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1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2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主,计算方面的例题和练习题较多,实施素质教育后,小学数学课本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以往脱离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和应用问题少了,加入了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和日常生产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变化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是以现实实际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很多数学概念、规律、定理都是从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来编制一些数学问题,创设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数学的影子,进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这样做能够将学和用充分结合起来,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在教学“垂线段”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用处和价值,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晓岚家离公路不太远,为了方便家人出行,晓岚爸爸想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到公路,但是不知道哪种方案可以使路程最短。之后教师可以画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让学生尝试着在图上标出路程最短的路线并说出理由。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接线段中,垂线段是最短的”这一知识点,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这个知识的目的,使他们具备了用垂线段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大部分小学生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注意从日常生活化和生产中发现数学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学生自然不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解决课本上的练习题,但是他们对面积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课本上,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运用到这些知识,如家里的居住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因此,在教学完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如让学生思考“家里的居住面积是怎样得出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待学生讨论得出后,教师就让他们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面积。这样他们就会考虑自己卧室的形状,以及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测量出的长度应使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等等。通过适时的引导,学生会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而且他们会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具备了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尤其是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进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践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他们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师要多研究课本,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操作逐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活动步骤大体如下:①分组,讨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②小组分工,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如直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用相似知识求教学楼的高度;用光线反射知识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等。③对各种测量方法是否简易可行,以及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等进行比较、质疑、评价。④推选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测量的方案、过程和结果。再如,大部分家庭除日常开支外,会有一定的节余,把节余的这些钱存入银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就近银行调查存款利息情况: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了解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税等名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小明同学的家长为他准备1万元,作为5年后读大学的费用。家长打算把这1万元存在银行,5年后领出来,有如下几种存款方案供他选择:(1)“1+1+1+1+1”型,即存1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做续存1年期,如此重复,直止5年。(2)“2+3”型,先存2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3年。(3)“4+1”型,先存4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1年期。(4)“5+0”型,即直接存年。虽然1+1+1+1+1+1=2+3=4+1=5+0,但在上述各方案中,5年后所得的的本息和并不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佳存款方案。

四、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3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部分时,圆柱的表面积已经学过,要学习圆柱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正好我们学校门口新建了一个喷泉池,可以以之为例来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学校的门口的喷泉池马上就要建好了,我们来帮学校计算一些数据吧。学生听说给学校帮忙,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出示问题:学校门口的喷泉池规格如下:底面外直径12米,高0.4米,池壁厚度0.3米。

1.这个喷泉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喷泉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米?

3.正常使用后,喷泉池内的水只需占到池深的五分之二,实际需要多少立方米水?

4.喷泉开放时,每天要损耗掉池内水的二十分之一,要保持水的正常状态,每天要往池内补充多少水?

5.计划用20cm×10cm的长方形瓷砖贴喷泉池的内外壁,用10cm×10cm的正方形瓷贴喷泉池的底面和壁顶,算一算,大约各需要多少块瓷砖?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了旧知识,对于计算喷泉池的容积充满了好奇。我带领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新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让他们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例如,全班不少同学在国庆放假期间要出去旅游,我以小红全家三口去北京旅游为例,让学生从中捕捉数学信息。

方案一:参加旅行社组团旅游

北京五日游:成人每位800元,小学生每位400元。

方案二:乘火车去,自己安排旅游

费用估计

1.火车票:单程每张140元。

2.住宿:三人间每日150元。

3.吃饭:每人每天至少五十元。

4.交通费:每人每天大约五十元。

方案三:爸爸开车去旅游

费用估计

1.汽车每100千米耗油10升,每升汽油6.38元,从家至北京大约680千米。

2.高速公路收费平均每千米大约0.3元。

3.吃住费用与方案二相同。

问题:你能从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经过计算、讨论,得出结论,跟旅行社出去旅游最省钱,但是不能自主行动。自己开车去旅游最费钱,但是行动起来最方便。最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和旅行社去旅游费用最少?

这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改变作业形式,拓展数学应用范围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只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课堂知识的应用空间。

1.做好调查研究,找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第二天,学生的作业交上来,我发惊喜发现,学生们都睁大了智慧的双眼,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们写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应用:计算罐头盒商标纸的面积,水桶可以装多少水,计算木材的体积,计算每桶汽油的重量……

2.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让学生把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编出问题并自己解答,能够锻炼学生在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完《统计与概率》之后,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有学生把作业交上来之后,我发现同学们所编问题新颖独到。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编的:一个由六位数字组成的密码箱,如果不知道密码,一个个地去试,要试多少次才能打开?如果每试一次要10秒钟,那么他需要多长时间?学生还做了解答:如果逐个去试,大约要试1000000次,他需要10000000秒,大约要2800小时,相当于116天。最后他得出结论:怪不得银行都用保险箱存放贵重物品呢!

3.写学习小结。每学完一部分,我都让学生写学习小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2)在生活中你碰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问题?(3)你应用这部分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问题?(4)谈一谈你在学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4

学的意识,从教学"实际化"的角度,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 选择生活素材,沟通数学与生活联系

教师在生活要做有心人,注重选择生活素材,注意收集生活信息,然后把这些鲜活的内容引入习题中,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在教学《元角分和商品的标价》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我让学生做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星期天到市场、商店去买东西等。在教《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量一量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和宽,回到家里量一量各种家具,如床、桌、板凳、热水瓶、筷子的长度等,这样的习题设计,内容取材于生活,是学生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练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所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

二、 创设生活情境,习题背景生活化

在生活情境中激趣,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在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中选择和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生活情境中使练习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去,促其思维,使之乐学。如:我在教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其中有四条性质: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学生对此往往不理解,记不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买卖商品的活动,让学生在做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过程中,体会算理。以200-198为例,我说:“一个顾客带386元钱去买衣服,一件衣服是198元,他拿200元给营业员。你们看他给多了,还是给少了?他买好衣服后,身边还有多少钱?同学们这时都会说:是给多了,营业员应找他2元,于是就可把这道题目写成386一200十2=188,从而得出“多减要加”这个结论。在付钱、找钱的游戏中,将练习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真实的购物活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活动,这里的情境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所以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这样的练习易使学生从中品味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学习思考,发现问题,培养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运用中发现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知识自觉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体验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将

在学习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比大比小的知识并能做简单的减法讲讲算算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人的岁数,编成应用题,如奶奶66岁,爸爸30岁,奶奶比爸爸大几岁?等等,讨论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谁比谁小多少,谁与谁相差多少?两人相加是多少岁?谁的年龄是谁的几倍等。再如教学乘法、除法的含义时,通过摆一摆学具的活动,掌握抽象的概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其分析、探索、组织、锻炼、筛选等活动方式自编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利用教材资源,体味生活数学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5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假设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范文6

一、寻求数学知识的来源

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和数学本身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实际背景。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典范。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二、努力营造具有“应用”氛围的数学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却是截然分开的。新教材已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纠正。例如:估算的方法、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旅游费用的预算等,都从新的视角体现着数学的实际应用。

1.新授,把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应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创设新知情境。这样学生能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门,变出一个圆柱体?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后知道:把门旋转一周,就是一个圆柱体了,很自然地掌握了圆柱的特征。

2.练习,收集“真”数学,学习“活”数学 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所学为我所用”。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练习中,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1)收集最近四个星期你家用去的塑料袋的只数,并用适当的表格进行统计;(2)你能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吗?(3)上课时,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你从中有什么新发现?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上课时,根据各自表中的数据推测、估计,并通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发出了“少用塑料袋,为环保贡献一份力”的倡议。

3.拓展延伸,设计挑战性、开放性的数学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对小学数学应适当增设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统计中设计这样一道题:“某鞋店要进100双童鞋,大约应该进多少双运动鞋?多少双帆布鞋?多少双皮鞋?”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学生需要作社会调查,结合学习到的众数以及可能性等一系列知识对现实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如对校园内的同学抽样调查,统计鞋的种类以及比例;向鞋店老板了解鞋的销售情况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