乃至提供一揽子物流运输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精准、快速地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有效界定货主、承运人和货运人的风险角色。

二、合同条款的标准化

国际货运人扮演多重的身份,既可能是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设计者,也可能作为物流经营人与货物托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签发货运单据(提单、运单)。因此,货代企业应根据《海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海运条例实施细则》,将货运人、无船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法律责任进行清晰界定,作为海上运输合同的条款也需明确与托运人、收货人的关系与责任,特别是签发的提单对客户的责任条款,发生海损、货损,延迟、错误交付货物等国际货物运输中遇到的争议情况和仲裁条款,作为无船承运人的免责和责任条款,在合同中尽可能使用国际化的标准术语进行明确。国际货物运输的货物标的往往价格不菲,而且运费也非常可观,如果不明确各方的责任,海上运输发生的意外和损失,足以对轻资产型的货代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国际货代企业一般的货物出口业务流程不外乎揽货人员接受客户委托、报价、接单、订舱、录入资料、安排装箱、报关报验、缮制提单、收取费用、发放提单等环节,如果是安排综合物流和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环节更加复杂一些,操作业务人员需不断跟进与货主的沟通与联系,在这个业务流程包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三者的结合,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直接决定了物流的增值程度,货代行业实施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显得十分必要。货代企业在梳理目前的流程基础上,对每个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改善,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在工作岗位上,因事设人,根据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实施设置具体的工作岗位,并且设定相应的工作职责, 只有将货代业的业务流程固化和标准化,才能有效地消除工作中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使整个业务流程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才能围绕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标准优质的服务。实施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也是明确货代企业责任,确保货物快速、安全、准确到达目的地的重要保证。货物的运输过程,是不断反复的确认和资料修改的过程,而最终货代企业交付的提单或者货运单却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这就对货代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行业务流程标准化,为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国际货物运输单证的标准化

根据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的测算,一票货物在交易中平均要涉及27个贸易参与方40种单证,而我们外贸运输中经常用到的单证有托运单、 报价单、放柜通知书、提单、订舱计划表、担保函、运费到付通知书、货物运输协议等等,如果在业务流程中使用标准化的运输单证,将会大大提高货代业操作的工作效率,并且减少由于单证不符造成运输链中断引起的货物延误、滞关、压仓、退货等造成的损失。运输单证的标准化需做好相关的术语定义,单证格式的标准化以及代码、数据的标准化表达等。

五、进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服务贸易壁垒;有效对策;战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16

服务贸易壁垒与传统的货物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不能通过关税壁垒的方式予以本土经济利益保护。国际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变革为各国服务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大趋势上来讲,各国所面临的服务贸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及时采取服务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个体方面来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加入WTO贸易组织后采取合理的服务贸易壁垒是对本国经济有效保护及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手段。下文进行阐述分析。

1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概述

1.1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含义

服务贸易壁垒这一概念被不同研究专家提起并不断丰富,最终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相关内容全面综合考虑后将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含义设定为,我国政府根据自身国际竞争力、发展情况制定相应服务壁垒政策,出台的这一政策主要起到保护、制约和阻碍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及自由贸易安排的过程中会形成外国服务生产者及提供者,这些政策主要是对其在我国国内服务生产或销售情况予以约束。主要约束手段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设定比较严格的出口限制,从根本上降低外国服务生产及销售,以此保证本土经济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所占份额,提高本国经济实力。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台相关制约政策从而间接的提高外国服务生产或销售的成本,降低其出口的经济利益,减少出口量,从而也有效保护了我国本土市场经济发展情况。

1.2服务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

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均格外注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建立,均以保护本国本土企业经济发展为第一目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及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均不同,所体现出的服务贸易壁垒特点有较大差异性。(1)形式多样性。导致服务贸易壁垒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服务的形式较多,其与传统的物品生产及销售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不属于实体物质,其价值有时会依附于销售的商品上,随着商品的销售移动情况进行随机变化,另外还可以对商品的生产及销售价值予以进一步附加说明或者补充,提高商品销售利润等,最后服务还可以单独存在,与商品完全脱离关系。正是上述情况造就了贸易壁垒形式的多样性,其中比较常见的贸易壁景括外汇管制、经济垄断、出入境限制、技术标准规定、税收歧视及签证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方面及领域较广。(2)手段隐蔽性。从上述阐述内容中提到服务贸易与实体的商品贸易不同,其具有无形性,所以传统常规的关税措施手段不能够对其起到调节、约束、阻碍的作用,就此,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及实际发展情况等制定的立法或者针对本国及国际等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可以将其作为服务贸易壁垒管理的主要手段,通常服务贸易相关立法过于复杂,其涉及内容及方面也较广,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家服务立法与本国内部政策法律法规等会出现矛盾或者出入的情况,导致具体立法政策规定不明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国在我国的服务生产及销售。(3)保护措施灵活性。虽然服务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及内容较广,不同手段实施对国家的经济市场发展情况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保护本土企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阻碍国外服务生产及销售是构建服务贸易壁垒的关键点,其限制措施较为灵活。本国当前阶段应用一种服务贸易壁垒不合理、不能够有效保护本土市场经济,可以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新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只要科学合理能够保护本土市场即可,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各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即为技术性限制和出台相应国内政策规定限制两种。

2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出口的影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实行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必定会对本国本土企业经济予以保护,但是同时其也会对我国服务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经济学效应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据,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服务进口量也占有一定比重,也属于我国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采取服务贸易壁垒后必定会对市场发展动向、市场格局及市场服务产品价格等造成较大影响,虽然能够有效保护我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国的出口服务量,这就会导致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服务贸易条件及服务贸易环境发生变化,甚至关系紧张恶劣等,阻碍国家经济最大化,这种情况从另外角度也可以被称为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从当前自然人移动限制这一层面就能看出,现在很多国家都设定了自然人移动条件,发达国家控制别人人口的自然人移动数量,这严重影响我国出国劳工的数量,导致我国社会福利下降,影响经济发展。

其次,受服务贸易壁垒特点的影响。其一,从上文阐述内容中能够明确,服务贸易壁垒涉及的内容较多、能够渗透到不同行业当中,无论是对我国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均较大,另外从服务贸易出口情况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历史并不长,自身服务贸易出口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不占有什么优势。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再实行服务贸易壁垒政策,各行各业受到影响的同时必定降低出口量,影响不同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其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服务出口方式最主要的即为商业存在,这种方式属于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一种,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安排越来越多,各国在自己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了市场开放程度,但是对于比较敏感的运输行业、电信行业及金融行业等各国开放程度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处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很少有国家能够对上述三方面行业提高开放程度的。最明显的即为我国在美国设立银行分行,其中仅有中国、中信及交通三家银行设立了分行,我国服务企业受服务贸易壁垒影响严重。其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对应的各国服务贸易壁垒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发达国家逐渐降低了对歧视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行业垄断拒绝进口、对进口企业或行业情况予以直接管制或者进行股权限制等,在当前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下,这些不平等贸易壁垒条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其中贸易壁垒情况逐渐加剧,对进口企业的资格权限设定增高,其中包括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还有企业的技术标准相关情况等,均会考虑设定,从我国自身角度来看,我国存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能力但是由于发展中或者落后国家的中贸易壁垒条件上调很多行业难以进入其市场中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3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战略构建

首先,开放与保护相结合。我国在实行服务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要全面从本国国情、国内外市场发展动向等方面考虑,合理掌握对外开放及本国本土企业保护的力度。我国要逐步开放服务市场,要保证自身本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稳定程度能够符合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予以开放,同时在一定长度上适当附加限制条件,有效提高外国企业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从根本上限制服务贸易进口。另外一方面,我国要根据本国不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分析,对于一些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意义的行业,国家要通过内部调控出台不同类型政策,对其予以产业倾斜调整,对其采取适当本土行业保护手段,为本土行业的发展营造适应、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提高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从大方面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较高,能够远远超过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从世界排名来看能够排到前十位。但是目前,服务贸易行业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标准,我国也如此。从我国服务行业产值情况来看,其所占比例较少,连我国GDP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存在产值过少、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其不但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反而甚至会造成阻碍作用。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普遍认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对于这两项经济发展格外的重视,但是国际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挑战,服务贸易竞争愈加激烈,我国要做到与时俱进,为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保证该行业能够完全自主、独立发展进步,不用依附于农业及工业发展等,同时可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适当突出服务贸易倾斜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确定服务贸易中的主要行业和次要行业,采取有层次的发展手段,保证其能够与传统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三,对外开放贸易采取渐进式政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经济方面的任何动向均会引起国际不同国家的关注,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服务贸易壁垒必定会引起欧美等国家的摩擦争端。长久以来发达国家均想让我过开放金融服务贸易领域,但是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及金融体系建立情况来看,还不够成熟,还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此,发达国家通过侵占中国货物贸易市场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出于对本国本土行业经济的保护,我国采取比较严格的服务贸易壁垒,对于外国进口服务行业提出的条件限制较多。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加剧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必定要与时俱进进行对对外开放,但是要秉承渐进式原则,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步发展,要适当采取倾斜政策对本土行业予以合理保护。我国可以根据自身基本国情考虑分析,对于发展比较成熟、具有较强服务贸易市场竞争能力的行业采取先行ν饪放的政策,同时还要根据国际市场动向确定是否要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国外同行业企业与本国本土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本土行业的竞争能力,实现经济提升。同时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或者等方面的行业要酌情考虑,适当开放,为了拉动经济可以适当开放旅游行业和医疗行业等,对于文化教育、战略行业、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要酌情谨慎考虑后再做定夺,可以适当开放、有效保护。渐进式的对外服务贸易开放能够保证本国经济的稳定性,避免国内市场受国际竞争冲击压力,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点稳步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最后,积极应对别国服务贸易壁垒。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时间较短,与之相关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在积极应对别国服务贸易壁垒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系统的本国服务贸易立法体系,表达本国诚意在自由贸易安排中保障外国服务提供者的经济利益,避免其受大不公平待遇造成利益损害,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本土服务贸易行业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在健康市场竞争中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相关规章条例的了解,还要明确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协定限制等,建立符合本国国情及国际发展的服务贸易惯例体系,保证其科学性及系统性,在国际惯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安排,分享服务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占据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及国际地位。

4结束语

国际市场在发展变化中对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服务贸易行业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我国要采取合理的服务贸易壁垒手段,在保护本国本土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外国市场份额,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君,袁永友.我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3,(10):7580.

[2]林祺.服务贸易壁垒削减对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研究――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视角[J].金融学季刊,2015,(1):82107.

[3]夏天然,陈宪.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对83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5,(9):8596.

[4]林菊洁.关于国际服务模式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4,(34):78,79.

[5]王敏,卞艺杰,田泽等.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特征与中国的防范对策――以337调查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6,(1):122128.

[6]崔庆欢,张如庆.中国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及中美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527.

[7]夏天然,陈宪.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壁垒度量[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3439,60.

[8]吴飞霞.基于频度与价格指标法比较的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18.

[9]李馨.中国-东盟自贸区旅游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基于对CAFTA服务贸易第二批承诺表的观察[J].山东社会科学,2014,(5):131135,169.

[10]孙西楠.基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桂台两地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9):149150.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航空运输服务贸易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42-0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商品贸易持续的高增长带动着运输服务贸易的渐进式发展,同时随着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航空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发展状况也日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民航运输属于基础设施产业,其快捷性、网络性、替代性、高投资高沉淀性、高科技含量、公益性以及准军事性等技术经济特点也加速了航运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上升。此外,传统认为航空货运只是客运的辅助活动,但随着人们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航空货运的高价格也逐渐被各国所采纳,尤其是发达国家,进一步提升了航空客运的发展水平及速度。1990年,我国民航运输定期航班总周转量25亿吨/公里,位列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第16位。2002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位居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第5位(不包括香港和澳门)①。1999年-2002年间,我国民航运输增长速度是国际平均增长速度的3.7倍,从民航先进国家的民航产业生命周期经验来看,我国将继续处于行业成长期20年左右,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世界航空市场中的一枝独秀②。

一、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的含义

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航空运输服务指由飞机提供的所有运输服务,包括国际客运。这其中不包括运费保险(包括在保险服务内)、非对运输设备的修理(视作货物)、机场设施的修理(包括在建筑服务内)以及出租或包租不带机组人员的运输工具(包括在营业租赁服务内)。按照航空运输服务种类,航空运输包括为航空客运和航空货运,以便更加准确地分析航运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潜力,同时提出战略规划。

二、我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作为民航业竞争力的另一面航运服务贸易,我国则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运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中的作用日渐增强。航运服务贸易出口从1997年的6.7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0.7亿美元、2001年的13亿美元、2002年的19亿美元、2005年的39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2.7%、3.5%、3.9%、4.2%、5.3%(见图1,表1)。纵观1997年-2005年,我国航运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幅接近5倍,可见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航运服务贸易进口从1997年的18.2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24亿美元、2002年的35亿美元、2005年的48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6.5%、6.1%、7.6%、5.7%。纵观1997年-2005年,我国航运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幅达1.6倍,远远小于出口额的增幅程度,可见我国航运竞争的优势已逐渐显现。

2.航运贸易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稳定。1997年―2005年,我国航运服务贸易出口占运输出口的比重波动不大(见表1),航运进口占运输服务进口的比重却表现出较大的下降,一方面反映出航运是我国运输方式的支柱产业,其资本密集型、投资周期时间长等特性制约其运输量及承载力,出口额不可能短期内呈现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随着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放开管制,更大程度的允许外国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我国航运实力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比重呈现一定的回落。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运实力不强。2005年,美、日、德三国居世界运输服务出口的前三强。其中美国航运服务在进出口规模上均位列世界第一位(见图2),2005年出口额高达297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5.21%;日本仅次其后,出口255亿美元,占全球航运市场4.47%;德国则出口131亿美元,占航运市场的2.47%;而我国航空运输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为1.56%,在九国中位列第六位,可见我国航运服务贸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4.航运服务贸易的逆差程度减少。航运服务贸易的逆差额从1997年的11.5亿美元下降到2005年的9亿美元,降幅高达21.7%。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构成情况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主要来源于海运服务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运输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尤其是海运服务。

5.我国航空运输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我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997的11100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17400万人,增幅高达56.8%;货邮吞吐量在此期间的增速高于客运,高达75.9%。此外,2003年,货运增长速度较快,增幅高于客运6.5个百分点,其中国际航线高于国内航线15.8个百分点③。作为航运服务贸易的主体航空公司,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旅客运输。2003年,国际航线运输收入占25.4%,中国的港澳航线收入占6.2%,大陆内航线则占主要部分高达67.9%。在国际航线中,旅客运输收入占68%,货物运输收入占30%;国内航线中,旅客运输收入占国内航线收入的90%,而货物收入仅占6%③。中国香港地区为中国内地运输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有近一半的份额;其次是美国;欧盟则为中国运输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中国内地运输进出口除与中国香港地区实现顺差外,与其他国家(地区)基本为逆差,主要来源于欧盟、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

三、我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提升中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根源在于提高航空客运和航空货运的竞争力,在此主要阐述航空货运的发展对策。

1.放松管制,进一步开放中国民航市场。放松管制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全球航空运输市场进一步走向自由化和国际化,中国民航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势在必行。中国民航可制定适合于中国民航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全方位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航空业的合作与竞争,维护国家的航空权益。放松管制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引入竞争,垄断企业的种种特权逐渐丧失,迫使航空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进行管理和营销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企业内部效率和竞争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同时,放松管制使政府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资源减少,政府与产业内企业的关系更加透明,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寻租活动。

2.实现规模经营,增强竞争实力。继续推动企业之间按照市场原则的兼并重组,包括进一步的强强联合、大小联合、中央与地方联合,但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不讲质量的联合兼并,通过市场主导的重组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航空教育培训系统建设,提升航空运输业人力资本。实现航空业的大力发展,要依靠全行业队伍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实行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大力造就各类人才。要大力加强航空业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并发挥中外各方面力量,重点培养飞机、机务、空管等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

注释:

①资料来源:省略/index.htm

②《中国产业发展报告》357~358页

③资料来源:中国产业前景报告371页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0

2.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秦占欣.航空运输业的产业特征与管制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

4.刘伟民.开放――中国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基本国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4(4)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WTO;公平交易;经济秩序

一、公平交易的概念

公平交易,一般是指交易双方在符合市场交易规则及商业交易习惯基础上所进行的自愿、平等、公正、合理的交易活动或行为。因此,公平交易的基本主义就是买卖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我国自古以来所弘扬的童叟无欺、买卖公道与公平的传统美德以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所倡导的“遵守公平交易之合理商业标准”等,体现的都是公平交易的基本内涵。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交易还有更深、更广的一层含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机会均等作为公平交易的前提与条件,即在市场交易与竞争活动中,交易机会、交易条件的取得,交易合同的签订等对所有交易主体都是均等的,大家享有共同占有市场、争取交易对手实现交易关系的权利;

(2)交易机会、交易条件与经济优势的取得,是靠交易者改进技术、工艺,加强经营管理与服务,减少费用,降低成本等正当交易或竞争手段实现的;

(3)任何以欺诈、假冒、引诱、贿赂、诋毁、贬低、隐瞒、混淆、串通、窃密、排挤、限制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或部门、行业等垄断行为获取市场占有率并因此而达成的交易都不是公平交易,都是与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不相容的。

由此可见,市场条件下的公平交易已超出了其一般含义,它是从维护整个宏观的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秩序的角度来看公平交易的。即使某一微观的、具体的交易活动及结果是公平的,但参与这一交易的当事人所采取的交易手段是不正当的,并破坏了公平交易与竞争秩序或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利益,那么,这一交易活动及行为本身也是不公平的。

二、WTO原则与公平交易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一个监督世界贸易并使世界贸易自由化、公平化为目标的多边贸易体系性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功能与作用就是维护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各种贸易(包括服务)往来的自由与公平,并通过其所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与规范来约束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易行为,以保障与维护世贸组织范围内这个世界大市场的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秩序。

(一)公平交易与竞争是WTO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

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平交易实质是以不破坏、不危害市场公平、自由、有效的竞争秩序为前提的市场交易关系,体现的是整个市场宏观意义上的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关系。这个市场可以是一个国度市场,也可以是一个地区市场,甚至是世贸组织所辖范围的多国之间的市场。因此,不管市场大小,其交易原则的精神实质都是提倡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WTO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起一种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其成员国间的互惠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各种歧视性待遇,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WTO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透明度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等,这些原则中的每一个都体现着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成为WTO宗旨和目标得以贯彻实施与实现的基础。

(二)WTO原则的核心内容与公平交易思想的具体体现

WTO基本原则中的非歧视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是其最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思想及精神的集中体现。

1.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是WTO基本原则中的一项首要原则,该原则又称无差别待遇原则。它规定,一成员在实施某种限制或禁止措施时,不得对其他成员方实行歧视待遇。非歧视开展并进行贸易是世贸组织的基石,是各国间平等地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避免各国间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非歧视原则具体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的。

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成员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另一方的优惠、特权或豁免,也同样给予其他成员方。它要求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他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通俗地讲,就是甲方与乙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权利,由于丙与甲或乙有些双边协定,丙也可以全部享受;而丙与丁达成的相互给予的优惠权利,甲和乙也同样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要求在世贸组织成员之间进行贸易时彼此之间不能搞歧视,不能有差别,大小成员一律平等,只要其进出口的产品是相同的,则享受的待遇也应该是相同的,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并且是永久的。该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保证所有来自国外的进口产品都可以在本国市场上公平竞争。

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的有益补充。它是指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严格来讲应是外国商品或服务与进口国国内的商品或服务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具体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在其国境内的外国公民、企业和商船民事权利方面与其国内公民、企业、商船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该原则的实施则有利于保证进口产品能与国内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以同等的条件进行公平竞争。

上述两项原则的实施能保证不同国家的产品在任何一成员方的市场上,都可以获得同等的竞争条件,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

2.公平贸易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直接体现WTO反对不正当竞争,主张市场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的精神。公平贸易原则具体体现为互惠互利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互惠互利原则是指成员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相互给予特权、利益的豁免。该原则的基本目的就是维持成员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但这种平衡是通过互惠互利的开放市场的承诺而获得的。

公平贸易原则是指成员方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得采取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该原则要求各成员方为了创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得实施出口补贴、产品倾销等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来损害其他成员方的合法利益。该原则主要体现为WTO的反补贴规则和反倾销原则,目的是通过消除各成员方对贸易活动的强制干预及其带来的扭曲,维护自由市场原则,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WTO通过实施非歧视原则保证各国产品都能在任一成员方市场上同等竞争;通过实施反补贴、反倾销规则保证贸易的公平竞争;通过实施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和透明度原则,保证各成员方政府行为不得扭曲贸易行为等等。可见,维护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是WTO各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程宝库.WTO与GATT在效率、秩序和公正问题上的比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陈慧.反垄断法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对《反垄断法》立法目的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