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1

【关键词】网络媒体 英语教学 网络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53-02

大学英语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四项重点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两项重点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资源拓展与共享提出了要求,这也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媒体高度发达、英语文化普及化背景下的中国化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网络化的创新尝试

(一)教学时空的拓展。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通常是按照学生当前英语掌握水平、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指向性等不同指标来进行分类,比如在课程教学难度上分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等级,在学习目的指向性上分“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综合翻译”“高级口语”等不同教学主体内容的课程,由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评定以及学生自由选择的综合结果来进行分班,这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分类管理等教学进程的掌握上具备较好的效果。因此,国内许多高校鼓励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进行线上延伸,即在课堂常规教学时间之外布置相应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语言练习,以巩固教学成果,且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当前大学生“碎片化”处理生活与学习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语言是一门工具,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相对单一的,即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与方式多元化了,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甚至开始呈现教师作用越来越弱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开始发生改变,从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测验为目的开始向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转移,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英语学习的理解也开始发散多元,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看重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审视与认知、国际视野的具备、国际生存与交流能力的掌握、包容开朗的个性人格养成等方面,英语教学不再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而是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依赖于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能力的测验,这一套评价体系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但对学生而言却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一个人对一门语言的掌握,其内涵实际上是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融入,“听、说、读、写”能力是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掌握得好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地融入多元国际文化,以分数作为检测依据的结果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的否定,比如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了解较深的学生也许并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通过社会性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能够更加综合全面地评价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国内许多高校已经摒弃了单纯以考试定结果的评价方式,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通过互联网媒体了解学生与不同语境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状况以及学生获取多语言媒介产品并学习研究的成果、学生与学生之间日常交流语言的选择等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不足

(一)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网络媒体资源的使用大多还是以直接引用资源的形式为主,如英语视频、听力材料等,但英语教学的网络媒体化并不是指单纯地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上,更为重要的是使教学模式能够互联网多媒体化。许多高校在电子信息硬件与技术上具备充分条件来搭建网络化的学习平台,比如上海教育局所主导开发的“易班”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区,学生可以将学习进度与心得在社区上进行讨论与存储,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以及兴趣点的变化。相比其他专业的学习,英语学习更加需要一个日常化、宽松化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高校可以借鉴网络社区的群聚效应搭建一个语言类的学习互联网平台,通过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媒体资源来吸引学生,然后提供自由讨论的网络场所,教师则可以在网络上对讨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引导,帮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言使用行为与习惯。

(二)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不足。线上教学是对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师生互动不足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不足的有效补充,学生依赖多种互联网媒体以及互联网工具,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形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达到语言听说能力的锻炼效果。目前,各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受限制于常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充分对学生开展听说训练;同时,教师被教材固定在讲台上,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而在线下的学生自学环节中,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尽相同,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过程管控;再者,高校英语课程班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并不紧密,交流与互动较少,对英语学习语境与语伴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三)教师对网络媒体环境的适应滞后于学生。尽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反而,正因为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外学习是在课堂掌控之外的,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加重要。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媒体对语言教育的冲击,仍将课堂上按教案进行教学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互联网工具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线下学习没有进行跟踪;同时,高校对英语教师网络技能的培训目前也严重匮乏,不少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仍片面地停留在影音资源上,对学生的上网用网习惯仍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工具的使用要超前于教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产生了分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日益增大。

三、对英语教学网络化改革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学生导向的英语教学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导向的,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但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学生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掌握往往并不滞后于教师,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趋于平等,甚至容易出现教师所讲授内容学生早就掌握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在互联网媒体环境中,个体的概念得到放大,多元文化与国际化思维成为学生思想主流,高校应该在合理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兴趣的不断转移,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与教案都应服务于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话语自由,在校内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不再以学分、测试来约束学生,而是以兴趣开发与综合能力培养来引导学生。

(二)建立针对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跟踪体系。语言素养指的是通过对一门语言的掌握而具备对语系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对应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通用语言环境中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以及与跨文化人群进行交流的基本素质。一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该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融入语言所在文化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英语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只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检测,而学生是否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与视野则需要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而网络媒体t是能够进行这项观察的良好媒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更应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与软件和学生结成课堂外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灵活调整因材施教方案。

(三)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评估应该尽可能避免以结果论的测验,而是基于长期跟踪观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估工程,依靠网络技术,对学生使用课外教学资源以及其学习结果的情况进行记录,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估方法,真正将课外的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环节纳入整体考核中来,甚至好的课外资源与学习体会可以在第一课堂上再进行充分交流与深度加工,在对学生的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硬指标进行测试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跨国交流的尝试与结果进行评估,真正鼓励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测验,而是为了交流。

网络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英语教学对教学环境与教学工具的依赖性更使其成为在网络媒体环境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工具,改变理念,转变思想,探索并勇于尝试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与评估体系,让英语真正从一门大学生的语言工具变为大学生理解认识国际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

[1]赵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5)

[2]刘建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5)

[3]陈讽,刘霞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

[4]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5]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2

关键词:教学资源;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88-02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生命线的教育质量深受关注。教学实践表明:制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瓶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是提高“以就业为导向”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关键。为了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总结出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的相关办法。因此可见,加大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力度有助于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促进培养人才创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提出导致高校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根据学科规划,广大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进而实践教学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育的层次多元化发展,高校实践教学出现教学资源不平衡、利用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并将结果用于教学资源管理,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决定着实践教学成功与否,因此,提高现有的资源利用率是改善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是指高校在教育学生期间所有的基础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楼等、建设实践教学的资金如校外实习经费等、领导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等要素的综合装备和利用能力的总和(图1)。然而,高校的信息系统是数据生产的巨户。学生的视角来看,包括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基本的信息,校园卡消费、宿舍使用时间等生活信息,选课、图书借阅、学科成绩等学习信息,参与的社团、比赛、讲座等第二课堂信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包括联系方式、受教育历程等基本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一般以课件的形式)等教学信息,论文著书、科研数据等科研信息;从高校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包括高校的资产信息、师资信息、招生就业信息、校企合作信息、校间合作信息等。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内人员主动生成或者有设备手机的信息也在时时更新,例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信息,BBS搜索点击信息等。这些就是高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也是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这些数据资源与传统的实践教学资源相辅相成。

二、大数据处理一般流程

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具有一般数据处理流程的共性,可以定义为:运用合适的工具抽取和集成广泛异构的数据源,遵循特定的标准,将所得的结果统一存储,采用适用率高的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存储的数据以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终端用户。大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为数据的抽取与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图2)。

1.数据来源。大数据的数据源非常的广泛,它包括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XML等半结构化数据、以文本、音频、视频和其他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当前,高校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在同一的数据中心,汇聚了大量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2.数据的存储管理。根据数据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据提取方式。对于结构化的数据,采用ETL工具,将数据抽取存储于HBase数据库中;对于Web网页等此类非结构化的数据,采用Nuth技术进行抽取,Solr技术进行索引,之后存储于HBase数据库中。HBase数据库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可伸缩的特性,并且不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可用以存储大规模结构化数据。

3.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Hive技术对HBase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hive是基于Hadoop的一个数据仓库工具,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数据库表,并提供简单的SQL查询功能,可以将SQL语句转换为MapReduce任务进行运行。其优点是学习成本低,可以通过类SQL语句快速实现简单的MapReduce统计,不必开发专门的MapReduce应用,十分适合数据仓库的统计分析。通过Hive可以实现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并且易于扩展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此外,可以运用Mahout机器学习工具对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和监督学习。

4.数据分析成果展示。在数据展示层,运用Tableau软件可以实现数据与图表的完美结合,将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成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数据的使用者。Tableau软件工具拥有多种预定义的图标格式,根据不同的数据关联性,可以将多种维度在同一图表中展示。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高校实践教学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构筑有生命力的学科生态,打造凸显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学科是学校学科规划的重要任务。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收集各学科的教学状态数据、科研项目数据、前沿发展动态等信息,从而分析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确定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发掘出潜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带头人。

1.高效管理高校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在保障当前教学研究的前提下,需要发展新的学科,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完善相应的学科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学科教师、教材、教室、实验室、教学软件等。因此,高校的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有效管理高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师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教学资源,是高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社会认可的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实验室为例,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往往是单个管理者管理少数有限的实验室,此种管理方式无疑是低效率的,浪费了高校人力资源,降低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运用大数技术,将高校所有的实验室存储于数据中心,根据实验室的地理位置、实验对象、使用时间等不同参数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预测实验室在某一时间的某一设备进行某一操作,判断实验设备是否可以承受负载或者可能发生故障等情况。通过此种方式,管理者就可以以前进行设备检修,减小损失,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通过设备监控中心对所有的实验室进行监控管理,减少管理人员,这样可以缩减高校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支持。

2.改进高校教学模式

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大数据分析学习内容,线上学习系统能以可视化的形式来指导学习者的自我学习与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功能就实现了。通过学习平台上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学习信息、学习进展、互动信息等个性化信息,学生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且加快对自身兴趣的挖掘和优势的培养。每一学生的各种数据(结构、半结构、非结构)是有限的,但是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个性化学习方式要基于大数据技术方可更好地实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教育更加目的化与个性化。因此,未来个性化学习的终端,将会进一步融入学习资源平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进而推进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资源、资讯于个人职业规划,并且将贯穿于个人的终身学习中。

3.评估师生学习行为

每个高校定期要做教学评估,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及时更新教学方案与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管理高校教学评估系统,既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度,又可以增强数字化建设的实效度。采用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智能算法处理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从多方面因素中找出内在的关联如教师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课堂师生互动等,为任课教师提供准确的反馈意见,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进而科学制定教学工作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师生各阶段的教与学成果进行分析挖掘,可以实现评价的透明化和公正性,同时,对于教师的研究资金、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提供数据支持,这将会在师生的求学过程中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3

根据现如今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管理达不到规范化,没有科学的审核标准,在围绕着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大量需求上,高质量的培育软件工程的创新性人才,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达到知识与能力还有素质层次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让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创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得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管理体制

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升级产业链结构,多多发展软件产业,集中培养高能力的软件人才。实践教学成为培育人才很重要的环节,和重要的一个保障,没有实践就是纸上谈兵,能力得不到锻炼,就只是一张白纸。对于实践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指导,保证每次的实践课程都是高质量,高指标的。软件类学院在学生的硬件塑造中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实践教学的体系还是不够完善,一直是在过程化的实践教学中机制不够健全,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也很不科学等等。

一、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软件类型的学院中,根据老师的不断教学,不断摸索,不断改革出新的创新思路。对于高素质软件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体制中具有不少明显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培养高素质软件型人才时,所有体制不与其匹配,导致管理制度的单一化,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不规范化,相对独立性的问题影响严重,没有和课程知识的配合性,导致学不能致用,缺乏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2.管理机构不健全。各大院校都会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部门,但是学院(系)这一级别,缺乏相关的教学管理机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比较多,单单依靠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很难有大的成效,很多的问题浮现出来,难以解决实践质量问题,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所以院系应及时抓紧建立属于自己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提高对软件教学质量方面的监督和指导。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够。软件工程专业对于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而教学老师拥有很全面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足,学生无法在其身上学习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并且引进先进软件企业工程人员补充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4.时间成绩评价考核方法不科学。实践评价方式仍然将学生软件作品,作品报告等作为评价学生成绩高低的重要依据,对于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实现如今相当落后的弊端,学生们毕了业,走进社会,会因实践能力不足,跌一个大跟头,如若想让学生不输在社会的起跑线上,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践效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制

根据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进行设计实验,创新实训等,从而达到学习实践,到企业实习的社会掌控性,努力发挥好,学校的本质,起到让学生“走进来,走出去”的良好实践能力。让学生能明白,进了学校并不等于进了温室,走出校门也不等于走进火海。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做好迎接人生挑战的准备,加强对软件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实践教学中融入工程案例,优化课程实验,多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能够提前有多实习的机会,适应企业实践性,开拓软件创新性。达到三个大的阶段,程序的编程实训到软件系统实训,再到应用开发实训的过渡过程,尽快适应,今早开展培育是学校的必要任务,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开发培养。依照企业的严格指标来进行专项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提升软件能力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培育到,包括交流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根据新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软件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素养的阶梯式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实现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的高效管理,学校与企业研发一系列方案,构建一体系教学系统,阶梯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有一个学习构架,引用最新科技和知识,让学生们不断进步,更有效的设计出高大上方案。成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于实训方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单单评价报告结果。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评估质量,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老师责任心也会逐步增强。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多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师,建立与企业同步的工程综合实践环境,促进学术和科研一体化,建设大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多多参与科研,让部分优秀学生可以获得优秀的奖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时可以建立综合实践考核法,让知识、能力、素质可以明显提升,增强个人和团队的拼搏精神。

四、结语

建立健全高效教学管理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软件工程对人才培育的重要任务,成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机构,与企业共同培养测试人才,完善实训,实习等管理,促进学生的知识含量丰富,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特点突出的优秀习惯,让知识,能力,素质更为综合性。评价系统也更为综合,更为科学,不只是简单的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督促学生避免惰性,努力学习实践,改善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化管理。

作者:何柳英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卢苇,主编.李红梅,张红延.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6).

[2]骆斌,主编,臧斌宇,丁二玉.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的分析、重构与求精[J].计算机教育,2012(11).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法学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52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界定上,有的研究人员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流程的颠覆,其为教学理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提供了基本途径,注重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协作性。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产生了翻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主导的知识讲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转由学生在课余自行完成,而在传统教学中由学生在课余进行的内化知识则转为通过教师的答疑和引导,由师生共同来完成。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开始主动进行学生或者进行探究性学生是翻转课堂最为成功的地方。尽管认识和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教学流程的转变和颠覆仍是翻转课堂模式最为核心的要素,基于翻转课堂,学生和老师的地位产生了转变,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应将翻转课堂界定为:教育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前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的制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内容理解,而后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个性化的答疑和引导进行互助探究,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方式。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2.1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知识讲解阶段和知识内化阶段共同组成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动地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一般来说教师课堂讲解的结束也就代表着其教学任务的基本终结,而学生在知识内化阶段占据主体地位,知识的内化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制作教学视频、课堂教学组织、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构建、个性化指导学生等的任务,就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者了,同时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据对学生的调查统计,教师在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众多因素中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因素中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2.2 教学环境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应用离开不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支撑。当前,所有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高等教育院校都进行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搭建,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教学互动和教育资源的有效传递。同时,也好注重培养授课教师的多媒体视频制作能力和基于多媒体资源的教学能力,比如,通过各种电子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通过多媒体平台的应用进行电子教材制作等。因此,高等教育院校需要持续改进教育设备设施的应用状况,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必要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缺乏,会严重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2.3 教学内容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职业性的高校法学教育特征,使得同法学基础课程相比,法学专业课程更适合应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接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应在法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普及,与其相对应的是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课前学习在难度上来说相对较大,甚至有学生认为这一阶段的学习难度是最大的。而法学实践教学被学生一致认为是最适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法学课程。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影响是多么的具有决定性了。

2.4 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不同的学生尽管在学科和学历背景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却相当的一致,而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对翻转教学的了解和认知也基本没有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消极的被灌输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深入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这种可以考究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

2.5 教学评价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向因素

当前,周期性评价在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教学学习评估中是最为常用的形式标准,这其中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日常学习成绩两大部分,一般来说期末考试成绩在评估体系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通常为60%~80%,而学生日常学习成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一般为20%~40%。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余自学成绩在学生成绩考评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评估体系很难发挥应有的鼓励作用。因此,要充分借鉴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自身教学评估改革。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通过电子平台做好学生点名工作,从宏观的角度对学生的教学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考察,激发和提升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法学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法学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专业学习,它还包括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对学生的心理指导,这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和人格魅力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法学教育 特殊性决定了法学教学的互动性,决定了要“以人为本”的进行法学教育教学。教育的“以人为本”需要充分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身主动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观点陈述,使学生在系统性理论学习和同其他同学及老师的互助协作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和视野的拓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满堂灌”或者“强势注入”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很低,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常常被忽视或者学生很难真正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这对教学功效性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诱导启发,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和斗争,经过思考分析,让学生产生选择和判断,进而接受老师所施加的影响,并经过教师主导意识和积极性的进一步激发,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的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相应的进行教育策略调整,这样才能使学生和教师两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获得提升。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学习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的运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导学方案的设计制作。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所设计和制作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简单明了,确保所有同学都可以看懂,根据设计的教学步骤,每位同学都可以清楚地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职业的规范,制作完成后传至网络信息平台。第二,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资源设计时可以通过特定主题的选取跟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可以是学生自己真实制作的,也可以是根据网络资源进行相应剪辑的。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观摩,以便熟悉相关要领。第三,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答疑中自主进行学习,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线上测试功能进行学习效果检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符合学生规律导航的确立,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四,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拓展训练学习内容,对于学习成绩相对欠缺的学生则可以以学习巩固性的内容为主。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课前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考核内容和学习内容,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中阶段有具体包括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和总结升华四个步骤:首先,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学习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身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释疑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身有疑问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再次,联系巩固。固化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通过课堂检测和信息平台线上测试及周期性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评估。最后,总结升华。让学生针对性地对自身在课前的疑问进行纠正,并通过小组内的沟通、讨论,对学习中的难点和要点进行总结,通过反复总结实现知识的升华和知识的内化。

5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会大大简化课程教学,教师负责学生的引导,进行知识固化和总结,学生负责教学知识讲解,提出自身的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答疑,这一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伟.论“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6).

[2] 宋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运用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3] 叶华利.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4] 张彬.浅谈高职思想政治课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4(7).

[5]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5

关键词:云班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旨在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在遵循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适合地教育,进而更好地帮助儿童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此外,本课程还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开设———《幼儿行为观察》、《学前儿童保育学》以及五大领域课程———提供心理学依据。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在课程的培养目标制订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学生甚至教师本身均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不仅讲述着学前儿童的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更是强调人的价值、感受、尊严,追求个体身心的和谐美好,推崇人的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创造性和生活的多样丰富化,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培养具有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现代教育素养、崇高职业道德的新时代幼儿教师[1],这和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内在一致性,而在“立德树人”目标践行的过程中,“立何种德”、“树何种人”更是作为教育者应反复思考的问题,在“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上,必须坚持因时而定、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一方面要根据逻辑知识体系选择适时的内容,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法和学习法,紧抓这两点,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既对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又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更好地推进其自身的课程改革进程。

1基于“云班课+SPOC”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1“云班课+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注重“教”与“学”两者的创新与平衡。教,兼顾知识的传输性和教师的主导基于“云班课+SPOC”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黄一雯(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西安710125)性;学,兼顾知识的掌握性、实践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很容易陷入教师死板主动教、学生刻板被动学,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双向灵活的过程,但同时,这样的教育模式完全受制于物理空间的环境。随着新技术融入教育领域程度的加深,各种新式的教育观、灵活新奇的教学法,诸如PBL项目式教学法、CBL案例式教学法、TBL团队式教学法等,都逐渐为传统的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尤其是从2020年以来不断反复的疫情形势,无法很好地保证教师和学生稳定不变的院校教育环境,这些大的时代背景因素,都对原始的院校教育产生极大的冲击。而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为走出传统教育的困境提供了一条可实践的新路径,既增强“教”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又尊重“学”的个性化与自主性,通过混合不同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而达到更进一步深层学习的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发展与延伸[2]。对教师而言,充实了教育过程的内容形式、提高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性,极大增强自身所带课程的自豪感;对学生而言,角色的转变激发了更多自身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成就感,极大地促进自我效能感的生成和提高;同时,灵活的评价形式,也打破了“唯期末分数”的死律,让部分学困生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不忽视、不放弃每个学生的教育成长。云班课是一种开展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及时反馈的学习服务平台,在云班课中,教师可完全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课堂的实施进度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相对应活动,充实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学生可通过平台上的资源,了解教师开展课堂的活动顺序,调整自己的学习速率和时间分配,实现师生学习步调的一致性和互动高效率,进而提升教学全过程的最终质量。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结合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以MOOC为基础的改造与重构[3],只针对小范围的指定学生,利用在线资源、在线学习、在线指导等功能弱化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即保留传统课堂的可控性和有序性,又融合网络教学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切实发挥专业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云班课+SPOC”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教育教学过程分成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线上课堂,侧重基础理论知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二是线下课堂,侧重师生、生生的探究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框架,搭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4]。通过这两种方式,在本门课程中,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即促使学生感受到根据心理规律进行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幼教工作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加深明确岗位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责任感,追求卓越的使命感,勇于担当的荣誉感,这本身就与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目标相一致。

1.2“云班课+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1.2.1课前学习———知识导入“云班课+SPOC”可有效拓展知识讲授过程中的时空空间且不失其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结构。利用云班课这一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云端的学习环境,并能有效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受地域与环境的限制,充分享受自主安排学习的乐趣[5];同时,教师将SPOC资源———视频、文本、图片、音频、任务活动等———上传至云班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更具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课前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符合自己志趣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公平,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6]。以第一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联理论为例,这部分知识相对而言更加枯燥难懂,学生很容易因为被动接受而丧失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动机。因此在课前,教师将SPOC资源上传至云班课,其中包括也不仅限于TDE演讲(例;马丁·赛利格曼:谈论积极心理学等)、超级育儿师片段、抖音B站等短视频、动画片选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猪佩奇》等)、幼儿园活动实录等视频资源,还有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绘本童话书(《大卫不可以》、《小小的事》等)、课件、文献阅读等文本资源,并根据某一理论如弗洛伊德对人心理发展划分的五阶段,可分小组,可分个人,创设相对应的活动任务,学生可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反馈到云班课的头脑风暴中,教师可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一些基础简单的理论性问题,对一些现实案例难以分析和理解的,教师可将其收集汇总,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在课前学习这一环节中,师生最主要处理的教学问题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导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中教学任务的选择和组织,及时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中教学的效率;1.2.2课中教学———知识内化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的参与度,同时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的原则,在课中教学中,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分享报告讨论和教师讲授。首先,教师将学生课前学习的疑惑根据不同的案例背景汇总整合成小项目,由各个小组依次对这些项目问题进行观点分享与汇报,在汇报结束后,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中随机选人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生生间的简单点评和打分,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成绩最后的评定。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难、易度的把控,时间尽量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不可给学生增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控制查阅资料的数量和复杂度。接下来,教师结合大家的汇报,重点讲解相关知识点,梳理点与点之间的逻辑相关性,最终与学生一起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网,最后再回归到一开始的项目问题或者课前的案例视频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度剖析,搭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桥梁,让理论知识真正的服务于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的理念,即学有所用,学有所意;1.2.3课后学习———知识外化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目前已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并形成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因此在课后,教师应侧重对学生实践内容分析评价和实操能力的培养。在云班课平台中,学生应完成少量的测试题,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教师还会在平台中适量的SPOC资源———课外课程、视频分析、难度较高的小组作业等,拓展延伸学生掌握的能力,并在结束后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总结,最终实现实践案例———理论知识———实践案例的学习历程,加深深层学习的水平和效率,进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深层次提升。总的来说,就是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遵循学前教育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中对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牵引,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载体、深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估。这就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此延伸至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改革。

2关于“云班课+SPOC”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2.1教师优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专业化发展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最终效果。因此,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思路的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水平。第一,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提升思政素养。关注时事热点,提高思政意识;与时俱进,夯实思政知识;积极参与党团活动,实时接收最新的政治理论熏陶;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新观念,提高思政敏感度,提升捕捉思政点的精准度;第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中,大量汲取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修炼自己的教学能力,高效利用好课堂这块教育主阵地,根据课程属性,按照学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梳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从中找出“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融合面,促进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完美调和,最终构建以“生命观、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的教学体系。

2.2重塑课程结构,完善课程思政内容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理念的先决条件。有效的开发这些思政元素,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讲授知识与三全育人双目标。有助于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找到正确方向。第一,强化职业信念教育。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成长规律,使学生感悟到学前期受到适时引导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第二,加深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健康心理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具有爱心、耐心和热心的新时代幼儿教师群体;第三,内嵌价值观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例如,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当幼儿因为挑食而产生强烈消极情绪时,作为教师或家长你该怎么办”来进行主题讨论,亦可根据一些社会热点新闻:虐童事件、高学历保育员、三胎政策等,以辩论赛的形式分成正方和反方对事件进行分析,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学到相关具体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思考,树立职业意识与职业责任,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切实发挥专业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3多维度评价,明确课程的测评方式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在教学中,整合知识、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标,理清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进而构建“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评价模式。由于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判定标准并无统一且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和滞后性,因此,评价的方式应更加多维度、多角度进行[7]。在云班课这一平台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形式———单元测试、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轻直播等,同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匿名网络评价等;此外,形式多元的SPOC资源,评价本身的尺度也有极大的灵活多变。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测评中,重点关注个人维度的全面性(脑体协调)、发展性(可持续性)、积极性(生命活力)、乐观性和进取性(自信、自强)等,关系维度的和谐性、合作性、共享性、服务与奉献性等,实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多元分配,进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满意度,最大程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相连,发挥好本门课程的育人功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在专业和思想两维度的高质量提升。

3小结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而这一目的实现的前提一定是以课程、以学生、以教师为子集的提升,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其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整个课程改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既是学生入门就要掌握的课程能力,也是为其日后学习生涯甚至是职业道路的横、纵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丰富教学方式,采用“云班课+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的双过程中,在灵活管理和趣味学习的历程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学,紧抓思维和思想又好、又快地发展,最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54-62+2.

[2]谭椿凡.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9-10.

[3]秦波,杨建.探索课程建设中的SPOC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1(03):32-37.

[4]刘永红,段丽君,李慧慧,陆冬莲,成协设,王运.SPOC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20):35-40.

[5]郭牧.基于蓝墨云班课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9:33-38.

[6]孔祥宇.“后慕课时代”的SPOC教学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05):95-104+114+119-120.

线上教学评估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应急管理部、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安,持续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自2020年至2022年底,积极探索创新,加强行政执法长效机制建设,以强化法制意识、培树过硬队伍、增强服务品质、提高执法水平、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力争使省市县三级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上达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在执法队伍建设上达到业务过硬、执法严格、举止规范;在执法装备建设上达到品种齐全、技术先进、保障有力;在执法质量效能上有力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应急管理系统执法监察质量排在全省前列。

2020年,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监督问责,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多途径开展业务培训,大力开展岗位比武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培训率达到100%,执法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021年,全面健全、完善安全执法制度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自由裁量标准,强化执法跟踪问效,持续保持严格执法严格处罚的高压态势,安全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执法案件的结案率在法定时间内达到100%,执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2年,执法监察制度全面落实,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机构高效运转;执法程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文明,执法案卷法审一次性通过,执法能力素质大幅提升;执法科技化水平显著增强,执法装备充足先进,远程执法广泛实施,执法大数据辅助决策充分应用,执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作用充分发挥,执法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执法监察制度体系

1.修订完善自由裁量标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情况,及时修订《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细化裁量尺度,减少自由裁量空间,避免执法处罚的随意性,提升执法处罚的规范性。(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2.改革案卷评查制度。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细则,研究制定具体评分标准,使案卷评查制度化、经常化。省厅对各市局的案卷评查每年开展一次,市局对县(市、区)局的案卷评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通过分级定期组织开展案卷评查活动,加强互查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执法案卷规范化水平,确保本系统执法案卷评查进入全省前列。(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3.健全法律顾问机制。按照《省法治政府建设方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聘请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为安全行政执法决策提供法制咨询,确保行政执法决策和行为的合法性,切实防范法律风险、避免法律纠纷。(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二)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4.强化教育培训质量。强化培训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评估、跟踪考核和认可发证等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在传统集中上大课的基础上,采取小班多批次模式开展培训;强化问题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培训课程,与专业类大学开展联合培训;实施体验式执法培训,开展执法程序桌面推演,模拟操作流程;注重执法业务操作实训,到实训基地模拟执法、到企业实践见学,大力提升执法人员专业水平。(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人事培训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5.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能力比武活动,适时开展执法文书制作、执法数据录入、执法知识考试、执法装备使用演练、互联网+执法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系列技能竞赛,强化执法队伍实战能力建设。(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科技信息化处,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6.科学合理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质量优先、提高效能、留有余地的原则,依据《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和有关重点工作安排,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按程序报同级政府批准、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后执行。要综合考虑执法人员数量和能力等因素,科学测算监督检查工作日,合理确定重点检查、一般检查、专项检查的范围及数量,详细列出重点检查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属行业领域、计划检查次数、检查内容等。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编制的计划应当相互衔接,避免在监督检查对象、内容和时间上重复或者监督检查缺位。(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7.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依照省应急管理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定,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事前公布,规范事中公示,推动事后公开,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8.严格执法主体资格。严格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有本级司法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件开展执法工作,组织交叉执法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9.严格执行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程序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示事项管辖权,依法调查取证、固定证据;依法公开依据、过程、结果,合理确定履行期限;严格案卷归档管理,所有案卷做到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文书齐全、填写规范、适用法律准确,办理结果可追溯,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标准化”。(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0.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标准。严格执行《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全面分析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及危害后果等因素,坚持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教育相结合等原则,合理确定应否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确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四)全面提升执法科技化水平

11.全面提升执法装备水平。按照应急管理部执法装备配备有关要求,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和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我省的装备配备标准,推动各级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保障资金。配足配齐防爆执法记录仪、执法终端、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远红外测距仪等执法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具,丰富调查取证技术手段,为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调查取证提供有力保障。(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规划财务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2.全面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监管”的框架下持续推进“互联网+执法”工作,推进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行政执法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执法过程管控、人员管理、信息统计、智能执法为重点环节,实现执法裁量判定、统计分析、数据推送的实时在线和执法标准统一、隐患自查自报、跟踪整改到位、监管密切协同的目标。加快远程监测预警执法,完善线上线下配套监管制度,推进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部门及重点企业深度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监测预警执法方式,强化执法大数据辅助决策应用。(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五)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13.执法突出重点工作。按照《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方案》和《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有效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利用约谈、通报、整改令等方式手段,督促党委政府和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安全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综合协调处、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4.严格执法贯穿始终。认真执行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突出执法重点,紧盯高危行业领域、季节性事故规律、重点时期、敏感时段及事故企业,有计划的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坚决做到“三严”即严格执行执法程序、严格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标准,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执法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切实提高违法成本,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安全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5.优化执法模式。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推行“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三位一体”执法模式,执法的同时,要向企业提供安全咨询和整改援助,指导企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积极开展“送法下基层”、“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全过程,用实际案例警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监察一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6.创新执法方式。大力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专项执法、观摩执法等系列执法活动,积极探索创新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新执法方式,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成果,有效破解“管行业不管安全、地方人情网、执法不精准、处罚作用不明显”等难题,督促企业落实法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安全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7.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执法主体、权限、程序、决定等的合法性和适当性,执法责任制、裁量标准、“三项制度”等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执法监督,及时通报和纠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结果应用,严格执行执法质量定期通报、诫勉约谈、风险提示等制度,开展针对性督导。(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政策法规处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18.强化执法跟踪问效。执法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坚持跟踪问效,紧盯问题整改,严格核查复验,坚决杜绝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现象;突出问题导向,发挥专家的作用,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推动企业举一反三,搞好隐患分析,深入查找管理制度等根源性问题,防范同类事故隐患重复发生;建立执法反馈机制,及时将执法检查结果通报监管处室,执法监察与监管有效联动,使监管、执法监察形成合力,放大执法效能,共同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牵头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安全监察处室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具有执法职能的相关处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组织领导,将此项活动纳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具体主抓,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调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二)细化方案措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出台实招实策,把执法质量抓出成效,确保以执法质量提升促进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三)注重执法调研。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围绕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质量,结合机构改革进度,对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情况、执法业务开展情况、执法装备配备情况以及素质能力存在的短板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摸清队伍建设底数,掌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切实管用的改进措施。

(四)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以廉洁执法、秉公执法为目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严格遵守执法人员外出工作纪律,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及时查找执法人员在执法理念、作风、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坚决避免执法宽松软、只检查不处罚、避重就轻等现象。